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腰痛ppt

针灸治疗腰痛ppt

针灸治疗腰痛的案例分享和启示
案例一
某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痛,针灸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 ,同时患者也反映久治不愈的失眠症状也得到了改善。这提 示针灸治疗腰痛可能对失眠等伴随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案例二
某患者因慢性腰肌劳损引起腰痛,针灸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这提示针灸治疗腰痛可能 对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已表明,针灸治疗腰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采用 循证医学和随机对照试验等研究方法,证实了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治疗腰痛的机制研究
针灸治疗腰痛的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松解粘连和消除炎 症等作用。同时,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缓解疼痛和改善 症状。
05
总结
针灸治疗腰痛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优势
针灸是一种治疗腰痛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等优点,可以缓解疼 痛、改善功能、消除症状,并且副作用小。
不足之处
针灸治疗腰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 ,疗程较长,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依从性。
对针灸治疗腰痛研究和应用的展望
完善机制
针灸治疗腰痛的疗程和注意事项
疗程
一般腰痛患者需要针灸3~5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针灸后,患者需要休息1~2 天,再进行下一次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腰痛期间,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 坐、站、弯腰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暖、防寒、防潮等。
03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结果
针灸治疗腰痛的原理和作用
原理
针灸治疗腰痛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神经系统,达到缓解 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改善局部循环等作用。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分析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分析
3、电针疗法:在针刺的基础上,应用脉冲电流刺激穴位,增强针刺效果。
4、拔罐疗法: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促进炎症消退, 缓解腰腿疼痛。
5、其他疗法:如穴位注射、药物敷贴、热灸、激光照射等,均具有一定的 疗效。
在临床应用中,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证实。多 项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 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而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此外,针灸治疗还被发 现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等。
谢谢观看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分 析
目录
01 引言
03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的优势和局限性
02 概述
04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的临床应用
目录
05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的护理措施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表现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 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针灸治疗作为非手术治疗的一种,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逐渐受到。本次演示将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历史、现状、优势、局限性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系统分析。
优势:
1、疗效显著: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来 说,症状缓解率较高,恢复周期较短。
2、副作用小:相较于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的副作用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药 物过敏等现象。
3、综合调理:针灸治疗不仅针对局部症状,还可以调理全身,提高患者整 体健康水平。
局限性:
1、技术要求高:针灸治疗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不同医生的疗效可能存 在差异。
4、避免感染:针灸时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如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

从“腰背委中求”浅议经穴效应之特异性

从“腰背委中求”浅议经穴效应之特异性

2019年9月第26卷第18期“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出自《针灸聚英·四总穴歌》,其中一句“腰背委中求”简明扼要地表述了委中穴与腰背部疾病之间的主治关系。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腧穴之一,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下合穴,又被称为“郄中”、“血腘郄”,位于横纹中点处,可利腰脊、止吐泻、泻暑热,可用治腰背痛、下肢痿痹、急性吐泻、腹痛、小便不利、遗尿、丹毒、中暑发热等病症。

“腰背委中求”意指委中穴对腰背部相关疾病有特殊疗效,体现了针灸取穴理论中“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亦是远部取穴的体现。

循经远部取穴可增强临床疗效,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益处。

本文以委中穴为例,从中医历代文献、效应特异性基础研究、临床效应特异性体现等方面来探讨委中穴对腰背部的特异效应。

一、中医古籍对“腰背委中求”的阐释从经脉循行来看,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两条侧线分别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到达腰部和沿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

经脉中运行的气血可对腰背部进行濡养与调节。

此外,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所入为合”。

其意为经脉之气从四肢末端汇聚于合穴,犹如水河流汇入大海,经气在此最为盛大,且由此而深入,会合于脏腑。

腰为肾之府,膀胱与肾相表里,故委中穴可治腰中之疾。

中医古籍中有许多对委中穴治疗腰背部疾病记载,《素问·刺腰痛篇》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席弘赋》云:委中专治腰间痈;《灵光赋》也说到:五般腰痛委中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天星十一穴歌诀·委中》:“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针下必安康。

”《丹溪心法》云:腰曲不得伸,刺委中出血立愈。

《杂病穴法歌》中亦记载道:腰痛环跳委中神。

可见在古时治疗腰背疾病时委中穴的取用率非常高。

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灸科通信作者:罗开涛,Email:lkt740813@二、“腰背委中求”的相关基础研究证据委中穴局部由浅入深依次为:表皮、真皮、筋膜层、腘腘疏松结缔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胫神经、静脉和动脉等结构。

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中药·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分析项敏(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0 引言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

我院就中医针灸在腰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共选取腰疼患者20例,临床上予以中医针灸,为观察组。

男/女为14例/6例。

年龄为21-52岁,平均(35.21±0.21)岁。

病程分布区间为2个月至3年,平均(8.12±0.21)个月。

腰部扭伤占8例,腰椎间盘突出占7例,骶髂关节炎占5例。

于相同时间段另选腰疼患者2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西医治疗,为参照组。

男/女为12例/8例。

年龄为22-54岁,平均(37.20±0.16)岁。

病程分布区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8.02±0.15)个月。

腰部扭伤占9例,腰椎间盘突出占8例,骶髂关节炎占3例。

观察组、参照组的信息资料数据差异细微,统计处理显示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CT检查显示患者存在椎间盘突出或者膨出;咳嗽时疼痛加重;X线检查显示腰椎正侧位存在空隙;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明显;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为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患者存在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存在腰椎手术史;患者腰椎损伤严重;排除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取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每天早晚各1次,1片/次。

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治疗,穴位选择腰痛点、后溪穴、水沟穴、肾腧穴、气海腧、大肠腧穴。

肾腧穴予以直刺,深度为0.5-1寸,气海腧、大肠腧穴予以直刺,深度为0.8-1寸,腰痛点予以斜刺,深度为1.2寸,得气后予以提插捻转,留针半小时,后溪穴予以直刺,水沟穴予以横次,得气后予以提插捻转,不予以留针。

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

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简介 : 丽婷 , 3 岳 女,O岁, 本科 学历, 毕业于 山西中医学院, 医
师。 E malpn  ̄ n ha u @sn . m — i iga z ih i iac : o
[】 朱 芸 . 筋 活络 针 后 溪 穴 『J 药养 生 保 健报 ,0 4 2 6 :4 3 舒 J医 _ 2 0 ,( )3 ,
3 体 会
综 上所 述 ,针 刺 后 溪 穴 治疗 急 性 腰 扭 伤 具有 操 作 简 便 、 安 全 有 效 之 优势 , 到患 者 的欢 迎 , 可 谓 有针 到痛 除 之效 。 受 真
参 考 文 献
[] 吴耀持 , 电针后 溪穴对腰扭 伤 30例 的疗 效观察 I. 1 等. 0 J中国针灸 , J
椎源源不断地藩注入督脉 , 直达病所 , 正所谓“ 以通为补 ”再 气 , 通过患者腰部 由小到大不断地旋转活动 , 使督脉和腰部的气血 调和流畅,通则不痛”使紊乱的腰肌群得 以松弛 , “ , 从而达到显
著 的疗 效 。 外 , 入 后 溪 穴后 的针 尖 方 向透 向 合谷 穴 , 客 观 此 刺 从 上起 到 了一 针 多穴 , 穴 多 功 的作 用 , 急 性 腰扭 伤 之 证 应 手 一 使
排 除腰 部 其 他 器质 性 病 变 , 确诊 为急 性腰 扭 伤 。 1 治疗方法 . 2 取 穴 : 溪 ( 手 掌 尺 侧 , 握 拳 在 第 五 后 在 微 掌指 关 节 尺侧 后 方 , 五 掌 骨小 头后 缘 , 白 肉际 处 ) 第 赤 。
中, 后溪穴被公认为是该病选用的基本穴位。 后溪穴 出自《 灵枢
腰部姿势不 当等 因素导致腰部 的肌 肉、 韧带 、 筋膜等软组织受
到 损伤 , 而引 起 ~ 系列 的临 床 症状 。 从 从 近几 年 的 文 献 资 料 分 析 中可 以发 现 ,在所 选 取 的 穴 位

腰脊痛采用中医辩证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

腰脊痛采用中医辩证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

腰脊痛采用中医辩证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彭桂艳【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脊痛患者接受中医辨证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我院2013至2014年接收的60例腰脊痛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理疗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和辨证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是7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临床没有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结论腰脊痛患者接受中医辨证针灸治疗的效果比较好,结合有效的护理,以及患者自己注意对腰脊部进行保护,可以获得较高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因此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alysis of lumbar pain, patients received TCM acupuncture therapy.MethodsAccording to the 2013~2014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60 cases of lumbar pain patients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 routine treatment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was 93.3%, control group 70%,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efficiency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ex,P<0.05; found no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the situation.Conclusion Lumbar pain in patients receiving TCM acupuncture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with effective nursing, and patients pay attentionto their own to protect the waist ridge, can obtain higher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linical symptoms, it can be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practice.【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页(P77-77)【关键词】腰脊痛;中医;针灸【作者】彭桂艳【作者单位】152200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9腰脊痛采用中医辩证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彭桂艳【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脊痛患者接受中医辨证针灸治疗的效果。

古代文献中输穴治疗痛症规律探析

古代文献中输穴治疗痛症规律探析

摘要: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全面检索古代文献中输穴的主治功用,归纳并总结输穴治疗痛症的规律。

输穴主治痛症包括躯体关节痛、头面五官痛及脏病痛。

十二经输穴均可治疗躯体关节痛,阳经输穴又善治头面五官痛为主,阴经输穴可治脏病痛。

关键词:五输;古代文献;痛症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43(2019)04-0352-03古代文献中输穴治疗痛症规律探析李梦婷,王卫(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作者简介:李梦婷(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治疗常见病痛症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王卫,E-mail :wangweitcm@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4.10《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首次提出了输穴理论。

输穴是五输穴之一,是经气已经较为充盛,由此输注于深处的部位[1]。

十二经输穴包括:手太阳经后溪、手阳明经三间、手少阳经中渚、足太阳经束骨、足阳明经陷谷、足少阳经足临泣、手太阴经太渊、手厥阴经大陵、手少阴经神门、足太阴经太白、足厥阴太冲、足少阴经太溪。

古代文献对输穴的主治功用记载较为丰富,现代临床中输穴应用也十分广泛,但对输穴治疗痛症应用规律的总结尚不足。

本文以“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规划项目中医类电子丛书《中华医典》第五版为检索工具,对十二经输穴在痛症治疗中的应用规律做一归纳探析,以期为古代文献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1躯体关节之痛十二经之输穴均具有治疗躯体关节痛的作用,主要包括经脉循行部位的躯体关节痛、输穴近部的躯体关节痛及脏病引起的躯体关节痛。

1.1六阳经输穴善治远部痛症手足六阳经输穴善治颈、肩、腰背、四肢部位的痛症,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古代文献中,《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备急千金要方》等15部著作对手足六阳经输穴治疗躯体关节痛记述较为充分,详见下文。

人中穴在《针灸大成》中的应用探析

人中穴在《针灸大成》中的应用探析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02110)———定点正骨复位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作者简介:林璐(1994 11—),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心身疾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E mail:470365722@qq com通信作者:何新芳(1971 09—),女,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心身疾病的临床,E mail:xinfanghe@gzucm edu cn人中穴在《针灸大成》中的应用探析林 璐 梁 涵 盘晓颖 何新芳(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80)摘要 人中穴在《针灸大成》有较为全面的记载,现从腧穴定位、操作手法、腧穴性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析总结。

基于人中穴经络、特定穴等性质,其治疗病症涉及心脑系疾病、腰痛、五官及口腔、小儿佝偻、水肿、消渴等,现将其总结为调神、治经及治津液水气等方面。

现代诊疗聚焦于穴位的近治作用和督脉经穴特性,然忽略其特定穴属性,因此在水肿、消渴二证中未尽其用。

通过详细阐述人中穴在《针灸大成》各系统病证中的具体效用,旨在临床上精准用穴,以进一步拓宽穴位的现代应用范围。

关键词 人中;针灸大成;临床应用;特定穴;定位;刺灸法;治神;治经;津液水气LiteratureAnalysisonRenzhong(DU26)in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NLu,LIANGHan,PANXiaoying,HEXinfang(ClinicalMedicalCollegeof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Rehabilitation,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080,China)Abstract TherearecomprehensiverecordsofRenzhongin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anmodernclin ical.Andtheacupointposition,ope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ridiannatureandclinicalapplicationwerediscussedbyreviewingtheliteraturerecordsofRenzhong(DU26)in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Basedonthechar acterofmeridiansandspecificacupointproperty,thetreatmentsinvolvediseasesoftheheartandbrainsystems,backache,facialfeaturesandoralcavity,rickets,edema,diabetes,andsoon.Thewritersummarizetheclinicalapplicationtotheaspectofregulationofthemind,meridiantherapy,specificacupointproperty.HowevermodernclinicalapplicationsfocusonthelocationandthetheorythattheacupointbelongtoDUMeridian.Lessattentionispaidtotheacupoint′snatureofitsintersectionwiththeYangmingMerid ian,sowecan′tmakethemostofitintheedemaanddiabetes.Thispaperexplainstheacupoint′stheclinicalapplicationofspecif icdiseases.TheconclusionofDU26′sclinicalrulescanexactlyapplytheacupointandexpandingtheappliedrange,whichcanpro videnewideas.Keywords DU26;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linicalapplication;Specificacupointproperty;Acu pointpositi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ethod;Curingspirit;Treatingmeridians;Bodyfluid中图分类号:R245 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0.013 《针灸大成》为杨继洲以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石,汇集明以前针灸之大成,全面总结我国针灸学理论,对现代针灸临床及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
周德祥 欧阳钢
腰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所涉及疾病众多,据统计,历代文献与腰痛有关的病名达四
五十种之多,笔者最近对腰痛一症的历代针灸文献进行了专题检索,对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
一些特点分析如下。

一般情况
本次检索起自《黄帝内经》,止于《医宗金鉴》,共查阅古籍32种,162个条目。统计其
中记载共用穴位78个,214穴次;被选用8次以上的穴位有委中(22次)、肾俞(21次)、环
跳(16次)、昆仑(12次)、足三里(10次)、阳陵泉(8次);常用经络及次数:足太阳膀胱经
82次,足少阳胆经32次,督脉26次,足厥阴肝经19次,足阳明胃经17次,足少阴肾经11次;
穴位所在部位及次数:腰骶部56次,臀及大腿61次,小腿及以下65次;共用针法86次,灸法
42次,刺络放血18次。

一般选穴特点
1.循经取穴:腰部上连背膂,下连尾尻,中为脊柱,有3条经脉经过腰部。李东垣在《东垣
试效方》中强调:“治之(腰痛)者,当审其何经所过分野,循其空穴而刺之。”治疗腰痛最常
用的三条经脉是足太阳、足少阳和督脉,这和它们的循行特点有很大的关系。①足太阳膀胱
经:《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正因为足
太阳经循行过腰并主腰脊疼痛,历代医家治疗腰痛时多将此经作为首选,共选用82次,占总
穴次的2/5,远远超过其它经脉。本经常用穴位依次为委中、肾俞、昆仑等。②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经按其循行并不过腰,而行于腰侧,但却被应用32次,仅次于足太阳。从其治疗规律来
看,一般腰痛连腿或痛在腰侧而牵引少腹或胁下者选用足少阳经穴较多。这似乎与现代神经
节段性支配理论不谋而合。该理论认为:某一穴位主治病症的范围主要取决于与该穴有关的
脊髓节段支配空间。足少阳经常用的环跳、阳陵泉均位于神经干的投影点或附近,应与此有
关。《针灸大成》中多用环跳、风市、阴市、阳陵泉相配治疗腰痛连腿,疗效显著。③督脉:
本经选用最多的穴位是人中,常用于卒腰痛,其症重而急者。如孙文胤《丹台玉案》:“腰痛
不能转者,针人中立愈。”另命门、腰俞等穴主要用于虚寒性腰痛。
2.异经取穴:腰痛的病因比较复杂,并且引起腰痛的病因与病理变化在脏腑经络之间相
互影响,因此,在选取本经穴的同时,还应选用相关经络的腧穴。历代医家在处理错综复杂的
腰痛症的过程中,异经取穴运用非常广泛。如《针灸甲乙经》:“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肺,
邪在小肠也……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肝肺,散于肓,结于脐,故取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
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其病在小肠,又取肓原、太
阴、厥阴、下巨虚等穴与病相关的脏腑经络之穴位。
3.近部取穴:即在病变脏腑、肢体的部位就近选穴治疗。单纯腰部疼痛取肾俞、大肠俞、
命门等,痛及臀部取环跳,痛及尻股取承扶,腰痛并小腹有疾者,取下腹部穴。如《针灸甲乙
经》:“小腹胀满痛,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水道主之。”
4.根据病性取穴:病有寒、热、虚、实、阴、阳、表、里、血瘀、痰凝之不同,每条经脉
也有各自的属性。在腰痛的治疗中,往往根据病性之不同选择相应的经络、腧穴。如肾虚腰
痛常用肾俞,腰以下至足跟之肾阳不足腰痛常选命门,阴虚腰痛用太溪,血瘀腰痛用委中,湿
痹不能行选三阴交。
总而言之,针灸治疗腰痛不外乎辨邪之病位和病性,首先确定证候所属脏腑经络,即病位,
还要辨别寒热虚实之病性,再结合经穴的特性选用相应穴位,同时施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分部取穴特点
1.腰部:腰部是症状反应部位,腰部用穴有三种类型,一是选择压痛点,即以痛为腧,直接
在痛处施针或灸,如宋代王执中:“点肾俞酸痛,其令灸而愈。”二是腰部太阳经穴位,以疏通
经络,激发太阳经气,常用腧穴有肾俞、大肠俞、志室等。三是腰部督脉经穴,常用命门、腰
俞两穴。
2.下肢:张志聪云:“夫足之三阳,循腰而下,足之三阴及奇经之脉,循腰而上,病则上下
不通,阴阳间阻,而为腰痛之症。”腰痛之远道取穴主要为足六经下肢穴位,尤其是足三阳经
之穴。四总穴歌所言:“腰背委中求”,便是典型的例子。另外,下肢常用的穴位还有阳陵泉、
昆仑、太溪等。在所有的穴位中,腰及腰以下穴占总数的90%以上。面部的人中穴偶尔用之。
腹部穴则很少应用。正如杨上善所说:“督脉生病(脊强而痛),疗之于督脉,勿疗任脉。”

刺灸法特点
1.刺法:历代医家治疗腰痛用针居多,针刺不但能疏通经络、活血祛瘀,治疗外伤性腰痛,
且能通过经穴的配伍和补泻手法的运用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特别是急性腰痛,
用针尤多。如《丹溪心法》:“腰痛不能伸者,针人中。”
2.灸法:《内经》提出了因人施灸的原则。艾灸剂量一般为随年壮,不可多灸。过灸则得
恶火,骨枯髓涩。灸法治疗腰痛种类较多,非独艾灸,还有天灸(常用药物有生姜、芥子等)、
隔姜灸、隔附子饼灸、神仙灸法,以及雷火针法和清代的太乙神针法等,不一而足。
3.刺络放血:《素问》有“刺解脉,在郗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的记
载,即是在委中刺络放血。对于气滞血瘀之腰痛,刺络放血法较为常用,能迅速缓解疼痛,往往
收到即刻止痛的效果。
古人关于针灸治疗腰痛的论述非常丰富,其辨证精细,用穴精当,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
床。以上分析仅为几个方面,还不够全面。因腰痛为外在症状,所涉之病众多,故临床治疗腰
痛的同时,应加强对其病因的治疗。
周德祥(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欧阳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收稿日期 1999-10-18)
中国民间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