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南地区传统藏族饮食特点
西藏饮食文化

西藏饮食文化西藏饮食文化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被誉为“天堂之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西藏饮食文化是这片土地上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
一、概述西藏饮食文化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以藏族饮食为主,兼收并蓄了汉族、印度、尼泊尔和蒙古等邻国的饮食文化元素。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与生态环境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历史、民俗、地域、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
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草地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牛、羊、马、骆驼等家畜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家禽。
藏族人民的饮食以肉类、奶制品和面食为主,如牛肉、羊肉、酥油茶、酸奶、饵块、油糕等,同时也有各种蔬菜、水果和野菜供应。
二、主要特点1. 功能性饮食西藏的饮食文化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在这样一个寒冷、干燥、缺氧、高海拔的环境下,身体需要大量的热量和蛋白质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命活动。
因此,藏族人民的饮食十分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2. 特色餐桌藏族人民在饮食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餐桌礼仪。
他们喜欢用“唐卡”(一种具有宗教神秘色彩的绘画)当桌布,银质器皿和餐具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和茶缸。
几个人一起吃饭时通常是米饭为主食,加上一些肉类、蔬菜和饵块,这就是藏族人民的餐桌风情。
3. 特色食品藏族人民的主食以酥油茶和饵块为主,酥油茶是一种用茶叶、酥油、盐和牛奶等混合搅拌煮制而成的饮料,是藏族人民日常饮用的主要饮品之一。
饵块是用黄高粱或者青稞面加水和面,再放上少许盐拌匀,取一小块用手揉成团,然后放在铁盘里加水蒸熟,就可以作为主食食用。
4. 特色烹饪藏族人民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烤、炖、炸、蒸等多种,最常用的是烤。
烤肉是藏族人民的传统烹饪方法之一,常吃的有烤羊肉串、烤牛肉、烤猪肉等,其口味鲜美独特,是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民族的饮食文化

藏民族的饮食文化藏族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前后西藏就已经开发灌溉农田,并开始将牧地和农田合为一片,这些农田和牧地为王室和平民提供了丰富的糌粑和酥油。
此后湖盐的发现和茶叶、瓷碗从中原的引进,更是丰富了藏族的饮食文化。
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藏族人民世代居住、生活的地方。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孕育出了独具风格的餐饮文化。
藏民族在独特的居住环境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地区、国家和民族的交往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术。
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从营养价值上都为世人瞩目。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
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汉语:炒面)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
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
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
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
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
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多将猪肉用来制成猪膘,便于保存。
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
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
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
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
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作为小吃或其他食品搭配食用。
在藏族民间,无论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当作必须的饮料,此外也饮奶。
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
茯茶含有维生素和茶碱,可以补充由于食蔬菜少而引起的维生素不足,帮助消化。
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
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
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
在藏族地区,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
大部分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
藏族的做饭方法

藏族的做饭方法
藏族的做饭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做法:
1. 煮:藏族人经常用高压锅煮米饭和炖制肉类。
高压锅可以提高烹饪效率,使米饭更加软糯,肉类更加酥烂。
2. 烤:烤制是藏族烹饪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烤制的食物包括羊肉、牛肉、马铃薯等。
烤制时,藏族人通常会加入一些香料和调味料,使食物更加美味。
3. 炸:炸制的食物在藏族饮食中也很常见,如炸油条、炸包子等。
炸制时,藏族人通常会使用一些植物油或动物油,使食物更加香脆可口。
4. 拌:拌菜是藏族人夏季常吃的菜肴,通常是将蔬菜或肉类切成小块或丝状,然后加入一些调味料拌匀即可。
5. 炖:炖制是藏族烹饪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炖制肉类和骨头汤。
炖制时,藏族人通常会加入一些香料和调味料,使汤更加鲜美。
除了以上常见的做法外,藏族人还有许多独特的烹饪方法,如用酸奶做成的奶酪、用青稞做成的糌粑等。
这些独特的烹饪方法都是藏族文化的瑰宝,也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简析西藏的饮食文化

简析西藏的饮食文化简析西藏的饮食文化摘要:饮食文化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能吃也越来越会吃。
在学习完面点课程后,更是对饮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本身是徽州人,虽说并不比外地人多了解徽菜多少,但始终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更有原因是写徽菜的人很多。
于是我将眼光瞄向了西藏,这个特别的地方让我十分向往,而它也拥有着让人十分喜爱的美食。
西藏有着一切在我们认为很独特的东西,它的饮食文化也是我们必然要了解的。
关键词:西藏;特别;饮食文化关于西藏,你有多少了解?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西藏在许多人的心中是个神秘而又遥远的地方,虽然大家总渴望去那里看一看那里美丽的景色,尝一尝那里美味的食物,但高原缺氧以及路途的风险让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西藏她有着神奇的自然风光,有着独特的宗教文化还有着淳朴的民俗民风,她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上算得上是一朵奇葩。
去不了西藏真是叫人遗憾。
不能去西藏绝对是件叫人遗憾的事。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到西藏走一走也确实是让人十分向往的。
其实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旅游者并不去那环境恶劣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西藏其实并不那么遥远。
西藏人民拥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但是什么原因让它这么特别呢?谁都知道西藏地区的海拔很高,平均在4000米以上,在高原上空气是十分稀薄的,而且气压又低,在西藏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很少的,但是那里的日照时间比较长,太阳辐射也比较强,风的速度又很大,于是特殊的饮食文化在这种条件下成长了。
藏餐是西藏的传统饮食,藏餐也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品种繁多。
五十年代后期是藏餐的基本形成时期,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让人想探究,它主要的特色是分为了主食、菜肴还有汤三大类。
藏餐的原料选择在肉食上是以牛肉、羊肉、猪肉、还有鸡肉为主,蔬菜种类不多,主要以土豆、萝卜等为主。
饮食以米、面、青稞为主。
独特的气候是藏族人民的饮食中重油,他们十分喜欢酸酸辣辣的味道,香料也是少不了的,又香又酥又脆再带点甜的食物他们最抗拒不了了。
西藏美食 品味独特的藏式美食

西藏美食品味独特的藏式美食西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藏式美食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味。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用大自然赋予的食材,制作出一道道口感独特、味道鲜美的佳肴。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西藏美食的独特魅力。
一、高原大餐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因此藏式美食注重营养和热量的补充。
高原牦牛肉是西藏餐桌上的主要食材之一,它的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藏式炖牛肉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菜肴,将牛肉炖煮至酥烂,加入大量的香料和调味料,使其味道更加浓郁。
这道菜肴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帮助人们御寒保暖,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冬季享用。
除了牛肉,羊肉也是西藏特色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式烤羊肉是藏族人民经常食用的美味佳肴,它选用新鲜的羊肉,并经过腌制和烤制而成。
烤羊肉的外皮酥脆,内部嫩滑多汁,肉质鲜美。
在西藏,人们常常借助炭火烤制羊肉,炭火的独特风味为羊肉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香气,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二、海陆兼备尽管西藏地处内陆,但由于靠近青藏高原,西藏的湖泊和河流仍然丰富多样。
这使得西藏的美食文化不仅包含了传统的草原肉食,还融入了海鲜食材。
西藏的湖泊中盛产鱼类,尤其是青海湖、纳木错和羊卓雍湖。
这些湖泊水质纯净,鱼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肉质鲜嫩,口感鲜美。
藏式酸汤鱼便是一道很受欢迎的菜肴,它选用新鲜的鱼类煮制而成,汤汁酸辣可口,混合着鱼肉的鲜嫩,给人一种绝佳的口感享受。
此外,西藏还有特色的河鲜美食,比如藏式鱼翅,是一道将鲜嫩的鱼翅与各种调料烹饪而成的美味。
藏族人民利用当地独特的佐料和烹饪技巧,制作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佳肴,让人流连忘返。
三、奶制品特色在西藏的饮食文化中,奶制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牦牛奶是西藏最重要的乳制品之一,乳制品是藏族人民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食材。
牦牛奶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高营养价值,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西藏的美食中。
藏式年夜饭春节传统菜肴

藏式年夜饭春节传统菜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都有各自的独特庆祝方式。
在西藏地区,藏式年夜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它既是一种节日庆祝的方式,也是寓意吉祥的象征。
藏式年夜饭包括了许多传统菜肴,每一道食物都富有意义,并且味道美味诱人。
在本文中,将为您介绍一些藏式年夜饭的传统菜肴。
1. 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人最常饮用的传统酒品之一,也是藏式年夜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用当地特产的青稞谷物酿制而成的酒精饮品。
在西藏地区,人们会在春节期间享用青稞酒以庆祝节日的到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祈愿。
青稞酒酒体醇厚,口感浓烈,带有一丝特有的麦香味,喝上一口,仿佛能品味到西藏的土地和文化。
2. 羊肉汤圆羊肉汤圆是藏式年夜饭的一道重要汤品,特色在于以羊肉为主料。
在寒冷的冬季,羊肉能够给予人们温暖和能量,因此在藏族人的饮食文化中,羊肉被视为重要的食材。
制作羊肉汤圆时,先将羊肉切成丁,再加入面粉、酵母等成分搅拌均匀,最后煮熟即可。
羊肉汤圆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有营养,被藏族人视为对身体健康的保护和祈福。
3. 卡嘎烤牦牛肉卡嘎烤牦牛肉是西藏地区一道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菜肴。
它是用牦牛肉切成薄片,再用特制的调味料腌制一段时间后,放入火中烤制而成。
烤制过程中,牦牛肉会散发出扑鼻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卡嘎烤牦牛肉不仅肉质鲜嫩,而且因为调味的独特,吃起来味道独特,是藏式年夜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4. 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日常生活中常饮的一种特色饮品,也是藏式年夜饭的必备之一。
它由酥油、茶叶、牛奶、盐等材料制作而成,是一种具有浓厚奶香的茶饮。
在喝酥油茶的过程中,人们体会到浓浓的香气和温暖,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喝上一杯酥油茶,舒缓疲劳、暖和身体,给人带来满满的祝福和美好。
5. 糌粑糌粑是一种由高原特产糌粑面制作而成的食品,是藏族人饮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糌粑口感独特,淡淡的麦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藏族春节期间,人们会用糌粑制作各种美食,如糌粑包、糌粑糖等,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西藏春节晚餐品味独特的藏族年夜饭

西藏春节晚餐品味独特的藏族年夜饭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都有各地不同的庆祝方式和节庆活动。
对于藏族人来说,他们一直以独特的传统文化而闻名。
在西藏地区,春节的庆祝活动也是独具特色的。
其中,藏族年夜饭无疑是这个节日最重要、最令人期待的一部分。
藏族年夜饭是西藏地区春节期间最盛大的宴会。
它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共同度过这个重要的节日。
藏族年夜饭的准备工作通常提前数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美食,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严苛。
这也使得藏族人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上有着独特的传统。
在除夕晚上,藏族人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传统的菜肴。
藏族年夜饭的特色之一就是食材的丰富与独特性。
在藏族年夜饭上,肉类被视为非常重要的部分。
鸡肉、羊肉和牛肉通常是主要的选择。
这些肉类经过精心烹饪,可以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同时,又能让肉质更加鲜嫩可口。
除了肉类,藏族年夜饭上还会摆上鱼类,因为在藏族文化中,鱼意味着吉祥和丰收。
此外,藏族年夜饭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米饭等传统食品。
藏族年夜饭的特色不仅在于食材,还体现在独特的烹饪方式上。
相比其他地方的饮食习惯,藏族人更喜欢使用砂锅和火锅进行烹饪。
这种烹饪方式可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同时也有助于食材更加入味。
此外,在农牧民家庭中,烤羊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会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特制的木炭炉上烤熟,再撒上独特的调料,给人一种特别的口感。
除了美食,藏族年夜饭还有其他的节庆活动。
家人们会穿上传统的节日礼服,一起欣赏民族舞蹈和歌曲,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人们还会互相拜年,送上祝福和好运的话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总的来说,西藏春节晚餐品味独特的藏族年夜饭体现了这个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和饮食传统。
这个重要的节日对于藏族人来说不仅是团圆和庆祝的时刻,更是感受自身文化价值和传统习俗的时刻。
无论是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方式还是庆祝活动的举行,都让人们更加了解西藏的独特魅力,感受到这个地方独有的风味和魅力。
藏式年夜饭西藏春节的味蕾享受

藏式年夜饭西藏春节的味蕾享受藏式年夜饭-西藏春节的味蕾享受西藏,一个神秘而壮丽的地方,是中国的自治区之一。
西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信仰而闻名于世。
而西藏春节,作为西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味蕾享受——藏式年夜饭。
藏式年夜饭是西藏春节期间全家人聚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次丰盛的晚餐,更是家庭团聚和祈福的象征。
在这顿盛宴上,华丽的食物和丰盛的菜品交织出一幅幸福和繁荣的画面。
一、食材丰盛多样藏式年夜饭的食材讲究丰富多样,通常包括肉类、海产品、蔬菜和奶制品等。
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因此肉类菜肴在年夜饭中占据重要地位。
鲜嫩的羊肉、牦牛肉和猪肉都是常见的选择。
这些肉类配以香料和传统藏式调味料,味道浓郁,回味无穷。
在海拔较高、气候炎热的南部地区,年夜饭中则更加重视海产品,比如鱼、虾以及各种贝类。
这些海鲜,新鲜美味,口感鲜嫩,给春节增添了一抹海的味道。
二、独特的烹饪方式西藏地理环境特殊,高海拔和缺氧的特点对于烹饪方式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藏式年夜饭中,炖、烤和蒸是最常见的烹饪方式。
炖菜被广泛应用于藏式年夜饭中的肉类菜肴。
将肉类与各种香料和蔬菜一同放入锅中,慢慢炖煮,使其肉质鲜嫩多汁。
特别是羊肉,炖煮后更能保留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
烤菜是西藏传统烹饪方式中的一大特色。
辽阔的高原上,炽烈的阳光和清澈的空气,为肉类烤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藏式年夜饭上常见的烤菜有烤羊腿和烤全羊等,它们外焦里嫩,香气四溢,回味无穷。
蒸菜则是为了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更好地表现食材的口感和风味。
用小火慢慢蒸煮,让菜肴保持原本的营养和鲜香。
三、传统的摆盘艺术藏式年夜饭的特色不仅仅在于食材和烹饪方式,还体现在精致的盛器和精心的摆盘上。
藏族人民对于摆盘艺术极其重视,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菜品,使其更具视觉艺术感。
传统的藏文化中,禁忌和吉祥的象征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摆盘时,藏族人民会用红色鲜花和吉祥纹饰来装饰盘子,传达幸福和祝福的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康南地区传统藏族饮食特点 1传统的藏族饮食文化 藏区一贯给世人一种神秘的印象,在这个称之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居住着我们热情好客的藏民族,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塑造了独特而灿烂的人文文化。其中,藏民族传统的餐饮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藏餐在长久历史的变迁中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及完整的系统。藏民族在特殊的居住环境下与周边地区、国家和民族的交往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术。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从营养价值上都为瞩目。 (1) 藏族饮食结构中的几大元素 主食 藏族以糌粑、面食为主食 糌粑可以分为青稞、豌豆、玉米、燕麦糌粑,分别用青稞、豌豆、玉米、燕麦炒磨而成青稞糌粑最为普遍。 糌粑的吃法有三种;一种是搓成坨食,先在碗中放少许清茶、奶茶,然后放糌粑。用手在碗中捏成团即可食用,俗称“挼糌粑”。另一种是调糌粑汤。在碗中放一点清茶、奶茶,放入少量糌粑,用手指或筷子等调和成糊状即可;还有一种是舔“卡提”。在碗里先放半碗糌粑,用手指背将糌粑压紧,然后盛清茶或酥油茶、奶茶,喝完茶,将茶泡湿的一层用舌头舔掉,周而复始直至将糌粑舔碗。多数在早餐时这样吃。也有放酥油或奶渣、奶饼和着吃的。 面粉 分荞麦面粉、玉米面粉。荞麦面粉可以炕饼,也可以做荞面“搅团”。玉米面粉用来做馍馍,做“搅团”或蒸“面饭”。麦面粉主要用来做馍馍、锅快、面皮。还有把刚收割的青稞和麦子捣碎去掉皮,合上牛肉或骨头炖熟喝。麦面粉的吃法有很多,尤其是内地饮食文化的传入,丰富了传统饮食内容。 肉食 藏族的肉食主要为牛肉、羊肉、猪肉三种。在牧区,牛肉,羊肉既是主食,也是副食。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大多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子,用刀子割食。吃法也有做成风干牛肉吃的,也有煮“坨坨肉”吃的习惯。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一般在冬季制作,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牛肉的新鲜色味。藏区气候高寒,多吃肉有助于补充热量耐寒。 奶制品 奶制品是藏族农牧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其中主要有鲜奶、酸奶、酥油、奶饼等。 鲜奶除可以直接食用外海可以做奶茶。熬好清茶后,在茶中倒入适量鲜奶即成奶茶。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多饮奶茶。鲜奶可提炼酥油,制成酸奶、奶饼、奶渣等。 酸奶主要是在夏秋两季饮用。可分别为提过酥油的和没提过酥油的酸奶。酸奶可直接饮用或放糖饮用,蘸着馍馍或锅魁吃也是很好吃的。 酥油营养价值很高,奶制品中最重要的制品之一,也是藏族尤其是牧区藏族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酥油可以补充人体热量,是高原民族的最佳食品。酥油是从鲜奶中提炼出来的,传统的方法是;将酸奶稍微加温然后倒入专门提炼酥油用的大木桶,在用力上下抽打数百次,待油水分离后,便把上面浮着的淡黄色脂肪质舀起来用手拍打成一坨冷却后便成酥油。不过现在藏民族提炼酥油大都用的是机器。 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大酥油茶喝,酥油茶可以说是藏民的终日饮料,也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藏区很多地方几个月的婴儿就用吧酥油熬成汤往里放入糌粑和蜂蜜在调和成糊状的食物补充营养。年节或喜庆日,藏族也用酥油炸“油炸果子”,即在面粉里放酥油、糖、掺入适量的水和开,擀成皮,上涂一层红色,然后切成条状,翻出各种花状,放在高温油锅里炸。而有的地方还做酥油包子,即用酥油和糖、糌粑做陷买面粉做皮。 奶饼 种类较多,常见的是做成陀状,将其揉搓成粒状在太阳子下晒干即成奶渣;还有一种做法是用末提炼酥油的奶酪制成,不带酸味,称甜奶饼,西藏地区多为甜奶饼,形同小锅魁,有的则做成麻花状。 茶 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也是待客的主要饮料之一。藏族所用茶可分为清茶、奶茶、酥油茶、甜茶、糌粑茶、面茶。 清茶:制作最为简单,用砖茶熬煮加入适量盐而成,不加酥油打制。 奶茶:、消食、解除疲劳,是牧区和半农去半牧区藏民的日常饮料。奶茶的制作方法是在茶壶或茶锅里放进茶叶,让水沸煮,待熬成咖啡色然后往熬好的茶水里放进鲜奶,再烧开即成奶茶。 酥油茶:脂肪含量高,为藏族重要的日常饮料和营养丰富的佳品。制普通的酥油茶时,将砖茶或沱茶用说熬成浓汁,熬成后,把茶渣筛滤出来,又将趁热的茶汤倒入事先放有酥油、食盐的桶内,在倒入鲜奶和奶粉,同时打几个鸡蛋倒入桶内,用打茶工具不断的在茶桶内搅合,使酥油等食料充分均匀的溶于茶中,然后装入陶制或铜制的茶壶内,置于温火上,即可随时热饮。制作上等的酥油茶,还要在上述作料中加入事先碾细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等,酥油茶因为有酥油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可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料。 甜茶:用红茶熬汁,滤去茶叶后加入牛奶白糖而成的饮品,在藏区尤为喜爱。甜茶茶香浓郁,甜而不腻,十分可口。由于甜茶的制作方法简单,脂肪含量少,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 酒 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它是藏族人民的又一重要的传统饮品。青稞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呈黄色的“穷”,一种是无色低度经过“波拉”多为冷饮。制作时,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后就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发酵。两三天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两天,便成青稞酒。色淡而酸甜,酒精度约为15到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酒。藏族因对酒的喜爱有了很多著名的敬酒歌和赞酒诗。 藏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又由于受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藏族饮食文化。可以说原汁原味充分吸收各种营养,是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2)各大藏区的饮食特点 在很久很久以前,藏民族的祖先酒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当时人们的生活是十分简陋的,寒则息于洞里,热则巢于树上,过着茹毛饮血,挂树叶衣毛皮的生活。人们在漫长的开发高原的过程中,偶尔发现了自然或的作用,便开始保留火种,继而又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此人们由生食转化为熟食,完成了烹饪的第一阶段。 随着火的运用,陶器的发明,青铜的生产以及调味品的出现,经历水烹、石烹、陶烹、铜烹、铁烹各历史阶段,技艺日精,水平日进。藏族人的祖先告别了野蛮的饮食生活,进入了文明的烹调时代。当我们巡视藏民族饮食文化的 发展历程时,发现藏族历史上的每一个社会变革,都会带来藏式烹调的发展。 一, 卫藏菜,是农区与半牧区风味,其特点是;注重原汁原味,配料广泛,荤素配合得当,工于火候,调料以咸鲜淡爽。制法重于煮、炒、烧为主。 二, 康巴菜,其食物结构既粗狂同时又精细,其特色是非常食物的口味同时戒备原汁原味,取材于高山森林,以菌类野生药材为主,制作原始,风味清鲜,咸中带甜、农而不腻,尤以烤制见长。 三, 安多菜,尤以突出面食加工的水平。 四, 卓巴菜:指高寒牧区的主要食谱。其特色是食物的原味。以牛羊肉各种奶制品、酥油类等为主,具有营养适应高海拔地区。 五, 荣巴菜,指海拔较低的农区的主要食谱。主要取材于高山森林。 藏餐中比较有特色的食品有:那曲的退(酥酪糕)、普兰德尼雾汁(醪糟煮油汁)、山南的鸡蛋、亚东的鱼、拉萨的糌粑、林芝的藏鸡烧香菇、昌都的蜂乳酱菜等。 藏式面点有:酥油浇面疙瘩、奶酪糕、人生果糕、玛尔糕、藏式薄饼、奶酪包子、肉炒面疙瘩、酒饼、肉饼、汤心面、藏式窝头、拉面、藏面、扁面、面疙瘩汤、带面、四角面、打卤面、青稞打卤面、青稞粥、青豆糊、糌粑糊、奶酪糊、青稞酒奶酪红糖汤等。 2 康南地区的饮食特点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民间习惯称之为“康巴”地区。以康定为界,我们通常会依据地理位置大致分为康南、康北。康南地区的饮食特点可以说是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统一,它除了具有藏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外,还在常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与自然气候条件、科学的历史背景、丰富的物产,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康南藏民占百分之九十以上,除藏族以外这里还杂居着藏、汉、纳西、彝、白等多个民族,这也影响着这里的饮食结构。 (1) 巴塘 别具特色的巴塘饮食,巴塘的饮食是在康南地区甚至是康巴地区来讲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它的饮食文化可以说集中反映了康南地区显著地饮食文化。从中也能突出康南饮食文化的特点。 金丝面 (又称手工长面)制作方法:一般用手工做好的细长面,在和面时的放入几个鸡蛋,面煮好后放在冷水里漂一下,然后装入少许在碗里,用炒好的绍子汤一勺勺地把面冒热,酒可食用,面条滑爽,香味可口,很有风味。如果再加上由巴塘本地种植的南区海椒制作的巴塘粗海椒吃,那味道就是无与伦比了!肉绍子是用牛油炒嫩牛肉,加上葱、蒜等几种调料煮成汤。 巴塘金丝面带有浓郁的习俗寓意。每逢过年过节时,巴塘群众家家户户都要吃金丝面,而且是年前就把手工长面做好风干放着,过年时只要下了面煮个绍子汤酒可以享受美味了。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新的一年到来的第一时间,吃上一小碗金丝面,那就是寓意“吉祥长寿”;还有在亲朋好友相聚庆丰收的央勒勒节,它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了。平日里也成为迎宾送客,款待亲人朋友的美食。现在巴塘不管大大小小的酒店餐厅的餐单上,金丝面都是榜上有名。巴塘金丝面不仅深受巴塘人的青睐,其他敌法的人来到巴塘做客也会点名吃“金丝面”。理塘、芒康等邻县的人也经常风干的面条拿到自己家以备可以随时食用,也许是水质的不同到了他们那里就煮不出在巴塘吃的那种味道。 说起巴塘金丝面的由来,其在巴塘的制作历史很悠久,早在清雍正年间,巴塘人就有了手工制作金丝面的习惯。清康熙时,派兵入藏,有内地掉来川、陕、滇的士兵制营驻防,另设粮台,办理军粮。光绪三十一年,清派驻藏帮办大臣风劝,率领卫士两百余人入藏,道经巴塘,见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即招募内地农民,开垦入康安家。当时招募内地的农民大多是陕西等地的,陕西人喜欢吃面食,巴塘人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