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下连续墙超声波检测方案


编制依据 ...................................................................................... 2
工程概况 ...................................................................................... 2
工程概况 ...................................................................................... 2
设计情况 ...................................................................................... 6
检测目的及检测数量 .................................................................. 6
检测目的 ...................................................................................... 6
检测数量 ....................................................................................... 6
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法 .................................................................. 8
基本原理 ....................................................................................... 8
超声波检测管的制作与安装 ....................................................... 8
现场检测 ........................................................................................ 9
资料分析及质量评判 .................................................................... 9
质量保证措施 .............................................................................. 9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0
编制依据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8-0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关于基坑支护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897号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依次经过萝岗区、增城
61.6km,其中地下线长约
,穿山隧道6.8km,地下线14.7km;共设21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17
4座,共有7座换乘站。考虑开通年与已运营轨道交通衔接,初期
利用十一号线天河公园至员村
与开通的五号线员村站换乘,待十一号线开通运营时,起点改回天河公园站。
远期是十一号线的中间站,与五
车站南端设折返线。车站位于规划的花城大道与员村二横
,车站明挖设计起点里程为DK4+769.590.车站设计终点里程为
本站为地下四层14.5米岛式站台车站,车站全长445.21米,标准
23.8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28.51~30.0米。站后区间折返线全长172.04
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XIYDK4+626.350,区间设计终点里程为DK4+769.590.

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及其评价
站址沿员村二横路路呈近南北向设置,车站
与其接驳的五号线员村站已开通,地面环境条件复杂,车站范

白垩纪红层、三叠和侏罗纪燕山期侵入岩、远古时

)填土层(Q4ml),图表上代号﹤1﹥
颜色为杂色、灰黄、灰白


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图表上代号﹤2﹥
2-1A﹥淤泥质土﹤2-1B﹥

1)流塑~软塑状淤泥,图表上代号﹤2-1A﹥
~软塑,主要成分为黏粒、粉粒及有机质,土质黏滑,局部含

2)软塑状淤泥质土,图表上代号﹤2-1B﹥

)陆相冲积-洪积砂层(Q3+4al+pl)
~中密状粉细砂层﹤3-1﹥、
~中密状中粗砂层﹤3-2﹥、稍密~中密状砾砂层﹤3-3﹥,现分述如下:
1)粉细砂层,图表上代号﹤3-1﹥

2)中粗砂层,图表代号﹤3-2﹥
~中密,级配良好,成分为石英颗粒,含少量黏粒。
3)中粗砂层,图表代号﹤3-3﹥
~中密,级配良好,成分为石英颗粒,含少量黏粒。
)冲积-洪基土层(Q3+4al+pl)
-洪积黏性土层﹤4 N-1﹥,可塑状冲积
洪积黏性土层﹤4N-2﹥、和河湖相沉积淤泥﹤4-2A﹥淤泥质土﹤4-2B﹥共四个

1)软塑状粉质黏土,图表上代号为﹤4N-1﹥
~高。
0.70~3.70m,平均2.17m,层顶埋深1.80~4.10m(标高6.70~14.33m),
3.00~6.10m(标高3.60~11.63m)。
2)可塑状粉质黏土,图表上代号为﹤4N-2﹥

三分之二钻孔揭露到该层,但厚度和形态变化较大。揭露层
0.70~9.60m,平均3.35m,层顶埋深1.20~11.60m(标高0.20~9.94m),层底埋
3.70~15.70m(标高-2.50~8.73m)。
3)流塑~软塑状淤泥,图表上代号为﹤4-2A﹥

0.70~7.10m,平均2.93m,层顶埋深1.90~3.40m(标高3.62~18.50m),
3.00~9.30m(标高2.22~14.32m)。
4)软塑状淤泥质土,图表上代号为﹤4-2B﹥

露层厚0.50~3.35m,平均1.06m,层顶埋深0.80~8.10m(标高
),层底埋深1.60~9.00m(标高-2.83~9.94m)
)残积层(Qel)

》,该层分为4个亚层:稍密~中
5F-1﹥、密实状粉土﹤5F-2﹥、可塑性黏性土﹤5N-1﹥、硬塑状黏性
5F-2﹥.本次勘察过程中,仅揭露到可塑状黏性土﹤5N-1﹥、硬塑状黏性土
5N-2﹥.现分述如下:
1)可塑状粉质黏土,图表上代号﹤5N-1﹥
布,本次勘察第一区段的半数钻孔揭露到该层。层厚
,平均4.46m,层顶埋深0.60~15.00m(标高-2.94~22.85m),层底埋
4.70~19.00m(标高-7.23~20.40m)。
2)硬塑状粉质黏土,图表上代号﹤5N-2﹥
硬塑,黏性较好,韧性干强度高,含石英颗粒,为砂砾岩残积而成。
本次勘察第一区段的半数钻孔揭露到该层,垂向上分布在风化基
0.90~11.90m,平均3.80m,层顶埋深1.10~15.70m(标高
),层底埋深6.9~20.60m(标高-7.81~19.76m)。
)基岩及基岩风化层(K2dl)
K2dl)现分述如下:
1)全风化白垩系砾岩、泥质粉砂岩,图表上代号﹤6﹥
除MUZ-2-AO24T钻孔外,其余钻孔技均揭露到该层,
厚度变化较大。揭露层厚0.5~6.5m,平均2.18m,层顶埋深6.70~20.60m
-7.8~19.76m),层底埋深8.10~23.10m(标高-10.94~18.56m)。
2)强风化砾岩,图表上代号﹤7-1﹥
,平

均2.51m,层顶埋深9.90~25.10m(标高-10.83~6.63m),层底埋
10.90~28.00m(标高-13.23~5.45m)。
3)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图表上代号﹤7-3﹥
MUZ-2-A006、
、MUZ-2-A016~A019、MUZ-2-A027等11个钻孔外,其余钻
强风化带中常夹中风化岩,局部中风化岩带位居强风化岩带
0.50~11.30m,平均2.81m,层厚埋深7.20~29.80m(标高
),层底埋深9.10~31.90m(标高-18.13~13.66m)。
4)中风化砾岩,图表上代号﹤8-1﹥
岩面顶地面起伏较剧烈,厚度0.50~5.50m,平均1.98m,层顶埋深9.30~28.40m
-22.23~7.85m),层底埋深13.70~30.60m(标高-24.43~4.05m)。
(GB50021-2001)(2009年版),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5)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图表上代号﹤8-3﹥
0.5~12.30m,平均2.41m,层顶埋深9.10~31.90m(标高-18.13~5.45m),层
11.00~37.80m(标高-22.23~4.45m)。
Kv为0.3730,为较破碎岩体,根据《岩土
(GB50021-2001)(2009年版),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6)微风化砾岩,图表上代号﹤9-1﹥
75%-85%,呈次圆一次棱状,大小以直径0.50-2.50cm为主,最大大于8.0cm,
岩质较硬,锤击声较清脆。半数钻孔揭露到该层。岩面起伏变化剧烈,
11.10~33.15m(标高-26.83~13.66m)。
根据现场波速测试和室内岩块波速的测试结果,微风
Kv为0.5550,为较完整岩体,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
(GB50021-2001)(2009年版),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7)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图表上代号﹤9-3﹥
~短柱状,局部扁柱~碎块状,岩质较软,锤击声脆。但均
穿透该层。岩面起伏变化剧烈,揭露层顶埋深8.10~37.80m(标高
)。
Kv为0.6806,为较完整岩体,根据《岩土
(GB50021-2001)(2009年版),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设计情况
1标】地下连续墙总长1009m,墙厚800mm,标准节段
6000mm,墙深约21.927~29.615m,连续墙接头采用工字钢板接头,墙体混
C35水下混凝土。连续墙的类型分别有:“一”字型(标准段为6.0m)、
型槽段,“Z”型槽段,“T”型槽段,车站主体范围内共计172段,区间风井范
18段。连续墙嵌固深度为入强风化层平均为11.32m,入中风化层平均
3.5m,入微风化层平均为3.2m。
检测目的及检测数量
检测目的
判定墙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并确

检测数量
(JGJ 15-60-2008)规定当地下
10%,且不得少
3个槽段。
、车站主体部分: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施工1标【员村站】车站主
172幅,由于本站连续墙作为临时结构,故按10%的检测,
172×0.1=17.2 即18个槽段。预埋声测管时考虑到施工中不确定因素
3个槽段,即21个槽段。即在172个槽段中取
段作为检测槽段,实际检测段按现场声测管情况确定。超声波预埋位置见下


方位 槽段 小计(幅) 备


东侧连续墙 W43、W49、W57、W66、W76、W86、
、W100、W107、W115 10
西侧连续墙 W35、W27、W16、W7、W168、W159、
、W139、W128 9
小里程端头 W39 1
大里程端头 W120 1
计 21
1 车站主体检测槽段分布图
、区间风井部分: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施工1标【员村站】车站主
18幅,,由于该站连续墙作为临时性结构的一部分,故按
的检测,即需检测18×0.1=1.8 即2个槽段。预埋声测管时考虑到施工中不
1个槽段,即3个槽段。即在18个槽
3段作为检测槽段,实际检测段按现场声测管情况确定。超声波管预埋槽
B2、B8、B16。


W6 W9 W12 W16 W19 W22 W26
W32 W35 W39 W42 W44 W48 W51
W57 W60 W64 W67 W70 W74 W77
W84 W87 W91 W94 W97 W101 W104
W111 W114 W117 W119 W122 W125 W128
W136 W139 W142 W146 W149 W153 W156
W163 W166 W170
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法
基本原理
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
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
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征、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
可以获得测区范围内砼的密实度参数。测试记录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
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砼的参考强度和内部存在缺陷的

测试时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通过水的耦合,超声脉冲信号
在另一根声测管中的声测管接收信号,超声
换能器由地下连续墙底同时往上依次检测,遍

超声波检测管的制作与安装
1)声测管材料:宜采用钢(铁)管、钢质波纹管,钢(铁)管宜用直接连接,

2)声测管内径宜为45~55mm。
3)声测管安装:声测管应下到地下连续墙底,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
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地下连续墙顶100mm以上,且各声
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地下连续墙后相
(如焊接、绑扎在钢筋笼内侧,每隔5米用三角架固定,每管固定点不
)声测管埋设由施工单位负责,检测单位给予技术指导。
4)地下连续墙单个槽段中声测管埋设数量不少于4根,埋管管距不宜大于
,呈之字形排布,编组方法参见下图:
5)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受检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
70%,且不小于15MPa 。
现场检测
1)资料收集:收集工程概况、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资料、施工原始记录

2)现场测试:在测试时将各地下连续墙声测管口封盖打开,并在管内注满清
测试时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通过水的耦合,超声脉冲信号从一根声测管中
在另一根声测管中的声测管接收信号,超声仪测定有关参数

资料分析及质量评判
1)、地下连续墙缺陷:以声速临界值、波幅临界值以及PSD判据进行综合判

2)、地下连续墙墙身均匀性按声速

离散系数Cv分为A、B、C、D四级。见下


A B C D
(%) Cv<5 5≤Cv<10 10≤Cv<15 Cv≥15
3)、根据工程地下连续墙身混凝土的均匀性,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严重程度,





质量保证措施
、连续墙超声波检测应由地铁公司检测中标单位负责,坚持“科学、公正、规
品质”的质量方针,中标单位应根据招标文件文件及合同要求组织一批有丰
受过专业培训的检测技术工作人员,使用先进、量值合格的检测仪
采用国家和省部批准的技术标准,确保地下连续墙基检测质量满足规范和合

、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客观、公允,保证不让无关人员介入或干扰检测工作。
、保证该公司管理部门及成员对用户送检样品的检测数据,未经用户同意不得

、保证检测单位的所有检测记录得到可靠安全地保存,保存期至少五年,以备

、检测仪器设备状态优良,以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从事粉尘作业人员应戴防尘口罩,不准赤脚、

、文明施工方法及措施

1)、检测作业的周围应设置有明显的标志和警示牌。作业范围内不乱倒垃圾、

2)、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爱护花草树木和市政设施,不准损坏、危害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