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2013年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做好201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013]1号要求,进一步组织和做好公司作业风险评价和作业危害因素识别工作,查找事故发生的根源,降低作业风险,确保各项作业过程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全面提升公司安全控制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为根本,以防止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为重点,立足基层班组、员工和作业现场,推进安全风险辨识防范与评估工作,并于现有执行的安全管理手段、方法有机整合,有效发挥风险管理的基础作用,不断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体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防范,安全风险由事后处置向事前控制,安全管理由被动管理向过程管理,由安全经验管理向安全科学化管理转变。努力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隐患”,促进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步骤

(一)成立风险管理工作小组

公司所属各部门、中心及分子公司要高度,成立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制定本单位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具体标准。确定本区域内风险评估范围、对象、资料收集、识别后果和影响,确定风险和影响是否可容忍,记录重要及不可容忍的危害因素,制定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在制定危害识别表格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要求相关工作小组每月召开一次重大危险源状态分析会,制定对策,落实安全防护经费、隐患整改期限及整改过程中如何避免事故发生。

(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杜绝管理与生产脱节

各单位要制定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以危害清单识别结果为依据,合理制定工作计划。重点对生产活动范围内的高危风险区域、工艺装置、卫献公已自动控制技术、安全设施、重要岗位中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操作人员主观上可能发生的误操作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在隐患治理、职工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中充分参考危害识别的结果,避免形成风险管理体系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两张皮”,使风险管理工作与各项日常安全环保工作充分结合,真正实现风险评价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作用。

(三)开展风险管理培训教育

要牢固树立长期培训的观念,按照依法培训、按需施教的要求,结合公司内发生的各类着火爆炸、人身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人员误操作等事故案例,制定月度学习计划,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作业实训、座谈讲话、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日活动、日常检查维修、装置开停车时期组织职工开展危害识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教育、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风险分析活动,从对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技巧方面开展,重点对SCL和JHA两种评价方法的体系标准、程序进行培训,尤其在风险度计算上,要对可能性和严重性取分客观。避免少数重大风险没暴露,个别非重大风险侵占计划、资金。不断提高一线员工的风险意识、安全作业防范技能和风险分析基本技能,使全体员工掌握风险评价内容、步骤、和工作方法,控制所从事工作范围内各类危险因素(环境、设备状况和人员素质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责任事故),做到超前预防和事故预警。

(四)建立风险库,制定防范措施

各单位要以班组为单位,将涉及本班组范围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库,并对辨识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逐一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和责任人。所属分厂每月组织评价组成员对一线人员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一次分析,对危险因素涉及到的各类工作,研究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对较大隐患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安全环保科组织对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进行审核、评估,实现安全生产动态管理。

(五)成立风险管理示范点,相互交流学习,持续改进

各分子公司要选树风险管理示范点班组,建立奖罚机制,定期评比,积极引导,广泛宣传。各分厂每月负责对试点班组的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安全环保科跟踪了解各分厂风险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和暴露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研究解决。每季度组织各试点班组、各专业组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评优找差。不断规范风险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内容,让风险评价工作形成个不间断、常态化的过程。

三工作要求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部门、中心及分子公司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利用辨识成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狠抓工作落实的管理体系;要严格工作标准和质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突出风险预防和控制,做到风险发现、评估、控制、消除过程闭合循环;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风险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的PDCA模式,实现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

附件:风险管理工作细则

安全环保部

二○一三年四月一日

附件:风险管理工作细则

一术语

(一)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三)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四)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五)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六)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二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流程

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

全过程。生产范围应包括从规划、设计、建设、投产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一)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

2.按地理区域或部门;

3.按装置、设备、设施;

4.按作业任务。

(二)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

1.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2.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3.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

4.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培训;

5.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6.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三风险评价和评价方法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

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3.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评估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4.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三)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

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包括:

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在进行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包括火灾和爆炸;冲击与撞击;中毒、窒息、触电;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后果(人身伤害、死亡;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等因素。

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漏、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等)。

(四)评估风险和影响

评估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因素加以科学评估,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公司形象的影响。

2.评估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是否有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3.评估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为可以容忍的风险。

4.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编写报告。

四风险控制

重大或不可容忍的风险是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的基础及依据,评价组织负责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一)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消除风险、降低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并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公司根据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技术保证和服务等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

在日常工作中要不间断地使用危害识别的方法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根据活动的区别采用不同的识别方法。如下表所示:

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3.有新项目、加工过程或产品;

4.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和理解。

如没有以上所述变化,也应至少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识别结果。

五评价准则

公司风险评价使用的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均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S”的评价方法

(一)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