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

说课稿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示范和引领作用,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逻辑图式。

2. 在游戏流程中,能根据预先给出的专业指令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分析和运算,并正确记录。

3. 经历自己选择、自我设计、自主探索的开放式学习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4. 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重点:

逻辑图式,专业指令的运用,学会一种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逻辑图式,专业指令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游戏棋、数点块、逻辑图、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知(贴近生活现实,引发学生共鸣)

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下游戏棋,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下游戏棋。一边下一边想,下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学知识。(同桌下游戏棋)

师:请大家谈谈游戏棋中的数学(实物投影仪显示游戏棋盘)

生:“小心马路游戏棋”中,如果进入9号格就“违例驶入停掷一次”,假如同学掷的3和6,我就比他少行了3+6=9(格)。如果我已行到88号格,数点块掷了6,那么88+6-90=4,90-4=86,我就退到86。

师:小朋友不只会下游戏棋,还在游戏棋中找到了好多数学知识,真不错。我们刚才看到,游戏棋有好多种,不同的棋盘有不同的规则。下棋时必须依从规则。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新的棋,请大家找一下,它与我们刚才下的棋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显示:逻辑图式,记录表。规则:

1.本棋由2~4人合作下。

2. 先掷三个数点块,再将掷出的点数造一个三位数。

3. 依从图内指示加或减。

4. 将得到的结果登入表格。)

二、领悟新知(初次探究,整体感知)

师:小朋友找到了新棋与其它棋的不同地方,大家也一定想在新棋上下棋。老师请教一下小朋友,下棋前应该做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这棋怎么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棋盘和规则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自由提问,提出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解答)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已知道新棋的下棋方法。下面就请一个座位上的小朋友合作下新棋。(学生二人一组下棋)(抽几个组演示下棋的过程)

师:小胖和小丁丁今天和我们一样,也在新游戏棋上下棋了,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怎样下的。(多媒体演示)

师:看了以上几个小组下的棋,你喜欢哪个组的下棋方法?谈谈你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争辩)

学生归纳:下游戏棋的方法:

1. 用三个数点块掷出点数。

2. 根据掷出的点数造一个三位数,并登入表内。

3. 如果造出的三位数大于500,就减去350。如果造出的三位数小于500,就加上350。

4. 把计算结果登入表内。

三、运用新知(再次探究,拓展新知)

1. 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在下新棋时,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学会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老师请大家再下一局棋,然后比较一下谁得到的结果最大?谁得到的结果最小?(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题)(学生交流,师将学生所讲结果分别板书于最大结果和最小结果栏)

2. 竞赛活动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自己一局棋中的最大结果和最小结果,而且我们看到各局中的最大结果和最小结果是不同的。那么大家认为在这副棋中有没有最大结果和最小结果?(媒体出示教材第2题)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竞赛。请大家以四人一组去找,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准。

(交流评价,对答案正确的小组给予表扬,对优胜组进行奖励。)

四、深化新知(求异探寻,发展知识)

师:小朋友,我们下的游戏棋有不同的棋盘,这是叔叔阿姨们设计的。今天,我们可以用我们知道的新棋的许多特点,来设计一张新棋盘,当一个小设计师,好不好?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棋盘。展示设计的棋盘。评奖。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下新棋,而且还设计了新棋的棋盘,这些棋盘设计的很有特色,希望小朋友在课后继续研究新棋和创造新棋,设计出更多的好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1例9、82页例10、做一做及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和旧知的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有效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口算

40+50=

90-60=

90+10=

80-50=

60+30=

100-70=

2、填一填

(1)80里面有()个十;150里面有()个十。

(2)500里面有()个百;1300里面有()个百。

3、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数是几。

1200、3600、650、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出上面各数。并观察上面这些数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师: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

师:五一期间,商场搞促销活动。王大爷买了一台电视机花1000元,一台电冰箱花2023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问题。

1000+2023=

怎样计算1000+2023等于多少呢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23=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23=3000

3、方法优化,(同学们可真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么多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例10

1、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2人一组,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出示:80+50=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略)

出示:80+50=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生1: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再将后面的0补上,就是130.

130-50=80.

生1: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2: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想加算减)

师: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知道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一道加法算式它必然有对应

的减法算式,利用这个规律,能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把它们补充完整,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3、打开书本,P81下面小精灵聪聪还有两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展示你的本领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就用哪一种方法算。

四、巩固拓展

1、做书中的做一做第1题。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后请起立,然后集体核对。全对者请坐下,有错者说说为什么错了自己能改正么

2、又有几组算式好朋友出场了,小朋友们赶快算一算。

670-600、670-60

4000+200、4000+2023

1800+2023、1800+200

700-500、700-50

算好的同学思考:这几组算式好朋友要提醒我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要提醒我们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捉鼠游戏。

师:粮仓里有这么粮食,可也引来了不少老鼠。(出示图片)怎么办

生提出灭鼠策略。

师:还是请猫来捉拿吧。这是最生态的方法。看他们来了:

生:我是花猫,专捉900的。

生:我是黄猫,专捉1000的。

生:我是黑猫,专捉1500的。

师:大家为他们加油,同时可大声帮助他们,比赛开始。

生:加油!加油!

生:花猫!你抓错了一只!

生:黑猫!你的有一只被黄猫抓走了!快去抢回来。……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生:我知道了学习数学要做到认真观察、注意倾听、勤于思考。

生:我知道了要夸奖同学的优点。

师:在这节课中,大家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请大家自豪地说——我最棒!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图电视图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1000+2023=3000

2023-1000=100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

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

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教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思考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

3.图3:小熊掰走两个。

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第56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题摘桃子:把式子写在桃子上,指名计算并集体订正。

2.开放题:小熊要和同学们做朋友,想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我们有多少种告诉它的办法?

如:数;直接说;乘加、乘减(每个小组有几人,有几个这样的小组,还剩下几人)。

3.数田格本中同学们所写出来的字数。(打开准备好的一页,都是几行零几个,每个人写的行数不同,零几个的个数也不相同)能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暂时有困难可以等学完6、7、8的口诀后再解决。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比数数快得多。

四、课堂总结,引导实践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试试去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34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

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答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分析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结合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加自主解答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导

1.口头提问练习。

1)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20千克,

2)盘子里有5块蛋糕,吃了2块,

先让学生口头提问,再列式解答。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积极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挂图,学生观察。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吃了3天,每天吃9个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谈话: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的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样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教师板书答句)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发现不同的算法。

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各一人板演自己的算式和答句。

指名对照各题,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想到第一步算式的。

全班学生对照检查。

3、小结。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各自读题。

2)指名说说题意。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各自读题,填表。

2)指名说出填写的人数,并说说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的问题都需要几步计算使用了哪些计算方法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后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2.第2题

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3题

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8

详细介绍:

课题: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会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

书课题)

1.学习例1【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

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

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3.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布置作业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编应用题大赛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其解法.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小组间的协作精神.

3.增强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编制若干张式题卡片,包括若干个条件和若干个问题,最好为同一题材.

2.学生分为2人小组若干.

活动步骤

1.教师出示式题卡片.

2.各小组从中选择合适的条件和试题,组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口述解题过程.

活动规则

1.卡片可重复使用.

2.小组分工:一人组题,一人口述解题过程.

3.编的应用题个数最多且解题均正确的小组取胜,颁发编题小能手的小红旗.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摸球游戏》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摸球游戏》是学习了上课不确定现象的基础知识上,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词语进行描述,从而为今后学习可能性以及如何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但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学得个更好。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让学生尽力“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积极参加摸球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这一课的理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创设摸球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说学法 我创设了情景来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通过猜测、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知识的秘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根本提供的信息,想象可能摸出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我设计了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操作过程记录下来。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抽奖游戏,导入课题《摸球游戏》。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活动一:让同学们体验“一定”、“不可能”。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8篇 说课稿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示范和引领作用,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逻辑图式。 2. 在游戏流程中,能根据预先给出的专业指令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分析和运算,并正确记录。 3. 经历自己选择、自我设计、自主探索的开放式学习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4. 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重点: 逻辑图式,专业指令的运用,学会一种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逻辑图式,专业指令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游戏棋、数点块、逻辑图、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知(贴近生活现实,引发学生共鸣) 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下游戏棋,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下游戏棋。一边下一边想,下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学知识。(同桌下游戏棋) 师:请大家谈谈游戏棋中的数学(实物投影仪显示游戏棋盘)

生:“小心马路游戏棋”中,如果进入9号格就“违例驶入停掷一次”,假如同学掷的3和6,我就比他少行了3+6=9(格)。如果我已行到88号格,数点块掷了6,那么88+6-90=4,90-4=86,我就退到86。 师:小朋友不只会下游戏棋,还在游戏棋中找到了好多数学知识,真不错。我们刚才看到,游戏棋有好多种,不同的棋盘有不同的规则。下棋时必须依从规则。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新的棋,请大家找一下,它与我们刚才下的棋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显示:逻辑图式,记录表。规则: 1.本棋由2~4人合作下。 2. 先掷三个数点块,再将掷出的点数造一个三位数。 3. 依从图内指示加或减。 4. 将得到的结果登入表格。) 二、领悟新知(初次探究,整体感知) 师:小朋友找到了新棋与其它棋的不同地方,大家也一定想在新棋上下棋。老师请教一下小朋友,下棋前应该做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这棋怎么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棋盘和规则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自由提问,提出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解答)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已知道新棋的下棋方法。下面就请一个座位上的小朋友合作下新棋。(学生二人一组下棋)(抽几个组演示下棋的过程) 师:小胖和小丁丁今天和我们一样,也在新游戏棋上下棋了,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怎样下的。(多媒体演示) 师:看了以上几个小组下的棋,你喜欢哪个组的下棋方法?谈谈你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争辩) 学生归纳:下游戏棋的方法: 1. 用三个数点块掷出点数。 2. 根据掷出的点数造一个三位数,并登入表内。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渐渐脱式计算, 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 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 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 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责问题时, 先要解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 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 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二、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序次,在有 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 10 再减。 三、加减混杂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杂运算按从左往右的 序次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杂运算,要先算小括 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杂运算解决实责问题时,先要 解析数量关系,依照题意画出直观图,借 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 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四、里程表问题 1、依照路线图计算两地间的行程,先要读懂里程表,把里程表和路线图结 合起来,并在路线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路线图就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 有助于理解题意。 2、求两地间的行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行程减去较近的行程就获取两 地间的行程。 3、依照里程表的读数或电表的读数解决问题时,先要弄清里程表的读数所 表示的意义,尔后联系生活本质解决问题 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 =当天行驶的里程数本月月底的电表读数—前一个月月底的电表读数 =本月的用电量。

2021秋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教案北师大版

三加与减 第1课时捐书活动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运算。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163+248=350+539=43+18+25= 2.口答:下面6个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118 103 104 109 95 98 3.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认真学习的。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某间学校的小朋友都非常有爱心,他们给希望小学捐了很多书,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捐书活动”的课件,让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 提问:图表中呈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等问题。 2.提问: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算出每个年级捐了多少本书。 (引导学生尝试估算,初步判断哪个年级捐书的数量多一些,探索估算的方法。) 3.提问: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重点) (1)列式:118+104+95=三位数的连加 (2)引导学生尝试估算三年级一共捐书大约多少本,探索估算的方法。 预设:100+100+100=300(本)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评课稿 一、引言 《三加与减》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 内容是介绍和讲解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本评课稿旨在对这节课进行全面评析,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学习认识三位数的百、十、个位上的数字; - 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3. 教学准备 •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小黑板、数字卡片。 4.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Step 1:导入(10分钟) -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 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 -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目标。 - Step 2:认识三位数(15分钟) - 教师使用数字 卡片展示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并让学生观察和读出来。 - 教师与学生一起读出一些随机三位数,并要求

学生根据读出的数字填写相应的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 - Step 3:三位数的加法(20分钟) -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的加法。 - 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 进行演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相互之间进行三位数的加法计算练习。 - Step 4:三位数的 减法(20分钟) -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三位 数的减法。 - 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演算,并及时 给予指导和反馈。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之间进行三位 数的减法计算练习。 - Step 5:课堂总结(10分钟) - 教 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练习的方式和方法。 5.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准确把握了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小组活动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和示范演算的方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课堂时间有限,学 生在小组活动中的交流时间相对较短,有些学生可能不能充分参与讨论和练习。其次,部分学生对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总结 《三加与减》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一节重要的课程,通过对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深入讲解和教学,旨在培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

加与减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二)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 (2)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利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 (3)经历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体现算理的多样化。 (4)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单元知识结构 逐步用脱式计算 三位数连加三个数摆在一起用竖式直接计算 加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与三位数连减逐步用脱式计算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减 逐步用脱式计算 三位数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

教法建议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学生熟悉的乘车这一生活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价值。每解决一个问题之前都让学生先估一估。开始学生估计的结果可能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但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会发现估算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能力。这一训练不能省略。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一学生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中在计算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但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多种方法。在方法多种的情况下要适当引导学生发现简捷的算法,但不强求一致。 4.充分借助直观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表达。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并展开讨论。 (2)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设计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式,进而解决整十数的加与减。) (3)借助操作活动,体会算理(一定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会说是理解的表现。) (4)结合活动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5.在解决问题中,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探索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借助直观操作的体验,解释探索的过程。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3)交流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4)借助直观学具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重点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计算时总是会出现忘记进位、漏写退位点等计算上的错误,个别会出现相同数位没对齐的情况。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正确书写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格式。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计算练习。 5.培养学生读题、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去解题的能力。 学法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评价能否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连加计算可以逐步脱式计算,也可以三个数摆在一起列竖式直接计算出结果;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要求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由于本单元的计算题数目比较大,又需要两步计算,所以只要求正确计算出结果,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 与减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 XXX说课稿 3加与减 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较,学生已经在1、二年级研究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研究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研究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出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形,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较的问题睁开讲授,教材为学生办理问题提供较大

的思考空间,未计较前先要肄业生估量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较。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较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较。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2、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3、说讲授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较与生活的亲昵接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办理一些简朴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口算技能的培养及加减法混合计算。 2. 教科书 教材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3.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 •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二、教学设计 1. 教学重点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 •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 2.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 通过一道类似于“小明有两个苹果,小华给了他三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等的口算题,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符号和意义。

3.2 讲解 在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符号和意义后,进一步讲解加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加法的顺序可以随便换,加数的顺序也可以随便换等。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的符号和意义,并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减法中被减数要大于减数等。 3.3 练习 在讲解完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知识后,通过练习加法和减法口算题,让学生掌握 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练习中,可以分别让学生使用竖式、横式和算 盘等不同的工具进行口算。 3.4 拓展 在学生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混合计算。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但他又吃掉了2个苹果,现在小明手上还有几个苹果?”等。 4.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包括讲解、举例、练习等。 5.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每堂课的练习题、小测验、作业等进行评价。 三、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注重口算技能的培养,通过不同的口算题和口算工具,使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捐书活动》说课稿

《捐书活动》说课稿 今天我上的这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一课《捐书活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三、四年级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哪个年级捐的多,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强调基本算法的前提下,还渗透了估算和简算,把笔算,估算,简算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三算独立的现状,同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运用”中获取知识。 3.学习目标: 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数与代数”中提出的要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 3、在“捐书活动”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连加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 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有一颗爱心。 说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计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课我创设了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通过表格的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尝试、交流、展示。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点,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探索连加算法时,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更有效的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一)课件导入,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也是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节的四大要素之一,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用课件展示几张捐书活动的照片,接着导入农场小学举办捐书活动的情景,然后用电脑出示三、四年级捐书情况统计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他人的德育教育。 (二)探索新知、构建方法 1、电脑出示统计表,引导观察,问学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独立观察,发展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根据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己的问题。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3、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先选择一个问题解决,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先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估算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究连加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运算。进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运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连加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难点:明白得连加的算理以及利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一:(情境出现) 1、让学生说说为了读到更多的大伙儿喜爱的图书,能够采取什么方法?(学生说出能够进行捐书活动。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捐书活动)。 2、接着出现教材第17页两个年级的捐书情形统计表。(大屏幕导出两个统计表) 3、引导学生读取统计表中的信息。说说从表中能猎取什么数学信息。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依照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下面两个问题:(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2)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探究哪个年级捐的书多,能够采纳估算的方法,学生自己进行摸索,看看如何样估算简便。 2、引导学生对问题(1)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探究。 (1)列出算式:118+104+95= (2)估量结果。 A、学生独立摸索,自己演练。

B、小组成员互当小学老师,说说算法。(要求能让小组成员听明白道理。) C、集体交流。 (3)让学生说说喜爱哪种算法,什么缘故?(引导学生把自己喜爱的算法相互进行交流。) 3、方法应用:对问题(2)的解答。 (1)先估算,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解答。(注意引导学生观看103+109+98 那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从中渗透教育。) (2)尝试运算。(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巧算。只要学生采纳的方法合理、正确,都及时予以确信及夸奖) 活动三:(应用拓展) 1、出示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设计的目的确实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问题,在购物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先估算,再运算”的适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自己进行竖式运算。 3、做练一练的第3题。 答案能够用表格的方式出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买法,将买法填入表格。再集体交流。 运白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究三位数连减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在解决问题及运算的过程中,摸索、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运算反复检验的好适应。 过程与方法: 1、进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范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范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2、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2)独立完成第(1)---(4)个问题。 (3)全班订正。 3、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加与减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3篇)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3篇)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设计意图:教师配合时令特点,结合*期的植树节,充分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把情景图的中“植树活动”主题情景转换成了学生需要进行活动的参考信息,结合课本内容设立了以“小树”为奖励,联系内容,引起学生学*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简单小数加减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9篇)

简单小数加减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9篇) 简单小数加减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单小数加减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小数加减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三、说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例3、例4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根据问题层层深入探究,归纳和判断,得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讲解计算法则时,让学生自己算,自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学习的方法:<<课程标准>>引导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做习题的时候,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铺垫迁移,生成问题 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以去商店买商品为话题,让学生谈买东西、花钱、算帐等生活的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打下伏笔。 2、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明确思路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3、巧编练习,逐步优化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 简单小数加减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9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9篇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我叫____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树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祝贺孩子们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欢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 以美化身边的环境为契机引出情境图。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

陕西省宝鸡市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运白菜说课稿北师大版

《运白菜》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白菜》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连减计算,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这一情景,培养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进行对比,能正确的计算。 3、体会在实际的运算中要采用最优解法,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是让学生探索连减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 难点是经历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以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复习导入: 1. 课初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知识:两位数的连减以及退位减法和如何验算,再导入本节课三位数的连减 2.出示课题:运白菜 (二)新知学习: 1.出示情境课件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原有850棵,第一车运走255棵,第二车运走245棵。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3、提出问题:运走辆车后还剩多少棵?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①.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5—245”。 ②.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5+245)”。(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这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