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广东早茶文化的特点【广东早茶文化的简介】

(完整word版)广东早茶文化的特点【广东早茶文化的简介】
(完整word版)广东早茶文化的特点【广东早茶文化的简介】

广东早茶文化的特点【广东早茶文化的简介】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饮茶是广州人特殊的生活习俗,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广东早茶文化的简介,一起来看看。

广东早茶文化的简介

广东早茶是一种汉族民间饮食风俗。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这类茶客不去豪华酒家、高档茶楼或宾馆,而到就近街边经济实惠的小茶馆。如去高档茶楼,人均消费可以和酒宴差不多。“请早茶”也是广东人一种通常的社交方式。其中广东人早晨去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无论是家人或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广东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广东早茶文化的习俗

其中广东的首府广州更是以喝早茶著称,而广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无论是家人或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广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

广州人把饮茶称为“叹茶”,至今仍流传着“叹一盅两件”的口头禅。广州人讲究“食不厌精”,但点心的价格是高低都有,穷富皆宜。老人可以叫上价格实惠、雷打不动的一盅两件,有钱的生意人自然也可以来些鱼翅漱口。

广州茶馆的“富贵气派”较重,他们称茶馆为茶楼,一般高3层,底层有六七米高,二三层各高5米左右,舒适清雅。有单间,有雅座,有辉煌的大厅,有雅致的中厅;有中式的、西式的、日式的及东南亚式的。茶楼的点心讲究精、美、新、巧,种类繁多。

广州著名的茶楼有很多,如:陶陶居、成珠楼、莲香楼、惠如楼、祥珍楼、太如楼等,均为广州百年老字号茶楼。曾被称为“二厘馆”的茶寮、茶座、茶室则更早遍布于羊城的大街小巷。其中陶陶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广州最古老的茶楼之一,清末时维新变法的领军人物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就常光临陶陶居,并题写了“陶陶居”三个字。布局别致,以经营中式饼食和茶面酒菜驰名,在东南亚一带华侨中享有盛誉。茶楼泡茶十分讲究,用红泥做成的小火炉,烧乌榄核做炭,瓦茶煲内是沸腾的九龙泉水,盅内装着客人自选的茶叶,还有专人侍候。

在广东城市或乡村小镇,吃茶常在茶楼进行。例如假日,全家老幼登上茶楼,围桌而坐,饮茶品点,畅谈国事、家事、身边事,更是其乐融融。亲朋之间,上得茶楼,谈心叙谊,沟通心灵,倍觉亲近。所以许多即便交换意见,或者洽谈业务、协调工作,甚至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也是喜欢用吃茶的方式去进行,这就是汉族吃早茶的风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甚至更加延伸扩展的缘由。

值得注意的是:“吃早茶”并非是饮茶,其实质是上酒楼“吃早餐”而已。广东早茶文化的饮茶方式

其实现在的茶楼不仅是喝茶,吃饭的地方,也是谋生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茶楼里谈论着股票、楼市,交流着各种经济、商品信息。有人说,在生意场上,不进茶楼,是不会融入广东的商业界,这话可不是胡说,自有他的道理。昔日清闲、高雅的茶楼,变成了商业谈判的地点,使得茶楼不再只是人们喝茶,聊天,打发时光的场所,而是广交朋友,赚取财富的宝地。在广州的茶楼有一幅很有名气的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

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说得了人的心里,真是妙极了。

在广东,关于饮茶的“礼节”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传说这一风俗源出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从的皇帝给扮作主子的随从斟茶,随从感恩戴德、惊恐万状,本应下跪叩拜,但又怕暴露了皇室身份,于是灵机一动,遂以两指微屈,轻扣桌面代之叩礼,于是传扬开来,并一直传袭至今。

在茶楼里,当客人需要续水时,只要把壶盖翻开,服务员便会意而来。关于这一礼仪的由来,相传是过去有一富商到茶楼饮茶,叫堂倌给他加水,堂倌刚把壶盖打开,他“呵嗬”大叫一声,赖称壶中有只价值千金的画眉给堂倌放飞了,定要茶楼赔偿。老板无奈之下,从此规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开壶盖,以防有诈。时至今日,这习惯动作已成为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号,无须招唤服务员了。

广东人喜欢饮茶,尤其喜欢去茶馆饮早茶。早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就有“二厘馆”卖早茶。广东的茶馆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以饮早茶的最多。茶楼的早市清晨四点左右开门。茶客坐定,服务员前来请茶客点茶和糕点,廉价的谓“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点心。配茶的点心除广东人爱吃的干蒸马蹄糕、糯米鸡等外,近年还增加了西式糕点。

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这类茶客不去豪华酒家、高档茶楼或宾馆,而到就近街边经济实惠的小茶馆。如去高档茶楼,人均消费可以和酒宴差不多。“请早茶”也是广东人一种通常的社交方式。

广东早茶文化的简介

广东的早茶文化的来源及习俗

广东的早茶文化的来源及习俗 其中广东的首府广州更是以喝早茶著称,而广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无论是家人或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 横生。广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 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 吃早茶。 广州茶馆的“富贵气派”较重,他们称茶馆为茶楼,一般高3层,底层有六七米高,二三层各高5米左右,舒适清雅。有单间,有雅座,有辉煌的大厅,有雅致的中厅;有中式的、西式的、日式的及东 南亚式的。茶楼的点心讲究精、美、新、巧,种类繁多。 值得注意的是:“吃早茶”并非是饮茶,其实质是上酒楼“吃早餐”而已。 而茶点在广东早茶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了。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龟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点做得最为精致,卖相甚佳。如每家茶楼必 制的招牌虾饺,以半透明的水晶饺皮包裹两三只鲜嫩虾仁,举箸之 前已可略略窥见晶莹中透出一点微红,待入口以后轻轻一咬,水晶 饺皮特有的柔韧与虾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鲜美的口感,教人回味无穷。又如某些高级茶楼特制的燕窝酥皮蛋挞,几层金黄酥脆的蛋挞 壳内盛着嫩黄色、丝丝通透的燕窝,甫见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动,更 不用说入口以后燕窝的甜蜜柔软与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结合,美味 得让人欲罢不能。而各色粥点,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滚鱼片 粥等,皆以绵软顺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鱼蛋类,再以香脆虾片、 青嫩葱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来绵糯爽甜,鲜味浓郁。 广东早茶是一种独特的习俗,是广东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啊?一起吖,行咯。”(意思是:“你

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以广东“叹早茶”为例

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以广东“叹早茶”为例 [摘要]“叹早茶”是广东传统风俗文化当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传统深深地扎根在每个广东人的心里。本文将介绍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从传统的角度和现代的角度论述这种风俗习惯过去的产生和现在的发展情况,并展望这种广式风俗文化未来的前景。 [关键词]早茶文化;“叹”;“一盅两件”;“扣手礼” [作者简介]彭健敏,男,广东佛山人,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历史文献学专业历史文化资源与教育研究方向 引言: 先看一则报道:① 广州早茶没有式微 10万茶位日日满座—— 老茶客:“我活了大半辈子了,不管是非典还是金融危机,衣服可以少买几件,早茶不能不喝。”——七旬罗伯伯 业界:“广州主要酒楼现在基本上都经营早茶,茶位和前些年相比并未有明显减少。”——广州市餐饮商会会长区又生 民俗学家:“早茶是带旺酒楼的一个最好办法,酒楼想旺就要开早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 “广州主要酒楼现在大都经营早茶,保守估计目前早茶茶位至少在10万个以上,而且有增无减,日日爆满。”广州市餐饮商会会长区又生认为广州早茶文化很有生命力,“广州早茶是岭南民俗文化的一种承载方式,就是‘新广州人’也会慢慢爱上早茶。” 记者连日调查看到,无论是老酒楼还是新派酒店,广州越来越多的餐厅酒楼开设早茶,招揽茶客。 实地调查: 西关18家酒楼仅1家无茶市 …… 早茶档关的少新张的多

…… 市民说法: 衫可少买早茶不可不喝 …… 业界说法: 茶客逼到爆早茶变两班 …… 专家点评: 早茶已成民俗岂会轻易消亡 …… 这是《广州日报》记者针对“广式早茶式微”引起热议所作的一篇报道,从中可以看出广东人对“叹早茶”还是情有独钟的。本文将介绍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论述这种风俗习惯过去的产生和现在的发展情况,并展望这种广式风俗文化未来的前景。 一、传统早茶文化 (一)“叹早茶”的吃和喝 广东人嗜好早茶。早上见面打招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早茶是广东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东"的一大特色。 “叹早茶”是广东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白领,下至市井百姓,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东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②”。由此可见,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当然,“叹早茶”并不是喝几杯好茶那么简单,下面来看看我们广东人早茶都吃喝些什么。 广东茶楼流行一个说法,那就是“一盅两件”。所谓“一盅”就是一壶茶,“两件”是指两件点心。 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常见的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

广东早茶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广东早茶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广东点心又称为广式点心,是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品种多 达4000多款,是全国点心种类之冠,具有用料精博,喜用海鲜,品 种繁多,款式新颖,口味清新多样,制作精细,咸甜兼备等特点, 各款都讲究色泽和谐,造型各异,相映成趣,能适应四季节令和各 方人士的需求。 广东点心最早是以民间食品为主。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丰富,盛产大米,故当时的民间食品一般都 是米制品,如伦教糕、萝卜糕、糯米年糕、油炸糖环等等。正是在 这些民间小吃的基础上,经过历代的常常演变发展,而逐步形成今 日局面。 广东具有悠久的文化,早在在秦汉时期,番禺(今为广州市的一 个区)就成了南海郡治,经济繁荣,市场贸易增加,饮食业相应地发展。民间食品顺应需要也就相应地发展。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 新语》记述民间饮食习俗的一节中就记载:“平常则作粉果,以白 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春为粉,以猪油润之,鲜明而薄以 为外,荼竹胎(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肉,一名曰粉角。”这 就是广东著名的美点——娥姐粉果。又如其记载的“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 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主要是说广东的著名小吃——煎堆,如今 煎堆经过演变,目前品种已多样化,其皮有软、有硬、有脆;其馅有 炮谷、豆沙、椰丝等。 广东点心在发展方面,自从秦始皇南定百越,建立“驰道”,广东等与中原的联系开始加强。汉代南越王赵佗,五代时南汉主刘龚 归汉后,北方各地饮食文化与岭南交往频繁。北方的饮食文化对广 州点心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增加了面粉制品,出现了酥饼一类食品。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广州府志》就记载有沙壅、白饼、黄饼、 鸡春饼等。

广东早茶名点大全

广东早茶名点大全 "到广州如果咩有饮茶,就如同没有去过一般。"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茶(叹在粤语中有享受之意)。与其说是吃早茶是为了填饱肚子,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愉快的消遣。粤式早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同治年间,那时早茶铺类似于街边支摊,提供茶水及三两茶点供路人歇脚闲话,以茶为主点为辅。有“一厘馆”、“二厘馆”,厘即价格,近似于茶+点的套餐。虽然条件略显简陋,但客人络绎不绝,啖早茶文化逐渐流行,路边摊渐渐演变成茶馆、茶楼,而点心的种类也逐渐的丰富起来,渐渐演变成为以点心为主,茶已退位为配角。对于广东人来说,粤式早茶的可贵之处或许在于:饮茶代表着普通人也可以企及的精致生活。不管你是富甲一方的大佬,还是整日为生活奔波的劳苦大众,都可以在饮茶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享受。过去的“一厘馆”,其实本来主要是为穷人提供的休闲场所,直到光绪年间,广州才慢慢开始出现一些档次比较高的茶馆,主要来消费的人群都是文人墨客、富绅巨贾等上流人士。但即便如此,早茶并没有沦为富人的专利,贩夫走卒也依然欣欣然的去享受自己经济范围内能够承受的 早茶。正因如此,才有了闲句:“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

(粤语,意为蹲)。说是早茶,其实并不拘泥于早晨。广州最大的酒楼一般都有早、午、晚三次茶市,早晚两次顾客最多,大酒楼可同时容纳几百人就餐、喝茶,堪称广州一景。吃早茶的客人们往往分为不同的批次,最早的一拨是早起的老年人,然后是上班族,接着是早茶连着午茶一起解决的晚起族,早茶、下午茶一直延续到夜茶,广东人的早茶变成了全天候的餐饮选择。而且去饮茶,常常可以一坐三四个小时,除了是满足口腹之欲外,实在也是串亲戚、会朋友、谈生意、搞公关的好场所,这也是广州早茶异常发达的原因。“一盅两件”,是广东人吃早茶时的习惯搭配,指的是一位客人点上一种茶和两种点心最合适,人多的话按倍数累加后合桌分享即可。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广东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常见的有发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等),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虽然名为饮茶,但茶并非主角,真正的重头戏在点心。粤式点心发展至今,至少已有上千个品种。曾写过《老饕漫笔》的美食家、作家赵珩对粤式点心系统的分为六大类:1、荤蒸,如豉汁

广东早茶名点大全

早茶名点大全 "到如果咩有饮茶,就如同没有去过一般。"谈及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每逢周末或假日,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茶(叹在粤语中有享受之意)。与其说是吃早茶是为了填饱肚子,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愉快的消遣。粤式早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同治年间,那时早茶铺类似于街边支摊,提供茶水及三两茶点供路人歇脚闲话,以茶为主点为辅。有“一厘馆”、“二厘馆”,厘即价格,近似于茶+点的套餐。虽然条件略显简陋,但客人络绎不绝,啖早茶文化逐渐流行,路边摊渐渐演变成茶馆、茶楼,而点心的种类也逐渐的丰富起来,渐渐演变成为以点心为主,茶已退位为配角。对于人来说,粤式早茶的可贵之处或许在于:饮茶代表着普通人也可以企及的精致生活。不管你是富甲一方的大佬,还是整日为生活奔波的劳苦大众,都可以在饮茶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享受。过去的“一厘馆”,其实本来主要是为穷人提供的休闲场所,直到光绪年间,才慢慢开始出现一些档次比较高的茶馆,主要来消费的人群都是文人墨客、富绅巨贾等上流人士。但即便如此,早茶并没有沦为富人的专利,贩夫走卒也依然欣欣然的去享受自己经济围能够承受的早茶。正因如此,才有了闲句:“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粤语,意为蹲)。说是早

茶,其实并不拘泥于早晨。最大的酒楼一般都有早、午、晚三次茶市,早晚两次顾客最多,大酒楼可同时容纳几百人就餐、喝茶,堪称一景。吃早茶的客人们往往分为不同的批次,最早的一拨是早起的老年人,然后是上班族,接着是早茶连着午茶一起解决的晚起族,早茶、下午茶一直延续到夜茶,人的早茶变成了全天候的餐饮选择。而且去饮茶,常常可以一坐三四个小时,除了是满足口腹之欲外,实在也是串亲戚、会朋友、谈生意、搞公关的好场所,这也是早茶异常发达的原因。“一盅两件”,是人吃早茶时的习惯搭配,指的是一位客人点上一种茶和两种点心最合适,人多的话按倍数累加后合桌分享即可。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常见的有发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等),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虽然名为饮茶,但茶并非主角,真正的重头戏在点心。粤式点心发展至今,至少已有上千个品种。曾写过《老饕漫笔》的美食家、作家珩对粤式点心系统的分为六大类:1、荤蒸,如豉汁凤爪、豉汁排骨、金钱肚、糯米鸡等均属此类;2、甜点,包括蛋

广东早茶的饮食文化

1.1.1广东的早茶文化 广东早茶,就是广东人所说的上茶楼饮茶,而广东的茶楼不同于一般茶楼,纯粹喝茶。广东早茶则丰富得奢侈,茶,只是个借口,更广泛的是品种多样的广东点心、菜肴粥品。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 在广东人的眼里,“吃”早茶不是消耗时间,而是被视作一种交际和业余消遣时间的方式:喝茶、吃点心、看报、会友、聊天、想心思、谈生意,既填饱了肚子,又联络了感情,还交流了信息。在广东“吃”早茶就是吃时间的滋味,时间也会因此变得有滋有味,呈现出生命的趣味与丰富。也正因为这样,广东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意思是“享受”意思。 1.1.2广东点心的起源与发展 广东点心又称为广式点心,是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品种多达4000多款,是全国点心种类之冠,具有用料精博,喜用海鲜,品种繁多,款式新颖,口味清新多样,制作精细,咸甜兼备等特点,各款都讲究色泽和谐,造型各异,相映成趣,能适应四季节令和各方人士的需求。 广东点心最早是以民间食品为主。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丰富,盛产大米,故当时的民间食品一般都是米制品,如伦教糕、萝卜糕、糯米年糕、油炸糖环等等。正是在这些民间小吃的基础上,经过历代的常常演变发展,而逐步形成今日局面。 广东具有悠久的文化,早在在秦汉时期,番禺(今为广州市的一个区)就成了南海郡治,经济繁荣,市场贸易增加,饮食业相应地发展。民间食品顺应需要也就相应地发展。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述民间饮食习俗的一节中就记载:“平常则作粉果,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春为粉,以猪油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荼竹胎(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肉,一名曰粉角。”这就是广东著名的美点——娥姐粉果。又如其记载的“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主要是说广东的著名小吃——煎堆,如今煎堆经过演变,目前品种已多样化,其皮有软、有硬、有脆;其馅有炮谷、豆沙、椰丝等。 广东点心在发展方面,自从秦始皇南定百越,建立“驰道”,广东等与中原的联系开始加强。汉代南越王赵佗,五代时南汉主刘龚归汉后,北方各地饮食文化与岭南交往频繁。北方的饮食文化对广州点心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增加了面粉制品,出现了酥饼一类食品。1758

广东早茶民俗文化现象研究

广东早茶民俗文化现象研究 摘要:“民以食为天”,这几乎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而饮食文化则必然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在世界饮食圈内,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颗古老而又璀璨的明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祖国悠久的饮食文化而自豪的同时,也有必要去了解本土的饮食文化。“饮早茶”作为广东民俗的一大特色,源远流长,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至今仍被人们享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的地域特色和广东人的地域心理。时至今天,对于广东人来说,饮早茶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是以美食为契机进行的一种温暖的交流。而在一些老广东的心目中,它更是一种不容轻易改换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广东人把饮早茶,又称“叹早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饮早茶这一民俗文化的地位在广东人心中举足轻重。 关键词:广东;早茶;文化;民俗;文化现象 On the morning tea in Guangdong Folk Culture Phenomenon Abstract:It seems to be an eternal topic to talk about food culture .There is an old Chines e saying "Food is one of the ecstasies of life”,which exactly expresses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re enthusiastic about food. Chinese food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and charming role in the world dietary ring.As a Chinese, we take pride in the motherla nd food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local food culture. “Drinking tea" is an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in the Guangdong folk culture.It has been a long history and contains deep cultural mean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culture reflects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stoms of cantonese.Today, for Guangdong people, drinking tea is not only as a kind of "entertainment", but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a warm communication. And in the minds of some old cantonese, it is a kind of not easy to change the way of life.Therefore,Cantonese to drink tea, also called "sigh a morning tea", "sigh" is a proverb in Guangzhou, for the enjoyment . The tradition of drinking morning tea plays a dominant position of daily life for many cantonese. Key words: Guangdong; tea; culture; folk; cultural phenomenon 目录 一、广东早茶概述. 5 (一)广东早茶的起源与发展. 5 (二)茶楼的重要性. 6 (三)饮早茶的流程. 7 (四)早茶的特点. 7

Word原创手绘中国风蓝色广东美食手抄报

7 吃 在广东 广东早茶 早茶,中国社交饮食习俗。早茶习俗多见于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和江苏扬泰地区。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食在广州,味在西关。 西关是三百多年来广州美食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最正宗广式点心的发源地,广州的十大名小吃皆是出自西关地区。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见,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 豆浆油条 豆浆(Soybean Milk),中国汉族传统饮品,最早的豆浆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制作。将大豆用水泡涨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 油条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适量的水、食盐、添加剂 ,经拌合、捣、揣、醒发、油炸制成的条形食品。当前,大部分地区油条含有大量的铝、脂肪、碳水化合物,部分蛋白质,少量的维生素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是高热量、高油脂食品。 传统的油条的吃法是夹烧饼配以豆浆,若以蛋白质的品质而言,豆浆中含有丰富的离胺酸(Iysine),但缺乏钾硫 广东习俗 其中广东的首府广州更是 以喝早茶著称,而广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无论是家人或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 一盅两件" ,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广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 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 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 广州人把饮茶称为" 叹茶 "( 即享受之意) ,至今仍流传着"叹一盅两件"( 即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之意) 的口头禅。广州人讲究" 食不厌精",但点心的价格是高低都有,穷富皆宜。老人可以叫上价格实惠、雷打不动 的一盅两件,有钱的生意人自然也可以来些鱼翅漱口。

广东人喝早茶的礼仪习俗和文化

广东人喝早茶的礼仪习俗和文化 茶典 广东人的饮茶习俗与其他地方不同还在于他们饮茶有是有“礼节”。这礼节你知道吗? 叩手茶礼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他带着仆人来到广州西关一个小茶楼饮茶。一个伙计手捧两个茶盅,里面装着茶叶,放在 乾隆与仆人桌前。然后,另一伙计右手挽一个大的铜水煲,来到乾 隆帝面前,左手拎起茶盅盖,右手往上一提,一股滚水从铜馒嘴泻下。乾隆一看茶盅,恰好灌满大半盅茶,周围点滴不漏。 乾隆十分惊讶,问伙计为什么要这样沏茶?伙计笑答这是虾眼水 冲茶,水刚刚开,才起泡眼,广东人俗称虾眼水,需要从高处往茶 冲撞,第二回才在低处冲茶,只有这样,茶才会出味。乾隆听得高兴,站起来,自己拎起铜水煲,学着伙计的模样,往仆人的茶盅里 冲茶。 这一下子把那仆人吓得几乎掉了魂,乾隆给仆人斟茶,自己如何受得起!按朝中规矩,这属皇帝赏赐,要跪在地上叩头谢恩。但如今 皇上微服出巡,不能暴露身份。仆人情急之下,连忙屈起右手食指 和中指,做成屈膝的姿势,在茶盅边的桌面上连敲几下,表示叩头 谢恩。茶伙计看了大为不解,问仆人这是什么意思。仆人随口而出:“这是叩手茶礼。” 从此,这种叩手茶礼便逐渐在茶居流行开来,后来成了广东人饮茶的礼仪,如今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最早的叩手指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手指握空拳,叩手指关节,后来才渐渐转变到现在的只用中指和食指并拢轻叩指尖了。 揭盖续茶

关于这一礼仪的由来,相传是过去有一富商到茶楼饮茶,叫堂倌给他加水,堂倌刚把壶盖打开,他“呵嗬”大叫一声,赖称壶中有 只价值千金的画眉给堂倌放飞了,定要茶楼赔偿。 老板无奈之下,从此规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开壶盖,以防有诈。时至今日,这习惯动作已成为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号,无 须叫唤服务员了。 早晨起来,买一份报纸,轻轻松松地走进茶楼,要一壶茶,买两样小点心,边吃边看。或者约一两个好友,叫几样点心,边吃边聊。特别是老人,不用着急上班,晨练过后,一壶早茶就可以喝到九十 点钟,然后顺路到街上转一转,买点儿鱼、肉、蔬菜什么的,再慢 慢地走回家去。 茶楼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最传统的吃早餐的地方。茶楼里的点心有的几十种,有的上百种,比如虾饺、咸粽子、鱼片粥、米粉以 及各种各样的小菜,等等,非常丰富。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推车里, 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随意选择。外地人常常感到奇怪,每天那么 忙碌的广东人,怎么舍得把早晨的大好时光消磨在茶楼上呢?其实, 上茶楼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无论是会友聊天,还是去谈生意,这种 场合都会让人感到非常从容,非常自在。现这种文化在上海也越来 越流行。 由于海外华人中广东人特别多,广东的早茶很早就传到了海外。在纽约、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很容易找到广东茶楼,可以到那里 去喝广东早茶。就连偏远的南太平洋小岛上,也经常看到中餐馆的 门前挂着“天天早茶”“全天供应早茶”的牌子。在这里,早茶其 实是一种广东的风味小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进到茶馆里,首先是服务小姐给你一张记录卡,先问清楚有多少人并在卡上作记录(这叫茶位,每人一个茶位;每个茶位费要一到几 块钱不等)。选好桌子坐好,先来两壶茶。茶叶是任选的,有乌龙、 普耳、菊花、菊普(菊花加普耳)等等。 点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馆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推着小车轮流在大厅里面转悠,车上放着各色点心和风味小吃,只要小车到了跟前,

广东文化

广东文化 ====================================================================== 一、饮食文化 1、早茶的精髓——品味消逝的时光体验陶醉的浪漫 消耗时间是消极的,消遣时间是积极的,广东早茶,不是消耗时间,而是消遣时间,时间因此变得有滋有味,呈现出生命的趣味与丰富。 吃早茶就是吃时间的滋味,你必须有这份 优哉游哉的闲情。不同于一般茶楼,纯粹喝茶, 广东早茶则丰富得奢侈,茶,只是个借口,更 广泛的是广式点心菜肴粥品。 广东早茶点心有干有湿。湿点以粥花样最 多:香米粥、紫米粥、皮蛋粥之类;干点嘛, 以精致为佳,皮子透明,好像玻璃纸裹着馅, 如饺子、云吞、水晶包,里面的馅抱紧成团, 咬得出弹性。早茶的小菜,大荤为主,如肠段、 牛腩、凤爪之类,小竹笼蒸,这样沥尽油脂,仅留香味,还有嚼劲,很清淡。 喝茶、看报、会友、聊天、想心思、谈生意。时间原来是空空荡荡的,需要内容填充。你可以选择吃早茶,吃早茶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是动宾搭配不当的病句,但在这里,早茶真的是吃的!茶的标题裹不住佳肴的美味。 2、客家菜 客家菜(又称东江菜)发祥地为粤北东江、兴梅地区,在广东境内操北方方言的地方都属客家菜肴文化区。所谓“客家”,是相对于岭南土著居民而言,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的粤北山区后,成片居住,“反客为主”,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而且,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区大都是远离海洋的内陆,与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相似,故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多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 客家菜的口味,异于广州菜和潮州菜,不求清淡而求浓郁、酥香,原因是客家地区,气候相对于岭南其他地区寒冷,人体需要吸收较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而食水多带有微量元素,又有助于人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吸收,岭南人所说的“水土寒凉”,决定了客家菜的口味。 3、广东凉茶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饮茶文化【广东饮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广东饮茶文化【广东饮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广东人爱喝茶:早茶、下午茶、夜茶,还有音乐茶。广东喝茶文化历史悠久,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广东饮茶文化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广东饮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广东人喜欢“饮茶”,最早的嗜茶者传说是南越国开国之君赵佗。当年赵佗率大臣在江边楼阁品茗,见江上波光潋滟,心旷神怡,得意之际心花怒放,抓一把茶叶撒向江中,茶叶忽化作无数仙鹤翩翩起舞,一会儿仙鹤又化成仪态轻盈的仙女降落楼中,向赵佗君臣献茶。这个动人的传说摒去神话的成分,却可说明广州人饮茶历史的悠久。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到广州时,微服出游,就曾与贴身侍卫上过茶楼饮早茶。流行全国的叩手茶礼便是从这时开始的。饮茶时,乾隆给侍卫斟茶,按朝中规矩,这属皇帝赏赐,要跪在地上叩头谢恩,三呼万岁。但如今皇上微服出巡,不能暴露乾隆的身份。侍卫急中生智,连忙屈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茶盅边的桌面上“笃笃笃”连敲几下,表示叩头谢恩。从此,这种叩手茶礼便逐渐在茶市流行开来。其实,乾隆从没有到过广州,这是一个广州人的传说而巳。 很难将广东的早茶直接理解为早餐,因为早茶所承载的内涵,实在是超越了早餐许多许多。在广式茶楼里,各种各样丰富到了奢侈境地的广式点心,才是正主。 如果说“粥粉面饭”被广东人视为“中国四大发明”,那么,在粤式茶楼里面,虾饺、干蒸烧卖、肠粉、叉烧包,可堪称粤式点心界的“四大天王”。虾饺皮用的是澄面,虾饺里面确确实实是有虾,而且是新鲜的大虾。极薄半透明的虾饺皮下面,隐约看得见内里丰盈饱满的馅料。干蒸烧卖薄薄的外皮因为掺了鸡蛋液,所以色泽金黄,半露的馅料看得出来拌了马蹄粒、虾肉和冬菇,口感爽而不腻。 广东茶文化 广东人上茶楼喝茶,茶只是个借口,所以茶位费一般都在10元以下,大多是三五元意思意思。再点上一笼水晶虾饺,一碟鸳鸯肠,一碗皮蛋瘦肉粥,就可以安坐堂中聊个痛快。对于广东人来说,茶楼是消遣的地方,叹茶叹茶,“叹”字在广东话里面,是享受的意思。 广东人饮早茶,别有一番情趣。经纪人谈生意,艺人切磋交流,文人论作品,亲人叙家常,友人相聚,男女谈恋爱,或有朋友自远方来,茶楼、酒家都是饮茶的好地方。离退休人员更是把上茶楼、酒家饮早茶作为享受晚年的一项生活乐趣。近年来,青年男女为了交结朋友、松弛紧张的情绪、舒缓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加人到饮早茶这个行列,使广州茶风日盛。 广东人饮茶很讲究,既讲茶靓又求冲茶技巧及水的热度,以煮到刚冒气泡叫做“虾眼水”的为最佳。 广州的茶楼、酒家讲究饮茶的环境,有单间有雅座,有辉煌的大厅,有雅致的中厅;有中式的,西式的;有日本式,东南亚式。在高档的茶楼酒店,装修极尽豪华,无论是大堂还是雅座,夏天凉风阵阵,吹尽身上暑气,冬天暖气融融,驱去三九寒气,还有悠悠的乐曲,一边听音乐,一边“叹茶”,真是“乐在其中”。喝早茶,叹下午茶,饮夜茶。任何一个时间段,都是广式茶楼的旺市。老人家习惯早起晨练,晨早六点到九点的茶楼,几乎就是长者时段。九点打后,开始陆续有年轻人出现。早茶时间可以一直持续到正午十二点以后。然后接着午市、下午茶、晚市、夜茶,直到凌晨一两点。若是有广东人约你喝早茶,你可千万要问清楚时间,因为对方极有可能在上午十点多十一点以后才施施然出现。 广东茶文化 音乐茶座在广川的一些茶楼酒店,如泮溪酒家、陶陶居等,设有音乐茶座。席间,边饮茶、边欣赏粤曲演唱,也有演奏广东音乐的。那几十首脍炙人口的粤曲和广东音乐,茶客们耳熟能详,百听不厌,哪个演员唱得好,给的赏钱就多,哪个演员唱走了调,就没有赏钱。

“叹”早茶,“论”广州-1000字作文

“叹”早茶,“论”广州 -1000字作文 广州,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大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城。在这座城市里,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风俗,我们就从“叹早茶”这种特色饮食文化说起吧!广州人嗜好“饮早茶”,特别是老人家,每天早上一定要约上三五朋友去茶楼叹茶。其实,这种饮食特色早在清朝就形成了!广州的早茶历史悠久,百年不衰,至今的广州人还有“叹早茶”的习惯。在广州,各式各样的茶楼是数不胜数。比如,有名的有广州酒家、泮溪酒家、南园酒家等,这些都是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茶楼。广州的茶楼都十分富丽堂皇、古色古香,走进茶楼就像踏进古代的宫殿,处处雕梁画栋,十分有韵味!让来这儿喝茶的人心旷神怡!广州人喝早茶被视为一种交际,三三两两聚在一块,有的谈生意;有的业余消遣;还有的只是简单的朋友聚会。他们不仅吃饱了肚子,还联络了感情,或谈成一单生意。广州人喝茶要吃点心。点心种类十分多,比如,有包类——叉烧包、小笼包、奶黄包……

还有饼类——鸡仔饼、酥饼……更有甜口的糕点——马蹄糕、杂粮糕……以及各种特色美食——干蒸、云吞、肠粉与艇仔粥。其中,我最爱吃虾饺!虾饺皮白如冰、薄得如纸,吹弹可破,肉馅隐约可见,看起来十分诱人!吃起来爽滑鲜美,有一股鱼虾鲜味,可谓色味俱全!我除了最爱吃虾饺,还爱吃干蒸。干蒸是广东地区最受欢迎早点之一。干蒸以猪肉粒鲜虾为主馅料。它皮薄肉爽,别具一格,特别适合广东人口味!广州早茶的“功夫茶”也十分重要。广州人偏爱喝普洱茶、乌龙茶、花茶等茶水。广州人喝茶要先“洗茶杯”,就是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入杯中,开头一两次回斟一下就倒掉,可能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洗洗杯子吧!广州茶楼十分受人欢迎。常常是座无虚席,茶楼内人山人海。特别是在节假日,不少茶楼还要排队候位呢!尤其是夏天,人们都蜂拥而至茶楼消暑。广州茶楼有那么多人去,必定在其中找到熟人或朋友。记得小时候,我每次去茶楼喝茶,都会巧遇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便聚在一块玩,在茶楼里乱蹦乱跳,躲进桌子底,有时还因为玩得太疯,一不小心撞上服务员姐姐,弄得她手上的点心掉到一地。我们闯祸后并不是道歉,而是逃进洗手间躲着,生怕服务员批评我们。而大人呢,则在桌上谈天说地,更本顾不上我们小孩。

广东早茶1

广东早茶 Morning Tea 名茶美点,是广东人的绝妙享受。广东人喜欢坐茶楼,一日三市,尤以早茶为盛。广东人称早茶为“一蛊两件”,就是一蛊茶,加两道点心,广东人视为“人生一乐”。Good tea and delicious dim sum are the wonderful enjoyment for Cantonese. They love sitting and eating in the teahouse for three meals, call morning tea, being the most popular meal, “one gupuls two pices”, meaning one tea plus two dim sums, and regard it as “a joy in life”. 广东的茶楼、茶厅以及各大宾馆的茶座,备有各色的香茗和广式名点。Teahouses, tea rooms and tea halls in every restaurant in Guangdong have variety scented teas and Cantonesedim sums. 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茉莉花茶、六堡茶等。点心有叉沙包、水晶包、小笼肉包、虾仁小包、蟹粉小笼、虾饺、各类干蒸烧卖,各种酥饼,以及鸡粥、牛肉粥、鱼生粥、猪肠粉、虾仁粉、云吞等等。Scented teas include black tea, green tea, oolong tea, jasmine tea and liupu tea. And dim sums usually have barbecued pork bun, steamed bun with pork, steamed meat dumplings, small shrimp, steamed crab, shrimp dumplings,

浅论广东饮食文化

浅论广东饮食文化 学号:0113733 文化产业管理111 陈巧泉 摘要: 中国人讲究吃,不仅把吃作为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而且把吃升格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门学问,一种文化。而广东的饮食文化更为之突出,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而广东更把这句话在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广东是吃的天堂,但同时因为广东的杂吃爱吃敢吃也令很多人对广东的饮食文化产生一些误解,而以下所写的正是一个广东饮食文化的真实一面。 关键字: 广东吃粤菜 正文: 有一款菜式,是中华饮食中王者中的王者,它包括108款菜点,分作三天、四餐供客人享用。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令人尽可从中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款菜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叫做满汉全席,清朝乾隆皇帝仅拿它用于盛大的酒宴。这款堪称食客梦想的菜,如今还能吃到不? 能!在哪儿能吃到?中国,广州,广州酒家!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为天下先”。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进行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而同时饮食也是一种文化。在中国,饮食的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八大菜系,各种宫廷风味,官府风味,寺观风味,清真风味大放异彩。而其中,粤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选材博杂,做工精细著称,早就享誉海内外。 粤菜形成于秦汉时期,它以本地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吸收国内京、鲁、苏、川等菜系的精华和西餐的烹饪技术,如粤菜中的泡、扒、川就是北方的爆、扒、氽中移植过来的,煎、炸等法就是从西餐中借鉴过来的,逐渐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味。其特点有其三,一是选料杂博无所不吃,二是博采众长讲究实际,三是制作精细追求享受。 广东人爱吃、会吃、敢吃,总是被人说是广东人凡是长了四只脚的除了桌子外什么都吃。这说法比较生动,的确,广东人爱吃杂吃,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不管你叫得出名字的还是叫不出的,都可以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奇异。事实上,广东人的着中国无所不吃的性格,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广东气候湿热,举国无双,食材在这恶劣的天气喜爱难以保存,而且处于一个山地和丘陵之中,平原面积不大,种植水稻和小麦不宜,在红薯被移植之前,可以吃的“正常”之物很缺乏,加之广东古代是所谓南

广州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广州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 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 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 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 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 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 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 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早茶”突出体现岭南文化“早”的特色。岭南,春早;岭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广州人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与之 相应的有“趁早墟”(赶早集)、“饮早茶”的习惯。广州人“饮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点来钟起床,步行到茶馆,“一盅两 件”(一壶茶、两件点心),慢慢“叹”(好好地享受)。饮茶配以点 心或炒粉、面,这是广州早茶的特点,也是广州茶系异于其他茶系 的突出之处。中国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没有佐食,而广州人却不然,饮茶总配以点心。其原因不知是由于光喝茶太单调,还是由于 气候炎热不喝茶吃点心难以下咽,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州人开始 有了这种习惯,是否受到西方饮食的影响,也无从考究。 明清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更为普遍,茶市兴旺。商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首先是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能否节省时间;虽

关于广州饮食文化的调查研究

关于广州饮食文化的调查研究 由于经济的发展,广州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人们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在这些选择当中,广州的饮食文化也以不同的形式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如食物的多样,就食的地方,饮食的形式等等。在去发现年轻人对广州的饮食的理解、选择与看法的同时,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查阅报纸文章等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当今广州的饮食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广州的饮食文化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想法与建议,更好向社会各界宣扬广州的饮食魅力,保护传统饮食文化,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从而更好地推进广州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广州饮食文化,年轻人,了解 调查方法:通过问卷星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52138639.html,/)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通过平面媒体进行线下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 调查地域:广东 调查广州的饮食文化,能够让我们发现广州的饮食文化在年轻人的心中的地位,在其他地域或说外国的饮食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人的对广州饮食是否保持期待。而从调查中发现,虽然年轻人对广州的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是非常的清楚,但是态度上依然保持对广州饮食文化的支持与期待。 1.其中,样本性别构成情况如图 2.在调查中显示,年轻人(28岁以下)对广州饮食文化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只有11%的年轻人敢选择“十分了解”,而超过半数的年轻人会选择“一般”,但若是本地人,则比例中又有所不同,超过90%的本地年轻人表示对广州的饮食文化的了解很

深,只有少数人选择“完全不了解”,而外地人在了解程度上越来越少人选择“十分了解”,约有80%是年轻人处于“完全不了解的情况。样本比例如图: 3.在广州饮食文化的多样化下,年轻人通过各种途径俩知道广州的饮食,如看书报纸,网络,电视,别人介绍或自身旅游所知,其中,有63%的年轻人是通过“别人介绍”来知道广州的美食的。在网络盛行下也有50%左右的年轻人会选择这个途径。广州饮食文化的发展,它的形式也变了不少,特别是“就餐环境”以及“口味多样”这两项的比例最高,同时,在年轻人的想法中,也有认为是服务的态度或是在精神上饮食文化的享受,而不是仅仅在于填饱肚子。数据如图:

广东的早茶文化

饮早茶,谈人生——广东的早茶文化 张文彪2012051543 应用化学 所谓,吃在广东,天下闻名。这里我想借这次课程论文的机会,谈谈广东的早茶,在广东美食中,早茶是最需要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地道的广东本地人,对于喝早茶的习惯再也熟悉不过。从小,在大人聊天中就不难发现,每个亲朋好友聚会后的告别总不会少了一句“得闲饮茶”。但是在我幼年的记忆中,早茶并不是茶,而是各类精美的糕点小食,每次在大人的聊天中不知不觉把自己吃了个大圆肚。如今上大学,暨南大学又是位于广州的繁华地段,周围各式各样的酒楼都有早茶供应,从跑马场的稻香到大石牌,早茶无疑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独具闲情周末,约上几位好友到茶楼坐上一个上午,既能填饱肚子,又能增进感情,何乐而不为? 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我还特地去查了资料,早茶文化居然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张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的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传统文化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必不可少一样活动。 喝早茶去哪里?当然是茶楼了。茶楼是广东最有代表性也是最传统的早餐去处,茶楼里的点心有的几十种,有的上百种,非常丰富。进到茶楼里,选好桌子落座,服务小姐会叫你点茶。她会先问清楚有多少人,然后在记录卡上记录(广州的餐馆都要收茶位费,每人一个茶位,每个茶位费一到几元钱不等)。茶叶是任选的,有乌龙、普洱、菊花、菊普(菊花加普洱)等等。 然而,在喝早茶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一个人的礼数和修养,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倒茶。从小,父亲就在喝早茶的时候边吃边教我说,倒茶是有学问的,必须先为别人倒茶,最后才给自己倒;不管别人的杯子里是否满了,都应该点滴几下以示尊重;还要用手指在桌子上敲几下,对为你敬茶的人表示感谢等等。为何要用手指在桌子上敲几下以表示对敬茶的人的感谢呢?为此我还特地查阅了资料,当年乾隆皇微服私访岭南,来到茶楼喝早茶,席间,乾隆皇帝拿

广东饮早茶的礼仪

茶楼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最传统的吃早餐的地方。茶楼里的点心有的几十种,有的上百种,比如虾饺、咸粽子、鱼片粥、米粉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菜,等等,非常丰富。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推车里,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随意选择。外地人常常感到奇怪,每天那么忙碌的广东人,怎么舍得把早晨的大好时光消磨在茶楼上呢?其实,上茶楼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无论是会友聊天,还是去谈生意,这种场合都会让人感到非常从容,非常自在。现这种文化在上海也越来越流行。 由于海外华人中广东人特别多,广东的早茶很早就传到了海外。在纽约、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很容易找到广东茶楼,可以到那里去喝广东早茶。就连偏远的南太平洋小岛上,也经常看到中餐馆的门前挂着“天天早茶”“全天供应早茶”的牌子。在这里,早茶其实是一种广东的风味小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进到茶馆里,首先是服务小姐给你一张记录卡,先问清楚有多少人并在卡上作记录(这叫茶位,每人一个茶位;每个茶位费要一到几块钱不等)。选好桌子坐好,先来两壶茶。茶叶是任选的,有乌龙、普耳、菊花、菊普(菊花加普耳)等等。 倒茶时也有学问: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须从别人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别人给自己倒茶时为了表示谢意,应该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几下(用左右手似乎不限)。这个简单的动作,来源于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随从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并流传沿袭至今。还有就是不管别人的杯子里是否满了,都应该点滴几下以示尊重。 点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馆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推着小车轮流在大厅里面转悠,车上放着各色点心和风味小吃,只要小车到了跟前,你就可以把它叫停,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就尽管拿就是了,服务小姐会主动把账记在记录卡上。这里要说明一下,所有的点心分为六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价格不用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啦。如今小点一般三五块钱,超点就要十七八块了。小姐知道各类点心的等级,用一个小章在记录卡的相应的等级上盖一个小印,最后结算时就凭这些小印来付钱。 粤点之王——虾饺 虾饺,以鲜虾仁作馅,是名副其实的虾作饺子。虾饺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是广州河南乡间一家小茶楼的老板所创制。据说,小茶楼处于水乡,常有渔民在河面叫卖鱼虾,老板便收买活虾,配以猪肉、笋等作馅,别出心裁地制作出虾饺,以虾之鲜美而驰名广州。后来虾饺的制作不断改进,其形如拇指头般小,呈半月弯形,透明的皮裹着鲜红的虾仁,可谓“红装素裹”,小巧玲珑,色、形、味俱全,体现岭南饮食的风味与特色,是广州早茶的美点。 干蒸烧卖 广东小吃。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用鸡蛋液、水和面作皮,猪肉、虾肉、冬菇作馅,捏成石榴花形,蒸制而成。其色皮淡黄,蟹黄鲜艳,皮软、肉爽,稍含汁液,鲜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