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公共空间研究
艺术作文之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

艺术作文之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篇一: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艺术设计平面方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1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2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3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4设计作品的思想性研究5设计美与艺术美之比较6“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再认识7当地民居建筑与装饰艺术;8浅论广告的整合传播9浅论广告的道义10浅谈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诉求11浅论品牌塑造12浅谈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的形象塑造13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14新形式新方法在设计中运用的探讨15浅谈平面广告中的字体设计16试论平面广告中的色彩运用17浅谈平面广告中的图形18浅谈传统商品包装中的继承和创新19试论现代标志设计的要点20浅谈现代vi设计21我眼中的绿色包装设计22公益广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效应23中国结现象剖析——现代设计理念与民族精神的融合24设计定位的终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25.品牌就是效益——vi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地位26.中国ci战略的现状研究27.vi设计与市场经济28.路牌广告的色彩设计29时尚与设计30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1设计创意之我见32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33论图形化的标志设计36试谈广告的信息、主题与创意之间的关系37试论市场营销学对广告学的影响与意义38论广告在消费者购买决策各个阶段中的影响与作用39论广告创意的吸引力表现与实效性思考40浅谈广告效果的双重性41网页设计美学与艺术语言研究42网页设计与数字文化研究43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44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45设计艺术中的界面设计探讨46广告的韵味与品味47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48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49谈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50创意与生活经验51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52图形创意的表现53公益类广告的创意与构思特点54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55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56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57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58浅析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59包装设计的定位60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61品牌包装设计62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3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6“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再认识22公益广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效应40浅谈广告效果的双重性30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篇二: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题目】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现代中日扎染纹样风格的比较研究花腰彝服饰艺术探析动漫原创插画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图像语言教育研究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论公共艺术设计之文化传播及其教育作用云南彝族(撒尼人)传统刺绣图案在纺织品中的运用与研究涂鸦艺术在城市环境中发展的思考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基于遗传算法的插花艺术设计研究现代陶艺在景观艺术中的应用与研究委拉斯凯兹与库尔贝写实绘画艺术之比较李瑞清工艺教育思想研究国旗色及其在设计中广泛应用的美学思考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装饰设计论意象美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徽州古籍木刻插图艺术价值的研究与应用中国传统琉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安徽芜湖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设计教育发展研究闽南人居环境设计中本土传统文化的延续文字形态艺术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民族化趋向研究城市商业区公共停车区域空间设计研究重庆市渝中区“山水城市”景观设计研究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房地产售楼中心室内设计研究基于模糊设计方法的羽毛球运动专项辅助练习器的优化设计城市化进程中苏南地区小城镇环境艺术设计策略研究中国画的留白研究中英高等艺术院校设计课程内容比较与课程创新黑龙江省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中西方现代设计中民族元素的研究中日近现代招贴设计比较研究木材裂纹缺陷的艺术设计表现力研究构成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浮雕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寒山寺数字化仿真系统的审美特征研究福建闽中民居室内装饰艺术的研究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研究论装饰艺术中的材料意识鸡蛋壳形态结构与碰撞力学特性关系研究徐州汉文化装饰艺术特征研究数字人物插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商业网络广告的设计与发展趋势研究土家庭装饰雕塑色彩研究视觉导向系统中的趣味性语言研究中国画笔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1 公共艺术:从美化环境到重塑城市2 浅谈我国传统民居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3 手绘快速表现能力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4 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美感5 浅析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6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7 视觉元素在城市环境艺术中的体现8 “寄居蟹的艺术”: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天津市两个省级组织的个案研9 城市表情,环境之光——城市光环境艺术的表情分析与研究10 以“特点”出“特色”建设强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中西部独立学院为例11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形式12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探究13 环境艺术设计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探析14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15 对环境艺术设计要索的研究16 对环境艺术中美术因素的分析317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学生就业关系研究18 艺术设计工作室微环境构建19 浅析可持续设计观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培育20 构建专业与职业有机对接的环境艺术设计特色专业21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手绘教学的研究与探析23 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研究24 对环境艺术设计与色彩的研究25 浅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26 谈艺术采风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必要性27 解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人”的意义28 浅析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29 造型元素对公共艺术与公共环境的影响30 现代陶艺对环境艺术壁画的影响31 文艺复兴前的外国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发展研究32 民俗艺术在现代文化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33 环境设计与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34 三大构成教学存在问题及教改建议——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35 对现阶段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36 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浅谈37 浅谈学分制环境下艺术生班级凝聚力建设38 浅谈环境艺术中的艺术光应用39 论民间美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以大唐西市规划方案为例40 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41 当代居住环境中的公共艺术42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43 漏窗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分析44 城市交通环境中公共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45 环境艺术对影视剧场景的影响及促进46 浅谈中国现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应用思考47 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之我见48 市场环境对艺术设计的指导49 浅谈交互设计在国内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50 传播环境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甘肃武威“贤孝”口传艺术为研究个案【篇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参考选题★汉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研究★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汉字构成法对图形设计的启示研究★汉字字体设计的时代特征和审美风格研究★汉字字体图形设计研究★民间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研究★房地产广告设计研究★公益广告创意设计研究★广告设计中的创意策略研究★户外广告创意设计研究★网络广告设计研究★影视广告设计研究★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研究★商业摄影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商业插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研究★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研究★论环境中的光塑造★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设计作品的思想性研究★设计美与艺术美之比较★“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再认识★当地民居建筑与装饰艺术★浅论广告的整合传播★浅论广告的道义★浅谈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诉求★浅论品牌塑造★浅谈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的形象塑造★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新形式新方法在设计中运用的探讨★浅谈平面广告中的字体设计★试论平面广告中的色彩运用★浅谈平面广告中的图形★浅谈传统商品包装中的继承和创新★试论现代标志设计的要点★浅谈现代vi设计★我眼中的绿色包装设计★公益广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效应★中国结现象剖析——现代设计理念与民族精神的融合★设计定位的终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品牌就是效益——vi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地位★中国ci战略的现状研究★vi设计与市场经济★路牌广告的色彩设计★时尚与设计★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设计创意之我见★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论图形化的标志设计★论图形资料库在艺术设计中的借鉴与应用★试谈广告的信息主题与创意之间的关系★试论市场营销学对广告学的影响与意义★论广告在消费者购买决策各个阶段中的影响与作用★论广告创意的吸引力表现与实效性思考★浅谈广告效果的双重性★网页设计美学与艺术语言研究★网页设计与数字文化研究★当代数码媒体艺术特征研究(例:数字艺术设计与创造力,)★数码媒体艺术的风格流派研究★试析传统文化城镇旧城改造中城市环境艺术形象的处理问题★试谈我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看法/★初探中国传统环境艺术思维设计方法与当代继承发展运用的关系★传统公共艺术(雕塑壁画装饰艺术造型等)如何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试析优秀建筑外环境空间的塑造及在当代的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在室内(外)设计中的运用★传统人文精神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传统园林表现技法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运用——(副标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室内设计情感的表达★论室内设计中的人情味★材质语言在现代建筑装饰或室内外设计中的作用★(室内或室外)空间意境的创造★光影(色彩或其他方面)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力★室内设计中的材料美★空间的古典精神与设计的当代意境★餐饮建筑的文化特征分析★室内空间色彩运用简析★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及现状★独立观点的表述——环境空间形式探索★就地取材——材料运用研究★色景——环境空间色彩关系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环艺)设计的关系★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设计艺术中的界面设计探讨★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广告的韵味与品味★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谈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创意与生活经验★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公益类广告的创意与构思特点★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多媒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的表现特点★计算机数码技术与手绘原创结合★平面广告的形式美★动漫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构成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广告作品中节奏感的控制★网络媒体在当今广告行业的应用★公益类广告的表现手法★flash广告的使用与特点★技术突破与艺术表现的结合★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国内外室内设计的发展★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图形创意的表现★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浅析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包装设计的定位★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品牌包装设计★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医药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浅议汉字标志的存在价值与竞争优势★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谈服装设计中的趣味性”★“服装设计中独特性的表达”★“明清服饰图案的应用分析”★“色彩与情感”★“印地安文化与礼服的关联性”★服装外空间的发展与演变形式”★“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面料在服装中的重要性”★“解读设计师品牌与高级成衣品牌风格异同”★“论服装设计中的‘蝴蝶效应’”★“结构设计在高级成衣中的应用”★“谈‘东西方’服装的发展与应用”★“服装品牌文化效应”★“浅析街头服装文化形态及发展”★“服装卖场的个性化设计”★“服装市场营销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浅析原生态色彩在服装中的应用”★“浅谈服装中‘性’的展示与研究”★“谈如何寻求服装设计中周而复始的‘变化’”★“中国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后现代主义中的服装哲学”★“浅谈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服装设计中的抽象表达”★服装与人的性格情绪★论服装材料的运用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从现代发展趋势论服装艺术设计的成衣化走向★服装魔法之服装结构的拼接与整合★服装设计余时尚搭配★论服装的中性化★谈市场定位对服装品牌塑造的影响★探索服装设计的趋势方向-----浅谈服装面料及表现手法的复古与创新。
11.2 宋代泉州商业发展研究

第二节宋代泉州商业发展研究与宋代风格商业街区的再造一、宋代泉州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宋元两朝,是泉州交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泉州与汴京(开封)、京北府(西安)、杭州、福州、长沙、庐陵、南京同称为全国八大城市。
图1 唐代向宋代变迁的泉州古城布局图宋代由于泉州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海外通商繁荣,同时,由于金兵入侵中原,大批百姓移居泉州,泉州人口迅速增长。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泉州及所辖南安、晋江、同安、永春、德化、安溪、惠安七县共96581户,52.15万人。
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主客户达201406户,人口达106.7450万人,首次破百万大关,比宋初增长1.1倍。
泉州城内人口突破10万人,成为全国八大州府之一,被称为富州。
淳佑年间(1241~1252年),户数增至25.57万余户,人口多达132.99万人,出现泉州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泉州由上州升为望州。
宋代泉州已经属于商业繁华的大城市,算是现在中国上海的对外贸易中心口岸地位。
宋代,中原移民泉州更多。
特别是南北宋之交,金兵入侵,中原人民不堪金朝统治者的蹂躏,纷纷渡江入闽,相当一部分迁入泉州。
宋朝主要有三批民居泉州。
第一批,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廖恩率农民起义军败入泉州,留下定居;第二批,南宋时,南外宗正司从镇江迁来泉州,仅皇族宗属近三千人,带来江南先进的经济和文化,随带的一批宗室染织工匠,传入染织新技术,使泉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之一;第三批,宋末端宗帝被元军追杀,部分官员及其家属潜居泉州。
此外,元朝内部纷争,有的逃到惠北,成了泉州的蒙古族。
宋代,泉州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部分泉州人随海舶出洋定居,成为早期华侨,为开垦侨居地,促进东南亚的繁荣,发展中外友谊做出贡献。
北宋元二年(1087),泉州设市舶司,成为全国性贸易港口。
南宋时社会经济中心南移,进一步促进了泉州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宋代泉州陶瓷发达,彩色陶瓷出口到世界各国。
福建古代的戏台

庙宇戏台
庙宇戏台是福建地区保留最多的戏台类型之一 。
庙宇戏台 (包括祠堂) 的构成方式多为戏台 (多
与大门结合) 伸向天井或庭院 , 两侧厢楼 , 对面为庙
宇的大殿 , 共同构成一个演出和观赏环境 , 这也是中
国南方如江 、浙等地区庙宇戏台的普遍形式 。这类戏
图 1 古田县大桥镇中村临水宫戏台
台在福建各地保存很多 , 有的戏台规模宏大 、装饰考
宅院戏台与水上戏台
图 15 古田杉洋乡岭里村古戏台
·52 ·
图 16 永安青水畲族乡永宁桥
私宅性质的堂会戏是中国戏曲演出的常见 形式 。在福建明清时期颇为流行 , 有时过于泛 滥 , 正统大家里甚至用家规禁止 , “家庭中不 得夜饮妆戏 , 提傀儡娱宾 , 甚非大体” (福建 漳浦《天源赵氏族谱》之 “赵古愚《家范》”) 。 堂会戏一般在住宅大厅或庭院进行 , 有的便在 大厅前建造卷棚式敝亭 。而在闽东 、闽北的纵 向多进合院式住宅里 , 中轴线上连接前后进的 四方小亭一一当地称 “覆龟亭”, 也成为小型 家台戏的演出场所 。利用覆龟亭连接前后落的 处理也是福州居民的地方特色 , 如福州老城区 宫巷内的沈葆桢故居 。
闽西一带的天后宫 (妈祖庙) , 其戏台形制则又 别具一格 。天后宫采用与闽西客家土楼相同的结构和
结构方式 , 因供奉天后 、魁星 、苍颉 、土地 、财神等 各方神祀 , 大殿凭借以生土为主要材料的夯土技术和 木结构穿斗技术可以建造至六 、七层 , 而且以歇山顶 为主的屋顶组合复杂 、严整而有序 。永定西陂天后宫 (图 5) , 其后殿是七层高 40 余米的土楼 , 在第二 、 三 、四层上视线便可越过前厅看到正前方戏台上的演 出 。戏台则兼作山门 , 屋顶错落有致并向天井凸出 。 永定富岭天后宫 ( 图 6) , 亭式戏台立在殿庭之中 , 并有回廊与大殿相连 , 仍保留有宋元时期庙宇的 “献 殿”、“乐棚”制度和观众四面观赏的遗制 。龙岩赤水 天后宫 (亦称 “湄洲别境”) (图 7) , 形式风格与西 陂天后宫相似 , 戏台与山门组合门 T 字形 , 并与大殿
潮汕庙宇文化表征与社会整合互动性调查

潮汕庙宇文化表征与社会整合互动性调查□季天雨谢育淇余咏琪胡杰/文由于潮汕地区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等自然原因和旧时复杂的社会关系等历史原因,潮汕人群体趋于寻找心灵寄托,热衷神鬼崇拜,潮汕地区因此庙宇众多,无“神”不拜。
历史悠久的“拜老爷”习俗,在现代化的今天,仍在潮汕地方社会有很大影响。
香火鼎盛的庙宇祠堂,往来祭拜络绎不绝的潮汕人,俨然成为当今潮汕地区的一大特色。
本文以潮汕地区的庙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探讨庙宇文化表征与社会整合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从庙宇自身和庙宇活动入手,探讨潮汕庙宇文化表征;然后,以庙宇的文化表征为切入点,分析庙宇文化影响对于潮汕地方起到的整合作用;接着,从庙宇自身和政府两个维度出发,探究其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以期对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正确看待庙宇的存在意义、明确庙宇未来的社会角色定位,提供参考。
1 文化表征的概念理解《钱伯斯20世纪词典》中认为,“表征”一词作为名词时,可以定义为象征或被象征的行为、状态或事实;象征之物;图像等[1]。
霍尔认为很大程度上,表征和文化表征是两位一体的不同表达,其内涵是一致的[2]。
本文中的庙宇文化表征借鉴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把其解释成不同的能够象征庙宇文化的要素,这些要素形成一个统一体,即庙宇。
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本文将庙宇文化表征分为物质性信仰景观和非物质性信仰景观,从庙宇自身和庙宇活动入手探讨潮汕庙宇文化表征。
1.1 物质性信仰景观物质性信仰景观主要体现在庙宇自身。
潮汕庙宇祭祀对象复杂多样且具有兼容性。
自然现象、自然之物、人物均可为祭祀的对象。
由于历史上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和北宋靖康之乱等,部分中原人一路南迁至江南,约在宋元年间大量迁入潮汕[3],这不仅给潮汕地区带来了人口,也带来了多元的崇拜文化。
因而随着社会发展,潮汕的庙宇多杂糅释道儒三者,形成目前多神崇拜的现象。
潮汕庙宇响应国家政策。
所访29座庙宇中,白花尖大庙、开元寺等均立有国旗,华严寺等6个庙宇均贴有与“弘扬宪法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相关的标语标识。
台湾古住宅的两性空间

台湾古住宅的两性空间李乾朗【摘要】中国古代曾有过母系社会的时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男女在社会、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台湾自明末清初开始有汉人从闽、粤移民,在开辟初期需要较多的劳动力,男女分权不明显.但经过清代二百多年的社会发展,至迟到道光、咸丰年间,台湾形成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下,重男轻女思想弥漫,台湾妇女受到礼教束缚,能活动的空间也被压缩.乡下农妇要下田工作,但富贵人家的妇女则常被限制在家庭中,对住宅的设计则利用围墙划分男女空间.调查清代后期的大宅第时,常可发现住宅内部的空间以屏风、走廊或围墙等设施划分为两大区,一般中央厅堂区域属男性,而偏左右或后堂区域归属妇女使用,泾渭分明.至20世纪初年,教育普及,民智大开,妇权亦随之提升,透过一些住宅的研究,使我们对清代台湾的家庭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7页(P4-10)【关键词】妇女空间;两性空间;住宅;封建制度;重男轻女【作者】李乾朗【作者单位】中国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计划研究所、台湾艺术大学艺术与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中国台湾【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0;TU-0241 台湾传统住宅空间之演变中国古代曾有过母系社会的时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男女在社会、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唐代虽然出现武则天女皇帝,但大部分的时代男权高涨,至明清时期尤其严重。
台湾自明末清初开始有汉人从闽、粤移民,在草莽开辟洪荒的时代需要较多的劳动力,男女分权不明显。
清初康熙帝为防台湾明代遗民造反,颁布海禁政策,禁止移民携眷属渡台,造成台湾男人数量多于妇女的特殊现象。
根据方志记载,当时不乏汉人男子娶台湾原住民女子为妻,称为“番婆”。
经过清代二百多年的社会发展,至迟到道光、咸丰年间,台湾形成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地主富商控制了大部分的财富与社会资源,各地豪族富户据地坐大,每遇地方变乱或分类械斗时,大户人家便成为各族群的领袖,其严重性引起清廷之担忧,屡次勒令禁止。
旧城改造中居民安置空间模式的研究

旧城改造中居民安置空间模式的研究胡喜生;祁新华;王明达【摘要】The old town rebuilding is a difficult point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 and a complicated social system engineering. Bas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rebuilding the old town, some problems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old town rebuilding were summarized. Thinking over varioussides'interests, the feasible settlement space pattern of rebuilding the old town was proposed, which would develop a harmoniously society through reasonable space plan.%旧城改造是城建工作的难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总结了旧城改造应解决的问题,在些基础上提出了旧城改造中可行的安置空间模式,综合考量各方利益,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缓解各方矛盾,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5页(P96-100)【关键词】旧城改造;居民安置;空间模式【作者】胡喜生;祁新华;王明达【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旧城改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对城市的景观、交通、经济活动、居民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很多企业都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建筑工程中。
关于建筑工程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带来建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_建筑工程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1、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2、当代建筑表皮信息传播研究3、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4、莫伯治建筑创作历程及思想研究5、岭南建筑学派研究6、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7、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8、复杂性理论视角下的建筑数字化设计9、家具专卖店光环境氛围感知及照明设计方法研究10、企业战略变革的企业文化要素影响研究11、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12、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13、消费社会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14、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研究15、易学象数下的中国建筑与园林营构16、道教生态思想下的人居环境构建研究17、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18、城市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研究19、镇江近代建筑形态及其演变研究20、基于目的性的既有建筑再利用技术策略研究21、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22、风险分担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23、基于协同论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整合营销战略构建研究24、夏季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研究25、时空融合观念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现象与特征研究26、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27、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28、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29、。
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战略

关于“十四五”泉州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战略(思路)(一)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1.交通引领,构建市域一体、城乡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
加速构建大中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引领市域一体化发展。
引入市域快轨理念,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对市域城镇格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多渠道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尽快突破城市轨道政策壁垒。
大力推进中运量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建设,有效提升地面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创建“公交都市。
实现公路与城镇密集区域的融合发展。
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善路网布局,引导过境交通避开环湾城镇密集区;强化交通与城镇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镇密集区域公路的市政化,使之融入城市,并引导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快环湾中心区、外围组团高快一体化快速通道建设。
环湾中心区内部构建“两环湾、中环城”快速通道网络,与高速公路出入口顺畅衔接,促进环湾区互联互通。
中心区与南翼、北翼及安溪、南安等外围组团通过千线公路及快速路建立快速放射线连接。
2.生态优先,明确国土空间开发底线。
维护山水城湾海的自然生态本底,凸显市域两脉通海、南北协同的大山大水空同布局,构建规划区范围一屏一环,蓝绿成网的蓝绿交织生态格局。
推进泉州陆海统筹发展,建立健全陆海自然生态空问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实现陆海资源严格保护、有效修复和集约利用。
以流域治理为龙头,统筹山、水、林、田、湖等系统治理,打造各具特色、清新自然。
富有野的流域环境生态样板。
开展规划区生态格局骨架构建,落实生态廊道建设突出生态空间结构性。
4.搭建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体系。
优化“一湾两翼双廊”的市域产业空间格局,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空间支撑。
规划区重点打造“一湾两翼两带”产业功能片区,提升集群效率。
环湾打造都市产业核心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文创文旅、时尚文体、国际经贸、智能科技、先进制造等都市产业功能南翼推进科创产业示范,依据临空经济产业空间规律分圈层培育临空创新产业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北翼促进石化产业集约高效发展,强化临港重化和港口工贸产业;推动“双廊”产业发展带建设,以泉厦科创走廊对接区域,提升沿海科创产业实力,以先进制造业集聚带串联城市外围地区,以交通联系为纽带,整合园区空间,优化产城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宫庙群埕 、
宫庙埕还有一种特殊和典型的案 例——宫庙群埕,一般在一个村落只 有一处,位于出入口。从村落的发展 历史可知,宫后埕曾经是古村的村口 。村口作为村落重要的节点,出于保 境安民之说,各房宗支都在这兴建宫 庙以求平安,故聚集了法雨堂、瀛新 宫等6座宫庙,宫庙旁还有一村里的 风水潭——宫后潭。
3、次巷空间 、
次巷与主巷垂直布置,巷道狭小,仅容行人 通过,D/H≈0.5,给人封闭的感觉,幽静、内向。 两侧为建筑山墙面,界面连续统一,且开口 较小,路面以石板路为主,整体空间感明确、单 纯,给人以纯净的空间体验。 巷内公共活动较少。部分次巷在一个端头转 折处局部扩大,构成小型的邻里埕,成为主巷与 次巷之间的过渡空间和人们活动的场所,成为居 住在次巷人家的公共客厅。在空间体验上又构成 了先扬后抑的空间节奏。
祠庙埕
闽南地区族群意识强烈, 在移民南迁的过程中,每个 村落一般均由一个大姓定居 繁衍而成。宗族的大小房支 都建有各自的礼制和生活中 心——祠堂。祠堂前面多有 供宗族成员聚会的小型广场, 称为“大埕”,成为村落的重要 空间节点。丙洲村繁衍1000 多年来,现村内祠堂宫庙数 量多达28处,均匀分布,统 领了村落网络结构。
邻里埕
邻里埕是属于几户人家共用的公共空间。一般位于几条巷道的交叉处,可以看作 是街角空间。相比厝埕空间而言,开放性更为突出。通向埕的道路相互错开,都以尽 头的建筑为对景,保证了空间边界的完整性。。埕周边建筑除了住宅,往往带有食杂 店面,有些还带有小范围内地方神崇拜的小型单开间宫庙,这些公共性建筑给埕增加 了更多的。
蔡氏古民居
晋江市南浔村
晋江市丙洲村
丙洲村位于晋江金井镇西 侧,面朝丙洲湾(围头澳), 与金门隔海相望,地势平坦。 由于安海港,金门,厦门岛形 成三角封闭港湾,因此丙洲基 本不受台风影响,海产业比较 发达。 传统村落的范围:以旧街 为核心,街道头至盐街、衙口 潭、转至场内为北界;宫口至 东安兜、仓内为东界;玉楼、 花园井为南界;西界以吴明妈 宫为标志。
1、宫庙埕 、
宫庙附属的埕一般位于街巷相交处的街角 或是道路的对景。空间格局比较开放,与周边 建筑的联系也较为紧密。圣安殿前埕以周边建 筑外墙作为界面,且外墙均为侧立面或背墙面, 较少开口,墙面完整,界面连续。宽高比D/H ≈3,较为开敞;且小品设置较少。究其原因, 是为了满足宗教活动人流量大的需要,方便搭 建戏台,娱神娱人。
2、主巷空间 、
主巷多与老街相连接,大多为东西走向。主巷 与老街相比,功能单一化,两侧多为住宅。道路宽 度3m左右,与周围建筑形成良好的比例关系,形成 内定、平衡的空间。 主巷空间呈现出笔直的线性空间特点,一般较 少曲折。而空间的收尾往往以住宅的山墙面或宫庙 作为对景,因此空间大多又呈现出一种内向性。 就空间侧界面而言,一侧为建筑主入口立面, 因而不时有厝埕空间的放大和外廊空间的渗透,整 体空间节奏富有韵律感,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停留和 交往的空间;而另一侧则是建筑的背立面,平直、 界面连续且开窗较小、也较少开口。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 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 寮自然村,占地面积1.53万 平方米,系清末旅居菲律宾 的爱国华侨蔡资深建造。这 组建筑,迄今尚存的有同治 年间兴建的宅第2座,光绪 年间兴建的宅等13座、蔡 氏宗祠1座,宣统年间兴建 的书房1座,计大小房间近 400间。其布局分五行排列, 每列二至四座不等。每座一 至三进不等,左右或单边建 有护厝。东侧附建有一组书 轩、梳妆阁、醉经堂等建筑。
1、街空间 、
老街——丙洲村以前等级最高的街道,现 在仍是步行量最大的街道,同时承载村落商业 的职能延续至今。其与村落的重要核心——宗 祠有着较高的重合度,两百米不到的老街两侧 分布有四个宗祠。 老街宽窄不一,最宽处有7.5m,最窄处只 有2.5m。方向也并非笔直,时而有些小的转折 ,并在转折处对空间进行了放大处理,丰富了 空间,避免线性空间的单调。此外结合街道空 间,如路面最窄的地方,两旁的建筑与道路交 接处也做了一定处理。
厝埕
大厝埕大多围合度较低, 埕墙一 般高0.5~1.5m。部分较高的埕墙上部 一般都用烟炙砖砌成透空形式,主要 是考虑了地域气候的原因,加强通风 组织。由此带来的空间开放性,外向 性则与闽南地区老百姓喜好户外活动, 外向的性格和生活习俗相辅相成。
近代洋楼所附带的埕则显得较为封 闭、内向,多建有约2m的实体围墙和铁 门,防止外人随便进入。主要原因是这 些洋楼的主人多为海外巨贾,且近代福 建沿海乡村治安状况较差,是出于保护 财产的需求而产生的形态。
3、祠堂埕 、
祠堂埕主体为祠堂,其余三面用围墙 围合,类似于厝埕,但相比较空间尺度大 ,且围墙更高,密闭性、内向型强。上下 宗祠埕在丙洲的公共空间,处于核心节点 之处。虽然其位于村落以前最为繁荣、等 2m 级最高的老街上,还是以近2m的实体围 墙与周边道路隔开,边界明确,有较强的 封闭性。显著的地理位置和较低的相对可 达性,更多地体现了宗祠埕的象征意义和 纪念意义。
丙洲村的公共空间类型二: 丙洲村的公共空间类型二:街巷
街巷空间是村落道路网的骨架。街巷 除了宽度和尺度不同外,其功能也有所差 异。街除了交通功能之外,往往还有巷较 少具备的商业性质。此外巷还是村落外部 空间中占有率最高的一种空间类型。在村 落中,街巷组成了细致且紧密的交通网络 ,分布于整个村落,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街巷的细密交织将各种类型的埕空间联系 起来,使村落的交往空间形成连通的网络。
Thank you
————公共空间类型
丙洲村的公共空间类型一: 丙洲村的公共空间类型一:埕
埕的作用有二:首先是作 为建筑与外部道路之间的缓冲 地带;其次在一定场合,如祭 祀节庆、婚丧嫁娶、农作物加 工和平日社会交往时使用,以 弥补闽南传统建筑内部室外空 间(天井)面积的不足。丙洲 村的埕系统,厝埕、邻里埕、 祠庙埕都保存的较为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