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9部分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审定稿)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十月十日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9部分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3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3]90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3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3]32号)及江苏扬州有色标准落实会确定《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9部分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项目编号:20132126-T-610)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中南大学化学成分分析中心负责验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北京有色院、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国家铜铝冶炼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参加协同试验。

2 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

2.1本标准制订以《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GB/T5231-2012中弥散无氧铜TUAl0.12为依据,在满足产品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国内外生产弥散铜及收集样品情况,将分析范围定为0.030%~1.10%。2.2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3 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

弥散铜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铜合金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极好的抗高温软化性能,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被广泛应用。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GB/T5231-2012新增了弥散铜TUAl0.12牌号,其中成分Al2O3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弥散无氧铜各项性能指标。通过检索,国内外尚无检测方法报道,急需建立规范弥散无氧铜合金材料中Al2O3的检测方法。

根据国内生产弥散铜状况,弥散铜基体中均匀分布着细微的Al2O3颗粒及未完全氧化的铝。本标准制定检测Al2O3的方法原理是利用硝酸溶解铝,不溶解弥散铜中Al2O3的特性,对Al及Al2O3进行定量分离。与一般的铜合金常规分析铝不同,常规分析是测定铝的总含量,与该元素在试料中成什么化合物状态是没有关系的。

该标准的制定为生产企业指导及商务交易提供依据,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4 主要试验内容

4.1 方法一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乙酸锌滴定法

该方法关键是如何定量分离出三氧化二铝,所以对溶解样品的硝酸浓度及溶解温度进行了试验。定量分离出的三氧化二铝用焦硫酸钾熔融、浸出,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乙酸锌滴定法测定三氧化二铝含量,并对方法的稳定性、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4.1.1 样品制备

弥散铜可以简单地用金属粉末和氧化物粉末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取,也可以采用熔盐共沉淀法、机械合金化法以及选择内氧化法等制备工艺,其弥散程度及成本随制备工艺不同而有明显差别,采用内氧化法时氧化物颗粒最小,弥散最均匀。

本试验收集采用内氧化工艺生产的弥散铜粉和棒材车制成厚度不大于1mm的碎屑。预计值见表1

表1

样品编号M0 M2 M4

Al2O3的质量分数/% 0.07 0.21 1.05

4.1.2 试样分解方法的确定

4.1.2.1 硝酸浓度的选择

称取2.000g 弥散铜M2样品数份,按分析方法仅改变硝酸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进行三氧化二铝含量的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硝酸浓度HNO3(1+2)HNO3(1+1)HNO3(2+1)

溶解现象样品溶解缓慢正常反应剧烈Al2O3的质量分数/%0.210.210.20

表2结果表明溶样的硝酸浓度对结果没有影响,本实验选择用HNO3(1+1)溶解试样。

4.1.2.2硝酸溶解温度试验

称取2.000g 弥散铜M2样品数份,按分析方法在水浴中仅改变硝酸溶解试料温度,其他条件不变,进行三氧化二铝含量的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硝酸溶解试料温度15℃20℃25℃35℃低温电炉溶解

Al2O3的质量分数/%0.21 0.22 0.21 0.20 0.19

表3结果表明硝酸溶解温度低于25℃对结果无影响,随着温度升高,结果有降低趋势。因硝酸溶解试料有放热现象,所以本实验选择在低于25℃水浴中使试样溶解。

4.1.3 空白试验

随同M2试样做试剂空白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试验次数1234

消耗乙酸锌标准溶液体积(mL)0.50 0.60 0.40 0.50

相当于Al2O3的质量分数/% 0.012 0.014 0.010 0.012

表4结果表明系统试剂空白较稳定,对低含量分析Al2O3结果影响较大。每次分析需要进行空白试验。

4.1.4 氟化钾浓度的选择

称取2.000g 弥散铜M2样品数份,按分析方法仅改变氟化钾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进行三氧化二铝含量的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氟化钾浓度50g/L100g/L150g/L200g/L

滴定终点现象终点反复回头正常正常正常

Al2O3的质量分数/%--- 0.21 0.21 0.20

表5结果表明氟化钾浓度50g/L不能完全释放Al-EDTA中的EDTA,造成终点回头。100g/L~200g/L氟化钾浓度结果正常,本试验选择氟化钾浓度150g/L。

4.1.5 方法的精密度

本试验根据分析范围设定四个水平的含量段,其中M1 、M3为合成样(在方法精密度试验中,分别称取M0样品2.500g与纯铜2.500g相当于M1样品5.000g。分别称取M4样品1.000g与纯铜1.000g相当于M3样品2.000g)。按照分析方法一对4个水平的弥散铜样品独立地进行11次测定,测定结果见表6。

表6样品编号M1 M2 M3 M4

预计值0.035 0.21 0.52 1.05

11次测定结果 /% 0.035 0.21 0.52 1.10 0.036 0.22 0.51 1.09 0.036 0.20 0.55 1.04 0.036 0.21 0.52 1.07 0.034 0.22 0.53 1.04 0.035 0.23 0.51 1.05 0.034 0.22 0.54 1.01 0.035 0.20 0.52 1.08 0.036 0.21 0.50 1.05 0.034 0.20 0.49 1.02 0.035 0.21 0.52 1.05

平均值 /% 0.035 0.21 0.52 1.05

标准偏差SD/% 0.0008 0.0094 0.017 0.027

相对标准偏差RSD/% 2.29 4.48 3.27 2.57

表6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好。

4.1.6 方法正确性试验

因没有合适标准样品,故采取合成样的方式独立测定4次,进行回收试验。

称取2.000g纯铜及10mg光谱纯Al2O3(Al2O3的质量分数≥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 硝酸(1+1),以下按分析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7。

表7

测定次数 1 2 3 4

称取光谱纯Al2O3量(mg)10.0 10.0 10.0 10.0 Al2O3回收量(mg)10.0 9.5 9.9 10.1

Al2O3回收率(%)100 95 99 101

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Al2O3回收率在95%~101%之间,该方法正确度高。

4.1.7 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稀硝酸选择性溶解试料中的基体铜和铝等其它金属,过滤。定量分离出三氧化二铝

用焦硫酸钾熔融,浸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乙酸锌滴定法测定弥散铜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精密度

好,正确度高。建议推荐该分析方法为国家标准。

4.2 方法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该方法定量分离铝及三氧化二铝的条件同方法一,由于焦硫酸钾熔融、浸出后生成了硫酸钾和硫酸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影响较大,进行了焦硫酸钾熔融所需用量试验及其基体干扰试验并对方法的稳定性、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4.2.1 结果与讨论

样品制备、试样分解方法的确定同方法一,被测元素分析线的确定、仪器测定条件的选择参照GB/T5121.27分析方法。

4.2.1.1焦硫酸钾熔融用量试验

称取2.000g 弥散铜M2样品数份,按分析方法二仅改变焦硫酸钾加入量,其他条件不变进行三氧化二铝含量的分析,结果见表8

表8

焦硫酸钾量(g) 1.0 2.0 3.0 熔融现象熔体清亮、干结较快熔体清亮熔体清亮Al2O3的质量分数/% 0.21 0.22 0.22

表8结果表明1.0g以上焦硫酸钾能把样品中 Al2O3熔解完全,本试验选择2g焦硫酸钾熔融。

4.2.1.2 焦硫酸钾基体干扰试验

直接称取0.5g、1.0g、2.0g焦硫酸钾于15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溶解完全,移入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铝标准溶液(方法二中 2.3.7)0.5 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相当于铝溶液的浓度为5.0ug/mL),按分析方法二测其浓度。结果见表9

表9

焦硫酸钾量(g)0.5 1.0 2.0

表9结果表明焦硫酸钾熔融、浸出后生成了硫酸钾和硫酸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考虑2g 焦硫酸钾在熔融时,温度高低、熔融时间长短对焦硫酸钾消耗程度不一样。工作曲线采用与试样同步熔融焦硫酸钾打底,从而使基体匹配得到更为满意的结果。 4.2.2方法的精密度

本试验根据分析范围设定四个水平的含量段,其中M1 、M3为合成样(在方法精密度试验中,分别称取M0样品2.500g 与纯铜2.500g 相当于M1样品5.000g 。分别称取M4样品1.000g 与纯铜1.000g 相当于M3样品2.000g )。按照分析方法二对4个水平的弥散铜样品独立地进行11次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0。

表10

样品编号 M1 M2 M3 M4 预计值

0.035 0.21 0.52 1.05 11次测定结果 /%

0.034 0.22 0.52 1.08 0.033 0.20 0.49 1.06 0.034 0.21 0.52 1.10 0.035 0.21 0.54 1.04 0.036

0.20 0.52 0.99 0.037 0.21 0.51 1.06 0.035 0.20 0.53 0.98 0.034 0.22 0.52 1.06 0.035 0.20 0.51 1.03 0.034 0.23 0.53 1.08 0.037

0.21 0.52 1.07 平均值 /% 0.035 0.21 0.52 1.05 标准偏差SD/% 0.0013 0.010 0.013 0.038 相对标准偏差RSD/% 3.71

4.76

2.50

3.62

表10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好。

4.2.3 方法正确性试验

加入铝溶液的浓度(ug/mL) 5.0 5.0 5.0 测量铝溶液的浓度(ug/mL) 4.94 4.90 4.58 回收率(%)

98.8

98.0

91.6

因没有合适标准样品,故采取合成样的方式独立测定4次,进行回收试验。称取2.000g 纯铜及一定量的光谱纯Al 2O 3(Al 2O 3的质量分数≥99.9%)置于250mL 烧杯中,加入20mL 硝酸(1+1),以下按分析方法二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1。

表11

从表11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Al 2O 3回收率在97%~107%之间,方法正确度高。 4.2.4 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稀硝酸在低于25℃水浴中选择性溶解试料中的基体铜和铝等其它金属,过滤。定量分离出三氧化二铝用焦硫酸钾熔融,浸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三氧化二铝量,精密度好,正确度高。建议推荐该分析方法为国家标准。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起草小组

2014年10月

测定次数

1 2 3 4 称取光谱纯Al 2O 3量(mg ) 2.5 4.7 9.4 12.0 Al 2O 3回收量(mg ) 2.67 4.83 9.15 12.12 Al 2O 3回收率(%)

106.8

102.8

97.3

101.0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扁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外在电力、电子电讯、仪表、眼镜、拉链、照相器具的知名企业,对铜及铜合金的扁线的需求,已由电力行业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并逐年增加。世界各国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均已编制和修改了铜及铜合金扁线的标准,其产品的牌号、性能、规格也有已较大的补充。而我国的铜及铜合金扁线的标准,仍延用GB/T 3114-94的标准,已不能满足众多的铜合金扁线生产企业、中间供应商和使用企业的要求。2008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国标委综合[2008]118号文件下达本标准的起草任务,并由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完成年限为2009年。 1.2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 根据任务落实会会议精神,我公司于2008年1月组建了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起草小组,主要由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部等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进行如下工作:1)确立《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起草遵循的基本原则; 2)申报起草该标准的立项报告; 3)对生产、使用厂家进行调研、收集资料; 4)查阅相关标准; 5)确定产品主要技术内容; 6)确定建立仲裁分析方法; 7)根据测试数据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 8)编写征求意见稿草案。 2标准制定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本标准在制定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充分满足市场要求的原则; (二)划繁就简的原则; (三)经济合理的原则; (四)有利于创新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 2.2标准的主要内容 2.2.1关于范围 本标准的铜及铜合金扁线主要用于电力、电子电讯、仪表、眼镜、拉链、照相器具等行业。本标准中的产品牌号是基于GB/T 5231-2001和GB/T 21652-2008的基础而来的,标准中的一部分牌号是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实际情况和我国铜及铜合金扁线的实际需要而增加的。

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CONVERSION TABLE OF GRADES FOR COPPER & ITS ALLOYS

Werkstoffe: Automatenstahl: 11SMn30 11SMnPb30 * 11SMnPb37 * *) auc h 麻省理工学院Zus5atzen 冯Bi und Te (1.0715) (1.0718) (1.0737) Nirosta (INOX): X14CrMoS17 X8CrNiS18-9 (1.4104) (1.4305) 弄乱: CuZn38Pb1,5 CuZn39Pb3 CuZn35Ni2 CuZn40Al2 (2.0371) (2.0401) (2.0540) (2.0550) Neusilber: CuNi7Zn39Pb3Mn2 CuNi12Zn30Pb1 (2.0771) (2.0780) Kupfer: OsnaCu58S OsnaCu58Te (2.1498) (2.1546) 铝: AlMgSiPb AlCu4PbMgMn AlCu6BiPb (3.0615) (3.1645) (3.1655) Titan: 6.Al4V (3.7165) Maschinen: ? 索引Automaten □2 - □60mm ? Tornos-Langdrehautom aten □2 - □26mm ? Esco-Ringdrehautomaten □1 - □9mm ? 索引, Tornos und Esco CNC-Drehautomaten bis □100mm ? Kummer Feinstdrehautomaten ? 6-Spindel-Drehautomaten: 索引bis □32mm (CNC), 可利用的合金从瑞士METALWORKS

铜合金化学成分

铜合金化学成分 编制说明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的要求,我公司承担了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的修订工作。该标准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计划要求2011年完成修订任务,标准计划编号20091080-T-610。 为保证标准的编制水平,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并以函件的形式向同行业广泛征询修订意见及相关技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铜加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动态。标准修订过程中经过多次征询意见,2010年2月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四月武夷山会议及八月呼和浩特会议两次讨论后,标准稿经过较大调整,于2011年3月形成标准送审稿。 1.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标准修订历程及牌号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标准最早是仿效前苏联“ΓΟCΤ”标准形式,制订了YB145~148—65,1971年进行第一次修订为YB145~148-71、1985年第二次修订为GB5231~5235—85,2001年修订为GB/T5231-2001。几次修订后其中元素控制范围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其模式和系列化程度都没有突破性提高。 纳入原国家标准GB/T 5231-2001的变形铜及铜合金牌号一共有111个,其中紫铜9个,黄铜43个,青铜41个,白铜18个。但是各加工企业实际生产的牌号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申请专利的新型合金就达70余个,而各个公司、院所研究开发的新型铜合金更数倍于此,达1000个以上。随着专业化生产趋势的不断发展,合金系列化程度在迅速提高,铜合金材料的成份细化分类已成必然趋势,为适应下游用户不同生产线工艺条件的要求,个性化,精密化产品越来越多,相比1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本标准合金牌号达到201个(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合金牌号为397个),基本上纳入了近10年来新开发研制的热点新合金牌号,新增电子铜银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弥散强化铜合金、高强高导铜铬、铜铬锆合金、高速轨道交通接触线及受电弓用铜合金、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系列、海水淡化用铜合金、高耐磨铜合金等。 而且合金系列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铜银系合金,铜铬系合金,铜锡系合金、铅黄铜,锌白铜,系列化程度较原国标有大幅度的提高,部分合金系的系列化程度已接近美国ASTM标准。 例如,铅黄铜,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车削条件(车速和润滑方法),将铅含量的范围细分,从而衍生出多个新合金牌号。本标准草案新增8个铅黄铜合金牌号,加上原国标中已经纳入的合金牌号11个,共19个合金牌号,含铅量上限最高值4.5,最低下限值0.05,细化程度极高。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讨论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现行的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自2011年12月发布以来,历经近七年的运行,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所涵盖的产品牌号、规格及其技术要求均发生了变化,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求。为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 根据工信厅科[2017]40号和有色标委[2017]31号《关于转发2016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协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2的序号93(项目编号“2017-0221T-YS”)《铜及铜合金铸棒》行业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9年。因中铝洛阳铜业企业改制,2016年底新成立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铜及铜合金、铝镁合金的生产、技术工艺、检测等主体全部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因此该标准的编制工作由新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 二、工作简况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编制组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铸造铜及铜合金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铸造合金材料。铜及铜合金铸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铸造性能、耐磨性、耐蚀性,而且铸造组织细密,常常用于制造各种机器上承受重负荷及高速运转轴的滑动轴瓦轴套等,因而广泛用于汽车、船舶等各工业部门。该类棒材既有作为成品管直接使用的,也有作为坯料进行再加工的棒材。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金连续铸件》和ISO 1338-1997《铸造铜合金成分和力学性能》,形成本标准讨论稿及其编制说明。 三、编制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DY/QW014-0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铜中锌的测定方法。 本指导书适用于铜中锌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5%~2.00% 。 2 方法提要 试料用硝酸或硝酸加氢氟酸,或盐酸加过氧化氢溶解后,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13.8nm 处测量锌的吸光度,基体铜的干扰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时加入相应量的铜予以消除,合金中存在的其他元素不干扰测定。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氢氟酸(ρ1.15g/mL) 3.2 过氧化氢(ρ1.11g/mL) 3.3 过氧化氢(1+9) 3.4 盐酸(1+1) 3.5 硝酸(1+1) 3.6 硼酸溶液(40g/L) 3.7 铜溶液称:取10g 纯铜(锌质量分数小于0.00001%)置于500mL 烧杯中,加入70mL 硝酸(3.5)。加热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20mg 铜。 3.8锌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 纯锌(锌质量分数不小于99.9%),置250mL 烧杯中加入10mL 硝酸(3.5) ,加热至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500μg 锌。 3.9 锌标准溶液:移取20.00mL 锌标准储存溶液(3.8)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硝酸(1+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20μg锌。 4 仪器 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锌空心阴极灯 4.2 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应达到下列指标

行业标准《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形型材》编制说明

《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型型材》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根据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2013】28号文件的形式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其中附件2《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93项(计划编号2013-0318T-YS)《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形型材》行业标准由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 梯形铜排是制造直流电机、励磁电机、电机放大机的换向器以及特殊的电触头和线圈环等产品的不可缺少的材料。换向器又称整流子,由换向片组合而成,外表呈圆形,是直流电机的关键部件,作用是把电枢绕组中的交流电动势和电流转换成电刷间的直流电动势和电流。 换向片常采用硬度大、导电和耐磨性能好的铜或铜合金制成,主要合金牌号为纯铜,银铜、铬铜、锆铜,锆铜,镉铜等。锆铜合金梯条是一种新型的电机换向片材料,其性能优于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铜和银铜梯形条,它的主要特点是导电率高、强度大,在高温下还能保持冷加工硬化的效果,并且在淬火状态下具有与铜类似的塑性,工艺性能好,它可提高电机的工作温度和使用寿命。 目前电机换向片梯排生产无标准可执行,其他行业的标准及国外标准也只包含银铜,已远不能适应我国电机制造及铜排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制定专用标准有其必要性。 江苏包罗铜材集团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是利用水平连铸+挤压+拉拨方式生产铜及铜合金梯形铜排的生产厂家,公司致力于铜及铜合金异型棒材及铜排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工作,已有多年生产经验,目前已研发和攻克了异形铜排的挤压拉伸工艺。公司拥有多台套的水平连铸熔炼炉和自动化连续铸造设备,挤压拉伸设备,模具加工制造车间引进先进的线切割,数控机床、模具热处理及外表面喷涂等设备,能自主完成从模具设计到加工的全过程,技术实力雄厚。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研究整理了本企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产品使用现状,并会同营销人员对铜合金梯形型材生产及应用两方面进行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及国内目前梯形铜排生产整体水平和现状。依据大量技术资料,于2014年4月形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国内铜及铜合金梯形铜排标准有JB/T9612.2-1999。同时我们查到三个国外铜及铜梯形型材的产品标准:英国标准BS1434:1985《电工用铜换向器用铜棒、铜坯料、铜块》、日本标准JIS C2801-1995《整流子片》和德国标准DIN 42963-63《整流子片断面形状允许偏差供货技术条件》。本标准参考上述国外标准并结合国内实情进行制定。 三、主要技术指标及其确定依据 1、牌号的确定 紫铜梯形型材为传统的换向器片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电、导热性,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但

铜合金材料对照-成分-性能

铜合金牌号以及对照列表 ALLOY TYPE BS STANDARD EN STANDARD SYMBOL ASTM/UNS (NEAREST EQUIVALENT) OTHER COMPATABLE ALLOYS Aluminium Bronze CA104 CW307G CuAl10Ni C63200 / C63000 NES833, BSB23(DTD197A) Aluminium Bronze CA105 - CuAl10Fe3Ni7Mn2 C63000 - Aluminium Bronze AB1-C CC331G CuAl10Fe2-C C95400 SAE68 Aluminium Bronze AB2-C CC333G CuAl10Fe5Ni5-C C95500 SAE68B Leaded Bronze LB1-C CC496K CuSn7Pb15-C C93800 SAE67 Leaded Bronze LB2-C CC495K CuSn10Pb10-C C93700 SAE64 / SAE797 / SAE792 Leaded Bronze LB4-C CC494K CuSn5Pb9-C C93500 SAE66 Leaded Bronze LB5-C CC497K CuSn5Pb20-C C94100 SAE94, SAE794 & SAE799. Leaded Bronze - - CuSn7ZnPb C93200 SAE660 Leaded Gunmetal LG2-C CC491K CuSn5Zn5Pb5-C C83600 SAE40 Leaded Gunmetal LG4-C CC492K CuSn7Zn2Pb3-C C93400 - Leaded phosphor bronze LPB1 - CuSn8Pb4Zn1 C93100 - Leaded Phosphor Bronze PB4-C CC480K CuSn10-C C92700 - Nickel Gunmetal G3 - CuSn7Ni5Zn3 B292-56 - Phosphor Bronze PB101 CW450K CuSn4 C50900 C51100 - Phosphor Bronze PB102 CW451K CuSn5 C51000 NES838 Phosphor Bronze PB103 CW452K CuSn6 C51900 - Phosphor Bronze PB104 CW459K CuSn8 C52100 BSB24 DTD265A Phosphor Bronze DTD265A - - - BSB24, PB104 Tin Phosphor Bronze PB1-C CC481K CuSn11P-C B143 SAE65 Tin Phosphor Bronze PB2-C CC483K CuSn12-C CC483K SAE65 材料化学成分

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doc

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任工程师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分析化学专业) 任工程师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本人***,男,汉,1975年10月出生,广东省韶关市**县人。199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6月到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工作,XX年11月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被聘为工程师。 一、专业知识 被聘工程师以来,本人能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基础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XX年11月至今,本人在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从事化学分析与研究工作。本人从事贵金属分析工作已经有9年多的时间,能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多种贵金属分析方法,是贵金属分析的中坚力量。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科技交流活动,目前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多篇。 XX年,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了Word 97、Windows98、Network等三个科目的合格证书,XX年又取得了Excel XX、Powerpoint XX等二个科目的合格证书。 XX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职

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优良。 XX年—XX年,中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优良成绩完成了所有基础课程,已进入写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 二、主要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 XX年12月至XX年12月作为主要参加者(在项目中排名第二)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贵金属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方法研究”。在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测试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研究成果如下:在样品前处理方面,提出了磨样机制取杂铜样品的方法和对高铜含量样品无需预先分离而直接用火试金法分离样品中的金、铂和钯;在分析 测试方面,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发射光谱法、滴定法和重量法,解决了贵金属二次资源中金、铂和钯的测定问题。该项目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项目XX年12月通过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获得XX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XX年主要作为参加者参与项目“铜阳极泥中银的分析方法研究”。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的铜阳极泥中银的分析方法,XX年11月申请发明专利,XX年3月21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七月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钢铁行业原料场能效评估导则>等135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5〕59号20152283-T-610)、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5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5]29号)及陕西西安有色标准落实会确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项目编号:20152283-T-610)由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 2工作简况 2.1立项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生产国与消费国。铜管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在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我国每年都有大量铜管、铜管件因碳膜引起的电化学腐蚀而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标准后,有利于铜管生产、消费企业,通过测定铜管、铜管件内表面碳含量,使内表面碳含量过高成为不合格品,不使用到下游产品中去,从而减少应碳膜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增加下游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经济损失。 2.2申报单位简况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公正检测机构,浙江省政府第一批授权成立的省级质检机构,我省冶金(有色)行业产品质量检测的专业检验机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机构。 公司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评判能力。公司以高标准进行实验室建设,装备了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拥有德国OBLF公司QSG750三基体单火花直读光谱仪、德国MM6宽视野金相显微镜、日本岛津AA-6501F原子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1652《铜及铜合金-厚板、薄板、带和片的一般要求》进行编制。 本次修订的标准与原标准、JIS标准的对比结果如下: 一、本次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进行了如下改动: 1.纯铜类(T2、T3、TP1、TP2、TU1、TU2)黄铜类(H96、H90、H85、H80、 H70、H68、H65)力学性能等同采用EN1652,锡青铜类(QSn4-0.3、QSn6.5-0.1、 QSn 8-0.3)力学性能修改采用EN1652,其它牌号的要求按原国标执行。

铜合金牌号

铜合金牌号 2010-04-01 14:17:09来源:我的钢铁试用手机平台 黄铜H96.C2100.C21000.H90.C2200.C22000.H85.C2300.C23000.H80.C2400.C24000. H68A.C2680. C26200.H65.C2700.C26800.H62.C2720.C27400. 铅黄铜HPb59-1.C3710.C37800.HPb59-2.C3771.C35300. HPb60-2.C3604.C36000.HPb63-3.C3560.C34500.HPb63-0.1.C34900. 铝黄铜HAi77-2.C6870.C68700. HAi60-1-1.C6782.C67000.HAi59-3-2.C67800.HAi66-6-3-2.C6872. 锡黄铜HSn62-1.HSn70-1AB. 锰黄铜 HMn58-2.C67400.HMn57-3-1. 铁黄铜HFe59-1-1.C6782.C67820. 硅黄铜HSi80-3.C69400. 青铜类: 锡青铜QSn4-3,QSn6.5-0.1.QSn7-0.2.C5212.C52100.QSn6.5-0.4. 铝青铜QAi9-2.C61000.QAi9-4.QAi10-3-1.5. C6161.C61900.QAi10--4-4.C6301.C63000.C63200. 硅青铜QSi3-1.C65500.C65800.QSi1-3.C64700.QSi1.8. 锰青铜QMn5. 锆青铜QZr0.2-0.4. 铬青铜QCr0.5.C18100.C18200.C18400.QCr1-2. 铬锆铜QCr1-0.15.C18150.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现行标准主要参照前苏联国标进行的修订,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产品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国外先进标准为目标进行标准修订。 根据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立项申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以中色协产字(2003)065号文件的形式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其中附件1《2003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表》中序号第56项(项目编号20031756-T-610)《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的修订由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海亮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 标准修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洛铜集团、海亮集团公司分别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修订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的标准,在国家标准GB/T1527—199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和GB/T8010-1987《气门嘴用HPb63-0.1铅黄铜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特殊要求对一些指标作了适当调整后,编制了本标准送审稿及其编制说明。 二、编制原则 作为大众化的、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修订标准时应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尽量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在标准正式立项前,我们就注意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铜管方面的信息。经查阅国内外有关标准后得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日本(JIS)、俄罗斯(ΓOCT)和欧盟(EN)等国家和组织均制订有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力学性能)标准,如ISO 1635:1974《加工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圆管:力学性能》、ASTM B75:1999《无缝铜管》、ASTM B135:2000《无缝黄铜管》、JIS H3300:1997《铜及铜合金无缝管》、ΓOCT617:1990《铜管技术条件》、EN12449:1999《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无缝圆形管》。标准水平参差不齐,技术内容各不相同。通过分析、对比,就综合指标而言,欧盟EN的标准更趋合理、适用,可操作性强。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了解到:在欧洲的铜加工行业,欧盟标准处于强制执行状况;随着欧盟标准的建立,我国铜管的国际、国内贸易,也逐渐开始使用欧盟标准。因此,本标准的修订选择以欧盟EN标准作为采标方向。 各国铜管标准性能指标对比见表1、表2(黄铜管牌号繁杂,次处未作对比)。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 (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现行的GB/T 2059-2008《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2008年实施,距今已经7年多。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和JIS H3110-2006《磷青铜和镍银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适用于所有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带材。同时GB/T 5231-2010《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GB/T 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标准已发布实施,合金牌号和状态表示方法有何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对铜及铜合金带材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产品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国家。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5〕59号和有色标委[2015]29号《关于转发2015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序号44(项目编号“20152280-T-610”)《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6年9月。 二、工作概况和编制依据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具体分工为: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各企业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铜及铜合金带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和民用等各方面,不但我国制定有国家标准,国外的一些国家和组织也制定有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对各国铜带标准的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日本JIS标准、欧盟EN标准和美国ASTM相对较完善、合理,尤其是JIS标准的规定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更为接近,最后确定,本次标准修订结合市场需求,修改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板和带》和JIS H3110-2006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市场需求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板和带》和JIS H3110:2006《锡磷青铜及锌白铜板和带》,进行编制。 一、本标准与GB/T 2040-2002、GB/T 2044-1980﹑GB/T 2045-1980﹑GB/T 2046-1980﹑GB/T 2047-1980﹑GB/T 2049-1980、GB/T 2052-1980﹑GB/T 2531-1981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锡青铜板增加了QSn8-0.3牌号(状态为M、Y4、Y 2、Y、T)。

金属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常用标准目录汇编

金属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常用标准目录汇编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ASTM E350-95(2005)e1 碳素钢、低合金钢、硅电工钢、铁锭和熟铁的化学分析试验方法 ASTM E1019-2008 钢、铁、镍和钴合金中碳、硫、氮、氧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 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12-1991 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 GB/T 223.26-2008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36-1994 蒸馏分离-中和滴定法测定氮 GB/T 223.4-2008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 223.49-1994 萃取分离-偶氮氯膦mA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 GB/T 223.58-1987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 GB/T 223.63-1988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 GB/T 223.64-2008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1170-2008 不锈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223.11-2008 钢铁及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13-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 GB/T223.14-2000 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 GB/T223.16-1991 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 GB/T223.17-1989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钛 GB/T223.18-1994 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 GB/T223.19-1989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 GB/T223.20-1994 电位滴定法测定钴 GB/T223.21-1994 5-CI-PADAB分光光度法测定钴 GB/T223.22-1994 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钴 GB/T223.23-2008 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223.25-1994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 GB/T223.28-1989 α -安息香肟重量法测定钼 GB/T223.30-1994 对-溴苦杏仁酸沉淀分离-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锆 GB/T223.31-2008 钢铁及合金 砷含量的测定 蒸馏分离-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34-2000 铁粉中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GB/T223.37-1989 蒸馏分离-靛酚蓝光度法测定氮 GB/T223.43-2008 钢铁及合金 钨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GB/T223.46-1989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 GB/T223.50-1994 苯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直接光度法测定锡 GB/T223.5-2008 钢铁 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53-198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 GB/T223.54-198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 GB/T223.59-2008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60-1997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 GB/T223.6-1994 中和滴定法测定硼 GB/T223.62-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预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早在一九七六年,冶金部标准所曾制订了GB/T 340-1976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标准。随着GB/T 16474-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 18035-2000《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等标准的实施,该标准即被废止,铜及铜合金牌号等于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标示,无方法标准可循。因此,制订本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中色协综字[2010]015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其中附件1《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第3项(项目序号为20091865-T-610)《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 标准制定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由中铝洛铜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制定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牌号表示方法部分参照了已作废的国家标准GB/T 340-1976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代号表示方法部分修改采用了美国ASTM E527-2003《金属及合金编号规定(UNS)》进行了制订。 二、编制原则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的领域对材料的牌号基本都制订有相关标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差别很大。就铜产品而言,在我国应用最多的国家级标准有以下九类: 1、中国(GB); 2、国际标准(ISO); 3、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4、日本国工业标准(JIS); 5、俄罗斯标准(ΓOCT); 6、英国国家标准(BS); 7、德国国家标准(DIN);

常用铜合金材料分类及特性

常用铜合金材料分类及特性 铜合金(copper alloy )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纯铜呈紫红色 ﹐又称紫铜。纯铜密度为8.96﹐熔点为1083℃﹐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 主要用于制作发电机﹑母线﹑电缆﹑开关装置﹑变压器等电工器材和热交换器﹑管道﹑太阳能 加热装置的平板集热器等导热器材。常用的铜合金分为黄铜﹑青铜﹑白铜3大类。 黄铜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具有美观的黄色﹐统称黄铜。铜锌二元合金称普通黄铜或称简单黄铜。三元以上的黄铜称特殊黄铜或称复杂黄铜。含锌低於36%的黄铜合金由固溶 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锌30%的黄铜常用来制作弹壳﹐俗称弹壳黄铜或七三黄 铜。含锌在36~42%之间的黄铜合金由和固溶体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含锌40%的六四黄铜。 为了改善普通黄铜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铝﹑镍﹑锰﹑锡﹑硅﹑铅等。铝能提高黄铜的强 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锡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和 对海水的耐腐性﹐故称海军黄铜﹐用作船舶热工设备和螺旋桨等。铅能改善黄铜的切削性能﹔这 种易切削黄铜常用作钟表零件。黄铜铸件常用来制作阀门和管道配件等。 青铜原指铜锡合金﹐后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并常在青铜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锡青铜的铸造性能﹑减摩性能好和机械性能好﹐适合於制造轴承﹑蜗轮﹑齿 轮等。铅青铜是现代发动机和磨床广泛使用的轴承材料。铝青铜强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好﹐用 於铸造高载荷的齿轮﹑轴套﹑船用螺旋桨等。铍青铜和磷青铜的弹性极限高﹐导电性好﹐适於制 造精密弹簧和电接触元件﹐铍青铜还用来制造煤矿﹑油库等使用的无火花工具。 白铜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铜镍二元合金称普通白铜﹔加有锰﹑铁﹑锌﹑铝等元素的白铜合金称复杂白铜。工业用白铜分为结构白铜和电工白铜两大类。结构白铜的特点是机械性 能和耐蚀性好﹐色泽美观。这种白铜广泛用於制造精密机械﹑化工机械和船舶构件。电工白铜一 般有良好的热电性能。锰铜﹑康铜﹑考铜是含锰量不同的锰白铜﹐是制造精密电工仪器﹑变阻器 ﹑精密电阻﹑应变片﹑热电偶等用的材料。 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CONVERSION TABLE OF GRADES FOR COPPER & ITS ALLOYS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送审稿) 编制说明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的要求,我公司承担了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的修订工作。该标准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计划要求2011年完成修订任务,标准计划编号20091080-T-610。 为保证标准的编制水平,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并以函件的形式向同行业广泛征询修订意见及相关技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铜加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动态。标准修订过程中经过多次征询意见,2010年2月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四月武夷山会议及八月呼和浩特会议两次讨论后,标准稿经过较大调整,于2011年3月形成标准送审稿。 1.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标准修订历程及牌号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标准最早是仿效前苏联“ΓΟCΤ”标准形式,制订了YB145~148—65,1971年进行第一次修订为YB145~148-71、1985年第二次修订为GB5231~5235—85,2001年修订为GB/T5231-2001。几次修订后其中元素控制范围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其模式和系列化程度都没有突破性提高。 纳入原国家标准GB/T 5231-2001的变形铜及铜合金牌号一共有111个,其中紫铜9个,黄铜43个,青铜41个,白铜18个。但是各加工企业实际生产的牌号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申请专利的新型合金就达70余个,而各个公司、院所研究开发的新型铜合金更数倍于此,达1000个以上。随着专业化生产趋势的不断发展,合金系列化程度在迅速提高,铜合金材料的成份细化分类已成必然趋势,为适应下游用户不同生产线工艺条件的要求,个性化,精密化产品越来越多,相比1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本标准合金牌号达到201个(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合金牌号为397个),基本上纳入了近10年来新开发研制的热点新合金牌号,新增电子铜银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弥散强化铜合金、高强高导铜铬、铜铬锆合金、高速轨道交通接触线及受电弓用铜合金、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系列、海水淡化用铜合金、高耐磨铜合金等。 而且合金系列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铜银系合金,铜铬系合金,铜锡系合金、铅黄铜,锌白铜,系列化程度较原国标有大幅度的提高,部分合金系的系列化程度已接近美国ASTM标准。 例如,铅黄铜,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车削条件(车速和润滑方法),将铅含量的范围细分,从而衍生出多个新合金牌号。本标准草案新增8个铅黄铜合金牌号,加上原国标中已经纳入的合金牌号11个,共19个合金牌号,含铅量上限最高值4.5,最低下限值0.05,细化程度极高。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

各国最常用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中国国际标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欧洲(GB)(ISO)(ASTM)(JIS)(BS)(DIN)(EN)紫铜TU2Cu-OF C10100C1011C101OF-Cu CW008A (红铜) T2Cu-FRHC C11000C1100C101E-Cu58TP2Cu-DHP C12200C1220C106 SF-Cu CW024A TP1Cu-DLP C12000C1201SW-Cu CW023A 银铜 TAg0.1CuAg0.1C10400C1040CuAg0.1H90CuZn10C22000C2200CZ101CuZn10CW501L H70CuZn30C26000C2600CZ106CuZn30CW505L H68C26200C2620CuZn33CW506L H65CuZn35C27000C2700CZ107CuZn36CW507L H63CuZn37C27200C2720CZ108CuZn37CW508L H62CuZn40C28000C2800CZ109CW509L CuSn4C51100C5111PB101CuSn4CW450K CuSn5C51000C5101CuSn5CW451K QSn6.5-0.1CuSn6C51900C5191PB103 CuSn6CW452K QSn8-0.3CuSn8 C52100C5210 CuSn8 CW453K QSn6.5-0.4BZn18-18 CuNi18Zn20C75200C7521NS106CuNi18Zn20CW409J BZn18-26CuNi18Zn27C77000 C7701NS107 CuNi18Zn27CW410J BZn15-20C7541BZn18-10C7350 QFe0.1(XYK-1)QFe2.5(XYK-4) C19400 C1940 各国最常用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发布日期:2009-09-28 C19210KFC 品种分类黄铜 锡青铜 QSn4-0.3 锌白铜 引线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