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问题作业

逻辑推理问题作业
逻辑推理问题作业

逻辑推理问题作业

1: 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第一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红,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第二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对于第一种可能,第二盘比赛是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王宁的妹妹是小林,这样就是张虎、李明和小林三人打混合双打,不符合实际,所以第一种可能是不成立的,只有第二种可能是合理的。

所以判断结果是:张虎的妹妹是小华;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2: 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人得铜牌.王老师猜测:“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结果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那么小明得___牌,小华得___牌,小强得___牌。

解:①若“小明得金牌”时,小华一定“不得金牌”,这与“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相矛盾,不合题意。

②若小明得银牌时,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铜牌,那么王老师没有猜对一个,不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铜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也不合题意.

③若小明得铜牌时,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银牌,那么王老师只猜对小强得奖牌的名次,符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银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

对了两个,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小明、小华、小强分别获铜牌、金牌、银牌符合题意。

3:四人打桥牌,某人手中有13张牌,四种花色样样有;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同.红桃和方块共5张;红桃与黑桃共6张;有两张将牌(主牌).试问这副牌以什么花色的牌为主?

解:①假设红桃为主.那么红桃有2张;方块有3张;黑桃有4张,因为共13张牌,所以草花有4张,这样,黑桃为草花张数相同.与已知条件“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同”矛盾,即红桃不是主牌。

②假设方块为主牌.那么方块有2张;红桃有3张;则黑桃也有3张,亦与已知矛盾。

③假设草花为主牌.那么草花有2张.并且推得红桃+方块+黑桃共有11张牌.而已知“红桃和方块共5张,红桃与黑桃共6张”,即得红桃+方块+红桃+黑桃共11张牌.由此得到红桃的张数应为零.与已知条件“四种花色样样有”相矛盾.说明草花不是主牌。

由以上推理得知,黑桃必为主牌.即黑桃有2张;红桃有4张;方块有1张.那么草花有6张。

4:A、B、C三人进行小口径步枪射击比赛,每个人射击6次,并且都得了71分.三人共18次的得分情况,从小到大排列为:

1,1,1,2,2,3,3,5,5,10,10,10,20,20,20,25,25,50。

已知A首先射击两次,共得22分;C第一次射击只得3分,请根据条件判断,是谁击中了靶心(击中靶心得50分)?

解:我们先来推断A6次射击的情况.已知前两次得22分,6次共得71分,从71-22=49,可知,击中靶心的决不会是A.另一方面,在上面18个数中,两数之和等于22的只可能是20和2.再来推算一下四个数之和等于49的可能性.首先,在这四个数中,如果没有25,是绝不可能组成49的.其次,由于49-25=24,则如果没有20,任何三个数也不能组成24.而24-20=4,剩下的两个数显然只能是1和3了.所以A射击6次的得分(不考虑得分顺

序)应该是20,2,25,20,3,1。(可在前面18个数中,划去上述6个数)。再来推断击中靶心的人6次得分的情况.从71-50=21可知,要在前面12个未被划去的数中,取5个数,使其和是21.可以断定,这5个数中,必须包括一个10,一个5,一个3,一个2,一个1.即6次得分情况为50,10,5,3,2,1。在前面12个未被划去的数中,划去上面这6个数。剩下的6个数25,20,10,10,5,1就是第三个人的得分情况了。

从这6个数中没有3,而C第一次得了3分,可知这6个数是B射击的得分数.因此C 是击中靶心的人。

5:某医院内科病房,A、B、C、D、E、F、G七名护士每周轮流安排一个夜班.已经知道:A的夜班比C的夜班晚一天,D的夜班比E的夜班的前一天晚三天,B的夜班比G的夜班早三天;F的夜班在B和C的夜班的正中间,而且是在星期四.问每个护士分别在星期几值夜班?

解:除F以外,可将已知条件归纳如下:CA,E_D,B__G.这里的横线表示空位。可见CA 不能排在B____G中间,否则F就无法排在BC的正中间了.又F必排在三个空位之一,因此还有两个空位必定是E__D和B__G交叉填空.于是可排出:EBDFG或BFEGD两种情况,而CA只能加在任何一端,那么就有CAEBDFG,EBDFGCA,CABFEGD和BFEGD-CA四种排位.其中只有排位EBDFGCA才能满足已知条件“F在BC的正中间”.所以七名护士值班排序是:E星期一值班,B星期二值班,D星期三值班,F星期四值班,G星期五值班,C 星期六值班,A星期日值班.

6:李英、赵林、王红三人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他们是来自金城、沙市、水乡的选手,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现在知道:

①李英不是金城的选手;

②赵林不是沙市的选手;

③金城的选手不是一等奖;

④沙市的选手得二等奖;

⑤赵林不是三等奖。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一招鲜

声明:本资料由大家论坛公务员考试专区https://www.360docs.net/doc/d82421132.html,/index_66.html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s://www.360docs.net/doc/d82421132.html,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考试真题,模拟题:https://www.360docs.net/doc/d82421132.html,/index_66.html大家论坛,全免费公益性公务员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一招鲜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的逻辑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方面,最终反映的是应试者各方面的个人素质,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练习。但是对于研究公务员考试的新东方公务员考试团队而言,如何教授学员技巧,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和考试时间里尽可能地拿多分,并且要结合每一位学员的接受能力,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应试技巧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目标。 就行政能力测验的逻辑部分而言,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针对逻辑的讲义,但是个人认为与其通过讲授逻辑学的专业知识,不如告诉学员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技巧,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理由有三:第一、作为测验应试者逻辑专业知识的形式逻辑题已经淡出大家的视野,未来的大趋势正如MBA入学考试考纲所言:“逻辑推理试题的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但并非测试有关领域的专门知识,也不测试逻辑学专业知识,而是测试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与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就逻辑推理本身的性质而言,是一种已知推未知的过程,报考公务员的应试者大多受过高等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些就是一个已知的积累,因此他们具备已知推未知的前提条件;第三、在已知推未知的过程中必然涉及逻辑学的知识,但是这些也应该是大家平时了解,我们新东方公务员团队所要做的是利用大家都熟悉的逻辑基础知识达到解题的结果,并且保证速度和准确度。下面就给大家谈谈如何用逻辑学最基础的一些知识解答大多数逻辑推理题里涉及的逻辑学的部分。 基础知识回顾: 一、何为逻辑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者多个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得思维过程,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用公式表达就是A→B。 二、三段论 由A→B,B→C得到A→C 特别注意貌似三段论的陷阱:A→B,C→B是否可以得到A-?-C,答案是不可以,在三段论中前一个逻辑关系的结论必须是后一个逻辑关系的前提,这样才能应用三段论。 三、条件关系 在A→B中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箭头指向必要条件,必要条件表达大前题。 大家在无法进行条件的判断时可以运用: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的口诀,当然这个口诀也表达了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含义。 三、等价命题的转换 原命题等价于其逆否命题,不等价于其逆命题或者否命题 四、学会把日常语言转换为条件关系 表充分条件:只要A就B、如果A就B、因为A所以B、想要A就要B等 表必要条件:不B不A、除非B不A、一定/必须B、只有B才A等 注:A表充分条件,B表必要条件 把日常语言转换为条件关系主要的作用在于把考察逻辑知识的论述题目转换为简单的表达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第41-50题及答案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 第41-50题答案 某电子商场销售量最高的三款相机分别产自美国、中国和德国。 已知:B相机不是中国生产的;中国生产的相机在销售时赠送了一张大容量存储卡;C相机在销售中没有任何赠品,它与产自德国的那款相机同是金属外壳。请问,这三款相机分别产自哪里? 解: 已知: 1、B相机不是中国生产的; 2、中国生产的相机在销售时赠送了一张大容量存储卡;

3、C相机在销售中没有任何赠品,它与产自德国的那款相机同是金 属外壳。 推理: 一、根据已知条件1、2、3推出,中国生产的相机不是B和C,只能是A; 二、根据已知条件3知道,C相机不是德国产的,从推理一也知道不是中国产的,推出是美国生产的; 三、综上,余下的B相机是德国生产的。 结论:A相机产自中国 B相机产自德国 C相机产自美国

里奥去旅行,在森林里迷了路。他终于找到一座小木屋,门口有一个孩子在玩耍,“你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吗?”里奥问孩子。“哎呀,我可不知道,你可以去问问我的爸爸妈妈。不过,我爸爸在星期一、二、三说谎话,妈妈在星期四、五、六说谎话,星期日他们倒都说真话。”小孩回答。 里奥问小孩的父母询问今天是星期几,孩子爸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孩子妈也说:“昨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里奥想了一会儿同,终于正确地判断出了这一天是星期几。 解: 已知: 1、孩子爸爸在星期一、二、三说谎话, 2、孩子妈妈在星期四、五、六说谎话, 3、星期日他们倒都说真话。 4、孩子爸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5、孩子妈也说:“昨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

推理 一、根据已知条件1――3,如果这天是星期一,那么昨天是星期日,爸妈都说真话,根据已知条件5,孩子妈妈星期一、二、三说真话,她说昨天说谎,但是星期日她是说真话,与此有矛盾,不成立; 二、如果这天是星期二,那么昨天是星期一,孩子的妈妈星期一、二、三说真话,她说昨天说谎,与此有矛盾,不成立; 三、同理,星期三也不成立; 四、如果这天是星期五,孩子的爸爸星期四、五、六说真话,他说昨天说谎,与此有矛盾,不成立; 五、同理,星期六也不成立; 六、如果这天是星期日,孩子的爸爸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说真话,他说昨天说谎,与此有矛盾,不成立; 七、只有星期四,孩子的爸爸星期三说谎,星期四说真话,他说昨天说谎是相符的;孩子的妈妈星期三说真话,星期四说谎话,他说昨天说谎,说谎的负判断就是真话,也相符,因此成立。 结论:这天是星期四。

四年级奥数.杂题.复杂逻辑推理(B级).学生版

逻辑推理作为数学思维中重要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各种数学竞赛中,除此以外,逻辑推理还经常作为专项的内容出现在各类选拔考试,甚至是面向成年人的考试当中。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逻辑推理既有趣又可以开发智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比较高。本讲我们主要从各个角度总结逻辑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 列表推理法 逻辑推理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层次多,条件纵横交错.如何从较繁杂的信息中选准突破口,层层剖析,一步步向结论靠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推理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采用列表的方式,把错综复杂的约束条件用符和图形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把令人眼花缭乱的条件变得一目了然,答案也就容易找到了. 二、 假设推理 用假设法解逻辑推理问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几种可能情况,逐一假设.如果推出矛盾,那么假设不成立;如果推不出矛盾,而是符合题意,那么假设成立. 解题突破口:找题目所给的矛盾点进行假设 三、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 对于体育比赛形式的逻辑推理题,注意“一队的胜、负、平”必然对应着“另一队的负、胜、平”。有时综合性的逻辑推理题需要将比赛情况用点以及连接这些点的线来表示,从整体考虑,通过数量比较、整数分解等方式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四、 计算中的逻辑推理 能够利用数论等知识通过计算解决逻辑推理题. 1. 掌握逻辑推理的解题思路与基本方法:列表、假设、对比分析、数论分析法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掌握解不同题型的突破口 3. 能够利用所学的数论等知识解复杂的逻辑推理题 知识框架 复杂逻辑推理 重难点

【例 1】 李波、顾锋、刘英三位老师共同担负六年级某班的语文、数学、政治、体育、音乐和图画六门 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 ⑴ 顾锋最年轻; ⑵ 李波喜欢与体育老师、数学老师交谈; ⑶ 体育老师和图画老师都比政治老师年龄大; ⑷ 顾锋、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经常一起去游泳; ⑸ 刘英与语文老师是邻居.问:各人分别教哪两门课程? 【巩固】 王平、宋丹、韩涛三个小学生都是少先队的干部,一个是大队长,一个是中队长,一个是小队长.一 次数学测验,这三个人的成绩是:⑴韩涛比大队长的成绩好.⑵王平和中队长的成绩不相同.⑶中队长比宋丹的成绩差.请你根据这三个人的成绩,判断一下,谁是大队长呢? 【例 2】 张明、席辉和李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已知:⑴张明 不在北京工作,席辉不在上海工作;⑵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⑶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⑷席辉不是农民.问:这三人各住哪里?各是什么职业? 【巩固】 甲、乙、丙三人,他们的籍贯分别是辽宁、广西、山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教师、工人、演员. 已 例题精讲

[VIP专享]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原创)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公益版) 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 *^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Part1啥是逻辑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 Part4推理规则 Part5矛盾关系 Part6 反对关系 Part1啥是逻辑 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讲一个超级变态的例子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 例1.有一群人,里面有15个非男人,有16个非女人,男女一共25人,问,男人有几人,女人有几人?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 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 那怎么解? 非男人+男人=总数 1。 15+男=总 非女人+女人=总数 2。 16+女=总 3。男人+女人=25 1。+2。=4。 4。 15+16+男+女=2总 于是 15+16+(男+女)=2总 总=(15+16+25)/2 可求 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 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 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 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表示范畴的词:所有(任何)、有些 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 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 单独看这些词,好简单哦,可是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变成一道长长的题目头就大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先说范畴吧,所有(任何)和有些

经典逻辑推理题附答案

经典逻辑推理题(你能做起几道)(附答案)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下午 11:32 一、 Q先生和S先生、 P先生在一起做游戏。 Q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差数是1。他把一张纸片贴在S先生额头上,另一张贴在P先生额头上。于是,两个人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 Q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谁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吗? S先生说:“我猜不到。” P先生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又说:“我还是猜不到。” P先生又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仍然猜不到; P先生也猜不到。 S先生和P先生都已经三次猜不到了。 可是,到了第四次, S先生喊起来:“我知道了!” P先生也喊道:“我也知道了!” 问: S先生和P先生头上各是什么数? 二、 有一个牢房,有3个犯人关在其中。因为玻璃很厚,所以3个人只能互相看见,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有一天,国王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只叫他们知道帽 子的颜色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叫他们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宣布两条如下:

1.谁能看到其他两个犯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就可以释放谁; 2.谁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释放谁。 其实,国王给他们戴的都是黑帽子。他们因为被绑,看不见自己罢了。于是他们3个 人互相盯着不说话。可是不久,心眼灵的A用推理的方法,认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您想,他是怎样推断的? 三、 有一个很古老的村子,这个村子的人分两种,红眼睛和蓝眼睛,这两种人并没有什 么不同,小孩在没生出来之前,没人知道他是什么颜色的眼睛,这个村子中间有一个广场,是村民们聚集的地方,现在这个村子只有三个人,分 住三处。在这个村子,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并且在晚上自杀的话,他就会升入天堂,这三个人不能够用语言告诉对方眼睛的颜色,也不能用任何方式提示对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而且也不能用镜子, 水等一切有反光的物质来看到自己眼睛的颜色,当然,他们不是瞎子,他们能看到对方的眼睛,但就是不能告诉他!他们只能用思想来思考,于是他们每天就一大早来到广场上,面对面的傻坐着,想自己眼睛的颜色,一天天过去了 ,一点进展也没有,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他到广场上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说,你们之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眼睛是红色的。说完就走了。这三个人听了之后,又面对面的坐到晚上才回去睡觉,第二天,他们又 来到广场,又坐了一天。当天晚上,就有两个人成功的自杀了!第三天,当最后一个人来到广场,看到那两个人没来,知道他们成功的自杀了,于是他也回去,当天晚上,也成功的自杀了! 根据以上,请说出三个人的眼睛的颜色,并能够说出推理过程!

2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公益版第二部分)Part4 推理规则 三段论 在逻辑中最最基本的推理规则,就是三段论。 什么叫三段论?三段论就是三句话,两个前提推一个结论 讲一个故事让大家轻松一下 从前,有一位哲学家叫苏格拉底 有一天,有个人找他说话:“大师,我很崇拜您,向您求教几个问 题,您能回答我对或者不对吗?” 苏格拉底:“能。” 那人说:“所有人都会死,这句话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大师您是人,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于是,大师您会死,对不对?” 苏格拉底:“……%¥……#¥……%¥……#%¥……”

以上就是三段论,嘿嘿 哈哈,回到正题,给几个三段论的公式(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试试把上面的故事转换一下,看看是符合1234中的哪一个 哦!) 比如: 1.所有A是B,所有B是C,于是,所有A是C(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句,则结论必是肯定句) 2.有些A是B,所有B是C,于是,有些A是C 3.有些A是B,所有B非C,于是,有些A非C (两个前提,一肯一否,则结论必是否定句) 4.有些A非B,所有C是B,于是,有些A非C 三段论推理传递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推理的那个前提是所有开头的 要注意的一点是,两个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所有”,否则推理不能传递,比如 有些A是B,有些B是C,像这种条件,我们什么也推不出来的!

伸个懒腰,我们来做道综合点的题吧~ 复习复习前几个部分的内容,嘿嘿~ 例8.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波斯猫,然而,人们必须承认,所有的波斯猫都是自负的,并且所有自负的波斯猫总是让人生气。如果上面的陈述正确,下面的每一个基于上述的陈述也必然是正确的,除了: A.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让人生气的(有些a是d)B.一些让人生气的波斯猫是最漂亮的猫(有些d是a) C.任何不让人生气的猫不是波斯猫(因为有任何,这里我们用的是逆否命题同真假来做非d=>非b 等价于b=>d) D.一些让人生气且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D项看起来比较复杂,你们晕了没有?知道关键在哪里么?有疑问的翻回 Part2!仔细看看例2,弄错的,打自己PP!简化来说直接就是,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从“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 是不可以直接推出“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的!解释见例2去) 题面: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1.有些a是b),所有波斯猫都自负(2.所有b是c),所有自负的波斯猫让人生气(3.所有c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带答案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带答案 公务员备考考生想要在逻辑推理部分中取得高分,试题练习尤为重要,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一) 1、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河南来京的打工人员当 上了门卫;有些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所有的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如果上述情况是真的,无法断定为真的选项是( )。 A、有些河南来京打工人员是武术学校的学员 B、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 C、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 D、有些门卫没有就业许可证 2、某公司在选派与外商谈判的人员时,有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为了组成最佳谈判阵容,公司有如下安排: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中至少要派一人去。 如果公司没有派甲去,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派乙去,不派丙和丁去 B、不派乙去,派丙和丁去 C、乙、丙、丁都没派去 D、乙、丙、丁都派去 3、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 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市。

据此,可以推出( )。 A、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4、如果天气晴朗,小刘就去郊游,如果老婆不与他同去,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单位有急事,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今天不是星期六,小刘就不去郊游。 假设以上说法正确,那么,如果小刘去郊游,则不能判定下述哪项正确?( ) A、老婆与小刘同去郊游 B、天气晴朗 C、小刘单位没有急事 D、今天是星期六 5、所有甲公司的员工上班时都穿制服,小李上班时穿制服,所以小李是甲公司的员工。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 )。 A、所有得病的同学都没参加此次运动会,小明没得病,所以小明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B、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C、所有的鸡都不会飞,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所以鸡不属于鸟类 D、所有的酒类喝多了都对身体有害,可乐不属于酒类,所以可乐喝多了对身体无害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答案 1、答案: A

行测逻辑推理解析题

一、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真假自明 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考试中屡见鲜见。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 答案D。 试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D.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 (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显然③必假,即所长会使用计算机为真,那么“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 (2)我们找到了惟一真的条件是①,剩余的条件“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12人都会

5.4 较复杂的逻辑推理(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5.4 较复杂的逻辑推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逻辑推理常用的方法:假设法、列表法、计算推理、排除法; 2.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训练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逻辑推理常用的方法:假设法、列表法、计算推理、排除法。 教学难点: 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都喜欢什么类型的动画片呢? 学生踊跃发言 师:哇,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看动画片哪!不过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也要认真学哦。老师在读书的时候看过一部侦探推理题材的动画片,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人物,大家猜猜是谁呢?(展示图片)对啦,就是江户川柯南!大家想不想过一把侦探瘾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体验吧。(板书课题:较复杂的逻辑推理) 二、思维探索 展示例1 例1:光华小学开田径运动会,其中一个项目是由5名运动员进行100米短跑比赛,赛后5位观众介绍这场比赛的结果。 甲说:A是第二名,B是第三名。 乙说:C是第三名,D是第五名。 丙说:D是第一名,C是第二名。 丁说:A是第二名,E是第四名。 戊说:B是第一名,E是第四名。 结果出来以后,发现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则这5名运动员的名次究竟各

是多少? 师:读完题后,你们能判断出这五名运动员的名次吗?以前碰到这种类型的逻辑推理题,你们是怎么思考的呢? 生:从甲开始,一句句判断。 师:是的,但因为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要一句句判断非常复杂,而且条件也非常多,为了大家能够清楚地找出条件间的关系,我们不妨借助表格分析。 师引导大家画出表格,标注出第一到第五的名次和甲、乙、丙、丁、戊。将五位观众介绍的结果依次填入表格中。 师:既然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为了便于分析,不妨从甲开始,假设甲的前半句正确,则后半句错误,用“√”和“×”在表格中标注出来。第二名是A,则丙后半句“C是第二名”错误,丁前半句“A是第二名”正确。所以丙前半句“D 是第一名”正确,丁后半句“E是第四名”错误。进而可知戊后半句“E是第四名”错误,所以戊前半句“B是第一名”正确。这时候,发现D和B都是第一名,产生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假设甲的后半句正确,则前半句错误。(同样的分析思路,师可点学生回答,也可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师:借助表格和假设法,得出C第二名,B第三名,E第四名,D第五名,所以A第一名。 小结: 假设法:可以首先假设某种结果正确,并以此为起点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论证。如果推理产生矛盾,说明假设的结果是错误的,再重新提出一个假设,直至得到符合要求的结论为止。 展示例2 例2:甲、乙、丙、丁四人在争论今天是星期几。 甲说:明天是星期五; 乙说:昨天是星期四; 丙说:你俩说的都不对; 丁说:今天不是星期六。

逻辑推理讲义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一、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解读2010年高考大纲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①理解命题的概念. 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推理和判断,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广泛地说,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 “简易逻辑”.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意义,介绍了判断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接下来,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二、本章知识框图

小学奥数 逻辑推理 题集含答案

小学奥数逻辑推理题集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甲、乙、丙三人进行跑步比赛.A、B、C三人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A说:“甲肯定是第一名.”B说:“甲不是最后一名.”C说:“甲肯定不是第一名.”其中只有一人对比赛结果的预测是对的.预测对的是 . 2. A、B、C、D、E和F六人一圆桌坐下. B是坐在A右边的第二人. C是坐在F右边的第二人. D坐在E的正对面,还有F和E不相邻. 那么,坐在A和B之间的是 . 3. 甲、乙、丙、丁与小明五位同学进入象棋决赛.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每胜一盘得2分,和一盘得1分,输一盘得0分.到现在为止,甲赛了4盘,共得了2分;乙赛了3盘,得了4分;丙赛了2盘,得了1分;丁赛了1盘,得了2分.那么小明现在已赛了盘,得了分. 4. 曹、钱、刘、洪四个人出差,住在同一个招待所.一天下午,他们分别要找一个单位去办事.甲单位星期一不接待,乙单位星期二不接待,丙单位星期四不接待,丁单位只在星期一、三、五接待,星期日四个单位都不接待. 曹:“两天前,我去误了一次,今天再去一次,还可以与老洪同走一条路.” 钱:“今天我一定得去,要不明天人家就不接待了.” 刘:“这星期的前几天和今天我去都能办事.” 洪:“我今天和明天去,对方都接待.” 那么,这一天是星期 ,刘要去单位,钱要去单位,曹要去单位,洪要去单位. 5. 四位外国朋友住在十八层高的饭店里,他们分别来自埃及、法国、朝鲜和墨西哥. (1)A住的层数比C住的层数高,但比D住的层数低; (2)B住的层数比朝鲜人住的层数低; (3)D住的层数恰好是法国人住的层数的5倍; (4)如果埃及人住的层数增加2层,他与朝鲜人相隔的层数,恰好和他与墨 西哥人相隔的层数一样; (5)埃及人住的层数是法国人和朝鲜人住的层数的和. 根据上述情况,请你确定A是人,住在层;B是人,住在层;C是人,住在层;D是人,住在层. 6. 小赵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张说:“它是84261.”小王说:“它是26048.”小李说:“它是49280.”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电话号码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字.现在你们每人都猜对了位置不相邻的两个数字.”这个电话号码是 . 7. 小赵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王说:“它是93715.”小张说:“它是79538.”小李说:“它是15239.”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电话号码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字.现在你们三人猜对的数字个数都一样,并且电话号码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有人猜对.而每个人猜对的数字的数位都不相邻”.这个电话号码是 .

逻辑推理六大技巧

逻辑推理六大技巧 第1大技巧计算推导 计算推导是逻辑推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开始就学会做计算了,但是对于计算的用处究竟有多大,能够透露出多少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信息,就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了。事实上,计算和其他推理技巧一样,都是我们进行逻辑推理时最基本、最可靠的工具,特别是在运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它往往能暴露问题的本质,使我们得出充足、可靠的结论。这里只想再提醒你一点,计算推导一定要完备,不能漏掉任何一种情况,哪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如此的不正常。 第2大技巧演绎推理 演绎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对于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过程,如果其前提是真的,则所得到的结论也一定是真的,这是演绎推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演绎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方法,称为递推。所谓递推,就是利用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用前一步的结论去推导下一步的结论,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递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方法,它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以后,后面的骨牌就会依次倒下。如果能够熟练运用递推技巧,你会发现,许多看上去很难的题目也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 第3大技巧归纳分类 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与演绎推理不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绝对正确,所以有时我们称它具有或然性。但归纳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完全归纳推理,应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只要我们考察了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那么结论就必然是完全真实的。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别进行分析。分类可以使每一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比原来的问题更简单,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清晰。 第4大技巧反向思考 反向思考是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任何一个问题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所谓正难则反,很多时候,从正面解决问题相当困难,这时如果从其反面去想一想,常常会茅塞顿开,获得意外的成功。这就是反向思考。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有时已知的条件很多,能够运用的逻辑关系也很复杂,要从众多的可能性中寻找所需要的结果,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反向思考方法,从结果出发,排除掉一些不可能的情况,使剩下的情况减少,便于我们最后的分析。如果情况减少到一定程度,我们甚至可以用穷举的方法,依次考察所有情况,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5大技巧图表分析 在逻辑思考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而且又具有一定的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 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 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因此拿出来分享*^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能够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 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给个目录 Part1啥是逻辑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 Part4推理规则 Part5矛盾关系 Part6 反对关系 Part1啥是逻辑 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正确都是正确,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讲一个超级变态的例子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 例1.有一群人,里面有15个非男人,有16个非女人,男女一共25人,问,男人有几人,女人有几人? 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 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 那怎么解? 非男人+男人=总数1。15+男=总 非女人+女人=总数2。16+女=总 3。男人+女人=25

逻辑推理基本知识

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 ( Information element ) 经过神经元(Neuron) 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 一、直接推理——关系推理 ①矛盾关系推理: 矛盾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假。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假,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真。 ②反对关系推理: 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规则:一个真,则另一个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出另一命题为假。 ③下反对关系推理: 下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假,但可同真,至少有一真。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真假不定。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出另一命题的真。 ④差等关系推理 差等关系——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之间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的关系。 规则:由一个全称命题真推出相应的特称命题必真,由一个特称命题假推出相应的全称命题必假。 二、间接推理——三段论 三段论:指由两个包含有一个共同词项的直言命题作为前提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推理 结构形式:根据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三段论有四中不同的结构形式。一、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 大前提 M(中项)———P(大项)

小前提 S(小项)———M(中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所有科学都是实践的产物 自然科学是科学 —————————— 所以,自然科学是实践的产物 规则:1、小前提必须肯定 2、大前提必须全称 二、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谓项 大前提 P(大项)———M(中项) 小前提 S(小项)———M(中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我们的军队不是愚蠢的军队 —————————— 所以,我们的军队不是没有文化的军队 规则:1、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2、大前提必全称 三、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的主项 大前提 M(中项)———P(大项) 小前提 M(中项)———S(小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黄铜不是金子 黄铜是闪光的 —————————— 所以,有些闪光的不是金子 规则:1、小前提必肯定 2、前提之一必全称 3、结论必特称 四、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大前提 P(大项)———M(中项) 小前提 M(中项)———S(小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12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2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不超过6公里。因此,如果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公里,它就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方法相同?(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早晨有人跑步,则他不是跳远运动员。(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第5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则晚上也可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干。如果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则不是油漆。2.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它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下列选项哪个与该错误相类似?(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

3.有一天,某一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破,查明作案人肯定在甲、乙、丙、丁之中。于是,对这四个重大嫌疑犯进行审讯。审讯所得到的口供如下:甲:我不是作案的。乙:丁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丁:作案的不是我。 经查实: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那么,以下哪项才是正确的破案结果?(A)甲作案。(B)乙作案。(C)丙作案。(D)丁作案。 (E)甲、乙、丙、丁共同作案。 4.古代一位国王和他的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同出外打猎,各人的箭上都刻有自己的姓氏。打猎中,一只鹿中箭倒下,但不知是何人所射。张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李将军射中的。" 王说:"不是钱将军射中的。" 李说:"如果不是赵将军射中的,那么一定是王将军射中的。" 赵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王将军射中的。" 钱说:"既不是李将军射中的,也不是张将军射中的。" 国王让人把射中鹿的箭拿来,看了看,说:"你们五位将军的猜测,只有两个人的话是真的。"请根据国王的话,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A)张将军射中此鹿。(B)王将军射中此鹿。(C)李将军射中此鹿。(D)赵将军射中此鹿。(E)钱将军射中此鹿。 5."赵科长又戒烟了。" 由这句话我们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有关最难的逻辑思维测试题

有关最难的逻辑思维测试题 有关于最难的逻辑思维题1 问题一: “你面前有两扇门,其中一扇门内藏着宝藏,但如果你不小心闯入另一扇门,只能痛苦地慢慢死掉??” 这一听就是那种经典的最令人头痛的一类问题,但其实与其他问题相比,这只是个热身。在这两扇门后面,有两个人,这两个人都知道哪扇门后有宝藏,哪扇门擅闯者死,而这两个人呢,一个人只说真话,一个人只说假话。 谁说真话谁说假话?那就要看你有没有智慧自己找出来了,游戏规则是,你只能问这两个人每人一个问题。 那么,你问什么问题?问哪个人?根据他们的回答,你又该怎么做? 最佳答案: 随便问其中一个人:“如果我问另一个人,他会跟我说哪扇门后是宝藏? 如果你问的恰好是讲真话的那个人,那他指给你的答案就是那扇通向死亡的门,因为他会诚实地告诉你那个说谎的人会怎么说。 如果你问的是那个只说谎话的,你得到的也是错误的答案,因为另一个人是讲真话的,说谎话的人会告诉你与讲真话的人相反的答 所以你只要随便问一个人上述问题,然后选择与他们说的相反的门就行了。 问题二: 你前面站了5 个人,他们中间只有一个人讲真话 这个问题比上个问题难就难在,你只知道他们五个中有一个只讲 真话,但其余四个,他们有时候讲真话,有时候讲假话,只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四个人将真话和假话有个规律:如果这次讲了真话,下次就会讲假话,如果这次讲假话,下次就讲真话。你的任务是,把五个人中那个只讲真话的人找出来。 你可以问两个问题,两个问题可以向同一个人发问,也可以分别问两个人。 你该问什么问题? 小提示:你可以这样安排两个问题承担的任务:首先你可以先问一个问题,不管得到的答案是什么,你都能从中知道下一个问题你将得到的答案是真是假。 最佳答案: 随便找一个人,首先问:“你是那个只讲真话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再问这个人:“谁是只讲真话的?”; 如果第一个问题你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就再问对方“谁不是只讲真话的?” 正如这个问题给出的提示,第一个问题的价值在于,如果你得到 的答案是“我是”,那么你问的人要么是那个只讲真话的,要么是那个这一轮讲假话的“半真话半假话”者,不管是谁,他下一轮一定会说真话。所以你可以继续问这个人:“谁是只讲真话的?”对方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 如果对第一个问题你得到的答案是“我不是”,那么回答者不可能是只讲真话的那个人,只能是一个此轮讲真话的“半真话半假话” 者。此人下一轮将会说假话,所以你应该问他:“谁不是只讲真话的?”同样他告诉你的,只能是那个只讲真话的。 问题三: “外星人打算将地球用来种蘑菇,并且已经抓了十个人类??” 外星人用这十个人代表地球60 亿人口,将通过外星人的方式来测试这十个人,决定地球是不是有资格加入跨星际委员会,如果没有,就把地球变成一个蘑菇农场。 明天,这十个人将被关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前后排成一队,外星人将给每个人戴一顶帽子,帽子为紫色或者绿色,然后外星人会将灯打开,这十个人每个人都无法看见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但可以看见排在你前面的每个人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汇编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可以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 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给个目录 Part1啥是逻辑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 Part4推理规则 Part5矛盾关系 Part6 反对关系 Part1啥是逻辑 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 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 那怎么解? 非男人+男人=总数1。15+男=总 非女人+女人=总数2。16+女=总 3。男人+女人=25 1。+2。=4。 4。15+16+男+女=2总 于是 15+16+(男+女)=2总 总=(15+16+25)/2 可求

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 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 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 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表示范畴的词:所有(任何)、有些 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 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 单独看这些词,好简单哦,可是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变成一道长长的题目头就大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先说范畴吧,所有(任何)和有些 所有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3. 有些A是B 等价于有些B是A 4. 有些A非B 不能推出有些B非A 关于所有和有些的关系,我们用文氏图来说明比较让人好懂(怕看了会晕的话,就跳过吧……) 集合A和集合B的相互关系 1.A和B相异(所有A非B,所有B非A) 2.A和B相交(有些A是B,有些B是A) 3.A真包含于B 例,福建人(A)真包含于中国人(B)(所有A是B,有些A是B,有些B是A) 4.A真包含B 例,中国人(A)真包含福建人(B)(有些A是B,所有B是A,有些B是A) 5.A和B全同A和B范围完全一样(所有A是B,所有B是A,有些A是B,有些B是A) 晕掉 要注意的是肯定的前提只能推出肯定的结果,否定的前提只能推出否定的结果! 千万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再强调一次! 比如,我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笑了,就可以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 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就不能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不多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