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下腔静脉癌栓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下腔静脉钙化病变及影像诊断

下腔静脉钙化病变及影像诊断王茹;徐慧婷;王姗;李清;代岳;韩翠平;徐凯【摘要】下腔静脉钙化是在受损血管壁或腔内病变的基础上沉积形成的矿化物质,发病率低,临床上仅以个案报道出现.然而下腔静脉钙化的存在往往提示了该处的血管及相关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本文将就下腔静脉钙化病变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旨在合理选用影像学方法提高下腔静脉钙化的检出,明确疾病诊断.%Calcified inferior vena cava is sedimentary formation of mineralized material that based on the damaged blood vessels or cavity.Only reported by clinical case because of the low incidence.However,the existenc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calcification often suggests pathological change of the blood vessels and related organ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alcified lesions and imaging finding of inferior vena cava,so as to improv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by selected suitable imaging methods.【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7(023)002【总页数】4页(P197-200)【关键词】下腔静脉;血管钙化;影像学【作者】王茹;徐慧婷;王姗;李清;代岳;韩翠平;徐凯【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钙化由Morgagni在1769年进行尸体解剖后首次描述。
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比较

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比较何阳骏;胡俊蛟【摘要】目的:对比并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应用螺旋CT、能谱CT和MRI影像学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原发性肝癌病人84例,按照随机排列方法,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28例,甲组实施螺旋CT影像学检查、乙组实施能谱CT影像学影像学检查、丙组给予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相关影像学检查后丙组病人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MRI影像学检查原发性肝癌病人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期刊名称】《影像技术》【年(卷),期】2019(031)003【总页数】3页(P29-30,34)【关键词】MRI;螺旋CT;能谱CT;原发性肝癌;诊断【作者】何阳骏;胡俊蛟【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445.3;R735.7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指由于干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组织发生变化,引起肝癌转移症状,导致产生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的疾病[1]。
目前原发性肝癌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本文通过应用螺旋CT、能谱CT 和MRI 影像学检查,分析采取不同方法检查的有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 年12 月至2017 年7 月本院原发性肝癌病人84 例,按照随机排列方法,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28 例,甲组男16 例,女12 例,年龄45-63 岁,平均年龄(56.5±6.3)岁。
乙组男17 例,女11 例,年龄46-65 岁,平均年龄(54.5±5.5)岁。
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对3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门静脉癌栓在CT成像中的特点。
结果30例癌栓中,栓子发生于主干14例,右支24例,左支12例,肠系膜上静脉2例,脾静脉1例;栓子出现高密度1例,等密度12例,低密度17例;栓子为完全性栓塞12例,呈局部结节状、团块状及分支型;受累管腔扩张25例,附栓管壁不连续光滑,有外突结节16例,有9例出现血管壁强化;出现胆囊周围丛及胆总管周围丛17例,食管胃丛侧支8例;动---门脉瘘出现4例。
结论门静脉癌栓在栓塞的位置、栓子表现、附栓管腔的情况及肝外侧支循环等方面都有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和门脉栓塞的表现可以对门静脉栓塞作出准确的诊断。
标签:门静脉栓塞血栓栓子癌栓侧支循环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门静脉栓塞通常可由癌栓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门脉阻塞。
门脉癌栓较常见,门静脉血栓较少见。
两者在CT表现上均为充盈缺损,但是在治疗上各有不同,须认真对待。
笔者重点讨论了30例门静脉栓塞的患者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特点,探讨和归纳其鉴别要点,以提高对此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门脉栓塞病例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3岁,平均53岁,30例病例均作了腹部螺旋CT扫描。
使用SIEMENS HUANYUE螺旋CT,所有病例CT检查前均口服3%左右泛影葡胺造影剂500ml充盈肠道,先做定位像,扫描范围整个肝区,平扫后行常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碘海醇75ml~100ml。
经前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度为2.8~3.0ml/s,扫描参数,床速7.5mm/s,螺距1.5,层厚5mm,管电压130KV,管电流200~550mA,注药后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60~65s,延迟期120~180s。
结果1、门静脉癌栓的位置栓子发生于主干13例,右支24例,左支11例,肠系膜上静脉2例,脾静脉3例;2、门静脉栓子的形态(1)栓子的密度:低密度20例,等密度12例,高密度1例(2)栓子与管壁接触范围及大体形态栓子为完全性栓塞23例,呈局部结节状、团块状及分支型3、附栓管腔情况(1)管腔扩张情况受累管腔扩张28例;(2)栓子附着的管壁情况:附栓管壁不连续光滑,有外突结节189例,有9例出现血管壁强化;4、肝外侧支循环情况1出现胆囊周围丛及胆总管周围丛21例,食管胃丛侧支7例;动---门脉瘘出现4例;讨论门静脉癌栓为恶性门脉栓塞,总是继发于肝癌出现,门静脉血栓为良性门脉栓塞,可继发于多種疾病,常见于肝硬化、脾切除、肝癌、胆道术后,急性胰腺炎,血小板增多症等。
螺旋CT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实用医技杂志 20 0 8年 1月 第 l 第 l期 J MT ,Jn ay. 0 8,V 1 1 No. 5卷 P a ur 2 0 o . 5, 1
・
3 ・ 5
特 异 性 8 %、 确 性 9 %( 表 1表 2。 3 准 0 见 、 )
3 讨 论
恶性 肿 块 新 生 血 管 多 , 行 迂 曲 , 薄 , 部 分 逐 渐 变 细 或 梗 走 壁 大 阻、 形成动静脉瘘 , 至造成频谱混叠 , 样就出现了不 同 或 甚 这 于理 论 上 讲 的乳 癌 的低 阻 力 血 流信 号 。这 很 可 能是 因为 乳 癌 病 人 血 管 内 可形 成 癌 栓 , 大 了血 流 阻 力 。 加
( 稿 日期 :0 7 1 — 2 收 2 0 — 12 )
许 多 国 内 外 学 者 对 C I 对 乳 腺 癌 的 良恶 性 肿 瘤 诊 DF 在
断 中价 值有 过 许 多 阐 述 。早 期 对 乳 腺 癌做 出准 确 判 断 有 利 于 临床 治疗 及 降 低 乳 癌 的死 亡 率 。 随着 超 声 仪 器 的 分辨 率 提 高 , 采 用 C F 、D 的定 量 测 量 更 能 提 高 它 的 敏 感 性 及 及 准 确 率 D IP
表 1 乳腺癌与 良性肿块的 P V、 V RI S E D、 及血管数 目的 比较( s )
而且 具 有 较 高 的 特 异性 。通 过 上 述 对乳 腺 良恶 性肿 瘤 的血 流 特征 定 量 分 析 , 果 表 明 , 腺 癌 的 血 流 显 示 率 为 9 .% , 结 乳 21 良 性 肿 瘤 的 显 示 率 为 4 .% , 组 间 差 异 有显 著 。 值速 度 及 阻 7 5 两 峰 力 指 数 、 管 数 目间也 有 明显 差 异 。本 组 C I 查 峰 值 速 度 血 DF 检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 图分类号] R453 中 4 .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7~5 l 2 1 ) 12 2—3 文 6 23 1 (0 0 1 -1 50
Ap i a i n v l e o u t— lc pi a plc to a u f m lis i e s r lCT t e o t u to wih r c ns r c i n t c ni u n d a no i f p i a y h pa i a c n m a e h q e i i g ss o r m r e tc c r i o
实 为 原发 性 肝 癌 患 者 的影 像 资料 , 对 其进 行 容积 再 现 ( ) 最 大 密 度投 影 ( P 、 平 面 重 建 ( R 后 处 理 , 点观 并 VR 、 MI ) 多 MP ) 重 察动 静 脉 期 肿 瘤 强化 特 点及 其 与 邻 近 血 管 的 关 系。 结 果 经过 图像 后 处 理 , 6例 均 可 清 晰 显 示 肿 块 。 同 时还 可 直 观 形 1
p a a e oma in l n r r f r t .Re u t B h e o sr c in t c n q e,M S o s l y t e r c n t u to e h i u s CT o l l a l ip a l t e t mo s h e d n r c u d c e r d s ly a 1 h u r ,t e fe ig a — y tr ( 0c s s e y 1 a e ),h p tc a t r - en f t l ( a e ),d an n e n ( a e ) en c r io h o o i ( a e ),t e e a i re y v i i u a 3 c s s s r i i g v is 6 c s s ,v i a cn ma t r mb ss 5 c s s h v s e s i f e c d b a cn ma e s l n l n e y c r io .Co cu in Th e o sr ci n t c nq e o ut sie s ia CT a r v d e ald u n ls o e r c n t u t e h i u fm li l p r l o — c c n p o ied ti e i f r t n a o t h rma y h p tc c r i o n o ma i b u e p i r e a i a cn ma s e il ,i b a sg e tsg iia c n f r u a i g s r ia s l to s o t ,e p cal y t e r r a i n f n e i o m ltn u g c l o u i n , c
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2 1 ̄3] 第2卷 第3 00 f i 3 期
医学信 息
螺旋 C T三期 扫描对小肝 癌 的临床诊 断价值
马 占祥
【 摘要 】 目的: 探讨螺旋 c 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 H C 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SC) 对我 院收治的 5 0例小肝癌 (H C 患者行螺旋 SC )
解 决 , 某些 仪器 设计 上 的缺 陷或 应用 上 的局 限性 , 使血 细 如 均会 胞分析的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 , 不要过分地依赖于仪器 本 身 。要 认真 对 待 每 个 实 验 样 品 和 结 果 , 意 观 察 , 到 可 疑 注 遇 结 果 之 时 , 用显 微镜 复检 血涂 片 或 镜 下 血 细胞 分 类 。严 格做 应 好 室 内质 检工 作 并 参 加 室 间 质 评 活 动 , 定期 对 仪 器进 行 校 正 , 如结 果 与临床 不 符 , 及 时 与 临床 医生 联 系 , 一 步 查 明 其原 应 进 因, 为临床提供准确、 满意的检验结果。 参考 文 献 [ ] 丛玉隆. 1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 与临床( 第一版) M] 人民卫 [ .
【 中图分类号】 45 3 R 4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 6 9 9 2 1 )3— 20- 1 10 —15 (00 0 0 1 0
67 5/ 1 。 肝癌 是消 化 系 统 常 见 的 一种 恶 性 肿 瘤 , 病 隐 匿 , 数 I 出率 9 . % (96 ) 起 多 临 床 症 状不 明显 , 亡 率 较 高 。小 肝 癌 ( H C) 指 单 个 癌 结 节 3 讨 论 死 SC 是 最 大 直径  ̄3m, < c 多个 癌结 节数 目不 超 过 3 , 最 大 直 径 总 和 个 且 小肝 癌 ( H C 是指 单 个 结 节直 径 ≤3m 或相 邻 两 个 癌结 SC) c <3m。其边缘清晰, c 常有包膜 , 临床上及易与肝硬化结节等相 节 直径 总和  ̄3m的肝 细胞 癌 。 以往 常 规影 像 学检 查可 较 全面 < c 混 淆 。若 能早 期发 现可 为 临床 提 供 手术 治疗 最 佳 时 机 , 高 术 的 了解 肝 内较 大 的转移 病灶 和 门静 脉 癌 栓 , 对 于小 病 灶 检 出 提 但 而这些 小 病灶 与 术 后 的 复发 有 着 密 切关 系 。螺旋 后 生存 时 间 。因此 小肝 癌 的早 诊 断 、 治疗 是提 高 肝 癌 患 者 延 率 相 对较 低 , 早 长 生存 期 的关 键 。 目前 螺 旋 c T检 查 小 肝 癌 已广 泛 应 用 于 临 C T增强扫描 , 尤其是肝脏 C T灌注成像可精确地重组肝动脉、 床 , 肝癌 C 小 T常规 检查 , 数典 型 病例 血 供 特点 为动 脉 期 增 强 门静 脉 系统 的各种 二维 、 维 影像 , 及 明确 病 灶 的血 供来 源 , 多 三 以 呈高密度 , 门脉期呈等 密度 或低 密度 , 造影剂快进快 出。但仍 显示肿瘤血 管 。约 9 % 以上 的小 肝癌 ( H C 由肝动脉供 J 0 SC) 有 部分 不典 型 病灶 , 临床 的诊 断 和鉴 别 造 成 一 定 困难 。本 文 血 , 正 常肝实 质 7 % 以上 的血 供 为 门静 脉 。因此 , 给 而 0 多数 小 通 过 观察 分析 我 院 近年 收 治 的 5 小 肝 癌 ( H C 患 者 的 C 肝 癌 ( H C 在 三期 扫描 上 呈 典 型 的 “ 进 快 出 ” 0例 SC ) T SC) 快 特点 , 即平 扫 特征, 旨在 进一 步 提高其 临 床诊 断水 平 , 道 如下 。 现报 呈 低 密度 、 脉 期 呈 高 密 度 、 静 脉 期 和 延 迟 期 呈 低 密 度 。 动 门 1 资料 和 方法 本 组病 例 中呈 典 型强 化 类 型 有 5 1个 ( 36 ) 肝 实 质 强 化 明 8. % , 11 一 般 资料 : . 本组 5 小肝 癌 ( H C 患 者均 来 自我 院 显 , 易检 出 。1 (6 4 ) 灶 表 现 不典 型 , 0例 SC) 很 0个 1. % 病 由于 部分 小 肝 近 年来 收 治的 住 院患 者 , 性 3 男 4例 , 性 1 。 年 龄 3 7 癌 (H C 是 以门脉血供为主, 女 6例 3— 5 SC ) 在动脉期 呈等或略低密度强化, 岁, 平均年龄 5 . 25岁。其中伴有乙肝病史患者 4 例 , 2 伴有明显 直 至 门脉期 和 延迟 期 才 能 清 晰显 示 病 灶 。 因此 延 迟 期 扫 描 可 肝 硬化 者 2 2例 ,F A P升 高 2 例 。全部 患 者 均 经 术前 穿刺 或术 以进一 步提 高 定性 诊断 能力 , 于动 脉期 高 密度 、 期等 密度 1 对 门脉 后 病理 证实 为 小肝 癌 (H C 患者 。 SC ) 病灶 , 可观 察 延 迟 期 是 否 呈 低 密 度 , 而进 一 步 鉴 别 小 肝 癌 从 12 方 法 : . 本组 5 小肝 癌 ( H C 患 者全 部采 用 P ip 0例 SC ) hi— l (HC ) S C 。本 组有 6例 动脉期 呈 高 密 度 、 门脉 期 等 密度 病 灶 , 而 s la 螺 旋 C Ut z r T扫描 机 , 描 条件 为 10 V,2 20 A, 期 延 迟期 为低 密 度 , 实 了 小肝 癌 ( HC ) 灶 的 诊 断 。延 迟 期 扫 2 k 20— 5 m 周 证 S C病 09 , 厚 9— 0 m, .s层 1r 螺距 15 a . 。患 者 取仰 卧 位 , 行 全肝 平 扫 , 先 可 以 检 出部 分 动 脉 期 不 能 检 出 的 病 灶 , 组 有 4例 小 肝 癌 本 再 做全 肝三 期增 强 扫描 , 强造 影 剂 为 非 离 子 型 对 比剂 ( 海 (H C 动脉 期 为 等 密度 , 脉 、 迟 期 皆 为 低 密 度 。此 外 , 增 碘 SC ) 门 延 部 醇 30 1 —10 l用 高压 注射 器 以 2 5 ls 0 )0 2m , .m/ 经前 臂静 脉 注入 。 分 小肝 癌 ( H C 的包 膜 可在 延 迟 期 清 楚 显 示 , 有 助 于 小 肝 SC ) 也 扫 描时 嘱病 人屏 住 呼气 , 开 始 注 射 对 比剂 后 2 2s 描动 癌 ( H C 的定性 。本 文结 果显 示 ,1 病 灶 中动 脉 期 、 在 0— 5 扫 SC ) 6个 门脉 期 脉 期 、0— 0 扫 描 门静 脉 期 、 4 5s 2—3 i 描 延 迟 期 。各 期 图像 和延 迟 期分 别检 出率 为 8 .% (9 6 ) 5 % (66 )7 .% mn扫 0 3 4f 1 、9 3/ 1 、0 5 由我 院三位 资深 主 治 医师 分 别 进 行 判 断 , 录 病 变 类 型 、 记 大小 (36 ) 4 / 1 。表明动脉期优于门脉期 和延 迟期 , 三期结合检 出率 和 数 目 , 算 出检 出率 和定 性诊 断 的准 确率 。 并计 9 .% (9 6 )与 有关 报道 基 本一 致 。 67 5/ 1 , 2 结果 总之 , 螺旋 C T三期 扫 描 能 明 确 小 肝 癌 的血 供 特 点 及 门脉 本组 5 O例患者共发现 6 个病灶 , 1 其中 5 个 (36 ) 1 8 .% 病灶 受 累情 况 , 大大 提高 了病 灶 的检 出率 , 临 床 的诊 断 和 治 疗 提 为 呈典 型 强化类 型 , 即动 脉 期 为高 密度 , 脉 期 为 等 密 度 或 低 密 供 了可 靠依 据 。 门 度 , 迟 期为 低密 度 。l ( 6 4 ) 灶 表 现 不 典 型 , 中 6 延 0个 1. % 病 其 参 考文 献 例表 现 为 动脉 期 高 密 度 、 门脉 期 等 密 度 病 灶 。延 迟 期 为 低 密 [ ] 霍 福涛 . T灌 注 成 像 的 原理 、 术 及 其 临 床 应 用 [ ] 中 1 c 技 J. 度; 4例表 现 为动 脉期 病灶 呈等 密度 , 门脉 期 和延 迟 期呈 低 密 而 国C T和 MR 杂志 ,04 (2 :9 5 I 20 ,0 )4 — 3 度 。被检 出的 6 个 病 灶 大 小 为 0 8—3m, 均 2 3m。其 中 1 . c 平 .c 2 小肝癌 的病理与影像 学诊 断[ ] 放射学实践, J. 平扫 检 出病灶 3 个 , 出率 5 % (66 ) 动 脉 期 检 出病 灶 4 [ ] 陈云超. 6 检 9 3/ 1 ; 9 20 ,0 )7 — 3 00 ( 1 :0 7 个 , 出率 8 . % (9 6 )4 个 呈 高 密度 , 呈 低 密度 , 检 0 3 4/ 1 ,1 3个 4个 [ ] 严 福华 . R和 C 3 M T动 态扫 描 对 小 肝癌 强 化特 征 的 对 比研 呈等 密度 未 检 出。 门 脉 期 检 出 病 灶 3 2个 , 出 率 5 % ( 6 检 9 3/ 究[] 中华肿瘤杂志,0 1 (5 :1 4 5 J. 20 ,0 )44- 1 6 )5 呈 高密 度 ,1 呈低 密 度 , 检 出 2 个 均呈 等密 度 结 1 ,个 3个 未 5 节。延迟期检 出病灶 4 3个 , 出率 7 . %( 36 ) 均呈低密 检 05 4 / 1 , 作 者单位 :330 甘肃 省广 河县 人 民 医院 7 10 度 。表 明门脉 期及 延 迟 期 敏 感 性 略 低 于 动 脉 期 。 三期 结 合 检
下腔静脉综合征

下腔静脉癌栓分型[1]临床上依据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静脉内所处的解剖位置,可将下腔静脉癌栓分为4型:(1)肾静脉型(I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 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3)肝内型(Ⅲ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方法8例患者均采用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
滤器植入时间为术前1天或手术日当天早晨。
植入术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台,去枕,头偏向左侧,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先导入5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内癌栓近端,嘱患者屏气,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总量20ml,准确测量癌栓近心端距离右房开口的距离。
造影后交换0.035超滑导丝,如果导丝顺利通过癌栓与下腔静脉壁间隙进入下腔静脉肾下段,交换5F端侧孔导管,再次造影,以全面了解癌栓位置形态。
标记癌栓位置后沿导丝导入导入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扩张器及输送鞘,到位后退出扩张器导入滤器释放,输送杆橄榄头固定于颈部皮下。
下腔静脉综合征转自37度医学网【概述】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病因】下腔静脉阻塞的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
欧美国家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乃起因于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形成。
原发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
下腔静脉肝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
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疾病超声诊断

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疾病超声诊断摘要】目的讨论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疾病超声诊断。
方法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凡表现为两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和胸、腹壁广泛性浅静脉曲张的病人,均应考虑到下腔静脉综合征的可能。
超声在诊断下腔静脉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灰阶超声可发现下腔静脉内的血栓或癌栓的部位,下腔静脉内径是否狭窄,是否存在外在性压迫因素如增大子宫或肿瘤等,还可以追踪扫查发现原发性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了解下腔静脉内有无血栓或癌栓造成的充盈缺损,彩色血流是否变细等。
静脉造影可清楚显示阻塞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状况,从而超声诊断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疾病超声诊断根据双侧肾静脉及肝静脉开口位置可将下腔静脉分为上、中、下3段:上段指肝静脉入口平面至右心房;中段是指肝静脉与肾静脉之间;下段是指肾静脉平面以下。
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包括下腔静脉综合征(肾静脉平面以下的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和Budd— Chiari综合征[肝静脉流出道和(或)下腔静脉上段部分性或完全性梗阻],在临床上多不易鉴别。
(一)下腔静脉综合征【病理与临床概要】下腔静脉综合征是指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癌栓等原因引起的肾静脉平面以下的下腔静脉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肝静脉回流不受影响。
导致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阻塞性,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或转移的瘤栓均可致下腔静脉梗阻;②外在性压迫,邻近结构或肿瘤压迫下腔静脉,如妊娠晚期右侧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③下腔静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下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临床上以双下肢静脉、肾静脉、盆腔静脉回流受阻的表现为主。
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和会阴部坠胀、腰部不适,活动后加重,平卧后减轻。
肾静脉回流障碍时则可出现腰痛、腰酸、血尿、蛋白尿及肾增大,随后出现全身水肿、腹水等类似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CT在下腔静脉癌栓诊断与鉴别诊断中
的价值
现代医学(ModemMedicalJourna1),2005年8月,第33卷第4期.255.
?
经验交流?
螺旋CT在下腔静脉癌栓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单华,许成平,周金彬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苏南京210017)
[摘要]目的评估螺旋CT对下腔静脉癌栓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临床证实的8例肝癌伴下
腔静脉癌栓形成及42例良性病变患者的cr征象.结果8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下
腔静脉内均有不同形状的充盈缺
损,在平扫与增强相应层面的下腔静脉时形态无明显改变;42例非肝癌病例中有
35例下腔静脉出现假性充盈缺损,但该
部位血管直径增强扫描较平扫明显增粗,且延迟扫描缺损消失.结论螺旋CT对下
腔静脉癌栓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
区别假性充盈缺损.
[关键词]下腔静脉癌栓;螺旋CT;充盈缺损
[中图分类号]R735.7;R81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l一
7562(20o5)04-0255-02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其中
1.67%的晚期肝癌累及下腔静脉….判断下腔静脉有
无癌栓形成不仅对病变确诊有较大意义,而且对患者
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螺旋CT
由于扫描速度快,使肝脏的三期增强扫描成为可
能_2,但同时会出现静脉期血液与造影剂混合i均匀
引起的假性充盈缺损,给诊断带来困难.作者回顾分
析了8例肝癌伴下腔静腔癌栓形成的CT征象,旨在总
结下腔静脉癌栓的cT表现及其与假性充盈缺损的鉴
别.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2
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8例,黄疸5
例,上腹不适32例,纳差12例.其中肝癌8例,6例做
了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证实.非肝癌组病变
为海绵状血管瘤16例,肝囊肿8例,肝局灶性结节再
生6例,局灶性脂肪浸润5例,肝脓肿3例,肝囊腺瘤2
例,脂肪瘤1例,CALOL工型1例.
1.2影像学方法
所有病例均做腹部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机器为
GE产CT-E,层厚10inln,螺距1.2,管电压140kV,管电
流200mA,造影剂用Nemoton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
入,注射速率为2.5~3.0ml?s~,总量为80~100ml,
【作者简介]单华(1971一),男,江苏南通人,主治医师.
造影剂量按病人体重计算(1.5ml?kg).动脉期,静
脉期,延迟期时间分别为22,60,300s.
2结果
2.1肝原发病灶表现
8例肝细胞性肝癌均见块状低密度影,7例病灶中
心有坏死,病灶于肝7例,左肝1例,行三期增强
扫描6例表现为较典型的快进快出特征,另2例病灶
主要在门脉期开始强化,延迟期仍有强化.
2.2下腔静脉表现
8例肝癌患者中下腔静脉均表现为不同形状的充
盈缺损,其中缺损为中央型3例,一侧型2例,花边状
不规则2例,受侵血管呈线状1例,边缘不光整类似锯
齿状,癌栓形成的腔静脉直径无明显变化,1例癌栓在
动脉期有轻度强化.右肝静脉未显影6例,左肝静脉
和中肝静脉未显影各2例,门静脉主干6例充盈缺损,
左右分支4例同时未显影,右支单独不显影2例,左支
单独不显影1例.2例奇静脉扩张,4例有动脉期门静
脉肝静脉提前显影.非肝癌组42例中35例下腔静脉
均有假性充盈缺损,增强后下腔静脉较平扫增粗,以前
后径增加明显,延迟扫描缺损消失.
3讨论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已经研究得比较深入,即平扫
时表现为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中心常有坏死,团注增
?
256?现代医学(ModemMedicalJourna1),2005年8月,第33卷第4期
强后动脉期明显增强,门脉期呈低密度改变.还有继
发性变化如静脉,胆管内肿瘤浸润,肝内及淋巴结转移
等.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
陷.,可以诊断大部分典型肝癌病灶.但对一些主要
由门静脉供血的肝癌诊断仍较棘手.正确判断下腔静
脉有无癌栓对不典型肝癌及不典型肝脏良性病变鉴别
有一定意义.
肝癌肿瘤血管分两类,一为局部正常血管,其构成
主干,二为肿瘤新生血管,其不能区分动静脉,仅由一
层内皮细胞构成,肿瘤极易穿透转移I4].其中,门静脉
小分支最常累及,尸检表明有70%病例累及,肝静脉
受累患者中约2/3的病例癌栓沿肝静脉侵入下腔静
脉,并可沿下腔静脉侵入右心房.如果血管腔完全堵
塞则出现回流障碍,即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表现为
下肢和腹部水肿,CT表现为静脉不显影.本组病例未
出现下腔静脉完全堵塞.下腔静脉起于第4,5腰椎间
隙水平,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向上行于脊柱右前
方,肝左,肝中,肝右静脉汇合成肝静脉后注入其内,经
膈肌腔静脉孑L处人纵隔,进入右房后下部.所以晚期
肝癌常通过肝静脉等途径侵犯到下腔静脉.
本组有4例肝静脉和门静脉提前在动脉期显影,
原因是肝癌引起了动静脉瘘,这是肝癌的重要征
象.门静脉癌栓在DSA上显示部分由肝动脉供
血j,而本组中1例癌栓在动脉期也有轻度强化,CT
值增加在10HU左右,考虑该例癌栓发生在肝段下腔
静脉,可能血供与门静脉癌栓类似.另有1例下腔静
脉充盈缺损24h内延长了5cm,考虑为癌栓下方血流
受阻,血栓形成所致.
肝脏增强效果主要受对比剂剂量,浓度,注射速度
影响,本组5O例患者每例造影剂总量80~1130ml,速
率2.5~3.0ml?s~,一般为1.5ml?kg一,肝硬化患者
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增强效果较理想,与王敏杰等一
报道一致.由于扫描时造影剂在血液内混合不均匀和
血管汇人口涡流存在,因此经常出现假性充盈缺损,本
组病例为83%,特别是在肾静脉汇入口,由于血流量
较大,出现该现象频率较高.以前一般建议对同一部
位行重复扫描来进行鉴别_Ij,这样就造成球管损耗和
患者X线照射剂量增加,对保护患者和节约成本不
利.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可以发现,正常血管在静
脉期扫描图像上其直径比平扫时有明显增粗,主要表
现为前后径的增加.而本组肝癌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的
静脉直径基本无改变.其原因可能为大量高渗透性造
影剂瞬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容量和回心血量增加.
文献报道,静脉快速注入离子型造影剂短时间内血容
量可增加5%~15%_9],非离子型造影剂虽然渗透压
没有离子型造影剂高,但也比正常血浆高.而且下腔
静脉管壁较薄,含平滑肌和弹力纤维较少,在血流量变
化时直径会发生变化.但是癌栓侵犯的血管则顺应性
差,管壁失去弹性,增强后管腔无明显变化.
本组2例奇静脉扩张为下腔静脉癌栓形成后下
肢,盆腔及腹部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的代偿性扩张所
致.
本组病例未做SSD,CTVE等图像重组,以后当做
些这方面的研究.另外,笔者认为对于一些确实难以
确诊,或者必须要有病理诊断的病例,可行CT引导下
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这样安全可靠并可取得病理学资
料.
总之,注意观察肝脏内病变螺旋CT的平扫及三
期增强表现,结合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有无
充盈缺损,特别是缺损的下腔静脉直径在静脉期有无
明显变化,可以正确判断下腔静脉的癌栓形成.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腹部Cr[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78—
93.
[2]刘文亚,蒋黛蒂,洪润环,等.螺旋Cr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
肝癌的价值[J].中国影像学杂志,2O02,10:8-10.
13JBLUEMKEDA,SOYERP,FISHMANEK.Helical(spira1)CT
oftheliverEJ].RadiiClinlNorthAm,1995,33:863—867.
[4]KuMAMI'O,OHKIK,OOYAK,eta1.AssociationbetweenVats.
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expressionandtulnoran.一
genesisinameloblastomus[J].JOralPatholMed,2OO2,31:28—34.
[5]sAsES,MONDENM,OKAH,eta1.Hepaticbloodflow~ul-e.
mentswitharterialandportalbloodflowmappinginthehumanliver
byineansofxenoncrEj].JComputAssistTomogr,2OO2.26:243—
249.
[6]朱锡旭,陈君坤,卢光明.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r增强特
征[J].中国影像学杂志,2OO2,10:176-178.
[7]罗鹏飞,陈晓明,符力.肝癌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及处理
[J].中华肝脏病杂志,2OO2,10:216-217.
[8]王敏杰,王培军,田建明.正常肝脏与肝硬化螺旋Cr扫描时
对比剂最优化使用方法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OO2,
5:426-429.
[9]卢光明,陈君坤.Cr诊断与鉴别诊断[M].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1999.9.
[收稿日期]20O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