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维莫司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依维莫司增强阿霉素抑制骨肉瘤干细胞的作用

依维莫司增强阿霉素抑制骨肉瘤干细胞的作用

依维莫司增强阿霉素抑制骨肉瘤干细胞的作用张斌;杨微;贺宝霞;杜娟;于卫江;林晓贞;田锋奇【摘要】背景:阿霉素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但是阿霉素对骨肉瘤干细胞的作用以及依维莫司联合阿霉素对骨肉瘤干细胞的作用未见报道.目的:研究mTOR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骨肉瘤化疗一线药物阿霉素对骨肉瘤干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的CD133+骨肉瘤干细胞.MTT检测0,0.1,0.2,0.4 mg/L阿霉素以及0.2 mg/L阿霉素+20 μmol/L依维莫司对骨肉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0.2 mg/L阿霉素和0.2mg/L阿霉素+20 μmol/L依维莫司对骨肉瘤干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0.2 mg/L阿霉素和0.2 mg/L阿霉素+20 μmol/L依维莫司对骨肉瘤干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阿霉素能在一定质量浓度下抑制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且依维莫司联合阿霉素较单独使用阿霉素时明显抑制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说明依维莫司能够增强阿霉素对骨肉瘤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②与单独使用阿霉素比较,依维莫司联合阿霉素作用于骨肉瘤干细胞后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③依维莫司联合阿霉素显著抑制骨肉瘤干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的表达,提示依维莫司能够增强阿霉素抑制骨肉瘤干细胞增殖与侵袭的能力.【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9(023)005【总页数】5页(P663-667)【关键词】依维莫司;阿霉素;MG63;骨肉瘤干细胞;增殖;侵袭;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干细胞【作者】张斌;杨微;贺宝霞;杜娟;于卫江;林晓贞;田锋奇【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河南省郑州市450003;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河南省郑州市450003;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河南省郑州市450003;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河南省郑州市450003;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河南省郑州市450003;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河南省郑州市450003;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河南省郑州市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R394.2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是一种独特的干细胞标志,分子质量为120 ku。

骨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法

骨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法

骨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法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情况。

本文将针对骨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骨转移是指原发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侵入骨骼,从而引起骨骼局部的恶性肿瘤转移。

骨转移通常发生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中,这些癌症在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会通过血流或淋巴液转移到骨骼中生长,导致疼痛、骨折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骨转移的最佳方法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而异。

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和指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骨转移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可以抑制癌细胞在骨骼中的生长和扩散,减轻疼痛和骨折的风险。

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靶向治疗和化疗。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特定的肿瘤标志物或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例如,对于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和依维莫司等可以有效控制骨转移的进展和症状。

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繁殖过程,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分裂。

化疗在治疗骨转移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减轻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化疗的副作用较为明显,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谨慎选择适合患者的化疗方案。

其次,放射治疗也是治疗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通过运用高能射线照射骨骼病变部位,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减轻疼痛和控制骨转移的进展。

放射治疗可以针对单个骨转移病灶进行局部治疗,也可以针对多个骨病灶进行全身放疗。

在选择放射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疼痛程度、病变部位和病程等因素。

此外,放射治疗还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最后,手术治疗在骨转移的治疗中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

对于存在骨折和局部肿块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通过置入内固定物或进行骨肿瘤切除手术来恢复骨骼的稳定性和功能。

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单个骨转移灶且病情较好的患者,以改善患者的骨骼状态和生活质量。

依维莫司和佐他莫司两种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依维莫司和佐他莫司两种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依维莫司和佐他莫司两种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华琨;谷鸿秋【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21【摘要】目的关于依维莫司和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存在着争议,不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方法比较依维莫司和佐他莫司两类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通过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以及网站检索了2015年3月之前所有相关文献和摘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包括:重大心血管不良(MACE)事件、全因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有效性终点事件包括:靶血管再血管化治疗、靶病变再血管化治疗、靶血管失败率、靶病变失败率.随访时间均大于等于12月.结果最终分析数据来源于8个RCT试验(11 778例患者)和26个观察性研究(34850列患者).在RCT试验中,依维莫司和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RCT 研究中,依维莫司和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见明显差异,而在观察性研究和全部数据集合组中,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对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总页数】5页(P4-8)【作者】华琨;谷鸿秋【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2【相关文献】1.西罗莫司与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J], 张娜娜;魏广和;张韶辉;刘立新;王建军;杨国良;高荣华;戴雯2.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与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董士佳;夏豪3.国产雷帕霉素与依维莫司或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及体部病变效果比较 [J], 王志超;李小龙;陈宇;曹毅;裘毅刚;徐争鸣;李田昌4.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二年临床疗效比较 [J], 王欢欢; 张茵; 陈珏; 杨跃进; 陈纪林; 高润霖;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高立建; 贾斯达; 刘越; 许晶晶; 高展; 宋莹; 唐晓芳; 蒋萍; 赵雪燕5.ENDEAVOR佐他莫司洗脱支架5年随访结果与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和裸金属支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比较 [J], 邱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为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参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特制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一)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1、设立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

工作组成员包括医务、药学、临床科室、病理、信息管理、护理等负责人,共同管理本机构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人员包括:组长:副组长:组员:2、组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组人员包括:组长:组员:工作职责: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提供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3、设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组专家组成员要求具有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经验、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人员包括:4、制定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按要求确定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

抗肿瘤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当以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谈判品种、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多以及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情况频发的品种或品规。

临时采购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

5、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医院定期对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进行监测。

院、科两级可定期进行监测的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使用率和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使用率;(2)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3)抗肿瘤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抗肿瘤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4)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5)临床医师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进程

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进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9)06-00978-07978 ·综述·www.CRTER .org凌浩,男,1995 年生,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支架研究。

通讯作者:宋春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文献标识码:A稿件接受:2018-11-05Ling Hao, Master candidate, Department of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Jilin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Song Chunli, MD, Chief physician, Doctoral supervisor,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Jilin Province, China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进程凌 浩1,王 宝2,吴莉侠1,闫 会1,宋春莉1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2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人民医院内科,吉林省辽源市 136600)DOI:10.3969/j.issn.2095-4344.1571 ORCID: 0000-0002-7796-5308(凌浩)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依维莫司:依维莫司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的蛋白激酶抑制剂。

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是由具有生物相容性金属材料等组成洗脱依维莫司的支架,可以有效的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发生率。

依维莫司用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依维莫司用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依维莫司用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孙少梅;霍介格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2(9)8
【摘要】最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渐渐成为靶向药物的研究热点,其用于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前和临床实验已开始涌现.本文对近期关于依维莫司在乳腺癌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情况作一总结与分析.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孙少梅;霍介格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5
【相关文献】
1.依维莫司可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 [J],
2.依维莫司用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研究进展 [J], 王文娜;黄镜;罗健
3.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曾敏
4.依维莫司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激素受体阳性\r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J], 潘腾;胡蕴慧;刘晶晶;张瑾
5.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J], 薛晨;杨建征;石光;于琼;唐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维莫司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维莫司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维莫司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不良反应分析王键玮;陶海涛;汪进良;董伟伟;李瑞新;胡毅【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探讨依维莫司临床应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服用依维莫司的72例晚期肿瘤患者用药及相关不良反应的信息,按照性别、年龄、病种、ECOG评分、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以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采用逐步加量法给药,72例患者共发生112例次药品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系统所占比例最高(40.18%),其次为呼吸系统(23.21%);其中,1~2级不良反应占总体ADR 的82.14%;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咳嗽(3.57%),口腔炎(2.68%),腹泻(1.79%),62.50%的ADR在用药2周内发生。

ADR转归情况方面,80.56%(58/72)的患者给予支持治疗后恢复,继续服药;4例给予药物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0例给予完全停药后好转。

结论:采用逐步加量法的给药方式,依维莫司临床耐受性良好,ADR多数表现轻微且对症处理均可恢复。

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防止严重ADR的发生。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ies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induced by everolimu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were included. ADRs induced by everolimu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respect of sex, age of the patients, entity, ECOG score, condition of drug use, organs orsystems involved in AD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equelae and other relavant information. Results:The everolimus was applied in a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dose gradually. There were 112 ADRs in 72 patients, among which, the percentage of digestive system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40.18%), and follwed by respiratory system (23.21%); the grade 1 –2 ADR accounted for 82.14%; the most common grade 3 –4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ugh (3.57%), stomatitis (2.68%), diarrhea (1.79%); 62.50% of ADRs occurred within 2 weeks. In respect of sequelae, 80.56% (58/72) of the patients recovered with supportive care, 4 cases had to reduce the dose and receive speciifc treatment;10 cases improved after drug withdrawal. Conclusion: By increasing the dose of everolimus gradually, the drug was well tolerated. Since ADRs induced by everolimus were slight, all the ADRs were well managed.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follow-up observations of patients to prevent some serious ADRs.【总页数】4页(P101-104)【作者】王键玮;陶海涛;汪进良;董伟伟;李瑞新;胡毅【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 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100;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J], 李培培2.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J], 张磊3.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J], 谢志辉4.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J], 朱彩云;陈彦亮;刘敏;陈勇5.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依维莫司不良反应分析 [J], 鲁晴;曾庆章;周亚萍;于培明;李浩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

关于印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8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团卫生计生委: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我委组织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可在我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

该指导原则将定期修订更新,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

附件: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2018年9月14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目录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 (01)二、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 (02)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04)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 (04)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05 05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06)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09)三、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 (10)四、培训、评估和督查 (10)第二部分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呼吸系统肿瘤用药一、吉非替尼 (12)二、厄洛替尼 (14)三、埃克替尼 (15)四、马来酸阿法替尼 (16)五、奥希替尼 (17)六、克唑替尼 (18)七、贝伐珠单抗 (20)八、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21)九、盐酸安罗替尼 (21)十、塞瑞替尼…………………………………………………………………………………十一、纳武利尤单抗…………………………………………………………………………22 24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一、瑞戈非尼 (26)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28)三、曲妥珠单抗 (29)四、甲磺酸阿帕替尼 (29)五、苹果酸舒尼替尼 (30)六、甲磺酸伊马替尼 (31)七、依维莫司 (32)八、贝伐珠单抗 (33)九、西妥昔单抗 (35)血液肿瘤用药一、甲磺酸伊马替尼 (37)二、达沙替尼 (39)三、尼洛替尼 (39)四、利妥昔单抗 (40)五、西达本胺 (42)六、伊布替尼 (43)七、硼替佐米 (45)八、来那度胺 (46)九、沙利度胺 (48)十、芦可替尼 (49)泌尿系统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 (50)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51)三、苹果酸舒尼替尼 (52)四、阿昔替尼 (52)五、培唑帕尼 (53)乳腺癌用药一、曲妥珠单抗 (54)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 (56)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用药一、甲磺酸伊马替尼 (58)二、维莫非尼 (59)三、依维莫司 (60)头颈部肿瘤用药一、尼妥珠单抗 (62)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63)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维莫司的临床应用目的综述依维莫司药物的临床应用。

方法检索国内、外医药数据库,下载依维莫司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

结果国内外有大量关于依维莫司在肾、心脏器官移植使用报道;亦有依维莫司用于晚期乳腺癌、肾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肿瘤治疗和用作新一代洗脱支架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早期治疗的病例报道。

结论依维莫司针对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肿瘤细胞的抑制增长的临床应用较多。

近几年依维莫司作为洗脱支架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为新的研发热点。

标签:依维莫司;器官移植;肿瘤;洗脱支架依维莫司(everolimus)是新型的口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化学结构为42-O-(2-羟乙基)-雷帕霉素,比雷帕霉素水溶性更好,在进入人体内后能迅速水解。

同时,依维莫司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也在西罗莫司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作为免疫抑制剂依维莫司在临床上与霉酚酸酯相似,与环孢霉素A二联用药预防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作为一种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乳腺癌、肾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治疗。

作为新一代的洗脱支架依维莫司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早期治疗也得到了好评。

本文将对依维莫司的临床应用做一概述。

1 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抗器官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依维莫司是西罗莫司类似物,临床证实它能有效地用于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在欧洲已批准依维莫司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实体器官的移植和与环孢霉素A联合用于预防肾脏、心脏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依维莫司的抗增殖和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与雷帕霉素相关蛋白(FKBP12)形成复合物,通过磷酸化激酶p70S6和4E-BP1 基因干扰控制细胞代谢和增殖的调节蛋白FRAP而形成的。

因而,控制细胞代谢和增殖的调节蛋白FRAP抑制剂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1后期。

依维莫司在局部组织吸收迅速,在细胞内保留时间较长且细胞内活性维持时间亦长因而能显著减少新生内膜的增生[1]。

依维莫司用于预防同种异体的肾脏、心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已有大量临床资料报道。

Vítko [2]报道的Ⅲ期药物临床试验中显示肾移植患者服用环孢霉素A联合依维莫司跟服用环孢霉素A联合霉酚酸酯相比,环孢霉素A联合依维莫司组的显示更高的血清肌酐,可降低环孢霉素A的用量改善肾功能。

Bilbao[3]等通过总结在1988年~2008年的759例肝移植手术患者的情况发现依维莫司可有效用作移植手术后早期的抗排斥反应的预防用药。

同时,依维莫司对任何时期特别是晚期钙神经素抑制剂严重不良反应者、肿瘤复发者治疗效果较好。

2 依维莫司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依维莫司应用于肿瘤方面的临床研究也较多,例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晚期乳腺癌、肾细胞癌等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了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研究,即针对以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研究。

依维莫司就是一种可以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目前,依维莫司单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处于Ⅱ期临床实验,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处于Ⅲ期临床实验。

2. 1 晚期乳腺癌治疗依维莫司是mTOR抑制剂类药物首次获准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研究证明mTOR上游信号过度激活与人类癌症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当具有促进肿瘤形成的PI3K 和Akt蛋白过度表达时,mTOR信号转导通路就不断地被激活。

mTOR的上游的负性调节因子包括PTEN,TSC1/2,LKB1 在内的三种蛋白的功能缺失或失调会激活mTOR。

若PTEN蛋白缺失,则PI3K蛋白會增加,Akt活性则随之增强,导致细胞发生突变。

这样的改变很可能引起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

其中含有PIK3CA 激活的乳腺癌细胞对mTOR变构和激酶的抑制剂是敏感的,但是PTEN功能缺失的细胞对这类药物是不敏感的。

依维莫司对KRSA或BRAF突变不敏感,但是对PI3K 通路突变[4] 很敏感,因此,依维莫司靶向抑制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特征可为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选择。

José Baselga[5] 等报道的用依维莫司治疗停经妇女乳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证明依维莫司联合芳香酶类抑制剂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Chad M [6]指出在常规治疗中增加依维莫司,可使患者增强治疗效果,克服常规药物的耐药性。

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依维莫司对这种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恶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因而建议临床上可增加依维莫司应用于此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

2.2 抗肾细胞癌2005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肾细胞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跟原来常用的免疫疗法相比,分子靶向药物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据报道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肾细胞癌后,患者预后情况较稳定,存活率有较大的提高。

白介素2,INF-α,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是靶向治疗肾细胞癌的一线分子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仅使13%的患者病情部分或者全部缓解,总存活率约6~27个月[7]。

同时,这些药物的毒副性作用较大,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不适。

2009年3月,依维莫司作为二线药物获美国FDA批准用来治疗对舒尼替尼或索拉非尼无效的晚期肾癌患者。

至此,开始了依维莫司在肿瘤治疗上应用的新纪元。

有文献报道依维莫司在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Ⅲ期药物临床试验中,服用依维莫司组的受试者平均存活率约为5.5个月,而服用安慰组的受试者平均存活率约为1.9个月,结果具统计学意义;同时,依维莫司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5%,其中各种类型的感染约占10%,呼吸困难约占7%,疲劳感约占5%。

试验结果表明在治疗对舒尼替尼或索拉非尼无效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方依维莫司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且安全性较好[8]。

此外,依维莫司还可用于包括神经内分泌瘤、肺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的治疗。

美国FDA还批准依维莫司用于经其他方法治疗后发生恶化的晚期肾癌、不需直接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成人恶性晚期胰源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节性硬化症(TSC)、及患有与TSC 相关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且不适合手术的成人和儿童患者的治疗。

3 作为新一代的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s)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早期治疗依维莫司药物涂层支架(Xience V)是最有前途的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早期治疗,可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

放射自显影技术证实,在动物模型中做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从支架上释放的依维莫司能够选择性地清除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巨噬细胞,从而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死亡[9]。

另外,依维莫司还可降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葡萄糖摄取。

因此,包被依维莫司的支架是处理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较理想的支架,它不仅能使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度明显降低,还会降低斑块再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由于依维莫司药物涂层支架的优越性特点,2006年10月欧洲正式批准其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早期治疗;美国FDA也于2008年6月正式批准其使用,随后非洲、中东也开始应用依维莫司药物涂层支架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Xience V与第一代的DESs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能降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的形成;但与DESs类似,其同样需要在支架种植手术结束后12个月进行抗血小板疗法,即需服用一定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总之,Xience V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早期治疗极少发生支架晚期血栓形成,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

4展望依维莫司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急性排异反应较成熟,在肿瘤领域也显示出积极的作用,作为药物洗脱支架用于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也使其成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药物涂层支架。

依维莫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了初步的肯定,要进一步明确这些疗效和安全性,使其临床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还需要总结更多的临床应用经验及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Car ter AJ,Brodeur A,Collingwood R,et al. Experimental efficacy of an everolimus eluting cobalt chromium stent[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6,68(1):97-103.[2]Vítko S,Margreiter R,Weimar W,et al.RAD B201 Study Group. Three-year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everolimus versus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de novo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J].Am J Transplant,2005,5 :2521 -2530.[3]I. Bilbao,G. Sapisochin,C. Dopazo,et al. Ind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Everolimus AfterLiver Transplantation [J].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09,41:2172-2176.[4] Morassa Mohseni Benho. PIK3CA and KRAS mutations predict for response to everolimus therapy now that’s RAD001[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10,120(8):2655-2658.[5]JoséBaselga,Mario Campone,Martine Piccart,et al. Everolimus in Postmenopausal Hormone-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2,366(6):520-529.[6]Chad M,Barnett. Everolimus:Targeted Therapy on the Horizon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PHARMACOTHERAPY,2012,32(4):383-396.[7]Coppin,C.,Porzsolt,F.,Awa,A,et al.Immunotherapy for advanced renal cell cancer[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05,1,CD001425.[8]Robert J. Motzer,Bernard Escudier,et al. Phase 3 Trial of Everolimus for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J]. Cancer,2010,116(18):4256-4265.[9]Verheye S,Mar tinet W,Kockx MM,et al. Selective clearance of macrophages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by autophagy[J].J Am Coll Cardiol,2007,49(6):706- 715.編辑/许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