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刮器 论文

雨刮器 论文
雨刮器 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雨刮器的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学部(系):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专业年级:0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讲师

2011年4月20日

目录

摘要.................................................. I 关键词................................................. I Abstract.............................................. II Key Words............................................ III 1. 前言. (1)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2. 设计题目:汽车雨刮器 (3)

2.1 设计内容及步骤 (3)

2.2 机构简介 (4)

3. 设计方案比较 (5)

3.1 设计方案一 (5)

3.2 设计方案二 (6)

3.3 设计方案三 (7)

3.4 设计方案四 (8)

4.设计的数据及运动分析 (9)

4.1 整体工作流程 (9)

4.2 工作部分即齿轮组 (10)

4.3 摇杆滑块机构 (11)

4.4 方案最终效果 (12)

5. 设计综述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雨刷的发明

摘要

雨刷是最早发明于1910年.从1900年就有正规生产汽车在道路上,这意味着汽车没有雨刷在道路上遭受各种天气行驶至少10年!雨刷的构想产生于美国特瑞科公司的董事长在下雨天驾车,由于天气模糊,无法看清道路,导致撞倒了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孩。虽然男孩没有受很大的伤,但是驾驶者被他的经历所震惊。为他所震惊的是驾驶的危险是在没有完全看清道路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引起了雨刷的产生。在我们熟悉的电动雨刷系统出现以前一系列不同的方法都尝试过。最早的雨刷设计是一个塑料刀片在挡风玻璃上手动旋转。虽然这使挡风玻璃变干净,前方的视野变清晰,但操作者的手很快就累了,于是这种设计被放弃了。另一个的设计是由一个真空驱动泵所引发的。不幸的是这种设计被操作速度随车速改变的事实所困扰。这次失败最终导致连接一个电机到雨刮臂,这种本质一直沿用到今天。

关键词:雨刷;发明;电动雨刷;

The invented of wiper blade

Abstract

The windshield wiper was first invented in 1910. The first regular production automobiles had been on the roads since 1900, which means that cars were driving on roads in all kinds of weather for at least ten years without windshield wipers!The idea for windshield wipers was born when the President of the Trico company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driving his car on a rainy day and, unable to see the road well because of the weather, he hit a boy on a bicycle. Though the boy was not hurt badly, the driver was considerably shaken by the experience. It was his shock at the danger of driving without seeing the road properly that brought about the birth of windshield wipers.But a number of different methods were tried before the motor-driven wiper systems we are familiar with today came about. The initial windshield wiper design was one in which a rubber blade on the windshield was rotated manually. While this allowed the windshield to be cleared and forward vision improved, the operator hand soon tired, and the design was abandoned. The next design was powered by a vacuum driven pump. Unfortunately this design was plagued by the fact that its speed of operation changed with the speed of the vehicle. This

failure finally led to the attachment of a motor to the wiper arm, which is essentially the one still in use today.

Key Words:blade;invent;Electric wipers

1.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下雨的时候,大车小车前档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就会齐齐动作,两只雨刮片以固定的转轴柱为中心作摆动,将前档风玻璃的雨水刮去,还司机一个有效的视野。雨刮器看似简单,实际上构造并不简单。雨刮器总成含有电动机、减速器、四连杆机构、刮水臂心轴、刮水片总成等。当司机按下雨刮器的开关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的减速增扭作用驱动摆臂,摆臂带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带动安装在前围板上的转轴左右摆动,最后由转轴带动雨刮片刮扫挡风玻璃。生活中我们发现,雨下得很大时使用雨刷感觉不错,可是当下小雨启动雨刷时,就会发现雨刷会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迹;还有的时候会卡在玻璃上造成视线不良。这种情况表明雨刷已硬化。若排除此故障,应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原来,雨刷是借马达的转动作用,靠连接棒转变成一来一往的运动,并将此作用力传达至雨刷臂及雨刷本身。当雨刷的橡胶部分硬化时,雨刷便无法与玻璃面紧密贴合,或者雨刷一有了伤痕便会造成擦拭上的不均匀,形成残留污垢。有些人认为雨刷片的长度越长、刷的面积越大、视野越好。其实,雨刮器片并非越长越好。加长雨刷片长度虽然可以增加视野可见的范围,但相对地也会增加雨刮器马达、雨刮杆的负担。当然,要加长当然可以,但要保证绝不能妨碍雨刮器的正常工作。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最早期的雨刮器由一个摇臂与夹有橡皮刮片的臂组成,由司机手工操作。后来为了看位的需要,在左右两侧都装上了刮水臂,用连杆连接,成为手动双刮水片,也就是今天汽车雨刮器的原始型。

后来的雨刮器用气压差来代替人力,称为真空雨刮器。用一条管子接到发动机,利用发动机的真空度来驱动雨刮器里面的活塞,推动摆臂转动,雨刮片就可以动作了。40年代初期,汽车上陆续安装了电动雨刮器取代真空雨刮器。不过,直到80年代初,我国一些货车和客车仍然使用真空雨刮器。现在,汽车已经全部使用电动雨刮器了。

现在,汽车的雨刮臂有两个,电机一般是一个,称为“单机双臂”,也有每个雨刮器带一只电机,称为“单机单臂”。有些雨刮臂还附带胶水管,水管接至

洗涤器上,按一下开关会有水注喷向前档风玻璃。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前后档风玻璃有雨刮器,就是前大灯也有一支小小的雨刮片,用以清除前灯玻璃上的尘埃。现今的雨刮器已经普遍采用快档、慢档和间歇控制档。其中间歇控制档一般是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扫,即每动作一次停止2-12秒时间,对司机的干扰更少。有些车辆的雨刮器还装有电子调速器,该调速器附带感应功能,能根据雨量的大小自动调节雨臂的摆动速度,雨大刮水臂转得快,雨小刮水臂转得慢,雨停刮水臂也停。生活中我们发现,雨下得很大时使用雨刷感觉不错,可是当下小雨启动雨刷时,就会发现雨刷会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迹;还有的时候会卡在玻璃上造成视线不良。这种情况表明雨刷已硬化。若排除此故障,应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原来,雨刷是借马达的转动作用,靠连接棒转变成一来一往的运动,并将此作用力传达至雨刷臂及雨刷本身。当雨刷的橡胶部分硬化时,雨刷便无法与玻璃面紧密贴合,或者雨刷一有了伤痕便会造成擦拭上的不均匀,形成残留污垢。

2.设计题目:汽车雨刮器

2.1 设计内容及步骤

本次要做的是雨刮器的机构设计,说实在的,对于雨刮器,这个题材真的太不起眼了,好像也不太受关注,目前市场上,雨刮器的结构基本上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实在没什么要做设计,首先应明确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拟定设计计划,保证设计进度、设计质量,按时完成。在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工作。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反对不求甚解,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设计达到基本要求,并在设计思想、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提高。

1)设计内容

(1)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即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和工艺要求,构思并选定机构方案;

(2)设计上述各机构。根据选定的方案采用各机构,如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及其组合机构等,即具体机构的尺度综合;

(3)根据已选定好的设计方案,求出各机构的主要尺寸;

(4)根据上面求得的尺寸,按比例画出全部机构的运动简图;据此对上述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即绘制机构的运动线图,或进一步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

2)设计步骤

(1)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

(2)机构运动简图或设计方案的确定。

(3)全部原始数据。

(4)完成设计所用方法及其原理的简要说明。

(5)建立设计所需的数学模型并列出必要的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及说明,写出设计计算结果。

(6)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绘制出运动简图。

(7)列出计算结果并画出主要曲线图。

(8)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写出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9)列出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2.2 机构简介

如下图1所示,雨刮器的一般结构原理图,雨刮器的动力源来自电动机,它是整个雨刮器系统的核心。

图2-1 电动式雨刮器结构原理

1-直流电动机;2-蜗轮箱;3-底板;4、6-曲柄;5、7-连杆;

8、10-摆杆;9、11-摆臂

雨刮器电动机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它采用直流永磁电动机,安装在前档风玻璃上的雨刮器电动机一般与蜗轮蜗杆机械部分做成一体。蜗轮蜗杆机构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输出轴带动四连杆机构,通过四连杆机构把连续的旋转运动改变为左右摆动的运动。雨刮器电动机采用3刷结构以方便变速。间歇时间由间歇继电器控制,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继电器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扫。

雨刮器的刮片胶条是直接清除玻璃上雨水和污垢的工具。刮片胶条通过弹簧条压向玻璃表面,它的唇口必须与玻璃角度配合一致,方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在汽车组合开关手柄上有雨刮器控制旋扭,设有低速、高速、间歇3个档位。手柄顶端是洗涤器按键开关,按下开关有洗涤水喷出,配合雨刮器洗涤档风玻璃。洗涤器系统是目前汽车上很普通的装置,它由储水箱、水泵、输水管、喷水嘴组成。其中储水箱一般是1.5升~2升的塑料罐,水泵是一种微型电动离心泵,通过它将储水箱的洗涤水输向喷水嘴,经2~4个喷水嘴的挤压作用将洗涤水分成细小的射流喷向档风玻璃,配合雨刮器起到清洁档风玻璃的作用。

3.设计方案比较

3.1 设计方案一

图3-1

1 蜗轮 3 雨刷

2 摇杆

分析:蜗轮1带动摇杆2转动,进而带动雨刷3上下移动,从而达到刮水效果。

该方案优点:

雨刷刮水面积较大;

结构相对较简单。

该方案缺点:

中间固定部位过长,影响视线;

雨刷向上移动的时,又将雨水向上刮,从而影响效率,实际上,这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方案。

3.2 设计方案二

图3-2

1 支座 4 连杆 5 蜗轮

2 摇杆

3 摆杆

分析:

蜗轮5转动带动摇杆2,摇杆2带动连杆4移动,从而使摆杆3左右以一定频率摆动,达到刮水的效果。

该方案优点:

1.整体构建布局可以在汽车上较为容易实现;

2.机构简单实用;

3.设置急回特性(推杆快,收杆慢),因为在刮片起挂前,挡风玻璃上附着

的雨水量相对较多,对司机观察前方路线不利,这时刮片需快速挂清雨水,而在回程时玻璃上雨量较少,这时慢挂可进一步刮净雨水,是玻璃保持相对较长的清晰度。同时急回特性的运用也提高了雨刮器的工作效率;

4.在雨刮器收杆的时候,刮片贴紧挡风玻璃下沿时间较长,这就可以让雨刷器间隔工作。

这个方案的工作部位是目前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动力部分出发,去设计更高效的雨刮器。

3.3 设计方案三

图3-3

柔性齿条刮水器结构图

1 齿轮箱 4 蜗轮 5 柔性齿条

2 滑块

3 连杆

分析:

电动机带动蜗轮4转动,5再带动连杆3,而连杆3的另一端连接着滑块2,滑块2又连接着柔性齿条5,由此带动齿轮转动,而齿轮与雨刷杆固结在一起的,从而就带动了雨刷完成刮水动作。

该方案优点:

1.两个雨刷的轨迹可以通过对齿轮与齿条的初始啮合位置控制,这完全省去了

像连杆机构那种复杂的轨迹计算,使设计起来更加简单,调节起来更方便。

2.采用柔性齿条,从而使动力传输一下子就简单了下来。

缺点主要是可能对齿轮齿条的要求更高一些,要保证啮合精度及材料要好。

3.4 设计方案四

图3-4

双连杆雨刷结构

1 支座 4 蜗轮

2 连杆

3 摆杆

分析:

由蜗轮4转动带动固结在其上的杆转动,因此带动连杆2,再由连杆2带动摆杆3转动,从而完成刮水动作。

该方案优点:

显然此机构基本上是连杆机构,所以从机构上来看还是很简单的,个人觉得唯一不足的是,好像各杆件的具体数据长度,各杆件的轨迹貌似还是有些复杂的。

结合各方面的优点最终方案选择方案三,但是为便于计算,可将柔性齿条改为刚性直齿条,其工作原理完全相同,还是滑块带动齿条往复运动,但此时滑块与齿条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便于计算行程,继而便于对齿轮的相关数据的确定,详见下。

4.设计的数据及运动分析

4.1 整体工作流程

如下图

图4-1

此图是将方案三修改后的机构图,现将其整个运动叙述一下:

此时是雨刷器的两个极限位置,且这是一个急回设置,由图中知,这是由电机作为动力,以蜗轮蜗杆作为第一个动力传输机构,再将动力传给摇杆滑块机构,带动滑块往复运动,再通过与滑块固结的齿条的往复运动,带动与齿轮组齿轮固结的雨刷往复运动,以完成刮水动作。

如图,蜗轮是逆时针转动的,初始状态如图B所示,此时雨刷停留在玻璃下沿,当蜗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到如图A所示,即刚好经过了一个工作行程时,雨刷刚好从玻璃下沿顺时针运动到竖直位置(如图A所示),即雨刷也恰好经过了一个工作行程,此时,蜗轮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再次转到如图B的初始位置时,这一过程是回程过程,则雨刷也刚好从竖直位置沿逆时针转回玻璃下沿(如图B所示),由此,一个工作周期结束,以后的运动总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往

复运动。

具体各机构的工作如下分解

4.2 工作部分即齿轮组

在摇杆滑块机构的带动下,齿轮组也有两个极限位置,即90度的旋转角度,从而带动固结在其上的雨刷摆动。

图4-2

对齿轮组确定相关数据:

取m=1,z=17,则

分度圆直径d=m*z=17mm

P=∏*m=3.14*1=3.14mm

ha =ha*m=m=1mm

hf =(ha*+c*)m=1.25m=1.25mm

s=∏*m/2=1.57mm

e=∏*m/2=1.57mm

c=c*m=0.25mm

db=d*cosα

α=20°,m=1,ha*=1,z=17

分度圆周长C=∏*d=3.14*17=53.38mm,显然齿轮的行程只有四分之一圆,故连接着齿条的滑块的行程也只能是四分之一分度圆的周长。

则可进入下一个环节,对摇杆滑块机构的尺寸确定。

4.3 摇杆滑块机构

此连杆机构即作为传动部分,将蜗轮蜗杆的动力传输给齿条,从而带动雨刷的运动。此机构不仅实现了雨刷的往复运动,实现了持续刮水的动作,并且拥有急回特性,以免挡住开车者的视线时间过长。

图4-3

由3.1知,摇杆滑块机构的行程是由齿轮组齿轮的行程决定的,则

S=1/4C=1/4*πd=1/4*3.14*17=13.345mm

取导路偏距e=10mm,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1.32,则

极位夹角θ=180*(k-1/k+1)=25°,

可测得,α=24°,则

AB杆与BC杆的长度分别设为a,b,其值确定可用数学分析法和几何法两种方法求的,

数学分析法:

(a+b)*sinθ=s*sin(θ+α)

(a-b)* sinθ=s* sinα

(a-b)* sin(θ+α)=e

(a-b)≥e

联立以上式子,便可求出a=5.464,b=18.660;

若用几何方法求:

则是相当简单的,如下图作图法即可测得杆AC与杆AC’的长度,即a+b与a-b 的长度,再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即可求得a与b的值。

图4-4

4.4 方案最终效果

确定了数据后,雨刷器的总体方案效果图如下

图4-5

图中,绿色细实线代表雨刷器处于第一个极限位置,而黑色粗实线代表雨刷器处

于第二个极限位置。

5.设计综述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们真是收获颇丰,不仅温习、巩固了课本上学所学知识,而且使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多动脑带来的快乐,团体合作的力量以及相互讨论的好处。对于设计流程:参与设计的选题,对刮水器的机构进行构思,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绘制刮水器的机构简图。对选定的方案进行尺寸设计。在软件中设计出雨刮器机构。在此次设计中,我们对于某些机构的原理知识,有了更高有一层的认识,有感性的认识变为了理性的理解以及掌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于软件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熟练。完成这项课题,还得感谢老师的帮助。

要做设计,首先我们确定设计方案,根据现有的方案,算出主要的数据,并用CAD画出了它的运动简图。通过这次设计我学会并熟练了AUTOCAD,OFFICE,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更多的使用工具。并且在此设计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

在学完机械相关一些课程的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机电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应用到实际设计机构中去,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理论分析的能力,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我们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同时也训练我们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完成了整个设计,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软件应用上面,同时对机械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纵观整个设计过程,我们各组员任务分配明确,相互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工作有条不紊地前进。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要对问题认真重视,然后就是数学思想的完美性的思考,将机构放之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安全、稳定、美观、便捷、经济。这是最复杂和困难的,也是想的最多的地方,也是能够突出成绩的地方。我在这方面想了很多,虽然有很多都没有在设计中体现出来,但总体上以满足要求。此外我们也参考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大多数都比我们的方案要复杂,完善。这也是我们此次设计的不足之处,可是我们确是在这些简单的零件组合与机构运动分析,对比,修改,调整中慢慢地喜欢上了一些原本被认为枯燥的课程。当我踏实看到自己辛苦了几天所最终确定下来方案时,激动之心溢于言表。

总而言之,良好的团队精神与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让我们受益良多的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设计。

汽车雨刷器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C25 班级学号 设计题目:福克斯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设计 一、设计题目简介 挡风玻璃雨刮器是重要的安全件,它必须能有效地清除雨水、雪和污,一副好的雨刮也会为驾驶人士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雨刮器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题目就是依据目前福克斯汽车前挡风玻璃尺寸,按照最大化原则设计进行雨刮器机构进行设计。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 福克斯前挡风玻璃尺寸: 长:1463.3mm,宽:1023.3mm,厚:6.3 mm, 中高:95.7mm 对角:158.7mm 三、设计任务 1、根据目前所用的单双臂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一种类型作为设计基础,然后在最大刮水面积和对驾驶员最有利的位置要求的前提下提出雨刮器工作机构方案并进行对比确定最合适的刮水器机构方案,绘制机构简图;

2、根据所提供的工作参数,对刮雨器机构尺度综合,确定机构各个杆件的长度;应有计算过程及步骤 3、在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原理实验室(2号楼一层)搭建机构运动模型,检验机构的有效性,并测量相关尺寸,写出其实验及测试过程; 4、用软件(VB、MATLAB、ADAMS或SOLIDWORKS等均可)对执行机构进行可视化仿真,并画出输出机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5、进行动力学计算,确定各个构件受力及工作阻力等;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其中应包括设计思路、计算及运动模型建立过程以及 效果分析等。 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

刮水器的功用 为了保证汽车在雪雨天有良好的视野,各种车辆均配有刮水器,它利用连杆运动机构将电机连续旋转运动化为刮片的往复挂刷运动,清除车窗上的水滴或污垢,保持清晰的视野。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 汽车风窗刮水器是利用汽车刮水的驱动装置,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传至曲柄摇杆装置,将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转化为刷片做往复摆动,其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机构简介 汽车风窗刮水器是用于汽车刮水刷的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风窗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传至曲柄摇杆装置。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刮水杆作左右往复摆动,要求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图1

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总说明 本次设计的汽车自动雨刷省去了人为手动操作雨刷的问题,能够自动感应雨量并进行相应的工作。自动雨刷用雨滴传感器作为检测器来感应雨量的大小,把感应信号传给单片机,通过软件的控制驱动芯片自动调节电机的正反转与转动频率。此次设计采用40引脚的单片机AT89S52,设计中运用ULN2003AN驱动芯片来驱动步进电机的运转,克服了电机在低频工作时的噪音大,震动大的缺点。本次设计在一定的程度上为驾驶者提供了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保障,避免了由于驾驶者手动操作雨刷的不当而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汽车雨刷的全面性与可靠性。 在汽车智能雨刮系统中由于两个雨刮电机的转速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存在两个雨刮摆动不同步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及雨刮同步摆动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智能雨刮系统。该系统将转速偏差和转速偏差变化量模糊化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语言变量,根据所制定的一套模糊控制规则来选择控制PWM的输出语言变量,并以此通过脉宽调制技术来驱动直流电机,使两个雨刮同步摆动。 关键词:雨滴传感器;步进电机;单片机;雨刮器

Car Wiper Blad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esign Description The design of the automatic wipers is improved further in the traditional manual based on. Automatic wiper with rain sensor as the detector size induced precipitation, the induction signal is sent to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reversing and turning frequency automatic adjusting motor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software driver.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40pin of the mic AT89S52. That use of ULN2003AN to drive the stepper motor driver chip design operation. The pulse width modulation’s chopper driver mode. Thus greatly overcome the noise when the motor work in the low frequency , vibration faults. Provide comfort and safely guarantee this design in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driver, to avoid the traffic safety problem caused by the driver manually operated wiper improper. At the same time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automobile windshield wiper. In intelligent windscreen wiper system of automobile, As the problem of technics, rotate speed of two electro motors are not the same completely, so there are the problems that two wiper blades swing ansynchronous. In the thesis, a intelligent windscreen wiper system of automobile based on fuzzy control is presented, by analyzing fuzzy control theory and synchronous swing rules of windscreen wiper. The speed error and its change were used as fuzzy stable variable. According to a set of fuzzy rules, the output variable was selected to control the PWM switch. In this way, the

乘用车挡风玻璃刮水器系统设计汇总

乘用车挡风玻璃刮水器系统 前言:该标准已作过修改以符合SAE技术标准局的格式。在第二部分已添加了参照标准,第三部分中的定义已更改。所有其它部分的编号已作了修改。 1.范围 该SAE推荐操作规程的建议是为了乘用车、轻卡和多功能车带(GVM)或4100kg(100001b)或更小。 a)挡风玻璃刮水器系统的最低性能标准。 b)试验方法,可由商业试验机构在统一的试验设备上进行试验的 方法。 c)前刮系统特性和现象的统一术语以及工程结构研究使用的特 性值来评价系统性能。 d)功能、使用等的设计和系统零部件的位置的指南。 在该文件中的试验方法和最低的性能标准,外形是基于当前可用的工程数据。在前刮系统性能发展后,必须阶段性地检查和修改文件以添加数据。 2.参照标准 3.定义 3.1 挡风玻璃刮水器系统 3.2 刮板 3.3 刮水板胶条 3.4 刮臂 3.5 连杆组件 3.6 刮水器控制开关

3.7 刮刷区域 3.8 视野 3.9 有效刮刷模式3.10 循环 3.11 串接模式 3.12 相向模式 3.13 单臂模式 3.14 抖动 3.15 气泡 3.16 细线 3.17 波皱 3.18 水带 3.19 水雾 3.20 雪负荷 3.21 电机堵转力矩3.22 系统力矩 3.23 湿干 3.24 潮湿 3.25 相对空气速度3.26 日光入口 3.27 功能 3.28 多层挡风玻璃3.29 打边 3.30 翻边

3.31 橡胶沉积 3.32 每分钟循环数 3.33 风抬升 3.34 偏角 3.35 刃口负荷 3.36 刮臂的拱形或弧形 3.37 挂勾 3.38 绘图器 3.39 底端 3.40 顶端 4.一般性能 4.1 挡风玻璃刮水器系统 4.1.1视线区 视线区在挡风玻璃上规定为三个特定的区域。这三个区域用负荷汽车发展成为制造商的主要设计负荷,在表1中标为区域A、B和C。每个区域用表1中的角度表示升在图6中应用。在侧视图中,区域的上下边界是两个平面的交叉形成的,这看起来就是视野上下边沿的切线。这些平面由上述的角和下述的XX线确定。在平面图上,区域的左和右边界是由玻璃表面的与左和右边沿的垂直切面确定的。平面由角度和XX线的左和右来确定的。在刮刷区域确定的比例中使用的区域是玻璃外表面上在日光进口边缘25mm以外的区域。比例为刮刷区域与规定区域之比。采用5.1中的试验方法,刮试比例见表1。

雨刮器设计DOC

前言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汽车正从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朝着满足人们需求、安全、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日益提高的要求,汽车研发及生产机构必然要将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引入到汽车上,智能控制系统也成为汽车革新的主要内容。 雨刮器属汽车附件,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部件,用于消除挡风玻璃、后窗玻璃及大灯玻璃上的雨雪、灰尘和水泥等,以保证玻璃透明清晰。 第一个发明电动刮水器的是德国博世公司,博世将它作为“博世最年幼的产品”加入到博世的产品家族。自那以后,这个婴儿逐渐成长,从单纯的刮片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初的风窗玻璃之星——无支架的刮水器。在汽车的驾驶史上,对风窗玻璃的清洁问题解决开始得比较晚。汽车从只有平添驾驶发展到成为全天候的驾驶。技术变化最大是在二战以后伴随着大规模机械的出现。风窗玻璃洗涤器、间歇开关、后窗刮水器和可加热喷水器保证了驾驶时的视野清晰与行车安全。伴随着其他一些技术革新,比如雨滴传感器、可变位刮水臂、刮水器的出现,就更扩大了刮拭的范围,刮水器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目前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对于汽车雨刮器的研究上,智能雨滴传感器自然成了智能刮水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传感器是具有智能功能的高档传感器,它具有检测、信息处理功能、自动进行各种误差补偿、精度高、量程覆盖范围大、稳定性好、输出信号大、信噪比高、传输中抗干扰性能好,可远距离输送信号,有的还带有自检功能。在汽车智能雨刮系统中由于两个雨刮电机的转速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存在两个雨刮摆动不同步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及雨刮同步摆动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智能雨刮系统。该系统将转速偏差和转速偏差变化量模糊化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语言变量,根据所制定的一套模糊控制规则来选择控制PWM的输出语言变量,并以此通过脉宽调制技术来驱动直流电机,使两个雨刮同步摆动。光源发射器将红外光以固定角度投射到挡风玻璃上,经由挡风玻璃棱镜反射回到红外线接收器;在挡风玻璃清晰的情况下,红外接收器收到的红外线总量与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总量基本相等。当有雨滴落在挡风玻璃上时,部分红外线会因雨滴的折射而分散到外部,导致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线总量小于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总量。通过对红外线总量的检测,判断雨量的大小,进而发出刮水请求到雨刷控制器,完成不同档位的刮水行为。

汽车雨刮器设计全解

汽车风扇刮水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年12月27日 1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 1.2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2) 1.3机构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设计方案比较 (5) 2.1设计方案一 (5) 2.2最终设计方案 (6) 2.3原始数据 (6) 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 (6) 四.虚拟样机实体建模与仿真 (11) 4.1ADAMS/V IEW 的样机建模 (11) 五.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分析 (12) 5.1位移仿真曲线 (12) 5.2速度仿真曲线 (12) 5.3加速度仿真曲线 (12) 六. 课程设计总结 (13) 6.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3) 6.2设计过程 (13) 6.3设计展望 (14) 6.4设计工作分工表 (14) 6.5参考文献 (15)

一.题目:汽车风扇刮水器 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学生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3、训练学生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计算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的基本技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任务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机构为题目,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对机构进行选型与组合,设计出几种机构方案,并对其加以比较和确定,然后对所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出最优的机构参数,绘制机构运动性能曲线。 1

雨刮器设计软件 算法

雨刮器设计软件算法 第一章雨刮器轴的布置算法(五分钟之内完成X±0.01 确定值攻击角轴的布置) 第二章雨刮器刮角的确定 第三章雨刮器曲柄、摇臂和连杆长度的算法(有了曲柄的长度,五分钟内完成其它尺寸计算)第四章雨刮器的运动分析 (1) 4.1运动的约束条件 (1) 4.2攻击角和抬高角的优化设计 (3) 4.2.1玻璃的曲率分析和刮刷方法分析 (3) 4.2.2 攻击角方案的优化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压力角的方案的优化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压力角的优化设计 (6) 4.4刮片角加速度曲线的验证 (7) 4.5连杆和摇臂平面变化范围的验证 (8) 感兴趣联系:928315305@https://www.360docs.net/doc/d82206874.html,

第四章雨刮器的运动分析 4.1 运动的约束条件 实际的设计需要考虑生产的工艺性和经济性,在传动结构的每个连接部位采用球头和球碗连接形式,这样的优点就是球头和球碗标准化生产,节约成本,同时又满足了雨刮器的功能要求。 (1) 传动机构的自由度 因为实际曲柄和摇臂运动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运动时空间的运动。空间每个零件有6个自由度,左右支座限制了4个自由度(限制了两个轴向的移动和两个轴向的旋转),因为左右摆轴有轴向挡圈,所有又限制了一个轴向的移动自由度,在左右支座处共限制了5个自由度。球头球碗的连接属于点接触,限制3个自由度(限制沿三个坐标轴的移动自由度)。 传动机构的构建数:5个(曲柄组件、左右连杆组件和左右摇臂组件)。 传动机构的低副数:3个(曲柄组件和左右摇臂组件,每个限制5个自由度)。 传动机构的高副数:4个(左右连杆两段各有两个点约束,限制自由度3个)。 传动机构的自由度: F = 6n-5P L-3P H =6x5-5x3-3x4 = 3 当F大于1时,理论上传动机构的运动不唯一。理论上存在两个连杆绕其球心连线的旋转运动,但实际运动过程中因为没有驱使这个运动产生的力,所以就没有这两个运动。即使自由度大于1,依然可以满足雨刮器的功能要求。

轿车雨刮器结构设计方案

轿车雨刮器结构设计方案 1.1虚拟样机技术 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方法,它足一种基于产品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这些数字模型即虚拟样机(virtual prototype),将不同工程领域的开发模型结台在一起,它从外观、功能和行为上模拟真实产品.支持并行工程方法学。虚拟样机技术涉及多体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其技术实现,是基于先进的建模技术、多领域仿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交互式用户界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21]。 虚拟样机技术是在CAx(如CAD、CAM、CAE等)/DFx(如DFA、DFM等)技术基础卜的发展,它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仿真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复杂系统全生命周期、全系统、并对它们进行综合管理,从系统的层面来分析复杂系统,支持“由上至下”的复杂系统开发模式。 虚拟样机技术不仅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设计理念。一方面与传统的仿真分析相比,传统的仿真一般是针对单个子系统的仿真,而虚拟样机技术则是强调整体的优化,它通过虚拟整机与虚拟环境的耦合,对产品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测试、评估,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直到获得最优的整机性能。另一方面,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是一个串行的过程,各子系统(如:整机结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的设计都是独立的,忽略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与协同求解,因此设计的不足往往到产品开发的后期才被发现,造成严重浪费。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快速地建立包括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在内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实现产品的并行设计,可在产品设计初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系统的测试分析作为整个产品设计过程的驱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汽车风窗刮水器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设计与分析学院: 班级: 设计者: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一、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4) 1.1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设计容 (3) 二、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机构尺寸、即为家教、传动角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13) 三、课程设计总结 (15) 3.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5) 3.2收获与感想 (15) 3.3参考文献 (15)

一.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1.1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1)机构简介 汽车风窗刮水器是用于汽车刮水刷的驱动装置。如图1- (a)所示,风窗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1-2,传至曲柄摇杆装置2'-3-4。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刮水杆4作左右往复摆动,要求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其中,刮水刷的工作阻力矩如图1- (b)所示。 图1 汽车风窗刮水器 (a )机动示意图;(b )工作阻力矩曲线 (2)设计数据 设计参考数据见表1所示 容 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 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符号 1n K ? AB l 1x 4DS L 4G 4S J 1M 单位 r/min ()? mm N 2m kg ? mm N ? 数据 30 1 120 60 180 100 15 0.01 50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汽车前风窗雨刮器设计

目录 前言 (2) 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2) 2.设计说明书的格式要求: (2)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和简介 (3) 1.1设计任务 (3) 1.2设计题目及其简介 (3) 1.3 雨刮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5) 二、方案分析和比较 (7) 2.1概述 (7) 2.2方案比较 (7) 2.3最终方案选定 (9) 三、基本尺寸的确定 (10) 3.1前风窗玻璃的尺寸 (10) 3.2雨刮器雨刮臂尺寸确定 (11) 3.3雨刮器电机原理及参数的选定 (12) 四、雨刮器运动分析 (14) 五、设计总结 (16) 5.1设计感悟 (16) 5.2设计过程 (16) 5.3设计的优化思路和展望 (17) 六、参考文献 (18)

前言 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学生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3、训练学生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计算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的基本技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任务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机构为题目,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对机构进行选型与组合,设计出几种机构方案,并对其加以比较和确定,然后对所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出最优的机构参数,绘制机构运动性能曲线。 2.设计说明书的格式要求: (1)说明书一般用A4纸打印,要求步骤清楚、叙述简明、文句通顺、书写端正。 (2)对每一自成单元的内容,都应有大小标题,使其醒目突出,建议加上目录。 (3)通过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学生应该学会整理设计数据、绘制图表和简图,用工程术语表达设计成果的方法。 (4)对所用公式和数据,应标明来源——参考资料的编号和页次。 (5)说明书应加上封面,并与图纸一起装订成册。

汽车雨刮器的机构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I 关键词................................................. I Abstract.............................................. II Key Words............................................ III 1. 前言. (1)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2. 设计题目:汽车雨刮器 (3) 2.1 设计内容及步骤 (3) 2.2 机构简介 (4) 3. 设计方案比较 (5) 3.1 设计方案一 (5) 3.2 设计方案二 (6) 3.3 设计方案三 (7) 3.4 设计方案四 (8) 4.设计的数据及运动分析 (9) 4.1 整体工作流程 (9)

4.2 工作部分即齿轮组 (10) 4.3 摇杆滑块机构 (11) 4.4 方案最终效果 (12) 5. 设计综述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摘要 雨刷是最早发明于1910年.从1900年就有正规生产汽车在道路上,这意味着汽车没有雨刷在道路上遭受各种天气行驶至少10年!雨刷的构想产生于美国特瑞科公司的董事长在下雨天驾车,由于天气模糊,无法看清道路,导致撞倒了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孩。虽然男孩没有受很大的伤,但是驾驶者被他的经历所震惊。为他所震惊的是驾驶的危险是在没有完全看清道路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引起了雨刷的产生。在我们熟悉的电动雨刷系统出现以前一系列不同的方法都尝试过。最早的雨刷设计是一个塑料刀片在挡风玻璃上手动旋转。虽然这使挡风玻璃变干净,前方的视野变清晰,但操作者的手很快就累了,于是这种设计被放弃了。另一个的设计是由一个真空驱动泵所引发的。不幸的是这种设计被操作速度随车速改变的事实所困扰。这次失败最终导致连接一个电机到雨刮臂,这种本质一直沿用到今天。 关键词:雨刷;发明;电动雨刷;

轿车雨刮器结构设计方案

轿车雨刮器结构设计方案 1.1 虚拟样机技术 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方法,它足一种基于产品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这些数字模型即虚拟样机(virtual prototype),将不同工程领域的开发模型结台在一起,它从外观、功能和行为上模拟真实产品.支持并行工程方法学。虚拟样机技术涉及多体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其技术实现,是基于先进的建模技术、多领域仿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交互式用户界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21]。 虚拟样机技术是在CAx(如CAD、CAM、CAE等)/DFx(如DFA、DFM等)技术基础卜的发展,它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仿真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复杂系统全生命周期、全系统、并对它们进行综合管理,从系统的层面来分析复杂系统,支持“由上至下”的复杂系统开发模式。 虚拟样机技术不仅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设计理念。一方面与传统的仿真分析相比,传统的仿真一般是针对单个子系统的仿真,而虚拟样机技术则是强调整体的优化,它通过虚拟整机与虚拟环境的耦合,对产品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测试、评估,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直到获得最优的整机性能。另一方面,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是一个串行的过程,各子系统(如:整机结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的设计都是独立的,忽略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与协同求解,因此设计的不足往往到产品开发的后期才被发现,造成严重浪费。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快速地建立包括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在内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实现产品的并行设计,可在产品设计初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把系统的测试分析作为整个产品设计过程的驱动。

汽车雨刷器设计

汽车雨刷器设计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机械原理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C25 班级学号 设计题目:福克斯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设计 一、设计题目简介 挡风玻璃雨刮器是重要的安全件,它必须能有效地清除雨水、雪和污,一副好的雨刮也会为驾驶人士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雨刮器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题目就是依据目前福克斯汽车前挡风玻璃尺寸,按照最大化原则设计进行雨刮器机构进行设计。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 福克斯前挡风玻璃尺寸: 长:1463.3mm,宽:1023.3mm,厚:6.3 mm, 中高:95.7mm 对角:158.7mm 三、设计任务 1、根据目前所用的单双臂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一种类型作为设计基础,然后在最大刮水面积和对驾驶员最有利的位置要求的前提下提出雨刮器工作机构方案并进行对比确定最合适的刮水器机构方案,绘制机构简图; 2、根据所提供的工作参数,对刮雨器机构尺度综合,确定机构各个杆件的长 度;应有计算过程及步骤

3、在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原理实验室(2号楼一层)搭建机构运动模型,检验机构的有效性,并测量相关尺寸,写出其实验及测试过程; 4、用软件(VB、MATLAB、ADAMS或SOLIDWORKS等均可)对执行机构进行可视化 仿真,并画出输出机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5、进行动力学计算,确定各个构件受力及工作阻力等;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其中应包括设计思路、计算及运动模型建立过程以及 效果分析等。 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 刮水器的功用 为了保证汽车在雪雨天有良好的视野,各种车辆均配有刮水器,它利用连杆运动机构将电机连续旋转运动化为刮片的往复挂刷运动,清除车窗上的水滴或污垢,保持清晰的视野。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 汽车风窗刮水器是利用汽车刮水的驱动装置,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传至曲柄摇杆装置,将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转化为刷片做往复摆动,其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机构简介 汽车风窗刮水器是用于汽车刮水刷的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风窗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传至曲柄摇杆装置。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刮水杆作左右往复摆动,要求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图1

汽车雨刮器设计

汽车雨刮器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 书 ..................................................................... .. (1) 1.1刮水器的功 用 ..................................................................... .. (1) 1.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 理 ..................................................................... 1 1.3刮水器的运动简 图 ..................................................................... ..................... 2 二,设计数 据 ..................................................................... ....................2 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 析 (3) 3.1 计算极位夹 角 ..................................................................... . (3) 3.2 计算,:的长 度 ..................................................................... (3)

3.3 计算AB杆和:,杆的关系...................................................................... .... 4 四.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分析 (4) 4.1 方案一的速度加速度分 析, .................................................................... (7) 4.2 方案二速度和加速度分 析, .................................................................... ..... 9 五.动态静力分 析 ..................................................................... . (9) 5.1对两方案进行受力分 析 ..................................................................... ............. 9 六. ,,,仿真建模分析速度与加速 度 (10) ,.,仿真运动轨 迹 ..................................................................... (13) ,.,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图 线 ..................................................................... ........14 七.心得体会...................................................................... .................... 15 八,参考文

雨刮器机构的设计

雨刮器机构的设计 摘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作为主动安全装置的后视镜是驾驶员间接视野的主要特征。本设计首先对后视镜的结构形式及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针对目前观后镜在雨天雨水及时常有灰尘附于上视野变差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刮水及清洗系统的后视镜总体布置设计的思路;对后视镜刮水传动机构及清洗系统作了详细的设计,完成了相应机构设计计算过程;并对刮水及清洗系统控制电路了进行了设计。所设计的后视镜系统可以在下雨天间隙清除镜面上附着的雨水,在镜面上附着尘土时根据需要进行清洗,实现后视镜良好视野。 关键词:后视镜刮水装置清洗系统设计

Abstract:Security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human existence, as an active safety device,the Rear view mirror is the driver's main features of indirect vision. At first,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Rear view mirror;Against the deterioration of vision problem when the Rear view mirror used in rain day or dust on it ,the rearview mirror general design ideas of a cleaning system with wiper are been Proposed .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rear-view mirror wiper cleaning system detailed design, comple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design calculation process, and the wiper and washing system control circuit has been designed. The design of the mirror system can clear the water on the rain mirror when attaches to the rain, and it can clean the mirror when the mirror attaches to dust as needed to achieve good vision mirror. Keywords:Rear view mirror wiping device washing system Design

(汽车行业)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汽车行业)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 现

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总说明 本次设计的汽车自动雨刷省去了人为手动操作雨刷的问题,能够自动感应雨量并进行相应的工作。自动雨刷用雨滴传感器作为检测器来感应雨量的大小,把感应信号传给单片机,通过软件的控制驱动芯片自动调节电机的正反转与转动频率。此次设计采用40引脚的单片机AT89S52,设计中运用ULN2003AN 驱动芯片来驱动步进电机的运转,克服了电机在低频工作时的噪音大,震动大的缺点。本次设计在一定的程度上为驾驶者提供了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保障,避免了由于驾驶者手动操作雨刷的不当而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汽车雨刷的全面性与可靠性。 在汽车智能雨刮系统中由于两个雨刮电机的转速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存在两个雨刮摆动不同步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及雨刮同步摆动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智能雨刮系统。该系统将转速偏差和转速偏差变化量模糊化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语言变量,根据所制定的一套模糊控制规则来选择控制PWM的输出语言变量,并以此通过脉宽调制技术来驱

动直流电机,使两个雨刮同步摆动。 关键词:雨滴传感器;步进电机;单片机;雨刮器

Car Wiper Blad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esign Description The design of the automatic wipers is improved further in the traditional manual based on. Automatic wiper with rain sensor as the detector size induced precipitation, the induction signal is sent to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reversing and turning frequency automatic adjusting motor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software driver.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40pin of the mic AT89S52. That use of ULN2003AN to drive the stepper motor driver chip design operation. The pulse width modulation’s chopper driver mode. Thus greatly overcome the noise when the motor work in the low frequency , vibration faults. Provide comfort and

汽车雨刷器设计

汽车雨刷器设计

————————————————————————————————作者:————————————————————————————————日期:

机械原理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C25 班级学号 设计题目:福克斯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设计 一、设计题目简介 挡风玻璃雨刮器是重要的安全件,它必须能有效地清除雨水、雪和污,一副好的雨刮也会为驾驶人士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雨刮器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题目就是依据目前福克斯汽车前挡风玻璃尺寸,按照最大化原则设计进行雨刮器机构进行设计。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 福克斯前挡风玻璃尺寸: 长:1463.3mm,宽:1023.3mm,厚:6.3 mm, 中高:95.7mm 对角:158.7mm 三、设计任务 1、根据目前所用的单双臂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一种类型作为设计基础,然后在最大刮水面积和对驾驶员最有利的位置要求的前提下提出雨刮器工作机构方案并进行对比确定最合适的刮水器机构方案,绘制机构简图;

2、根据所提供的工作参数,对刮雨器机构尺度综合,确定机构各个杆件的长度;应有计算过程及步骤 3、在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原理实验室(2号楼一层)搭建机构运动模型,检验机构的有效性,并测量相关尺寸,写出其实验及测试过程; 4、用软件(VB、MATLAB、ADAMS或SOLIDWORKS等均可)对执行机构进行可视化仿真,并画出输出机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5、进行动力学计算,确定各个构件受力及工作阻力等;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其中应包括设计思路、计算及运动模型建立过程以及 效果分析等。 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

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

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总说明 本次设计的汽车自动雨刷省去了人为手动操作雨刷的问题,能够自动感应雨量并进行相应的工作。自动雨刷用雨滴传感器作为检测器来感应雨量的大小,把感应信号传给单片机,通过软件的控制驱动芯片自动调节电机的正反转与转动频率。此次设计采用40引脚的单片机AT89S52,设计中运用ULN2003AN 驱动芯片来驱动步进电机的运转,克服了电机在低频工作时的噪音大,震动大的缺点。本次设计在一定的程度上为驾驶者提供了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保障,避免了由于驾驶者手动操作雨刷的不当而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汽车雨刷的全面性与可靠性。 在汽车智能雨刮系统中由于两个雨刮电机的转速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存在两个雨刮摆动不同步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及雨刮同步摆动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智能雨刮系统。该系统将转速偏差和转速偏差变化量模糊化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语言变量,根据所制定的一套模糊控制规则来选择控制PWM的输出语言变量,并以此通过脉宽调制技术来驱动直流电机,使两个雨刮同步摆动。 关键词:雨滴传感器;步进电机;单片机;雨刮器

Car Wiper Blad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esign Description The design of the automatic wipers is improved further in the traditional manual based on. Automatic wiper with rain sensor as the detector size induced precipitation, the induction signal is sent to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reversing and turning frequency automatic adjusting motor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software driver.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40pin of the mic AT89S52. That use of ULN2003AN to drive the stepper motor driver chip design operation. The pulse width modulation’s chopper driver mode. Thus greatly overcome the noise when the motor work in the low frequency , vibration faults. Provide comfort and safely guarantee this design in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driver, to avoid the traffic safety problem caused by the driver manually operated wiper improper. At the same time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automobile windshield wiper. In intelligent windscreen wiper system of automobile, As the problem of technics, rotate speed of two electro motors are not the same completely, so there are the problems that two wiper blades swing ansynchronous. In the thesis, a intelligent windscreen wiper system of automobile based on fuzzy control is presented, by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