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学习与研究,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存在的
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现状,探讨在选择多元化经
营战略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经营现状;问题;建议
1 多元化经营的含义
美国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安索夫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论文《多
元化战略》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多元化经营这个概念。他对这个概念的诠释主
要是以企业的产品种类为基础的。安索夫认为企业之所以会选择多元化经营是出
于对产品的发展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的现实考虑,通过新产品去开发新的市
场,进入新的行业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安索夫他对多
元化经营的理解强调的是企业的一种行为而不是状态。
Penrose(1959)[1]在《企业成长理论》中指出,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
略时,都是以原有产品线为基础去开发新产品的。多元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垂直
一体化的增加,各种各样的产品的增加,企业所运作的市场数量的增加,而对多
元化的度量最为重要的是生产领域数量的增加。
Gort(1962)[2]认为多元化是指单个企业所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但这
种市场异质性与同一产品的细微差别化是不同的,它指的是企业进行的跨行业的
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经营行为。
Chandler(1962)[2]在《战略与结构》这本著作中,指出了多元化经营是企
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Chandler是从产品线的数量这个层面去定义多元化经营
的,并与差异化策略进行了区分。他还指出了企业组织结构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并得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
Rumelt(1974)[3]认为多元化是企业通过将有限的多元化经营的实力、技
能或者目标进行结合,所采取的一种以原来的活动为基础的新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战略。他对多元化经营的诊释只是一种简单的指导性的说明,但从中可以看出,
他非常重视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要求。
Pitts和Hopkins(1982)在对多元化进行定义时,用业务代替行业,认为多
元化是指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同时一展开攻势,抢占市场的程度。对这个定义
的理解加强了从主观层面去判断多元化度量的力度。
Booz,Allen和Hamilton(1985)对多元化经营进行定义时,是以企业支撑
点的分散为前提,从而获得持续增长并减少总体风险的一种方法,这个定义强调
的是多元化的多维性方面的特点。
在我国,多元化经营也可以叫做多样化经营或者多种类经营。国内有关词典
中也对多元化这个词进行了相关的解释:《现代经济词典》将多元化理解为在一
个地区里相关产业的多元化,或者是单独一个企业所经营的产品的多元化。在《经
济大词典》中对多元化的解释为一个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同时进入两个或者两
个以上的行业的一种经营策略。
通过以上的综述,我们对多元化经营的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多元化经
营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发展的要求,实现发展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跨行业开
发新产品或者提供新服务的经营策略或是拓展行为。从以上的定义我们看到多元
化经营它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静态和动态,静态强调的是一种经营方式,即企
业经营业务分布于多个产业的状态:动态则是强调企业的一种行为。本文研究管
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经营及其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的,即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状态。
2 企业多元化(战略)经营概述
2.1 多元化战略的类型
多元化战略一般可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种。相关多元化,亦
称同心多元化,即企业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管理技能、经验以及用户等资源发
展新产品,进入相关产业的战略。此种方式如同以原有产业为圆心,向周边产业
扩展经营范围。企业在原有产业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而在产业成长性或吸引力
逐渐下降时,可以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所以,这种战略有利于企业运用原有产
业的产品知识、制造能力优势来获取融合优势,以达到两种业务同时经营的盈利
能力大于各自经营不同业务时的盈利能力之和。换言之,就是要产生“1+1>2”的
协同效应。
非相关多元化,亦称离心多元化,即企业所增加的产品是一种完全的新产品,
服务的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进入与原有产业不相关产业的战略。此种方式
如同企业的两种经营范围是分属于两个离心圆一样,互不重叠,互不交叉。当企
业的原有产业成长性或吸引力逐渐下降,但是企业又未能获得原有产业的竞争优
势,不具备较强的能力和技能转向相关产品或服务时,就可以选择采用非相关多
元化。从这点来看,企业采用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主要目的不是利用现有产品、
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而是从财务上平衡现金流或无奈下寻求新的利润
增长点。
2.2 企业多元化经营需具备的条件
一般来说,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之前,应该对自身资源与经营能力进行深
入分析。只有企业具备了多元化战略实施的条件,才能提高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
的概率。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企业对目标产业要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企业要进入一个新领域,必
须要对这个产业有着深入的认识,才能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是否达到要
求。如果企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盲目进入一个新的陌生产业,最终结果就往往
是得不偿失。
2.2.2 企业的主导产业要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提供充足的资源。企业要实施
多元化战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必将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稳定且具有竞
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可以为多元化经营提供充足的资金,这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
略的基本前提。
2.2.3 企业要有良好的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多元化经营,
不仅仅是体现在企业规模的扩张,更体现在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因此,多元化经
营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善于选择相适应的战
略并合理地分配资源。
2.2.4 企业要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
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它是其他企业不可被模仿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竞
争力最具决定性的内在因素。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为多元化经营开辟道路。在我国,多元化经营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许多企业并非
自身发展需要却争相涉足。大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和理性判断,未能选择正确
的行业和路径开展多元化,导致最终的失败。也有些企业过多涉足非相关行业,
分散了企业原有的资源,又不能在新领域立足,使得企业在原行业的地位和优势
也受到了影响。
4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1 忽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拥有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特殊资源和能力,能够使企业
在市场上更容易建立和获得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是企业发展壮
大的基石,也是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企业缺乏核心
竞争力而进入多元化领域,则会分散企业力量,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容易导
致管理效率低下。最终,企业未能在新产业中建立起竞争优势,还有可能使得原
有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都纷纷涉足多元化经营,以试图改变经营状况,在日
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企业得益于多元化战略,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
力日益增强,竞争优势日趋明显。但是,更多的企业对于多元化经营,却如昙花
一现,悄然逝去。这些企业很多都是在原有市场上稍有成绩,就急着实施多元化,
又由于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许多企业忽视了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4.2 多元化战略选择时机不当
如果一个企业不具有一定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就盲目地实施多元化经营,只
能以失败告终。因为一方面,新进入的行业一般属于发展早期,是企业迅速增长
的时期,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如果企业不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很难
达到企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原有的行业如果不是成熟期的后期或
衰退期,则原有行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企业在原有行业的发展还需要一定资
源的投入,而分散资源投入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20世纪80年代,环宇是我国电视机行业一个著名品牌。环宇彩电起初主要
面向国内市场,并着重向农村发展,后来又出口到英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
地区。1988年,“环宇”彩电的信誉和销售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时的彩电行
业还处于快速成长期,环宇应当投入大量资金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彩
电行业。但就是在这个时候,环宇开始了多元化经营,先后兴建了空调器厂、覆
铜板厂、兴华配件厂等,而且环宇实施多元化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贷款,这些都表
明环宇没有具备多元化所需的条件。环宇多元化时机选择不当,最终导致其于
1995年破产。
4.3 盲目进入非相关多元化领域
非相关多元化是指企业新进入的领域与原产业没有很大关系,所以,在企业
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时,可供利用的原有的生产技术、销售渠道、市场等,在非
相关领域都已不再有用武之地。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预示着企业面对的是一
个全新的领域,只能慢慢地摸索。这也说明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将要面
对更大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我国许多企业在刚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时,纯粹是
因为某些行业有更高的收益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就贸然进入非相关的新领域。这
非但没有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降低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巨人集团”前身为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从1989年创业开始的几年间,巨
人集团以自己开发的独有软件产品为根本,取得了辉煌的业绩。1992年,巨人
集团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高达500%。巨人集
团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于1993、1994年相继涉足生物工程和房地产行业,
最终陷入财务困境导致破产。正是由于巨人集团盲目实施非相关多元化,难以协
调相关资源以实现协同效应,导致了其最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