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7例临床分析

手术 部 位术 后 疼痛 V S评 分 , A F组
明显低于 C组 ( 0 0 ) 尸< . 1 。
讨 论
阿托品 0 5 g 拮抗 残余肌松效 应。麻醉 .m ,
复苏期采用 Gagw昏迷评分 法 ,3~1 lso 1 5
分时拔除气 管导管 , P C 送 A U。
观察项 目: 观察 P C A U中躁 动的发生 率, 躁动程度评估 ( 0级为 安静合作 , 无呻
研究在 全麻 手术 结束 前静注氟 比洛芬酯 ,
能有效地预 防切 口疼 痛导致 的躁动 , 且躁 动程度 明显减轻 , 无需 药物 及外 力制 动 ,
泵注 , 间断静 注阿 曲库铵 2 / g 持肌 mgk 维 松, 根据 血压 和 心率 间断 吸入 1 ~2 % % 的异氟醚 , 出 胆囊 时 静脉 注 射 组 内剂 取
关节周 围 2例 、 股骨 近端 3例 、 其他 部位
1 。1 均为 我 院首诊 , 为我 院病 0例 7例 均 理检查结合上级 医院病理会 诊 ; 2例有 区 域淋 巴结肿 大 , 肿瘤直径在 3~1 c 2 m。
本 病 可 以 是 原 发 的 , 可 以是 继 发 于 也 骨梗 死 、ae 病 或 是 放 射 治 疗 之 后 。 这 P gt
术后 躁动 的发 生 率 : F组 1. % , 67 C
组 7.% , 间 比较差 异有 显著 意 义 ( 33 组 P
<.1, 0 0 ) ຫໍສະໝຸດ 后躁 动的程度评估 : F组较 C
组躁动程度 明显减轻 。见表 1 。
不影响拔管和复 苏, 且能有效减轻术后 伤 口的疼痛 , 降低疼痛 V S 分。 A评
及 喊 叫 , 外 力 压 按 四 肢 ) 记 录 拔 管 时 须 ,
右肩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四)治疗
• 2.位于腹膜后的MFH缺乏特异性,需与胃肠 道间质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肉瘤等相 互鉴别。 • (1)胃肠道间质瘤:来源于网膜、肠系膜及 腹膜后间隙,多为良性,也有恶变潜能;肿 块生长较缓慢,病程进展较慢,可达1-2年, 而MFH病程较短,一般1年内或数月即可出现 相关不适症状。 • (2)平滑肌肉瘤:好发于50-60岁成年女性, 临床表现为肿块区疼痛。CT示肿块多较大 ,
• • • • • •
癌 组织来源 发病率 大体特点 组织学特点 网状纤维 免疫组化 转移 上皮组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 于40岁以上成年人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 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表达上皮标记如CK、EMA 多经淋巴道转移
肉瘤 间叶组织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 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 组织少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表达间叶组织标记如vimentin 多经血道转移
肉眼所见: 冷冻送检:右肩关节肿物7×5×5cm,表面附 着少量肌肉组织,大部分区域尚光滑,长轴 一侧边缘为瘤组织,切面灰黄色,质地中。 常规送检:右肩关节肿物3×3×1cm,切面同 上。
病理诊断: (右肩部)间叶来源恶性肿瘤,结合IHC,符 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一 间叶组织肿瘤
•
间叶组织肿瘤的种类很多,包括脂肪组织、 血管和淋巴管、平滑肌、横纹肌、纤维组织、骨 组织等的肿瘤。骨肿瘤以外的间叶组织肿瘤又常 称为软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中,良性的比较 常见,恶性肿瘤(肉瘤)不常见。 • (一)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 1.纤维瘤:常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此瘤生长 缓慢,手术切除后不再复发。 • 2.脂肪瘤:主要发生在成人,是最常见的良性软 组织肿瘤。脂肪瘤好发于背、肩、颈及四肢近端 皮下组织。常为单发性,亦可为多发性。一般无 明显症状,手术易切除。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哪些症状?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症状,尤其是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早期症状,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什么表现?得了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会怎样?以及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哪些并发病症,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常见症状:髋、膝、肘部呈屈曲畸形、关节疼痛、骨转移、骨增粗*一、症状: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3∶2。
患者发病年龄多为50~60岁。
1.症状与体征: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发病较缓慢,通常病史为几个月至数年。
疼痛和逐渐长大的肿块为常见临床症状。
局部可有压痛。
如关节活动受限,则有可能是肿瘤侵及关节。
病人突然发生剧痛,可能为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可占全部病人的30%~50%。
2.好发部位: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骨骼上的分布与骨肉瘤类似。
主要侵及长管状骨骨端(约为全部病例的75%)。
下肢骨较上肢骨更容易发病,其比例约为6∶1。
股骨(约45%)、胫骨(20%)、肱骨(9%),是肿瘤最常见部位。
髂骨发病约占10%,其他发病部位是颅骨和面骨(4%)、肋骨(3%)。
腓骨、脊柱、肩胛骨和锁骨是不常发病部位。
侵及手、足小骨者罕见。
二、诊断:1.在长管状骨中,肿瘤位于干骺端,且经常伸展到骨骺或骨干,或两者兼有之。
膝关节周围骨的发病率约为在长管状骨的全部肿瘤的50%。
2.骨膜下和一骨多发病灶或多骨多发病灶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是罕见的。
3.MFH的组织学诊断十分重要,是确诊的依据,诊断标准如下:①同时有肿瘤性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两种成分。
②梭形细胞特殊的花瓣状或车轮状排列。
③多核瘤巨细胞的存在。
④炎性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浸润。
*以上是对于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发症,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常见并发症:骨折*一、并发病症近1/2的病例可并发病理性骨折。
腹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报道

腹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报道1 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主因腹痛20天入院。
20个月前患者有腹部疼痛的临床表现,患者的腹部疼痛在上腹部处,患者的疼痛为钝痛的表现,没有放射的表现,患者饮食情况正常,没有乏力、消瘦等表现。
过往患者有高血压疾病病史,对患者进行体检可触及到患者腹部有19cm×7cm大小的腹部肿块,肿块的边界不甚清楚,有明显的触痛表现。
患者进行ct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中下腹部有明显的肿物表现,其有19cm×7cm的大小。
肿块的密度表现为不均匀,呈分叶的表现,其边缘边界比较清楚。
ct检查可见其又明显的片状阴影,呈低密度表现。
患者的肿物周边和其肠管周边并不清楚,无积液、扩张等表现。
对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可见其内低密度影无强化,显示更加清晰。
图1:中下腹可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呈分叶状(箭),边缘较清楚,前达腹壁。
图2:平扫示肿块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箭)。
图3: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低密度影无强化,显示更加清晰(箭)。
图4:镜下可见大量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
手术所见:中下腹腔内可见有10cm×11cm×18cm大小的肿块表现,其外部有包膜表现。
肿物侵及邻近小肠,并且与横结肠,胃前壁紧密粘连。
肝脏,腹壁及盆腔未见转移结节。
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 +),巨细胞抗体cd68(+ +),平滑肌标记物sma(+ +),结蛋白单抗des(-),细胞角蛋白ck(-)。
病理诊断:腹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 讨论此疾病为临床比较少见的疾病,其可在多年龄段发生,但有统计显示50-70岁的患者高发,有74%的患者发生在此年龄段[1-5]。
相关报道显示疾病在肠系膜发生的几率比较小[6-8]。
多数患者是因为其发现肿块后来医院进行诊断,其占所有患者中的85%左右。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疲乏、体重下降、发热等。
病理学上,大体标本示肿瘤边界不清,切面呈灰白及灰黄色,伴有出血、坏死或粘液变性[4]。
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21 0 1年 8月 第 1 6卷第 8期
19 29
肺 恶 性 纤维 组 织 细胞 瘤 1例 并 文 献 复 习
苏珊 李宁 张 贤兰 吕江青
恶 性 纤 维 组 织 细 胞 瘤 (m l nn boshsoy0 , ai at ru ii t g i f t c ma MF 为 一 种 较 罕 见 的 软 组 织 肉 瘤 , 占 软 组 织 肉 瘤 的 H) 约
L Y( +) vm mi(+) C , ie n , K(一) C A(一) C 4 ,E , D 3 (一) 其 , 中L Y(+) 价值较大 。
、
患者 , ,8岁 。因右 侧胸背痛 1 男 3 月余 , 2 0 于 09年 1 1
月2 4日入院 。患者于入 院前 1 月余 无 明显诱 因 出现右侧 胸 背部疼痛 , 向右腋下放射 , 呈刺痛性质 , 阵发性 , 呼吸及 咳嗽时 有加重 。在 当地 医院行 胸 部 C T示 : 右侧 胸 腔后 壁类 圆形 软 组织 密度影 , 并第 4右后肋骨质破坏 。无 明显发热盗汗 , 咳嗽
二、 临床表现 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多见 于中老年人 , 男性多见 , 男女 发病 比率约为 2: _ 。其临床表现无 特异性 , 14 J 主要与生 长部 位关 系密切 。由于 MF H并非来源 于支气管黏膜 , 所以在疾病 初期 临床上患者可 全无症状 。但 当肿瘤 继续 生长 , 累及支 气
三 、 断与治疗 诊
B超示 : 左上 腹膜后 , 脾后方 见实性 占位 , 5 5 c × . m 约 . m 5 4c 大小 , 内部 回声不 均匀 。血 N E:29 g L S 2. 3 / 。于 2 0 0 8年 1 1
月2 0日在 C 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 , 术后病理诊断为 : 恶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治疗及预后的研究现状

【 e rs M lnnf r s io t a Sfts a o a Tet n; Pons K yWod 】 agatio se o ; o—s e r m ; r n t t o s i b u h i y m t iu s c am g i
恶 性 纤 维 组 织 细 胞 瘤 ( a gatf ru ii y m , m l nn i oshso t a i b tc o
MF n moe aa il g t megn . r mi d a n v l r s e t o a g t g t ea y a d p o n si v l ain frM H. H i l c llb oo ya e e r i g p o s o e p o p c r tr ei h r p n rg o t e a u t ) F e f n c o i
最 有效 的 手段 , 采 用 早 期 、 底 的外 科 手 术 切 除 , 常 彻 由于 MF H
MF 于 16 年 首 先 由 OB i H) 94 ’r n和 S u e t t发 现 和 描 述 。 o
具 有 高 度 恶 性 和淋 巴结 转 移 的特 点 , 尽 可 能 行 广 泛 区 域 淋 应 巴结 清 扫 。手 术 方 式 ( 切缘 情 况 ) 影 响 生 存 率 的 重 要 即 是 预 后 因 素 , 想 的 手 术 应 行 广 泛 性 切 除 手 术 ( 包 括 切 缘 外 理 指 2~ c , 5 m) 力争 达 到 镜 下 肿 瘤 残 存 阴 性 切 缘 ( ( , 达 到 较 R】 以 )
究 , MF 的治 疗 及 预 后 评 价 提供 了新 的前 景 。 为 H
【 关键词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熘 ; 软组织 肉瘤 ; 治疗 ; 预后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健康教育PPT

谁会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谁会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发病人群
主要影响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但儿童 和青少年也可能发生。
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谁会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风险因素
与放射治疗、慢性炎症、外伤历史等有关。
某些遗传综合症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谁会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预防措施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以降低某些风险。
研究正在进行中,探索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应用。
与医生讨论参与临床试验的可能性。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心理支持
面对癌症诊断,许多患者会感到焦虑和抑郁,心 理支持非常重要。
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加入支持小组。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家属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
家属的支持和陪伴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影响。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就医指引
如果发现不明肿块、持续疼痛或肿胀,应及时就 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何时就医?
检查方式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 MRI)和组织活检以确认诊断。
活检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期。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怀疑,应咨询肿瘤科医生或外科医生进行进 一步评估。
这种肿瘤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四肢和 腹部。
什么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肿块、疼痛、肿胀和局部发热。
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肿瘤可能在体检时 偶然发现。
什么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类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 括多形性类型和高分化类型。
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

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一、前言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很低,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其危害性很大。
因此,对于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免疫组化技术在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
二、什么是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成纤维样或间叶样的成分。
该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是以40-60岁之间的中年人为多。
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位于软组织中,如颈部、肩部、腹壁、腹腔等部位。
三、免疫组化技术在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特定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来确定其类型的技术。
在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免疫组化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出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多种标记物,如Vimentin、CD34、CD99、Bcl-2、Smooth muscle actin等。
这些标记物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并且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四、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1. VimentinVimentin是一种中间丝蛋白,在肿瘤诊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纤维组织细胞瘤中,Vimentin呈阳性表达。
因此,Vimentin可以作为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标记物之一。
2. CD34CD34是一种血管内皮干/祖细胞标记物,在肿瘤诊断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在纤维组织细胞瘤中,CD34呈阴性表达。
因此,CD34可以排除血管内皮瘤的可能性,有助于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
3. CD99CD99是一种跨膜蛋白,在肿瘤诊断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在纤维组织细胞瘤中,CD99呈阳性表达。
因此,CD99可以作为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标记物之一。
4. Bcl-2Bcl-2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在肿瘤诊断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在纤维组织细胞瘤中,Bcl-2呈阳性表达。
因此,Bcl-2可以作为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标记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又称为恶性纤维黄色瘤、纤维黄色肉瘤、粘液纤维肉瘤,是一种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组成,并排列成席纹状结构和多形性图象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
瘤细胞具高度多形性和异型性,恶性程度高,复发率、转移率、5年死亡率均高。
恶纤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多见,肿瘤主要发生于肢体,尤以下肢为多见,其次是腹膜后、腹腔、躯干及头颈部。
肿瘤大多位于深筋膜或肌层等深部组织,通常呈结节状,境界较清,可有假包膜,肿瘤直径从1.5~15cm,腹膜后可达20cm,大多在3~8cm间。
切面呈灰白鱼肉状,也可为黄色或黄褐色,较大的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肿瘤质地较软,如纤维成分多,则质地较硬;含较多粘液成分时,则呈半透明粘液样。
MFH的组织起源文献中曾有三种观点:(1)组织细胞起源,部分向纤维母细胞分化。
(2)原始间叶细胞起源,向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双分化。
(3)原始间叶细胞起源,部分向纤维母细胞分化,无论起源或分化均与组织细胞无关。
以形态学角度分析,MFH的主要细胞成分有三种:(1)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瘤细胞,常呈典型的席纹状、车辐状结构,瘤细胞间可有胶原纤维形成。
(2)组织细胞样圆形-卵圆形瘤细胞,胞浆丰富、淡染,可有吞噬。
(3)单核-多核瘤巨细胞。
这三种细胞的核都有明显异型性和众多分裂像,可统称为MFH 细胞。
镜下,按组织学形态MFH可分为以下五个类型:
(一)多形性恶纤组
本型在恶纤组中最常见,占60~70%,高度恶性,预后差。
瘤组织往往呈体积大的肿块,由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单核或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炎症细胞和增生血管组成。
纤维母细胞成车辐状结构,其间常见含有显著的慢性炎细胞的胶原纤维间质,常伴有泡沫状吞噬细胞;组织细胞高度多形性和异型性,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多见;瘤组织坏死;有时见骨和软骨化生。
现在也有许多人不再坚持多形性恶纤组是一个有机的实体,其中包含了许多形态明显间变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的肿瘤,但这些肿瘤中大部分显示出相特异的细胞系分化的特征。
如果不能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许多最常见的组织学上为多形性的肿瘤都可能诊断为多形性的恶纤组,如多形性的脂肪肉瘤、多形性平滑肌肉瘤和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所以只有通过彻底取材,正确地运用免疫组化和(或)电子显微镜,才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二)粘液型恶纤组
粘液型恶纤组是一个多种成分混合、富于特征的病变,其组织学分级范围较大。
在这个肿瘤谱系中,高度恶性、分化差的病变在细胞的构成、异形性方面很像多形性型恶纤组。
发病总的年龄跨度大,但临床上主要累及50-80岁的成人。
男性稍多于女性,绝大多数发生于肢体。
肿瘤有多结节状生长的倾向,但本型预后较好。
瘤组织质软,灰白,半透明或明胶样,与周围组织分界清。
镜下,各种分级的肿瘤所共有的主要特征是含有细胞较少的区域,其内有弯曲的薄壁血管,染色深的小梭形细胞和星状细胞,这些细胞边界不清,有时胞浆呈空泡状,空泡内含酸性胞浆而不是脂质。
(三)巨细胞性恶纤组
本型又称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占恶纤组5-15%,病变都呈多结节状生长,分界不清,常见出血、坏死。
病变往往累及老年人,主要发病于肢体,并且位于表浅软组织。
发生于深部组织的该瘤大多数有很强的侵袭性,而表浅的病变相对预后较好。
瘤组织背景相似于车辐状多形性恶纤组,主要特点是有大量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和奇异的瘤巨细胞,瘤结外周有较多的骨和骨样组织形成。
(四)炎症型恶纤组
本型又称黄色瘤型恶纤组,较罕见,发病年龄较轻,预后介于多形性型和粘液型之间。
本亚型好发于腹膜后或其他内脏软组织,常伴有末梢血白细胞增多症,生物学行为常具有很强的侵袭性。
瘤体一般较大,平均直径12,质软,脑髓样,土黄色。
镜下主要特点在车辐型恶纤组内有大量黄色瘤细胞,核呈不同程度异型性,夹杂着大量中性白细胞,不伴有坏死。
瘤组织内可见不均匀分布的其他多形性或多核细胞,有些细胞像R-S细胞,并见吞噬炎症细胞。
转移灶内黄色瘤细胞明显减少,甚至缺如。
浓密的炎细胞灶内瘤细胞少,而血管增生、充血、出血和水肿,易被视为炎症肉芽组织。
(五)血管瘤样型恶纤组
本型是一个富有特征、定义明确的肿瘤。
该瘤发生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因此,它同恶纤组的其他类型有显著的区别。
临床上,本型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男女发病无差别,常位于表浅的软组织,肢体多于躯干,数量虽少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出现全身性症状,比如发热、贫血、体重减轻或副蛋白血症。
大部分肿块位于皮下,直径通常小于3~4。
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10~15%,但只有1~2%的病人出现全身性转移,因此由肿瘤引起的死亡罕见。
由于上述原因,该瘤被认为是低度恶性或交界性的。
病理学检查,肿瘤境界清楚,多结节状的囊性肿块,其内出现广泛的出血。
镜下瘤内包含着多个结节,无异型性且嗜酸的卵圆形或梭形细胞成片状分布。
这些细胞内含有一致的空泡,略呈梭形的细胞核,核分裂像少见。
多形性不明显,巨细胞罕见。
结节状肿瘤位于胶原纤维间质内,间质内可见含血细胞的假血管腔,以及明显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能形成淋巴滤泡。
典型病例内出现广泛的含铁血黄素沉积。
然而,病变不典型者表现不一。
[鉴别诊断]:
①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光镜下显示细胞内有横纹,免疫组化显示肌红蛋白(MG)阳性,电镜下则见到肌球蛋白丝和Z带物质;②多形性脂肪肉瘤:瘤细胞突起较多,细胞质内有大空泡,细胞核有压迹现象,有分化不同阶段的脂母细胞,瘤细胞脂肪染色强阳性;③梭形细胞癌:超微结构特征是癌细胞胞质内有多少不等的张力原纤维束,角蛋白染色呈强阳性;④巨细胞癌:肿瘤常无网状纤维围绕单个细胞或席纹状结构,尤其细胞可有紧密相贴的排列现象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不同,而且巨细胞癌常发生于肺、肝、胰、甲状腺等脏器,均有助于鉴别;⑤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此瘤好发于易遭受日光照射或接受放射治疗的部位,肿瘤多位于真皮内,体积一般较少,组织学上瘤细胞异形性小,核分裂像较少见。
[免疫组化]:
MFH的病理形态常表现为多样性,与其它某些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如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等)不易鉴别。
这给病理学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误诊率很高,但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单(多)克隆抗体的问世,对于MF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了重要的协助作用。
古化平[]等的研究表明,α1 –抗糜蛋白酶(ACT)、α1 –抗胰蛋白酶(AAT)和溶菌酶(Lys)在MFH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2%和47%,故可认为ACT和AAT是MFH特异性较强的标志物,对MFH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阴性时可排除MFH 的可能性,而Lys对组织细胞并不是良好标志。
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多种抗体对MFH鉴别诊断也很有意义。
肌红蛋白(Mg)被认为是横纹肌肉瘤的特异性标记物,故对Mg阳性的肿瘤均可确诊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Des是肌源性肿瘤标记物,部分MFH的梭形细胞呈阳性,故在与平滑肌肉瘤的鉴别时,应同时做SMA染色,前者阴性,后者阳性。
Vim是间叶组织及其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在MFH中均呈不同程度的表达,当Vim与上皮性肿瘤标记物Ket联合标记时,对MFH与上皮性梭形细胞癌的鉴别很有意义,Vim阴性,Ket阳性可支持癌的诊断。
S-100主要分布在雪旺细胞、软骨细胞、肌上皮等,当MFH与神经肉瘤鉴别时,S-100阳性而三种蛋白酶阴性,支持后者诊断;S-100亦可作为脂肪肉瘤的标记物。
蒋智铭等的研究表明,三种MFH细胞都呈Vim阳性,用特异性较强的CD68(KP-1,PG-M1)对
MFH进行标记,发现纤维母细胞样MFH细胞有20%病例呈散在阳性,组织细胞样MFH有44%病例阳性,说明MFH确有组织细胞分化特征,因此认为MFH是原始间叶细胞起源的肿瘤,具有向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双分化能力,而且CD68(KP-1,PG-M1)可作为诊断MFH的抗体之一。
[治疗与预后] []
恶纤组的治疗渐趋向综合治疗,但目前本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应尽量做到广泛切除,其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生物学特征、分级、部位决定,广泛切除还需加强三维切除,即注意深度的切除,控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而对于内脏而言,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并发症多,对预后无明显改善,故此部位手术以力争达到无肉眼残留为目的。
恶纤组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国内有报道认为辅助放疗对根治性切除者未能提高局部控制率,但对手术不彻底者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对于化疗,各家报道不一,但许多临床学家对恶纤组的对比观察均得到化疗有效的结论,故国内学者多认为,恶纤组手术治疗、辅助放疗和化疗在控制局部复发和降低远处转移率方面有一定疗效。
恶纤组的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2年生存率为60%,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原发肿瘤的大小、侵犯的深度、组织学类型和首次手术是否彻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