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简介-文化特色

四川简介-文化特色
四川简介-文化特色

四川简称:川或蜀

省会:成都

地处长江上游,天宝物丰,地杰人灵,山奇水丽,味美食精,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又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

四川人爱吃辣椒(海椒),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潮湿,辣椒可以祛风除湿,发汗驱寒,避瘴气,健脾胃,开口味,舒血活络。川菜靠它调味,穷人靠它御寒。四川有句谚语:“糠菜半年粮,海椒当衣裳。”对于辣也比较有心德,讲究外刚内柔,辣则刚而不压柔,柔则香而不抑刚,所谓刚柔并重,有刚有柔,既辣且香,香中带辣,辣中有香,同时还有一股麻味,三种味道混合起来回味无穷。

文化特色:

川人无一不偏爱四川火锅,家家都会做,其喜欢麻辣在全国有名。滚烫的火锅,丰富的美食,构就了四川饮食文化中的一朵靓丽的奇葩。

四川火锅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称,还是技法、“吃”法与炊具、盛具的统一。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的和谐性。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在民俗风情上,呈现出一派和谐与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同乐”的文化氛围。

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烹饪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熣灿的明珠。

川菜菜品:

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水煮肉片

教科书上写:水煮的特色是“麻、辣、鲜、烫”。从菜的制作大致就能领略:先准备蔬菜:芹菜、蒜苗,切段;青笋,切片。再将肉片加少量淀粉,和匀旺火,下少许油,加豆瓣,炒至油成红色,加少量汤,待汤烧滚,蔬菜、肉片通通丢进去,略煮(切记不可久煮)然后倒入盆中。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花椒面、辣椒面,大把大把地撒下去,再淋上一层滚油。一盆还在吱吱叫的“水煮肉片”就上桌

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0两(约400克),牛肉末、青蒜苗段各适量。豆豉、豆瓣、辣椒粉、花椒粉、盐、酱油各适量。制法:用嫩豆腐、牛肉末烧制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豆腐嫩白,麻、辣、鲜、烫、嫩、捆(指形整)、酥(指牛肉末)的特色。选石膏豆腐切四方丁放碗中,用开水泡去涩味。烧热炒锅

下菜油,烧至六成热,将剁细的牛肉末炒散,至色呈黄,加盐、豆豉、辣椒粉、郫县豆瓣再炒,加鲜肉汤,下豆腐,用中火烧至豆腐入味。再下青蒜苗节、酱油,略烧片刻即勾芡收汁,视汁浓亮油时盛碗内,撒花椒末即成。

四川旅游资源简介

旅游资源简介 是中国多山省份之一。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最低的东部长江三峡,海拔仅70余米,而西部最高的贡嘎山则达7556米,二者相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新疆可比。 的气候复杂多变。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川东盆地。全省高原占地三分之二,面积约为三十六万平方公里,盆地仅占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川西包括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毗临青藏高原的东部,俱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峡谷具垂直气候的特点,高原山区地高天寒,严冬时气温约为摄氏二度至零下二十度,且冬季长达五个半月之久。六月至九月是雨季,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是旱季。旱季午间气温可达摄氏三十二度。高原有六小时以上的日照,衬托青草绿树,景致优美。 风景名胜区众多 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省拥有众多高品味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其中2处世界自然遗产:"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大佛;1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共有国家4A、3A级旅游区(点)2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省级森林公园4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全国农业旅游示28处,全国工业旅游示点8处。如驰名中外的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古蜀文化遗迹和蜀南竹海、海螺沟、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恐龙博物馆等知名景区(点)等。九寨沟、黄龙、大佛--峨嵋山和卧龙4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素有"风景省"的美称。尤其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场之一的川西横断山区,雪峰卓立,林海苍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汹涌澎湃,奔流其间,形成了许多神秘、险峻的旷世奇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自蚕丛、鱼凫以来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水旱从人,物华天宝,号称"天府之国"。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都江堰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24座从古代水利工程、古镇民居到名人故居,从寺庙道观、石刻壁画到现代艺术博物馆,从史前遗址到现代建设风貌,应有尽有。南丝绸之路经过往南延伸;三国豪杰在蜀道上演绎了无数故事;举世瞩目的红军长征在川西走过了最艰苦的一段,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另外,在巴蜀美丽的上,还聚居着藏、彝、羌、纳西等15个少数民族,灯会、花会、转山会、赛马会、火把节,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川酒川菜享誉中外,倾倒了无数海外游客。 美食

四川七大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七大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号称“天府之国”。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等7座城市,数量仅次于江苏省、河南省. 1.成都市 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04年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会城 市中排名第一。 2.自贡 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史和71年建市史,1939年国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贡市,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还是川南地区第一座100万城市人口大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恐龙、井盐和灯会被称为自贡的“大三绝”,“小三绝”是龚扇、扎染和剪纸,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江姐故里” 等美誉而蜚声中外。

从清朝中叶以来,自贡一直是中国井盐生产的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并以机械、化工、盐业、纺织、轻工、食品、灯饰、新型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级园林城市、 中国“文学之城”100强市。 3.宜宾 别称:“僰道” 、“戎州”、“叙州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介绍四川饮食文化特点饮食习俗特点和四川饮食文化历史发展情况

内容简介:介绍四川饮食文化特点、饮食习俗特点和四川饮食文化历史发展情况。 <<<<<< 基本情况概述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天宝物丰,地杰人灵,山奇水丽,味美食精,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又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 四川的粮食以稻米为主,其次是小麦、玉米、红苕(即甘薯)、豆类、青稞、荞麦、洋芋(马铃薯)等。家畜以猪为大宗,其次是牛、羊、兔等。家禽鸡、鸭饲养量大。蔬菜四季不断,调味品应有尽有。油料作物以油菜籽为主,还有芝麻、白苏。水果以柑桔为代表,另有甘蔗、荔枝、雪梨、柿子、苹果等。 最能说明四川饮食文化特点的,莫过于川菜。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早已名传遐迩。其特点是:味多、味广、味厚、味浓。其基本味是咸、甜、麻、辣、酸。用这5个基本味调配出的复合味型有23个:家常味、鱼香味、麻辣味、怪味、椒麻味、酸辣味、糊辣味、红油味、咸鲜味、蒜泥味、姜汁味、麻酱味、酱香味、烟香味、荔枝味、五香味、香糟味、糖醋味、甜香味、陈皮味、芥末味、咸甜味、椒盐味等。 川菜的烹调方法至少有50多种,即炒(生炒、熟炒、小炒、软炒、贴锅炒、沙炒、盐炒、油炒)、爆、熘(鲜熘、炸熘)、干煸、煎、锅贴、炸(清炸、软炸、酥炸、浸炸、油淋)、炝、烘、氽、烫、冲、炖、煮、烧(红烧、白烧、葱烧、酱烧、家常烧、生饶、熟烧、干烧)、软、烩、焖、煨、蒸(清蒸、旱蒸、粉蒸)、烤、炸收、卤、拌、泡、渍、糟醉、冻等。 川菜的用料十分讲究。比如用辣椒,有鲜红辣椒、鲜青辣椒、青紫辣椒、干红辣椒、油炸湖辣椒、泡鱼辣椒、辣椒面、辣椒油、泡红辣椒、糊辣椒、辣椒豆瓣、莽海椒等,各有各的用途,任你选择。又如花椒,有茂汶的大红袍花椒、北川的子母花椒、汉源花椒等多种,用法又分整花椒、刀口花椒、花椒油、花椒面、花椒水、油作花椒等,各具特色。酱油有白、红、咸、甜之分,或调味,或增色,或提鲜,各有侧重,马虎不得。 川菜的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清淡不腻,冬春季浓香肥美。每餐的菜肴也讲究搭配,先上浓味、厚味,后上淡味、清味,让食者吃时味美,吃后口爽。 川菜宴席的档次多,能适应不同层次和场合的需要。著名的高档席是:燕窝席、鱼翅席、海参席、熊掌席、烧烤席、鲍鱼席、裙边席、鱿鱼席、鱼肚席、鱼皮席等。这些席面豪华、阔绰,讲究摆设,注重质量。以杂烩为“头菜”的席面叫杂烩席(这里的杂烩无残汤剩菜之意),注重实惠,不尚浮华。此等宴席属于中等,常用作寿宴、喜宴。再次一等的是风味席,多巴蜀特色菜,味美价廉,可用于招待远方来客。田席,因摆于田间院坝上而得名,是农村

南充民俗文化

南充民俗文化

【服饰】清代南充城乡居民多着家织土布长衫、短褂,服色男性以靛青、毛蓝、灰色、白色为主,女性多为红、绿色,超腰齐统裤为男女共同样式。成年男子多用蓝、青色或白布束腰,贫穷者用棉织带或草绳作腰带。富家男子一般着绸缎长衫、马褂、对襟、短衫,年轻女性多着旗袍,中老年妇女多着宽边、滚边、镶边斜扣大袖短衫,衣边及袖口多绣花纹图案。一般人家每人备有一套新衣,在走亲、上街、赶场穿用,俗称“盖面衣”。民国初期,境内出现中山装和西装,仅为少数官、绅穿着。普通人家,特别是体力劳动者,衣着无明显改变。民国20年(1931)后,细布(习称“洋纱”、“洋布”)传入,民间多用“阴丹”、“士林”、“克力登”和学生蓝等布料缝制衣服,样式除长衫、短褂外,逐步兴起制服、衬衫、大衣、裙子等。高小、初中学生着草绿色童子军服,系蓝色领带,高中男生穿芝麻呢中山装,打绑腿,女生穿旗袍和青色鞋袜。民国30年(1941)后,城镇居民穿土布和长衫、马褂的逐步减少,青年人和文化界人士多穿人字呢、卡机布中山装,少数人着西装,女青年喜穿蓝色开叉旗袍,夏天着胡绉裙和长袜短裤。农村男子仍以穿长袍、短褂和对襟短衣为主,妇女则普遍着大襟短衣,男女均穿超腰齐统裤、一般只在年节着新衣,平时穿旧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农民衣着的真实写照. 1950年后,现代棉织品、毛织品、丝织品逐渐取代土机织布,衣料、衣色、衣式开始更新。男子流行穿中山服、青年服、工作服,妇女流行穿列宁服、春秋衫、拉链衫、背带裤、连衣裙。冬季时兴翻领棉大衣、海湖绒短大衣,机织棉布、“卡机”、“斜纹”、“灯芯绒”为普遍使用的衣料。男子衣料颜色以青、蓝、灰色为主,妇女多为蓝、黄、粉红、紫红等,富裕者多使用毛、呢、丝绸衣料。1952年,推销苏联花布,提倡男女均穿花衬衫。农村,长衫、马褂逐渐绝迹,部分男子仍着对襟短衣,中老年妇女大部分仍穿大襟短衣,超腰齐统裤被新式男女下装替代。“文化大革命“中,穿着色彩艳丽、款式新颖的服装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度出现“军装热”,中青年以穿草绿色军装为时髦。“军装热”一过,社会上不分男女,衣着基本上为灰、青、蓝、白诸色。 改革开放以后,服装面料、款式及花色逐渐多样化。衣料有化纤、混纺、毛呢、丝绸、麻纱等,棉织品开始失宠,款式有中山装、西装、夹克衫、牛仔服、运动服、风衣、羽绒服等数十种,青年男女流行直筒裤、喇叭裤、小脚裤、牛仔裤、直角裤等,女青年时兴穿西装裙、百褶裙、连衣裙、连衣超短裙、马裤、短裤、健美裤、绣花短袖衫、翻袖折皱花云耸肩衬衫等。1985年后,春秋两季流行带帽风衣,冬季流行毛衣、防寒服、太空服和呢子、皮质大衣。女性夏季穿长裙、大摆裙、西装套裙、旗袍裙、无袖连衣裙、无袖短衫等。1990年后,时装款式、花样翻新,舒适、方便,纯棉织品重新走俏,服装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年青女性衣着强调大色块、流行色、突出身材曲线,男青年着装讲究风度,强调气质。中老年着装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款式多样,色调也打破青、蓝、灰的传统而丰富多彩,着鲜艳服装的老年妇女已不少见。童装更是花色繁多,五彩缤纷。进入21世纪,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着观念进一步发生变化。服装款式、品牌、花色、面料种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古文化: 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另外表现在关系方面,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则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等。 二、殷商西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徒,史称“不常厥邑”。在长期定都的条件下,商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等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迁殷以后的商人率先“有册有典”。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关于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屡有记述。《礼记·表记》便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四川茶文化的起源历史

四川茶文化的起源历史 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 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 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 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 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 迁2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 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 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 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 立先商世代。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 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 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 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 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 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 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 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中国传统文化九

MTI百科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九) 一百四十一、【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一百四十二、【二十四节气】前言、立春、雨水、惊蛰、立夏、小满、芒种、立秋、处暑、寒露、立冬、小雪、大雪、结语、春分、清明、谷雨、夏至、小暑、大暑、秋分、白露、霜降、冬至、小寒、大寒 一百四十三、【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一百四十四、【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一百四十五、【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这个是百度的说法)〖洛阳〗(这个才是真正的)、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一百四十六、【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市〗、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一百四十七、【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 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一百四十八、【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一百四十九、【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一百五十、【杭州十门】涌金门望江门钱塘门清波门艮山门武林门清泰门凤山门候潮门庆春门 一百五十一、【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一百五十二、【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一百五十三、【五代十国】 五代

四川成都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简介 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1、地理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行政区划 成都市共辖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人口约1260万。3、民俗文化 川剧 早有“蜀戏冠天下”之誉的成都是我国戏剧之乡。形成于清代的川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繁多,文字优美,幽默风趣,表现手法丰富,程式化动作含蓄隽永,器乐帮腔独具特色,尤其是“变脸”、“吐火”等绝技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

川菜 “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句四方流传的名言点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特点。成都美食可以分为川菜、小吃、火锅三大类。“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品种三千,名菜数百,以味取胜,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擅用麻辣”的特色可谓盘盘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 4、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省级:九龙沟风景名胜区、朝阳湖风景名胜区、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黄龙溪风景名胜区。 5、文化艺术、人文景观 成都著名的人文景观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二王庙、文君井、文殊院、宝光寺、永陵、金沙遗址等。自然景观中山景、洞景、水景、生景、气景俱全,九峰山、石象湖、西岭雪山等秀美景色极具吸引力。有25个国家、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

南充的特色小吃

南充的特色小吃 有许多人其实都不算是那么了解南充的特色小吃,对于这个地区的小吃主要就是集中在面食当中的,有非常非常多的面食可以供大家选择的,而且这个地区做出来的面条味道上面就会变得更加劲道的,还有很多口味的面饼,这些都是相当有特色的小吃,面饼里面会放入一些芝麻的,会更加香。 特粉成面,扯下一小坨面团,涂抹上油盐,花椒辣面粉末,有时候还要涂抹上一层芝麻。然后才卷成一个小卷,竖置案板之上,又用擀面杖将面卷从上向下擀,直到擀成一个圆圆的面饼,就摊开在平底锅上烫烤,并不断用一把铁夹翻边烫烤。 那面饼金黄蓬松之时,就揭开平底铁锅,放进肚大口小的的桶里一溜儿沿灶膛泥台竖置摆开烘烤,片刻工夫,那面饼便烤制得变成了蓬松酥脆的飞碟一般,用一把小刀沿锅盔边沿,切入,理开一道小口,然后再用一个小铁刮子,将倒扣在案板上的凉粉细细地刮上一碗,放进红油、盐、酱、醋,抖上一点花椒粉、胡椒粉,浇上生姜、蒜水,撒上几丝青葱的芫荽,在土碗里拌得晶莹剔透,鲜红耀眼,然后就从锅盔切出的口子处灌进去,装满锅盔的肚子。 那锅盔灌吃起来“咯吱咯吱”,脆生生的,香喷喷的!麻辣热脆香,看得旁边没买的人也禁不住垂涎三尺,仿佛见了可餐秀色一般!就如川北凉粉成了南充驰名小吃的象征和美食文化符号一般,南充的锅盔灌也一样成为了一张独特的南充地方美食文化名

片了。 制作步骤 1.用清水将豌豆浸泡6—8小时左右,直到泡涨为止; 2.对泡涨的豌豆进行水磨(即在磨的时候加适量的水); 3.豌豆全部磨完后,用豆包布过滤。第一遍过滤出的是原汁浆,浓度大,用容器装好单独放在一边。第二遍、第三遍再加清水过滤,目的是将大部分的淀粉滤出,经3小时左右,去掉上面的清水,取出沉淀在下面的油粉和淀粉; 4.将第一遍滤出的原汁浆倒入锅内,一边加温一边用木质小擀面杖不断的进行搅动,待烧沸后,再将第二、第三遍过滤出的油粉和淀粉(浓度约60%)缓缓加入锅内,一边加一边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搅动,使之和先下锅的原汁混为一体,并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起锅; 5.将做好的成糊状的热粉倒入陶瓷器皿中进行冷却(不用木制器皿); 6.将冷却后的凉粉,切成约8厘米长,0.8厘米宽(厚)条状,装入碗内,加入精盐、葱花和红辣椒油即可食用。根据各自的爱好,也可加适量的香油、大蒜和酱油。 注意事项 后加入的油粉、淀粉要适量,太多吃起来有僵硬感,加少了,就可能像干稀粥一样,不成形。是否适量,可把搅动的擀面杖举起来看能否形成片状。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四川历史简介

四川历史简介 远古时期 根据古人类学的发现与研究,四川的史前时代发轫于200万年以前,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与地质学年代上的更新世早期。1986年10月,在长江南岸的巫山县庙宇镇本坪村尤骨坡发现一批包括上内侧门齿与下颌骨在内的古人类骨骼化石,经中国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 地质年代为更新世纪早期,距今200万年~204万年,人类学家命名为“巫山人”。 在发现“巫山人”之前, 1951年,在长江支流沱江西岸的资阳县(今资阳市)黄鳝溪,曾经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化石,具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古人类学家认为属于新人(晚期智人)类型,其绝对年代距今1万年~5万年,并将其命名为“资阳人”。 四川境内迄今已被命名或被提议命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有三处:铜梁旧石器 地点,位于铜梁县西北的张二塘村附近,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距今约25150+/-310年或21450+/-850年;鲤鱼桥旧石器地点,在资阳市孙家坝,距今约25100+/-400年;富林文化,在汉源县富林镇,遗址位于大渡河与流沙河汇合处的第二阶地上,距今约2万年。上述五处古人类化石及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在今四川地区从东到西的广阔地带就有人类生 存与活动。 “蜀”之释意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就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她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就是蚕丛与鱼凫,以后就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就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就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与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与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 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与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与"后蜀"。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就是蚕,就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就是,蜀就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就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其遗址分布很广,至20世纪90年代,发现已经达200 多处,东起长江三峡,西至雅砻江、大渡河,北达广元、阆中,南及西昌、长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巫山大溪、广汉三星堆、西昌礼州等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位于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区的中子铺附近,其年代距今六七千年甚至更早, 就是迄今中国长江流域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为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巫山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大溪与长江交汇处的三级台地上。同类文化遗址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沿岸也有发现,考古学界命名为“大溪文化”。大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5300年~6000年,其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期,晚期则就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渔猎经济,已经有了产品交换关系。广汉三星堆遗址布于广汉市南兴镇的月亮湾三星堆一带。其第一期文化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4000 年~5000年。发现有原始的木骨泥墙式房屋。居民己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的西昌礼州遗址位于西昌安宁河东岸第三阶地上,相对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也就是以农耕为主,器物特征与四川盆地及周边各地都不相同,属于金沙江 流域的一种典型文化。 上述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存,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面貌,说明居住于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 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人类群体。她们共同创造了四川地区的人类原始文明,并与黄河流域以及其她地区的原始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曙光。 民族风情

浅析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途径

浅析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途径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游客消费的热点,民俗旅游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文章以南充民俗文化为主线,分析了现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据此提出一些有助于南充民俗旅游发展的开发途径,为南充今后的旅游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标签: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途径 南充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汇聚成了一座民俗文化宝藏,其所具备的民俗旅游资源数不胜数,在现如今民俗旅游的潮流中,南充必须为自己的民俗旅游资源做出一些开发和创新的改变。本文根据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基础及现状,总结出几种南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并根据南充民俗旅游现状做出创新的想法。 一、南充民俗旅游资源概况 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区域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质量和密集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南充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地方生活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如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四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饮誉中外。南充的歌舞剧《嘉水绸韵》、《蜀嫁》等,折子戏《装盒盘官》、《八件衣》等,木偶舞蹈《千里共婵娟》、民俗歌舞《川北婚嫁》、《坐歌堂》,戏曲音乐剧《锦娘》从多个侧面传承和再现了川北的民俗文化风情。此外,南充的篆刻、竹编等民间艺术和李淳风、袁天罡、纪信、张献忠、杨贵妃等民间传说也都各具特色,令人着迷。 二、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南充开始着手对南充当地民俗旅游的开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之前几年的开发无疑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从开发现状整体来说,南充的民俗文化旅游离发展成熟还很远,多属浅层次的开发,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问题:(1)产品开发较庸俗,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南充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民间艺术品的种类也很丰富,但是大多数民间艺术品都是从过去存留下来的传统艺术品,同时,大批量生产的劣质民间艺术品拉低了南充民俗旅游的古老韵味文化内涵挖掘补不深。(2)民俗旅游资源缺乏创意。现在商家只生产和售卖南充最有名的小工艺品,没有创新意识,无法对现有资源进行革新。这样缺乏创新的旅游资源市场造成了南充民俗旅游无法吸引喜欢尝鲜的游客群体,只有固定的游客群体。(3)民俗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南充的特色旅游商品,如六合丝纺、竹编工艺品系列、张飞牛肉和尚好桑茶等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的,但由于人们的商品意识不浓,使得很多商品鲜为人知,外加现在的民俗旅游商品大多雷同,大体上都是几样工艺品的组合,缺乏特色,影响了旅游业收入的增长。 三、南充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的建议

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XXXXX】《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

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二○○六年四月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1 (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校训 (2)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 龙光炳焕萃兹上庠 文翁润泽蜀鲁齐芳 云蒸霞蔚苏李马扬 季世陵迟国难未央 尊经存古百载沧桑 联翩俊彦新我旧邦 1主要参考文献 四川大学史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年 成都科技大学史稿.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 华西医科大学校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世纪名校:四川大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世纪名校:四川大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

坤维学府喷薄朝阳 雍雍穆穆济济跄跄 求精求是自信自强 乐群敬业弦歌铿锵 勒斯铭兮钟鼎 其万年兮永昌 ——百年校庆钟鼎铭文 (3)源头活水 敷扬文教,众流汇归;芃芃棫朴,锦水之湄。巴蜀山川图 (4)四川大学历史沿革简图

(5)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汉景帝末年文翁石室旧址创办锦江书院。锦江书院是四川大学的主要历史源头之一。 锦江书院楹联: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不涉鄙陋斯为文,不入暧昧斯为章,溯乎始之谓道,信乎己之谓德。 (6)1875年(光绪元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尊经书院。尊经书院是四川大学的另一主

要历史源头。 尊经书院楹联:考四海而为儁,纬群龙之所经。 (7)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四川中西学堂作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拉开了四川大学历史发展的序幕。 中西学堂章程 中西学堂文凭(周家彦毕业执照) (8)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奎俊奉光绪朱批,将四川中西学堂与尊经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当年奉诏改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锦江书院并入。 光绪朱批 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大门 (9)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组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国内十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皇城大校门 国立四川大学校门

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集锦 1.春节又称“年节”。汉武帝太初元年颁布《太初历》,规定“正月为岁首”,使得年节最终定型,代代相传并延续至今。 2.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节又称“灯节”。这一天晚上人们赏花灯, 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有的地方还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 3.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在民间有剃龙头、舞龙的习俗。 4.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冷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这一 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 5.腊八节俗称腊八,指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人们通常会 喝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 6.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也称为“乞巧节”和“女儿节”, 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的风俗习惯包 括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 7.重阳节又叫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 有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 8.瑶族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瑶族人民祭祀盘王 的盛大节日。每逢农历十月十六这天,瑶族人民都要穿着节日盛装 一起唱着《盘王歌》,跳着长鼓舞,来祭祀盘王。 9.火把节一般在农历6月24日举行。是彝族、白族、纳西族、 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而又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著名的 是彝族火把节。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火把节主 要活动有斗牛、斗羊、赛马、摔跤、拔河、歌舞表演等。彝族火把 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的狂欢节”的美誉。“火树 银花不夜天,万人篝火尽狂欢。” 10.火红的凤凰花开的季节,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一般在傣历六七月(清 明节后十日左右)。 11.那达慕大会,又称蒙古游戏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传统 的那达慕大会都要进行“男子三项”——摔跤、赛马和射箭。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省情(一)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 97 度 21 分~108 度 31 分和北纬 26 度 03分 ~34 度 19 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东西长 1075 公里,南北宽 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 51分钟。现辖 18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 181 个县(市、区) ,列全国首位,其中有 43 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辖区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 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 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 300 或 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 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 7556 米。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 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 900‐1600 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西部高原则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四、四川的土地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全省单个面积大

南充市阆中古城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南充市阆中古城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经济管理学院 2010级产品质量工程胥志刚 201007034061 摘要:中国风水第一城,科举圣殿状元乡 关键字历史文化、风水、科举、古城开发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璀璨,人文景观丰富,城市选址及街道布局融山水城为一体,典型的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风水学理论,现实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古代巴国的首都,汉唐时候是我国的天文研究中心,至今有保存完整的贡考棚。 正因为如此悠久的历史,所以阆中孕育了众多的杰出人才,有各种不同风格飞古街院落,有生于此的刘邦的爱将范目,有抗金名将张宪,汉恒候张飞在阆中镇守长达七年之久,有古今名人骚客杜甫,李商隐。张善子,丰子恺等旅居并留下众多的墨宝,有道教观、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汉恒候祠、川北贡院、清真寺、永安寺、五龙庙等 所以这些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遗存,都是先人为我们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宝贝,是我们开发旅游产业的王牌,充分挖掘丰富的巴渝文化、科举文化、古居民文化、三国文化、天文风水文化。对于这些文化,要在不断充实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文化、景观特点,开发的原则:保护与开发同步,风貌与魅力同在,使清水可游,岸绿可闲,繁街可贸,美景可赏,胜景雅特可旅,环境优美可居, 开发的方式: 一是散的景点采取一街一景,以点带面。展现文化品位 而是集中地如民居大院可建设成度假的民居客舍,贡院可以清理整理成全方位展示科举考试的现场,供人们了解古代的教育科举制度,读书取仕的生活。 三是复兴老字号,建成老字号一条街。要将其传统的商铺和历史故事作为旅游开发。一边经营一边接待观光游客。 四是保护民居人文旅游资源,要将历时最本质的最宝贵的和最感人的东西挖掘出来,使之物化,景观化,让游客觉得整个城区处处有浓厚的文化。 五是兴办古城名居客栈让人们感受古代的商贸文化生活。 开发关键:把旅游作为品牌经营,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

手工纸文化 以手工方式抄造而成的纸。手工纸这一名词是在19世纪发明了造纸机,大量纸张使用机械化造纸机生产以后,为了区别采用不同方法生产出来的纸张才出现的。传统手工纸和现代手工纸的概念也略有区别。传统手工纸基本上不使用动力机械。而现代对凡是采用竹帘或框架滤网等简单工具,以手工操作抄制而得的纸,都可以称为手工纸,而不管在其他工序中是否曾使用过动力机械处理。 然而就在这百年中,手工纸在悄无声息中大举溃败——由于原料限制、天然漂白和手工抄造等原因,手工纸生产的缓慢和有限的产量一如过往。而机械造纸速度却迅猛发展,每分钟已可达千米以上,它们海量、廉价而标准,在这样的浪潮面前,中国手工纸迅速沦为孤岛,并带来了一组鲜明的数量对比——如今我国每年纸生产总量中99%以上是机制纸,只有不足1%是手工纸,且还在不断缩减中。 a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b :区域地理条件分析 c :区域地理环境分析 a :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地理事物能力 b :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c :能够用简介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考情分析 三 知识链接 二 手工纸文化话题 一

我国手工纸制作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宣纸(安徽泾县)、桑皮纸(安徽岳西和潜山、新疆和田)、狼毒纸(藏南、川西德格)、东巴纸(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构皮纸(贵州贞丰、丹寨)、竹纸(四川夹江、福建连城和长汀)等,在不同时期都曾经鼎盛辉煌过。手工纸制作工艺大都先精选优质植物纤维,经剥离树皮、浸泡、蒸煮、舂捣等制成纸浆,最后晾晒或烘烤成型。如今我国每年生产的纸99%以上为机制纸。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主要手工纸产地共同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 A .地势较为低平 B .太阳光照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植物纤维充足 2.各地手工纸制作鼎盛期( ) A .是地球演变史上的暖湿期 B .手工纸市场需求量大 C .制作地沿岸河流重金属污染严重 D .人口迁移最为频繁 3.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手工纸制作工艺传承的措施是( ) A .压缩机制纸的产量 B .培植优质纤维植物 C .普及专业人才培养 D .以特殊市场为导向 【答案】1.D 2.B 3.D 【解析】第1题,手工纸制作需要精选优质植物纤维,需要当地植物纤维充足,以便就地取材,D 正确;我国的手工纸产地主要分布在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地区,多为山区,A 错;在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却是手工纸的主要产地,故对光照的要求并不是十分高,B 错;手工纸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主要是传统的技艺传承,对劳动力素质并不是特别高,C 错。选D 正确。第2题,历史上手工纸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供应当时书写用, 高考预测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