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论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论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论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摘要】

建国以来,社会发展飞速猛进,各国的民主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安定,稳定发展已尤为重要,而社会的稳定在于各民族间相互团结,只有团结才是生命,团结才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因此民族团结关系着一国的国泰民安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经过历朝的发展,我国各民族关系即是各个朝代和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各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可见民族团结在当今和平时代的地位,它支撑着社会和平稳定的发展,连接着人与人间的交往,对民族的富强,国家的用和国家,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民族团结。

【关键词】

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一、民族团结概述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十八大中将民族团结问题看的尤为重要,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党和国家为民生着想,争取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建国后,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它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它在全国设有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乡等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以体现,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那么我们青少年更应当注意民族团结,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坚决反对民族独立和破坏国家统一的一切行为。

民族团结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基础是民族平等,在我国各民族不分大小,种族一律平等的享有政府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然而长期的发展,使我国“大杂聚,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形成,这使我国各族人民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尊重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二、民族团结典故

从历代开始,中央就对地方少数民族采取照顾政策处理民族问题,致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稳定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民族问题也历来最为尖锐,稍不正视便有民族暴动,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甚至出现危及朝野的迹象,处理好民族团结问题,就是维持国家长期发展的久远之计。

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途中经过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正是因为这种团结促进了武帝时的繁荣景象;又派卫青、霍去病等人抗击匈奴,后又与匈奴联姻,促进了匈奴与大汉帝国的团结,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唐太宗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民族关系融合,社会安定,与南诏、回纥和吐蕃共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国家稳定统一,团结一气,迎来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措施,以德服人,利用联姻、宴饮和共同狩猎等手段联络少数民族,在西藏清政府确立

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顺治帝曾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册封五世班禅,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管理少数民族事物,这些都联系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然民族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出现国家的混乱局面。宋代之所以灭亡,软弱受欺,就在于他与周边少数民族不能正确的处理民族问题,使女真,契丹,西夏欺凌,最终使国家不能团结统一,使国家经济倒退,民不聊生,最终迎来了国破家亡的局面。

清代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他们面对沙俄的欺凌,选择奋起反抗,最终历尽艰辛回到了祖国,它的回归促进了祖国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更宣扬了大清国威,使世界各国震撼,正如《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世纪后半期一个鞑靼民族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么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了。”

三、当代民族团结

从封建王朝自1912年结束后,我国在民族问题上更是不能加以忽视,将其放在了很高的为置,中华民国的五色旗分为红、黄、蓝、白、黑代表了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即所谓的“五族共和”表明革命是为了政治改造,让所有人共同平等,团结一致,共同当家做主,而非只有汉族一族独裁,这缓和了民族的心理,与汉人平等,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使列强对中国另眼相看,可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抗战以来,各族更是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全国各民族结成一气,一直对外。“回族支队”领袖马本斋带领回族勇于抗敌,成了打不垮的回族队伍,

西南少数民族更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共同抗击帝国入侵,迎来了抗战的大胜利,民族的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社会稳定则国家富强。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使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自主权,我国新闻办公室还共同编写了《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在这些措施下虽有新疆维吾尔和西藏藏族的反动,但我国政府依然采取和平的手段,坚持“以和为贵”,这些鼓舞了我国各民族团结的信念,国家更是以实践为主,使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涣然一新,使我国各民族团结一气,迎来了祖国繁荣的今天。

四、关于民族团结的调研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问题越来越严密,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医疗、人口、教育、生产设施和生活方式方面都有一定的协调,威武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协调,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因此,我对周边少数民族群体做了关于对民族团结问题方面的调查,他们的看法如下:

父亲: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加快,我们这个少数民族地区以往的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差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国家实行了帮扶工程,进行了山林开发,我们这些少数民族乡村地区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国家实行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我们民族的团结,带动了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是顺应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业,一句话民族团结就是国家的富强。

回族清真寺教长: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宗教问题也将长期存在,中国共产党能正确处理民族的差异,处理宗教的关系和民族

的差异,是我国各族民众团结奋斗,共同拥有“同一个中国”的信念。党始终要求我们发展宗教事业相适应,党的做法使我们信念统一,促进了国家的富强。

通过一番调查,发现我国之所以取得了国家的兴盛团结,得益于我国各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是我国的经济上有了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之所以加强民族,重在加强我国人民群众的团结一气,加强我国内部的稳定,促使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我国自建国加强民族团结是必要的措施。但是在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下,我国各民族的地区贫富分化不断加快,使各民族的分化在不断加快,因此民族间贫富分化加大问题有待解决,这利于各民族更加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有很大帮助。

五、民族团结之必要

加强我国的民族团结是维护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质疑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我看来,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在于以下方面:第一,我国目前体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经济为主,加强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各民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力量,民族团结方能国家安定,方能国家集中精力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第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团结一气,各民族在我国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加强民族团结,可以丰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多民族的互相包容,尊重差异,有利于各族人民的交往,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长。第三,从我国的地理角度看,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处在国界上,加强我国民族团结,有利于我国边疆地区的

稳定,有利于我国防事业的发展。国防事业关系着我国的安定,民族团结可以使国防事业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祖国内部的稳定。第四,中国共产党作为仁义之师,不可能在多民族的反动中去消灭一个民族,那样会失去民心,民族团结更是民心所归,是加强各族人民信念的关键,民心的归向决定着一国的安定,故加强民族团结是必要之举。第五,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我国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我过的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族的团结是我们信念一致,民族团结国家富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更为我国军事事业提供动力,故加强民族团结是有必要的。

【小结】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根源,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加强民族团结更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多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团结方能实现多族共同繁荣,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要严格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让我过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维护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当共同努力不做有损国家的事。将民族团结放在最高位置。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

2、《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研究》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固城中学白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我主要从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的第一框内容。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来实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加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节课在中考的地位也很重要,每年都会涉及到3分——5分的考试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国家加强和巩固、促进民族地区的所做的努力。能力目标是团结各民族同学,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难点是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4、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身体和心理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身心发展较快,成人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因此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法的选择遵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何重大意义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何重大意义 ?怎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困难和特点。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和中央支持青海藏区发展政策机遇,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面对保持社会稳定的严峻考验,全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保持了秩序和谐、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当前,青海各民族和睦相处、相濡以沫,展现出一幅多民族、多宗教共生共存、和美共荣的绚丽画卷。 省十二次党代会,立足青海资源、生态、稳定三大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全力建设“三区”战略。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创建提出:要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条件,也是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的根本目的;要全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障;要奋力推进文化名省建设,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要求;要以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为支撑,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 团结是宝,稳定是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

试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试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加强团结,保持统一,才有希望和前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是增强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没有民族凝聚力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国内各民族团结,则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否则就会导致矛盾激化,经济倒退。因此,我们必须把民族团结纳入到提高综合国力的范畴,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建设更加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愿景。

民族团结重要性

一曲优美动听的《新疆好》,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在历代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隆重召开新疆首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发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倡议,将每年5月定为全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从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天山南北广泛开展起来。每年5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的农村牧区、工厂矿山就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 28年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

子的活动,自治区党委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使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无处藏身。民族团结教育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密切结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普遍尊重。同时,一大批德才兼备、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干部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目前,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干部总数的51.8%。随着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少数民族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 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新疆的发展。20多年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000多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占60%以上。这一时期,新疆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立起以农业为基储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一批大型骨干项目的完成和生产能力的实现,使新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大大加强。棉花和石油是新疆两大优势资源,在中央政府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这两项资源已经变成新疆的支柱产业。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的三分之一,这几年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帮助各族群众掌握生产技术,使得棉花连年高产,棉农收入稳步增长。 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世居高原和沙漠边缘,尤其是南疆地区的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解决这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始终是自治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去年,新疆30个贫困县市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338元,比“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前增加了570多元,农牧区的贫困发生率从1994年

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与途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与途径学生姓名:李阳 学生学号: 01003038 所在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任课教师:赵丽华 完成日期:2011年6月7日

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与途径 内容提要:文章针对民族问题的现状,从民族团结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对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国家统一、繁荣昌盛六个方面论述了当下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并结合实际从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落实民族优惠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五个方面探讨了维护民族团结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民族团结;重要性;各族人民;政策。 2009年9月14日,十四根高近十四米的民族团结柱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精神抖擞地竖起。。每一根民族团结柱代表着不同的民族。在东侧已安装好的柱子中,离天安门最近的柱子代表的是汉族,其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满族、瑶族、土家族、哈萨克族、黎族、佤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最引人瞩目的是柱身,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等。这个创意寓意着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寓意着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代表大会,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建设民主政治、共同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由此可见我国近年来对民族团结问题的重视,那么民族团结究竟对我国统一与发展有哪些重大意义,我们又将怎样促进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呢,下面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一)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年。6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既基于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捍卫统一的历史事实,也基于56个民族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浓浓血脉。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的文化格局。在这种文化格局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种共有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民族之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民族团结这样一种强烈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海内一家的民族心理和共同情结,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至上的伦理要求。 解放60年以来,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近30年以来,大改革、大发展、大开放更使得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新疆,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极大改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强势新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内地各兄弟省市、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支援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下,新疆激情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跨越。 一、“三个离不开”是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1990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考察时明确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揭示出一条最简洁最朴素的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 大杂居、小聚居是中华56个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特点。在“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大地,生活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3个。天山流淌的清澈雪水,绿洲捧出的丰硕果实,一同滋养了各民族的儿女。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儿女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彼此交流、彼此借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结下了亲如骨肉手足的情谊。“家是一个家,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下的民族团结 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世代生活着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6.3%,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特殊的省情特点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全省大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各民族团结进步始终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一项重大任务。 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意义深远。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活动,使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营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海晏县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县、乡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社会诚信、公民素质、干部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和谐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排难而上,以更大的力度和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凝聚各族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共同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教育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局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推进海晏县的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进步,

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

关于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杨秀智 篇一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能紧紧的融合在一起,我们能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爱国力量的凝聚,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首先,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爱国的强力支撑。我们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风风雨雨,遇到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他们从没放弃和困难作斗争,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指导下,他们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各民族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压迫,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 然而,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了我国在处理民族之间关系中关键的一步,各民族在统一的领导下,维持个民族的特点,风俗习惯,组织有力的力量壮大自己,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 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但是在这样的国度,我们也得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感,一些发分裂势力任然在秘密的进行破坏人民团结的活动,他们企图截肢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新疆地区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区域,合理的处理民族的关系成为更好的,和谐的发展新疆地区的关键因素。新疆地区也存在一些民族分裂分子,“三股势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 新疆是我国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兄弟省区的大力帮助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49年新疆的和平解放,使各族人民政治上翻身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经济上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地区,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严厉打击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三股势力”,这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提高加强民族团结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搞好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

点和长处,只要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取长补短,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从历史看,“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凡是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时候,社会就安定,各民族人民就安居乐业,凡是民族之间闹纷争的时候,社会就动荡,各民族人民就遭受苦难。新疆解放以来的实践也说明,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得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民族团结出问题,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新疆各族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促进新疆的振兴和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尤其要切实把握好各方面机遇,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抓紧实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动员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共同奋斗。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更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就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自觉性的有效形式,也是新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政策,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如果离开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通力合作,要搞好新疆的开发建设是根本不可能的。

开设民族团结课的意义

开设民族团结课的意义 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各民族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1990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要求,逐步在中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丰富了中小学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了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了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各民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意识,在各界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在新世纪、新时期,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进一步大力推进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在新世纪、新时期,需要认真重温、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学生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精神。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对各民族干部和群众加强民族政策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于1999年9月29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还要坚持在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尤其要注意在各民族青少年中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让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经常、广泛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适当开设民族常识和民族政策课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2002年,李岚清同志在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不论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是非少数民族地区,不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是在各民族散杂居地区,不论在沿海、内地还是在边疆地区,都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同年,陈至立同志在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断增强

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既基于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捍卫统一的历史事实,也基于56个民族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浓浓血脉。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的文化格局。在这种文化格局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种共有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民族之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民族团结这样一种强烈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海内一家的民族心理和共同情结,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至上的伦理要求。 解放60年以来,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近30年以来,大改革、大发展、大开放更使得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新疆,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极大改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强势新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内地各兄弟省市、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支援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下,新疆激情

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跨越。 一、“三个离不开”是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1990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考察时明确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揭示出一条最简洁最朴素的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 大杂居、小聚居是中华56个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特点。在“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大地,生活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3个。天山流淌的清澈雪水,绿洲捧出的丰硕果实,一同滋养了各民族的儿女。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儿女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彼此交流、彼此借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结下了亲如骨肉手足的情谊。“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这深情的歌儿唱出了两千多万新疆人民共同的心声。当你在新疆大地,看到一个个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温馨画面;当你在危难之时,看到新疆各民族同胞风雨携手、同舟共济的感人场面,你就会知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经融入各族群众的血脉,成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亲如兄弟、休戚与共,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汉族积极吸收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长;各少数民族也从汉族那里学习文化和农牧业技术;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

维护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维护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能紧紧的融合在一起,我们能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爱国力量的凝聚,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首先,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爱国的强力支撑。我们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风风雨雨,遇到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他们从没放弃和困难作斗争,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指导下,他们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各民族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压迫,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民族是我们

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 然而,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了我国在处理民族之间关系中关键的一步,各民族在统一的领导下,维持个民族的特点,风俗习惯,组织有力的力量壮大自己,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 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但是在这样的国度,我们也得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感,一些分裂势力仍然在

浅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论文

浅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论文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 团结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在稳定、安定、来往、发展、和谐的状态下,集中力量为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和结合在一起,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多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团结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同群众切身利益、心理认知、民族情感相结合,使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到各行各业和各族群众中,形成全民受教育、人人促团结的生动局面。同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同心同德、携手奋进的良好氛围,让团结友爱成为推进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1、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正确认识中华和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道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 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探讨,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是,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

民族团结意义

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通过这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各民族人民之间和平共处、社会稳定繁荣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考验党执政兴国、驾驭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课题,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处理涉及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民族团结是增强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中国的稳定来之不易。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经历百年战争,换来了民族独立,政局稳定,国际环境的基本安宁。改革开放30年艰苦奋斗,换来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发展。这来之不易的稳定不仅是几十年奋斗的成果,更是今后发展的保证。 然而在09年7月5日,新疆突然爆发了打砸抢烧恶劣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破坏了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快速发展的稳定环境。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政治背景,是西方反华势力长期纵容、支持境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进行一系列分裂破坏活动的总积累。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保持社会稳定是大局,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事业生机勃勃,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同我们的社会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稳定是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强化各项治本措施,确保了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增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有何重大意义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何重大意义学习内容之一: 增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有何重大意义 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 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考验党执政 兴国、驾驭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课题,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处理涉及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70年。7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 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 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 衷心拥护。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 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 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 ???? 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团结就是力量。民族团结形 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极大地影响着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 构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 事实力,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60年来,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年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

学生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学生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伙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xx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XX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XX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XX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XX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

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

深刻认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大意义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二者都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区域基础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线,特殊的省情决定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在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把它作为关乎全局的大事来抓。从2003年以来,连续10年在全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次先进区创建,它既是对我省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眼于凝聚同心同德的思想和力量,着眼于整体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标志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创建工作突出强调要深化对区域发展的分类指导,在坚持全省发展战略布局的同时,着力推动藏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协调,有利于凝聚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加快我省跨越发展。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应该看到,我们同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尖锐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着力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我们夯实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工作和群众基础,打好进攻仗,掌握主动权,确保全省社会大局长期稳定。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有利于各级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党在民族地区执政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提高战略思维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治青理政的本领,巩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推动青海科学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搞创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