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热学总结.doc

(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热学总结.doc
(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热学总结.doc

大学物理热学总结

( 注: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仅供参考。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学》) 热力学基础

1、体积、压强和温度是描述气体宏观性质的三个状态参量。

①温度:表征系统热平衡时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摄氏温标, t 表示,单位摄氏度(℃)。热力学温标,即开尔文温标,T 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热力学温标的刻度单位与摄氏温标相同,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T/ K=273.15℃ + t

温度没有上限,却有下限,即热力学温标的绝对零度。温度可以无限接近

0K,但永远不能达到0K。

②压强:气体作用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指向器壁的垂直作用力。单位帕斯

卡,简称帕( Pa)。其他:标准大气压( atm)、毫米汞高( mmHg)。

1 atm =1.01325×105 Pa = 760 mmHg

③体积:气体分子运动时所能到达的空间。单位立方米( m3)、升( L )

2、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

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必处于热平衡。

该定律表明: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

观特征,这一特征可以用一个状态参量来表示,这个状态参量既是温度。

3、平衡态: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与外界不发生任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言,

如果宏观性质在经过充分长的时间后保持不变,也就是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岁时

间改变,则此时系统所处的状态称平衡态。

通常用 p— V 图上的一个点表示一个平衡态。(理想概念)

4、热力学过程: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整个历程,简称过程。可分为:

①准静态过程:过程中的每个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是实际过程

进行的无限缓慢的极限情况,可用 p—V 图上一条曲线表示。

②非准静态过程:中间状态为非平衡态的过程。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一定质量的气体处于平衡态时,三个状态参量P.V.T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气体的状态方程 f P,V , T0 。

理想气体 p、V 、T 关系状态方称P1V1 P2V2

,设质量 m,摩尔质量 M T T

1 2

的理想气体达标准状态,有PV P0 V0 m P0V m T T0 M T0

令 R P0V m / T0,则有理想气体状体方程PV m

RT 式中M

R 8.31J mol 1 K 1

设一定理想气体的分子质量为m0,分子数为 N,并以 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得

m RT Nm0 RT N R p

N A m0 V T

M V V N A

令k=R / N A =1.38×10-23J· K -1,令 n=N/V 为单位体积分子数,即分子数密度,

则有 p nkT

6、热力学第一定律:Q E A

Q 表示相同与外界交换的热量,W 表示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E 表示内

能的增量。相应的符号规定:

系统吸热时 Q>0,放热时 Q<0.;系统对外做功时, W>0, 外界对系统做功时, W<0;

系统内能增加时△ E>0,内能减少时,△ E<0。既有上式表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自身的内能,另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在状态变化过

程中能量守恒。对于微小过程而言,表达式可改写成:dQ dE dW(系统经历的过程必须为准静态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还可以表述为:不可能制造出第一类永动机。

7、准静态过程中的热量、功、内能:

①准静态过程中的功:系统对外所做的功在数值上p-V 曲线下的面积。

W= V2 pdV (适用于任何准静态过程),当 V2> V1时,气体膨胀,系统对外V1

做功, W>0; 当 V2<V1时,气体被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W< 0;

②准静态过程中的热量:C dQ

为系统在该过程中的热容,单位为dT

J·K-1 .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热容,记作c,单位 J·K-1·kg-1。

设系统的质量为 m,则有C mc.

一个质量为 m,摩尔质量 M的系统,在某一微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dQ m

cMdT m C m dT M M

时,其吸收的热量为C T2 m

当温度从 T 1升值 T 2

T1

C

m

dT

,式中M

m/ M 为物质的量,

C m cM

称为摩尔热容,单位·-1 ·K-1,其定义式:

J mol

C m M dQ

,对微小过程

dQ m

m dT

C m dT 。

M

定体摩尔热容:C

v, m i R 定压摩尔热容:

C

p ,m i 1 R

2 2

③准静态过程中的内能变化:dE m

C V , m dT M

E

2 E

1

T2 m C

V ,m

dT m C

V , m

T T

,代表了任何热力学过程T1 M M

2 1

内能增量与始末两状态的关系,又可表示为

dE m i

RdT 或E

2 E1

m i

R T2 T1 M 2 M 2

可见,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8、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①等体过程:p m R 恒量

,由于 dV=0,因此dW pdV 0 ,T M V

即系统对外不做功。故:Q E

m i

R(T T ) i p

2

p V 。

V 2 1

2 1

M 2

②等压过程:V m R

恒量,对外做功T M p

W V2 pdV p(V2 V1) m

RT2 T1 E

m i

R(T2 T1)

,内能增量

V1

M M 2 吸收热量:

Q

p (E E ) W

m

R(T T )

m i

R(T T ) m ( i 1) p(T T )

2 1 M 2 1 M 2 2 1 M 2 2 1

Q

i 1 p V V

m C p,m

T T

p

2 2 1

M

2

1

③定体摩尔热容与定压摩尔热容的关系为

C

p,m

C

v,m

R ,即迈耶公式。

C

p , m

i 2

比热容比:

C

V , m

i

④ 等温过程 :

pV

m

RT 常量。 T 0 ,故 E

0 。

M

Q

W m V 2

m p 2

m

T

RTln

RT

C

吸收热量T

M

V 1

M

p 1

M T ,m

⑤绝热过程 :状态变化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 dQE W 0

表示为 E W 即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 能;或表示为

E W 即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功只能凭借消耗自身

的内能。即,

W

E

m i

R(T T )

Q

M 2 2 1

绝热方程的几种表示方法 :

pVC 1

TV

1

C 2

P

T

r 1

r

C 3

9、循环过程:是指系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以后,又回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循环过程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时, 系统对外所做的净功为正, 这样的循环称为正循

环,能够实现正循环的机器称为热机。 循环过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时, 系统对外

所做的净功为负,这样的循环称为逆循环,能够实现正循环的机器称为制冷机。

特点:△ E=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吸收的热量

- 放出的热量 =对外所做的

功, Q 1

Q 2 W

W Q 2 1

Q 2 Q 2 ①热机效率

Q 1

1

②制冷系数 e

Q 2 Q 1

Q 1

W

10、卡诺循环: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

Q 2 T 2

卡诺循环效率 1 1

Q1 T1

Q 2 T2

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e

Q1 Q 2

T1 T2

11、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造出这样的一种热机,它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将其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热机转换的不可逆性);克劳休斯指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长生其他影响。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传导的不可逆性)。

12、卡诺定理

定理 1 :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

T2

其效率都相等,与工作物质无关。即 1

T1

定理 2 :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

T2

其效率都小于可逆热机的效率,于是有 1 (可逆机取等号)。

T

1

气体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每个分子的运动遵从力学规律,而大量分子的热

运动则遵从统计规律,这就是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①气体分子的大小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可以

忽略不计,可将理想气体分子看作质点;

②除分子之间的瞬间碰撞以外,可以忽略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

分子在相继两次碰撞之间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以及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可以看作完全弹性碰撞。

/3 、理想气体压强的统计意义:设体积为V 的长方体内,有某种理想气体,分子质量为 m0分子数为 N ,由于N非常巨大,所以气体包含各种可能的分子速度,

把相同速度的分子分为一组,分子数密度为n i , 显然分子数总密度为n i,当气体

i

处于平衡状态时,器壁上的压强处处相等,单个分子遵循力学规律,

x 方向动量

变化 p

ix

2mv ix ,单个分子施于器壁的冲量

2mv ix ,两次碰撞间隔时

间 2x

v

ix

,单位时间碰撞次数 v ix 2x 。故单个分子单位时间施于器壁的冲量

2mv v ix / 2x mv

2

x

。则大量分子总冲量,即单位时间

N 个粒子对器壁

ix

ix

总冲量

m v

ix

2

m 2 Nm v ix

2

Nm 2

x

x

v

ix

x i

N

x

v x

i

i

故器壁所受平均冲力

F

Nm v x 2 ,压强 p

F Nm v x 2

x yz

xyz

由 统计假设

n

N 2

1 2

1

2

, v

x

v

,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k

mv

xyz

3 2

p

2 n k

所以

3 。

道而顿分压定律: 如果容器种有多种气体分子, 则每种气体的压强由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确定, 混合气体的压强应该等于每种气体分子组单独作用是时的压

强总和。数学表达式为 p p 1 p 2 p 3 ...

4、气体分子平均动能

p nkT , p

2 n k

k

1 mv

2 = 3

kT , 气体温度的微观实

3

2

2 质—— 气体温度标志着气体内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乃是气体分子

平均平动动能大小的量度 。

p

2 n k p

2

nV k

p 2 N k

3

3

3

5、能量均分定理

在力学中,我们把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所必需的独立坐标数目定义

为物体的自由度。单原子分子:质点,自由度

3;双原子分子:刚性细杆,自由

度 5;多原子分子:刚体,自由度 6。

在温度为 T 的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每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

其值为

1

kT ,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表示为:

i

kT 。

2

2

6、理想气体的内能: 1mol 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E m = N A

i

kT , 所以理想气体的

2

内能为

E

m i

RT 。

M 2

7、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速率在 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或者说速率在 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出现的概率。 对于确定的气体,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只与温度有关。

dN V 2 f (v)

N

N f (v)dv

Ndv

V 1

N V 2 f (v)dv

f (v)dv 1

N

V 1

8、三个统计速率 :

8kT 8 RT RT ①平均速率:

v

M

1.60

m 0

M

v

2

3kT 3RT RT ②方均根速率:

m

M

1 .73

M

③最概然速率:

v

p

2kT 2 RT RT m 0

M

1.41

M

9、碰撞频率: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发生碰撞的平均次数,称为平均

碰撞频率,简称为碰撞频率。

Z

2n d 2

v

10、平均自由程: 分子在与其它分子发生频繁碰撞的过程中, 连续两次碰撞之间

自由通过的路程的长短具有偶然性,我们把这一路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

1 kT

2 d 2 n若代入p nkT 得到 2 d 2 p 所

以,温度 T 一定时,当压强 P 越小,气体越稀薄。

11、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应用:孤立系统内部发生的一切不可逆过程总数由包

含微观态数目少的宏观态像包含微观态数目多的宏观态转变。一切不可逆过程都是

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的方向进行。

12、熵与热力学概率:玻尔兹曼关系式:S k ln式中的 k 是玻尔兹曼常量,熵

的单位与玻尔兹曼常量相同,为 J· K -1

熵S 是组成系统的微观粒子额无序性的量度,在孤立系统中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从热力学概率小的状态向热力学概率大的状态进行。当系统趋于平衡状态时,

其熵 S 达到最大。

13、克劳修斯熵熵增加原理:

B dQ

积分计算,即 A dT。在不可逆过程中熵变大于该过程热温比的积分。熵

变可以用玻尔兹曼熵计算 S kN ln CV 则气体体积从V1变化到V2,系统

熵的变化为S S2 S1 kN ln

V

2

V (N 为分子数目 ) 与等温过程相比

1

Q

S

T 称为热温比。

S k ln k ln 1 k ln 2 S1 S2 S m

R ln

V

2 M V1

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一切不可逆过程都将导致系统熵的增加;而在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一切可逆过程,系统的熵保持不变。这一结论称为熵增加原理。其数学表达式为:S0

注意:

①熵是一个态函数,熵的变化之取决于初末两个状态,与具体过程无关。

②熵具有可加性。系统的熵等于系统内个部分的熵之和。

③克劳修斯熵只能用于描述平衡状态,而玻尔兹曼熵则可以用于描述非平衡态。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第三军医大学2011-2012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C 卷)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年级:xxx 级 专业: 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26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共10小题) 1.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 、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 、 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也越来越小 C 、 切向加速度为正值时,质点运动加快 D 、 法向加速度越大,质点运动的法向速度变化越快 2.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1)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2)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在上述说法中:( ) A 、(1)、(2)是正确的 B 、(2)、(3)是正确的 C 、只有(2)是正确的 D 、只有(3)是正确的 3.在绕地球正常运转的人造卫星上,有一物体自行脱落,该物体将( ) A 、能击中地球 B 、能落下,但不一定击中 C 、 仍随卫星一起绕地球运动 D 、绕地球运动,但速度越来越慢 4.质量为的质点,其运动方程为t t x 45.42-=,式中x 以米、t 以秒计。在1s 末,该质点受力为多大( ) A 、 0 B 、 C 、 N D 、 5.可供选择的量纲如下:那么,动量矩的量纲为( ) A 、22T ML - B 、12T ML - C 、02T ML D 、1MLT - E 、32T ML -

6.如图所示,某种电荷分布产生均匀电场0E ,一面电荷密度为σ的薄板置于该电场中,且使电场0E 的方向垂直于薄板,设原有的电荷分布不因薄板的引入而收干扰,则薄板的左、右两侧的合电场为 ( ) A 、00,E E B 、0 0002,2εσεσ-+E E C 、002εσ-E , 002εσ+E D 、002εσ+E , 0 02εσ+E E 、E 0 ,0 02εσ+E 7.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瞬时速率为,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为,平均速率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 A 、, B 、, C 、, D 、, 8.一带电体可作为点电荷处理的条件是 ( ) A 、电荷必须呈球形分布 B 、带电体的线度很小 C 、带电体的线度与其它有关长度相比可忽略不计 D 、电量很小 9.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圆环挂在一钉子上,以钉为轴在自身平面内作幅度很小的简谐振动。若测得其振动周期为2π/秒,则r 的值为( ) A 、 32g B 、 162g C 、 2 16g D 、 4g

大学物理热学总结

大学物理热学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大学物理热学总结 (注: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 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 1、体积、压强和温度是描述气体宏观性质的三个状态参量。 ①温度:表征系统热平衡时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摄氏温标,t表示,单位摄氏度(℃)。热力学温标,即开尔文温标,T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 热力学温标的刻度单位与摄氏温标相同,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T/K=273.15℃+ t 温度没有上限,却有下限,即热力学温标的绝对零度。温度可以无限接近0K,但永远不能达到0K。 ②压强:气体作用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指向器壁的垂直作用力。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其他:标准大气压(atm)、毫米汞高(mmHg)。 1 atm =1.01325×105 Pa = 760 mmHg ③体积:气体分子运动时所能到达的空间。单位立方米(m3)、升(L) 2、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必处于热平衡。 该定律表明: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可以用一个状态参量来表示,这个状态参量既是温度。3、平衡态: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与外界不发生任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言,如果宏观性质在经过充分长的时间后保持不变,也就是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岁时间改变,则此时系统所处的状态称平衡态。 通常用p—V图上的一个点表示一个平衡态。(理想概念) 4、热力学过程: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整个历程,简称过程。可分为: ①准静态过程:过程中的每个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是实际过程进行的无限缓慢的极限情况,可用p—V图上一条曲线表示。 ②非准静态过程:中间状态为非平衡态的过程。

《普通物理》考试大纲

《普通物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对《普通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学会用于解决问题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研究生课程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参考书目 (1)《物理学基础》(第6版) ,[美]哈里德等著,张三慧,李椿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系列,钟锡华,陈熙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热学》(第3版),李椿,章立源,钱尚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4)《电磁学》(第三版)赵凯华,陈熙谋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一、量子力学的诞生背景 1、原子论的建立 2、黑体辐射与光电效应 3、原子核式结构的探索 4、波尔氢原子模型 二、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一 1、波粒二象性假设 2、波函数及统计解释 3、薛定谔方程及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三、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二 1、算符的引入 2、算符的性质与运算规则,算符的对易关系 3、算符的本征态与本征值 4、测量与量子坍缩 四、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三 1、全同性原理 2、单粒子自旋与双粒子自旋态 3、多粒子波函数 五、量子力学的应用 1、中心力场下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2、氢原子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3、静电磁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4、角动量算符与角动量耦合 六、量子力学的表示理论 1、表象的引入 2、表象变换 七、量子力学方程的近似求解方法 1、定态微扰论 2、含时微扰论 3、变分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原胞、晶胞等关于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倒格子和正格子及布里渊区等 概念,倒格子与正格子的关系,晶向及晶面的表示方法,面间距等的相关计算。了解晶体学中14种布拉菲格子及其基本特征。 2.了解晶体结合的种类及各种结合的物理特性;掌握平衡间距、结合能等的计 算。 3.深刻理解处理晶格振动的简谐近似、最近邻近似及周期性边界条件;掌握一 维单原子和双原子链在简谐近似下的色散关系的计算,声学波和光学波的物理意义;掌握确定晶格振动谱的实验方法;掌握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晶格振动模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晶格的热膨胀和热传导。 4.深刻理解能带论的三个基本近似;深刻理解并掌握布洛赫定理及其应用,近 自由电子近似下电子运动的特征,紧束缚近似下计算能带的方法,费米面、费米速度、费米半径和能态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5.理解电子准经典运动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准经典运动下电子的平均速 度、加速度和有效质量的计算,掌握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论解释。 6.理解金属自由电子气的概念,熟练掌握电子热容的计算方法,了解金属的电 导过程,磁场中金属电子的输运性质。 参考书目: 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大学物理之热学公式篇

热 学 公 式 1.理想气体温标定义:0 273.16lim TP p TP p T K p →=?(定体) 2.摄氏温度t 与热力学温度T 之间的关系:0 //273.15t C T K =- 华氏温度F t 与摄氏温度t 之间的关系:9325 F t t =+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 ν= 1mol 范德瓦耳斯气体状态方程:2 ()()m m a p V b RT V + -= 其中摩尔气体常量8.31/R J mol K =?或2 8.2110/R atm L mol K -=??? 4.微观量与宏观量的关系:p nkT =,23kt p n ε= ,3 2kt kT ε= 5.标准状况下气体分子的数密度(洛施密特数)253 0 2.6910/n m =? 6.分子力的伦纳德-琼斯势:12 6 ()4[()()]p E r r r σ σ ε=-,其中ε为势阱深度 , σ= ,特别适用于惰性气体,该分子力大致对应于昂内斯气体; 分子力的弱引力刚性球模型(苏则朗模型):06 000, ()(), p r r E r r r r r φ+∞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A 卷) 一、选择题(共27分) 1. (本题3分) 距一根载有电流为3×104 A 的电线1 m 处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A) 3×10-5 T . (B) 6×10-3 T . (C) 1.9×10-2T . (D) 0.6 T . (已知真空的磁导率μ0 =4π×10-7 T ·m/A) [ ] 2. (本题3分) 一电子以速度v 垂直地进入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此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道所围的面积内的磁通量将 (A) 正比于B ,反比于v 2. (B) 反比于B ,正比于v 2. (C) 正比于B ,反比于v . (D) 反比于B ,反比于v . [ ] 3. (本题3分) 有一矩形线圈AOCD ,通以如图示方向的电流I ,将它置于均匀磁场B 中,B 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一致,线圈平面与x 轴之间的夹角为α,α < 90°.若AO 边在y 轴上,且线圈可绕y 轴自由转动,则线圈将 (A) 转动使α 角减小. (B) 转动使α角增大. (C) 不会发生转动. (D) 如何转动尚不能判定. [ ] 4. (本题3分) 如图所示,M 、N 为水平面内两根平行金属导轨,ab 与cd 为垂直于导轨并可在其上自由滑动的两根直裸导线.外磁场垂直水平面向上.当外力使 ab 向右平移时,cd (A) 不动. (B) 转动. (C) 向左移动. (D) 向右移动.[ ] 5. (本题3分) 如图,长度为l 的直导线ab 在均匀磁场B 中以速度v 移动,直导线ab 中的电动势为 (A) Bl v . (B) Bl v sin α. (C) Bl v cos α. (D) 0. [ ] 6. (本题3分) 已知一螺绕环的自感系数为L .若将该螺绕环锯成两个半环式的螺线管,则两个半环螺线管的自感系数 c a b d N M B

大学物理电磁学公式总结

大学物理电磁学公式总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静电场小结 一、库仑定律 二、电场强度 三、场强迭加原理 点电荷场强 点电荷系场强 连续带电体场强 四、静电场高斯定理 五、几种典型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 均匀带电球面 均匀带电球体 均匀带电长直圆柱面 均匀带电长直圆柱体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 六、静电场的环流定理 七、电势 八、电势迭加原理 点电荷电势 点电荷系电势 连续带电体电势 九、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势 均匀带电球面 均匀带电直线 十、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1)导体内电场强度为零;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与表面垂直。(2)导体是一个等势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推论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表面 推论二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与表面电荷密度关系

十一、静电屏蔽 导体空腔能屏蔽空腔内、外电荷的相互影响。即空腔外(包括外表面)的电荷在空腔内的场强为零,空腔内(包括内表面)的电荷在空腔外的场强为零。 十二、电容器的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 圆柱形电容器 球形电容器 孤立导体球 十三、电容器的联接 并联电容器 串联电容器 十四、电场的能量 电容器的能量 电场的能量密度 电场的能量 稳恒电流磁场小结一、磁场 运动电荷的磁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 二、磁场高斯定理 三、安培环路定理 四、几种典型磁场 有限长载流直导线的磁场 无限长载流直导线的磁场 圆电流轴线上的磁场 圆电流中心的磁场 长直载流螺线管内的磁场 载流密绕螺绕环内的磁场 五、载流平面线圈的磁矩 m和S沿电流的右手螺旋方向 六、洛伦兹力 七、安培力公式

八、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受到 的合磁力 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受到的磁力矩 电磁感应小结 一、电动势 非静电性场强 电源电动势 一段电路的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电动势当 时,电动势沿电路(或回路)l的正方向, 时沿反方向。 二、电磁感应的实验定律 1、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感生电流的方向是使它产生的磁通量反抗引起电磁感应的磁通量变化。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表现。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闭合回路l中的磁通量变化时,在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若时,电动势沿回路l 的正方向,时,沿反方向。对线图,为全磁通。 3、感应电流 感应电量 三、电动势的理论解释 1、动生电动势在磁场中运动的导线l 以洛伦兹力为非电静力而成为一电源,导线上的动生电动势 若,电动势沿导线l的正方向,若,沿反方向。动生电动势的大小为导线单位时间扫过的磁通量,动生电动势的方向可由正载流子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决定。直导线在均匀磁场的垂面以磁场为轴转动 。平面线圈绕磁场的垂轴转动。 2、感生电动势变化磁场要在周围空间激发一个非静电性的有旋电场E,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答案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答案 【篇一:大学先修先修课程_6】 、计算概论(信息学学科)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c++语言,约占课时量的5%;(2)c++语言设计解题算法,约占课时量的95%; 在c++语言部分,主要为c++语言基础知识,c++语言设计解题算法部分主要是用c++语言编程求解信息学竞赛的相关问题。需要编写 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程序。 学习过程类似于迭代过程: 周期一:感性认识计算机程序; 周期二:认识程序的组成部分; 周期三:了解各种算法; 周期四:使用c++中的stl; 该课程测试平台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提供。因课程内容较难,考 试为请全国统考,所以建议有信息学竞赛经验的同学参加。 授课大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 程序设计基础 指针、结构体与链表 图论和动态规划算法在竞赛中的应用 线段树等高级数据结构的使用 竞赛试题选讲 参考资料 基本资料 主要参考本课程所提供的讲义,以及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6526889.html,/ 的相关练习题。 “练习题”是程序设计训练的重点!本课程所有的练习题都是在线练 习(在线提交程序代码,在线反馈代码执行结果),届时,会要求 各位同学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db16526889.html,/ 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完成作业。最终的全国统考也是通过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6526889.html,/ 网站完成。 2、《普通地质学》课程介绍 课程安排: 每周一次课,每次一小时。2014年5月开始授课,2015年寒假后 参加北大先修课的统一考试。

课程目标: 普通地质学涉及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学等多学科内容。课程面 向大学专业选择对地理及相关专业有兴趣的同学。课程开设通过讨论、活动等形式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地球科学 的兴趣;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资源。 课程内容: 普通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质学的概况和一些 基本知识。 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范围包括了从地核到外层大气的 整个地球,但主要是固体地球的部分。该门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构造 主要研究组成固体地球的元素、矿物、岩石以及地球的结构构造。 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球的静态特征。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这部分是普通地质学研究的主体,主要研究包括地球及类地行星的 起源、地球各圈层的形成及相互关系,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固 体地球演化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动态特征。 三、地质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主要研究地质学在资源、环境、减灾的技术应用。 地理组 2014-04-09 3、《大学化学》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大学化学的特点是涵盖面较广,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无 机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某些地方也涉及有机化学内容。而《大 学化学》课程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因此,普通化学课 就像是一辆“旅行巴士”,带着同学们在化学的版图中沿途领略化学 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并且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停靠作重点访问。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仅可以学到化学的基础知识,也可以了解化学思想的源流,还有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历史 和现状、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目前化学领域的某些热点问题以及化 学的未来前景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式的了解。 课程的讲授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化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借助化学史和化学前沿的生动实例来说明化学

《大学物理(一)》期末考试试题]

《大学物理(一)》综合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某人骑自行车以速率V 向正西方行驶,遇到由北向南刮的风(设风速大小也为V ),则他感到风是从 (A )东北方向吹来.(B )东南方向吹来.(C )西北方向吹来.(D )西南方向吹来. [ ] 2.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j bt i at r 2 2 +=(其中a 、b 为常量)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B )变速直线运动.(C )抛物线运动.(D )一般曲线运动. [ ] 3.一轻绳绕在有水平轮的定滑轮上,滑轮质量为m ,绳下端挂一物体.物体所受重力为P ,滑轮的角加速度为β.若将物体去掉而以与P 相等的力直接向下拉绳子,滑轮的角加速度β将 (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无法判断. 4. 质点系的内力可以改变 (A )系统的总质量.(B )系统的总动量.(C )系统的总动能.(D )系统的总动量. 5.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位移为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为总能量的 (A )1/2 .(B )1/4.(C )2/1.(D) 3/4.(E )2/3. [ ] 6.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总能量为E 1,如果简谐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重物的质量增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总能量E 1变为 (A )4/1E .(B ) 2/1E .(C )12E .(D )14E . [ ] 7.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 )λ/4. (B )λ/2.(C ) 3λ/4 . (D )λ. [ ] 8.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x =b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t y ,波速为u ,则波动方程为:

大学物理热学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1. 宏观描述方法和微观描述方法 热力学是热物理学的宏观理论,而统计物理学则是热物理学的微观理论. 2.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系统必将达到一个宏观上看来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这才是平衡态 判断是否平衡态的标准:有无热流与粒子流. 力学平衡条件: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压强处处相等 热学平衡条件:温度处处相等(无热流) 化学平衡条件:无外场作用下,系统各部分的化学组成处处相同 只有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力学平衡条件、热学平衡条件和化学平衡条件的系统,才不会存在热流与粒子流,才处于平衡态。 3.热力学第零定律和温标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物理意义:互为热平衡的物体之间必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它们的温度是相同的 温标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建立经验温标的三个要素: (1)选择某种测温物质,确定它的测温属性(某种属性随着冷热程度的改变而单调、显著的改变) (2)选定固定点(如水的沸点为100℃,冰的正常熔点是0℃) (3)进行分度 水的三相点温度为273.16k,冰点温度为273.15k 热力学温标为基本温标 摄氏温标、理想气体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4、物态方程 处于平衡态的某种物质的热力学参量(如压强、体积、温度)之间所满足的函数关系称为这种物质的物态方程,或称状态方程。物态方程都显含有温度T。 只有在压强趋于零时的气体才是理想气体,在理想气体条件下,一切不同化学组成的气体在热学性质上的差异趋于消失。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R=8.31普适气体常量另一形式:p=nkT 能严格满足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气体才是理想气体,理想气体虽然是一种理想模型,但常温

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汇总

稳恒电流 1.电流形成的条件、电流定义、单位、电流密度矢量、电流场(注意我们 又涉及到了场的概念) 2.电流连续性方程(注意和电荷守恒联系起来)、电流稳恒条件。 3.欧姆定律的两种表述(积分型、微分型)、电导、电阻定律、电阻、电 导率、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理解超导现象 4.电阻的计算(这是重点)。 5.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解释(了解)。 6.焦耳定律两种形式(积分、微分)。(这里要明白一点:微分型方程是 精确的,是强解。而积分方程是近似的,是弱解。) 7.电动势、电源的作用、电源做功。、 8.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9.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流定律、环路电压定律。明白两者的物理基础。)习题:13.19;13.20 真空中的稳恒磁场 电磁学里面极为重要的一章 1. 几个概念:磁性、磁极、磁单极子、磁力、分子电流 2. 磁感应强度(定义、大小、方向、单位)、洛仑磁力(磁场对电荷的作用) 3. 毕奥-萨伐尔定律(稳恒电流元的磁场分布——实验定律)、磁场叠加原理(这是磁场的两大基本定律——对比电场的两大基本定律) 4.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重点)。 5. 磁矩、螺线管磁场、运动电荷的磁场(和毕奥-萨伐尔定律等价——更基本) 6. 稳恒磁场的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与电场对比) 7.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重要——求磁场强度) 8.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安培定律积分、微分形式)

9. 安培定律的应用(例14.2;平直导线相互作用、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磁力矩做功) 10. 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电场力);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洛仑磁力);重力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引力)。 11. 三场作用叠加(霍尔效应、质谱仪、例14.4) 习题:14.20,14.22,14.27,14.32,14.46,14.47 磁介质(与电解质对比) 1.几个重要概念:磁化、附加磁场、相对磁导率、顺磁质、抗磁质、铁磁 质、弱磁质、强磁质。(请自己阅读并绘制磁场和电场相关概念和公式 的对照表) 2.磁性的起源(分子电流)、轨道磁矩、自旋磁矩、分子矩、顺磁质、抗 磁质的形成原理。 3.磁化强度、磁化电流、磁化面电流密度、束缚电流。 4.磁化强度和磁化电流的关系(微分关系、积分关系) 5.有磁介质存在时的磁场基本定理、磁场强度矢量H、有磁介质存在时的 安培环路定律(有电解质存在的安培环路定律)、磁化规律。 6.请比较B、H、M和E、D、P的关系。磁化率、相对磁导率、绝对磁导 率。 7.有磁介质存在的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例15.1、例15.2)、有磁介质存 在的高斯定理。 8.铁磁质(起始磁化曲线、磁滞回线、饱和磁感应强度、起始磁导率、磁 滞效应、磁滞、剩磁、矫顽力、磁滞损耗、磁畴、居里点、软磁材料、 硬磁材料、矩磁材料)(了解) 习题: 15.11

大学物理A期末试卷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物理A(一)》考试卷 (A 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出卷时间:2014年12月29日 使用学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科学教育等专业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真空电容率212120m N C 1085.8---???=ε,真空磁导率2 70A N 104--??=πμ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 ) (A) t r d d (B) t r d d ? (C) t r d d ? (D) 22d d d d ?? ? ??+??? ??t y t x 答:(D ) 2. 如图所示,一轻绳跨过一个定滑轮,两端各系一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重物,且m 1>m 2.滑轮质量及轴上摩擦均不计,此时重物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今用一竖直向下的恒力g m F 1=代替质量为m 1的物体,可得质量为m 2 的重物的加速度为的大小a ′,则 (A) a ′= a (B) a ′> a (C) a ′< a (D) 不能确定. 答:(B) 3. 质量为20 g 的子弹沿x 轴正向以 500 m/s 的速率射入一木块后,与木块一起仍沿x 轴正向以50 m/s 的速率前进,在此过程中木块所受冲量的大小为 ( ) (A) 9 N·s (B) -9 N·s (C)10 N·s (D) - 10 N·s 答案:(A ) 4. 质量为m ,长为l 均匀细棒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由静止开始从水平位置自由下落摆动到竖直位置。若棒的质量不变,长度变为l 2,则棒下落相应所需要的时间 ( ) (A) 变长. (B) 变短. (C) 不变. (D) 是否变,不确定. 答案:(A ) 5. 真空中两块互相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其电荷密度分别为σ+和2σ+,两板之间的距离为d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 为 ( ) (A) 0 (B) 023εσ (C) 0εσ (D) 0 2εσ 答案:()D 6. 如图所示,a 、b 、c 是电场中某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设E

电磁学公式总结

大学物理电磁学公式总结 ?第一章(静止电荷的电场) 1.电荷的基本性质:两种电荷,量子性,电荷守恒,相对论不变性。 2.库仑定律: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F =kq1q2 e r= r2 3.电力叠加原理:F=ΣF i , q0为静止电荷 4.电场强度:E=F q0 5.场强叠加原理:E=ΣE i 用叠加法求电荷系的静电场: E=(离散型) E=(连续型) 6.电通量:Φe= 7.高斯定律:=Σq int 8.典型静电场: 1)均匀带电球面:E=0 (球面内) E=(球面外) 2)均匀带电球体:E==(球体内) E=(球体外)

3) 均匀带电无限长直线: E= ,方向垂直于带电直线 4) 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 E=,方向垂直于带电平面 9. 电偶极子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矩: M=p×E ? 第三章(电势) 1. 静电场是保守场: =0 2. 电势差:φ1 –φ2= 电势:φp =∫E 鈥r (p0)(p) (P0是电势零点) 电势叠加原理:φ=Σφi 3. 点电荷的电势:φ= 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的电势:φ= 4. 电场强度E 与电势φ的关系的微分形式: E=-gradφ=-▽φ=-(i +j +k ) 电场线处处与等势面垂直,并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电场线密处等势面间距小。 5. 电荷在外电场中的电势能:W=q φ 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的功:A 12=q(φ1 –φ2)=W 1-W 2 电偶极子在外电场中的电势能:W=-p?E

?第四章(静电场中的导体) 1.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E int=0,表面外紧邻处Es⊥表面或导体是个等势体。 2.静电平衡的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Q int=0,σ=ε0E 3.计算有导体存在时的静电场分布问题的基本依据: 高斯定律,电势概念,电荷守恒,导体经典平衡条件。 4.静电屏蔽:金属空壳的外表面上及壳外的电荷在壳内的合场强总为零,因而对壳内无影响。?第五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电介质分子的电距:极性分子有固有电距,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中产生感生电距。 2.电介质的极化:在外电场中固有电距的取向或感生电距的产生使电介质的表面(或 内部)出现束缚电荷。 电极化强度:对各向同性的电介质,在电场不太强的情况下 P=ε0(εr-1)E=ε0X E 面束缚电荷密度:σ’=P?e n 3.电位移:D=ε0E+P 对各向同性电介质:D=ε0εr E=εE D的高斯定律:=q0int 4.电容器的电容:C=Q U

大学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2012

2010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1. (12分) 质量为m ,体积为V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其内能为E 。已知此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普适气体常量R 。求: (1)气体的压强; (2)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3)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参考答案:(1)V E iV E p 522== ;(2332 5t A EM kT m N ε= = ; mR EM T 52=;(3 = 。 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解答2012.doc 2. (15分) 质量为3410kg -?的氢气被活塞封闭在某一容器的下半部而与外界平衡(设活塞外大气处于标准状态),容器开口处有一凸出边缘可防止活塞脱离,如图所示。把4210Q J =?的热量缓慢地传给气体,使气体逐渐膨胀。若氢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不计活塞的质量、厚度及其与器壁之间的摩擦,求氢气最后的体积、温度和压强。 (8.31/R J m ol k =?,答案保留4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289.6V L =;(2)2 645.3T k ∴=;(3)52 1.19710P P a ∴=?。 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解答2012.doc 3. ( 16分) 有N 个粒子,其速率分布函数为00000/(0) ()(2)0(2)av v v v f v a v v v v v ≤

(2)求速率分布在00v 区间的粒子数; (3)求N 个粒子的平均速率; (4)求速率分布在00v 区间内的粒子的平均速率。 参考答案:(1)0 23a v = ;(2)3 N N ?= ;(3)0 119 v v = ;(4)[]0 0~23 v v v '= 。 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解答2012.doc 4. (15分) 容器中有一定量的某单原子分子理想气。已知气体的初始压强11p atm =,体积11V L =。先将该气体在等压下加热到体积为原来的2倍,然后在等体积下加热到压强为原来的2倍,最后做绝热膨胀,直到温度下降到初始温度为止。设整个过程可视为准静态过程。 (1)绘出此过程的P~V 图; (2)求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量、气体所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答案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略;(2)1441()02 m i E R T T M ?= ?-=; 1412233414 557() W W W W J Q =++==。 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解答2012.doc 5.(15 分) 设有1摩尔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进行一热力学循环过程,过程曲线的V ~T 图如图所示,其中 2c a V V =。 (1)绘出此循环的P~V 图; (2)分别求出a b →、b c →、c a →各阶段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3)求该循环的效率。

(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热学总结

大学物理热学总结 ( 注: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学》) 热力学基础 1、体积、压强和温度是描述气体宏观性质的三个状态参量。 ①温度:表征系统热平衡时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摄氏温标,t 表示,单位摄氏度(℃)。热力学温标,即开尔文温标,T 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 )。 热力学温标的刻度单位与摄氏温标相同,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T /K=273.15℃+ t 温度没有上限,却有下限,即热力学温标的绝对零度。温度可以无限接近0K ,但永远不能达到0K 。 ②压强:气体作用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指向器壁的垂直作用力。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 )。其他:标准大气压(atm )、毫米汞高(mmHg )。 1 atm =1.01325×105 Pa = 760 mmHg ③体积:气体分子运动时所能到达的空间。单位立方米(m 3)、升(L ) 2、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必处于热平衡。 该定律表明: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可以用一个状态参量来表示,这个状态参量既是温度。 3、平衡态: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与外界不发生任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言,如果宏观性质在经过充分长的时间后保持不变,也就是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岁时间改变,则此时系统所处的状态称平衡态。 通常用p —V 图上的一个点表示一个平衡态。(理想概念) 4、热力学过程: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整个历程,简称过程。可分为: ①准静态过程:过程中的每个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是实际过程进行的无限缓慢的极限情况,可用p —V 图上一条曲线表示。 ②非准静态过程:中间状态为非平衡态的过程。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定质量的气体处于平衡态时,三个状态参量P.V .T 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气体的状态方程()0,,=T V P f 。 理想气体p 、V 、T 关系状态方称2 22111T V P T V P =,设质量m ,摩尔质量M 的理想气体达标准状态,有 00000T V P M m T V P T PV m == 令00/T V P R m =,则有理想气体状体方程 RT M m PV = 式中1131.8--??=K mol J R ,为摩尔气体常量。

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总结

电磁学部分总结 静电场部分 第一部分: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电场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同实物一样也具有能量、 动量、质量等属性。静电场的物质 特性的外在表现是: (1) 电场对位于其中的任何带电体都有电场力的作用 (2) 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电场力要作功 ——电场具有能量 1、描述静电场性质的基本物理量是场强和电势 ,掌握定义 及二者间的关系 F q o 2、反映静电场基本性质的两条定理是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q i ° L E dr 0 要掌握各个定理的内容,所揭示的静电场的性质,明确定理中各个物 理量的含义及影响各个量的因素。重点是高斯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3、应用 (1) 、电场强度的计算 E _J__ a) 、由点电荷场强公1 式4 。『「0 及场弓E 叠加原理 i 计算场强 电场强度 电势 U a W a q o E dr a

、离散分布的点电荷系的场强 E E i i 二、连续分布带电体的场强 厂 dE dq r E dE 2 r o 4 o r 其中,重点掌握电荷呈线分布的带电体问题 b )、由静电场中的高斯 定理计算场源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带电体 的场强分布 一般诸如球对称分布、轴对称分布和面对称分布,步骤及 例题详见课堂笔记。还有可能结合电势的计算一起进行。 c )、由场强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场强(适用于电势容易计算 或电 势分布已知的情形),掌握作业及课堂练习的类型即可。 U U U E gradU U ( i j k ) x y z (2)、电通量的计算 a ) 、均匀电场中S 与电场强度方向垂直 b ) 、均匀电场,S 法线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成?角 q 「i 。 r i

大学物理C期末试卷A打印版

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20 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 大学物理C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物理学常数: 18103-??=s m c ,12310381--??=K J .k ,1318-??=K mol J .R ,2212010858/Nm C .ε-?=, 693.02ln =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____________是表征液体表面张力大小的特征量。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2. ____________提供了一个判断流动类型的标准。 雷诺数 3.根据拉普拉斯公式,液膜很薄,半径为R ,表面张力系数为γ的球形肥皂泡内、外压强差 =-外内p p ____________。 R γ 4 4.图中为室温下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p v f 表示速率在最概然速率p 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那么当气体的温度降低时p v ____________、)(p v f ___________。(填变小、变大) 变小,变大 5. 温度为T 时,mol 1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表达式为___________。 RT 2 5

6. 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量和等体摩尔容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R C C m V m p +=,, 7. 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其内部电场强度等于_______________。 0 8. 静电场的安培环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dl E 0 9. 如右图所示为一个假象的球面,其中心有一个运动电荷,速度方向如图所 示,则图中所标注的三个球面上的点,哪个点具有最大的磁场__________。 B 10. 一物体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为m 12.0,周期为s 2,当0=t 时位移为m 06.0,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则该简谐振动的初相位为___________。 π35或π3 1- 11. 在空气(1=n )中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已知屏幕距双缝的距离m D 2.1=,双缝间距mm a 3.0=,入射光波长为nm 500=λ,若已知图中P 点是第5级暗纹的中心,则O 、P 间的距离为_______mm 。 9 12. 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是60°,一强度为0I 的自然光垂直穿过这两个偏振片,则透过第一个偏振片后光的强度为__________、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后光的强度为_______________。 021I 、08 1I 13. 如图所示,假设1S 和2S 是同一波阵面上的两个子光源,在空气中发出波长为λ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1S 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玻璃片,则两光源发出的光在A 点的位相差=?φ________________。 e n )1(2-λ π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v B

精选-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总结

电磁学部分总结 静电场部分 第一部分: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电场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同实物一样也具有能量、动量、质量等属性。静电场的物质特性的外在表现是: (1)电场对位于其中的任何带电体都有电场力的作用 (2)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电场力要作功——电场具有能量 1、描述静电场性质的基本物理量是场强和电势,掌握定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电场强度 电势 2、反映静电场基本性质的两条定理是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要掌握各个定理的内容,所揭示的静电场的性质,明确定理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影响各个量的因素。重点是高斯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3、应用 (1)、电场强度的计算 a)、由点电荷场强公式 及场强叠加原理 计算场强 q F E a a a r d E q W U 0 i S e q S d E 0 1 r d E L 020 41r r q E i i E E

一、离散分布的点电荷系的场强 二、连续分布带电体的场强 其中,重点掌握电荷呈线分布的带电体问题 b)、由静电场中的高斯 定理计算场源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带电体的场强分布 一般诸如球对称分布、轴对称分布和面对称分布,步骤及例 题详见课堂笔记。还有可能结合电势的计算一起进行。 c)、由场强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场强(适用于电势容易计算 或电势分布已知的情形),掌握作业及课堂练习的类型即可。 (2)、电通量的计算 2041i i i i i i r r q E E 0 204d r r q E d E U gradU E ) (k z U j y U i x U

a)、均匀电场中S 与电场强度方向垂直 b)、均匀电场,S 法线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成q 角 c)、由高斯定理求某些电通量 (3)、电势的计算 a)、场强积分法(定义法)——根据已知的场强分布,按定义 计算 b)、电势叠加法——已知电荷分布,由点电荷电势公式,利用 电势叠加原理计算 第二部分: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和条件 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作宏观定向运动的状态称为静电平衡状 态。 静电平衡下导体的特性: (1)整个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2)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表面附近场强的大小与该 表面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方向与表面垂直; (3)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 P P r d E U r dq dU r q U U i i i 0044

复旦大学《大学物理》(4学分)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大学物理》(4学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PHYS120001 编写时间 2007年 4月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英文名称 University Physics 学分数 4+4 周学时 4+1,4+1 任课教师* 开课院系** 物理系 预修课程 高中数学物理 课程性质: 自然科学类的平台物理学基础课程。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物理课程打下基础。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普通物理的基本知识。经典物理的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学与光学和近代量子物理的基本规律。 基本要求: 全面理解普通物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自然界已成熟的自然规律。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达到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更具体、更生动、更清晰的理解。从其发展过程,学习物理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科学态度,逐步培养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演示实验。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钟锡华、陈熙谋主编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Feynman, Leighton, Sands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年6月 郑永令,贾起民,方小敏 力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8月第2版 李洪芳热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第2版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 电磁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第2版 赵凯华,钟钧华 光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年1月第2版杨福家著 原子物理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3版 张三慧主编 大学物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第2版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1a . 已知处于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 ,由此可得氢原子光谱莱曼系的系限波长为 ,里德伯常数为 。 1b . 已知处于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电子伏特,那么氢原子处于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 ,由此计算的里德伯常数为 。 2. 已知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 3.6eV ,则氢原子第一激发态(n=2)电子的动能E k = ,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λ= 。(忽略相对论效应) 3. 火车站的站台长100m ,从高速运动的火车上测量站台的长度是80m ,那么火车通过站台的速度为 。 4. 实验测得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的系限波长为364.6nm ,由此计算巴尔末系第一条谱线的波长为 。 5. 以0.8C 速率运动的电子,其动量是 ,动能是 。 6. 振动频率为300赫兹的一维谐振子的能级间隔为 。 7. 振动频率为300赫兹的一维谐振子的零点能量是 。 8.电子在一维无限深势井运动的波函数x a n a x n πψsin 2)(=,电子处于第一激发态,则发现电子几率最大的位置为x= 和 。 1. 若一个电子的动能等于它的静能,试求:(1)该电子的速度为多大?(2)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考虑相对论效应) 解:(1)c v c v c m c m E k 2 3],1/11 [222020=∴--== (2),3,,204202222020c m p c m p c E c m c m E E k =∴+==+= 2. 若质子的总能量等于它静能量的2倍,求质子的动量和速率。已知质子的静质量为 kg 271067.1-?。 解:c v c v m m c m mc E 23,2/11,2220202=∴=-=∴== 3. 把一个静止的质子加速到0.1C ,需要对它做多少功?如果从0.8C 加速到0.9C ,需要做多少功?已知质子的静能为938MeV 。 解:MeV c m c v c m W 73.4/1202 22 01=--= 4. 在激发能级上的钠原子的平均寿命s 8101-?,发出波长589.0nm 的光子,试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