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软膏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设计

吲哚美辛软膏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设计
吲哚美辛软膏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设计

药剂学实验设计

姓名班级学号

吲哚美辛软膏剂的制备

1实验原理

吲哚美辛适用于解热、缓解炎性疼痛作用明显,故可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对偏头痛也有一定疗效。溶于丙酮,略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甲醇,微溶于苯,极微溶于甲苯,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有胃肠道反应,其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溃疡作用,并有引起胃肠粘膜糜烂和溃疡出血的危险。还可出现前额头痛、眩晕、个别出现躁动、四肢强直、言语紊乱、睁眼张口困难等精神障碍,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其软膏剂可以经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先在角质层潴留,进一步往皮下组织及肌肉渗透产生作用。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环氧化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还避免对胃肠道损害。

如果直接将吲哚美辛加入到油相或水相中,即使加热到 80 ℃仍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必须事先将吲哚美辛溶解,方能使制成的乳膏均匀、细腻、稳定性好。利用PEG6000可以溶解吲哚美辛;吐温 80为吲哚美辛乳膏的主乳化剂,其用量关系到乳膏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凡士林有适宜的黏稠性和涂展性,且极具防水性,可防止基质水分蒸发,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湿用品;液体石蜡用于调节乳膏稠度。2研究开发意义(实验目的意义)

掌握制备吲哚美辛软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吲哚美辛的片剂、胶囊、肠溶型的制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释药‘峰谷’和特释现象,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而且容易引发肝、肾损害和中枢神经疾病等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差,使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研制吲哚美辛软膏可以避免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疗效;维持恒定的药物浓度,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作用时间长,给药次数少;可以通过改变给药面积来改变给药的剂量,减少个体差异,提高用药安全性。

3.1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吲哚美辛镇痛消炎效果和特性,找到合适的基质并制作成外用对机体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软膏剂。

3.2创新性

传统含有吲哚美辛的药物都被制作成片剂、胶囊、肠溶性等制剂,不同程度存在着释药”峡谷”和特释现象,对胃肠道刺激性大。而且易引发肝、肾损害和

中枢神经疾病等不良反应。而制成软膏剂这种外用的制剂,改变给药途径,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避免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疗效;维持恒定的药物浓度,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且药物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利用PEG6000可以溶解吲哚美辛,并且没有毒性,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4.1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烧杯、玻璃棒等。

试剂:吲哚美辛原料药、聚山梨酯-80、液状石腊、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凡士林、甘油、PEG6000。

4.2实验方法:

油相融化水相制备两相混合冷却质量检查

【处方】

吲哚美辛0.5g

PEG6000 4.5g

聚山梨酯—80 1g

液状石腊 4.5g

硬脂酸3g

单硬脂酸甘油酯4g

凡士林3g

甘油5g

蒸馏水约10ml

制成软膏

【制备】

1.准确称取油相(液状石腊、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凡士林)于烧杯中,于85℃的水浴锅中加热搅拌至全部融化。

2.准确称取PEG6000 4.5g于烧杯中,于水浴锅中加热至完全融化后加入吲哚美辛、聚山梨酯—80、甘油搅拌完全,加入适量蒸馏水后再搅拌。

3.搅拌下将含有吲哚美辛的溶液慢慢加入油相中,水浴锅中搅拌3分钟后,取出室温下搅拌至冷却,即得吲哚美辛软膏剂。

【质量检查】

外观:软膏剂的色泽是否均匀,是否有刺激性气味。

刺激性:对皮肤是否有刺激作用。

黏度和稠度:软膏剂是否能轻易且均匀涂抹在皮肤上,稠度是否适中

5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3, 30(9): 984-988.

[2]中国药典 2010 年版. 二部[S]. 2010: 348.

[3]中国药学杂志, 2013, 48(6): 455-460.

[4]江明性主编.药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5

[5]方亮主编.药剂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吲哚美辛栓的说明书

吲哚美辛栓的说明书 体热多痛的症状是由于人体内有毒素和炎症的原因,目前大多数人解热镇痛都是吃消炎药,可是光消炎可起不到治好的目的。目前医治解热镇痛的药物药物当中,吲哚美辛栓就是最好的一种了。它关于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十分明显,是一种纯天然制剂,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您能够放心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吲哚美辛栓 商品名称:吲哚美辛栓 拼音全码:yinduomeixinshuan 【主要成份】本品每枚含主要成分吲哚美辛25毫克。 【性状】本品为脂肪性基质制成的白色或淡黄色鱼雷形栓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

直必脊椎炎、骨关节炎及急性痛风发作等。 【规格型号】0.1g*5s*2板 【用法用量】直肠给药。取塑料指套一只,套在食指上,取出栓剂,持栓剂下端,轻轻塞入肛门约2厘米处,一次一枚,一日一次。 【不良反应】1.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痛、眩晕、困倦等。2. 造血系统反应:粒细胞减少,溶血性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骨髓抑制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少见。3.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结节性红斑等。 【禁忌】1.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哺乳妇女和14岁以下小儿,有活动性肠道病灶或非甾体消炎药过敏者禁用。2.老人、癫痫、帕金森病或情绪、精神障碍者慎用。 【注意事项】1.丙磺舒可使吲哚美辛的血浆浓度增高,两药合用时需减少吲哚美辛的用量。2.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以免降低吲哚美辛的疗效。3.对某些患者能减弱速尿的促尿酸钠排出及降压作用,如两药同时使用,应密切注意速尿疗效。4.同时用抗凝血药的患者,应观察凝血酶时间的改变。

【药理毒理】本品系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其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均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由于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临床仅用其消炎镇痛作用,不单一用作一般的解热镇痛药。 【贮藏】避光,密闭,在阴凉处 【有效期】24 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462 【生产企业】湖北东信药业有限公司 看完以上对于吲哚美辛栓的介绍,您是否对于该药物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吃药治疗疾病就像吃饭一样,一顿都不能少。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选对药,而且还要根据用药说明书按时吃药,这样才能恢复的更快。

2017年药剂学笔记

药剂学笔记 药剂学知识总结 (1) 第1章绪论 (1)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2)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2)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2) 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2) 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2) 第二节散剂 (3) 第三节颗粒剂 (4) 第四节胶囊剂 (4) 第三章片剂 (4) 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 (4) 二、片剂的分类 (5) 三、片剂的质量要求* (5) 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5) 常用高分子名称与符号对照 (6) 4.2滴丸剂 (9)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9) 常用药用辅料名称总结 (10) 第五章浸出制剂 (10) 第一节概述 (10) 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 (10) 第三节常用的制剂 (11) 第六章液体药剂 (12)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2) 混悬剂 (14) 第九章其他制剂 (16) 第一节栓剂 (23) 第6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16) 第8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17) 第1章绪论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2.特点: 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3.我国建国后共颁布药典情况:1)颁布九次药典,分别是53、63、77、85、90、95、00、05、10年,2)从63年版开始分为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3)我国药典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制剂通则包括于附录中。4)我国药典与美国药典都是每5年修订一次。 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1 粉碎 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机械力)

药剂学“透皮给药系统”真题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药剂学“透皮给药系统”真题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推荐阅读:2013事业单位招聘| 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单选题】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 B.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有利于透皮吸收 C.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答案】C。 解析: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是影响透皮给药系统药物吸收最大的屏障,角质层下是活性表皮,二者共同构成表皮层。药物分子量过大,难以透过角质层,不利于吸收,故A选项错误;药物脂溶性大,易于透过角质层,但难以进入角质层下由水性组织构成的活性表皮,故B 选项错误;药物经皮给药能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首过消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C选项正确;药物经皮肤进入血液的速度和剂量都十分有限,剂量大的药物不适合制成经皮给药制剂,故D选项错误。 小结: 经皮给药制剂,也称透皮给药系统,中公教育专家安雅晶认为,常考点有以下两方面。 1.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 (1)优点 ①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②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2)局限 皮肤是限制体外物质吸收进入体内的生理屏障。水溶性药物的皮肤透过率非常低,不宜制成经皮给药制剂。一些本身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不宜设计成经皮给药制剂。 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1)生理因素 包括: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厚度,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等。 (2)剂型因素与药物的性质 包括:药物剂量和药物的浓度,分子大小及脂溶性,pH与pKa,制剂中药物的浓度等。

(完整版)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汇总).doc

(完整版)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 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 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 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 第二节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

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第三节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θ<300流动性好,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

吲哚美辛片说明书

吲哚美辛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吲哚美辛片 英文名:Indometacin Tablets 汉语拼音:Yinduomeixin Pian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分为吲哚美辛,其化学名为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 其结构式为: N O Cl O OH 3CH 3 分子式:C 19H 16CLNO 4 分子量:357.79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对环氧合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至于解热作用,由于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也可能与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LD 50为12mg/kg ;小鼠经口LD 50为50mg/kg 。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4小时可达给药量的90%,食物或服用含铝及镁的制酸药可稍使吸收缓慢,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9%。口服1~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用量25mg 时血药浓度为1.4μg/ml,50mg 时为2.8μg/ml;T 1/2平均为4.5小时,早产儿明显延长。本品在肝脏代谢为去甲基化物和去氯苯 甲酰化物,又可水解为吲哚美辛重新吸收再循环。60%从肾脏排泄,其中10%~20%以原形排出;33%从胆汁排泄,其中1.5%为原形药;在乳汁中也有排出(每天可达0.5~2.0mg)。本品不能被透析清除。 【适应症】 用于①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②软组织损伤和炎症;③

最新药剂学电子教案

药剂学教案 教研组:药学授课教师:蒋丽授课对象:13级药剂1、2班早节一、绪论授课方式理论课 内容(一)概述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周次第1周第1次 目的与要求知识目标: 术语。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掌握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 学生能够分析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 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 导入新课: 以欣弗案件引出药剂学的重要性。 2006年7月24日,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随后,广西、浙江、黑龙 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有病人在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 主要用途: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药品流向:销往全国26个省区市,安徽最多… 违规灭菌造出害人“欣弗”: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生产工艺改变如下图: 啾弗1?事件造成9人死亡 广西—严走木良丘疳的有口例 四川一1名总上注胡话般砸 -I住帕鬣3巨&J砂那青型咒亡 湖— 二崑腳笔立灭电左1若老人因住蜥T非 吒亡 — 谒女孰1名老人忌附鱷后死匕 -冋峠门氐凱尺C审時哎 广竄-— 1悯辽宇址象币女子麵肩国嫌死巴 — 浙江?■ 1若W耳的男建 110IJ】人旦和「化耳号氏亡 讲授新课: 一、介绍本章节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 重点和难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吲哚美辛栓解热效果观察

吲哚美辛栓解热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30T15:27:12.0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余弟旺 [导读] 河南安阳市71620部队卫生队吲哚美辛栓能有效地解除中枢性高热,尤其适用于卧床病例,但部分病例存在不良反应,临床上应用此方法比较便捷。 河南安阳市71620部队卫生队 45500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吲哚美辛栓的解热作用效果,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为方便野外条件下或手术后卧床患者应用吲哚美辛栓,避免肌肉注射解热针剂(如柴胡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或者药物(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静脉滴注而达到直接解热的目的。方法对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219例体温达38.5℃以上高热病例使用直肠给药,观察其解热的效果,总有效率达 84.36%,其中19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头痛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吲哚美辛栓能有效地解除中枢性高热,尤其适用于卧床病例,但部分病例存在不良反应,临床上应用此方法比较便捷。 关键词:吲哚美辛栓;解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们收集2007年12月-2013年12月的5年时间内收治的219例病例资料,体温均在38.5℃以上,其中年龄在18-30岁163例,30-38岁34例,38-42岁22例。伴上呼吸道感染47例,扁桃体炎35例,单纯急性鼻炎96例,肠炎13例。 1.2治疗方法采用湖北东信药业0.1克*10粒吲哚美辛栓对就诊的219例发热病例行纳肛治疗,所有病例体温波动在38.5℃-40.5℃,取塑料指套一只,套在食指上,取出栓剂,持栓剂下端,轻轻塞入肛门约2厘米处,一次一枚,一日一次,观察解热效果及不良反应。 2结果 2.1疗效评定治愈体温降至36.8℃附近,3日内体温无反弹,无精神疲惫乏力,食欲正常。好转体温不稳定,部分病例在1h内迅速下降36.8℃附近,24h内体温又迅速上升,体温仍然波动在36.8℃-40.5℃范围内,食欲差,精神状况一般。无效用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 2.2 疗效 219例患者经消炎痛栓1-7天纳肛观察治疗,154例在2h内体温降至正常,之后体温反弹;39例病例体温下降,但短时间内体温迅速上升38.5℃以上;26例用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88.12%。其中有7例出现轻度头疼、出汗,占比 3.19%,8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症状,占比3.65%,其余副作用及不良反应4例,占比1.82%。具体治疗效果见附表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见附表Ⅱ。 3讨论 3.1吲哚美辛栓系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其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均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由于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故临床上一般仅用其消炎镇痛作用,不单一用作一般的解热镇痛药。 3.2本治疗方法因本品经直肠给药,由直肠粘膜迅速吸收,快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以达到迅速降低体温的效果。由于本药能迅速吸收和解热作用效果快,而且能够避免肌肉注射(如柴胡注射液或者安痛定注射液)或者静脉滴注解热药物(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特别在冬季寒冷气候野外环境下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受条件限制有时很不方便,我们应用消炎痛栓纳肛治疗发热病例是一种非常便捷的给药方法。 3.3应用消炎痛栓解热虽然有部分病例发生了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总体评价解热效果良好。另外有外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阑尾炎、肠炎等由各种致病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单用消炎痛栓有时效果不好,应配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以达到根治病因的目的,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本方法在野外作业不方便的条件下使用或者手术后使用,在条件充分方便的情况下一般不使用此解热方法。

药剂学个人重点总结终极版

1.名解英译汉 2.单选 3.简答题 4.处方分析/制备 5.是非题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名解(*掌握) 2.药物剂型: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简称剂型dosage form:P4:任何一种药物,在供临床应用前,都需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这种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是制剂的基本形式。 3.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简称制剂preparationP4:是指具体药物按某一种剂型,根据药典或国家标准制成的供临床应用的药品,是剂型中的品种。 例:将原料药制成供临床应用的给药形式,称为(制剂)。→11年填空 4.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P4:能够有效地传递药物,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的体系,是新剂型和新制剂的总称,也包含新技术的概念。 5.药剂学(pharmaceutics)P4:研究剂型和制剂的处方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口诀:处置产量—处制产量) 6.TDDS target durg delivery systems:靶向给药系统P13,亦称靶向制剂,一般指经由血管注射给药,用微粒或其他载体将药物有目的地传输至某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的给药系统,常见的载体有脂质体、纳米粒、微球 7.药典(pharmacopoeia)P14: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是一个国家药品生产、检验和使用的依据。我国现有药典:九版 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二、药剂学的任务P5 1.基本任务:研究开发剂型和制剂,保证以安全、高效、优质的制剂应用于疾病的防治和诊断。 2.五大任务:A.创制新剂型和开发新制剂B.开发药用新辅料C.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现代生产技术D.整理和开发中药现代制剂E研究和开发新型制药机械和设备→可考选择或简答 三、药剂的分类 1.按给药途径分类:A.胃肠道给药剂型B.注射给药剂型C.呼吸道给药D.经皮给药E.黏膜给药 2.按形态分类:液体、固体、半固体、气态剂型→11年填空 3. A. B.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常用剂量、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可有不同。 C.同一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一样,即使剂型不一样,其治疗作用也应是一样的。 D.同一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可呈现不同的治疗作用。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 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 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 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 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 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 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 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 常用的有40多种。 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 的制品。 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 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吲哚美辛-效果

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具有显著的清热、消炎、抗风湿作用。最新研究表明,本品尚具有减轻免疫反应、止泻、增加抗菌药组织血药浓度、改善精液品质等作用。鉴于吲哚美辛使用量小、使用成本低、作用广泛而显著,值得在畜禽疾病防治中推广和应用。 1、治疗高热性疾病 吲哚美辛可有效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较扑热息痛高10~20倍。主要用于非典型病原如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衣原体所致高热及其与链球菌、免疫抑制病毒混合感染所致心、肺、脑病引起的极期高热。对于极期高热,国外临床上通常使用“三联疗法”即“地米钠-吲哚美辛-甲溴酸东莨菪碱”疗法,对极期高热有效率可达92.8。为加强和巩固疗效,通常多采用联合退热和序贯退热,正确用法是联用吲哚美辛和扑热息痛或安乃近或者先用吲哚美辛2日后再用后者2~3日,可显著提高退热效果,疗效彻底而不反弹。 2、治疗胸腔感染 (1)平喘 吲哚美辛具有明显的平喘效果。吲哚美辛联用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平喘效果快而彻底,通常使用比例为吲哚美辛:氨茶碱或二羟丙茶碱为1:5 (2)强效 吲哚美辛对某些抗生素或抗菌药有明显强效作用。主要是由于肺部组织为嗜碱性组织,最新研究表明,当肺部发生炎症时,吲哚美辛钠可携带某些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头孢类抗菌素、碱性喹诺酮类药物优先到达感染部位,并高浓度聚集于炎性周围,国际医学界称之为药物的“导引性”,这可能与吲哚美辛可改善局部组织血流量并提高感染的肺炎组织动脉血氧分压有关。最新感染微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可使上述药物在感染组织中浓度提高4~8倍,联用后抗感染药物使用量可减半甚至可仅为正常用量的1/4。 (3)消炎 对鸡大肠杆菌病胸腔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家禽肺炎、胸腔积液和混合性肺炎都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据报道,在治疗禽型大肠杆菌病上,设为“头孢噻肟钠+因诺沙星钠“(I组)和”“头孢噻肟钠+恩诺沙星钠+吲哚美辛钠”(Ⅱ组)对其用药后在炎症浸润消退时间(T)、用药成本(M)、治愈率上(C)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T和C两项指标上II组显著低于I组(P<0.01),而在C指标上II组显著高于I组,这可能与吲哚美辛具有明显强效和消炎作用有关。 3、治疗肠炎、腹泻 (1)细菌性腹泻 吲哚美辛可有效治疗沙门氏菌肠炎。因此在治疗鸡白痢,可采用喹诺酮类和硫酸粘杆菌素联合吲哚美辛;在治疗猪伤寒,副伤寒上,多采用氨苄西林钠和氟苯尼考联合吲哚美辛。 (2)轮状病毒腹泻 用吲哚美联用复合氨基酸可在效治疗仔猪轮状病毒腹泻,可明显缩短腹泻时间和病程,总有效率可达95%。

药剂学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 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硬脂醇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 白凡士林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乳化剂丙二醇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 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0%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硬脂酸甘油酯35g 油相硬脂酸120g 油相 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10g 油相 羊毛脂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 三乙醇胺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 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 (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 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肾上腺素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pH调节剂 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0g 糊精3g 淀粉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0.85g 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目筛然后与糊精、1/3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含量测定合格后计算片重。 6.处方分析并简述制备过程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疫情防控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 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

吲哚美辛肠溶片说明书

吲哚美辛肠溶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吲哚美辛肠溶片 英文名:IndometacinEnteric-coatedTablets 汉语拼音:YinduomeixinChangrongPian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分为吲哚美辛,其化学名为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 分子式:C19H16CINO4分子量:357.79 【性状】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去肠溶衣后显白色。 【药理毒理】本品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至于退热作用,由于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也可能与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LD50为12mg/kg;小鼠经口LD50为50mg/kg。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完全,食物或服用含铝及镁的制酸药可稍使吸收缓慢,吸收入血后,约有99%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1~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用量25mg时血药浓度为1.4μg/ml,50mg时为2.8μg/ml;T1/2平均为4.5小时,早产儿明显延长。本品在肝脏代谢为去甲基化物和去氯苯甲酰化物,又可水解为吲哚美辛重新吸收再循环。60%从肾脏排泄,其中10%~20%以原形排出;33%从胆汁排泄,其中1.5%为原形药;在乳汁中也有排出(每天可达0.5~2.0mg)。本品不能被透析清除。 【适应症】 用于①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②软组织损伤和炎症;③解热;④其他: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等。 【用法和用量】 口服 (1)成人常用量: ①抗风湿,初始剂量一次25~50mg,一日2~3次,一日最大量不应超过150mg。②镇痛,首剂一次25~50mg,继之25mg,一日3次,直到疼痛缓解,可停药;③退热,一次6.25~12.5mg,一日不超过3次。

消炎痛栓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吲哚美辛栓 英文名称:Indometacin Suppositories 商品名称:消炎痛栓 成份: 吲哚美辛 适应症: 本品为吲哚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①关节炎,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 脊柱性炎及赖特(Reiter)综合症等的症状,使疼痛和肿胀减轻,及关节活动功能改善,但不能控制疾病过程的进度;②痛风,可用于缓解急性通风性关节炎的疼痛及炎症,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不适用于慢性痛风的长期治疗;③滑囊炎、肌腱炎及肩周炎等非关节软组织炎症,在应用一般药 无效时可试用;④高热的对症解热,可迅速大幅度短暂退热; ⑤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及创伤后痛等的镇痛对症治疗。 规格: O.1g 用法用量: 直肠给药。取塑料指套一只,套在食指上,取出栓剂,持栓剂下端,轻轻塞入肛门约2厘米处,一次一枚,一日一次,每日剂量不宜超过2枚。 不良反应: 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布洛芬、萘普生及双氯芬酸多。 (1)胃肠道: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反酸等症状者有12.5%~44%。出现溃疡、 胃出血及胃穿孔为2%~5%。 (2)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焦虑及失眠等约10%~25%,严重者可有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 等; (3)肾:出现血尿、水肿、肾功能不全;在老年人多见: (4)各型皮疹,最严重的为大孢性多形红斑(Steven-Johnson综合征): (5)造血系统受抑制而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 (6)过敏反应,哮喘,血管性水肿及休克等。 禁忌: (1)交叉过敏反应:本品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由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病人,应用本品时 有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对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这类患者禁用。 (2)本品用于妊娠的后3个月时可使胎儿动脉导管闭锁,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孕妇禁用。 (3)本品可自乳汁排出,对婴儿可引起毒副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 (4)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及病史者禁用。 (5)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本品可使病情加重。

绝对有用的药剂学总结

总结 一、一些辅料的用途 1.乳糖 片剂:填充剂,尤其是粉末直接压片的填充剂; 注射剂:冻干保护剂 2.微晶纤维素 片剂:粉末直接压片的填充剂;“干粘合剂”;片剂中含20%微晶纤维素时有崩解剂的作用3.甲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弱) 4.羧甲基纤维素钠 片剂:黏合剂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5.乙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不溶于水) 缓(控)释制剂:骨架材料或膜控材料 固体分散体:难溶性载体材料 6.羟丙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微孔膜包衣片的致孔剂 7.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微孔膜包衣片的致孔剂 8.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肠溶材料 9.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肠溶材料 10.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肠溶材料 11.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 AP) 肠溶材料 12.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StyMA) 肠溶材料 13.丙烯酸树脂(肠溶型I、II、III号)、Eudragit L,Eudragit S(有时出现Eudragit L 100或Eudragit S 100) 肠溶材料 14.Eudragit RL,Eudragit RS: 难溶性载体材料 15.Eudragit E(与丙烯酸树脂IV号相当)

胃溶型高分子材料 16.醋酸纤维素 2007年执业药师药剂学辅导第6 页,共114 页 水不溶型材料,可用于包衣或制备渗透泵片剂 17.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PVP)类 P27:片剂:黏合剂 P58:片剂:胃溶型薄膜衣材料 P81:微丸:硝苯地平微丸(固体分散物) P193:混悬剂:助悬剂 P221:固体分散物:水溶型载体材料 P227:缓(控)释制剂:亲水胶体骨架材料 P235:缓(控)释制剂:微孔膜包衣片中的致孔剂 18.聚乙烯醇 膜剂:成膜材料、助悬剂 19.羧甲基淀粉钠 片剂:崩解剂 20.交联聚维酮 片剂:崩解剂 21.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片剂:崩解剂 22.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片剂:崩解剂 23.聚乳酸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备微球、纳米粒等24.甘油(山梨醇丙二醇的作用与甘油比较接近) 液体制剂:溶剂、注射剂溶剂、助悬剂、保湿剂 胶囊和包衣材料中做增塑剂 软膏、经皮给药系统:渗透促进剂 增加疏水性药物的可湿性、静脉脂肪乳中渗透压调节剂甘油明胶(用于软膏、栓剂、固体分散体) 25.甘油明胶 P80:滴丸剂:水溶性基质 P85:栓剂:水溶性基质 P96:软膏剂:水溶性基质 26.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乳剂、软膏:乳化剂 固体制剂的润湿剂/片剂的润滑剂 增溶剂 27.聚乙二醇(PEG)类 P28:片剂:水溶性润滑剂(PEG 4000, 6000) P58:片剂:薄膜包衣处方中的增塑剂 P77:胶囊剂:软胶囊中非油性液体介质(PEG 400) P79:滴丸剂:水溶性基质(PEG 4000, 6000,9300) P85:栓剂:栓剂基质

药理学重点整理

药理学 一、名解 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的体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和排泄。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4、效能(效应力、最大效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5、效价:达到一定效应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所需剂量越小,强度越高。 6、治疗指数(TI ):半数中毒剂量(TD 50)/半数有效剂量(ED 50)的比值。越大越安全。 7、耐受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8、耐药性: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9、受体: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合物并与其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传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或药理效应。 10、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相比较,亲和力越大药物作用的强度高。 11、在活性: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又称为效能的决定因素,在活性越高,其药物的效能越高。 12、拮抗剂:对受体亲和力高,无在活性(α=0)的药物。 13、部分激动剂:对受体亲和力高,在活性弱(α=0-1)的药物。 14、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 15、变态反应: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16、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损害性反应。 17、极量:治疗量的极限,一般比常用量大,比中毒量小。 18、两重性:药物既能产生对机体有利的治疗作用又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 19、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脂溶性药物分子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其转运速度主要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越高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20、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的转运。 21、被动转运:药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的转运。

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总结.

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总结 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一、药物与药物命名 (一)药物来源与分类 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 (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 二、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1、制剂与剂型的概念 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 药用辅料的作用: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控制温度、调节pH、改变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4、药品有效期: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1、配伍变化的类型 2、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药品包装的分类

三、药学专业知识 1、药物化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 2、药剂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的内容。 3、药理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4、药物分析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确认、质量研究与稳定性评价,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标准制定,体内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与浓度监测及数据评价。 第2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一、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多次分配实现的,因此要求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 内吸收就取决于该因素。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薄荷脑滴丸与吲哚美辛栓的制备

薄荷脑滴丸与吲哚美辛栓的制备 摘要:目的掌握实验室少量制备滴丸的操作。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掌握热溶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在栓剂制备中的应用。方法薄荷脑滴丸的制备是采用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方法,熔融法。吲哚美辛栓的制备是采用热熔法。结果薄荷脑滴丸外观圆整均匀,色泽一致,无粘连现象,表面无冷凝液黏附。滴丸的重量差异限度都在正负12%。吲哚美辛栓外观完整光滑,色泽为乳白色,圆锥形,硬度适宜。栓剂的置换值f=1.58,需基质的理论值用量M=7.072g,栓剂的重量差异均为正负7.5%。结论滴丸利用不同基质相混溶可达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且用药小,加辅料少,起效快,方便保存携带。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吲哚美辛栓。 关键词:滴丸栓剂热熔法熔融法重量差异限度 Menthol Pill and indomethacin suppository prepar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control pills Laboratory Preparation of the operation.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supposito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trix. Preparation of master suppository hot melt process. Determination of replacement value of the master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uppository. Methods Preparation of Menthol is the use of pills preparation of solid dispersion method, fusion method. Indomethacin suppository preparation is the use of hot-melt method. Results menthol round pills appearance, color and luster, no adhesion phenomenon, adhesion of the surface without condensate. Pills of weight variation limits are plus or minus 12%. Indomethacin suppository smooth appearance of a complete, color is white, conical, hardness appropriate. The replacement value of the suppository f = 1.58,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amount required matrix M = 7.072g, suppositories are plus or minus 7.5% weight difference. Conclusion pills miscible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can be achieved relative to the purpose of sustained-release or controlled release, and the drug is small, plus accessories less rapid onset, easy to save carrying. Matrix made of suitable drugs and indomethacin suppositories. Key words: hot-melt melting suppository pills weight variation limits 滴丸剂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优点是用药小,加辅料小,起效快,方便保存,携带。吲哚美辛栓剂为消炎镇痛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肠道给药的制剂,其形状和重量根据腔道不同而异。现就制备薄荷脑滴丸和吲哚美辛栓的制备报告如下。 1仪器材料 1.1仪器:水浴,滴丸装置,栓模,蒸发皿,研钵,电炉,分析天平等。 1.2材料:薄荷油,PEG6000,吲哚美辛,半合成脂肪酸酯,液体石蜡等。 1.3处方: 1.3.1薄荷脑滴丸 薄荷油 1.5ml PEG6000 10.0g 1.3.2吲哚美辛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