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是指将中草药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进行治疗或调理的方法。下面是中药透皮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清洁皮肤:首先,用温水和无香皂洗净治疗部位的皮肤,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确保皮肤表面没有油脂、污垢或其他物质。

2. 泡药水或贴剂:将中药材浸泡在热水中,使其药性溶解到水中,或者使用市售的中药贴剂。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说明书的建议,将中药水或贴剂涂抹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搓按摩:用手指在涂抹了中药水或贴剂的部位上进行轻柔的按摩,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皮肤。

4. 盖敷或贴药膜:将中药液涂抹在治疗部位后,可以使用药膜、药布或透明胶带等覆盖在治疗部位上,以避免中药水的挥发和保持药物渗透的效果。

5. 固定和保持:使用绷带或透气的膜纸将药膜或药布固定在治疗部位上,以保持中药的渗透作用。

6. 注意保暖:在进行中药透皮治疗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治疗部位的温暖,可以穿上透气的衣物或使用热敷等方法,加速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

7. 按时更换: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说明书的建议,按时更换中药液或贴剂,继续进行透皮治疗。

请注意,中药透皮治疗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不同的中药透皮治疗方法可能会有些许差异,所以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中药透皮贴帖敷参考方

中药透皮贴帖敷参考方 一、腹泻 【使用方法】 中药透皮敷贴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需要敷贴的穴位或者部位,取配制好的贴敷药粉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食醋调成糊状,做成小药丸或药糊、药饼,敷于穴位,用纱布或者贴敷裸贴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 【注意事项】 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或欲贴敷的部位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贴敷。 中药敷贴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历来就有,只是近年来被所谓的“透皮疗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欣喜之余,也出现许多弊端,比如:1,中药粉中任意加入西药,改变了绿色治疗的初衷。2,夸大疗效,过度夸大中药敷贴的疗效,包治百病,失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3,不辨证,只对病,不辩证型只是看症状用药,把中医简单化,,只有中药不见中医,丢失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分型辩治】 1、寒湿泻: 症见:大便稀而不臭,臭味不大而酸味大,主要是因为受到寒邪侵袭所致,如吃完凉东西或蹬被子着凉。 治法:温中散寒止泻 方药:肉桂3克、丁香3克、炮姜3克、炒白术 6克、白蔻3克 用法:取上述五味药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陈醋调,贴敷神阙穴。 2、湿热泻:

症见:大便臭秽,患儿肛门周围红,主要是由于吃过多油腻性食物、甜食、大鱼大肉等引起的。 治法:清热利湿止泻 方药:葛根6克、黄芩6克、黄连3克、地锦草6克、木香6克、生甘草3克。 用法:取上述六味药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黄酒调,贴敷神阙穴。 3、脾虚泻: 症见:大便稀溏,并伴有不消化食物。孩子体质无论寒热还是湿热都有可能导致脾虚,吃完后就大汗淋漓。 治法:益气健脾止泻 方药:党参9克、肉豆蔻3克、茯苓12克、乌梅炭9克、炒白术 6克、陈皮3克、苍术3克、生甘草3克。 用法:取上述八味药物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黄酒调,贴敷神阙穴。 4、伤食泻: 症见:与孩子暴饮暴食有关,大便臭秽,并散发出臭鸡蛋味,常伴有不消化食物。 治法:消积和胃止泻 方药:苍术6克山楂6克麦芽6克神曲9克厚朴5克陈皮2克 用法:取上述六味药粉碎过筛,藿香正气水调,贴敷神阙穴。 另外,除以上贴敷治疗方法外,各种腹泻均可用中药煎水熏洗足部辅助治疗,方药:鹅不食草30克、生姜15克、鬼针草30克。 二、咳嗽 【咳嗽概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咳,非独肺也”,并以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 引言 中草药透皮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吸收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本文将对中草药透皮技术进行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原理 中草药透皮技术主要通过两种原理实现药物的透皮吸收。第一 种原理是药物通过皮肤的表层,进入角质层后再通过毛细血管系统 进入全身循环。第二种原理是药物通过皮肤的毛孔或伤口直接进入 真皮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系统。这两种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药物 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使用。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主要方法 中草药透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渗透增强技术:通过增强药物在皮肤上的渗透性能,如物理 增透法和化学增透法。 2. 电泳技术:利用电流推动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有离子导入 法和离子导出法。

3. 声波增透技术:通过超声波作用改变皮肤结构,增加药物的 吸收。 4. 光热联合透皮技术:利用光热效应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并加 速药物在皮肤内的分解和释放。 5. 纳米技术:通过纳米粒子或纳米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皮肤深层,并促进透皮吸收。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应用领域 中草药透皮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 方面: 1. 局部治疗: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直接输送到需要 治疗的皮肤部位,实现局部治疗效果。 2. 全身治疗: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全 身循环,实现全身治疗效果。 3. 传统中药熏蒸: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以蒸汽或烟 雾形式进入体内,通过吸入达到治疗效果。 4. 美容护肤: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输送到皮肤深层,改善皮肤问题,提供美容护肤效果。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草药透皮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未来有以下 几个发展趋势: 1. 新的透皮技术的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透皮技术将不 断涌现,为中草药透皮技术提供更多选择。 2. 药物递送系统的改进:中草药递送系统将与透皮技术相结合,实现药物的精准输送和控制释放。 3. 安全性和疗效的提高:中草药透皮技术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 还有待提高,未来将加强相关研究,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结论 中草药透皮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药物递送方法,可以实现局部和 全身治疗效果,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 草药透皮技术将迎来更多的研究和应用,为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带来 更多可能性。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 闻:听声音、闻气味; 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寒热辨证, 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

中药贴敷――透皮

中药贴敷――透皮 首页 > 特色医疗 > 贴敷疗法 中药贴敷疗法实际操作方法及技术规范详解 来源:中国基层医疗在线教育 中药贴敷疗法由于其疗法快捷方便,无毒副作用,且医疗风险低,深受广大基层医生钟爱,目前在基层诊所,社区门诊,以及乡镇卫生院应用比较普及。今天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中药贴敷疗法的技术应用,希望能给开展中药贴敷的基层医生一些参考。 透皮给药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 1.方药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但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几点: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优势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 (4)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转、吸收快、

收效速的目的。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以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2.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辩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一下选穴特点: (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2)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 (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3.贴敷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宜春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现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的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消毒擀面求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揭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透皮疗法』中医透皮技术

『透皮疗法』中医透皮技术 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 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 ①儿科部分: 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 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 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

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每天贴6小时。 ④、小儿腹泻: A、丁香、肉桂各等份研末和匀,取2至3克,将药粉置于脐中,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贴于上,24小时更换一次主要功用为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及虚寒性腹泻。 B、樟脑、石榴皮、松香各等份三药研末,取2~3克敷于脐中,药水溶于载体贴于上外敷,其功用为温散止痛,固肠止泻,用于婴幼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型腹泻。 C、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各等份研成粉末,取2至3克置于脐中,用消肿止痛液溶于载体后敷于之上。其功用为温中散寒,利湿止泻,用于伤食泻及寒湿泻。 D、用葛根、黄芩、黄连、黄柏各等份,研末置于脐中,用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贴于上,其功用为清热腹泻及婴幼儿伤热腹泻及细菌性痢疾。 ⑤、小儿腹痛:元胡、肉桂、白胡椒各等份共研末,将消肿止痛水敷入载体贴于上,将药粉置于肚脐中,外贴24小时更换一次,用于小儿各种腹痛及现代肠系淋巴结炎疗效甚佳。 2、妇科部分: ①痛经: A在痛经发作期,用654~2注射液10毫升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上,贴敷入关元穴,30分钟缓解痛疼。 B山楂、葛茛、甘草、生白芍、乳香、没药、元胡各等份用醋或黄酒调和做成饼状,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饼放入上,贴肚脐(神厥)及关元穴,月经来潮前2天应用,或初感痛时应用,其主要功用是行气活血止痛。屡用效佳,多次痛止。 ②闭经:丹参5份,穿山甲1份,两药研末,以醋、酒各半调和

中药贴敷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更新中) 2014-04-23 00:00 中西药透皮技术五大优势:1、持久给药且维持恒定血药浓度2、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对胃肠的刺激3、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4、远离抗生素,减少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及危害5、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这项技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患者,尤其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它避免了抗生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认识新技术,让中国的这项技术代替国外的抗生素,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 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 适应证: ①儿科部分: 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乳痹):乳香、没药、穿山甲、大黄、冰片共研末,用时以鸡蛋清和上药5至10克调匀做成药饼,贴于载体之上,敷于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1次,其功用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④乳腺增生:生地、木香、莪术、穿山甲、乳香、没药各等份研细粉,用时取5克用米醋调匀做成药饼,待消肿止痛溶于载体上,贴敷局部。其功用为疏肝理气,化瘀消肿。主治乳增生,一般10至15次即愈。 ⑤子宫肌瘤:海棠、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细份用醋和75%酒精调匀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放入上,贴敷于关元穴,连贴10至15次,效果良好。其功用是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 3、颈、肩、腰腿痛部分: ①颈椎病: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透骨草各等份取3~5克调经糊状,先将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物敷入上,贴颈椎部位,一般当天显效,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②肩周炎(五十肩):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细辛、乳香、没药研末用75%的酒精调

中药透皮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操作是指将中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发挥药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透皮操作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通过中药的有效成分贯穿皮肉,最终达到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效果。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透皮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中药透皮操作的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透皮操作所需的中药,这些中药通常是由药材研磨成粉末或经过提取、浓缩处理后得到的。另外,还需要准备乙醇或植物油等溶剂,用于将中药成分溶解,方便皮肤吸收。此外,还需要准备好一些辅助材料,如绷带、药膜等,以帮助固定和保护中药。 中药透皮操作的步骤: 第一步:清洁皮肤 在进行中药透皮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将治疗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洁,以防止皮肤表面的污染物影响中药的吸收。可以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面奶清洁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第二步:涂抹中药溶液 将事先准备好的中药粉末或提取液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待溶解均匀后,将溶液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的皮肤上。一般来说,涂抹时可以采用适量的溶液,然后用

手指轻轻地按摩,使中药液均匀地分布在皮肤表面。 第三步:覆盖辅助材料 涂抹完中药后,需要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将中药固定在皮肤表面,防止其在操作过程中被碰到或脱落。常用的辅助材料有绷带和药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进行固定或保护。 第四步:保持稳定 在中药透皮操作中,需要保持操作部位的稳定,避免频繁接触或摩擦中药。这样可以确保中药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较长,更好地发挥药效。 第五步:掌握时间和频率 中药透皮操作的时间和频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中药透皮操作的时间取决于药效和需求,可以在几个小时到整夜甚至数天的时间内进行。频率方面,可以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每天进行一次或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操作。 总结: 中药透皮操作是一种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传递中药成分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局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在进行中药透皮操作时,需要先清洁皮肤,然后将中药溶液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上,再用辅助材料进行固定或保护。最后,要注意保持稳定,并根据具体病情和需求掌握操作的时间和频率。通过以上步骤,中药透皮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 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药物剂量: 1、中药:总量为3-5g. 2、西药:小儿为日剂量的1·5-2倍成人为日剂量的3-5倍 ?发热: 辩证一: 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辩证二: 中药处方:焦栀子、桃仁 使用方法: 栀子桃仁研为泥,用鸡蛋清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固定。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西药处方:氯丙嗪+异丙嗪+维生素B1+尼美舒利颗粒

麻疹和病毒性传染病患儿慎用 五岁以上小儿发热伴头痛可用:安乃近+黄连+维生素B1 穴位选择:大椎或肚脐。 辩证三: 1、紫花地丁9,吴茱臾9,虎杖5,胆南星3 取2-3,20个小时,贴涌泉, 2、人工牛黄30,柴胡20,黄芩10,薄荷10,葛根10,生石膏10, 取2-3,75%酒精调和,;贴于神阙穴,20个小时。 辩证四: 临证取3克,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量,地塞米松针适量调糊,敷于脐部。六小时换一次,热退第二贴12小时换一次;如不退加敷两侧脚心各一贴;如头热甚于身,加大椎一贴。 辩证四: 女孩,十四个月,发烧呕吐腹胀三天,T38.2度,大便干燥。用药:苍术生姜肉桂白芷用藿香正气水调和,一贴见效退烧,腹不涨了。 ?咳喘: 1)咳嗽: 辩证一: 干咳无痰,烟干,舌红者:沙丁胺醇片+扑尔敏片+咳必清片+咳特灵

透皮技术配方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 一、病要诊断准确。2、配方要正确.3、剂量要达到。4、穴位要选对.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切记! 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 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 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 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

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 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 7 :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 9:治面瘫-牵正散组成-别名(祛风散、三神散)本方为麻葛牵正散,老师可根据病人情况组方。 白附子(制)12克,全蝎9克,僵蚕(麸炒)9克,(天麻12克,葛根12克,麻黄12克)。 功效 疏风镇惊。 主治 中风初起,口眼Z斜,半身麻木,惊痫抽掣。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透皮蒸疗是一种中药疗法,通过将中药药物蒸发,使其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透皮蒸疗在中医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特别是对于一些肌肉骨骼疾病,如风湿病和关节炎,常用于疼痛缓解和局部治疗。下面我将介绍中药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 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中药:透皮蒸疗使用的中药一般包括膏剂、粉剂或者贴剂。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透皮蒸疗中药有川乌、羚羊角、冰片、草菖蒲和龙脑等。 2. 准备透皮蒸疗器具:透皮蒸疗器具一般包括炉具、药锅、药盒和蒸具。将药物放入药盒中,并将药盒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药锅放入炉具上,用火加热。 3. 透皮蒸疗器具的加热: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掌握好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一般来说,药物的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疗程时间为15-30分钟。在加热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药物的变化,确保药物均匀升温。 4. 准备病人:病人在透皮蒸疗之前需要清洁皮肤,将治疗部位暴露。对于一些疼痛病症,可以使用热敷或温水浸泡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5. 透皮蒸疗的施疗:将热源器具放置于治疗部位附近,确保药物蒸发的气体能覆盖到治疗部位。可以使用毛巾或者毯子等材料将病人包裹起来,以防止药气的散失。病人应保持舒适的姿势,以便药物的吸收。 6. 透皮蒸疗后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将治疗部位擦干净,并保持温暖。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应及时处理。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寒冷刺激。 总之,中药透皮蒸疗是一种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的疗法,它通过中药的温热作用和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在进行透皮蒸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以及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另外,透皮蒸疗仅在一些特定的病症和病情下适用,不能代替其他治疗方法。因此,在使用透皮蒸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透皮技术配方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 一、病要诊断准确。2、配方要正确.3、剂量要达到。4、穴位要选对.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切记! 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2:子宫肌瘤.海浹.乳香.没药.穿山甲.始蛛.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 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葩他噪,甲硝卩坐,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 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茸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 5:腱鞘炎方子:1氯卩坐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粪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l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 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II引流,人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I制。各5克或芒硝+人黄+消炎痛+消肿湿贴 7: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螯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 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 9:治面瘫-牵正散组成-别名(祛风散、三神散)本方为麻葛牵正散,老师可根据病人情况组方。白附子(制)12克,全蝎9克,僵蚕(隸炒)9克,(天麻12克,葛根12克,麻黄12克)。功效 疏风镇惊。 主治 中风初起,II眼Z斜,半身麻木,惊痫抽掣。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4克,温开水送下或热酒调下小儿酌减,不拘时候 10:面瘫用马钱子粉3克,白附子粉3克湿贴。可配中药麻葛牵正散。一周治愈----------- 全虫10g,虫退20g,蝦蚣2条(去头脚),姜虫30g,黄罠50g,钩藤30g,川茸20g,鸡血藤30g, 白芍30g,当归20g,附子18g,干姜12g,甘草6g治疗面瘫。 麻葛牵正散是散剂,对重症可以煎服。散剂剂量麻黄12克,葛根12.0白附子6.0全蝎6.0 僵蚕6.0蝉蜕6.0黄罠9.0防风9.0荆芥9.0当归9.0川穹6.0桂枝6.0赤芍6.0白芷6.0成粉。每次5.0, —口三次。马钱子和白附子用制的,贴患侧地仓穴。24小时换一次。 全虫、丹参、复合维生素E,剂量老师把握,治疗面瘫。面瘫一周内找到你可以接诊,治癒率90%,半月内找到你,缓解症状。 11:带状疱疹新疗法:梅花针点刺拔罐一利多卡因湿敷一会再湿贴止痛药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 一、病要诊断准确。2、配方要正确.3、剂量要达到。4、穴位要选对.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切记! 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 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 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 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 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 7 :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蒸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透过中药蒸汽的渗透作用,将药物成分输送到皮肤深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透皮蒸疗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皮肤病、风湿病、肩周炎等。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 操作准备: 1. 药材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诊断,选择合适的药材。药材可以是单味药材,也可以是多味药材的组合。药材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中医理论的指导。 2. 煎药:将选好的药材洗净后,放入煎药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再继续煮10-20分钟,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煎药的时间和火候需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和煎药器的性能而定。 3. 蒸馏器准备:将煎好的药液倒入蒸馏器的药液储存器中,调整好蒸馏器的温度和气压,使药液产生充足的蒸汽。 操作步骤: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把治疗部位暴露出来,用温水清洗干净,并擦干。 2. 药液敷贴:将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棉布浸入药液中,拧干后敷贴于治疗部位。纱布或棉布的大小应该能够完全覆盖病变部位,并且要保证药液渗透到皮肤的内层。 3. 蒸汽透入:打开蒸馏器的出气孔,调整好蒸汽的温度和气压,使药液中的成分产生蒸汽,并透过纱布或棉布渗透到患者的皮肤深层。蒸汽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40-55摄氏度之间,气压的调节需要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和病情而定。治疗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要视患者的耐受能力而定。 4. 药液更换:药液敷贴干后,可以更换一块药液浸湿的纱布或棉布,继续进行蒸疗。切记不可将已用过的药液再次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5. 结束治疗:治疗结束后,关闭蒸馏器的出气孔,让患者缓慢起身,避免头晕或昏倒的情况发生。患者可以选择用温水清洗治疗部位,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自然晾干。 温馨提示: 1. 患者在进行透皮蒸疗前,一定要事先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避免因药物过敏或其他问题而引发不良反应。 2. 患者在透皮蒸疗过程中,要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或过度疼痛的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3. 患者在透皮蒸疗后,可能会出现皮肤有些发红或渗液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不必过度担心。但若有明显的过敏、疼痛、水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4. 对于孕妇、高血压、急性感染等特殊人群,透皮蒸疗需要谨慎使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 透皮蒸疗的频次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来调整,一般建议每周1-3次,连续使用1-2个月。 6. 透皮蒸疗只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需要辅助使用其他中药疗法或其他治疗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