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四、课时安排:1节课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二)新知学习

1、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组内校对,划出笔记)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首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自负盈亏的

责任制。随后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

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政策推广: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改革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经济;国有企业实行,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7.成果: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9.政策推广:1993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0.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交流和展示(对学、群学)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小组讨论:结合安徽凤阳(文字材料、视频)的情况,谈谈改革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改革才有出路,

材料:“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

盈亏。”“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正确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基础。这种制度下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2.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

思考:以上数据说明小岗村改革效果如何?

3.对学:梳理知识要点(当堂识记)

(1)背景:

(2)目的:

(3)实施:

(4)影响:

(二).城市经济体制(重点:国有企业)

(1)合作探究(群学)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20多年前人们对青岛电冰箱厂的描述

从材料来看,青岛电冰箱厂当时是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对学:梳理知识要点(当堂识记)

背景:

内容:

中心环节:

意义:

(3)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提出: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知识归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财政收入的构成: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3.分配政策的影响 (1)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点拨:(1)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行使国家职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2)但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妨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财政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受分配政策的影响。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财政支出及其构成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1 2 3 4⑻惟觉时之枕席,。 ⑼世间行乐亦如此,。 事权贵,。 《登高》 霜鬓.()浊.酒() 回:①渚清沙白鸟飞回. .日之高标 .恨繁霜鬓 .其心志 而不平 .秦久矣 .在肠胃 .独登台 .矣 .矣 (并序) 悯.然()转徙.() 枫.叶()萧瑟.() 霓裳 ..()红绡.() )谪.居() )间.关()呕哑 ..()

⑴委身 ..为贾人妇 ⑵使快.弹数曲 ⑶弦弦掩抑 ..声声思 ⑷银瓶乍.破水浆迸 ⑸秋月春风等闲 ..度 ⑹去来 ..江口守空船 ⑺如听仙乐耳暂.明 ⑻却坐 ..促弦弦转急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 ⑵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今义: ⑶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⑷铁骑突出 ..刀枪鸣 古义: 今义: ⑸整顿 ..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 ⑹凄凄不似向前 ..声 古义: 今义: ⑺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 今义:⑻曲终收拨当心 ..画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言:①感斯人言.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④静言.思之 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不辞.小官 ③入不言兮出不辞. ④辞.达而已矣 转:①却坐促弦弦转.急 ②转.徙于江湖间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白言本是.京城女 5.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⑵浔阳江头夜.送客 ⑶遂命酒. ⑷梦啼妆泪.红阑干 ⑸商人重.利轻.别离 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⑴感斯人言 ⑵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⑶转徙于江湖间 ⑷送客湓浦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一.老子 1.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________,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都会稳定。 2.教育方面:创办______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文化方面: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4.影响:孔子不仅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三.百家争鸣 1.背景:_______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2.代表思想家 3.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8.木兰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能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主旨。 【相关链接】 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编的《》,是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听教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 (3)指名几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纠错并评价。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不会的字词小组商量。(1)给加点字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 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戎机()金柝()策勋()十二转() 红妆()磨刀霍霍()著()我旧时裳() 云鬓()扑朔()雄雌() 3、初读感知,了解木兰。 (1)说说你以前所了解的木兰,你认为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2)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你喜欢吗?跟小组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 4、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 【合作探究】 1、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2、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3、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5、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拓展提升】 一、下面是豫剧《花木兰》选段的唱词,读一读,回答问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喝喝穿。你要不相信,就往这身上看,

最新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知识讲解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一、国家财政

3、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适用

第二框征税与税收二、征税与税收 (一)税收及其种类

2、几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含义手段处理联系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 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欺骗、隐瞒 等方式 税务机关在 追缴税款的 同时,要加 收滞纳金甚 至并处罚 款,触犯刑 法的还要由 司法机关依 法追究其刑 事责任 四种违法 行为从程 度上越来 越高,其违 法性也一 个比一个 强。违反税 法规定,都 要受到法 律制裁 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 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没有按时缴 纳而拖欠 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 惠 骗取税收优 惠 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 等手段 3、怎样依法纳税 异位妊娠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抗休克处理,置患者头部抬高15度,下肢抬 高20度。 2.迅速扩容,选择大号针头快速进行静脉穿刺,若因失血多,血管 瘪陷难穿刺者,配合医生立即行深静脉穿刺,保证液体的充分补充。 3.氧气吸入,吸氧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生命 体征和给氧效果。氧流量调至2~4L/min。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0~30分钟侧量生命体征一次,认真观察 患者意识,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尿量。 5.协助医生做好后穹窿穿刺。 6.及时做好手术前准备,抽血、配血、留置导尿管等,尽快送患者 进手术室。 7.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 【处理程序】 立即通知医生→迅速扩容→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术前准备→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课时教案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第课时总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 日 执行时间: 年月 日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 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 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 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 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 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 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批注: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 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 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 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 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 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 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 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 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 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 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 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 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 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 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标要求】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理解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学习重点】 一战的原因、著名战役和影响 【自学导航】 1.1882年,由__ __、__ __和__ __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__ __分别与__ __、__ __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2.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__ __。1914年,__ __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__ __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__ __一方作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 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 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4.1917年,美国参加__ 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 __第一次世界大战。 5.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__ __的失败而结束。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__ __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 __。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新式武器、伤亡惨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 __。 【合作探究】

第8课百家争鸣

宁国市河沥溪初中“五航远行”教学模式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航 课堂练习: 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3、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4、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远航5、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6、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 儒家 战 国 《孟子》提出“”,要求统治者用“ 还主张自然资源利用。 荀子主张按去办事墨家战国主张“”、“”,支持正道家战国要顺其自然,“”。 法家战国末期主张,反对,提 提出建立国 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护达标检测: 1、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列举各学派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阅读后,请回答: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出示课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壮举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 1

2 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教师导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改革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从哪里入手呢?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改革理所当然应该从农村开始。 【课件展示】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到得田地间,男子打扑克,女子纳鞋忙。”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教师提问】 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学案)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基本特征其发展原因。 2.通过讨论归纳分析认识美国经济发展与自我调节和科技进步关系,从而证 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国家生存发展重要性。 【教学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 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学习笔记(哦!原来预习这么轻松呀!) 【基础闯关】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A.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3、美国虽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这种现象大约开始出现于A.20世纪50C.20世纪804、20世纪80A.经济地位下降5、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现状包括①低通胀②低失业率③财政赤字减少④高增长率A.①②③6、下面对于20高新技术迅速发展②对传统的产业进行了技术改造③经济发展速度比较低,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A.①②④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25请回答: (1 (2【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史实不符合... 美国国情的是 A.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C.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严重 2、1974年—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引发此事的主要原因是 A.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D.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原因有①美国政府进行了社会经济的改革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发展环境④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美国经济的发展 危机和经济 调整 新经济的出现 战后的繁荣

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百家争鸣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 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具体流程: 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论语》。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体现“以德治国”。《论语》: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孟子的基本资料,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展示《孟子》内容: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体现“仁政”;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民贵君轻”。 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展示庄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庄子的基本资料,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庄子》。展示《庄子》中的句子:“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3、墨家:墨子(展示墨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墨子的基本资料,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展示《墨子》内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翻译: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不

第8课 载歌载舞 教学设计

第8课载歌载舞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弹奏音符”、“弹奏鼓声”、“切换造型”等指令。 2、知道一个角色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造型。 3、掌握将库中的图片设置为舞台背景的方法。 4、认识“重复”指令,知道出现连续的相同指令或指令组合可以用重复命令进行简化,掌握编写循环结构程序的一般方法。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是由于他们正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过于严肃的编程任务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扼杀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Scratch本身内置了大量的卡通角色,声音素材,这些特性使得在Scratch中可以开展比较生动活泼的编程创意活动。另外,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有了比较丰富的体验,这为本节课对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打好了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编写演奏音乐和编写动画脚本。 教学难点:运用重复命令编写循环结构程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课前(循环播放《幸福拍手歌》) 教师先进行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江北二小的蒋老师,很高兴能和我们六(3)班的同学共度这段欢快的时光,那大家坐了这么久,下面就跟着蒋老师一起活动活动吧,请起立! ppt显示《幸福拍手歌》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跳一跳。 活动2【导入】(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表现太棒啦!这么欢乐的氛围吸引了Scratch中的小猫,它也在跟着我们一起载歌载舞呢!你们看...(播放范例) 师:看完这段动画,你发现和之前你们做的动画有哪些不同之处啊? 【预设】生1:我发现背景不一样 师:恩!你的眼睛真亮,一眼就能看出舞台的不同(贴板书:舞台) 生2:这个动画有声音 师:你一定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 那你有没有听出来有几种声音?没关系,我们再听一遍,谁来帮帮她? 生3:有钢琴、有鼓声 师:你耳朵真尖!有一种是1155665,这个叫主旋律(贴板书);还有一种是伴奏的声音(贴板书),这些交织在一起,音乐就更动听了! 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能干,都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了不起!那你还能发现其他不同的地方吗? 生4:猫在动 师:看!我们的同学厉害吧,最后一个不同被你找到了,猫的造型不同(贴板书) 师:同学们已经归纳地非常全面了!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一攻破这些难关,让小猫载歌载舞!。(贴板书) 活动3【讲授】(三)设计舞台 师:先打开Scratch,第一个问题来了,这样的舞台该怎么导入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6页,自学第二部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一,两分钟之后我要请同学上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ppt出示任务一)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对应学生用书第266~267页)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题号难易度财政收入的构成 1 易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 中 财政支出的构成 3 易 财政收支平衡 4 中 财政的作用5、6、7、8、13 中、易、中、易、中税收及其基本特征9 易 税收的种类和作用10、11、14 中 依法纳税12 易 一、选择题 1.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下列属于财政收入的有( ) 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罚款收入10 000元②李女士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8 000元工资③国有企业的月纯收益额1 000万元④李先生上缴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①属于罚款收入,④属于税收收入,①④符合题意;李女士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8 000元工资,属于个人收入,②不符合题意;国有企业的月纯收益额1 000万元,属于企业的收入,③不符合题意。 2.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8 127亿元,同比增长20.3%。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14年全年7 377亿元的个税收入。这主要得益于( ) ①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③居民收入稳步增加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大幅增加,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个人所得税的增加没有直接关系,均排除。 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19年我国政府推出多项减税和降费措施,全年有望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会大幅下降。为弥补财政缺口,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国债发行量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 【学习要求】 (一)基本要求 1.通过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文化成就,了解道家和儒家学派的主张。 2.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二)发展要求 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一、自学生疑,完成学案 知识点1老子 学派:老子是春秋后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知识点2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春秋后期________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孔子的学说和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知识点3百家争鸣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代表思想家 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________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不同表现形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学案

第8 宋代的社会生活学案 第8 宋代的社会生活 知识要点 衣: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2 食: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食,南方人多吃猪肉、鱼肉。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东京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3 住:宋代农民多住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 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4 行:宋代富人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也骑马、骡、驴。南方水路纵横,轻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斗茶图》)。茶馆是商人交流信息、商谈生意的好去处。 6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元旦、寒食、冬至是宋代的三大节日。 随堂练习 简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都市商业繁荣(北宋东京,今开封;南宋临安,今杭州),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经营时间长,夜市刚结束,晓市又开张; 娱乐活动商业化(北宋瓦子,南宋瓦舍); 纸币的出现(交子、会子),方便了商业贸易; 对外贸易活跃(港口:广州、泉州;机构:市舶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这首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态? 杭州在当时叫什么?答:临安。 答:南宋。 汴州在当时叫什么?今天的地名是什么?答:东京。开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学案1新人教版

第8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2、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 难点:如何分清诸子百家各派的政治主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

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人物,对各种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2页, 填充下表: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二、课堂研讨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举行。开幕式以巨幅画卷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璀璨的文明。其中,表演者打出三个不同的“和”字,既揭示了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和为贵的理念. 1、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2、“和为贵”的理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拓展延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体现这种浩然正气的事例? 3、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派别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2.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3.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4.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治” 5.下列没有参与“百家争鸣”的思想家是() A.庄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孟子 二、非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