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肛周脓肿124例

合集下载

肛周脓肿术后中医药治疗方法汇总

肛周脓肿术后中医药治疗方法汇总

肛周脓肿术后中医药治疗方法汇总作者:张杰李师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89-03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管直肠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1],属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占肛肠疾病的8%~25%[2],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然而术中为了尽可能地消除脓肿及坏死组织,会保持大的开放性创面使引流通畅,因此术后换药时间长,患者痛苦较大,且创面愈合缓慢。

目前中医药治疗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有较好的效果,笔者整理收集了近年来的肛周脓肿术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分类整理、综合分析,现概述如下。

1中药敷料外用使用中药制作膏剂涂于凡士林纱条或消毒纱布上填塞或覆盖于创面的方法。

在临床上,中医将肛周脓肿辨证为火毒蕴结证,认为是由于湿热下注于肛门部,导致局部热毒壅结、气血郁滞,肉腐化脓而发病,而中药纱条基本选取能够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收敛生肌的药物组成以对症治疗,在术后创面脱腐及愈合方面效果良好。

刘云龙等[3]对治疗组4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采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白芷、紫草、当归、甘草、血竭、轻粉及适量白蜡浸入麻油中制成),对照组40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发现生肌玉红膏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具有良好的滋润创面、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之功效。

吕灵仪[4]分别使用三七血伤宁散纱条和凡士林纱条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局部引流,在甲级愈合率,术后疼痛和渗血持续时间上比较,结果证明三七血伤宁散具有明显的止血镇痛、祛瘀生新作用。

贾英田[5]将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

治疗组以连栀矾溶液纱条敷于创面换药,对照组以凡士林纱条换药,观察2组创面表皮生长速度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证明连栀矾溶液纱条能明显加快术后创面愈合。

2中药内服根据“红、肿、胀、痛”的临床特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属于中医“肛痈”范畴,术后虽然排出脓液,但仍然存在热毒炽盛,湿热壅滞的症候表现,中医治疗在处理创面的同时,予以中药汤剂口服,达到清热解毒,祛湿消肿止痛的目的。

仙方活命饮药线引流对肛周脓肿的疗效研究

仙方活命饮药线引流对肛周脓肿的疗效研究

仙方活命饮药线引流对肛周脓肿的疗效研究肛周脓肿是指发生在直肠壁和肛门周围的化脓性炎症,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不适。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不够有效,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其他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肛周脓肿。

仙方活命饮是传统中医外科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成分包括红花、黄芩、苦参、黄连等中药。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消除炎症和抑制病菌的生长。

此外,药线引流则是通过将药线穿刺在患处,将中药的药性导入到脓疮内部进行治疗,可以达到快速消炎、止痛和加速伤口愈合的效果。

二、实验设计1、实验对象选取40例肛周脓肿患者,年龄在20-60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

2、治疗方案以每天两次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7天。

实验组采用仙方活命饮药线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切开引流治疗。

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炎症指标、愈合时间等指标,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实验结果1、治疗效果实验组中,治疗后疼痛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80%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对照组中,70%的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但是治疗后疼痛程度没有实验组的改善明显。

2、炎症指标实验组中,治疗后患者的炎症指标明显降低,其中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降低幅度显著。

对照组中,降低幅度不如实验组。

3、愈合时间实验组中,患者的愈合时间平均为5天,对照组中为7天。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四、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仙方活命饮药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高,成本低。

此外,仙方活命饮是一种积极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治疗途径。

虽然本文实验结果是通过小样本实验得出的结论,但是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均经过严格考虑和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扩大实验样本数量和治疗时间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肛周脓肿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运用

肛周脓肿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运用

肛周脓肿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运用发表时间:2018-08-14T10:32:25.970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7期作者:张丹陈红锦[导读]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易消退,溃后每多成为肛瘘。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多因外感风热燥火湿邪或饮食酗酒厚味而致热毒壅滞于肛门部,或因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中医中药治疗根据肛周脓肿发病机理,予以祛除病因,达到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关键字:中医药;内治;外治;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易消退,溃后每多成为肛瘘。

祖国医学中,肛周脓肿属于肛门痈疽范畴,又称为“坐马痈”“悬痈”“脏毒”等。

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报道如下:1 病因病机肛周脓肿,其发生主因外感风热燥火湿邪或饮食酗酒厚味而致热毒壅滞于肛门部,或因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

《灵枢·痈疽第八十一》所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

”[1]提出气血凝滞可导致痈疽的发生,《内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指出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则生痈疽,气血充实,输布畅通则病可向愈,气血衰弱则病情险恶危笃,薛立斋[2]云“气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脓也。

脓色浓厚者,气血旺也。

脓色清淡者,气血衰也。

”提出大抵疮之起敛,皆血气使然。

若气血旺盛,则脓汁得以外泄,若气血不足,不但不能托毒排脓,即使脓成也不能破溃外泄。

《外科正宗》云:“夫悬痈者,乃三阴亏损,湿热结聚而成。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云“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均表达湿毒热邪为“痈”之突出因素。

2 治疗2.1 内治法赵宝林[3]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肛痈患者98例,方药:金银花30g、防风10g、白芷6g、当归尾12g、陈皮6g、甘草6g、赤芍12g、贝母3g、天花粉6g、乳香6g、没药6g、炙山甲6g、皂角刺3g。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36例治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36例治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36例治疗体会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肛门周围脓肿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肛门周围脓肿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实验组住院天数、痊愈率以及复发例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肛窦感染化脓,并蔓延至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形成脓肿,当脓肿破溃或者对其进行切开排脓后,其脓腔虽然逐渐缩小并形成瘘管[3]。

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现阶段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肛腺感染所致。

中医学认为“通则不痛”,在术后给予仙方活命饮以及如意金黄散解毒祛腐,在治疗中期给予生肌玉红膏及云南白药等祛瘀生肌,后期给予适当的补气养血之品以达到“化瘀腐,方可得愈”的功效[4]。

有学者认为肛门周围脓肿的诱因主要为食用辛辣、肥甘、醇酒的食物,致湿热内生,蕴阻肛门、下注大肠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热盛肉腐继而出现肛痈。

中医治疗常以黄芩、黄柏、大黄、黄连消肿治痛,白蔹、五倍子、白及收敛止血[5-6]。

本临床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住院天数、复发例数等均优于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1] 刘明,李慧. 两种方法治疗肛周脓肿疗效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83-184.[2] 赵兰天,赵静.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20例临床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119.[3] 武玉杰,秦颖琦,董建华,等. 一次性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38例体会[J]. 甘肃中医,2006,19(6):24.[4] 张重阳,李晓华,邢志勇,等. 一次性根治结合中药治疗高位肛门周围脓肿9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1,33(2):237-238.[5] 花拖生. 肛门周围脓肿57例治疗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0):974.[6] 刘东业,杨铁成,马颖. 228例肛门周围脓肿治疗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6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1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148例

20 m ,用 武 火 煮 沸 后 再 文火 煎 熬 2 50 l O分 钟 ,把 药 液 滤 渣 后
倒 人 洁净 瓷 盆 内 ,然 后 再 加 冷 水 2 0 m ,再 次 煎 熬 。将 两 00 l
次 药 液 混 在 一 起 ,熏 浴 前 将 冰 片放 人 盆 内 搅 匀 ,先 熏 后 坐
2 治 疗 方 法
核 治 疗 后 愈 合 ) 外 ,其 余 15例 均 ~ 期 愈 合 。疗 程 7~1 4 4
天 。

讨 论 肛周脓肿是肛周 软组织 发 生急性 化脓 性感 染 的结果 ,
[] 4
刘先 琼 ,胡 静 ,许 腊 英 ,等 . 净 丹 参 与 酒 丹 参 的 主 要 药 效
接 骨 的 同 时 ,可 有 效 促 进 血 液 循 坏 ,从 而 改 善 肺 功 能 、控 制 感 染 、缩 短 病 程 。
参考文献 :
[] 1 Mi si aY,Hi ieA,S i auT,e a. C agsi cn z hm u r d a hm z t 1 h ne o- n
肺 止 咳 之功 效 。 经 临床 观察 表 明 ,接 骨 膏 在 治 疗 肋 骨 骨 折 的 同 时 ,对 创 伤 性 湿肺 亦 有 明显 疗 效 ,其 机 理 可 能 在 于 接 骨 膏 在 活 血
J. [ 】 刘 礼 彬 ,姚 越 苏 . 创 伤 性 湿 肺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 ] 中 华 医 2
t s d l n o u n x g n t n i a in swi u mo a y p - u e u g v l me a d o y e ai n p t t t p l n r a o e h
学 比 较 [ ] 湖北 中 医杂 志 ,2 0 ,2 ( ) 2—5 . J. 0 7 9 5 :5 3 [ ] 胡荷 斌 ,林 晓 怡 . 丹参 对 耐 缺 氧 能 力形 成 的 药 理 研 究 [ ] 5 J.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附287例病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附287例病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附287例病例报告)
孟凡良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01)003
【摘要】肛周脓肿是常见的肛肠疾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早期服中药及局部抗生素封闭,后期一次性切开或挂线治疗,达到一次治愈。

是根据肛周脓肿病因是由于直肠下端肛窦及肛腺的感染,再由腺管或淋巴管传播到肛周组织,因此找到内口和定位成为一次治愈的关键。

由于挂线是持续而缓慢的切割肛门括约肌,术中和术后出血少,并且给断端以生长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的机会。

具有疗效安全可靠,疗程短,痛苦小,花钱少的优点适于基层医院推广,是中西医结合的好办法。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孟凡良
【作者单位】铁道部峨眉痔瘘专科医院,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15
【相关文献】
1.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出血的疗效研究(附100例病例报告) [J], 朱春华;
2.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附:54例病例报告[J], 代兴斌;蒋楠;魏学礼;马兰
3.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附:107例病例报告 [J], 杨宏;熊小明;吕刚;毛毅
4.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抑郁症——附:98例病例报告 [J], 陈志兴;王宝安;岳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附:71例病例报告 [J], 苏晓妹;秦志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肛周脓肿的中医药治疗

肛周脓肿的中医药治疗

肛周脓肿的中医药治疗
张丹;陈红锦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27)1
【摘要】中医采用内治法及外治法治疗肛周脓肿,疗效显著.中药内服外洗(熏)能促进术后创面愈合,降低术后感染率,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易操作、疗效佳、疗程短且安全可靠等优点.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张丹;陈红锦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1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
京,21001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9
【相关文献】
1.肛周脓肿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J], 贺金玲;高原
2.肛周脓肿术后中医药治疗方法汇总 [J], 张杰;李师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25例 [J], 唐国桢
4.肛周脓肿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孙莉;王军省
5.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和改良式分期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低位肛周脓肿的效果对比 [J], 熊在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肛周脓肿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肛周脓肿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对于肛周脓肿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肛周脓肿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时,医生会观察患者肛周的局部情况,包括红肿的范围、程度,是否有破溃、流脓等。

闻诊则是通过嗅患者的分泌物气味,来判断病情的性质。

问诊方面,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疼痛的性质、发作时间、是否伴有发热、大小便情况等,还会了解患者的饮食、起居习惯以及既往病史。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肛周局部。

通过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而触摸则能感知肿块的大小、质地、温度以及波动感等。

在中医理论中,肛周脓肿多由湿热下注、热毒蕴结所致。

患者常因饮食不节,如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甘甜之品,或饮酒过度,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

湿热下注肛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久则化热成毒,形成脓肿。

此外,外感风热、燥火之邪,或久坐湿地等也可能引发肛周脓肿。

中医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内治法、外治法以及手术治疗。

内治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热毒炽盛型的患者,常表现为肛周红肿热痛剧烈,伴有高热、口渴、便秘等症状。

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常用方剂如仙方活命饮加减。

若患者属于阴虚毒恋型,症状多为肛周肿痛、皮色暗红,伴有午后低热、心烦口干等。

治疗则以滋阴清热、解毒透脓为主,方剂可选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外治法在肛周脓肿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初期,若脓肿尚未成脓,可采用中药外敷,如金黄散、玉露散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成脓后,则可行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

排脓后,可用中药坐浴,如苦参汤等,以清洁局部,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还可选用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中药外用,以生肌收口。

中医的手术治疗也有其特色。

对于低位脓肿,常采用一次性切开根治术,在切开排脓的同时处理内口,防止形成肛瘘。

对于高位脓肿,多采用挂线疗法,通过橡皮筋的缓慢切割作用,避免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而导致肛门失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肛周脓肿
124例
发表时间:
2013-12-25T11:22:07.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 作者: 张泽仁
[导读] 实证型肛周脓肿是以肛门肿胀刺痛,甚至影响坐卧及活动,伴有发热恶寒为主症,体征

张泽仁
( 隆昌县中医医院 四川隆昌 642150)
【摘要】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应用中医药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24例实证型肛周脓肿运用中医药配合手术治疗。结果 治愈率100%。
结论
中医药配合手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肛周脓肿 仙方活命饮 清热利湿汤 清营汤 临床报道
【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266-01
实证型肛周脓肿是以肛门肿胀刺痛,甚至影响坐卧及活动,伴有发热恶寒为主症,体征:检查可见肛门局部红肿,触痛明显或有溃口
溢脓,肛内指检查常于内口部位扪及压痛或凹陷硬结,肛镜检查可见内口部的肛窦充血、水肿、肿胀,有时稍加按压即有脓液溢出,笔者
以中医药内服配合手术治疗实证型肛周脓肿
12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4例实证型肛周脓肿患者,均为2010年8月—2012年8月门诊及病区住院患者,所选病例为男性72例,女性52例,年龄20-66岁,平

36岁;低位脓肿85例,直肠下端脓肿36例,发病4-10天,在外院经抗生素治疗者49例。所有患者为成脓期,均以手术切开配合中药内服
及换药治疗。
2.辨证施治
2.1内治
2.1.1肛门热毒型:局部红肿热痛,坐卧不安,受压或咳嗽疼痛加重,溃后脓液黄浊,稠厚而带粪臭味,伴恶寒发热,口渴喜冷饮,便
秘尿赤,舌红苔黄,脓弦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方选: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
20g,赤芍15g,当归10g,穿山甲(炮)10g,没

15g,皂角刺15g,天花粉15g,白芷10g,防风15g,陈皮10g,川贝母10g,黄连10g,黄苓15g,甘草5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3次口
服。
2.1.2湿热下注型:红肿重,肛门坠胀疼痛,身倦怠,食欲不振,渴不多饮,大便秘结或稀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解毒,
利湿。方选:清热利湿汤,金银花
20g,连翘15g,板蓝根15g,赤芍15g,牡丹皮15g,黄柚15g,紫花地丁20g,泽泻15g,车前草15g,
甘草
5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3次口服。
2.1.3火毒内陷型:高热,烦渴身痛,神昏谵语,腹胀便秘肿胀逐渐扩散,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有力,治以清营解毒。方选:清营
汤,水牛角
15g,生地黄15g,玄参15g,竹叶心15g,麦门冬15g,丹参15g,黄连15g,金银花20g,连翘15g,甘草5g。水煎服,一日一
剂,分
3次口服。
全部病例均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后停药并随访观察疗效。
2.2外治
124例患者均采用一次切开法,切口呈放射状,长度与脓肿等长,使引流通畅,同时寻找齿线处感染的肛隐窝内口,即将切口与内口之
间的组织切开,并搔刮清除,以避免开成肛瘘。用九一丹纱条引流,脓尽改用生机散纱条,每日换药一次。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伤口愈合;好转: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3.2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124例;占100%,其中治疗一个疗程为92例,2个疗程为32例。
4.病案举例
陈某,男,52岁,工人,2010年9月10日就诊。患者半月前肛周肿胀逐渐加重,曾到其他医院外科用青霉素钠注射未见好转,影响坐
卧及活动,经人介绍到我科诊治,检查肛门布局红肿热痛,触痛明显,有少许溃口溢脓,稠厚而带粪臭味,伴恶寒发热,口渴喜冷饮,便
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以内、外治疗结合,拟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方选: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
20g,赤芍15g,当归10g,穿
山甲(炮)
10g,没药15g,皂角刺15g,天花粉15g,白芷10g,防风15g,陈皮10g,川贝母10g,黄连10g,黄苓15g,甘草5g,水煎
服,一日一剂,分
3次口服。
采用一次切开法,局部麻醉后,切口呈放射状,长度与脓肿等长,使引流通畅,同时寻找齿线处感染的肛隐窝,将组织切开,并搔刮
清除,以避免形成肛瘘。术后用九一丹纱条引流,每日换药一次。治疗用中药
5剂后诸症减轻,15日后诸症消失而愈。

5.讨论
肛周脓肿是以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影响坐卧及活动,伴有恶寒发热为主症,属中医“肠痛”范畴。多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湿热
内生,下注大肠,蕴阳肛门,或肛门破损染毒,致经络阴寒,气血凝滞而成。在临床上常以大剂量的抗生素静脉滴注为多见的治疗方法,
大剂量的抗生素也无法使局部炎症彻底吸收消散,使病程延长,有的发展为肛瘘。通过笔者
124例急性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应用中医内外
治疗,根据急性肛周脓肿,辨证施治分为肛门热毒度型、湿热下注型、火毒内陷型,分别采用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清热利湿、清营解
毒,均运用手术切开引流,术后九一丹纱条引流,每日换药
1次,15日为一个疗程,治愈124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92例,2个疗程治愈32
例。本组病人在本院治疗期间均未使用抗生素,也未见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发生,均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56~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