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模型

合集下载

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免疫机制的探讨

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与免疫复合物联合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免疫机制的探讨

U i o i l TnfMe- n nH s t , og m l w r o a n o e, h h w r d ie t f r r p ; 1 or ort a c n o g u , h r n r a a f a n a e h l ahl o ea t r w i e v di o o o s ( )F ut t s s ot l r p w ee o l s t e e e e d f n h c ei d n u g u y w a r o m sl ew s nt e t r o na 10 m / g ( )4 a s N S e a o go p i w c ert w sl dwt N S d sl di a n a s l di o a cl t 0 g k ; 2 2 r a B / t n l r , h h t s a i tl h T B s v i i i l n t o s s t T h u n i h a s n ie i i oe n
n a di mmu o o lx i b t r t d w t tr n ld if t t n o y h c ts a d T lmp o ye a N S e a o mo e hc rw n c mp e e e t i i emige nd r i B lmp o ye s t fe i h n ao f n y h c ts tn T B / t n l d lw ih da s h h i ep e d a e t s h lr I D, a s s sv le i r s c t y o n a w d s r a t nin i c oa si B a d t se si au e e r h s d fif mmaoy b w lds ae. eh d : 6 pa u - a l t o n n n o t n a u l t o e ie s M t o s 1 8 S rg e D w e r y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8]黄莉蓉.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丨29丨高建芸.腹针与神阙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丨J|.山东中医杂志,20丨6,35 (4):325-327.丨30丨刘燕芝.督眛悬灸结合针刺治疗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 床研究|D丨.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31 ]何晓婷,陈乐,徐海燕,等.头针结合膏肓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4):91-92.丨3 2]嘉士健,陈娟,黄翠华,等.经络刮痧配合透灸足浴治疗慢性 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6,36(丨2):221丨-2213. 丨3 3】王颖珊,聂斌,廖咏枝,等.针刺配合下丹田灸治疗阳虚型慢 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1.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20( 12):129-131,丨34]张敏,宋立媛,王博,等.电针疗法联合神阙药灸治疗气虚质 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丨J1.针灸临床杂志,2019,35(8): 19-22.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张丽瑶’陈敏(1.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为一种世界性难治性疾病,对更多安全、高效临床治疗手段的需求,决定了动物 实验的重要性。

本文整理归类了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制备提供参考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 2021 )03-0147-03Research progres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imal modelZ H A N G Li-y a o1,C H E N M i n2.(1. S h e h o n g f V o p l e's Hospi t a l 629200;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 h e n g d 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610075) [Abstract] Ulcerative colitis b e l o n g s to the category of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 a n d is a w o r l d w i d e refractory d i s e a s e.T h e d e m a n d for m o r e safe a n d efficient clinical t r e a t m e n t m e t h o d s d e t e r m i n e s the i m p o r t a n c e of related a n i m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s.T h i s article sorts out thepreparation m e t h o d s of a n i m a l m o d e l s related to ulcerative colitis ina n i m a l m o d e l s related to ulcerative colitis.[Keywords] U C;A n i m a l m o d e l s;R e v i e w溃疡性结肠炎(u k e r a l i v e colitis,U C)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持续性炎症,病变往往先发于直肠,而后逐渐向全结肠蔓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形体消瘦等%本病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选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调节剂等药物,但本病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且长期用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医药对U C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体现于中药治疗本病可显著改善全身症状,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关于中医药治疗U C的研究 T.作也在不断完善,中药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样的特点决定 了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实验,探索更多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实验性结肠炎方法学研究

实验性结肠炎方法学研究
给 骨 折 端 的 愈 合 带 来 不 良影 响 , 反 搭 肩 法 外 固 定 却 克 服 了 相 上 述 缺 点 , 不 但 能使 患者 的健 侧 上 肢 自由 活 动 , 且 不 影 响 它 而 患 者 的 行 走 、 息 和肩 部 及 上 肢 的血 液 供 应 , 易 于 让 患 者 接 休 也
21 第 1 0 0年 期
4 典 型 病 例
9 3
力 , 时 使 痉 挛 的肌 肉得 到 松 弛 . 侧 的 胸 锁 乳 突 肌 牵 拉 的 胸 同 内
锁 乳 突 肌 与 胸 大 肌 之 间 达 到 了一 个 新 的 动 态 平 衡 状 态 , 骨 使
王 强 . ,6 . 区 学 生 , 男 l岁 郊 9月 2 日因 不 慎 被 牛 顶 撞 肩 7 部 , 片示 右锁 骨 远 端 骨 折 。近 端 向后 上 移 位 , 端 向 前 下 移 X 远 位, 位于 lO 。 错 O % 9月 2 日院 就 诊 , 予 手 法 整 复 . 肩 法 固 8 给 搭
锁 骨 上 有 四 条 重要 肌 肉 附 着 , 端 前 上 面 有 斜 方 肌 , 下 外 前
方 有 三 角 肌 ; 锁 骨 近 端 前 上 缘 有 胸 大 肌 。正 常 解 剖 情 况 下 , 在
锁 骨 上 的 四 条 肌 肉 处 于 动 态 平 衡 状 态 。但 锁 骨 骨 折 后 , 内侧 骨 折 端 因 胸 锁 乳 突肌 有 牵 拉 力 较 大 而 向 后 方 移 位 , 外 侧 端 而 在 收 缩 的 肌 肉 及 上肢 重 力 作 用 下 , 角 肌 的 牵 引 力 较 大 而 移 三 向前 下 面 。 利 用上 述 毛 巾 制 成 的多 头 带 兜 住 肘 部 , 过 上 臂 通 给肩 部 一个 背 伸方 向 的作 用 力 ; 部 用 棉 垫 垫 高 , 腋 以棉 垫 处 为

化学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化学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糖) 合成酶缺陷小鼠发生的结肠炎表现为病变快 速 痊愈 , 与阻 断 IA 1 这 C M. 上调 等有 关 。 J
T B 模 型也用 于研 究 微 循 环 和 肠 道 炎症 的关 NS 系。其急性 期 与结 肠 毛 细 血管 血 流减 弱有 关 l , 7 提 ]
1 三硝 基 苯磺 酸 ( , , -ri b nees ln 2 4 63it e zn uo i " r no f c
a i, N S 诱 导 的结肠 炎 c TB ) d
1 1 机 制 .
TB N S结肠 炎 以 I-2驱 动 的 T l反应 为 主 , L1 h 以
示早期微循环紊乱 可导致 更多 的慢性组织学改变 , 而且 , 在急 性结肠 炎 的急 性 期 改善 毛 细 血 管血 流 与 肠道 屏障功 能 的提高有关 。 2 葡聚糖硫酸钠( e ̄ u a o i Ⅸ玛) Dx mnslt sd m, fe u 诱
I- L 5。
D S结 肠炎 模 型具 有 一些 与 人类 U S C相 似 的表
现。扫描电镜发现 , J其急性期变化包括隐窝紊乱 、 杯 状细胞 丢失 、 细胞 徽绒毛 变化 , 肠 慢性 结肠炎 以表 面结构几乎完全丧失为特征 , 包括上皮损害、 严重的 腺性隐窝扩大 、 杯状细胞丢失。用 D S 3 S 第 个周期
化学 物诱 导 的结肠 炎模 型价格 相对低 廉 、 易制作 , 广 有限 J但 另 一 项 研 究 用 T B , N S诱 导 多 聚 ( D - A P核
泛用 于筛选治疗 [D的新方法和临床前新药物的开 B 发, 也用 于研究 ID的 发病 机 制 。现 就 近几 年 这 方 B
面 的进展作 一 综述 。
维普资讯

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科研模型的构建研究

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科研模型的构建研究
1 ,2 - z - 甲肼 ( D MH) 组 。 除 正 常 对 照 组 外 ,其 他 三 组 均 给 予 2 0 g / L D S S饮 用 水 ,DS S+低 浓 度 DMH 组 同 时 腹 腔 注 射 2 0 mg / k g ,
DS S +,高浓度 D MH 组同时腹腔 注射 4 0 mg / k g 。2 0周后 观察各 组成癌 率以及病理切 片 ,计算 异常 隐 窝灶 ( AC F ) 。结论
摘 要 :目的 建 立一种成功率 高、简单 易行的结肠炎性病 变后诱发 结肠癌的 实验模 型。方法 8 O只 I C R小 鼠,随机分 为正 常对照
组 、右旋 葡聚糖苷钠 ( D S S )组 、右旋 葡聚糖苷钠 ( D S S )联合低 浓度 1 ,2 一 二 甲肼 ( D MH)组和右旋葡聚糖苷钠 ( DS S )联合 高浓度
收率 。结果见表 1 。 回收率 %= ( 测得量一 样品含量 )/ 对照品加入量 *%
银花为方 中君药 ,为药典 收载品种 ,成分 清楚 ,其 测定方法成 熟 ,且其 主要成分 绿原酸 的含量较 高 ,并 为
处方 中主要药效成分 。因此对 其确定为含 量测 定项 ,能 有效地控制本颗粒 的质量 。在对制剂 中绿原酸含量 进行
◎ C f H  ̄ N E S E M
2&&4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1 0 止 分别 于 O h 、2 h 、4 h 、8 h 进样 ,测定峰面积。结果供试品溶液的 R S D
= 1 . 3 5 % ( = 4 ) ,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8 h内稳定性良好。
3 讨 论
1 . 3 方 法
见恶性肿瘤 ,且有年轻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趋势 ] 。结肠 炎相关结肠癌

DSS、TNBS、OXZ诱导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对比

DSS、TNBS、OXZ诱导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对比

DSS、TNBS、OXZ诱导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对比桑力轩;高楠;常冰;刘维新;姜敏【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3(022)012【摘要】目的对比研究DSS、TNBS、OXZ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一般状态、DAI评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几个方面来评价.结果 DSS组大鼠造模安全性较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大鼠出现死亡,而TNBS组及OXZ组均有2只大鼠出现死亡,DSS组大鼠DAI评分升高较快,于实验第7天时各模型组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BS组组织学损伤最重,但各造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造模方法均可以成功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各造模组DAI评分和组织学损伤没有显著的差异.DSS造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总页数】4页(P1221-1224)【作者】桑力轩;高楠;常冰;刘维新;姜敏【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诊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诊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Th1/Th2介导免疫反应在TNBS诱导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探讨 [J], 周长玉;王江滨;王立英2.DSS与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的对比研究 [J], 赵平;董蕾;罗金燕;管海涛;宋亚华;龚均3.天台乌药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研究 [J], 赖慧敏;黄敏聪;楼招欢;谢锋;潘伟;徐聪;杨正标;秦荔;张立将4.TGF-β_1中和抗体对TNBS慢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纤维化的影响 [J], 戴萌;金雷;徐维田;熊毅敏;王一鸣;郑国荣5.以DSS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为动物模型呼吸道sIgA为检测指标探讨“肺合大肠”理论的相关途径 [J], 方亚利;张登本;邢玉瑞;孙理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鲁兵;余万桂;吴国栋【摘要】对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综述、分类,并介绍了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研究范围.【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年(卷),期】2013(010)002【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者】鲁兵;余万桂;吴国栋【作者单位】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属于高发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仍然未明确。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疾病的发展进程、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制备方法[1-3],对此,我们将其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1 乙酸造模法乙酸造模法是根据化学刺激肠壁黏膜屏障产生炎症机制,利用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环节介导此反应[4],由于大鼠模型的炎症反应与人类的相似[5],并且材料来源丰富,制备简单,成功率高,故而该模型运用广泛。

Cetinkaya[6]将乙酸注入大鼠结肠后用生理盐水给予冲洗2次,大鼠随即出现腹泻血便等结肠炎症表现,但是症状只持续1周。

因此乙酸制备出的大鼠UC模型在研究中具有局限性,目前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UC的发病机制和炎症的自愈机制。

该模型的研究局限性与其制备方法、模型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乙酸的刺激部位主要是结肠末端肠粘膜及血管,与人类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乙酸的刺激性小,大鼠模型的临床症状不能长期持续,导致药物疗效的观测不稳定,大鼠自身自愈性与药物疗效很容易混淆,因而无法对药物疗效做出长期的稳定性评价。

1.2 角叉菜胶造模法红海藻提取的硫酸多精损伤结肠上皮细胞结构,增加肠壁黏膜的通透性,该模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盲肠炎症病变的防治药物的观察和筛选,大鼠饮用3%角叉菜胶溶液出现UC症状的时间为2周后,盲肠、结肠、直肠于3周后肉眼可见针尖大小的溃疡和出血点,隐窝脓肿、变形,黏膜溃疡形成,黏膜和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渗出在组织学可发现。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DDR1(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DDR1在肠道疾病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特征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溃疡和出血。

结肠黏膜中的杯状细胞起到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它们产生黏液以保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然而,在结肠炎中,黏膜屏障受损,黏液产生减少,导致肠道黏膜易受到致病菌和毒素的侵袭。

因此,研究黏液产生和杯状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对于理解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DDR1作为一种基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胶原和其他基质分子的结合,介导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DR1在肠道黏膜中广泛表达,在结肠炎等炎症反应中被激活。

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是研究结肠炎的重要工具,通过给予小鼠诱导性的肠道创伤或化学物质来模拟结肠炎的发病过程。

我们使用这个模型来研究DDR1对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DDR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DDR1在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

通过使用DDR1特异性抑制剂,我们抑制了DDR1的活性,并观察到结肠炎小鼠杯状细胞的变化。

我们发现,DDR1抑制能够显著减少结肠炎小鼠杯状细胞数量。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DDR1抑制可促进杯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增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同时,DDR1抑制还能够增加黏液的分泌,提高肠道黏膜对致病菌和毒素的防御能力。

此外,我们还发现DDR1抑制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展。

结肠炎小鼠中的炎症反应包括炎症因子的产生、白细胞浸润和黏膜损伤等。

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DDR1抑制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并减轻肠道黏膜的损伤。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DR1在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炎(UC)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的治疗测定
DSS是一种有蔗糖合成的,有抗止血和抗凝血作用的肝素样硫酸多醣体。
BALB/c鼠的遗传背景为近交系,由亲兄弟姐妹遗传繁殖,因而它们之间的个体
差异就小,遗传基因更纯,整体素质更好。采用在蒸馏水中加入DSS制成5%DSS
溶液给予小鼠自由饮用造模。
一、确定DSS的最适浓度
实验材料:BALB/c小鼠6只,全是雌性。8-10周左右,体重约为25-30g.
实验试剂:葡聚糖硫酸钠(DSS)(MW=40000),配制成4%的浓度溶液。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生物显微镜,微量移液器,枪头。
实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分别为 正常对照组,4%DSS浓度
组。
二.实验步骤
1. 将6只小鼠正常喂养5天。
2. 5天以后,正常对照组继续正常饲养,但4%DSS浓度组分别喂养配置好的4% 溶
液10ml。(一日/一次,连续7天,7天内每天同一时间测量小鼠体重,粪便,便
血情况,并进行活动指数评分。)建模期间控制小鼠的食量。
疾病活动指数(DAI)的评估
每日观察小鼠的体重、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按表1进行评分。将体重下降、大
便性状和隐血情况的评分相加,得出每只小鼠的DAI,以评估疾病活动情况。
表1 DA I 评分标准

*正常大便:成形大便;松散大便:不黏附于肛门的糊状、半成形大便;稀
便:可黏附于肛门的稀水样便。

体重下降(%) 大便形状* 大便隐血/肉眼血便 计分
0 1~5 6~10 11~15 >16 正常 松散 稀便 正常 隐血阳性 肉眼血便 0
1
2
3
4
硫酸甲氨基酚法进行大便隐血试验
(试剂:①10g/l硫酸甲氨基酚乙酸溶液:称取硫酸甲氨基酚1g,溶于40ml
蒸馏水中,加冰乙酸30ml溶解,蒸馏水加至100ml混匀 。放入棕色瓶中避光保
存,如有变色则应重新配制。②3% 过氧化氢溶液。
方法:取少许粪便涂于玻片中央,滴加10g/l硫酸甲氨基酚乙酸溶液3滴,及
3% 过氧化氢溶液3滴混匀,立即观察结果。
阴性(-):3分钟后不出现玫瑰红色或樱红色;
(+):30~60秒钟内显玫瑰红色或樱红色;
强阳性(++):立即显玫瑰红色或樱红色;
最强阳性(+++):立即显深玫瑰红色或深樱红色;
隐血试验注意事项:

1、3%过氧化氢易失效,用前滴加在血膜上,有气泡产生方可应用。
2、禁止使用铁、铜、叶绿素剂、碘化钾、溴化物等药物后检验。
3、试验用具应加热处理,以破坏污染的过氧化酶。
4、标本采集立即送检,并应从便表面与内部挑取两处粪便进行检验。)
2.组织学损伤的的评估
实验第8天用浓度1%戊巴比妥50-60mg/kg腹腔注射麻醉,眼球取血,离心,取
血清。剖腹,观察结肠外观取肛门至回盲部的结肠,并测量结肠的长度。沿肠系
膜边缘纵行剖开,在解剖镜下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每只小鼠于有严重炎症或溃疡
处取标本2cm的结肠组织置于10%中福尔马林浸泡固定,24h后常规石腊包埋、
切片 (4u m),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并按表2评分。组织学损伤程度用炎症、
病变深度、陷窝破坏评分与病变范围评分的乘积表示。
表2 组织学损伤评分标准
项目 计分
炎症: 无
0
轻度 重 度 病变深度: 无 黏膜 下 层 肌 层 浆膜 层 隐窝破坏: 无 基底 1 /3 隐窝 被 破 坏 基底 2 /3 隐窝 被 破 坏 仅有 完 整 表 面 上 皮 全部 隐 窝 和 上 皮 被 破坏 病变范围(/%): 1-25 26-50 51-75 76-100 1
2

0
1
2
3

0
1
2
3
4

0
1
2
3

二.造模
实验材料:BALB/c小鼠6只,全是雌性。8-10周左右,体重约为25-30g.
实验试剂:葡聚糖硫酸钠(DSS),配制成4 %的浓度(MW=40000)(先做预实验,
确定DSS的最佳浓度)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生物显微镜,微量移液器,枪头。
实验方法:
1.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分别为 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药物组。
将6只小鼠正常喂养5天。
2. 5天以后,正常对照组继续正常饲养,但阴性对照组、药物组分别喂养配置
好的 4% DSS溶液7ml(只)。 (一日/一次,连续7天,7天内每天同一时
间测量小鼠体重,粪便,便血情况,并进行活动指数评分。)建模期间控制小
鼠的食量。
3. 第8天每组各取1只,眼球取血,解剖,并观察造模情况。(测量标准同上)
同时给阴性对照组和药物组剩下的1只注射药物。(提前计算药物最小致死量)
4. 造模成功后次日给药,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每天灌喂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
性药物组:美沙拉嗪20mg/kg,隔天腹腔注射给药。药物低、中、高浓度组每天
给药,连续给药7天,每天一次(给药方式为灌胃)。各组小鼠给药期间,观察
小鼠体重、皮毛色泽、粪便情况。
5 末次给药24小时后摘取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MPO(过氧化物酶)
和NO(一氧化氮)的活性。并处死小鼠,取出肛门至盲肠末端的整个结肠和直
肠段,沿肠系膜纵轴剪开,预冷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肉眼观察各组小
鼠结肠的大体改变,测量结肠长度及记录湿重。剪取病变最严重的1cm,4%甲醛
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其余结肠至于-80℃冰箱备用。
检测指标与方法
1. 小鼠的体重,粪便,便血,饮食,精神等变化情况。
2. 小鼠血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
3. 小鼠结肠外形及长度的变化。
4. 小鼠结肠组织的生理变化。
(检测方法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