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痈肛周脓肿中医诊疗方案
中药内服外洗治早期肛痈(肛周脓肿)

中药内服外洗治早期肛痈(肛周脓肿)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疾患的总称,简称肛周脓肿,中医称之为肛痈。
本病初发时只感肛周局限性硬结,疼痛轻微,有时肛内有坠胀感;若此阶段未能有效治疗,即会很快形成脓肿。
若能有效把握早期肛周脓肿(炎症期)的治疗机会,许多肛周脓肿就可免除手术之苦。
治则当以解毒调血顺气为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邪气,客于经络,蕴结肛门,阻滞气血;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辛辣,醇酒厚味等物,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肛门,毒阻经络,瘀血凝滞所致。
早期肛周脓肿只是红肿热痛,未及波动感或穿刺无脓液,尚未化脓。
此时采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古代医家主张以清热祛毒、凉血散瘀的治疗原则来治疗痔疾。
如《丹溪心法》中说:“治法总要,大抵以解毒调血顺气先之。
盖热则血伤,血伤则气滞,气滞则气不运行,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坠入大肠,此其所以为痔也,诸痔久不愈,必至穿穴为漏矣。
”肛周脓肿以患部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主症,多因热毒蕴结,气血壅滞而成。
热毒蕴结则红肿;气血郁滞,壅塞不通则疼痛。
笔者临床以自拟消痈止痛汤治疗,即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乳香、没药、赤芍、穿山甲、当归、陈皮、白芷、川贝、防风、川牛膝、甘草;痛甚者加元胡、连翘,便秘者加大黄。
上述诸药放入药锅中加水500ml浸泡20分钟,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15分钟,留取药汁;另取300ml水倒入药锅仍用同方法提取药汁,并与前次药液混合分为两份,早、晚饭后各服一份。
同一剂药分别两次加水1000ml 煎取药汁,分早晚用肛周多功能熏洗仪熏洗坐浴15~20分钟。
每日1剂,连续治疗1周。
消痈止痛汤中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治痈要药;辅以乳香、没药、赤芍、当归活血散瘀止痛;穿山甲解毒透络以消肿溃坚;陈皮理气行滞以消肿;川贝清热排脓以散结;白芷防风畅行营卫,疏风散结以消肿;甘草清热解毒;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共为佐使。
2022年版肛痈病(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肛痈病(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该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成脓期的住院患者。
一、肛痈病(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ICD-10:K61.001)行肛周脓肿根治术(ICD-9-CM-3:49.0400x)(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九版(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2.疾病分期急性期成脓期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囊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脓肿、黏膜下脓肿。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陈红风主编,2021年)。
肛痈病(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3.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陈红风主编,2021年)、“十三五”规划全国高等教材《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2018年)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直肠肛管周围脓肿)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肛痈肛周脓肿中医诊疗方案

肛痈(肛周脓肿)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四)证候诊断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五)鉴别诊断1、肛周毛囊炎、疖肿:病灶仅在皮肤或皮下,发病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
2、骶骨前畸胎瘤继发感染:有时与直肠后部脓肿相似。
肛门指诊直肠后有肿块,光滑、无明显压痛,有囊性感。
X 线检查可见骶骨与直肠之间组织增厚和肿物,或见骶前肿物将直肠推向前方,肿物内有散在钙化阴影,骨质,牙齿。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肛周脓肿在临床上指的是发生于肛管、肛门和直肠周围的一种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
肛周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持续性剧烈疼痛。
肠道细菌进入肛窦导致肛腺感染是导致脓肿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男性与女性相比较患肛周脓肿的概率更高。
我国肛周脓肿发病率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中医与西医在该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那么,关于肛周脓肿这一疾病,中医与西医是如何治疗的呢?1.西医治疗肛周脓肿手术治疗。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对其展开常规消毒,而后进行麻醉,在排脓切开后应当对内口进行寻找,并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
医生应当在患者脓肿波动明显的位置做弧形或放射状的切口,在排脓充分后运用食指将脓腔间隙分离,运用刮匙刮除坏死组织。
然后运用生理原水与双氧水将脓腔彻底清洗,并将切口修剪成梭形,以保持引流的通畅性。
将球头银质软针从切口插入,沿着脓腔的底部运用轻柔的手法探查。
在此期间可运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伸入肛内,通过指针结合的方式寻找内口。
在找到内口后可运用脓腔牵出切口,再运用10号丝线将两端收拢,最后结扎。
在手术后应当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生素辅助治疗,以降低患者感染的几率。
同时可给予患者润肠剂,以实现对便秘的预防。
抗生素治疗。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导致肛周脓肿发病最为主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
与此同时,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均会导致肛周脓肿发病。
在治疗肛周脓肿患者过程中,应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低毒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结合。
如若患者感染症状严重,则应将第三代头孢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联合使用。
2.中医治疗肛周脓肿中医内治。
中医在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实践中强调对患者展开分期治疗。
患者在患病初期其会出现气血凝滞、经络阻滞的情况。
故在治疗患该类患者的过程中应以消为原则,适宜该类患者的药方主要有黄连解毒汤加减。
基本组成药方为10克黄连,9克栀子,6克黄柏、黄芩,用水煎煮,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随着患者病程的推进,在肛周脓肿中期即会出现肉腐成脓、瘀久化热的症状,所以在该阶段治疗主要秉持的原则是托。
治疗肛周脓肿的土方法

治疗肛周脓肿的土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盐水热敷。
将适量的盐加入温水中,用棉球浸湿后轻轻挤干,然后放在患处进行热敷。
盐水热敷可以帮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脓肿的排出,缓解疼痛和肿胀。
其次,可以尝试用生姜治疗。
生姜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消肿止痛。
将生姜切成薄片,然后敷在患处,每日数次,持续一段时间,可以有效缓解肛周脓肿的症状。
另外,中药熏洗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
选择一些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连、黄柏等,煎煮后用药水进行熏洗。
中药熏洗可以帮助清洁患处,促进脓肿的排出,有助于肛周脓肿的愈合。
除了以上土方法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食物,如黄瓜、冬瓜、苦瓜等,有助于加速康复。
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肛周脓肿的症状。
最后,保持局部卫生也是治疗肛周脓肿的重要一环。
患者需要
保持肛门周围的皮肤清洁,避免局部感染的加重。
定期更换内裤、
保持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滋生,有利于肛周脓肿的康复。
综上所述,治疗肛周脓肿的土方法包括盐水热敷、生姜治疗、
中药熏洗、饮食调理和保持局部卫生等。
患者在尝试这些土方法时,应注意方法的正确使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如果症状
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还是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希望
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肛门集』中药方--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治方

『肛门集』中药方--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治方
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一般不大。
主要症状是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显。
局部检查:肛旁皮肤有明显红肿,局部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穿刺证实。
将鲜马齿苋捣烂,分别于午休前和晚睡前贴敷在洗净的肛门患处(无需胶布固定),每天换敷2次即可。
临床贴敷了1天后已感到肛门松弛了许多,到了第三天肛部不痛不痒了,1星期后可治愈。
中医认为,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大肠经和肝经,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蜀本草》称其酸寒,寇宗奭谓其寒滑,陈藏器谓治诸肿,破痃癖,止消渴,皆寒凉解热之正治。
马齿艾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症结,痈疮疔肿,白秃,及三十六种风结疮,捣敷则肿散疔根拔,绞汁服则恶物当下,内外施之皆得也。
秋冬季节,由于气持续干燥,加上个人饮食保健不当,近日,肛窦炎、肛周脓肿等肛周常见疾病患者迅速增多。
专家提醒市民,深秋正是肛周常见疾病高发期,发现身体不适或者患有肛肠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肛痈

年月日 第3-5天(术后第2-4天)
管 直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主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要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手术治疗 □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制定术后治 疗方案
肠
诊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记录
□观察术后生命
周 围
疗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完成术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
二、治疗方案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l,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 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2)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败毒透脓 推荐方药:透脓散加减、黄芪、山甲(炒末)、川芎、当归、皂角针。 (3)阴虚毒恋证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2.中成药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痔疮宁栓普济痔疮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肛泰软膏等。
□根据橡皮筋松动情况紧线
临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床
主要 护理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术后卫生 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用法
路
工作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径
病情 □无 □有,原因: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
肛周脓肿怎么治疗好—民间治疗肛周脓肿偏方

肛周脓肿怎么治疗好—民间治疗肛周脓肿偏方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该病症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肛周持续性剧烈疼痛呈逐渐加重;那么肛周脓肿怎么治疗好呢?下面给大家推荐特效民间治疗肛周脓肿偏方:
特效民间治疗肛周脓肿偏方:
1.清肠饮仙人掌
【组成及用法】金银花30克,当归15克,地榆15克,玄参15克,薏苡仁15克,枳实9克,黄芩9克,西大黄9克。
清肠饮煎汤内服,仙人掌茎削去刺皮,捣成泥状,装入无菌纱布缝制的袋中,袋口用线缝,压平半指厚,贴患部,药干换新鲜的。
【评注】本方清热解毒、清肠,治疗肛周脓肿药证相符。
2.香油绿豆
【组成及用法】将绿豆粉用锅炒成黄色,晾凉,用香油调匀,敷患处。
【评注】香油清凉消炎,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两者搭配可治脓肿流黄水。
3.香油槐米
【组成及用法】将槐米炒黄研末,用香油调敷患处。
【评注】香油清凉消炎,槐米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敷在脓肿处,局部用药,效果良好。
4.香油大黄
【组成及用法】将大黄9克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外敷。
【评注】本法适用于脓肿水疱期。
5.香油紫草
【用法】将香油烧热,紫草过一下油,然后再用滤过的香油涂患处,也很有效。
【评注】紫草清热凉血,能有效缓解脓肿,本法应该有效。
以上就是有关特效民间治疗肛周脓肿偏方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其次,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身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多食果蔬,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痈(肛周脓肿)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
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
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四)证候诊断
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五)鉴别诊断
1、肛周毛囊炎、疖肿:病灶仅在皮肤或皮下,发病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
2、骶骨前畸胎瘤继发感染:有时与直肠后部脓肿相似。
肛门指诊直肠后有肿块,光滑、无明显压痛,有囊性感。
X 线检查可见骶骨与直肠之间组织增厚和肿物,或见骶前肿物
将直肠推向前方,肿物内有散在钙化阴影,骨质,牙齿。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分型论治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剂:仙方活命饮加减。
常用药物: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中成药:牛黄解毒丸
(2)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败毒透脓。
方剂:透脓散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山甲、川芎、当归、皂刺。
2、中成药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
(二)外治法
1、急性期:可用拔毒膏外敷。
2、成脓期:宜早期切开排脓,根据脓肿部位、深浅和病情缓急,选择适当的术式。
3、溃破期:宜先用拔毒膏提脓、化腐,待疮面新鲜、
肉芽生长良好,再改用九华膏以生肌敛口,如日久成肛瘘,则按肛瘘处理。
(三)手术治疗
1、治疗原则:脓肿一旦形成,及时切开引流,以防感染向深部和周围组织蔓延。
2、手术方法:
(1)切开引流术: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的高位深部脓肿。
(2)根治术:适用于肛门皮下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3)切开挂线术:适用于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马蹄形脓肿。
3、手术的注意事项
(1)定位要准确,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先定位,再进行切开引流。
(2)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
(3)脓肿引流要彻底、通畅。
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引流口要里小外大,以防皮肤过早愈合而影响引流。
(4)术中应切开或切除原发感染的肛窦,即内口,预防肛瘘形成。
4、术后处理
(1)在辨证基础上酌情应用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的中药汤剂口服。
(2)术后每次大便后坐浴。
(3)创面每日换药1-2次,保证创口引流通畅,酌情选用拔毒膏、九华膏等。
三、难点分析及解难措施
难点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肛门部疼痛及出血是治疗的难点。
解难措施:1、我们应用中药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以缓解症状。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马齿苋,野菊花,三颗针,鱼腥草,芒硝。
水煎先熏后坐浴15—20分钟。
2、中药外敷法:肛痈手术前后肛门部疼痛、便血,中药熏洗后可选用消肿膏等外敷以清热凉血、理气止痛,生肌敛疮。
四、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创口愈合。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创口基本愈合。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