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资国企改革形势政策解读——党课讲稿(25页)

北京国资国企改革形势政策解读

(党课讲稿)

前言

我今天想从这么几个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市国资国企改革,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北京市国资国企改革的基本情况和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然后就我们在研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过程当中把握的一些原则和这一轮改革的一些重点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北京市国资国企改革基本情况及背景介绍。

(一)北京市国资国企改革基本情况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市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基本情况。我主要是从2003年开始讲,因为2003年的时候北京市国资委成立了。我们经历了一个“十一五”规划,现在正在经历“十二五”规划,在这其中我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现在正在进行“十二五”规划。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把80%的国有资产集中到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行业,以及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来,我们希望有80%的国有资产能够集中到优势的企业集团和大型的控股公司来,就是“两个集中”。因为2003年国资委刚一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国有资产量也不很大,也比较分散,所以当时我们就提出了“两个集中”。

首先是2004年我们提出了“并改剥破”的方式。“并”就是合并重组;“改”就是改革,这个比较好理解;“剥”当时指的就是剥离半企业半社会的职能,因为大家都知道,国有企业当时因为是从计划经济过来的,背着很多副业,背着很多社会职能,所以我们要把它剥离出去;“破”当时就指的是破产,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当时国有企业是实行的政策性破产,对于安置职工、债务处理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所以当时我们是按照合并、改革、剥离社会职能、政策性破产这种方式进行国有资产的调整。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还是叫做“调改剥破”,把这个合并改成调整。到了2007年的时候,我们就改成了“调改剥退”,就是破改成了退。

大家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政策的变化,因为到2007年的时候,按照政策性破产就没有了,当时因为咱们法律已经比较健全了。那么我们“退”是什么,我们除了资不抵债的这种企业要破产,我们感觉到有一些劣势企业也要退出,要集中我们的优势资源,所以我们这个退指的就是要从劣势企业退出。到了2011年的时候,也就是“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就把对国有经济的调整给改成“调改合创”,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2011年的调整的手段和2004年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整、改革没有变,但是后面我们就是合作、创新,因为到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辅剥离和社会职能的剥离基本上剥得差不多,但是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劣势企业也退了很多,我们感觉到国有经济通过这一轮的调整,

基本已经具备了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了,下一步就应该是加大合作、创新的力度。

在国有经济调整改革的过程中,在全国国资委系统来说,北京市确实有一些创新。首先我们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北京市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这个中心现在集中了我们市属国企20家企业的国有股权,它就运用这个国有股权进行融资,来支持我们国有企业的发展,支持北京市的一些重大工程。

第二我们建立了一个企业的非经营资产的专业化平台,大家可能知道,我们国企原来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都是大而全、小而全,有很多国有企业都盖有职工宿舍、职工住房,这部分资产是非经营形资产,是不产生利润的,而且还会有费用,那么企业背着这么一块包袱,它的任何调整改革都会受到限制,我们是从退出企业、破产企业试点开始,后来逐渐推到现在一些正常的企业,他在剥离这块资产,把这块资产集中到我们市属的一个国企当中,就是北京市房地集团,集中到那以后,由它统一对这些房屋进行物业管理,同时把一些危房,我们和各个区密切联合,一块协调把这些危房作为房改,然后通过建保障房,让这些危房的职工住房得到改善。现在非经营形资产平台,下一步还会有大的动作,就是我们市属国企下一轮要搞混合所有制的话,那么可能这一块的力度还要加大。再有一个,我们就是建立了一个不良资产的处置平台,就是我们用我们的北京市的外经贸控股这么一个企业,

我们把我们需要退出的一些企业,交由这个平台来进行处置,由它来走法律程序,来进行清算、进行退出。

可以说,北京市这几年的这革调整我们是有抓手、有平台,有可以用的通道的。经过这几年的调整,我们一级企业重组进行了42个,2003年国资委成立的时候,我们当时就是由政府直接出资的一级企业有74家,我们现在给调整成了43家,现在市属国有企业一共有46家上市公司51支股票。另外我们退出了一共是874户劣势企业,那么大概涉及资产是300多亿将近400亿,涉及职工是1.36万人,退出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北京市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

整个来讲,前面说我们实现了我们的目标,总量增长、质量提升、效益也是非常好。从这个图表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在资产总量上,所有者权益上和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我们这10年都是翻番的往上走。国资委成立的时候,我们当时的资产总额才5000多亿,到2003年底的时候就达到两万五千多亿,我们的所有者权益也是增加了3.80倍,营业收入增长了4.2倍,利润总额增长是最多的。2003年的时候我们整个的国资委系统的利润总额才是67亿,到了2013年底的时候,我们已经达到了474.3亿,增长是确实非常好。我们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这个从上交税金的总额可以看出来,2003年的时候我们是129.7亿,到了2013年我们达到了517.5亿,增长了将近4倍。从企业来看,我们有两家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一个是首钢,一个是北京汽车集团,

北汽集团是去年进入的世界500强,我们有北控等17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可以说经过这10多年的努力,我们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国有股权、国有经济的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前面我讲,原来我们在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曾经说,我们希望用一个十一五规划实现两个集中、两个达到80%,我们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制造业中的国有资产占我们整个国有资产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0%。那么我们在大企业、大集团中的国有资产,已经占到了我们资产总量的93%。可以说我们这个集中度是相当高了。可以说,我们形成了以城市运营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以具有首都特色的都市产业为依托,战略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的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实际上是什么概念,我后面会讲,我们大概的分布是一个什么状况。

我们的功能也得到了增强,很多人要说起国有企业来,总觉得国有企业和我们老百姓相距比较远,企业是企业,老百姓是老百姓。其实我们国有企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咱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我们市属国企的影子。首先我们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营方面,我们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务,地上的公交集团有我们的祥龙运输,地下有我们的地铁运营,另外我们承担了70%的城市供水量,除了一些自备井,和一些远郊区县的自己打井外,大管网都是我们自来水集团。我们承担了96%的污水处理量,除了远郊区县还有一些BOT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我

们北京排水集团在负责污水处理。我们承担了全市89%的燃气供应,大的管网都是我们北京燃气集团的。我们市属国企还有应急运输的救援队,有市政公用设施的抢险大队,还有轨道交通工程的应急抢险等等,这些市一级的抢险队伍我们有17家。大家都知道在721大水的时候,我们市属国企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无论是抢险救灾,包括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用9天的时间我们几支大的队伍上去,盖好了我们的中转房给受灾的老百姓,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所以在城市保障运营这一块,可以说我们是发挥了骨干作用和主力军的作用。

同时,我们的功能显现是在圆满完成政府的一些重点任务上。奥运工程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是咱们市属的国企在这做,鸟巢、水立方这些大的工程是咱们城建集团承建的。咱们60年的大庆的一些保障,当时彩车的大部分都是咱们北京市属国企在做。一些特殊时期和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的时候,市属国企都是冲在第一线的。一些民生的工程,在保障房的建设上基本是市属国企在建。这几年根据政府的要求,我们又进军了养老产业,在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养老产业的发展上,我们现在也是进入得比较深。去年年底,在房价高涨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北京市政府的要求推出了自住型商品房,这个现在老百姓也是很看好。再有就是积极参与对口援建和一些民生工程上,国有企业也是冲在第一线。什邡的援建项目108个都是咱们市属国企在做,而且大家可能有印象,什邡发生地震以后,咱们第一时间冲上去进行灾后重建,第二年

它又遭遇了地震和非常大的泥石流,又冲毁了当时灾区一些新建的设施,但是咱们北京市援建什邡的大桥等主要建筑都没有受到损害,为什么呢,因为咱们是带着我们的设计院过去的,在重建的时候,首先进行了灾难的评估,避开了灾难的频发地段,咱们重建的质量也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他们认为咱们北京的援建确实是非常实在,咱们给他都是砸在地里头的基础设施的钱,使什邡的基础设施、交通提前了几十年。咱们完成了玉树的104个项目等等。

(三)北京市国企改革存在问题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认真的总结前一段国有企业发展的情况,认真查找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大概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国有经济的整体布局还需要优化。刚才讲了我们实现资本一定的集中,但是现在的分布还不是很合理,大部分还分布在传统产业,基本处于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环节。我们要进入战略新兴产业,但是在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比重不是很大,有高端制造业,但是集中度、积聚度还不高。总的来讲,我们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是很强。另外我们的分布虽然集中到大的企业集团中,但是在企业集团中又显现一个问题,就是数量过多,层级也过多,企业链条还比较长。这几年进入“十二五”以来,跟一级企业提出一定要压缩管理层级,我们在不断清四级及以下的企业,企业基本保留三级。如果一定工作需要,就是因为经营的需要也需要四级,但要控制数量,这几年清四级及以下的企业,

但是工作还要继续。从外延式扩张的增长方式转到内涵式的增长方式,这种转变还在转变变过程中。

第二,转方式还需要加快,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当时有一个调研报告,这个报告总结出来的问题,感觉我们市属国企创新动力不足。我们也在分析为什么我们创新动力不足?可能和我们的体制、机制,和我们的观念有关,包括和我们的管理、考核有关。创新是允许失败的,是有风险的,就有容错机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创新都会有结果,那不可能,可能有的创新会失败,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应该营造创新的环境,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就导致现在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显而易见就不会很强。我们市属企业、国有企业之间的整合还不够,合作机制还不完善。“十二五”也在搞企业联盟,我们希望市属国企能够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我们希望能够和央企、中关村的企业进行大的广泛合作。这个工作在做,但是力度还不够,下一步还要加强。

第三,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还有待深化。可以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是永恒的主题,只要存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就要不断改革,不断适应新的形势。现在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的垢病最多的就是就认为国有企业运作不公开、不透明,而且存在一定的垄断性。有垄断就有腐败。从国资委的角度来讲,我们在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上一直在力推。首先推符合条件的企业改为上市公司,也就是公众公司。另外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背着很

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包袱。我们统计了一下,市属国企大概有61.7万的退休职工,这个人数还在涨。退休职工虽然养老统筹已经社会化了,但是退休职工的管理还没有社会化。这部分职工退休以后,从社保领取养老金,但是它的管理还由每一个企业在进行管理。这是下一步我们要破题的,努力把它实现社会化管理,这样使我们的企业和其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职工在工作的时候有劳动合同和企业发生关系,退休以后就由社会进行养老。另外我们还有一些非经营形资产,刚才我讲了很多企业都拥有一部分职工的住房,大产权所承担的这些费用还是很高的,我们下一步也要给这些企业轻装,利用我们的平台来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第四,管理体制还有待创新。如何来管国有企业,如何来管国有资产,这也是一个创新。可以说,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因为西方有国有企业,但是没有咱们这么大量的国有企业。而且中国的国情和政体跟西方又不一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么多国有企业如何来管,这是一个创新,所以我们也是在摸索。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设立国资委,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这十几年,政企和政资还没有分开,这一步工作还要做。从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还不够。我们的监督有不到位,也有错位的。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来讲,包括国有资本经营运算、境外资产监管等方面还需要完善。对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的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还不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促进企业加快

转变发展方式的手段,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路径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自己的干部队伍素质和履职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家说到国资委,经常会说国资委权力很大,管人、管事、管资产。十六大提出的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这个顺序不能乱,我们不是管人、管事和管资产,我们一定是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有国有资产我们履职,没有国有资产国资委不履职。我们是政府的特设机构,这是一个探索,非常伟大的探索。它是通过在政府层面设立一个机构,代政府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用这个机构实现政资分开。总结我们这几年的履职,我们觉得国资委成立起码解决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国有资产出资人主体虚位的问题。国资委成立了,政府就知道国有经济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国资委,我们是负责这个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资委从体制上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二是解决了政企职责不明、政资机构不分的问题,实现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相分开。三是解决了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被多个部门分割行使的问题,使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国资委成立之前有各个委办局,还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这些部门都可以

管国企,那会儿形象地说九龙治水,国资委成立以后就实行了九龙归一。

从十六大、十七大到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这次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在做这项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北京市国资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个是市国资委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市委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讲话精神。二是成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研究小组,特别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这个思路也向市政府做了汇报,得到市政府的肯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就开始代市委市政府拟定《北京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按照程序要报给相关的部门,最后报给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下发。另外也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政策指导和咨询。在起草过程中,我们反反复复和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有关委办局都进行了沟通。先后三次召开市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座谈会,把征求意见稿也下发给企业,企业非常关注,也非常认真,都有书面的修改意见报给我们。我们也在进行修改,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大家的智慧,这样有利于下一步改革的深化。

二、研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应把握的原则

目前,《北京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还在制定当中,所以我就在文件制定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以及大家比较关注的重

点跟大家做一个交流。首先,注意体现“京味”。这也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反复要求我们的。既然是北京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能说拿这个文字把北京两个字一换掉,说浙江、安徽的也行,那不行,一定要体现京味。我们在京味上做了很多文章,在反复思考。我们要立足首都特色,站在首都战略高度思考和认识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深刻理解首都特大型城市对建设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紧紧围绕首都发展急需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企业处理好首都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服务首都发展大局中履行好自身职责,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营、治理“城市病”、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在制定文件过程中,我们对国资委成立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近年来,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部分企业活力不强、效率不高、企业市场化进程还需加快;在国资监管上,存在管的细、管的深的问题;国有资本布局还不够合理,国有经济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针对上述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我们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不是面面俱到,企业常规发展和常规监督检查就不说了,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需要深化改革,按照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化改革的部分着重来说。

第三,坚持整体谋划。这也是三中全会要求,也是习近平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