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教案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三位数的数词、字符、阿拉伯数字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转换;

2.能够精确地算出三位数的积和商,并将所得结果用

阿拉伯数字、字符、数词三种形式进行表述;

3.能够灵活地运用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法进行练习,提

高计算能力;

4.能够将所得计算结果进行有意义的分析和应用,强

化数学思维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三位数的数词、字符、阿拉伯数字相互转换方法的

教学;

2.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以及乘除运算定律的运用;

3.计算结果的三种表达方式:阿拉伯数字、字符、数

词。

教学难点

1.三位数乘除运算的复杂性,包括需要注意的细节和

技巧;

2.如何将计算结果进行有意义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了解三位数的表示方法

1.呈现三位数的阿拉伯数字、字符和数词,并让学生

分别进行读写练习;

2.引导学生了解三位数各个位数的意义和区别,掌握

三位数的数值大小关系。

第二步:三位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1.讲解三位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竖式的运

算方法和乘除运算的定律;

2.给学生进行相关练习,确保他们掌握了运算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练习三位数乘除运算

1.让学生进行组合练习,包括加减乘除的各个组合方

式;

2.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并指导他们

分析和应用所得结果。

第四步:表达计算结果

1.引导学生理解三种表达方式:阿拉伯数字、字符、

数词;

2.给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并让他们自己尝试将计算结

果用这三种方式表达。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乘除运算、数词、字符和阿拉伯数字之间的相互转换,并提高他们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介绍乘除方法和计算结

果表达方式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三位数的表示方法。

这一步,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实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注重将知识点

与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不断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这样,既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知识的渗透性和实用性。

3.重视思维的拓展:在教学结束时,我引导学生不仅

简单地计算出答案,而且要分析和应用所得结果。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维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总之,本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下次教学可以多用一些生动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和互动化的教学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三加与减教案

第三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 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使学生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 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用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演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会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多样方法。 2.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 际生活的关系。 单元教学时间 6课时 1.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 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理解并选用不同的算法 教具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1.复习导入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计算,以及三位数的加法计算,本节课就是在这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连加计算。同学们可以在上新课之前,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提前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三位数连加计算方法进行迁移,自己想一想应该怎么做。 2.故事引入 同学们每个人手里都有自己喜欢看的书,但是我们如果想看更多的书应该怎么办呢?那么,一个节省资源的方法就是和周围的同学们多交流,大家都把自己的书拿出来,集中在一起,建立一个图书角,这样同学们就都可以开拓眼界,看到更多的书,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活动——捐书活动。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个小学捐书的情况吧! 活动二估算 1.通过课本中给出的统计表格,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三年级捐书情况 四年级捐书情况 2.通过这些数学信息,想让同学们大致估算一下,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提 问几个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并且鼓励说出不同的估算方法,并由老师记录在黑板上。 可能的估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范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范文 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换,培养学习爱好。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最新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运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干问题。 2.进程与方法: 1、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想与反思的能力。 2、先让学生在交换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想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二、合作交换,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换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换,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想。在整理回想的进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形对学生容易显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运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运算方法。 2、第3题。 (1)同桌相互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2)独立完成第(1)---(4)个问题。 (3)全班订正。 3、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运算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进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运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运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运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康乐县三小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知识归纳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 知识点 连加 256+274+361=891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才,从而知道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化教学。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帮助兔子兄弟分苹果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接下来的课堂都能保持活跃的气氛。 2、合作性教学。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同时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会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样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3、辩论式教学。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还不能一直保持集中,特别是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了让本堂课能顺利进行,我加入了“辩论环节”(练习的最后一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想法不同的学生就会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辩驳,他们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在帮助兔子兄弟分苹果这一环节部分学生就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的开始阶段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由于学生仅初步接触分数,他们对分数大小的比较还停留在整数的比较上,因而部分学生就认为“1∕2<1∕3”。假如这时我能让学生说说这两副图的区别,他们就会发现份数变大,但是每份的大小就变小,这样就避免学生用整数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总之,这堂课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3、做一做 4、(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评课稿 一、引言 《三加与减》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 内容是介绍和讲解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本评课稿旨在对这节课进行全面评析,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学习认识三位数的百、十、个位上的数字; - 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3. 教学准备 •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小黑板、数字卡片。 4.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Step 1:导入(10分钟) -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 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 -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目标。 - Step 2:认识三位数(15分钟) - 教师使用数字 卡片展示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并让学生观察和读出来。 - 教师与学生一起读出一些随机三位数,并要求

学生根据读出的数字填写相应的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 - Step 3:三位数的加法(20分钟) -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的加法。 - 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 进行演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相互之间进行三位数的加法计算练习。 - Step 4:三位数的 减法(20分钟) -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三位 数的减法。 - 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演算,并及时 给予指导和反馈。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之间进行三位 数的减法计算练习。 - Step 5:课堂总结(10分钟) - 教 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练习的方式和方法。 5.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准确把握了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小组活动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和示范演算的方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课堂时间有限,学 生在小组活动中的交流时间相对较短,有些学生可能不能充分参与讨论和练习。其次,部分学生对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总结 《三加与减》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一节重要的课程,通过对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深入讲解和教学,旨在培

三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捐书活动》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 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因而部分学生具备综合已有的 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所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本节课就选取我校为希望工程捐 书这一真实的活动素材,让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贴近生活,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的目的。 2、突出估算意识的培养。培养估算意识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教学时我在引导学 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机会和交流估算方法的时间,同时在问题解决后,用计算 的结果对估算进行检验,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3、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 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 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 性得到充分体现。最后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时,不仅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分析、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 方法,自觉地构建计算的基本思路。 4、练习中巩固,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完成试一试。在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后解决,既能 使计算方法迁移,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1、课堂语言缺少激情,整节课的语言缺少感染力,所以在今后,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说话语气,锻 炼抑扬顿挫,突出重点。 2、细节问题,没有妥当处理好。例如学生板书出错以后,我没有让他及时改正过来。以后,要注意课堂 上的每一个细节,尽量注意到每一个学生。 3、教师的模范作用没有做好,例如,在黑板上写答的时候,害怕时间不够,就省略了,但是这样就容易 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印象,有部分学生容易模仿,所以在今后要注意教师自身的每一个语言或者动作。 1 / 1

3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8篇

3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8篇 3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8篇 教学反思需要教师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客观和自我批评式的思考。不仅要看到问题、发现问题,更需要解决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领导力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地前进。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3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3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篇1 在备课时我借鉴了别人的想法,上课时没有直接出示书56页的图,而是在黑板上画了4棵树,然后贴磁铁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大部分学生都会用加法计算4+4+4+3=15,我肯定学生的想法,继续提问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这时有学生观察到前面有3个4相加,所以提出 3×4+3=15,4×3+3=15,这得到了我所要讲的乘加算式,但乘减有点困难,我于是说看看老师变魔法,在第四棵树上添1个磁铁,变成了4。观察后又把这个拿下。很快有学生反应说4×4—1=15。我把3×4+3=15,4×4—1=15板书在黑板中间,让学生观察跟以往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 引出乘加乘减,但在说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讲得不是很详细,还有我先在每棵树摘掉一个,让学生列式时,效果不太好,式子没写对,答案也不对。我又讲了一遍。然后做书上练习,比刚才好了很多,但也有出错的。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练,根据图提取信息的应用能力不强。所以乘法口诀一定的抓实,保证每一个学生熟练。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率,同时应让学生树立用乘加乘减解答应用题。可以先试着加法,然后再改写,但以后要强化。 3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三单元加与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注重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位数的连加、连减运算。 2.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利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三位数的连加、连减运算以及混合运算,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重点:2.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正确运用三位数的运算进行计算。 重点:2.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3.解决有关里程表的问题。 一、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安排教学。 二、教学指导 1.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每解决一个问题之前都让学生先估一估。刚开始,学生估计的结果可能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但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会发现估算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能力。这一训练不能省略。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一学生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中在计算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但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多种方法。在方法多种的情况下要适当引导学生发现简便的算法,但不强求一致。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

加与减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二)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 (2)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利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 (3)经历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体现算理的多样化。 (4)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单元知识结构 逐步用脱式计算 三位数连加三个数摆在一起用竖式直接计算 加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与三位数连减逐步用脱式计算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减 逐步用脱式计算 三位数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教法建议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学生熟悉的乘车这一生活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每解决一个问题之前都让学生先估一估。开始学生估计的结果可能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但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会发现估算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能力。这一训练不能省略。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一学生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中在计算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但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多种方法。在方法多种的情况下要适当引导学生发现简捷的算法,但不强求一致。 4.充分借助直观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表达。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并展开讨论。 (2)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设计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式,进而解决整十数的加与减。) (3)借助操作活动,体会算理(一定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会说是理解的表现。) (4)结合活动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5.在解决问题中,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探索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借助直观操作的体验,解释探索的过程。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3)交流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4)借助直观学具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重点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计算时总是会出现忘记进位、漏写退位点等计算上的错误,个别会出现相同数位没对齐的情况。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正确书写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格式。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计算练习。 5.培养学生读题、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去解题的能力。 学法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评价能否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连加计算可以逐步脱式计算,也可以三个数摆在一起列竖式直接计算出结果;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要求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由于本单元的计算题数目比较大,又需要两步计算,所以只要求正确计算出结果,对

北师大版三上第三单元《加与减》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上第三单元《加与减》的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加与减》的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加与减》。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反思: 1、关于学生。《加与减》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本册教材中,我所领会的编者的意图是:在通过口算的过程中,找出规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转移到口算找规律。当学生说出规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着写出类似的题组,这个层次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讲,既是巩固新知识,又是提高他们能力的练习,学生显得非常感兴趣。 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学生常见的错误有四个:一是,没有遵循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二是,采用竖式笔算时容易把进位和退位符号忽略,或者标在不相应的数位上,因此计算结果就出错了;三是,有小部分学生还未掌握连续退位的方法,计算如“1000-126”等减法题目时,要注意连续退位;四是,由于学生先学习了采用一个竖式计算连加,因此在学习连减时,部分学生也采用一个竖式计算连减,这样的话计算复杂,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提醒学生

《加与减》教学反思

《加与减》教学反思 《加与减》教学反思1 本单元教材在第三单元学习了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引入近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出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计算的方法,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退位减的计算,相对难度比较大,学生比较难掌握,所以教学时要加强直观材料的操作,如:小棒、计算器等演示计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的进退位法则。 教具的使用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也能促进学习的兴趣,避免单纯地背诵计算法则,枯燥地进行操练,增加计算的思维含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进位加与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在今后需加大练习量,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加与减》教学反思2 第三单元《加与减》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小兔请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其教学目标是: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的进行整十数的加与减;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 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的认知特点,创设了“小兔请客”这一童话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数糖这一具体操作活动,形成表象。再用小棒代替糖,摆一摆,加深理解,从而轻松地抽象出算式。在练习中,我设计了多种游戏,如“看谁最先找到家”、“猜算式”等,让学生愉快、有趣地巩固新知,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在做游戏“猜算式”时,由于我讲解游戏规则的语言不太规范、不太准确,从而误导了学生,使这个游戏活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加与减》教学反思3 新课程提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十分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数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课始以购物情景图作为教学切入口,将学生的注意引到对价格的探究上,从而使学生理解大约、大概等语,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 与减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 XXX说课稿 3加与减 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较,学生已经在1、二年级研究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研究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研究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出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形,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较的问题睁开讲授,教材为学生办理问题提供较大

的思考空间,未计较前先要肄业生估量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较。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较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较。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2、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3、说讲授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较与生活的亲昵接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办理一些简朴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加与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例如,在“运白菜”一节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剩余白菜的数量。

2.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每个问题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 捐书活动 1课时 2 运白菜1课时 3 节余多少钱1课时 4 里程表(一) 1课时 5 里程表(二) 1课时 6 练习二1课时 捐书活动。(教材第17~18页)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课件。 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可以把每个班捐书的数目取整百数或整十数,那么这两个年级捐书的总数都可以用算式100+100+90=290计算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年级捐书的数量都超过了290本。 生2: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三个班捐书的数量分别作比较,三年级(1)班捐的118本比四年级(1)班捐的103本多出了15本;三年级(2)班捐的104本比四年级(2)班捐的109本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