高产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监测预警指标 编制说明-内蒙古
瘤胃酸中毒对犊牛消化性能的影响-姚改-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犊牛消化性能的影响——译自犊牛日记172#译者:张元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校对:赵晓强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前言作者在犊牛日记#170中讲述了犊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概念(译者注:犊牛日记#170中定义:犊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评判标准是瘤胃pH值低于5.8,前文中提出,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不仅是在多数犊牛中经常发生,而且可能是一种常态)。
一组研究数据表明,犊牛的瘤胃pH值经常会低于5.8(这是泌乳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一个经典定义)。
在犊牛成长为反刍动物的过程中,有众多的因素可能会导致犊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包括日粮颗粒小、日粮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以及唾液缓冲液产量有限等。
那么,是否有很多的犊牛都在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其对犊牛消化性能和生产效率的影响又如何呢?本篇犊牛日记中将对近来有关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以及其对犊牛消化和健康影响方面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
由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研究工作多数是在成年奶牛上进行的,这里所综述的多数研究结果也来自于成年动物。
对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低的瘤胃pH值(低于6)会影响纤维素的消化,这可能是由于在此环境下,对瘤胃pH值敏感的纤维分解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Hoover,1986)。
Krajcarsk-Hunt 等(2002)报道,给泌乳奶牛饲喂高淀粉日粮(采用“大麦+小麦”替代25%的全混合日粮,使日粮的粗纤维含量由40%降低至30%)会降低多数牧草NDF的尼龙袋消化率(如图1所示)。
图1 玉米青贮(CS)、禾本干草(GR)和苜蓿干草(AL)在泌乳奶牛中半体外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的消化率结果(横坐标为不同处理与不同时间的组合,纵坐标为半体外消化率)来自于:Krajcarski等(2002)。
*代表P<0.05。
一些研究报道了瘤胃酸中毒对奶牛采食量的周期性影响。
也就是说,奶牛的采食量在第一天会正常,但第二天则会减少(Gozho等,2005)。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继发症

sn rm [.va ahl y 19 ,02 9 2 9 ydo e ] inptoo ,9 12 : — 6 . JA g 5 【 B nhskC Km r . a aaK ea. h f c o sp l 7 】 u c aa ,i uaG T n k ,t1 e f t fu pe T ee m—
ad p op o pdcnet o rir hcs ]a aeeP ut n hshl i otns f oe i [. p ns o ly i b l c k JJ r
关 键词 : 亚急性 瘤 胃酸 中毒 ; 因 ; 病 继发 症 ; 牛 奶
度 下降、 乳脂 率 下降等 。本 文 对奶牛 亚急性 瘤 胃酸 中毒 的病 因及 继发症 状等 方面进行 了简述 。 ’ 亚急 性瘤 胃酸 中毒 (A A) S R 也称 为慢性 或亚 临床性 短. 吸收面 积小 , 使瘤 胃内 S F 致 C A有较 多 的累积 . 胃 瘤 p H低于正 常值 , 从而发 生亚急性瘤 胃酸 中毒【 。
微生物 和瘤 胃壁 吸收 . 此时瘤 胃内微 生物还 没能迅 速 但
适应 瘤 胃内环 境 的变 化 , 量相 对不 足 . 胃壁乳 突 也 数 瘤 收稿 日期 :0 8 0 — 1 2 0 — 2 4
会发 生亚 急性瘤 胃酸 中毒
2 继 发 症
因为 I 临床症状 不 明显 , 奶牛亚 急性瘤 胃酸 中毒在 生
在 泌乳 中期 . 牛亚急性瘤 胃酸中毒 的发生 与牛场 奶 管理 如 饲 喂 频率 、 饲料 加 工 过程 ( 粒 度大 小 ) 颗 以及 饲 槽 结 构等 因素有关 。若全 价 日粮 配方 成分计 算错误 . 则
可能会 造成 日粮 中精料 含量 过高 、 饲料 相应 过低 。瘤 粗 胃p H值 随饲 喂 时间 的变 化 而变 化 , 因此 , 日粮 的饲 喂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的研究

临床金鉴202312265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的研究李启军1,邱立新1,高志平2(1.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8;2.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阿拉善盟 016055)摘要:牛瘤胃酸中毒是由反刍动物的瘤胃内过多的酸性物质,引起瘤胃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其消化机能紊乱、代谢障碍、机体衰竭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该病多发生于奶牛和犊牛,并以成年母牛发病率较高。
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食欲减退、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反刍停止,粪干如砂,酸臭味重,瘤胃内酸、甲烷和氨浓度增高,且有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的特征。
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死亡率高等特点。
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基于此,主要探讨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中西医治疗,以供参考。
关键词:牛瘤胃酸中毒;发病原因;中西医结合;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12-0025-03牛瘤胃酸中毒是指牛采食了大量的发酵过的饲料后,由于瘤胃中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从而导致机体出现酸中毒的症状。
该病常发于我国北方地区,以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该病不仅会导致机体出现酸中毒症状,还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对此,应针对该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促进牛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降低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率,养殖户应增强兽医意识,及时就诊并遵循专业兽医的建议。
同时,兽医部门应加强宣传,提供相关知识,以便养殖户更好地防控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这样才能保障牛的健康,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发病原因1.1 饲料配比异常牛的瘤胃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将食物分解成乳酸、乙酸、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质。
其中,甲烷是牛的主要碳源,是导致牛患瘤胃酸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牛在采食含大量蛋白质的精料后,尤其是在精饲料中添加了大量的维生素E 等抗氧化剂后,就会引起瘤胃内的乳酸浓度升高。
乳水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报告

4542023乳水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报告林青松福建省平和县安厚镇畜牧兽医站福建平和363707摘要该文报道3例乳水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为基层兽医诊治类似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水牛瘤胃酸中毒诊治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23)04-0100-02乳水牛的消化道疾病是制约乳水牛养殖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瘤胃酸中毒时常发生。
正常牛瘤胃内容物的pH值为中性或弱酸性(6.4~7.0),造成牛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饲喂过多的精饲料、多糖饲料、腌制的酸性饲料等,容易使瘤胃内乳酸蓄积,引起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分为两类,即瘤胃急性酸中毒和瘤胃亚急性酸中毒。
两者的区分以瘤胃内容物的pH值为标准,pH值低于5.0时为瘤胃急性酸中毒,极易引起急性死亡,而pH值为5.2~5.6时为瘤胃亚急性酸中毒。
急性酸中毒在临床上表现剧烈,症状明显,容易被发现,而亚急性酸中毒通常没有明显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早期不易被发现。
2022年,平和县安厚镇三马村、径内村、安厚村接连发生3起乳水牛瘤胃酸中毒,现将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1.1病例12022年7月2日上午8时,平和县安厚镇三马村黄家饲养的1头4.5岁乳水牛到山洼中放牧,中午将牛拴在桉树下休息,牛挣断绳子后偷吃了大量稻谷。
下午四时牵回牛舍,畜主发现患牛的瘤胃鼓起,精神沉郁,腹痛,烦躁不安,反刍嗳气停止,瘤胃触诊有击水声响。
1.2病例22022年8月4日,平和县安厚镇径内村张家养的1头正在产乳的5岁水牛。
为増加产乳量,畜主加大饲料中精饲料量,仅过几天,乳牛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胃胀腹痛,排酸臭稀粪,鼻镜干燥。
1.3病例32022年10月18日平和县安厚镇安厚村赖家养的1头5岁水牛,饲喂邻居赠送的玉米粉,这些玉米粉是2个多月前购买用来喂猪的,因猪群发生疫病全部死亡,就将这些玉米粉送赖家喂牛。
饲喂几天后,患牛开始食欲减退,瘤胃臌气,腹痛,排稀粪,粪便有股酸臭味。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耐受性不同的奶牛血浆和乳中脂肪酸及代谢物组成分析

草业学报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101-110 2021 年 7 月
: DOI 10. 11686/cyxb2020482
http://cyxb. magtech. com. cn
张涛,牟英玉,亓王盼,等 .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耐受性不同的奶牛血浆和乳中脂肪酸及代谢物组10.
奶 牛 亚 急 性 瘤 胃 酸 中 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 由 于 奶 牛 长 期 采 食 过 量 易 发 酵 碳 水 化 合 物 ,导 致瘤胃内微生物产酸速率大于酸的移除速率,造成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积累,最终使瘤 胃 pH 值长期处于 5. 2~5. 8 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1],当奶牛瘤胃 pH<5. 8 持续时间超过 330 min·d-1,将其定义为 SARA[2]。SARA 可导致瘤胃代谢紊乱、瘤胃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并诱发瘤胃上皮炎症等疾病,最终严重危害动物 的 机 体 健 康 ,并 降 低 其 生 产 性 能 ,给 奶 牛 养 殖 带 来 巨 大 的 经 济 损 失 。 在 实 际 生 产 中 ,养 殖 者 常 通 过 配 方 调 整 、添 加 碳 酸 氢 钠 等 缓 冲 剂 或 酵 母 培 养 物 等 微 生 态 制 剂 来 降 低 SARA 的 发 生 率 ,但 尽 管 如 此 ,规 模 化 牧 场 中 泌 乳 早 期 和 中期奶牛 SARA 的发生率依然在 19%~26%[3]。这些结果说明,SARA 的发生除与日粮结构有关外,还与其他因 素有关。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精料饲喂条件下,奶牛的瘤胃 pH 值下降幅度明显不一致,部分奶牛的瘤 胃 pH 值 下 降 幅 度 较 大 ,部 分 则 较 小 ,两 者 发 生 SARA 的 严 重 程 度 不 一 ,这 表 明 奶 牛 对 SARA 的 耐 受 性 存 在 较 大 的 个 体 差 异 。 [4-5] 此 外 ,绵 羊 和 肉 牛 个 体 间 也 存 在 SARA 耐 受 性 差 异[6- 。 7] 综 上 所 述 ,反 刍 动 物 对 SARA 的 耐 受 性 存 在 个 体 差 异 可 能 是 一 种 普 遍 现 象 ,但 隐 藏 在 这 一 表 象 背 后 的 生 物 学 机 制 目 前 并 不 十 分 清 楚 。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营养调控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营养调控作者:薛萍,王恬,严群芳摘要:瘤胃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饲喂大量的极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瘤胃内酸度升高,从而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发病快?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给奶牛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文主要就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合理调配饲料,日粮中添加缓冲物质,调控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加强饲养管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可有效的防止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奶牛;瘤胃酸中毒;发病机理;预防;营养调控奶牛瘤胃酸中毒(又称酸性消化不良、乳酸酸中毒、急性食滞)是指奶牛采食了过量的极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如小麦、马铃薯、糖蜜等),而引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还可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如蹄叶炎、肝脓肿等),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和繁殖性能,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奶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瘤胃酸中毒,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青年高产奶牛及产犊前、后的母牛(主要是临产前3天和泌乳第一个月)发病率较高;1~3胎的奶牛发病最多,5胎后发病较少。
1 发病机理目前,国内外对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虽有研究报道,但观点不统一。
多数学者比较认同乳酸中毒机制。
即奶牛突然采食大量含极易发酵碳水化合物饲料时,快速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由于不能及时被吸收或被唾液中和,致使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升高,瘤胃pH值下降;当pH下降到5.5左右或更低时,唾液分泌和瘤胃蠕动受到抑制,瘤胃微生物菌群发生明显的变化,乳酸产生菌—牛链球菌等快速增殖,乳酸利用菌的急剧减少或死亡,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因不能及时被吸收利用而聚集于瘤胃中,使瘤胃酸度剧烈上升,因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反应。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内毒素和组胺与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有关。
Andersen等通过临床和化学检查发现,瘤胃酸中毒时出现了内因性中毒,但外周循环中炎症调节因子血栓烷B2(TXB2)、前列腺素I2(FGI2)和前列腺素E2(PGE2)没有明显的提高。
浅谈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防治

胃经微 生 物 发 酵分 解 的 主要 产 物 为 乙酸 、丙酸 、丁酸 等
收稿 日期 :2 l — 2 1 O2 0 — 5
中 奶 21 ・6 圈 斗 02 1
TE ¨N ( jO( y W 0 Ri I ) j 1 )
圃
浅谈奶 牛瘤 胃酸 中毒 的病 因及 防治
汶红 军’ ,刘 祯 ,王 红 英 。
(. 1陕西省 宝鸡 市陈仓 区潘 溪镇畜牧 兽 医站 ,宝鸡 7 1 0 ; 2 6 3 2陕西省 宝鸡 市陈仓 区家畜 良种繁 育站 ,宝鸡 7 1 0 ; . 2 0 3 3陕西省 宝鸡市 陈仓 区畜牧兽 医工作 站 ,宝鸡 7 1 0 ) . 2 0 3
防治【_ l中国奶牛,f11. 】 2) , 1 8 f] 马 成玺 奶 牛 亚急 性瘤 胃酸 中毒 的病 因及 继发 症 … 中国奶 5 牛,f8 9 2) , 00
兮
58
的技 术 l. 国奶牛 ,)( 『中 1 21) (
4 . 辅 助 治 疗 5
肌 注 或 静 注 V 以 促 进 糖 代 谢 ;静 注 促 反 刍 液 【] 王梦芝, 阳, 瘤 胃酸 中毒的发生机理及其 日粮 与微 生态调控 。, 2 丁洛 等. 1 0 0 mL 0 ~5 0 ,促 进 前 胃蠕动 ;兴奋 不安 时 静注 安 溴 合 剂 ;心 脏衰 弱时可 肌注 安钠 咖或静注 适量 的钾制 剂 。
3 1 一 般 症 状 .
早 发现 、早确 诊 、合 理 治疗 、准确 用 药 ,才 能获 得 较佳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预防措施

doi:10.19369/ki.2095—9737.2020.07.062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预防措施封延武,封雨佳,毛丽娟(黑龙江省孙吴县畜牧兽医站,黑龙江黑河16(300)摘要: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
瘤胃酸中毒是因采食大量的谷类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并累积,使瘤胃酸碱度长时间维持在较低水平,造成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慢性代谢性酸中毒。
其临床特征为消化障碍、瘤胃运动停滞、酸血症、运动失调、脱水、衰弱,常导致死亡。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关键词:奶牛;瘤胃酸中毒;营养调控;饲喂技术;饲养管理;保健中图分类号:S85&23文献标识码:B1调控营养1.1保证日粮中纤维的含量奶牛唾液能够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维持瘤胃pH值的稳定。
日粮中适量的纤维含量有助于促进唾液的分泌,缓解瘤胃的酸碱度,维持奶牛瘤胃环境稳定。
奶牛营养需要标准(NRC 2001版)推荐奶牛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得低于25%,德国规定奶牛日粮中的干物质至少含有18%的粗纤维,且粗饲料要占2/3以上,才能保证奶牛瘤胃健康。
1.2科学设计日粮配方饲料配方应遵循多样化的原则,并要严格控制精料用量。
在设计日粮配方,首先要充分考虑当地饲料条件和实际测定的饲料营养成分参数,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等重要营养成分含量须经检测,准确调配日粮的配方,科学地配制奶牛日粮。
在投喂奶牛日粮时,应经常检查加料的准确性,以及配方中设计用量与实际添加量的差异程度,应注意加料顺序、搅拌时间以及颗粒度。
每天要记录奶牛实际采食的日粮,确保满足奶牛营养需要。
2科学饲喂2.1加强围产前期的营养管理初产奶牛在产前21天应开始饲喂围产前期的日粮。
根据奶牛体况评分,如产前体况评分小于3.25分,则需在产前25天开始饲喂;如体况评分大于3.75分,则可在产前1(天开始饲喂。
奶牛围产前期的日粮应富含能量和蛋白质,并应逐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7—0107—02步增加精料饲喂量,降低粗饲料水平,尽可能降低日粮钙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产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监测预警指标》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根据 2019 年10 月10 日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下达 2019 年第2 批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内市监标准字〔2019〕300 号),《高产奶牛瘤胃酸中毒监测预警指标》立项地方标准;提出单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归口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起草人包括:韩吉雨、张彩霞、李俊良、张彬、彭珍、张吉明、郝健、何志辉、刘凯玉、张海生、王娜、谢跃博。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指奶牛采食过量易发酵碳水化合物,瘤胃内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并累积,导致瘤胃 pH过低,引起机体代谢障碍而导致的营养代谢病。
瘤胃酸中毒较高发的主要原因是牧场为追求高产,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泌乳期精饲料比例不适宜或者粗饲料利用不当等各种情况,导致奶牛营养不平衡,瘤胃微生物体系破坏,饲料转化率降低。
长期饲喂高精日粮会导致奶牛免疫力降低及代谢紊乱,甚至影响奶牛遗传潜力的发挥和乳品质,从而引起各种营养代谢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关于瘤胃酸中毒尚未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预警机制,因此,制定一套快速有效的监测瘤胃酸中毒预警标准迫在眉睫。
三、主要起草过程,包括地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形成过程等;
2017 年 6 月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拟定了工作进度方案并落实了标准起草小组成员分工与工作进度,2017 年7 月至2018 年12 月,在全国奶源基地牧场开展试验研究,获得试验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确定了预警指标及预警值,于 2019 年 4 月形成地方标准草案,2019 年 10 月根据伊利集团总部乳业技术研究院标准法规部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根据GB/T 20194-2018 动物饲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GB/T 2080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NY/T 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GB/T 32210-2015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的规则起草。
标准格式依据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1 名词术语
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反刍率”、“蹄叶炎”、“TMR”进行了名词解释说明。
2 瘤胃酸中毒判断标准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进行定义。
3 瘤胃酸中毒预警指标
3.1 牛只状态预警指标
选择 10 座牧场,其中 5 座牧场亚急性酸中毒发病率低于 3%,定义为正常牧场;另5 座牧场亚急性酸中毒发病率大于 10%,定义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牧场,比较正常牧场与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牧场的反刍次数、粪便评分及蹄叶炎之间的差异。
结果显示,
奶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时反刍时间会缩短,健康牛群在采食结束后 1.5-2.0 小时,反刍比例应大于 50%,低于 50%提示牛群有瘤胃酸中毒风险。
亚急性酸中毒患病牛粪便结构松软,色泽微亮、微黄色、酸臭味,充满了细小的气泡,当牛群中 1 分粪便比例超过5%,提示牛群有瘤胃酸中毒风险。
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时,奶牛易出现蹄叶炎,甚至跛行,当牛群蹄叶炎发病率超过 10%,提示有牛群瘤胃酸中毒风险。
3.2 血液生化预警指标
通过人工诱导建立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试验动物模型,全程监控瘤胃pH 变化情况,并采集试验动物血液,利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各显著性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利用
线性、非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内毒素(LPS)和尿素氮为血常规预警指标。
当pH=5.5 时,LPS 浓度为660 ng/L,尿素氮浓度为8.88 mmol/L(24.94mg/dl)。
3.3 代谢组学预警指标
基于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正常牛群与异常牛只牛奶和血清中
代谢物的差异,确定了血清代谢物中嘌呤核苷、牛奶代谢物中新橙皮苷可作为预测亚
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风险的评估指标,其相对含量分别为 0.0008、0.429。
3.4 TMR 预警指标
通过调整试验期的 TMR 颗粒度,调整后乳脂含量逐渐增高,提升至 3.6%以上,乳脂得到明显改善,并提高反刍率和产奶量。
建议使用宾州筛时,TMR 的上层+中层比例
大于 40%。
TMR 淀粉的含量由 27.52%提高到了 30.23%,导致牛群 1 分粪便占比由 1%提高到12.63%,反刍率由 64.73%下降到 42.04%,奶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因此建议日粮淀粉含量不超过 28%。
4 预防措施
从 TMR 精粗比、颗粒度以及添加瘤胃缓冲剂三个方面提出预警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措施。
其中精粗比泌乳前期适宜的精粗比例为 50:50,泌乳中后期适宜的精粗料比例为 35:65,干乳期适宜的精粗比例为 15:85。
泌乳牛 TMR 宾州筛各层比例符合 NY/T 3049-2016。
小苏打添加量 100~150g/d、氧化镁添加量 50~75g/d。
酵母、乳酸菌用量按产品说明书添加。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无。
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
比情况;
无。
八、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无。
九、征求意见情况汇总表。
项目技术报告.doc
本处数据来与项目试验数据。
具体见项目技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