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命题逻辑等值演算-基本等值式

2.2命题逻辑等值演算-基本等值式
2.2命题逻辑等值演算-基本等值式

双重否定律??A?A

幂等律A∨A?A, A∧A?A

交换律A∨B?B∨A, A∧B?B∧A

结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律A∨(B∧C)?(A∨B)∧(A∨C) A∧(B∨C)? (A∧B)∨(A∧C) 德摩根律?(A∨B)??A?∧B ?(A∧B)??A?∨B

吸收律A∨(A∧B)?A, A∧(A∨B)?A

零律A∨1?1, ∧0?0

同一律A∨0?A, A∧1?A

排中律A?∨A?1

矛盾律A?∧A?0

蕴涵等值式A→B??A∨B

等价等值式A?B?(A→B)∧(B→A)

假言易位A→B??B?→A

等价否定等值式A?B??A??B

归谬论(A→B)∧(A?→B) ??A

最新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作业 评分要求: 1. 每小题6分: 结果正确1分; 方法格式正确3分; 计算过程2分. 合计48分 2. 给出每小题得分(注意: 写出扣分理由) 3. 总得分在采分点1处正确设置. 一. 证明下面等值式(真值表法, 解逻辑方程法, 等值演算法, 三种方法每种方法至少使用一次): 说明 证 1. p ?(p ∧q)∨(p ∧?q) 解逻辑方程法 设 p ?((p ∧q)∨(p ∧?q)) =0, 分两种情况讨论: ???=?∧∨∧=0 )()(1)1(q p q p p 或者 ? ??=?∧∨∧=1)()(0)2(q p q p p (1)(2)两种情况均无解, 从而, p ?(p ∧q)∨(p ∧?q)无成假赋值, 为永真式. 等值演算法 (p ∧q)∨(p ∧?q) ? p ∧(q ∨?q) ∧对∨的分配率 ? p ∧1 排中律 ? p 同一律 真值表法

2. (p→q)∧(p→r)?p→(q∧r) 等值演算法 (p→q)∧(p→r) ?(?p∨q)∧(?p∨r)蕴含等值式 ??p∨(q∧r)析取对合取的分配律 ?p→(q∧r)蕴含等值式 3. ?(p?q)?(p∨q)∧?(p∧q) 等值演算法 ?(p?q) ??( (p→q)∧(q→p) )等价等值式 ??( (?p∨q)∧(?q∨p) )蕴含等值式 ??( (?p∧?q)∨(p∧q) )合取对析取分配律, 矛盾律, 同一律 ?(p∨q)∧?(p∧q)德摩根律 4. (p∧?q)∨(?p∧q)?(p∨q)∧?(p∧q) 等值演算法 (p∧?q)∨(?p∧q) ?(p∨q)∧?(p∧q)析取对合取分配律, 排中律, 同一律 说明: 用真值表法和解逻辑方程法证明相当于证明为永真式. 等值演算法证明时每一步后面最好注明理由以加深印象, 熟练后可以不写. 由于等值演算法证明具有较强的技巧性, 平时应注意总结心得. 二.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等值演算法与用成真赋值或成假赋值求解都至少使用一次): 1. 2. 3. 4. 1. (?p→q)→(?q∨p) 解 (?p→q)→(?q∨p)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例1 . 设三元真值函数f为: f(0,0,0)=0,f(0,0,1)=1,f(0,1,0)=0,f(1,0,0)=1 f(0,1,1)=1,f(1,0,1)=1,f(1,1,0)=0,f(1,1,1)=1 试用一个仅含联结词→,?的命题形式来表示f 。 解: 则根据真值表法可以求出f的主合取范式为: (?P∨?Q∨R)∧(P∨?Q∨R)∧(P∨Q∨R)而: (?P∨?Q∨R)∧(P∨?Q∨R)∧(P∨Q∨R)?(?P∨?Q∨R)∧(P∨R) ?((?P∨?Q)∧P)∨R ?(P∧?Q)∨R 又由于: P∧Q??(P→?Q) P∨Q??P→Q 所以, (P∧?Q) ∨R ??( P∧?Q)→R ??(?(P→Q))→R 所以,f可以用仅含→,?的命题?(?(P→Q))→R来表示。 例2 . 不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是永真式、永假式还是其它。 (1)(P∨Q)→(P∧Q) ; (2)?((Q→P)∨?P)∧(P∨R) ;

(3)((?P∨Q)→R)→((P∨?Q)∨R) . 解:(1)(P∨Q)→(P∧Q) ??(P∨Q)∨(P∧Q) ?(?P∧?Q)∨(P∧Q) 所以,(P∨Q)→(P∧Q)既非永真式也非永假式。 (2)?((Q→P)∨?P)∧(P∨R) ??((?Q∨P)∨?P)∧(P∨R) ??T∧(P∨R) ?F∧(P∨R) ?F 所以,?((Q→P)∨?P)∧(P∨R)为永假式。 (3)((?P∨Q)→R)→((P∨?Q)∨R) ?(?(?P∨Q)∨R)→((P∨?Q)∨R) ?((P∨?Q)∨R)→((P∨?Q)∨R) ?T 所以,((?P∨Q)→R)→((P∨?Q)∨R)为永真式。 例3 .证明下列等价式。 (1)(P→Q)∧(P→R) ?P→Q∧R ; (2)P∧Q∧(?P∨?Q) ??P∧?Q∧(P∨Q) . 解:说明: 这两道题看似麻烦,但是如果不采用直接推导的方法,而是利用范式或是左右夹击推导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P→Q)∧(P→R) ?(?P∨Q)∧(?P∨R) ?(?P∨Q∨R)∧(?P∨Q∨?R)∧(?P∨?Q∨R) ?M4∧M5∧M6 P→Q∧R ??P∨(Q∧R) ?(?P∨Q)∧(?P∨R) ?(?P∨Q∨R)∧(?P∨Q∨?R)∧(?P∨?Q∨R) ?M4∧M5∧M6 所以,(P→Q)∧(P→R) ?P→Q∧R成立。 (2). P∧Q∧(?P∨?Q) ?(P∧Q∧?P)∨(P∧Q∧?Q) ?F ?P∧?Q∧(P∨Q) ?(?P∧?Q∧P)∨(?P∧?Q∧Q) ?F 所以,P∧Q∧(?P∨?Q) ??P∧?Q∧(P∨Q) 例4 . 试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1)(P→(Q∧R))∧(?P→(?Q→R)) (2)((P∨Q)→R)→P 解: (1) (P→(Q∧R))∧(?P→(?Q→R)) ?(?P∨(Q∧R))∧(P∨(Q∨R))

三 命题逻辑 FSPC

3 命题逻辑形式系统(FSPC ) 3.1 命题逻辑与命题演算 Leibniz 提出逻辑推理变成符号演算不久,英国数学家BOOL 提出了布尔代数。布尔代数把逻辑命题与逻辑推理归结为代数计算。把命题看作是计算对象;把联结词看作算子;讨论计算的性质。 1、 命题(Propositions ):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涉及任何联结词的命题称为原 子命题。 2、 联结词:?, →, ?, ∨, ∧为联结词,用于联结一个或者多个命题。 ->如果A 成立则B 成立,<->如果A 成立则B 成立,并且如果B 成立则A 成立;A ∨B ,或者A 成立或者B 成立;A ∧B ,A 成立并且B 成立。 3、 真值表:命题的真假称为命题的真值,用0表示假;用1表示真。 True(?A),如果True(A)=0,True(?A)=1:True(A)=1, True(?A)=0 A =0,1;如果True(A)=1,则 True ( B )=1,True(A->B)=1:或者True(A)=0或者True(B)=1:或者A 不成立,或者B 成立=?A ∨B ;如果True(A)=0,则 True (B )=0,1;True(A)=B)=1;True(A ∨B)=max(True(A), True(B)); True(A ∧B)= min(True(A), True(B)); A->A 4、 命题变元:以真值为值域的变量称为命题变元。A 5、 赋值映射:命题变元集合到{0,1}上的函数。如果公式A 对任意的赋值映射,取 值为真,则称A 为永真式。如果公式A 对于所有赋值映射为假,称为A 为矛盾式。对于任意赋值映射,公式A 的真值等于公式B 的真值,成A 与B 等价。 True(A->A)=1, True(?(A->A))=0 A=1,True(?A->A)=1 A=0, True(?A->A)=0 命题逻辑有以下特点: 1、 从语义角度研究逻辑命题之间真值变化规律。对于任意公式可以给出其所有的 真值可能性。 2、 存在永真式,例如:P P P P →?∨,等。 3、 永真式通过三段论推理方法得到的公式,仍然为永真式。 基于这样的事实,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有永真式的最小集合?”。答案是肯定的。公理方法的出现,使人们开始用公理方法研究逻辑系统。于是产生了命题逻辑形式系统。 (A VB)->C

最新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作业 1 评分要求: 2 1. 每小题6分: 结果正确1分; 方法格式正确3分; 计算过程2分. 合计48 3 分 4 2. 给出每小题得分(注意: 写出扣分理由) 5 3. 总得分在采分点1处正确设置. 6 一. 证明下面等值式(真值表法, 解逻辑方程法, 等值演算法, 三种方 7 法每种方法至少使用一次): 8 说明 9 证 10 1. p ?(p ∧q)∨(p ∧?q) 11 解逻辑方程法 12 设 p ?((p ∧q)∨(p ∧?q)) =0, 分两种情况讨论: 13 ?? ?=?∧∨∧=0)()(1 )1(q p q p p 或者 14 ?? ?=?∧∨∧=1 )()(0 )2(q p q p p 15 (1)(2)两种情况均无解, 从而, p ?(p ∧q)∨(p ∧?q)无成假赋值, 为永真式. 16 等值演算法 17 (p ∧q)∨(p ∧?q) 18 ? p ∧(q ∨?q) ∧对∨的分配率 19 ? p ∧1 排中律 20

? p 同一律 21 真值表法 22 即 p? ((p∧q)∨(p∧?q))为永真式, 得证23 2. (p→q)∧(p→r)?p→(q∧r) 24 等值演算法 25 (p→q)∧(p→r) 26 ? (?p∨q)∧(?p∨r)蕴含等值式 27 ??p∨(q∧r)析取对合取的分配律 28 ? p→(q∧r)蕴含等值式 29 3. ?(p?q)?(p∨q)∧?(p∧q) 30 等值演算法 31 ?(p?q) 32 ??( (p→q)∧(q→p) )等价等值式 33 ??( (?p∨q)∧(?q∨p) )蕴含等值式 34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1 设A与B均为含n个命题变项的公式,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 (1)A B 当且仅当 A B是可满足式. 该命题为真该命题为假 (2)A B 当且仅当 A与B有相同的主析取范式. 该命题为真该命题为假 (3)若A为重言式, 则A的主析取范式中含有2n个极小项. 该命题为真该命题为假 (4)若A为矛盾式, 则A的主析取范式为1. 该命题为真该命题为假 (5)若A为矛盾式, 则A的主合取范式为1. 该命题为真该命题为假 (6)任何公式A都能等值地化为联结词集{∧、∨} 中的公式. 该命题为真该命题为假 (7)任何公式A都能等值地化为联结词集{┐、→、∧}中的公式. 该命题为真该命题为假 用等值演算法来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2 . (1)(p→q)→(┐q→┐p) (2)┐(p→q)∧r∧q (3)(p→q)∧┐p 用主析取范式法判断题2中3个公式的类型, 并求公式的成真赋值. 3 . 题2中三个公式如下: (1)(p→q)→(┐q→┐p) (2)┐(p→q)∧r∧q (3)(p→q)∧┐p 4 求题2中3个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并求公式的成假赋值. . 题2中三个公式如下:

(1)(p→q)→(┐q→┐p)(2)┐(p→q)∧r∧q (3)(p→q)∧┐p 5 . 已知命题公式A中含3个命题变项p, q, r, 并知道它的成真赋值分别为001, 010, 111, 求A 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6.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1)(┐p∨q)∧(p→r) p→(q∧r) (2)(p∧q)∨┐(┐p∨q)p 7 . 求公式(p→┐q)∧r在以下各联结词完备集中与之等值的一个公式: (1){┐,∧, ∨} (2){┐,∧} (3){┐,∨} (4){┐, →} (5){↑} 8 . 用等值演算法求解下面问题. 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五名新毕业的大学生中选派一些人出国学习. 选派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若赵去, 则钱也去 (2)李、周中至少去一人 (3)钱、孙中去且仅去一人 (4)孙、李两人都去或都不去 (5)若周去, 则赵、钱也同去 问该公司应选派哪些人出国? 例题分析 题1分析: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1 . 设A 与B 均为含n 个命题变项的公式,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1)A B 当且仅当 A B 是可满足式. 该命题为真 该命题为假 (2)A B 当且仅当 A 与B 有相同的主析取范式. 该命题为真 该命题为假 (3)若A 为重言式, 则A 的主析取范式中含有2n 个极小项. 该命题为真 该命题为假 (4)若A 为矛盾式, 则A 的主析取范式为1. 该命题为真 该命题为假 (5)若A 为矛盾式, 则A 的主合取范式为1. 该命题为真 该命题为假 (6)任何公式A 都能等值地化为联结词集{∧、∨} 中的公式. 该命题为真 该命题为假 (7)任何公式A 都能等值地化为联结词集{┐、→、∧}中的公式. 该命题为真 该命题为假 2. 用等值演算法来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p→q)→(┐q→┐p) (2)┐(p→q)∧r∧q (3)(p→q)∧┐p 3. 用主析取范式法判断题2中3个公式的类型, 并求公式的成真赋值. 题2中三个公式如下: (1)(p→q)→(┐q→┐p) (2)┐(p→q)∧r∧q (3)(p→q)∧┐p 4求题2中3个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并求公式的成假赋值.

. 题2中三个公式如下: (1)(p→q)→(┐q→┐p) (2)┐(p→q)∧r∧q (3)(p→q)∧┐p 5 . 已知命题公式A中含3个命题变项p, q, r, 并知道它的成真赋值分别为001, 010, 111, 求A 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6.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1) (┐p∨q)∧(p→r)p→(q∧r) (2)(p∧q)∨┐(┐p∨q)p 7 . 求公式(p→┐q)∧r在以下各联结词完备集中与之等值的一个公式: (1){┐,∧, ∨} (2){┐,∧} (3){┐,∨} (4){┐, →} (5){↑} 8 . 用等值演算法求解下面问题. 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五名新毕业的大学生中选派一些人出国学习. 选派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若赵去, 则钱也去 (2)李、周中至少去一人 (3)钱、孙中去且仅去一人 (4)孙、李两人都去或都不去 (5)若周去, 则赵、钱也同去 问该公司应选派哪些人出国? 例题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