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建中汤病机的整理 金匮第四组

合集下载

小建中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小建中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小建中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小建中汤(《伤寒论》)【组成】桂枝15g 芍药30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大枣12枚【用法】水煎,汤成,去渣,纳饴糖60g 再加热使其溶化,温服,1日3次。

【主治】中焦虚寒,脾虚肝乘,腹部挛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脉象弦涩。

【证析】此方以腹痛为主证,属于中焦虚寒,脾虚肝乘机理。

腹痛喜冷为热,喜温属寒;拒按属实,喜按为虚。

腹痛喜温喜按,既是虚寒现象,也是肝木侮土辨证依据。

通过按摩可使疼痛暂时缓解,证明不是内脏实质性病变而是经隧失去和柔呈现的痉挛性疼痛。

这种标在脾、本在肝的病变机理,称为肝木侮土。

【病机】中焦虚寒,肝木侮土。

【治法】温中补虚,柔肝缓急法。

【方义】中焦虚寒,肝木侮土,治宜温中补虚以建中阳,柔肝缓急以解挛急。

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化阳,温中补虚;芍药、甘草、大枣、饴糖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共呈温中补虚,柔肝缓急之效。

用于上述腹痛机理,确有疗效。

上述解释限于腹痛机理,但此方作用并不限于调理肝脾,还有调理明阳之功。

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补气温阳;芍药、饴糖补血益阴,既可双补气血,也即调理营卫阴阳。

由于肺脾主乎卫与气,心肝主乎营与血,故可用于心脾、肝脾、心肺同病,或心阴心阳两虚证候,体现调理阴阳之法。

此方按阴阳两虚解释的根据何在?根据有二:①观其所治都是阴阳不和。

②此方由桂枝汤加味而成,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营为阴,卫为阳,和营卫即所以和气血,和气血即所以和阴阳。

故桂枝汤外证得之可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可化气调阴阳,所不同处,仅病位有表里之分而已。

此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自然可以调和阴阳。

营卫不和机理仲景曾明确指出是因营弱卫强所致。

治疗之际须着眼于使卫不强,营不弱,营卫才得和谐。

两方用药虽然大体相同,却有侧重。

桂枝汤所治的营卫不和,病位在表,着眼于外邪相加形成的卫强,故用桂枝、生姜之辛以散外邪,邪去而卫不强矣!此方所治的阴阳不和,病位在里,着眼于内伤虚损形成的营阴不足,故倍芍药、加饴糖以增强补阴力量,阴充则阴阳和矣!同而不同,学者留意。

小建中汤及变化

小建中汤及变化

小建中汤及变化一、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组方:饴糖30克(融化冲服)芍药18克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先来看这个方,小建中汤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脾土虚寒,肝木乘之。

方中以饴糖为君,重在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桂枝助阳气,祛寒邪,芍药益阴敛营,柔肝止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

全方以温中补虚立法,其温补之力较缓,为缓补之方,且兼顾调和肝脾。

由此可见,两方均以温中为法,均治脾胃虚寒,但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药,重在温中补虚,且兼顾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且全方只为中阳虚衰而设,无调和肝脾之效。

二、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方:饴糖50克(融化冲服)黄芪15克芍药15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黄芪建中汤由小建中汤化裁而成,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中加入黄芪,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增强补中益气之力,适用于中焦虚寒并见气虚证者。

其温补之力与小建中汤相仿,也兼顾调和营卫,且比小建中汤多补气固表之效。

同样的,其温补之力也不及大建中汤峻猛。

综上所述,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二方均以温补中阳立法,均治中阳不足,脾胃虚寒。

但小建中汤补阳之力不如黄芪建中汤,适用于脾胃虚寒较轻。

而黄芪建中汤有肝脾不和或气虚不固者,能缓急以止痛止汗泄。

从临床虚实二证来看,虚证最难治。

虚证的特点是脏器化薄(脏和器),变疏松,兜不住力。

力量(实证)是怎么产生的,平常我们看到一个人五大三粗的,会感觉他很有力。

管道粗壮(营养供应可以猛),肌肉紧致(可以兜住),才能憋住力。

衰老也是兜不住。

虚证正好是这样,什么也兜不住,一用力就泄气了,就散了,所以难。

治虚症,就是使扎实。

使扎实就是重新使管道粗壮,脏器密实,充满生机。

那么就需要把以前遗失的那部分物质重新填充进去。

为什么可以填充回去,是因为他们本身有结合的可能,你看,他们原来不是曾经呆在那里吗,这个道理想通了,是神乎神,客在门的道理。

千古名方小建中汤,虚劳里急,四肢酸疼、烦热,抓住病机是关键

千古名方小建中汤,虚劳里急,四肢酸疼、烦热,抓住病机是关键

千古名方小建中汤,虚劳里急,四肢酸疼、烦热,抓住病机是关键千古名方“小建中汤”,在临床上具体怎么辨证,怎样应用?我们先看看关于小建中汤的原文。

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从这个条文上,我们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一抠。

小建中汤能治什么病?它的本质是什么?以前讲过,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小肠壁的痉挛。

虚劳里急。

虚劳,又虚又劳累,这就虚劳吧。

通俗点说,看着身体比较弱。

在《金匮要略》这一篇里,仲景先师把这一篇叫血痹虚劳篇,什么意思呢?仲圣认为虚劳的本质是血痹,也就是血脉闭阻,才会出现虚劳。

在小肠儿这个地方,因为血痹才造成虚劳的病症。

因为血痹,我们营养供不进去,产生的虚劳。

小肠壁的痉挛,就造成不仅仅是细胞儿得不到营养,出现了虚劳,全身各地方都得不到营养,或者不容易得到营养。

同时我们还有里急的感觉,肚子疼。

里急,代表什么呢?坠坠的里头不舒服,里头急躁,肚子里头急。

要不就是肚子里头咕噜,要不就是想拉肚子,要不就是肚子阴阴的不舒服,总之里急就是肚子不舒服。

悸,就是悸动,心慌心悸,惊悸不安,这样的感觉。

心哪儿悸呢?可能是心中悸,也可能是心下悸,就是胃口这一块儿空落落的不舒服。

心慌心悸,我们可以用桂枝甘草汤,那是一种胸满心悸的情况。

这个悸,也是心慌,心悸,但它不是胸满、胸闷,但是它也不舒服,心脏、心下有不舒服的这种悸动感。

衄,就是有出血的症状。

尤其以鼻子经常出血,有的小孩儿经常鼻出血,甚至不仅仅是鼻出血,可能还有其他出血的症状,身上出血的症状,有血斑,经常一碰就血瘀。

不小心碰了一下,然后造成皮肤或者是体表的淤血,有的人很快就好了,有的人就好不了,这也叫衄。

经常牙龈出血,一刷牙就有出血的症状,这也叫衄。

古代还有一种病,传染病,叫黑死病。

它不断地从里往外渗血,渗到皮肤上以后,皮肤干燥了,就把这个血干在皮肤表面了,成黑色的了。

例如,鼠疫,这样的传染病,欧洲叫黑死病。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小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医案道医网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小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医案道医网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小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医案道医网【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似甜故也。

【方歌】小建中本桂枝汤,芍药加倍加饴糖,甘温补中兼解外,胃腹满痛力能攘。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饴糖,虽然仍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

谓之小者,以其来自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里祛寒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仲景论述解析】《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解析:脉涩为津血虚,阳脉涩,即脉浮涩,为表虚荣卫不利。

弦为寒,阴脉弦,即脉沉弦,为里虚有寒。

伤寒得此脉,常是腹中急痛的反映,治疗宜首先考虑用小建中汤。

不差者,是说服小建中汤后,而病未全解除,这时病多转属少阳小柴胡汤证,故不应再用小建中汤,而宜用小柴胡汤治疗。

按:脉浮涩而沉弦,为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共有的脉象,但腹中急痛,为小建中汤所属,而柴胡汤证不常见。

先与小建中汤,不只是治腹中急痛,而且也因表里实,津液自和,使表证自汗出而解。

假如症状没全消除,知已转属少阳,当用小柴胡汤治疗。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解析:血少心气虚则悸,外邪不解则烦。

小建中内能补虛,外能解表,故能主治此证。

按:伤寒二三日,即见心中悸,是营虚血少,此时虽有表证不可发汗。

当宜首先建中,中气建,营血充足,津液自和,则汗自出表自解。

小建中内能补虚,外能除邪,故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解柝:虚劳为古人对虚损不足之病的通称。

里急腹中痛,即腹中痛的互词。

悸者,为血少心气不足。

衄者,为气冲热亢。

梦失精者,为下焦虚,精不内守。

四肢酸痛者,为荣卫不利,外邪未解。

小建中汤病机之我见

小建中汤病机之我见

小建中汤病机之我见王秀梅;于海亮;桑希生【摘要】目的:阐述小建中汤的病机.方法:追本溯源,通过对汉唐以前医籍中小建中汤所治症状的探讨,推演其病机特点,并结合其方药分析加以反证.结果及结论:小建中汤为中阳不振,脾气不能化生气血,而出现阴阳气血俱不足,以阴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2(040)004【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小建中汤;病机;方剂【作者】王秀梅;于海亮;桑希生【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小建中汤在《伤寒杂病论》中凡五见,历代医家对该方证的见解莫衷一是,其偏离者多,中肯者少。

笔者根据导师的学术观点,在查阅古籍的基础上,对小建中汤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1 唐以前有关小建中汤的主要论述根据史料记载,小建中汤当出自伊尹《汤液经》,惜原书早佚,无从可考。

现存最早记载可参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

《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和《外台秘要》均为较早的参考依据。

《辅行诀》中所载小建中汤,名曰“建中补脾汤”:“治脾虚肉极,羸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者方。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黄饴一升,芍药六两,桂心二两”。

王雪苔云:“此书中补脾汤即《伤寒论》之小建中汤,主治病证稍异”[1]。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记载:“伤寒,阳脉弦,阴脉涩,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又有“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所述症状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2 后世医家对小建中汤证的主要评解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必以此汤温建中脏,是以建中名焉”以及尤在泾“小建中汤温养中气”之说以降,后世医家多遵此说,认为小建中汤为温养中焦之剂,主治中焦虚寒。

金匮要略讲义题库+答案

金匮要略讲义题库+答案

金匮要略讲义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据《金匮要略》原文精神,下列哪项不属于支饮的临床表现A、胸满B、肠间沥沥有声C、咳喘D、呕吐E、冒眩正确答案:B2、体虚而寒饮郁肺者见面热如醉,宜在苓甘五味姜辛杏方中加入A、黄连B、大黄C、石膏D、黄苓E、知母正确答案:B3、“水在脾”为水饮波及脾,根据原文,其症可见A、胁下支满,嚏而痛B、吐涎沫,欲饮水C、脐下悸D、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E、少气身重正确答案:E4、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属A、心下饮盛上泛,蒙蔽清阳B、脾胃阳虚,饮停心下C、下焦水饮,泛逆于上D、心肾阳虚,水饮内动E、停心下,胃失和降正确答案:C5、“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宜用A、百合滑石汤B、风引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防己地黄汤E、侯氏黑散正确答案:D6、证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治宜A、大黄附子汤B、大建中汤C、附子粳米汤D、大乌头煎E、乌头桂枝汤正确答案:B7、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方选A、苓桂术甘汤B、小半夏加茯苓汤C、小半夏汤D、五苓散E、泽泻汤正确答案:B8、竹叶汤适于治疗A、产后中风B、产后虚热烦呕C、产后腹痛D、产后中风兼阳虚E、产后下利正确答案:D9、茯苓戎盐汤所治疗的小便不利证,其病机为A、脾阳不足,水饮停聚B、脾虚湿重热轻C、水热互结,郁热伤阴D、肾阳不足,水湿内停E、肺失宣降,水饮内停正确答案:B10、“产后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本证病属A、气机上逆B、胃热上冲C、胃饮上逆D、食积于胃E、虚热内扰正确答案:E11、下列水肿,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皮水B、正水C、黄汗D、风水E、石水正确答案:D12、妊娠肝脾不调腹痛治宜A、逍遥散B、桂枝茯苓丸C、四物汤D、胶艾汤E、当归芍药散正确答案:E13、栝蒌瞿麦丸的药物组成是A、栝蒌、瞿麦、白术、附子、山药B、栝蒌、瞿麦、白术、茯苓、附子C、栝蒌、瞿麦、茯苓、木通、山药D、栝萎、瞿麦、白术、茯苓、泽泻E、栝蒌、瞿麦、茯苓、山药、附子正确答案:E14、枳术汤的病机是A、肾阳不足,水饮停聚B、饮停于肠,向上冲逆C、脾弱气滞,水气痞结D、脾阳不足,停饮上逆E、阳虚寒凝,水停于胃正确答案:C15、枳实芍药散主治的腹痛,其病机为A、疲血内阻B、肝脾不和C、气血郁滞D、血虚不濡E、肝郁气滞正确答案:C16、血痹虚劳病篇中,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的用方是A、薯蓣丸B、大黄䗪虫丸C、黄芪建中汤D、八味肾气丸E、小建中汤正确答案:C17、渴欲饮水,由水热互结,郁热伤阴所致者,可见于A、小半夏加茯苓汤证B、白虎加人参汤证C、栝蒌瞿麦丸证D、五苓散证E、猪苓汤证正确答案:E18、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其病机是A、寒邪束肺B、瘀血内阻C、肝气郁结D、肝经气血郁滞E、水饮停聚正确答案:D19、下列除哪首方剂外,均可治疗产后腹痛A、《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B、下疲血汤C、当归生姜羊肉汤D、枳实芍药散E、当归芍药散正确答案:E20、茵陈五苓散可用于黄疸中哪种证型A、寒湿并重B、湿热俱盛C、寒重于湿D、湿重于热E、热重于湿正确答案:D21、病痰饮见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方选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B、泽泻汤C、五苓散D、苓桂术甘汤E、小半夏加茯苓汤正确答案:C22、厚朴三物汤证的主症是A、腹满胀痛而大便闭结B、腹痛肢厥而大便秘结C、腹胀痛而发热D、腹胀痛而喜呕E、腹胀痛而泄泻正确答案:A23、病者按之心下满痛,并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心烦,呕吐较剧,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治宜A、厚朴七物汤B、小柴胡汤C、厚朴大黄汤D、厚朴三物汤E、大柴胡汤正确答案:E24、望诊见鼻头色青,又诉腹中痛者,其病机与下列哪项有关A、心火盛B、肝乘脾C、脾气虚D、肝侮肺E、肺气虚正确答案:B25、因饮致呕者,其病欲解的征象是A、先渴后呕B、口舌干燥C、先呕却渴D、呕后不渴E、虽呕而心下痞正确答案:C26、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是A、气血郁滞B、痰凝气滞C、脾虚湿盛D、肝气郁结E、阴虚火旺正确答案:B27、谷气为谷气壅塞脾胃,其表现为A、心下按之则痛B、心下痛,按之舒C、胁下痛,按之舒D、心下痛,按之剧E、胁下痛,按之剧正确答案:C28、乌头赤石脂丸证的病机是A、血虚内寒B、气机郁滞C、阴寒痼结D、脾肾阳虚E、脾胃虚寒正确答案:C29、《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中,仲景治疗咳嗽上气的方剂中没有A、射干麻黄汤B、厚朴大黄汤C、越脾加半夏汤D、皂荚丸E、厚朴麻黄汤正确答案:B30、“膈间支饮……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

《伤寒论》113方——小建中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小建中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小建中汤,典型医案1小儿习惯性头痛——山田光医案12岁男孩,生来体质虚弱,但最痛苦者;为经常头痛而卧床不起。

体瘦型,面色不佳,很软弱。

脉细,两侧腹直肌痉挛。

投与小建中汤,从就诊当日,只最后一次头痛。

前后共治疗3个月时间,痊愈停药。

(山田光胤氏《汉方临床》7卷1号)论:脉细,木郁之脉。

两侧腹直肌痉挛,此应是少腹弦急之象。

此是小建中汤的典型依据,如桂枝龙牡汤提纲,少腹弦急。

可为什么会头痛?伤寒,脉细,属少阳?少阳经病,无少腹弦急。

此就是虚病。

脉细木旺虚,为什么会头痛?胃逆不降,头上壅塞不通?另外日本医家,用经方治疗小儿各种病,是一个长处,辨证也很准确,好多治愈的医案,都是各种各样的小儿杂病。

2眩晕——熊东明医案邓某某,女,50岁。

因常发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而来诊。

初诊时需人扶持步行,消瘦,面色暗灰,眼青唇白,神疲寡言,说话极费力气。

诉常有眩晕,坐时亦需人扶持,否则易倾倒,不欲食,大便难,小便微黄。

舌苔白,脉沉迟。

西医一向诊断为高血压病,中医辨为脾胃虚寒,拟小建中汤加减:桂枝15克,生姜24克,白芍18克,炙甘草15克,大枣30克,党参30克,麦芽糖30克(溶服)。

水4碗煎服8分,温服。

另配吉林参6克炖服。

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头晕减轻,食欲增加,体力增强。

以后继续用小建中汤加减,一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新医学1975,(12):592]按语:本案为气血两亏,清窍失养而眩晕,《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故治以小建中汤补养气血,健脾益胃,以治其本。

(熊东明.小建中汤新.新医学.1975.12:592)《名医经方验案》《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伤寒论方医案选编》论:沉迟者,脾胃之虚寒,也没有姜附。

沉迟者,气血两亏之病。

此脉象为“迟”,正常来说,脉法:迟为脏寒。

此脏也包括胃,也可以理解成脏腑之寒。

而用小建汤治愈者,此迟为营气虚竭之义。

从虚劳理解。

西学中题库金匮要略

西学中题库金匮要略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里实兼少阳证的心下满痛,宜选用(1分)A小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小柴胡汤D大柴胡汤E大黄附子汤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治宜选用(1分)A小青龙汤B厚朴麻黄汤C小青龙加石膏汤D越婢加半夏汤E射干麻黄汤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以下不属厚朴七物汤组成的是(1分)A甘草B芍药C枳实D大黄E生姜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大建中汤中,除干姜、蜀椒、胶饴外,还包括(1分)A白术B茯苓C人参D黄芪E大枣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病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者,谓之(1分)A脾约B肝着C肾著D胸痹E肺胀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栝蒌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1分)A桂枝汤加栝蒌B桂枝汤加栝蒌根C桂枝汤加栝蒌皮D栝蒌加桂枝E栝蒌汤加桂枝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血痹病的主要症状是(1分)A关节疼痛B肢体局部麻木C半身不遂D肢体疼痛E皮下紫斑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病机为(1分)A水饮射肺B痰浊壅肺C痰热壅肺D寒饮挟热E风寒袭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能体现胸痹、心痛基本病机的是(1分)A阳微阴弦B寸口关上微C尺中小紧D阴阳俱微E关上小紧数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薯蓣丸的功效是(1分)A扶正B祛邪C扶正祛邪并重D扶正为主,兼以祛邪E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1.寒实内结的腹满痛,当以(1分)A温药和之B温药下之C温药补之D温药散之E温药行之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2.黄芪建中汤的病机为(1分)A肾阳虚衰B脾阳不足C中气虚衰D阴阳气血俱不足E脾肾两虚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3.百合病的病位在(1分)A心B胸膈C心肺D心肾E肺肾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4.校订《金匮要略方论》的人是(1分)A张仲景B王叔和C王洙D林亿E赵开美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5.虚寒性肺痿的代表方是(1分)A麦门冬汤B葶苈大枣泻肺汤C小青龙加石膏汤D甘草干姜汤E射干麻黄汤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6.厚朴三物汤证的病机是(1分)A气滞里实B少阳阳明合病C腹满兼表证D寒实内结E水走肠间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7.射干麻黄汤所治病证的病机是(1分)A饮热迫肺B寒饮郁肺C痰浊壅肺D寒饮夹热E饮停胸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8.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1分)A小建中汤B黄芪建中汤C酸枣仁汤D薯蓣丸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9.咳嗽上气,饮热迫肺的主方是(1分)A越婢加半夏汤B小青龙加石膏汤C射干麻黄汤D皂角丸E厚朴麻黄汤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0.“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治用(1分)A甘草附子汤B麻黄加术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E乌头汤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1.大黄蟅虫丸治疗虚劳病的作用是(1分)A活血祛瘀B峻攻瘀血C养血补虚D祛瘀兼补虚E祛瘀兼化痰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1分)A麻杏苡甘汤B防己黄芪汤C桂枝附子汤D白术附子汤E甘草附子汤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3.黄芪桂枝五物汤中何药用量最重(1分)A黄芪B芍药C桂枝D大枣E生姜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4.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治用(1分)A小柴胡汤B甘麦大枣汤C奔豚汤D酸枣仁汤E桂枝加桂汤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5.“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者”,治宜(1分)A桂枝加葛根汤B葛根汤C栝蒌桂枝汤D桂枝汤E麻黄汤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6.《金匮要略》的理论核心是(1分)A阴阳五行学说B五运六气学说C四诊八纲学说D脏腑经络学说E六经辨证学说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7.附子粳米汤中不包括(1分)A半夏B人参C大枣D甘草E粳米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8.宋代在翰林院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的人是(1分)A张仲景B王叔和C王洙D林亿E赵开美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9.下列哪味虫类药不在大黄蟅虫丸中(1分)A蟅虫B虻虫C水蛭D蛴螬E蜈蚣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0.虚劳里急,诸不足,治宜(1分)A小建中汤B黄芪桂枝五物汤C黄芪建中汤D八味肾气丸E酸枣仁汤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1.治疗虚热肺痿的代表方是(1分)A麦门冬汤B葶苈大枣泻肺汤C小青龙加石膏汤D甘草干姜汤E射干麻黄汤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2.葛根汤的组成是(1分)A麻黄汤加葛根B桂枝汤加葛根C桂枝汤加麻黄、葛根D桂枝汤加栝蒌根E麻黄汤加栝蒌根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3.患者症见遗精滑精,少腹弦急,阴冷,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证属(1分)A阳虚B阴虚C阴阳两虚D气虚E血虚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4.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机是(1分)A寒湿痹阻关节B风湿流注关节C急性寒湿疼痛D痰浊痹阻关节E痰瘀痹阻关节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5.症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病机是(1分)A气血两虚B脾肾两虚C气阴两虚D阴阳两虚E心脾两虚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6.服百合地黄汤后,大便如漆是(1分)A远血B近血C瘀血D地黄本色E百合本色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7.下列何方应用了紫菀、款冬花两味温肺止咳化痰药物(1分)A厚朴麻黄汤B射干麻黄汤C泽漆汤D小青龙汤E皂荚丸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8.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治宜(1分)A栝蒌瞿麦丸B肾气丸C五苓散D甘姜苓术汤E茯苓戎盐汤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9.桂枝芍药知母汤不包括下列哪种药物(1分)A生姜B麻黄C白术D附子E荆芥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0.虚劳兼瘀血,两目暗黑,治疗宜用(1分)A桂枝加龙骨牡蛎汤B酸枣仁汤C薯蓣丸D大黄蟅虫丸E黄芪建中汤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竹皮大丸的组成是(2分)A竹茹B石膏C桂枝D白薇E甘草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服十枣汤,应注意(2分)A平旦温服B餐后小冷服C先煮肥大枣D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E得快下后,糜粥自养正确答案A,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瓜蒌瞿麦丸的药物组成中,除瓜蒌、瞿麦外,还包括(2分)A山药B桂枝C炮附子D蜜E茯苓正确答案A,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有(2分)A干姜甘草B生姜大枣D桂枝炙甘草E桂枝黄芪正确答案B,C,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百合病临床表现为(2分)A行为失常B心神不安C饮食失调D口苦尿赤E身形如和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金匮》提出疾病的预防方法有(2分)A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B保持五脏元真通畅C无犯王法,避免禽兽灾伤D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百合地黄汤的药物组成有(2分)A百合B干地黄C熟地黄D地黄汁E泉水正确答案A,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金匮》一书用肾气丸治疗的病证有(2分)A虚劳腰痛B男子消渴C脚气上入D妇人转胞E短气微饮正确答案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甘遂半夏汤的药物组成中,除甘遂、半夏外,包括(2分)A大枣B芍药C茯苓D炙甘草E白术正确答案B,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桂枝附子汤的药物组成为(2分)A桂枝白芍炮附子B桂枝炮附子C炙甘草生姜大枣D甘草大枣正确答案B,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三、判断(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小建中汤病机的整理
【摘要】整理历代医家对小建中汤病机的认识,。

然后从症状、治法、方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小建中汤甘温补脾,调和阴阳,主治阴阳两虚,偏阳虚证。

【关键词】甘温补脾调和阴阳偏阳虚
小建中汤是临床中常用治疗腹痛的方子,而对于它的主治和功用,历代医家素有争议,其中合理者、牵强者不乏其人,故在此对各医家观点做出整理和分析,以便今后学习和临床应用。

翻阅古今诸多中医文献,历代医家对小建中汤的病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证。

现代《中医方剂学》教材采用的即是此观点,并将其归入“温里剂”中。

此观点最早见于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脾治中焦,生育营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营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脏,是以建中名焉”、“与小建中汤,温中散寒”。

此后诸多医家便认为小建中汤是温中补虚剂。

清代的徐彬亦持此观点,其《金匮要略论注》曰:……概述阳虚,阳虚者,气虚也,气虚之人,大概当助脾,故以小建中汤主之。

中医药类院校高等教材《伤寒论选读》亦曰:凡中邪虚寒,气血不足所致之病证,多可用之。


个人觉得,此观点不妥。

观此方所用之药及量,温里之力很小;且仲景温里,善用附子、干姜等药,如四逆类汤。

故说小建中汤是温里剂不合适。

二、小建中汤重在滋脾阴,以治脾阴虚证。

全国中医药类七版《金匮要略讲义》教材,认为小建中汤是虚劳脾虚营弱的证治。

路振平:历代医家注解仲景书,只知仲景善扶脾阳,而不知仲景亦善补脾阴,直到今天,还以小建中汤为温脾阳之方,不知其实为滋阴之剂。

山东老中医宋洛川等也认为小建中汤为滋脾阴之剂。

宋洛川:此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辛甘化液,为缓解内部急痛之良方。

方中重用芍药为君,益脾阴和营血,饴糖甘缓和中、补虚润燥,但无温脾阳之功,芍药、饴糖相配,更长于滋养脾阴。

此观点亦不妥,金匮用之治虚劳,已阴阳两虚,仅滋脾阴,未必合适;若是脾阴虚证,从症状来看,悸而烦、衄、梦失精等解释亦牵强。

三、小建中汤甘温润脾、调和阴阳,主治阴阳气血两虚,以阴虚为主。

当代学者桑希生即持此观点:小建中汤证为虚劳在中焦脾脏。

由于脾阳不振,脾不能生化气血,而出现阴阳气血俱不足,故以阴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的症候。

故小建中汤之桂芍建立中气,恢复脾化生气血的功能,又加饴糖为气血生化之源,已达建立中气、益气养阴、和畅气血之功,中气指脾化生气血之气,而非中阳。

个人觉得,此观点亦牵强。

四、小建中汤甘温补脾、调和阴阳,主治阴阳两虚、偏阳虚证。

中医学《金匮要略讲义》5版、6版教材认为,其病机在于寒热错杂、脾胃阴阳两虚,以偏阳虚为主。

故脾胃虚寒者多用此方。

清代医家尤怡即持此观点,《伤寒贯珠集》曰:与小建中汤,温养中气,中气立则邪自解”。

《金匮要略心典》:此和阴阳调营卫之法也,……是故求阴阳之
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当代赵达安等,亦认为小建中汤温中缓急止痛,阴阳双补。

查阅诸多文献,觉得此观点较合理。

分析如下:
1.小建中汤症状分析
小建中汤主治虚劳“建中八症”,以腹中痛为主症。

虚劳者,或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以致阴阳两虚。

阴虚则内热,故手足烦热;加之阴血亏虚,失于濡润,故咽干口燥;阳失于温煦,阴血虚失于濡养,故里急、腹中痛。

气血阴阳亏虚,不能充养四肢,故酸疼;虚热内扰,神失所养,故心悸、梦遗;
虚热迫血妄行,加之阳气虚,血失固摄,故衄。

气血阴阳亏虚,则营卫化生乏源,营不养卫,卫外不固,故易外感。

从上可知,小建中汤证为气血阴阳俱虚,其主症腹痛应以阳虚失温为主因。

2.小建中汤治法分析
小建中汤用以主治虚劳,阴阳两虚。

应甘温补脾、调和阴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劳者温之,损者益之。

”《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

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


五脏俱虚时,因脾胃位居中州,为全身升降之枢机,为气血生化之源,要重在建中焦脾胃,调和阴阳。

3.小建中汤方药分析
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胶饴一升
《本经》:胶饴,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伤寒论条辨》:胶饴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

黄元御《长沙药解》:胶饴,味甘,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功专扶土,力可建中,入太阴而补脾精,走阳明而化胃气,生津润燥,养血滋风,善缓里急,最止腹痛。

《别录》:胶饴,健脾胃,补中。

《日华子本草》:胶饴,清痰止嗽,甘润五脏。

方中以桂枝汤调和阴阳,重用甘温之胶饴,以甘润补中,缓急止痛。

又合上六两芍药,酸甘化阴,入血分,濡养腹部筋脉以止痛。

桂枝、生姜温通中阳,大枣、炙甘草温中益气健脾,固护中焦。

全方以甘温之药为主,重在甘温补脾。

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
临床中,小建中汤多用于治疗偏虚寒的腹痛等症,而偏阴虚,虚热症状明显者不使用本方。

以几则医案为例。

(1).腹痛:
刘渡舟医案:李妇,38岁。

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

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

切其脉弦细而责,视其舌淡嫩,苔薄。

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

为疏:桂枝10克P6芍30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7枚,当归10克,饴糖40克(烊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

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

《新编伤寒论类方》
(2).胃脘痛(胃粘膜脱垂)
胡希恕医案: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

胃院隐痛反复
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

”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

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

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

(《经万传真》1994);
【参考文献】
1.《成无己医学全书》张国俊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李瑞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3. 李群林《小建中汤温中说质疑》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04-02
4.王秀梅; 于海亮; 桑希生《小建中汤病机之我见》中医药学报2012-08-20
5.张长恩《小建中汤证探究》北京中医1994-10-25
6. 鹿秀岭《小建中汤寒热属性之辩》山东中医杂志2012-04-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