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基础知识(发动机)
汽车柴油发动机欧三欧四基础知识介绍

M(1) —
全部
2,3 0,64 0,20 — 0,15 0,50 — 0,56 0,05
A
I RW≤1305 2,3 0,64 0,20 — 0,15 0,50 — 0,56 0,05
(2000) N1(2) II 1305<RW≤1760 4,17 0,80 0,25 — 0,18 0,65 — 0,72 0,07 III 1760<RW 5,22 0,95 0,29 — 0,21 0,78 — 0,86 0,10
OBD系统必须显示故障的排放极限值
基准质量(RW) CO HC NOx PM
(kg) L1,(g/km) L2,(g/km) L3,(g/km) L4,(g/km)
类别级别
汽油 柴油 汽油 柴油 汽油 柴油 柴油
M(1) — 全部 3.20 3.20 0.40 0.40 0.60 1.20 0.18
OBD系统试验方法(2)
• 试验步骤:
1、模拟排放控制系统零部件的故障 2、在模拟故障下预处理车辆 3、在模拟故障下运行I型试验循环,测量排放量 4、确定OBD系统是否对模拟故障作出反应 • 车辆预处理:两个以上连续的I型试验循环,柴油 车可增加两个I型2部循环 • 根据需要监督的项目,分别装上有故障的零部件 或电器模拟装置,或者断开相关装置、部件的接线
转速及其允差 3. 以上试验时发动机的机油温度
在用车一致性检测程序
•同一车型至少检测三辆; •检查空滤器、皮带、液面、水箱盖、真空软管、净化装 置接线,检查点火、燃油计量和净化装置的调整和改动; •检查OBD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修理OBD记载的故障; •检查点火系统,更换有故障零件(火花塞、高压线); •测量压缩压力,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车辆; •在制造厂要求下,可以更换机油滤芯和空滤芯; •使用基准燃料; •进行I型试验; •根据超标车辆数按统计方法判断是否通过; •制造厂提出补救措施,经批准后,召回、修理有关车辆。
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点

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点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有着独特的机械结构和原理。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汽车的基础机械知识点,希望对大家了解汽车有所帮助。
1.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负责产生动力。
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有内燃机和电动机。
内燃机又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通过燃烧燃料和空气混合物来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驱动汽车运行。
2. 变速器:变速器是控制换挡的装置。
汽车的发动机转速和车速存在一定的关系,需要通过变速器来匹配。
常见的变速器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换挡杆,而自动变速器根据车速和发动机负荷自动选择合适的挡位。
3. 制动系统:汽车的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
主要由刹车盘、刹车片、刹车钳和刹车油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通过液压系统将刹车油压力传递给刹车盘和刹车片,产生摩擦力来减慢汽车的速度。
4.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用于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它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
弹簧负责支撑车身重量和吸收震动,减震器则用于控制车身的弹性反弹。
5. 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转向。
主要由方向盘、转向机构和悬臂组成。
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通过转向机构和悬臂将转动力量传递给悬轮,使汽车改变行驶方向。
6. 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蓄电池和电路系统。
发电机负责为汽车提供电力,蓄电池用于储存电能,电路系统则将电力传送到各个电器设备,如灯光、音响和空调等。
7.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用于储存和输送燃料。
主要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和喷油器等组件。
燃油被泵送到发动机燃烧室,通过喷油器喷射出来进行燃烧。
以上只是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一部分。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汽车的结构和原理。
在日常驾驶和维护中,也能更好地进行判断和处理。
当然,这只是汽车机械知识的冰山一角,如果你对汽车感兴趣,还可以深入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爱好者。
汽车基础知识培训

汽车基础知识培训(共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汽车基础知识培训汽车的整体构造概述:汽车通常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一:发动机的整体构造:1:定义:发动机是给汽车提供动力的部件,是整个汽车核心总成。
是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最终转变为机械能并输出。
2:发动机的分类:A:按照燃料分类:可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B:按照行程分类:可分为四行程机和二行程机。
C:按照冷却分类:可分为水冷和风冷。
D: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可分为单缸和多缸。
E:按照气缸的排列方式分类:可分直列、V型和水平对置。
F:按照进气系统分类:可分自然吸气式(汽油)和增压式(柴油)。
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是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
两大机构:A:曲柄连杆机构:是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准换的主要运动部件。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B:配气机构: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空气和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排出,实现换气的过程。
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达组、气门驱动组组成。
五大系统:A:燃料供给系统:根据发动机的工作要求,配制一定数量的混合气体,供入汽缸并燃烧,最终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汽油机是吸进去的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柴油机是分别将空气和柴油供入汽缸再形成混合气体。
)B:润滑系统: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
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C:冷却系统: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的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D:点火系统:点火系统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等组成。
E:起动系统:是使发动机从静止状态过滤到工作状态的全过程,叫发动机的起动。
对口高考汽车类基础知识点

对口高考汽车类基础知识点汽车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交通工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的出行离不开汽车。
而对于考取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汽车基础知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接下来,我们将从汽车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日常维护等方面,介绍一些汽车类基础知识点。
一、汽车的构造1.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负责产生动力。
常见的发动机有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种类型,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燃料不同,但都是通过燃烧来产生动力的。
2. 变速器:变速器用于调整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扭矩,使之适应不同的行驶速度和路况。
常见的变速器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两种类型。
3.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轮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减轻车身的震动和冲击,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4.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能够使汽车在行驶中快速减速或停车。
常见的制动系统有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两种类型,它们通过摩擦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来实现制动的效果。
5.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是汽车的血管系统,为各个部件提供电能。
包括电池、发电机、电动机、线路等。
二、汽车的工作原理1. 燃烧原理:汽车的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以驱动曲轴旋转。
燃烧时需要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由火花塞点火产生火花引燃。
2. 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主要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等组件,通过这些组件将燃料供给到发动机进行燃烧。
3.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线圈、火花塞、点火开关等组件组成,它能够在燃烧室内产生高压电弧,引燃混合气体。
4. 冷却系统: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系统通过冷却液循环,将热量带走,以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三、汽车的日常维护1. 更换机油和机滤:机油是发动机内部润滑和冷却的重要液体,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滤能够保持发动机的良好工作状态。
2. 轮胎的保养:定期检查轮胎的胎压和花纹深度,保持适当的胎压和合理的花纹可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10
燃烧过程
11
结论:膨胀
发动机的实际膨胀过程与压缩过程很相似,也是一 个复杂的热力过程(吸热量大于放热量、吸热量等于 放热量、吸热量小于放热量)。总体来说,缸内气体 的吸热量大于放热量。 膨胀过程不仅有散热损失和漏气损失,还有补燃损 失。 膨胀过程终了b点的压力和温度越低,说明气体膨胀 和热量利用越充分。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2
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五章 燃气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七章 汽车的动力性 第八章 汽车的制动性 第九章 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第十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十一章 汽车的舒适性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过性 第十三章 汽车性能的合理使用
原子数,单:k=1.67,双:cvk=1.4,三:k=1.3。
根据热力学公式和循环平均压力可求出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 压力为:
pt
k 1
p1
k 1
1
k
1t
影响因素
定容加热循环。
由4个热力过程组成:(ρ=1)
循环净功为W 。
将ρ=1代入混合加热循环计算式中。
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为:
t
1
1
k 1
定容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
k p1
1 k 1
1t
影响因素
18
4.理想循环的影响因素
(1)压缩比ε。ε提高,循环热效率ηt和平均压力pt提高。因 为ε提高,可以提高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在定容加热量一定 时,缸内最高压力提高,使膨胀功增加。
(2)压力升高比λ和预胀比ρ。在定容加热循环中,压力升高比 λ增加,循放加热量增加(在ε一定时),使循环净功W0和循环放 热量Q2均相应增加, 所以循环热效率不变,但循环平均压力提高; 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在ε和总加热量一定时) ,λ提高,预胀比 ρ减小,循环热效率和平均压力提高。
发动机基础知识讲解,不能再详细了!(附高清图)

发动机基础知识讲解,不能再详细了!(附⾼清图)⾸先我们来看⼀幅发动机总成图发动机拆散之后,零部件也是⼀⼤堆如果凭上⾯这样的图去了解发动机的话,就有如“盲⼈摸象”。
⼩编在这⾥给各位倾情奉上整理后的图⽂。
发动机分为两⼤机构与五⼤系统,有没有⼩伙伴知道是哪些?两⼤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机构五⼤系统:点⽕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与启动系统曲柄连杆结构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曲轴飞轮组与活塞杆组组成。
01机体组发动机机体组主要由⽓缸盖、⽓缸垫、⽓缸体、油底壳、⽓缸盖罩以及主轴承盖等组成。
⽓缸体发动机的主体,将各个⽓缸和曲轴箱连为⼀体,是安装活塞、曲轴以及其他零件和附件的⽀承⾻架。
⽓缸体的缸套周边是有⽔道的(如下图),以供发动机散热。
⽓缸盖作⽤是密封⽓缸,与活塞共同形成烧空间,承受⾼温⾼压燃⽓的作⽤。
同时也是配⽓机构的载体。
⽓缸垫⼜称⽓缸衬垫,位于⽓缸盖与⽓缸体之间,其功⽤是填补⽓缸体和⽓缸盖之间的微观孔隙,保证良好的密封性,防⽌⽓缸漏⽓和⽔套漏⽔。
油底壳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称为下曲轴箱。
作⽤是密闭曲轴箱做为储油的外壳,防⽌杂质的进⼊。
⽓缸盖罩位于发动机上部,是盖在⽓缸盖上的罩壳,起到密封的作⽤,防⽌杂质的进⼊。
02曲轴飞轮组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飞轮、曲轴⽪带轮与正时齿轮等组成。
安装在⽓缸体上⾯。
曲轴承受来⾃连杆的⼒,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
飞轮安装在发动机后⽅,拥有⼀定的重量,有储能的作⽤。
还是离合器的安装部件,其上的齿圈为启动马达带动发动机运转的齿圈。
曲轴⽪带轮带动其它发动机附件的动⼒来源,依靠传动⽪带将动⼒传递给发电机、⽔泵、压缩机、⽅向助⼒泵等。
其上有缓冲减震装置,是为了减少因发动机⼯作时产⽣的冲击振动。
曲轴正时齿轮将动⼒传给凸轮轴的正时齿轮,使发动机能稳定运转。
03活塞连杆组活塞连杆组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连杆⽡盖、连杆螺栓等组成。
活塞:发动机⽓缸中往复运动的机件。
第一章 发动机基本知识

第一章发动机基本知识1.1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 (2)1.2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6)1.3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9)1.4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3)1.5 发动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15)学习目标:通过本次课的讲述,使学生对发动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1.了解发动机的分类方法;2.掌握有关发动机的基本术语;3.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4.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学习方法: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术语,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典型车型发动机的总体构造,这是今后学习发动机构造的基础。
学习内容:§ 1.1 概述§ 1.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3 发动机总体构造学习重点:1.发动机的排量以及压缩比的概念;2.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3.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作业习题:1.发动机由哪些机构系统组成 ? 各部分功用是什么 ?2.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 ?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二冲程与四冲程发动机比较有何优缺点 ?4.举例说明国产发动机的型号编制规则。
1.1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车发动机,这里专指汽车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其分类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发动机分成不同的类型。
1.1.1 按着火方式分类发动机根据所使用的燃料的不同,着火方式也不相同,具体可分为点燃式发动机(汽油机属于此类)和压燃式发动机(柴油机属于此类)。
(如图1-1-1)1.1.2 按使用燃料分类发动机按照所使用的燃料的不同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煤气机、气体燃料发动机、多种燃料发动机等。
(如图1-1-2)1.1.3 按冷却方式分类发动机按照冷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水冷发动机、风冷发动机、油冷发动机。
水冷发动机利用在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中进行循环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风冷发动机利用流动于气缸体和气缸盖外表面散热片之间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油冷发动机利用油冷却气缸和气缸盖等零件。
车辆基础知识学习(发动机)

(二)发动机基本构造
1.曲轴连杆机构 2.配气机构 3.燃料供给系统 系统 6.起动系统 (7.点火系统) 4.润滑系统 5.冷却
(三)发动机常用术语解释及主要技术参数
1.上止点 2.下止点 3.活塞行程 4.曲柄半径 5.燃烧室容积 6.气 缸工作容积 7.发动机工作容积 8.压缩比 9.工作循环 10.工况
柴油机进气:空气。
发动机基础知识、构造及运行原理
2.压缩行程
行程介绍:
1)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 止点向上止点运动(上行)。 2)进、排气门均关闭。
进气门关闭
排气门关闭
活 塞 上 行
3)随着活塞上移、活塞上腔容 积不断减小,气缸内气体被压缩, 气体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活塞到 达上止点,压缩行程结束。 汽油机压缩终了时缸内气体温 度高于汽油的点燃温度; 柴油机压缩终了时缸内气体温 度高于柴油的自燃温度。
发动机基础知识、构造及运行原理
5.燃烧室容积(Vc)
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上方的容积。
6.气缸工作容积(Vh)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又称气缸排量。
7.发动机工作容积(V)
多缸发动机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又称发动机排量。 V= Vh×气缸数
8.压缩比(ε)
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表示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
1.进气行程
行程介绍:
1)活塞由曲轴带动从上止点向 下止点运动(下行)。 2)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
进气门开启
排气门关闭
活 塞 下 行
3)由于活塞下移,活塞上腔容 积增大,形成一定真空度,在真空 吸力的作用下,特定气体经进气门 被吸入气缸,至活塞运动到下止点 时,进气门关闭,停止进气,进气 行程结束。 汽油机进气:空气与汽油形成 的混合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的转速范围内,不但具有较大的扭矩的同时,在高
转速区具有较高的最大输出功率。 豪 华 性 —— 华丽整齐的发动机外表,显示动力充沛。
驾驶乐趣 ——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具有较好的加速性。
25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可变长度进气歧管
26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27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废气涡轮增压(Turbo)
69
——动力总成-排放
二次空气喷射(SAIS)
SAIS工作对象 排放的有害CO,CH气体 CO,CH生成条件 发动机工况
作用原理
空气导入排气管 CO,CH再次燃烧 降低浓度燃烧热量 加快催化转化器起燃
冷启动,温度低 燃烧不充分, 催化转换器起燃温度未到
70
——动力总成-排放
二次空气喷射(SAIS)
34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Valvetronic
35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VVT-i系统(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 VVT-i系统用于控制进气门凸轮轴在50°范围内调整凸轮轴 转角,使配气正时满足优化控制发动机工作状态的要求,从而 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尾气的 排放。
2, ACC 动力切断
3, 起动机运转
起动机切断 继电器
STA
制动灯开关
ACC 继电器 IG1, 2 继电器
空挡起动 开关
起动机 继电器
制动灯 开关
凸轮轴位 置传感器
发动机冷却液 温度传感器
起动机
55
——起动系
演示
飞 轮
56
——动力总成总结
发动机组成
演示
57
——动力总成
提高动力性指标
目标
提高经济性指标
30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1.8升四缸汽油机 扭矩:Nm 功率:Kw
图
释
1.8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1.8T) 扭矩:Nm 功率:Kw
图
释
比 较 图 释
31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可变进气相位特点: 保证汽车进排气时刻合理,使发动机获得 良好的进排气效果,燃烧充分,获得良好 的动力;
动力性
舒适性
28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1.8升四缸汽油机 扭矩:Nm 功率:Kw
图
释
1.8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1.8T) 扭矩:Nm 功率:Kw
图
释
比 较 图 释
29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1.8升四缸汽油机 扭矩:Nm 功率:Kw
图
释
1.8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1.8T) 扭矩:Nm 功率:Kw
图
释
比 较 图 释
提高环保指标
58
——动力总成
柴油机
演示
59
——动力总成
转子发动机
演示
演示
60
——动力总成
混联式混合动力: 1.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2.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3.混联式混合动力(PRIUS普锐斯使用的THS)
61
——动力总成
氢燃料电池
62
——动力总成-排放
63
——动力总成-排放
一氧化碳与血红素亲和对人体健康之影响
传动系
发动机
4
——动力总成
发动机按照内燃机所用燃料可分为 汽油机 和 柴油机 。
5
——动力总成
发动机: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如汽油、柴油等)转化成机械能 的机器。
活塞
连 杆
曲轴
曲柄连杆机构
6
——发动机基本组成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 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冷却系、润滑系、燃料系、启动系和点火系组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进气阀、摇臂、压紧弹簧 阀门盖 进气门 气缸盖 冷却水 发动机体 油底壳 机油泵 凸轮轴 排气阀、摇臂、弹簧 火花塞 排气门 活塞 连杆 连杆轴 曲轴
演示
1.进气冲程 2.压缩冲程 3.做功冲程 4.排气冲程
68
——动力总成-排放
废气再循环系统(EGR) 缺点:NOx排放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EGR率也应随之增加。 随着EGR率的增加,将使燃烧速度减慢、燃烧稳定性变差、HC 和CO排放上升、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大。因此,EGR率必 须适当控制。 控制要求是: 发动机水温低于500C时,不应进行废气再循环; 怠速和小负荷时, NOx排放量不高,不进行废气再循环; 全负荷和急加速时,不应进行废气再循环。
23
——动力性能指标
动力性能指标:功率 和 扭矩
•有效扭矩 最大扭矩
•有效功率 最高输出功率 •转速
24
——改变功率和扭矩的技术
可变长度进气歧管
动 力 性 —— 具有较高的功率和较大的扭矩
较长的进气歧管低速大扭矩,高速低功率较短的进
气歧管却正相反, 低速小扭矩,高速大功率通过双级 可变进气歧管,可以保证得到两者的长处在保证在较
19
——配气机构型式
SOHC (Single Over-head Camshaft) 顶置单凸轮轴
DOHC (Double Over-head Camshaft) 顶置双凸轮轴
20
——气门的数量和型式 二气门 三气门 四气门
五气门
21
——气门的数量和型式
演 示
22
——电子节气门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最大优点:可以实现发动机全范围的最佳 扭矩的输出。 组成: 1. 发动机 2. 转速传感器 3.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4. 节气门执行器 5. 节气门 6.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7. 车速传感器 8. 变速器 9. 加速踏板 10. 节气门电子控制单元(ECU)
COHb 饱和度
症状—— 60%以上 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50-60% 虚脱、昏厥
20-50% 头痛、头晕、呕吐
5-20% 感觉不适,神经系统机能降低
64
——动力总成-排放
三元催化器: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 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空燃比对引擎性能及废气排放的影响 扭力 NXo CO HC
15
——发动机汽缸布置形式
水平对置4缸
演 示
水平对置6缸
演 示
16
——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 动零件。
演示
曲轴飞轮组
17
——配气机构
演 示
18
——配气机构型式
OHV (Over-head Valve) 顶置式气门 OHC (Over-head Camshaft) 顶置凸轮轴
进气侧
延迟
提前 延迟
提前
排气侧
36
——燃料供给系
多层复合塑料燃油箱
37
——燃料供给系
燃料供给系汽油电喷系统
38
——燃料供给系
燃料供给系汽油电喷系统
喷油嘴
39
——燃料供给系
燃料供给系汽油电喷系统
多点燃油喷射
多点顺序燃油喷射
演 示
40
——燃料供给系
燃料供给系汽油电喷系统
缸内直喷技术:汽油机直喷技术也是各大汽车企业研究的重点。目 前,在国外一些高档轿车上已经开始普遍使用,其好处就是燃料的利用 率高,更加节油、环保,动力性能也更好。但是直喷发动机对于油品要 求较高,而国内油质还达不到要求。因此,宝马、奥迪等在国内等中国 生产的汽车都没有采用缸内直喷技术。
7
——四冲程工作原理
考虑汽油发动机单缸的情况,其活塞经过往复的四个冲程完成 一个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
排气 冲程
进气 冲程
演示
做功 冲程
压缩 冲程
8
——四冲程工作原理
进气冲程
进气门
压缩冲程
可燃混 合气
排气冲程
作功冲程
9
——四缸发动机四冲程工作原理
演示
10
——四冲程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
冷却风扇马达
48
——冷却系
演示
49
——冷却系
演示
50
——点火系
51
——点火系
将火花塞和点火线圈“合二为一” ,且为数字式精确控制每缸点 火
52
——点火系
演示
53
——点火系
发动机爆震传感器
演 示
54
——起动系
发动机开关 电源控制 ECU
1, 起动信号
STSW ACCR STAR 发动机 ECU (ECM)
转速与 点火正 时固定
燃料消耗率
浓
-空燃比-
稀
65
——动力总成-闭环控制
催化转换器
演示
等离子体-催化系统捕集净化微粒
泡沫陶瓷的微观结构
66
——动力总成-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
演示
67
——动力总成-排放
废气再循环系统(EGR)
EGR工作对象 有害NOX化合物 NOX生成条件 高温/富氧 发动机工况 高温/富氧 废气组成 H2O, N2 , CO2 作用原理 废气导入气缸 降低混合气氧浓度 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减少氮氧化物产生
11
——发动机常用术语
压缩比:气体压缩前的容积与气体压缩后的容积之比值,即气缸 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
12
——发动机汽缸布置形式
直列5缸(Volvo)
直列(L型)4缸
演 示
直列6缸(BMW)
13
——发动机汽缸布置形式
演示
V 型 6缸
演 示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