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
草鱼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草鱼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草鱼是大型鲤科经济鱼类,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类。
然而,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危害草鱼最为严重的病毒性疾病,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简单、快速的检测技术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对于草鱼出血症的疾病控制相当重要。
本文主要从草鱼出血症的诊断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草鱼出血症;诊断;防治Resent progress about diagnosis and prophylaxis methods of 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Abstract:Grass carp as one of four famous fish in our country is a large cyprinidae economic fish, also is the highest fish farming production. However, grass carp reovirus hemorrhagic a serious viral disease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es for farmers.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 simple and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grass carp out of disease control is quit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outlines the grass carp diseas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methods.Key words: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diagnosis;prophylaxis 草鱼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其产量约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酵母双杂交 近交 载体 白斑综合症病毒 生长 激活作用 斑节对虾 抗逆 存活 凡纳滨对虾 中国明对虾 wssv vp39 vp37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表达 纯化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4 海洋生物学 3 表达 1 温度 1 桃拉综合症病毒 1 戊二醛 1 多聚甲醛 1 固定 1 凡纳滨对虾 1 免疫电镜 1 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1 western杂交 1 vp28 1 vp12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白斑综合症病毒 3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2 对虾 2 转录调控 1 蛋白质相互作用 1 蛋白相互作用 1 膜蛋白vp41a 1 白斑综合征 1 生物素标记转移 1 海洋生物学 1 极早期蛋白 1 日本对虾 1 抗病毒免疫 1 抗体制备 1 微生物 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1 囊膜表面蛋白 1 原核表达 1 克氏原鳌虾 1 sf9细胞phb2蛋白 1 pjcaspase启动子 1 ie1基因 1
2014年 序号 1 2 3
2014年 科研热词 双链 rna wssv rr 基因 推荐指数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重组杆状病毒 1 线性抗原表位 1 流式细胞术 1 死亡率 1 巢式pcr 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1 噬菌体展示技术 1 启动子活性 1 单链抗体(scfv) 1 凡纳滨对虾 1 人工感染 1 wssv 1
白癜风中医研究论文-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白癜风中医研究论文-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关于白癜风的病因病理分析1.1现代医学研究现代医学在白癜风的病理机制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
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具体的定论。
对于此病的病因病理,现代医学界的主流看法如下:(1)黑素细胞生长因子缺乏学说;(2)神经化学因子学说;(3)自身免疫学说;(4)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5)和局部皮肤损伤及长期压迫摩擦有联系;(6)遗传因素;(7)营养失调的影响。
1.2中医药学研究中医学对白癜风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理论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
通常内因主要和肝、肾、脾、肾等脏腑出现失调有联系,主要由于七情内伤,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复感风邪,博于肌肤,再引起肝气郁结,肺失宣降,引起气血悖逆,营卫失和而肌肤失养,日久肝气横逆而犯脾,导致脾胃不和,风湿遏于经络;肝肾同源,肝亏肾虚,营卫无畅达之机,气血不能营养肌肤,日久出现肝血虚、肾精亏,进而导致内热郁结体质。
外因主要是风邪与湿邪的影响,侵入肌肤,引起局部气血出现失和,经络不通畅,肌肤得不到温煦[2]。
内外因的综合影响,致使阴阳气血出现失调,皮肤毛发失养,从而出现黑色素脱失,最终生成白斑。
总之,中医观点认为此病和风、热、肺、肾、气、血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十分紧密。
其次,此病的致病因素还包括燥、湿、心、肝、痰、虚等。
2相关临床症状皮损表现为出现色素脱失斑,这些斑块数目不等,大小不同。
最初有部分为色素减退斑,它们的边缘不清晰,不过会发展成色素脱失斑,通常为乳白色,常见于患者的脸、手背、乳头、颈项等部位。
患者上肢的白斑集中在手背、指背,下肢集中在小腿、足背。
通常,白斑分布对称,不过也会局限在某个部位,或顺着皮节分布。
白斑边界清晰,部分边缘部分色素反而会加重。
处于白斑内的毛发可能变白,其它黏膜部位也有一定影响,常见的包括口唇、、包皮内侧等部位。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生物多样性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20

科研热词 遗传多样性 生物信息学 沉水植物 多样性 口虾蛄 黄海 鸡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陆地棉 附生藻类 附植藻类 附植生物群落 评价指标 营养物质转化 菌毛操纵子 肉质相关基因 群落组成 群落生态学 细菌群落结构 组装机制 线粒体dna 电子克隆 生物学特性 生物多样性评估 生物入侵 滩涂围垦 湖泊沉积物 海岸带 沙门氏菌 沉积物深度 污染物去除特性 水通道蛋白 模型 杜洛克猪 晶格状结构 指数衰减 情景分析 山猪 太湖梅梁湾 多态性 复合生态系统 土地转变 土地利用方式 化感作用 分类 乳杆菌 t-rflp技术 s-层蛋白质 mhc基因 margalef多样性指数 ghnip5.1基因 coⅰ基因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线粒体基因组 2 分子标记 2 鸡 1 长臂虾科 1 软骨鱼纲 1 赤拟谷盗 1 蛋白质组学 1 肠炎沙门菌 1 系统发育 1 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 1 模式生物 1 差异位点 1 基因排列 1 品种 1 半数致死量 1 功能基因组学 1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1 rna 干扰 1 gyrb基因 1 16s rrna基因 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多样性 3 桑园土壤 2 克隆 2 鸡 1 高邮湖 1 香稻 1 预防策略 1 遗传转化 1 遗传多样性 1 资源保护 1 评估 1 补血草属 1 螺原体 1 药理作用 1 芜申线 1 航道 1 群落结构 1 综述 1 综合效益 1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1 研究进展 1 白斑综合症病毒 1 生物信息学 1 生态经济效益 1 湿地土壤细菌菌群 1 淡水湖泊湿地 1 浮游生物 1 洋桔梗 1 泡菜 1 江苏省 1 正交优化 1 植被指数模型 1 棉花滩水库 1 景观信息提取 1 指纹图谱 1 微生物多样性 1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1 微卫星 1 当量法 1 对二氯苯 1 富营养化指数 1 实时荧光定量pcr 1 多环芳烃 1 多克隆抗体 1 基因表达 1 固城湖 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1 反应体系 1 原核表达 1 化学成分 1 剂量补偿 1 冷休克y-box蛋白 1
卵黄抗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卵黄抗体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卵黄抗体又称“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具有强大的免疫功能,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鸡源IgY。
卵黄抗体以其化学性质稳定、制备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引起学者的注意,在生物技术、医药卫生、食品科学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特异性IgY研究的日益深入,在各个领域显示出令人振奋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卵黄抗体;诊断;治疗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简称IgY,是从免疫后的禽蛋卵黄中提取出的针对某种特定抗原的抗体,多数为IgG,具有强大的免疫功能,因此又称之为“卵黄抗体”。
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鸡源性的卵黄免疫球蛋白。
鸡源性特异性IgY的制备先根据需要选定抗原对产蛋母鸡进行免疫,之后在蛋黄内就会产生抵抗该特定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IgY抗体的获取无需采血,只需收集免疫蛋鸡产下的鸡蛋即可大量制备质量均一的特异性抗体[1]。
自20世纪50年代,研究学者就发现鸡卵黄中存在大量抗体,含量与鸡血清中的相当甚至更高;之后随着诸如标准IgY商品试剂的生产、IgY特异性纯化试剂盒的面市,开创了卵黄抗体应用的新时代。
1996年,IgY抗体的生产和应用技术被统称为“IgY技术”[2],现在它已被列为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应用技术。
另外由于亲缘关系较远以及结构差异,禽类的IgY与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之间血清学鉴定不会发生交叉反应[3],这进一步扩展了IgY的应用范围。
近年来卵黄抗体以其化学性质稳定、制备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医药卫生、食品科学、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IgY在医学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1.1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Kim等人用单核李斯特菌的鞭毛蛋白作为抗原免疫蛋鸡,制备抗鞭毛蛋白抗原的特异性IgY,并通过ELISA法以抗鞭毛蛋白的单抗为包被抗体、特异性IgY 为检测抗体进行该菌的检测,结果显示此特异性IgY的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并且不与其它菌种发生交叉反应[4]。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防治方法

此 , 对 白斑 病 的预 防工 作尤 为重 要 。 首 先要做好养殖池塘 的清淤 、 消毒及培水 工 作 。 其次要选 择健 康无病毒 的虾池进 行放养 。 第三 , 饲养管理 过程 中要 注意 水质及各种理 化 因子 的变化 , 保持水体 的相对稳 定 。 第 四 , 投 喂 营养全 面 的颗 粒饲料 。 第五 , 坚持巡 塘 , 定期检查 , 正 确诊 断 , 积 极 治疗 。 养殖 过 程 中一 般 采用 益水宝 、 高能氧 、 亚 硝酸盐 降解灵 等 。 保持水体 的对稳 定 , 采用 二 溴海 因 、 强 克 10 1等进行池 塘消毒 , 杀灭 抑 制水体 中病原 微 生 物 的发生 、 发 展 。 饲 料 中添 加维 C 、 免疫 多糖 、 生 物 酶添 加
2 . 改 变投 饵 方 法 。 改水 中投 饵 为岸 上 投饵 , 以 免水 中投 饵沉 入 水 底 , 龟捡 食不干净 , 造成浪费并污染水质 , 危害 龟 的健康。 把饵料投在岸上 , 让龟爬上 岸采食 , 有利于饲养人 员观察 了解龟 的 采食食 陛和采食量 , 既不 污 染水质 , 又 不 浪费饵料 , 形成省料省水 、 省药物 的 良型 循 环 , 可 节 省饵料 投资5 % ~ 15 % 。
剂等提 高虾体 的免疫力 , 改善
肠 胃的微循环 , 同时添 加对 虾
病毒净 、 中鱼 尼 考等抗 菌 、 抑
毒药物控制体 内病原 微 生 物 的
发生 、 发展 。
治 疗 2
.
。
发病虾池 的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法 : 首先采用高能氧全池泼
洒 ,
其用 量 为0
1—
.
0
2
.
毫 克 /公
斤 , 2 d, 时后 采用 强克 10 1进 行全 池泼
虾肝肠孢子虫病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进展

广 西 农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第38卷 第2期Vol.38,No.2452023年4月April,2023动物科学虾肝肠孢子虫病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进展韦秀颖1,2 杜泓明2 覃绍敏1 刘金凤1 吴健敏1*(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摘要:虾肝肠孢子虫病(Hepatopancreatic microsporidiaosis ,HPM )是由虾肝肠孢子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 EHP )感染引起的一种虾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寄生虫病。
近年来该病在全世界对虾养殖区域内广泛流行,造成对虾生长缓慢综合症(MSGS ),损失堪比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 ),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就HPM 的病原、流行情况、传播途径、预防与检测手段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HPM 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虾;虾肝肠孢子虫;预防与检测;药物研究中图分类号:S851.34+7.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3-4374(2023)02-0045-05Research Progress on Hepatopancreatic Microsporidiaosis and Its Control MethodsWei Xiu-ying 1,2, Du Hong-ming 2, Qin Shao-min 1, Liu Jin-feng 1, Wu Jian-min 1*(1.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Biotechnology, Guangxi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Guangxi 530004, China)Abstract: Hepatopancreatic microsporidiaosis is an obligate intracellular parasitic disease of penaeidcaused by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infe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isease has been widely prevalent inimportant penaeid farming areas around the world, causing Monodon Slow Growth Syndrome (MSGS), and the loss has been comparable to with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health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naeid farming industry, which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paper, the pathogen, epidemic situation, transmission route,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 and related drug research progress of HPM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PM.Key words: penaeid,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drug research 虾肝肠孢子虫(EH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对对虾养殖行业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病原,最早于2003年在泰国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中被发现,直至2009 年才被成功分离,并被定义为孢子虫属的一个新物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

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 ),也被称为极性网状内皮组织细胞癌,是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疾病。
其病原体禽网状内皮组织组织增生症病毒(REV )广泛分布于不同鸟类,可引起亚临床感染。
REV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REV 整合到其他较大DNA 病毒基因组中的能力使其诊断和预防变得复杂,可能导致其他疫病的疫苗接种失败。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疫苗,这也使如何限制RE 对家禽养殖的影响变得复杂。
本文综述了RE 已知的知识现状,强调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共同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刘洪勋(博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5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9.057收稿日期:2022-12-02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 ,RE )是家禽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病原体禽网状内皮组织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 -dotheliosis virus ,REV )最早于1958年从患有肿瘤的火鸡内脏中分离而来,于1966年根据肿瘤病变存在的主要细胞成分首次被命名[1]。
我国2008年《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RE 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
长期以来,REV 一直与鸟类中广泛传播的疟原虫白斑疟原虫有关。
报道最多的是鸡和火鸡,鸭和鹅等水禽也有报道,其他野生鸟类包括鹌鹑、鹧鸪、孔雀、麻雀和鸽子等,成熟鹌鹑和10周龄鸡极易感染[2]。
尚没有证据证明哺乳动物能产生该病,而且REV 不会在任何哺乳动物来源的培养细胞中生长。
美国得克萨斯州濒临灭绝的阿特沃特草原鸡(tympanuchus cupido attwateri )因为种群中流行的RE 致使种群恢复工作颇受阻碍,保护区内的雉和麻雀血液样本检测的阳性率极高[3]。
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来看,RE 导致淋巴组织的急性或慢性肿瘤。
RE 的临床过程类似于其他肿瘤性疾病,如淋巴性白血病(lym -phoid leukosis )或由J 亚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of subgroup J ,ALV-J )引起的禽白血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s 海洋科学前沿, 2020, 7(2), 44-51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journal/amshttps:///10.12677/ams.2020.72007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Xuefei Li1, Yiwen Tao1, Huarong Guo1,2*1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netics and Breeding,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2Institute of Evolution and Marine Biodiversity,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May 4th, 2020; accepted: May 20th, 2020; published: May 27th, 2020Abstract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is one of the major viral pathogens which has greatly ham-p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of shrimps and crabs. Compared with other viruses, the WSSV genome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huge size and relatively low homology.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genome, me-chanism of virus-host interaction, detection, prophylaxis and control of the WSSV. This review will contribute to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SSV and i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Genome, Interaction Mechanism, Shrimps, Crabs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李雪飞1,陶奕文1,郭华荣1,2*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20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27日摘要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危害我国虾蟹类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通讯作者。
李雪飞等毒性病原体之一,与其他病毒相比,庞大的基因组和较低的基因组同源性是其显著特征。
本文对WSSV 病毒在基因组、病毒与宿主互作的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治手段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为加深人们对于WSSV病毒的理解,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帮助。
关键词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组,互作机制,虾,蟹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频发的各类流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危害虾蟹类养殖的最严重的病毒类病原体之一为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1][2]。
WSSV的典型病理特征为虾蟹的甲壳上出现白色斑块,一般认为是由于WSSV感染引起代谢功能障碍,进而导致钙盐在体表积累形成[3],WSSV感染还可能伴有身体发红、食欲减退、行动缓慢、血淋巴变稀、肝胰腺肿胀及甲壳易剥离等症状。
此外,WSSV病毒还具有宿主范围广泛、感染能力强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动物在感染后的3~10天内死亡率可达到70%以上,虾类可达到100% [4],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5]。
1992年,WSSV首次在台湾地区被发现,后传播至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地。
起初各地的疫情被认为是不同病原体同时发病的结果,因此根据形态特点、发病症状及发现地点分别进行命名[6]。
后被证实为同一种病原体,并于1996年被命名为白斑综合症病毒[7]。
起初,研究人员将WSSV归为杆状病毒,后发现二者的DNA聚合酶、核糖体大小亚基及部分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 ORFs)存在明显差异[8][9][10],故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CITV)第七次报告将其归为线形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WSSV目前为该属的唯一成员。
WSSV病毒粒子呈杆状,完整病毒粒子大小约为(70~167) nm × (210~470) nm,末端具有尾状附器(Tail-like appendage),包括囊膜(Envelope)、被膜(Tegument)及核衣壳(Nucleocapsid)这三个结构[4]。
WSSV 病毒的囊膜是由脂质分子组成的双层膜结构,上面存在大量囊膜蛋白,在病毒的宿主识别及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被膜位于囊膜与核衣壳之间,可能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运动相关;核衣壳由球蛋白排列组成,大小约为(54~85) nm × (180~420) nm,其内为DNA结合蛋白VP15及DNA组成的致密结构[11]。
Li等(2020)人分别对完整的WSSV粒子及核衣壳进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根据观察结果认为核衣壳由叠在一起的由三排细丝组成的环段组成,而非通常的螺旋结构。
他们还对病毒膜的组装过程进行了推测:裸露的核衣壳首先被被膜包裹,形成带有电子致密核壳的未成熟病毒粒子,随后进行第二次包装,被囊膜包裹在其内,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12]。
为了降低WSSV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损失,加深对病毒的致病机理及进化等相关研究,科研工作者对WSSV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就WSSV的基因组、与宿主互作的机制、检测与防治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2. 基因组相关的研究进展WSSV基因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大小约为300 kb,不同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的相近程度在99.3%李雪飞等以上[4]。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株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序列的插入与缺失、ORFs内重复单元的差异、基因重组的可变区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差异等[4][10]。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及研究人员的努力,已成功完成多个WSSV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目前,在NCBI上可查询到14个WSSV全基因组序列,具体信息参照表1。
Table 1. Genomic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WSSV isolations表1. 不同WSSV分离株的基因组信息分离株GenBank序列号大小(bp) GC含量(%) CDS数量分离地点分离物种发布日期WSSV-CN AF332093.3 305119 41.0 524 中国厦门Penaeus japonicus 2001.11.20Taiwan AF440570.1 307287 41.0 532 中国台湾Penaeus monodon2002.3.15CN01 KT995472.1 309286 40.9 177 中国厦门Marsupenaeus japonicus 2001.11.20 WSSV-TH AF369029.2 292967 41.1 184 泰国Penaeus monodon2001.7.26K-LV1 JX515788.1 295884 40.9 515 韩国Litopenaeus vannamei2012.11.20EG3 KR083866.1 305119 41.0 245 埃及Fenneropenaeus indicus 2015.9.1CN02 KT995470.1 294261 41.0 164 中国厦门Procambarus clarkii 2015.11.18CN03 KT995471.1 284148 41.0 154 中国厦门Litopenaeus vannamei2015.11.18 MEX2008 KU216744.2 300087 41.0 184 墨西哥Litopenaeus vannamei2016.1.24 PC KX686117.1 300223 41.0 191 中国上海Procambarus clarkii2018.4.11CN04 KY827813.1 281054 41.0 157 中国厦门Marsupenaeus japonicus2017.6.19 WSSV-AU MF768985.1 285973 41.0 904 澳大利亚Penaeus monodon 2017.11.13 IN_AP4RU MG702567.1 280591 40.8 442 印度Litopenaeus vannamei2018.1.16 WSSV-EC-15089 MH090824.1 288997 41.0 150 厄瓜多尔Litopenaeus vannamei2018.5.29WSSV基因组中约有180个ORFs编码功能蛋白,占基因组92%左右,然而编码的70%以上的蛋白与数据库中的蛋白没有同源性[4][9]。
约有72%的ORFs具有ATG起始密码子,54%的ORFs具有Poly A 结构,早期转录的病毒基因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30个核苷酸处具有TATA box结构[9]。
25%的ORFs 之间有部分重叠,非重叠ORFs之间有155~1595 bp的距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