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胃肠道功能食品

改善胃肠道功能食品
改善胃肠道功能食品

功能性的食品调查报告

功能性的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岀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 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

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 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农村留守儿童量不大。留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成负相关,即地方经济越强,留守率就越低,地方经济越弱,留守率就越高,近几年我镇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比例大大降低。经统计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岀务工

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器官口腔、咽、胃、肠和分泌消化液的肝、胆、胰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食物在消化道经过系列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食物的消化是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共同完成的,是对食物进行再加工的机械过程。食物经过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成食糜,增加与消化酶、肠粘膜的接触,以利分解和吸收。 食物的吸收是由胃、小肠、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各种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为最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经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中,输送到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吸收的全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消化和吸收是一个连续的以消化系统为主,多个系统参与调节和控制的综合性生物过程。 (一)咀嚼 人体对食物进行再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咀嚼和吞咽。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牙齿、咀嚼磨碎,舌头的充分搅拌,与唾液混合成滑润的食团,经食管送入胃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这就是馒头在口腔中反复咀嚼时,甜味的来源。 充分咀嚼对食物的消化十分重要。该过程将食物切磨成小颗粒,为下一步食物消化做好准备,如小颗粒可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食物颗粒与肠粘膜接触面积可大大增加,营养物质可以充分被吸收。咀嚼动作和食物的香味可反射性刺激胃肠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为营养物质的吸收做好准备。老年人、牙齿脱落不全、口腔疾患、吞咽困难等均可以降低咀嚼效果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唾液是口腔分泌的一种无色的液体,全天约分泌0.8~1.5L,主要成分有99%的水,其他成分是K+、HC0 -、Na+、Cl-,其中K+’浓度是血浆浓度的7倍,呕吐、大量流涎等可丢失大量水和K’,也影响食物的消化。 (二)吞咽 食物经食管送入胃的过程称作吞咽。咽部、食管的组织结构完整、弹性良好

低聚果糖改善肠道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低聚果糖改善肠道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摘要 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是一种益生元,能够激活体内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群的增殖,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促进体内矿物质吸收,提高机体免疫等。它以其独特饿功能性作用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可能成为一种新型食品。本文主要介绍了低聚果糖的功能性作用以及其改善肠道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低聚果糖菊粉功能性肠道

Abstract Fructooligosaccharide is as a prebiotis that can activ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bacillus or bacillus acidic lactic and so on vivo, maintain micro-ecological balance, stimulate the absorption of mineral and enhance immunity in human body. It is extensively attracted and applied dude to its special functional effect and may become a new type of food. 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functional role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and their improve intestinal functional f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s: fructooligosaccharides inulin functional intestinal canal

改善胃肠道的几种调理秘方

改善胃肠道的几种调理秘方 便秘、胃痛、长口疮……这些看似不大、发作起来却十分折磨人的小毛病,在如今的上班族中非常普遍。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喝水、吃饭不规律、不爱运动,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伤害肠胃。调理肠胃学问不浅,立健君针对人群中的常见病例进行分析,教大家一些调理的方法。 便秘 饭后顺时针揉腹 病例一:李女士是办公室白领,工作一忙大便就解不出来,经常两三天一次,平时腹胀明显。

便秘是白领人群的常见问题,是脾胃虚弱、大肠津液不足的表现。人正常情况下,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这样的人应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坚持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蜂蜜水,最好可以每天都补充益生元来保持肠道健康,例如每天喝立健三清益生元冲剂,能够有效增殖肠道有益菌,恢复肠道活力,保持正常的肠道功能。另外平时应经常多次少量地饮水;饭后顺时针揉肚子,促进肠蠕动;另外每天定时去蹲厕所,培养定时大便的习惯。 胃痛多吃干的少喝粥 病例二:王小姐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只要一忙起来,吃饭有上顿没下顿,最近胃痛不止,到医院做胃镜,显示是“胃溃疡”。 吃饭赶不上正点是当下很多人的生活状态。胃到了吃饭的点,会自发运转起来,如果没有食物可供消化,胃就会像石磨一样空转,胃黏膜相互摩擦,一旦擦破了,就会造成胃炎、胃溃疡等问题。 对于这样的人群,立健君建议他们在办公室备点馒头干、苏打饼干、酸奶等零食,到了饭点吃不上饭的时候嚼点零食,能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喝粥、吃烂面条能养胃,这是个误区。吃干饭需要咀嚼,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帮助消化,从而减轻胃肠负担;喝粥的时候人们往往直接下咽,把消化负担全部推给胃肠;另外大量的汤水会冲淡消化液,加重消化不良。 胃炎、胃下垂、胃溃疡的病人,除了吃药,平时要吃干的主食,最好是发酵的食物;每顿饭只吃七分饱;每口饭都咀嚼三四十下再咽;平时避免吃酸、辣、硬、凉等刺激性的食物。

项目三(8-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食品)汇总

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肠道主要有益菌及其作用 2.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人体和动植物体一样,按生态学(ecology)规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中生活,机体与机体外环境生态间或与机体内定居的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分别属于外生物态学或宏观生态学(macroecology)和内生态学或微观生态学(microecology)。为着本文的目的,我们只讨论微观生态学的一些方面。 一、肠道微生态 1. 肠道微生态简介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宿主与其体内寄生的微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最佳生理状态,双方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转,因而机体携带的微生物与其自身的生理、营养、消化、吸收、免疫及生物拮抗等有密切关系。 有学者曾提出,一个健康人全身寄生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有1271g之多,其中眼1g、鼻1g、口腔20g、肺20g、阴道20g、皮肤200g,当然最多的还是肠道,达1000g,总数为100万亿个(1014),相当于人体细胞数(1013)的10倍。在人体微生态系统中,肠道微生态是主要的,最活跃的,一般情况下也是对人体健康有更加显著影响的。 2.人体肠道菌群及其构成 人类肠道菌群约有100余种菌属,400余菌种,菌数约为1012~1013个/g粪便,占干粪便重1/3以上,其中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需氧菌比较少。形态上有拟杆菌、球菌、拟球菌和梭菌。这些细菌产生各种酶,起着对人体有益、无关和有害的作用,有的是肠道定植菌,有的只是一时的过路菌。肠道是一个细菌的寄宿地或者说是一个发酵车间。在人体功能与饮食或药物影响下产生的肠道环境条件的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与数量也随之而变化。从而也对机体健康,首先是肠道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人们要研究并力求保持对人体健康最佳的肠道菌群构成,这便是本节及有关章节的阐述的主要问题。 婴儿在出生之前的肠道是无菌的。在出生同时,各种菌开始在婴儿的肠道内繁殖。最初是大肠菌和肠球菌、梭菌占主体,出生后5天左右,双歧杆菌开始占优势。在婴儿期双歧杆菌保持者绝对优势的状态,母乳喂养儿之所以抗病力强,其理由之一即为肠道内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而起到防御感染的作用。 在婴幼儿期占绝对优势的双歧杆菌从断奶开始直到成年期渐渐显示出减少的趋势,类杆

猪肠道的免疫功能及其调整

猪肠道的免疫功能及其调整 1、肠道的免疫功能 肠道黏膜是动物体内最大的黏膜免疫器官。机体有70%的感染发生在黏膜上。黏膜接触抗原后局部可产生各类抗体并分泌于分泌液中,其中起防御作用的是免疫球蛋白A(SIgA)。SIgA存在于肠道、呼吸道、鼻腔等表面黏膜,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对机体局部免疫及保护呼吸道黏膜有重要作用。可阻止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可与溶菌酶共同作用溶解细菌、中和病毒以及免疫排除作用。支原体主要寄生于呼吸道上皮细胞但不进入血液,引起呼吸道纤毛脱落,肺部粘液无法排除,继而加重呼吸道病情。肠道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产生的SIgA抗体具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用。 肠道功能与局部(滴鼻)免疫也有着重要联系。滴鼻免疫可封锁感染路径且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是近年来免疫猪伪狂犬疫苗(gE基因缺失株)、蓝耳病疫苗(R98株)等免疫的重要手段。SIgA和微褶皱细胞(M细胞)在局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M细胞是散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化的抗原运转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运输抗原和微生物至基底淋巴细胞组织而激发免疫反应。M细胞将抗原传给巨噬细胞,然后提呈给T细胞和SIgA—B细胞,引起免疫反应。肠道细菌能通过黏膜屏障易位固有层与免疫细胞相互接触,激活穿越上皮细胞的运输通路和持续刺激黏膜免疫系统。M细胞和SIgA的产生依赖自身、本原健康的肠道菌群和黏膜组织。 肠道具有免疫作用和吸收作用。母猪的肠道免疫功能与下代有遗传联系和供长特性。即使胎儿阶段肠道是无菌的,但后天建立的肠道菌群取决于胚胎时期肠道的健康形成。现代化养猪生产中较大的障碍是便秘,便秘可直接造成母猪情绪低落、采食量低、泌乳量少、产程长、不发情等繁殖问题。便秘过程中,肠道在吸收营养的同时吸收宿便中的的毒素,导致肝脏中毒和肾脏的排毒障碍,毒素随之进入血影响母乳的乳质,哺乳仔猪腹泻的治疗难度增大,畜主在患有便秘的病猪的馈料中添加钠、钾等盐类轻泻剂防治,虽然有效但损害猪的肠道免疫功能,导致猪的消化功能紊乱。 2、肠道菌群的调整 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便秘、腹泻甚至腹泻和便秘交替的肠应激综合征。有益菌分为原籍菌和外来菌,原籍菌就定制力能够长期粘附在肠道黏膜上,而外来菌在肠道内不具有定制力,在肠道内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有益菌是按照属、种、株3个层次划分的,每种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结构都不尽相同,找到适合猪肠道菌群生长的有益菌来补充可用于暂时辅助性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市场上虽然有很多含有益菌类的饲料添加剂,但并非都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因为胃酸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90%益生菌在经过食道、胃部时会被杀死,剩余的益生菌能到达肠道。无论是便秘或腹泻所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对肠道健康都有着不可逆转的伤害。 3、肠道内环境的调整 健康肠道的调节需从猪的饮食入手,提供全价饲料、适量的粗纤维和优质的维生素,同时可采取一些辅助性的调整肠道功能的方法,如饲料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及中草药。酶制剂可有效的降低食糜粘度,预防母猪便秘,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商品猪生长速度。酶制剂的缺点是见效较慢,常常影响整体应用效果。酸化剂(如柠檬酸)是添加于饲料中物质,用于调整胃微生态系统,补充仔猪胃液分泌不足或胃酸分泌力下降,保持胃内pH值稳定,可有效激活消化酶,提高饲料利用率。日粮中添加1.5%的柠檬酸时,胃肠道大肠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乳酸杆菌的繁殖显著增加。仔猪从出生后开始其胃酸分泌能力是需要一段时间逐渐达到正常水平的,胃酸分泌不足或分泌紊乱可以导致消化道其它部位的异源菌,如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等在胃内的定植,造成胃微生态平衡失调。酸化剂通过补充胃酸分泌不足,使胃提早酸化的作用,降低胃内pH值,促进有益菌大量繁殖并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或杀灭有害

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 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 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

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汇编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 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 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作者:李海国文章来源:猪病新干线点击数:85 更新时间:2009-12-5 9:26:05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一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1 肠道菌群及其分布 肠道正常菌群的概念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一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肠道菌群的分布 人和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 肠道个体菌群分为3个部分:⑴生理性细菌与宿主共生关系,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是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具有营养及免疫调节作用。⑵条件致病菌与宿主共栖,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侵袭性,对人体有害。⑶病原菌多为过路菌,长期定植的机会少,生态平衡时,这些菌数量少,不会致病,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可引起人体发病,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常为韦氏梭菌等。口腔内的菌群高度复杂,但经过胃被胃酸破坏,对胃肠道影响很小。 胃的酸性环境极大地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减少了进入小肠的微生物数目。在无酸的胃中细菌数会明显增多。胃内除了幽门螺杆菌或相关的菌种外,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的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奈瑟菌、乳酸杆菌和念珠菌,细菌浓度通常小于103/ml。幽门螺杆菌是真正的胃内细菌,它是引起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子。 小肠是个过渡区,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在繁殖前冲洗到远端回肠和结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无菌,含菌浓度为0~105/ml,主要菌种是革兰氏阳性的需氧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在远端回肠中,革兰氏阴性菌开始超过革兰氏阳性菌,经常存在大肠菌类和厌氧菌,含菌浓度为103~107/ml。 通过回盲瓣,细菌浓度急剧增加100倍以上,达1010~1012/ml,厌氧菌超过需氧菌102~104倍,主要的菌种是拟杆菌、真杆菌和双歧杆菌以及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正常人结肠中主要菌群是相同的,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这些肠道固有细菌在维持肠道功能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及机理 肠道菌群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包括抵御病原体侵袭、刺激机体免疫器官的成熟、激活免疫系统及参与合成多种维生素、调节物质代谢等作用。 菌群屏障作用 动物的先天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亦即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各种异物,主要依靠机体的屏障作用,包括正常菌群、机体的皮肤黏膜、补体等体液因子抑菌、杀菌、溶菌等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从现代的研究不难看出,正常菌群在机体的屏障作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肠道菌群与粘膜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与粘膜免疫系统 Michael H.Chapman , Ian R.Sanderson 英国伦敦大学Barts & The London,圣玛丽医院成人及儿童胃肠病科, Turner Street, 伦敦 E1 2AD ,英国 前言 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但很快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定植,因此成为人体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首要部位,甚至90%的微生物是通过胃肠道进入人体的。胃肠道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摄取营养和维持体液的平衡以驱除有害的微生物和其它一些毒素物质。我们就胃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病原微生物如何与其和肠道功能的其它方面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肠道的正常菌丛 出生时胃肠道的粘膜免疫系统的活性较低,与成年人比较淋巴细胞和Payer斑都较少。出生后经口菌群定植很快发生。肠道菌群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直到成年才变得稳定,且会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母乳中IgA水平在婴儿期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胃肠道的菌群总量是非常大的,近50%的粪便是细菌,约为1012/克。随着胃肠道的长度发生变化,其细菌数目和种类也不同。除口腔外,菌落随着胃肠道的延伸而逐渐增多,而胃和近端小肠却只有少量的以革兰氏阳性为主的细菌。菌群在小肠远端和结肠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物环境。这些区域也正是炎性肠疾病(IBD)最容易受累的部位,这使我们推测粘膜免疫系统对胃肠道菌群的无效或不正常的反应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胃肠道的菌群总量是非常大的,粪便中近50%是细菌,约为1012/克粪便 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定义正常的肠道菌群是非常困难的。已知有超过500种不同种类的微生菌群在肠道定植,在回肠末端及结肠部的主要定植菌群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拟杆菌[1-2]。由于许多菌群无法在体外进行培养因而对其研究也一度受到阻碍,近来,借助于新的研究方法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利用菌群特异性探针对其进行组织定位)使对这些菌群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肠腔和其相关联的粘膜上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和类型也是有差别的[3]。粘膜相关菌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食品

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食品 内容 1.肠道主要有益菌及其作用 2.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人体和动植物体一样,按生态学(ecology)规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中生活,机体与机体外环境生态间或与机体内定居的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分别属于外生物态学或宏观生态学(macroecology)和内生态学或微观生态学(microecology)。为着本文的目的,我们只讨论微观生态学的一些方面。 一、肠道微生态 1. 肠道微生态简介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宿主与其体内寄生的微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最佳生理状态,双方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转,因而机体携带的微生物与其自身的生理、营养、消化、吸收、免疫及生物拮抗等有密切关系。 有学者曾提出,一个健康人全身寄生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有1271g之多,其中眼1g、鼻1g、口腔20g、肺20g、阴道20g、皮肤200g,当然最多的还是肠道,达1000g,总数为100万亿个(1014),相当于人体细胞数(1013)的10倍。在人体微生态系统中,肠道微生态是主要的,最活跃的,一般情况下也是对人体健康有更加显著影响的。 2.人体肠道菌群及其构成 人类肠道菌群约有100余种菌属,400余菌种,菌数约为1012~1013个/g粪便,占干粪便重1/3以上,其中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需氧菌比较少。形态上有拟杆菌、球菌、拟球菌和梭菌。这些细菌产生各种酶,起着对人体有益、无关和有害的作用,有的是肠道定植菌,有的只是一时的过路菌。肠道是一个细菌的寄宿地或者说是一个发酵车间。在人体功能与饮食或药物影响下产生的肠道环境条件的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与数量也随之而变化。从而也对机体健康,首先是肠道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人们要研究并力求保持对人体健康最佳的肠道菌群构成,这便是本节及有关章节的阐述的主要问题。 婴儿在出生之前的肠道是无菌的。在出生同时,各种菌开始在婴儿的肠道内繁殖。最初是大肠菌和肠球菌、梭菌占主体,出生后5天左右,双歧杆菌开始占优势。在婴儿期双歧杆菌保持者绝对优势的状态,母乳喂养儿之所以抗病力强,其理由之一即为肠道内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而起到防御感染的作用。 在婴幼儿期占绝对优势的双歧杆菌从断奶开始直到成年期渐渐显示出减少的趋势,类杆

肠道免疫屏障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_戈娜

肠道免疫屏障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戈娜,袁慧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收稿日期:2007-11-01 肠道除了消化、吸收、分泌功能外,还具有重要 的屏障功能[1]。肠道的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能够分隔肠腔内的物质,防止致病性物质的侵入和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肠屏障包含肠黏膜的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等多层含义。随着对肠黏膜屏障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学者们发现肠道黏膜能够选择性地允许肠腔内容物中的食物、药物等进入,而阻止细菌及毒素的进入,这除了与肠黏膜机械屏障有关外还与肠相关淋巴样组织(Gut-associatedlymphoidtissue,GALT),即所谓的肠道免疫屏障密切相关。同时,肠道黏膜免疫也是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研究肠道免疫屏障的损伤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由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所造成的脏器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目前,关于肠道免疫屏障的损伤作用已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1肠道免疫屏障的组成 肠道免疫屏障由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iEC)、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iIEL)、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propriallympho-cyte,LPL)、派伊氏结(peyer'patch,PP)和肠系膜淋巴结等肠道组织及肠道浆细胞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构成[2]。其主要功能是由相关淋巴样组织通过分泌sIgA发挥抗感染的体液免疫以及细胞毒性的细胞免疫。在肠道免疫屏障中有一个特殊的GALT,GALT是由PP、肠系膜淋巴结(MLN)以及分散在黏膜固有层(LP)和肠上皮中的大量淋巴细胞组成。GALT既能抵御致病因子入 侵,又可耐受肠道非致病菌群。其作用机制就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局部的免疫反应,中和抗原物质 (主要是产生大量的sIgA)[3] 。sIgA是免疫球蛋白A(IgA)单体通过J链连结而成的二聚体,主要由肠黏膜固有层浆细胞产生。sIgA进入肠道能选择性地包被革兰氏阴性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阻碍细菌与上皮细胞受体相结合,刺激肠道黏液分泌并加速黏液层的流动,有效地阻止细菌对肠黏膜的粘附,并且其在穿胞过程中对于已潜入细胞内的病毒同样具有中和作用[4]。sIgA阻抑粘附的可能机制是:使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丧失活动能力而不能粘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与病原微生物结合后,阻断了微生物表面的特异结合点,因而 使其丧失了粘附能力[5]。概括来说, 肠道免疫防御系统主要就是由存在于肠壁的GALT及其分泌的 免疫球蛋白A、E、M(IgA、IgE、IgM)等构成。 2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肠道免疫功能受损分为两方面。从体液免疫方面来说,创伤后,肠道产生sIgA的功能明显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sIgA含量减少,合成sIgA的浆细胞数量减少及被sIgA包被的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减少,肠道抗定植力下降,促进肠内细菌移位[6];而从细胞免疫方面来说,损伤机制除内毒素直接损伤细胞免疫功能外,还与内毒素激活局部与全身炎症介质的级联反应、产生大量高浓度细胞因子、诱导免疫细胞对脂多糖(LPS)的耐受等有关[7]。 2.1肠黏膜缺血、缺氧在某些休克、创伤性失血等病理情况下,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 摘 要:肠黏膜免疫屏障作为肠屏障中的第一道防线,有效地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使其不受有害病 原体的感染。但在肠黏膜缺血、缺氧、肠道细菌移位、肠内营养障碍、细胞凋亡等状态下,肠黏膜免疫屏障将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导致肠黏膜萎缩和通透性增大。为此,文章从几种损伤机制的角度,对造成肠道免疫屏障损伤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肠道;免疫屏障;损伤中图分类号:S852.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8567(2008)01-0009-03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8年(第33卷)第1期专题综述 9??

改善胃肠功能的保健食品

改善胃肠功能的保健食品 一、胃肠道功能与肠道菌群 胃兼有消化、吸收和内分泌功能。胃的消化功能借助于胃液的化学作用和胃运动的机械作用。经过咀嚼和吞咽,进入胃内的半固体食物受胃液的水解作用和胃运动的研磨作用,变成食糜,逐渐进入十二指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成人全长5~7m,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粘膜能合成与分泌多种酶类、磷脂类物质,参与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代谢活动的调节。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同时也寄居在人体的体表和体腔内。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一般对人体无害,有些菌群甚至是有益的,它们与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这些菌群在人体中的组成和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被称为正常菌群。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菌群平衡被破坏,而使某种或某些菌种过多或过少、外来的致病菌或过路菌的定殖或增殖、某些肠道菌向肠道外其他部位转移,即称为肠道菌群失调。婴幼儿喂养不当、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肠道与其他系统急慢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放疗、化疗等均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与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ALT)是粘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细胞类型和免疫机制。而粘膜免疫系统的不同成分针对入侵的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胃肠道功能失调可诱发胃肠道感染、便秘、激惹性大肠综合征、炎性大肠病和食物过敏等疾病。其中便秘是指肠内容物在肠内运行迟缓,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坚硬、量少,排便困难。排便的量和次数常受食物种类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充盈的刺激有一定的阈值,若经常忽视便意、不及时排便或未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会使直肠对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滞留会使水分过多的吸收,变得干硬,易引起便秘。经常服用某些药物,如止痛剂、麻醉剂、肌肉松弛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制剂、神经节阻滞剂、降压药、利尿药等也容易引起便秘。 二、保健食品改善胃肠功能的原理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功能食品的定义:是指具有特殊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营养素补充剂:指单纯以一种或数种经化学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3.膳食纤维:指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总和。 按溶解特征,膳食纤维和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4.功能性脂类的概念:指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功能,药用功能以及有益健康的一类油脂类物质,是指那些属于人类膳食油脂以及人类营养,健康所需要的并对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一大类脂溶性物质。 5.脂肪替代品:是指加入到低脂或无脂食品中,使他们与全脂同类食品具有相同或相近感官品质的物质。 6.衰老:是指生物体在其生命的后期阶段所进行的全身性、多方面、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 7.衰老的内涵:一是指进入成熟期以后所发生的变化;二是指各细胞、组织、器官的衰老速度不尽一致,但都呈现慢性退行性改变;三是指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四是指衰老是进行性的,即随增龄其程度日益严重,是不可逆变化。 8.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累及整个消化道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引起反复的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症状,其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及腹部饱胀等。 9.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 高密度脂蛋白又称胆固醇清道夫 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 二.填空题 1.功能食品的两大功能:一是增进健康,二是降低疾病风险。 2.乳铁蛋白主要存在于母乳和牛乳中 3. 人参有效成分:皂苷 4.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中药材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指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疼痛,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达到23.5%~74%。在胃肠门诊中,约42%~61%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惊恐和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低落和心境恶劣)和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多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定义(FD): 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在我国,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1.胃肠动力障碍 2.内脏感觉过敏 3.胃底对食物的性舒张功能下降:常见于有早饱症状者。 4.精神和社会因素 5.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在病程中症状也多变。起病缓,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上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常与饮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律性,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灼热感。 餐后饱胀和早饱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 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6.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之一,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6个月,近3个月症状持续) 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至) 3.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根据临床特点,罗马III标准将本病分为两个临床亚型(两型可重叠): 1.上腹痛综合征:上腹和/或上腹灼热感 2.餐后不知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 诊断程序: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 1.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便、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2.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要进行全面检查直至找到病因。 3.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五、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主要是经验性治疗。 ⑴抑制胃酸药:适用于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质剂。 ⑵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分别选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依托必利。均在餐前15-30分钟服用,疗程2-8周。 ⑶助消化药:辅助用药,改善症状。 ⑷抗抑郁药:上述症状欠佳且伴精神症状者可试用。常用的有三环类如阿米替林、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如帕罗西林。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症状:在服药过量后,主要表现为美利曲辛中毒症状,特别是抗胆碱能的症状较突出。氟哌噻吨所致的锥体外副作用则极少发生。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尽早洗胃,可以服用活性碳。可用安定抗惊厥治疗,锥体外系症状可用二环已丙醇治疗。采用必要措施维护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此时禁忌使用肾上腺素。3.其他:针灸、理疗 六、生活护理: 1.饮食调节少食多餐,进食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过冷、过热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姜、葱、蒜、辣椒、芥末等)。 2.心理障碍凡可能引起本病的负性心理因素,均应尽量避免,特别对有恐病症或恐癌症者,要使患者明白本病是功能性疾病,绝对不会危及生命,使其消除顾虑,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3.饮食保健: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七、预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低风险和预后良好的疾病,特征包括: 1.处置得当不会有病情加重甚至影响生命的不良预后; 2.经过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适当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能够得到较明显的缓解和控制;3.如果诱因不能去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 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有利于引导患者规避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诱发因素,减少症状复发。

(完整版)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 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 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 、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 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 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 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 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