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指导书

实验5指导书

实验5指导书

1、目的

掌握使用“记事本”编辑HTML 的基本操作。

掌握使用Internet Explorer 测试HTML 文件的操作。

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

2.软件环境

Windows98/Me/2000/xp

3.内容

制作出一个下图的显示效果。

实验指导书

Matlab实验指导书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04年1月

目录 MATLAB实验教学计划 (2)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3) 实验二MATLAB图形系统......................................................... . (5) 实验三 MATLAB程序设计 (6) 实验四 MATLAB基本应用领域 (7) 实验五设计性综合实验1---数字信道编译码 (14) 实验六设计性综合实验2---fir滤波器设计................................. . (16) 2

MATLAB实验教学计划 指导教师:郑晓昆薛文玲王竹毅学时数:12学时周4学时2次实验,共3周6次实验,第7—9教学周,每次实验2学时 所用仪器设备:MATLAB7.0实验软件系统 实验指导书:Matlab实验指导书 自编 实验参考书:, 楼顺天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06年5月第二版 实验项目: A, MATLAB基本操作 内容:矩阵操作,基本数学函数,逻辑函数操作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83练习题1—10 B, MATLAB图形系统 内容:图形绘制,图形标注,对数和极坐标,坐标轴控制,颜色控制等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46练习题1—10 C, MATLAB程序设计 内容:脚本script和函数function认识,流程控制,参数交互输入,基本程序设计技巧练习,程序调试DEBUG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84练习题1—10 D, MATLAB基本应用领域 内容:线性代数,多项式与内插,曲线拟合,数据分析与统计,泛函基础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46练习题1—4,6—19 E, 设计性综合实验----数字信道编译码 内容:1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AMI编译码 2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HDB3编译码 F,设计性综合实验----fir滤波器设计 内容:设计一个有限冲击相应数字滤波器FIR是该滤波器能够滤出规定频率以上的信号,而该频率以下的信号不受影响。 3

erdas实验5指导书

实验5 某地区的遥感影像分类 1.实验目的和要求 a)了解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的原理和背景知识; b)掌握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c)了解并掌握监督分类中的样本训练方法、分类决策规则和分类结果评估 方法; d)能够利用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技术提取某一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植 被、水体、建筑用地、裸地等),并计算各地类的面积、覆盖率等指标。 2.实验设备和数据 a)实验设备:高性能计算机;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b)实验数据:Landsat TM数据 3.实验内容 a)分析、认识研究区域Landsat TM数据基本地物类型,建立分类体系; b)根据分类体系,利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域Landsat TM数据进行分 类; c)根据分类体系,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完成研究区域Landsat TM数据分类及 分类结果评价; d)对比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实验步骤参考 1.分类过程 在Erdas Imagine主菜单中选择Classifier,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利用其弹出对话框完成非监督分类; Signature Editor——样本编辑器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非监督分类

输出分类文件输出样本文件 分类数 收敛域值 注意问题:实际工作中常将分类数目取为最终分类数目的两倍;收敛域值是指两次分类结果相比保持不变的像原所占最大百分比。 2 、分类评价(Evaluate Classification ) 打开新的窗口,同时导入非监督分类后的图和原始分类影像;在视窗工具条 标,弹出Raster Attribute Editor对话框,如下图:

树木学实验指导书(5个实验)

树木学实验指导书 树木学课程组编 2010年3月

树木学实验工作守则 一、实验室内一切仪器设备、实验桌椅及实验材料,未经许可,不得任意搬动或取走。 二、爱护和保管好实验用具、腊叶标本,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三、保持实验室安静清洁的良好工作环境,不许大声谈笑,不可乱丢纸屑废物。 四、课前必须预习本实验指导书,实验过程中应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五、实验课须自备文具、笔记、参考书及实验报告纸。必须遵守上课时间,不得无故缺席。

实验一裸子植物常见代表科的观察 裸子植物是一类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而以种子进行繁殖的木本维管束植物,其主要特征是形成裸露的种子,不形成果实。 一、目的: 通过松柏纲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柏科(Cupressacear)各科球花,球果的观察,进一步明确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松、杉、柏各科的分类特征。 二、材料与用具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雌雄球花和球果 杉木Cunninghamia lancata的雌雄球花和球果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的雌雄球花和球果 实验用具: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Motic SMZ-140、刀片、解剖针、培养皿、镊子。 教师所用示范设备: 1. 数码体视显微镜Motic DM143 用于操作示范。 2. 数码显微镜Motic DMB5-223IPL 用于示范裸子植物花药切片。 三、操作与观察 球花指的是裸子植物孢子叶的集结物,亦称孢子叶球,松柏纲植物是孢子异型的,小孢子叶集结成单独的小孢子叶球即雄球花。 1、马尾松球花、球果的观察 我们将首先看到一群数目很多的小孢子叶球(雌球花)紧密地着生(旋生)在春枝(当年生枝)的基部,而带红色的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则是单独或成对或三个在一起地着生于幼枝顶端,在松树上发育的小孢子叶球要比大孢子叶球多得多,在春末4-5月,小孢子叶球执行传粉功能后,就脱落了。相反地,大孢子叶球并不脱落,而在传粉后的1-2年内继续发育,逐渐变成结有种子的球果。 取一个马尾松的小孢子叶球(雄球花)来观察它的结构:为了这一点,用镊子把一个雄球花从复孢子叶球中取出来,置于双筒体视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具有一个短的梗,小孢子叶象紧密的螺旋一样着生于球花轴上,用针将一些小孢子叶从雄球花中挑出,适当加大放大倍数,可观察到,它们的形状象扁平的小叶。其宽的外缘稍微向上弯曲,称之为药鳞,在每个小孢子叶表面,可看到两个大型的凸出的囊(纵向排列着),这是小孢子囊,亦称花粉

UML实验指导书

UML 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UML建模基础 (3) 实验二用例图 (4) 实验三UML类图 (9) 实验四对象图 (13) 实验五包图 (14) 实验六状态图 (17) 实验七活动图 (21) 实验八时序图与协作图 (22) 实验九组件图 (26)

实验一UML建模基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掌握UML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 3、掌握UML规则和相关机制。 4、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 和修改。 2、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实验二用例图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例的概念。 2、掌握UML用例图的组成、作用以及使用场合。 3、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4、学习针对具体场景使用用例图进行分析说明的方法。 5、掌握用例描述的概念和基本结构,以及用例描述的作用。 [实验内容和步骤] 1、什么是用例,什么是场景?用例和场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用例是用户希望系统具备的功能,它定义了系统的行为特征。 2、用例图中有哪些组成元素?在UML中是如何表示的? 用例图的组成元素有参与者、用例、关系、系统。 3、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包含关系、扩展关系和泛化关系各代表什么含义?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对以上三种关系各举一例,画出用 例图,并进行说明。 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包含关系实际上就是面向对象语言中对象之间的调用关系,扩展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依赖的关系,泛化关系实际上就是面向对象中的继承关系。 4、为了满足物业中介行业的信息化要求,甲公司基于详尽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准备研发一套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的信息管理 系统。主要将实现客户资料信息管理、客户委托(出租、出售、租赁、购买)信息管理、业务线索生成与管理、房源状态自动 更新、权限管理、到期用户管理、房源组合查询等功能。该公 司小王,通过多次的与潜在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完成了最初的 用例模型的开发,下是一个用例模型的局部:

计算机网络实验上机指导书实验五

计算机网络上机指导书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

实验五: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路由的基本原理 2.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流程,熟悉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 3.掌握测试静态路由连通性的方法 【实验学时】 建议3学时 【实验原理】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的缺点在于:当网络发生故障或者拓扑发生变化后,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改变,必须有管理员的介入。 配置IPv4静态路由时,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目的地址与掩码 在ip route-static命令中,IPv4地址为点分十进制格式,掩码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用掩码长度(即掩码中连续‘1’的位数)表示。 ●出接口和下一跳地址 在配置静态路由时,可指定出接口interface-type interface-name,也可指定下一跳地址nexthop-address,是指定出接口还是指定下一跳地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实际上,所有的路由项都必须明确下一跳地址。在发送报文时,首先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寻找路由表中与之匹配的路由。只有指定了下一跳地址,链路层才能找到对应的链路层地址,并转发报文。 在某些情况下,如链路层被PPP封装,即使不知道对端地址,也可以在路由器配置时指定出接口。这样,即使对端地址发生了改变也无须改变该路由器的配置。 ●其它属性 对于不同的静态路由,可以为它们配置不同的优先级preference,从而更灵活地应用路由管理策略。例如:配置到达相同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如果指定相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负载分担,如果指定不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路由备份。 缺省路由是在没有找到匹配的路由表入口项时才使用的路由。在路由表中,缺省路由的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是0.0.0.0。在使用ip route-static配置静态路由时,如果将目的地址与掩码配置为全零(0.0.0.0

实验五实验六指导书

实验五 MATLAB 实现DFT MATLAB 为计算数据的离散快速傅时叶变换,提供了一系列丰富的数学函数,主要有fft 、ifft 、fft2、ifft2和czt 等。当所处理的数据的长度为2的幂次时,采用基-2算法进行计算,计算速度会显著增加。所以,要尽可能使所要处理的数据长度为2幂次或者用添零的方式来添补数据使之成为2的幂次。 1.fft 和ifft 函数 调用格式是: (1)()X fft Y = 如果X 是向量,则采用傅时叶变换来求解X 的离散傅里叶变换;如果X 是矩阵,则计算该矩阵每一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如果X 是()D N *维数组,则是对第一个非单元素的维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 (2)()N X fft Y ,= N 是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X 的数据长度,可以通过对X 进行补零或截取来实现。 (3)[]()dim ,,X fft Y =或()dim ,,N X fft Y = 在参数dim 指定的维上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当X 为矩阵时,dim 用来指定变换的实施方向:dim=1,表明变换按列进行;dim=2,表明变换按行进行。 函数ifft 的参数应用与函数fft 完全相同。 2.fft2和ifft2函数 调用格式是: (1)()X fft Y 2= 如果X 是向量,则此傅里叶变换即变成一维傅里叶变换fft ;如果X 是矩阵,则是计算该矩阵的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数据二维傅里叶变换fft 2(X )相当于()()''X fft fft ,即先对X 的列做一维傅里叶变换,然后再对变换结果的行做一维傅里叶变换。 (2)()N M X fft Y ,,2= 通过对X 进行补零或截断,使得X 成为()N M *的矩阵。 函数ifft2的参数应用与函数fft2完全相同 fftn 、ifftn 是对数据进行多维快速傅立变换,其应用与fft2、ifft2类似;在此,不再叙述。 3.czt 函数 调用格式是: ()A W M X czt X ,,,= 式中X 是待变换的时域信号()n x ,其长度设为N ,M 是变换的长度,W 确定变换的步

指导书_实验5

实验5 类与对象的应用2 实验目的: 1掌握类和对象的概念、定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静态数据成员和const修饰的成员函数的用法。 3掌握c++程序的一般结构。 实验内容: 在实验4 个人的活期储蓄账户类SavingsAccount上修改完成以下内容: (1)在类SavingsAccount中增加一个静态数据成员total,用来记录各个账户的总金额,并为其增加相应的静态成员函数getTotal用来对其进行访问。 (2)将类SavingsAccount中不需要改变对象状态的成员函数声明为常成员函数,比如accumulate,getBalance等。 (3)增加日期类Date class Date { int year, month, day; int totalDays; //该日期是从公元元年1月1日开始的第几天 public: Date(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int getYear() const { return year; } int getMonth() const { return month; } int getDay() const { return day; } void show() const; //输出当前日期

bool isLeapYear() const; //判断当年是否为闰年 int distance(const Date& date) const;//计算当前日期与指定日期之间相差天数 }; (4)类SavingsAccount中的int date都要改成Date类的对象。 ()将整个程序分为5个文件:date.h account.h是类定义头文件,date.cpp account.cpp 是类实现文件,5.cpp是主函数文件。 提示: (1)利息的计算方式:一年中每天的余额累积起来再除以一年的总天数,得到一个日均余额,再乘以年利率。 (2)两个日期相差天数的计算方式:选取一个基准日期(如公元元年1月1日),在计算两个日期相差天数时,先分别将两个日期与基准日期的相对天数计算出来,再将两个相对天数相减即可。 (3)与基准日期(如公元元年1月1日)相对天数的计算方式:(1)计算公元元年到公元y-1年的总天数。平均每年有365天,闰年多一天,即365*(y-1)加上公元元年到y-1年之间的闰年数。(2)加上当年当月1日到当年1月1日之间相差的天数。(3)加上当年当月当日到当年当月1日之间相差的天数。 (4)可以把每月1日到1月1日天数放在一个数组中,该数组元素值分别是:0,31,59,90,120,151,181,212,243,73,304,334,365 (5)两个头文件里先写:

实验5 齿厚测量实验指导书

实验5 齿轮齿厚偏差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齿厚游标卡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掌握齿轮分度圆弦齿高和弦齿厚公称值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齿厚偏差定义的理解,熟悉齿厚测量方法。 二、量具简介 齿厚偏差可以用齿厚游标卡尺(图5-11)或光学测齿卡尺测出。本实验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齿厚实际值。齿厚游标卡尺由互相垂直的两个游标尺组成,测量时以齿轮顶圆作为测量基准。垂直游标尺用于按分度圆弦齿高公称值h确定被测部位,水平游标尺则用于测量 分度圆弦齿厚实际值。齿厚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与一般游标卡尺相同。 三、测量原理 齿厚偏差是指被测齿轮分度圆柱面上的齿厚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对于标准直 齿圆柱齿轮,其模数为m,齿数为z,则分度圆弦齿高公称值和弦齿厚公称值按下式计算 为了使用方便,按上式计算出模数为1mm的各种不同齿数的齿轮分度圆弦齿高和弦齿厚的公称值,列于下表。 对于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为m,齿数为z,基本齿廓角为a,变位系数为x,则 分度圆弦齿高公称值和弦齿厚公称值按下式计算 四、实验步骤 (1)计算齿轮顶圆公称直径da和分度圆弦齿高公称值和弦齿厚公称值;(或从下表中查取)。 (2)首先测量出齿轮顶圆实际直径d a实际。按的数值调整齿厚卡尺的垂直游标尺,然后将其游标加以固定。 (3)将齿厚游标卡尺置于被测齿轮上,使垂直游标尺的高度板与齿顶可靠地接触,然后移动水平游标尺的量爪,使之与齿面接触,从水平游标尺上读出弦齿厚实际值。

这样依次对圆周上均布的几个齿进行测量。测得的齿厚实际值与齿厚公称值之差即为齿厚偏差。 (4)合格性条件为 五、思考题 1.测量齿轮齿厚是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哪项使用要求? 2.齿轮齿厚偏差可以用什么评定指标代替?

CASS实验指导书(实验五)

实验五 CASS8.0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章主要讲述CASS8.0在工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基本几何要素的查询、土方量的计算、断面图的绘制、公路曲线设计、面积应用以及如何进行图数转换。 5.1 基本几何要素的查询 本节主要介绍如何查询指定点坐标,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查询线长,查询实体面积。首先打开任一已有.dwg图像,如STUDY.DWG。 5.1.1查询指定点坐标 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中的“查询指定点坐标”。用鼠标点取所要查询的点即可。也可以先进入点号定位方式,再输入要查询的点号 说明:系统左下角状态栏显示的坐标是迪卡尔坐标系中的坐标,与测量坐标系的X和Y的顺序相反。用此功能查询时,系统在命令行给出的X、Y是测量坐标系的值。 5.1.2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 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用鼠标分别点取所要查询的两点即可。也可以先进入点号定位方式,再输入两点的点号。 说明:CASS8.0所显示的坐标为实地坐标,所以所显示的两点间的距离为实地距离。 5.1.3查询线长 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线长”。用鼠标点取图上曲线即可。 5.1.4查询实体面积 选择“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实体面积”,用鼠标点取待查询的实体的边界线或内部点即可,要注意实体应该是闭合的,如房子、菜地等。

5.2土方量的计算 5.2.1 DTM法土方计算 由DTM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DTM法土方计算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完全计算,一种是依照图上的三角网进行计算。完全计算法包含重新建立三角网的过程,又分为“根据坐标计算”和“根据图上高程点计算”两种方法;依照图上三角网法直接采用图上已有的三角形,不再重建三角网。下面分述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 1. 根据坐标计算 ●用复合线/多段线(命令:PL)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 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 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DTM法土方计算”子菜单中的“根 据坐标文件”。 ●提示:选择边界线用鼠标点取所画的闭合复合线。出现“输入高程 点数据文件名”,选中study.dwg文件,出现“DTM土方计算参数设 置”对话框,其中: 区域面积:该值为复合线围成的多边形的水平投影面积。 平场标高: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高程。(本实验为了方便观看效果,可 选择497) 边界采样间距:边界插值间隔的设定,默认值为20米。: 边坡设置:选中处理边坡复选框后,则坡度设置功能变为可选,选中 放坡的方式(向上或向下:指平场高程相对于实际地面高程的高低, 平场高程高于地面高程则设置为向下。)然后输入坡度值。 ● 设置好计算参数后点击“确定”,屏幕上显示填挖方的提示框,如图 5-1所示,包括挖方量和填方量。命令行也会显示: 挖方量= XXXX立方米,填方量=XXXX立方米 同时图上绘出所分析的三角网、填挖方的分界线(白色线条)。 回车后屏幕上显示填挖方的提示框,命令行显示: 挖方量= XXXX立方米,填方量=XXXX立方米 同时图上绘出所分析的三角网、填挖方的分界线(白色线条)。 ●关闭对话框后系统提示:

实验指导书 - 实验5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 实验指导书 陈鸣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二月

5应用层实验(4学时) 实验9:利用Java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1. 实验目的 1)基本掌握利用Java开发环境调试应用程序的方法。 2)理解基于套接字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过程,深入理解Ping工作原理。 3)深入理解HTTP协议的格式和工作过程,理解Web代理服务器工作原理。 2. 实验环境 1)运行Windows 2008 Server/Windows XP/Windows 7操作系统的PC 2台。 2)每台PC具有以太网卡一块,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3)具有Java开发包jdk-1_5_0_06-windows-i586-p.exe。 3. 实验步骤 1)安装Java编程环境 (1) 安装开发包JDK。双击JDK安装程序jdk-1_5_0_06-windows-i586-p.exe图标,进行安装。根据安装提示选择安装目录后开始安装过程。在安装JDK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安装Java运行环境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接下来。配置Java环境变量。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然后选择“高级”选项卡,点击“环境变量”,即弹出如图45所示的界面。 图45 环境变量配置界面 (2) 修改环境变量的值。在“用户变量”中,分别设置JA V A_HOME、PATH和CLASSPATH 这3项属性。若已存在则点击“编辑”,不存在则点击“新建”。JA V A_HOME指明JDK的安

装路径,也就是在安装时选择的路径,如D:\Java\jdk1.5.0_06,在此路径下包括lib、bin、jre 等文件夹。PATH使得系统可以在任何路径下识别Java命令,该值设为“%JA V A_HOME%\bin; %JA V A_HOME%\jre\bin”。CLASSPATH为Java加载类路径,只有类在classpath中,Java命令才能识别,该值设为“.; %JA V A_HOME%\lib\dt.jar; %JA V A_HOME%\lib\tools.jar”。 测试安装结果。选择“开始”菜单中的“运行”,键入“cmd”。在命令提示符中键入 “java –version”、“java”和“javac”命令,出现如图46所示画面则说明环境变量配置成功。 图46 运行Java命令结果 (3)在命令提示符环境编译运行java程序。Java程序编写后,就可以在命令提示符环境下编译和运行。启动命令提示符后,先利用“cd”命令进入Java程序所在的目录,然后键入“javac java类的文件名”命令编译该Java程序。如果编译成功,则不会显示错误信息并直接返回,如图47所示。 图47 在命令提示符中编译Java程序 此后,在该目录下会产生一个.class文件。直接键入“java java类名运行参数”即可运行该编译好的Java程序,如图48所示。 图48 在命令提示符中运行java程序 如果想要退出正在运行的Java程序,按“ctrl+C”即可完成。 2)在Java集成开发环境下调试程序 前面假定编写的Java程序是正确的,而事实上自己首次编写的程序通常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需要借助于Java集成开发环境来调试程序。 (1)安装Java集成开发环境。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有很多,对于IBM公司开发的开源Java 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在解压eclipse压缩包后,双击eclipse.exe即可运行eclipse。图49是eclipse运行后的主界面。

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装置实验指导书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性能实验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实验四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实验六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七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实验八热敏电阻的特性研究 实验九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的特性研究 附录1 实验箱温度控制简要原理 附录2 温度控制器使用说明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基本原理: 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 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 S l R ρ= (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R ?。对式(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量来表示,则有:ρ ρ?+?-?=?S S l l R R (2) 式中的l l ?为电阻丝的轴向应变,用ε表示,常用单位με(1με=1×mm mm 610-)。若径向应变为r r ?,电阻丝的纵向伸长和横向收缩的关系用泊松比μ表示为)(l l r r ?-=?μ,因为S S ?=2(r r ?),则(2)式可以写成: l l k l l l l l l R R ?=???++=?++?=?02121)()(ρρμρρμ (3) 式(3)为“应变效应”的表达式。0k 称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从式(3)可见,0k 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1+μ2),它是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ρερ?,是材料的电阻率ρ随应变引起的(称“压阻效应”)。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以前者为主,则μ210+≈k ,对半导体,0k 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实验也表明,在金属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向应变成比例。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0k =2左右。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 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根据(3)式,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εσE = (4) 式中 σ——测试的应力; E ——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应力值σ。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变片测量上述各量,从而做成各种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可分

离散数学实验指导书及其答案

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5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3人以上(含3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C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 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 rintf("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或1,空格分开):"); s canf("%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很好,表决通过!\n"); e lse printf("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C语言》实验指导书(学生版)

《C语言程序设计》 实 验 指 导 书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二0一0年十一月

目录 项目一:熟悉C语言的运行环境及简单程序设计 (1) 实验一熟悉C语言的运行环境 (1) 实验二C程序初步 (2) 实验三数据类型及输入输出 (4) 实验四运算符与表达式 (7) 项目二:流程控制、指针、数组、模块化程序设计 (8) 实验五分支程序设计 (8) 实验六循环程序设计 (9) 实验七函数 (10) 实验八数组 (11) 实验九指针 (12) 项目三:综合程序设计——竞赛编排及优胜排序 (14) (注:每个项目应包含实验学习目标、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或实验思考等内容。 基本型实验应有明确的实验学习目标、详细的过程和具体的结果;综合设计型实验应有明确的实验学习目标、可参考的过程和实验结果评价标准)

实验基本要求 1、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必须自行编制、自行调试。 2、每次实验,学生都必须提交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实验过程(软件的使用、程序的调试)等,见下面的实验报告模版。 3、学生第一次上机时,应在教师机指定文件夹下建立以自己学号+姓名的子文件夹,例如学号为2005683001的学生张三,应在教师机指定文件夹下建立“2005683001张三”的子文件夹,此文件夹就是学生张三存放本课程实验全部文档的文件夹,也是教师评价学生饰演成绩的主要依据。 4、学生每次实验完毕后,都应将实验报告、实验程序等文档上传到教师机自己建立的子文件夹中。 5、学生每次实验,都应该在考勤表上签到。 附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验证性或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TC的菜单和快捷键,定制TC环境 2.了解如何在该计算机系统上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语言程序,初步了解C语言源程序的特点。 实验设备(包括软件):

电机与拖动 实验5指导书 2018

实验五 直流他励电动机在各种运转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测定他励直流电动机在各种运转状态的机械特性;并分析各种制动情况下的能量关系。 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必修) 建议课时:3 三、预习要点 1、改变他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有哪些方法? 2、他励直流电动机在什么情况下,从电动机运行状态进入回馈制动状态?他励直流电动机回馈制动时,能量传递关系,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及机械特性又是什么情况? 3、他励直流电动机反接制动时,能量传递关系,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及机械特性。 四、实验内容 1、电动及回馈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2、电动及反接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3、能耗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五、注意事项 同实验四注意事项: 1、直流电动机起动时,须将励磁回路串联的电阻R f1调至,先接通电源,使励磁电流最大;同时必须将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1调至最,然后方可接通电枢电源。使电动机正常起动。起动后,将起动电阻R1调至零,使电机正常工作。 2、直流他励电动机停机时,必须将电枢串联的起动电阻R1调回到最,切断电枢电源,然后将电枢电源调到最;为下次起动作好准备。 3、测量前注意仪表的量程、极性及其接法,是否符合要求。测量励磁电流的电流表,量程选择mA档,电枢电流可以使用5A量程的电流表。

4、电动机的负载大小指的是负载转矩的大小,当电动机空载时,意味着没有负载电磁转矩,即负载电机MG的电枢电流为0,此时MG的电枢电阻应该是开路无穷大。 六、实验设备及线路 1、实验设备 序号型号名称数量 1 DD03 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1件 2 DJ15 直流并励电动机1件 3 DJ23 校正直流测功机1件 4 D31 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2件 5 D41 三相可调电阻器1件 6 D42 三相可调电阻器1件 7 D44 可调电阻器、电容器1件 8 D51 波形测试及开关板1件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 D31、D42、D41、D51、D44 、D31、 图 2-5-1他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测定的实验接线图

实验指导书1-5

《嵌入式系统开发》0806504130 实验指导书 金陵科技学院智控学院 自动化 实验一、按键输入及LED 实验 2课时 实验二、STM32串口实验 2课时 实验三、定时器中断实验 2课时 实验四 PWM 输出实验 2课时 实验五 TFTLCD 显示实验 2课时 实验六 AD 转换实验 2课时 实验七 UCOSII 任务调度实验 4课时

实验一按键输入及LED实验 实验时间:2016-03-29(周二3,4节),实验学时:2,实验地点:C105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MDK的编程环境; (2)掌握基于固件库MDK5工程模板的方法; (2)掌握STM32的IO口作为输入、输出使用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STM32F103RCT6实验平台。 三、实验过程 1.熟悉led和按键硬件电路; 2.建立工程模版; 3.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主程序及应用程序 4.下载调试及仿真。 3.1实验内容:通过MiniSTM32开发板上载有的3个按钮(KEY0/KEY1/WK_UP),来控制板上的2个LED,其中KEY0控制DS0,按一次亮,再按一次,就灭。KEY1控制DS1,效果同KEY0。WK_UP按键则同时控制DS0和DS1,按一次,他们的状态就翻转一次。 3.2本实验用到的硬件资源有: 1)指示灯DS0、DS1 2) 3个按键:KEY0、KEY1和KEY_UP。 3.3、硬件设计 (1)输出引脚LED(DS0和DS1)。其电路在ALIENTEK MiniSTM32开发板上默认是已经连接好了的。DS0接PA8,DS1接PD2。所以在硬件上不需要动任何东西。其连接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LED与STM32连接原理图 (2)输入引脚,在MiniSTM32开发板上的按键KEY0连接在PC5上、KEY1连接在PA15上、WK_UP连接在PA0上。如图1.2所示: 图1.2 按键与STM32连接原理图

实验5-指导书-CPU综合实验

实验五CPU综合实验 匹配课程代码及名称:070023 计算机组成原理 适用专业及本项目实验学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学时 实验时间:2016-6-1 实验类型:综合型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运算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2)掌握控制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原理。 (3)掌握运算器与控制器的信号连接。 (4)掌握简单CPU的调试过程。 (5)掌握简单CPU的功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图1给出了CPU综合实验电路的结构框图,图中虚线框外电路由实验箱提供,虚线框内电路需自行设计并下载到ispLSI1032E中。 1、结构及信号索引 CPU综合实验电路由微程序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其中,微程序控制器由μPC、ROM2、ROM1和μIR构成,而运算器由三个寄存器R0、R1、R2、移位器和加法器等构成,将运算器的各部分组装在一起便构成了ALU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按图1所示将微程序控制器和ALU连接在一起构成CPU。图中ROM2#和ROM1#为控制存储器,容量均为256×8,用于存储微指令。μPC为微程序计数器,为ROM2#和ROM1#提供地址信号A7~A0,用来指定微指令的存储地址。ALU为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其中,a3~a0和b3~b0分别为两个操作数,CPR0和CPR1分别为寄存器R0和R1的打入脉冲,用于暂存两个操作数,LM、DM和RM分别为左移、直送和右移的控制信号,CPR2为寄存器R2的打入脉冲,用于暂存ALU的运算结果,另外,C0为低位来的进位信号,μRD为ROM2#和ROM1#的读信号,高电平有效,而CPμIR为微指令寄存器μIR的打入脉冲。

图1 CPU综合实验结构框图 2、微指令格式或微程序编制 微指令格式分为两部分,如下图2所示,其中前面部分μIR15~μIR12可设置数据,后面部分μIR7~μIR0可确定微命令。如:需要CPR0脉冲,该位设为1,否则 设为0,备用位(μIR11~μIR8、μIR0)设为0。 图2微指令格式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 一、实训目的 1.掌握置位字左移指令的使用及编程方法 2.掌握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方法 二、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THPFSM-1/21 2实训挂箱A111 3实训导线3号若干 4PC/PPI通讯电缆1西门子 5计算机1自备三、面板图 四、控制要求 五、功能指令使用及程序流程图 1.字左移指令使用

字左移指令将输入字(IN)数值向左移动N位,并将结果载入输出字(OUT)。如上所示:当每有一个的上升沿信号时,那么VW2中的数据就向左移动1位,并将移位后的结果存入VW2中。 2.程序流程图 六、端口分配及接线图 1.I/O端口分配功能表 序号PLC地址(PLC端子) 电气符号 (面板端子) 功能说明 1SD启动 2东西灯G 3东西灯Y 4东西灯R 5南北灯G 6南北灯Y 7南北灯R 8主机输入1M接电源+24V;电源正端9主机1L、2L、3L、面板GND接电源GND电源地端

2.控制接线图 七、操作步骤 1.按控制接线图连接控制回路; 2.将编译无误的控制程序下载至PLC中,并将模式选择开关拨至RUN状态; 3.拨动启动开关SD为ON状态,观察并记录东西、南北方向主指示灯及各方向人行道指示灯点亮状态; 4.尝试编译新的控制程序,实现不同于示例程序的控制效果。 八、实训总结 1.尝试分析整套系统的工作过程; 2.尝试用其他不同于示例程序所用的指令编译新程序,实现新的控制过程。

实验四抢答器控制 一、实训目的 1.掌握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及编程方法 2.掌握抢答器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方法 二、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 THPFSM-1/21 置 2实训挂箱A101 3实训导线3号若干 4PC/PPI通讯电缆1西门子 5计算机1自备 三、面板图 四、控制要求 1.系统初始上电后,主控人员在总控制台上点击“开始”按键后,允许各队人员开始抢答,即各队抢答按键有效; 2.抢答过程中,1~4队中的任何一队抢先按下各自的抢答按键(S1、S2、S3、S4)后,该队指示灯(L1、L 2、L 3、L 4)点亮,LED数码显示系统显示当前的队号,并且其他队的人员继续抢答无效; 3.主控人员对抢答状态确认后,点击“复位”按键,系统又继续允许各队人员开始抢答;直至又有一队抢先按下各自的抢答按键; 五、功能指令使用及程序流程图 1.置位复位指令使用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臵,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7、原状土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含水率差值不宜大于2%。 (二)扰动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扰动土试样的备样步骤 (1)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先将土样风干或烘干,然后将风干或烘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对不含砂和砾的土样,可用碎土器碾散,但在使用碎土器时应注意不得将土粒破碎。 (3)将分散后的土样根据试验要求过筛。对于物理性试验土样,如液限、塑限等试验,过0.5mm筛;对于力学性试验土样,过2mm筛;对于击实试验土样,过5mm筛。对于含细粒土的砾质土,应先用水浸泡并充分搅拌,使粗细颗粒分离后,再按不同试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过筛。

GIS二次开发实验指导书(实验5)

实验五PageLayout属性设置与元素绘制 1、新建项目,设置窗体界面如下: 2、在主窗体的Load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码: private void FormMain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Microsoft.Win32.RegistryKey pRegKey = Microsoft.Win32.Registry.LocalMachine.OpenSubKey("SOFTWARE\\ESRI\\CoreRuntime", true); axSymbologyControl1.LoadStyleFile(pRegKey.GetValue("InstallDir") + "\\Styles\\ESRI.ServerStyle"); axSymbologyControl1.GetStyleClass(esriSymbologyStyleClass.esriStyleClassBackgrounds).Update (); axSymbologyControl1.GetStyleClass(esriSymbologyStyleClass.esriStyleClassBorders).Update(); axSymbologyControl1.GetStyleClass(esriSymbologyStyleClass.esriStyleClassShadows).Update(); } 3、在“设置边框”按钮的Click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码: private void ButtonBorder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axSymbologyControl1.StyleClass = esriSymbologyStyleClass.esriStyleClassBorders; } 4、在“设置阴影”按钮的Click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