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设计桩型的合理选用

复合地基设计桩型的合理选用
复合地基设计桩型的合理选用

复合地基设计桩型的合理选用

闫明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北京,100013)

一、前言

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做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方案在地基处理中用的非常普遍。复合地基的桩型很多,不同的桩型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是不同的,实际工程中如何针对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桩型是方案选择的核心。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一讨论。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

(一)复合地基承载力可用下式表示:,

)1(------------------?+=f f f ak spk )2(------------------?+?=?z j f f f

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承载力提高幅度; -?j f 挤密分量; -?z f 置换分量。

(二)按挤密和振密效果可将被加固土分为:

(1)挤密效果好的土(如松散粉土、粉细纱);(2)可挤密土(如塑性指数较小密度不大的粉质粘土);(3)不可挤密土(如饱和软粘土、密度大的粘土、砂土)。 (三)施工工艺可分为两大类:

(1)无振动挤密作用的施工工艺;(2)有振动挤密作用的施工工艺

(四)桩体可分为四种: (1)散体桩(如碎石桩);(2)低粘结强度桩(搅拌水泥土桩、石灰桩等);(3)中等粘结强度桩(夯实水泥土桩);(4)高粘结强度桩(CFG 桩)。 从(1)到(4)桩的置换能力逐次增强。

方案选择的实质是根据给定土性和承载力提高幅度,选择施工工艺和桩型: (1)对无振动挤密的施工工艺:

挤密分量0=?j f ,承载力提高幅度唯一地取决于置换分量,即z f f ?=?,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低时,可选择散体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高时,可选择中等或高粘结强度桩。 (2)对有振动挤密的施工工艺: 首先看土性:

(a ) 若土为不可挤密土

则有挤密分量0=?j f ,同样承载力提高幅度唯一地取决于置换分量,即z f f ?=?,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低时,可选择散体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当设计要求的承载

力提高幅度较高时,可选择中等或高粘结强度桩。 (b )若土为可挤密或挤密效果好的土

先预估挤密分量j f ?(此时认为挤密分量为已知),则置换分量为j z f f f ?-?=?,当(j f f ?-?)较小时可选择散体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当(j f f ?-?)较大时,可选择中等或高粘结强度桩。

三、几种典型地基的桩型选择 (一)不均匀地基桩型选择 1、人工填土地基

(1)压实填土地基

在拟建场地遇有鱼塘、采砂坑,且鱼塘、采砂坑中有水、坑底有淤泥的时,通常应按如下方法进行回填处理:抽水→清除淤泥(当淤泥无法彻底清干净时抛石挤淤)→按填方工程分层回填素土夯实或碾压至设计标高。

按上述程序施工后,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一般可满足多层建筑荷载的设计要求。 当建筑物荷载水平较高,预估压实填土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一步做地基处理时,要限定填土材料的粒径不宜过大,避免对地基处理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压实填土地基不存在湿陷性,也不存在欠固结状态,在压实填土地基上采用复合地基方案是可行的。当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时,宜首选刚性桩复合地基方案。

但工程经常遇到的是拟建场地中的鱼塘或砂坑是随意填起来的,既没抽水,也没清淤,填筑材料也较复杂,有素土、河卵石、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回填过程没有进行夯实或碾压。 特别是建筑垃圾含有较多的大体积混凝土梁板,不论做地基处理还是做桩基,都会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2)以建筑垃圾(无大体积混凝土梁板、无生活垃圾)为主要成分的杂填土地基

当坑底土较好、坑底标高变化不大、坑底土和填土之间无淤泥时,填土在自重下已经稳定,不存在填土湿陷问题。

(a )建筑物基础全部在填土上

建筑物荷载比较均匀、荷载水平不高,可选择置换率较大的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柱锤夯扩桩复合地基、复合载体桩复合地基;周围环境允许也可采用强夯或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方案。

(b)当建筑物基础一部分在填土上、一部分在强度较高的原状土上

建筑物荷载比较均匀、荷载水平不高,可选用复合地基,按变形控制确定设计参数和选择桩型,使处理后的填土和原状土两部分承载力和模量基本相同,保证建筑物沉降均匀。为了有效地控制地基变形,宜选用模量较高置换能力强(中高粘结强度桩)的桩型。

若建筑物荷载水平较高,坑底土和填土之间有较厚的淤泥,或基础跨填土和原状土两部分,采用复合地基方案有困难时,应采用桩基,复合载体夯扩桩对这样的填土地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列为首选方案。

(3)含有大量生活垃圾的杂填土(无大体积混凝土梁板)地基

由于杂填土中生活垃圾的存在,随着时间的延续,其中的有机质材料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腐烂变质并产生昭气,土体变得松散、不稳定。在这样的填土地基上采用复合地基方案是不适宜的,通常宜采用桩基。比如,北京天通院东区杂填土地基采用桩基方案,中央美院杂填土地基先采用碎石桩将填土挤密,后采用复合载体桩基方案,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局部含淤泥、淤泥质土的不均匀地基

图1为局部含淤泥的不均匀地基,除②层淤泥外,其它各土层承载力和模量均较高。建筑物荷载是均匀的,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产生不均匀变形,建筑物会发生不均匀沉降。为消除地基不均匀变形需做地基处理,当采用复合地基方案时选择什么样的桩型是很重要的。

碎石桩属散体桩,桩的置换能力(或称桩的效应)很弱,碎石桩靠桩间土的侧向约束传递垂直荷载,桩间土强度高,土对桩的侧向约束越好,淤泥、淤泥质土强度很低,对桩的约束作用很差,桩传递垂直荷载的能力很弱。当然,打桩后桩顶应力比桩间土表面应力大一些,即桩土应力比大于1,工程实践表明,若桩间土密度不变,靠桩的置换作用地基承载力只能提高20~60%。碎石桩采用振动施工工艺可挤密和振密桩间土提高地基承载力,当碎石桩要用于挤密效果好的土,地基承载力可提高100~200%或更高。也就是说,碎石桩主要是用于挤密效果好的土,对不可挤密的饱和软粘土碎石桩方案加固效果很差。

对如图1所示局部含淤泥的不均匀地基,采用碎石桩加固方案,淤泥层中的桩承载力很低,淤泥又不能挤密,导致含淤泥部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很低,而不含淤泥部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较高。这就是说,采用碎石桩加固后的地基,仍然为不均匀地基,建筑物仍然可能发生倾斜或底板开裂。

搅拌水泥土桩属桩身强度密切与原土性状相关的桩型,桩长范围内,土分几层就有几个

图2的搅拌水

原设计意图

是通过搅拌桩穿过淤泥层,把荷载传到④砂层,由于淤泥段桩体强度太低,荷载不能像刚性桩那样很好地传到砂层,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都偏低。当图1所示的不均匀地基采用搅拌水泥土桩时,由于含淤泥部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低,而不含淤泥部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较高,加固后的地基仍为不均匀地基,建筑物同样会发生倾斜或底板开裂。

若将图2中的搅拌水泥土桩换成刚性桩(如CFG桩),由于这种桩的桩体材料与原土无关,称之为与原土性状无关的增强体。它的特点是全桩长由同一材料组成,桩体强度高、传递垂直荷载的能力强。当图1所示的不均匀地基采用刚性桩时,地基承载力和模量会有较大提高,建筑物总沉降量小,不均匀沉降会大大减小。

综上所述,局部含淤泥、淤泥质土的不均匀地基,采用碎石桩或搅拌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方案,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和消除不均匀地基的不均匀变形的效果是有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桩基对减少地基变形和消除不均匀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具有显著效果。

(二)、可液化地基

饱和松散粉土、粉细砂在地震荷载或其它动荷载作用下,土体会发生液化,处理可液化地基可采用强夯法,也可用桩基,但用的比较多的是碎石桩法,按施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振动沉管挤密碎石桩和振冲碎石桩。可液化土层为粉土且厚度不大,沉管打桩机施工不困难时,可选用振动沉管挤密碎石桩,可液化土层为厚度较大的砂土,或可液化土层上面有承载力高的粘性土,振动沉管机施工有困难,应采用振冲碎石桩。实践表明,碎石桩法是消除地基液化的有效方法。

复合地基方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桩距宜为3~5 d(d为桩径),若桩端落在②层砂时,桩较短单桩承载力较低,采用规范限定的最小桩距3d,复合地基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若桩端落在④层卵石时,桩较长单桩承载力较高,采用规范限定的最大桩距5d,复合

由以上讨论可得到如下认识:

1、复合地基桩型选择与被加固地基的土性和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有关。

2、填土地基能否采用复合地基取决填土材料组成、是否已消除湿陷性、和固结稳定。

桩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对减少地基变形和消除不均匀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具有显著

效果。若可采用复合地基,应首选刚性桩复合地基,若采用复合地基有困难时,应

采用桩基。

3、用桩身强度与原土密切相关水泥土桩或碎石桩加固局部含淤泥、淤泥质土的不均匀

地基,效果较差。

4、碎石桩是处理可液化地基的理想桩型,当既要消除地基液化又要求承载力提高幅度

较大时,可选用碎石桩和刚性桩组合的多桩型复合地基。

参考文献

[1] 闫明礼主编.地基处理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2] 闫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 一、前言 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做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方案在地基处理中用的非常普遍。复合地基的桩型很多,不同的桩型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是不同的,实际工程中如何针对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桩型是方案选择的核心。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一讨论。 采用复合地基有时主要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时主要是为了减少沉降量,有时两者兼而有之,在确定使用复合地基前,应予以分析。当软弱土层较厚时,采用复合地基往往是为了控制沉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复合地基具有较大的优点。若软弱土层很薄,而基岩又很浅,采用桩基础可能优于采用复合地基。另外,复合地基需要通过一定的沉降量来协调发挥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对沉降量控制要求很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复合地基技术。对一具体工程是否采用复合地基技术应根据荷载大小、地基土层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对工后沉降量的要求等方面综合分析而定。 随着对复合地基理论认识的提高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学术界提出了不同桩型、桩长的多元组合型复合地基——刚柔结合长短桩复合地基。 长桩:提高地基承载力,将荷载通过桩身向地基深处传递,减少压缩层变形,控制整体的沉降。桩体强度要求较高,多采用

CFG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等。 短桩:主要对土体进行处理,减小浅层的应力集中,提高承载力,消除软弱土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桩体采用散体桩和柔性桩如搅拌桩、碎石桩、石灰桩等。 褥垫层:促使桩—土协调变形,合理分配应力,保证桩土共同作用。复合地基的实质是桩、土共同作用。桩土应力分配的过程伴随着桩顶上刺或桩端下刺,因此需设置合适厚度和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能共同承担荷载。 长短桩的优点(以螺杆桩复合地基为例): (1)、螺杆桩复合地基在地基中形成平面及空间合适的刚度梯度,从而获得了高强度的复合地基。 (2)、螺杆桩复合地基中形成了土的三维应力状态,使土的强度高于其自身承载力的基本值,从而使土的参与工作系数大于1,这是任何其它类型复合地基无法实现的。 (3)、螺杆桩复合地基中优化的竖向刚度,使之形成了三层地基,从而减小了复合地基的沉降。特别是它有效地解决了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4)、螺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同时,即使在建筑物过大水平位移情况下,仍可以有效的传递垂直荷载,并由于加固后消除了可液化土层,从而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地震区。

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

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 山区沟谷软基的技术探讨 许洪亮1,2,熊震宙1 (1、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江西南昌 330002) (2、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由于山岭沟谷软基的特殊性,传统单一桩型的复合地基方案难以满足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要求,而多桩型的复合地基则消除了以上弊端,发挥了各桩型的优势,是桩型复合地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该文基于水泥土夯实桩和CFG桩各自的工程特性,结合具体工程提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并经过试验检测验证了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工作机理的正确性。 关键词:道路工程;沟谷软基;复合地基;单一桩型;多桩型;设计;检测 0 前言 对于超软地基的处理,传统手段经常采用CFG或水泥土复合桩等技术手段处理,山岭沟谷地区的特殊性,在选择软弱地基处理方案时,需从技术、经济、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而采取传统上单一桩型的水泥土夯实桩或CFG桩复合地基方案,如果桩的布置较疏,则在承载力和变形上难以满足要求;如果布置过密,由于挤土效应很容易使刚性较大的桩型断裂,同时也不经济。因此,采取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桩型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来联合处理山区沟谷软基,消除一种桩型造成的各种弊端,同时发挥各者的优势,就成为一种比较理想和科学的选择,也为桩型复合地基增加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 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地基处理形式,在工程实践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是,复合地基技术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工程师已经意识到了采取一种桩型的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的弊端,开始尝试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桩型联合加固的方法。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已经有了采用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先例,陈强等首先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初步分析了某一民用工程中CFG桩和GC桩联合加固软弱地基的机理,认为多桩型复合地基具有单一桩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2]。闫明礼,王明山等提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3]。从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从经济方面考虑,发展多桩型复合地基来处理公路沟谷软基是一种趋势,开展多桩型复合地基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经济性。 赣定高速公路沿线路段大部分位于低山丘陵地 貌区,有些高路堤及拱涵重要结构都处于软基之上,下卧软土层最厚处达到10m左右,属于典型的山区沟谷软基,因此必须对这些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变形要求。 在2003年1月~2004年5月,由赣定高速公路总指挥部牵头,联合天津大学及工程参建等单位,依托赣定高速公路,开展了“山区高速公路沟谷软基处理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并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其中“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山区沟谷软基技术研究”为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获得了较多的应用成果,值得同行业所借鉴和推广应用。 实践证明,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单一CFG桩间距不能过密,夯实桩水泥土桩深度受限等问题。多桩型复合地基有效地消除了单一桩型应力集中现象,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中任一桩型的荷载传递能力。 1 多桩型复合地基技术工程背景 如何选择不同桩型组成多桩型复合地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一般来说,桩身强度应刚柔并济,长度应长短结合。同时,桩的工程特性应存在较大的互补性,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的长处,消除某种桩型单一布置带来的弊端。 1.1 水泥土夯实桩的工程特性 水泥土夯实桩是水泥或水泥系固化材料与土混 合形成的桩,由于土质的不同,其固化机理也有区别。用于砂性土时,水泥土的固化原理类同于建筑上常用的水泥砂浆,具有很高的强度,固化的时间也较短。用于粘性土时,由于水泥土惨量有限(7%~20%),且粘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并含有一定的活性物质,所

多桩复合地基

7.9 多桩型复合地基 7.9.1多桩型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不同深度具有持力层的正常固结土,或浅层存在欠固结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以及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较高的地基处理。 7.9.2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桩型及施工工艺的确定应考虑土层情况、承载力与变形控制要求、经济性、环境要求等综合因素; 2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贡献较大或用于控制复合土层变形的长桩,应选择相对较好的持力层并应穿过软弱下卧层;对处理欠固结土的增强体,其长度应穿越欠固结土层;对消除湿陷性土的增强体,其长度宜穿过湿陷性土层;对处理液化土的增强体,其长度宜穿过可液化土层; 3 如浅部存有较好持力层的正常固结土,可采用刚性长桩与刚性短桩、刚性长桩与柔性短桩的组合方案; 4 对浅部存在软土或欠固结土,宜先采用预压、压实、夯实、挤密方法或柔性桩复合地基等处理浅层地基,而后采用刚性或柔性长桩进行处理的方案; 5 对湿陷性黄土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规定,选择压实、夯实或土桩、灰土桩等处理湿陷性,再采用刚性长桩进行处理的方案; 6 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等方法处理液化土层,再采用有黏结强度桩进行处理的方案; 7 对膨胀土地基采用多桩型复合地基方案时,宜采用灰土桩等处理其膨胀性,长桩宜穿越膨胀土层到达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稳定土层,且不应采用桩身透水性较强的桩。 7.9.3 多桩型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应由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可按第7.1.6条规定估算;对施工扰动敏感的土层,应考虑后施工桩对已施工桩的单桩承载力的折减。 7.9.4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布桩宜采用正方形或三角形间隔布置,刚性桩可仅在基础范围内布置,其他增强体桩位布置应满足液化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对不同性质土处理范围的要求。 7.9.5多桩型复合地基垫层设置,对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宜选择砂石垫层,垫层厚度宜取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贡献较大增强体直径的1/2;对刚性桩与其他材料增强体桩组合的复合地基,宜取刚性桩直径的1/2;对未要求全部消除湿陷性的黄土或膨胀土地基,宜采用灰土垫层,其厚度宜为300mm 。 7.9.6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采用以下方式估算: 1 由具有黏结强度的A 桩、B 桩组合形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含长短桩复合地基、等长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k p a p a spk f m m A R m A R m f )1(2122221111--++=βλλ (7.9.6-1)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置桩长为空桩1.8m ,实桩6.5m ,桩底穿透淤泥质土夹粉砂5.2m ,进入粉质粘土0.5m ;桩距为1.5*1.5m 。 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kN 102.72455.014.31504.05.0152.5555.014.321=÷???+?+???=+=∑=)(p p n 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① 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kN 275.71455.014.3120025.02=÷???==p cu a A f R η——② 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71.275kN ; 式中 cu f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 p u —桩的周长(m );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i l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f m A R m sk p a 508.6750)1055.01(8.0237.0275.711055.0)1(f spk =?-?+?=-+=β 1055.05.1455.014.3m 2 2=÷?= 式中 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 —面积置换率;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的截面积(m 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要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90KPa ,需调整搅拌桩间距,最疏为1.1m*1.1m ,计算得: kPa kPa f m A R m sk p a 9017.9150)196.01(8.0237 .0275.71196.0)1(f spk >=?-?+?=-+=β 196.01 .1455.014.3m 22=÷?= 2010-11-10

第二章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说明

说明 一、本定额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桩基础,不适用水工建筑、公路桥梁工程。 二、本定额已综合了土壤的级别,执行中不予换算。 三、钻(冲)孔桩不分土壤类别。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微风化岩三类。强风化岩不作入岩计算。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作入岩计算。岩石风化程度见下表。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表 四、每个单位工程的打(灌)桩工程量小于下表规定数量时,其人工、机械量按相应定额项目乘以系数1.25计算。

五、本定额除静力压桩外,均未包括接桩。如需接桩,除按相应打桩项目计算外,按设计要求另计算接桩项目。其焊接桩接头钢材用量,设计与定额用量不同时,应按设计用量进行调整。 六、打试验桩按相应定额项目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2计算。 七、打桩、沉管,桩间净距小于4倍桩径(桩边长)的,均按相应定额项目中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3计算。 八、定额以打直桩为准,如打斜桩,斜度在1:6以内者,按相应定额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25,如斜度大于1:6者,按相应定额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43。 九、定额以平地(坡度小于15°)打桩为准,如在坡堤上(坡度大于15°)打桩时,按相应定额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5。如在基坑内(基坑深度大于1.5m)打桩或在地坪上打坑槽内(坑槽深度大于1m)桩时,按相应定额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1。 十、定额各种灌注桩的材料用量中,均已包括下表规定的充盈系数和材料损耗。充盈系数与定额规定不同时可以调整。

其中灌注砂石桩除上述充盈系数和损耗率外,还包括级配密实系数1.334。 十一、因设计修改在桩间补桩或强夯后的地基上打桩时,按相应定额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5。 十二、打送桩时,可按相应打桩定额项目综合工日及机械台班乘下表规定系数计算。 十三、金属周转材料中包括桩帽、送桩器、桩帽盖、活瓣桩尖、钢管、料斗等属于周转性使用的材料。 十四、钢板桩尖按加工铁件计价。 十五、定额中各种桩的混凝土强度如与设计要求不同,可以进行换算。 十六、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的水泥用量,定额中按水泥掺入量为12%计算,如设计水泥掺入比例不同时,可按水泥掺入量每增减1%进行换算。 十七、强夯法加固地基是在天然地基上或填土地基上进行作业的,如在某一遍夯击能夯击后,设计要求需要用外来土(石)填坑时,其土(石)回填,另按有关规定执行。本定额不包括强夯前的试夯工作和费用,如设计要求试夯,可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实例

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实例 A Example of the Calculation of Multi-type-pile Composite Subgrade 摘要:本文讨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及其复合模量的基本概念。介绍了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计算实例。 关键词:多桩型复合地基,复合模量,承载力,变形 1 前言 复合地基中的纵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作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桩型组成的复合地基称为多桩型复合地基。比如,对可液化地基,为消除地基液化,可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或振冲碎石桩方案。但当建筑物荷载较大而要求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较高,单一碎石桩复合地基方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时,可采用碎石桩和刚性桩(如CFG 桩)组合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方案。这种多桩型复合地基既能消除地基液化,又可以得到很高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如太原市华宇·绿洲项目12~22层住宅楼均采用该方案,经济效益较高。 又如,当地基土有两个好的桩端持力层,分别位于基底以下深度为Z 1(Ⅰ层)和Z 2(Ⅱ层)的土层,且Z 1<Z 2。在复合地基合理桩距范围内,若桩端落在Ⅰ层时,复合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若桩端落在Ⅱ层时,复合地基承载力又过高,偏于保守。此时,可考虑将部分桩的桩端落在Ⅰ层上,另一部分桩的桩端落在Ⅱ层上,形成长短桩复合地基,需说明的是,多桩型复合地基和长短桩复合地基意义一致,设计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工程中单一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相对比较成熟,工程经验积累非常多。但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桩型的多桩型复合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如何计算,虽有很多文献专门论述过,但工程经验不多,本文介绍一个工程实例,以积累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算经验。 2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一般地,将复合地基中荷载分担比高的桩型定义为主控桩(桩的模量相对较高,桩相对较长)。其余桩型为辅桩,并按荷载分担比由大到小排序。工程中常用的是两种桩型组成的复合地基(或长短桩复合地基)。 下面先就两种桩型组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可推广到两种以上桩型的复合地基。基本思路为: (1)由天然地基和主控桩复合形成复合地基,视为一种新的等效天然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k1。 (2)将等效天然地基和辅桩复合形成复合地基,求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即两种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 具体推导如下: 基础下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 。主控桩的断面面积为A p1,平均面积置换率为m 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 a1。则主控桩和天然地基形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ak p a spk f m A R m f 1111 11 11-+=βα (1) 式中 α1—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与土性和主控桩成桩工艺以及主控桩的桩径、桩距等有关。 对非挤土成桩工艺,α1=1; β1—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一般β1≤1。 基础下辅桩的断面面积为A p2,平均面积置换率为m 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 a2。辅桩与承载力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土挤密桩的多桩型复合地基试述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土挤密桩的多桩型复合地基试述机械工程自动 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初期,机械制造自动化一般是以电气部件来实现,到了20世纪后期,计算机技术已经慢慢被应用机械领域自动化制造中,在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的集成制造系也逐渐完善。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标签: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问题;对策 1、自动化以及机械自动化技术分析 自动化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动态化发展新理念。主要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第一,在进行的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可以不断完善机械设备的具体应用功能,在诸多操作环节中都可以实现人类劳力和脑力的节省,进而就可以促使机械制造整体流程的变得更加顺畅。第二,在进行自动化运动过程中,一般关系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环节,都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不断延长机械制造产品的生命周期,在机械制造和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仅促使其制造过程逐渐变得顺畅,同时,也可以比较高效快速地落实自动化审查工作,促使产品可以在生产中更加高效以及优质。 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1)信息流的自动化。信息作为发展的一个标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设备,实现信息流的自动化,提高了产品数据的流通性,满足了产品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为自动化技术系统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依据。在信息时代,信息收集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其发展的前景,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要想寻求创新和突破,就必须要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探索行业的发展方向,以信息为依托,对先进技术信息保留敏锐度,以保障机械制造业工艺设计的优化。 (2)物流系统的自动化。自动化的物流系统,有效节约了能源及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提高了机械制造的效率,保障机械生产加工的稳定性。建立便捷快速的物流运输体系,是机械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以快速的物流流通,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材料不足的现象,保障其持续性,促进其高效、稳定、持续的发展。 (3)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在当前机械制造业发展中,对机械零部件的生存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以此,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对高效、高质系统检测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应运而生,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对系统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细度,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检测,更能及时发现机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浅议长短桩复合地基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目前,对于大型建筑结构,在沉降和承载力控制方面,桩基础无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首选的地基形式,然而在多层和小高层建筑中桩基础成本造价相对过高。为了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又能够减小地基处理成本,复合地基应运而生,其中尤以长短桩复合地基最为突出,其充分发挥了天然土体承载能力,同时减少了沉降,即满足了上层建筑结构要求,又减小了打桩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大地降低了地基成本,是近年来在多层和小高层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的一种地基形式。 一、复合地基的定义和桩基的区分 经过处理形成的地基多数可归属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地基土体的承载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形成均质地基,如通过预压法、强夯法以及换填法等形成的土体改良地基,这类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计算类似于浅基础。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其通常被称为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和桩基础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复合地基理论的产生实际上是基于桩基理论。从地基工程成本上考虑,在满足上层建筑结构对变形控制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使桩分担的上部荷载部分转向桩间土,由桩间土承担进而减小桩数,降低地基成本。从环境的方面考虑,这种新型地基可以减小由于大面积和大量的打桩施工所造成的原有天然地基内超孔隙水压力增加所引发的土体有效重度降低和地基内出现渗流现象,包括:流沙、管涌、上浮、局部不均匀沉降等对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整体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桩基理论中主要考虑桩体和基础底部相互作用对整体地基性状的影响,充分发挥桩的承载力而忽略桩间土直接和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桩间土作为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从经济和适用方面上,这种设计理念在减小上层建筑差异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方面效果显著,在大型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充分推广,但对于多层和小高层建筑,相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来说,桩基础成本较高,性价比较低。 二、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和研究现状 随着对复合地基理论认识的提高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出了由两种不同类型(或同种类型而长度差别较大)的桩与土组成的三元组合型复合地基。这种新型复合地基形式从目前研究与应用情况来看,基本形式大多为长短桩复合地基。目前,在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设计理论方面存在两种设计理念:一种是长桩协力形式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当基底以下存在较厚的软弱土层时,采用短桩对该区域土层进行加固,减小地基上层的沉降变形,同时也可提高基底土层的承载力。而长桩的主要作用是弥补经短桩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的不足,同时长桩的设置也减小了复合地基的沉降。另一种是长桩控沉形式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当基底以下存在上下两层较为理想的桩端持力层时,如采用短桩方案将桩端放在上层持力层,即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由于加固较浅,沉降变形将有可能偏大。采用长桩和短桩相结合的方案,将长桩、短桩桩端分别落在上、下两层桩端持力层上,充分发挥上、下两层桩端持力层的特性,长桩与短桩间隔设置,利用短桩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通过长桩不仅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而且可将荷载通过桩身向地基深处传递,减少压缩层变形。

工程量计算规则桩与地基基础

工程量计算规则 1、计算打桩(灌注桩)工程量前应确定下列事项。 (1)确定土质级别:根据工程地质资料中的土层构造、土壤物理力学性能及每米沉桩时间鉴别适用定额土质级别。 (2)确定施工方法、工艺流程,采用机型,桩、土壤泥浆运距。 2、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含管桩)的工程量,按设计桩长(包括桩尖,即不扣除桩尖虚体积)乘以桩截面面积以立方米计算。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 3、静力压桩机压桩。 (1)静压方桩工程量按设计桩长(包括桩尖,即不扣除桩尖虚体积)乘以桩截面面积以立方米计算。 (2)静压管桩工程量按设计长度以米计算;管桩的空心部分灌注混凝土,工程量按设计灌注长度乘以桩芯截面面积以立方米计算;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如需设置钢桩尖时,钢桩尖制作、安装按实际重量套用一般铁件定额计算。 4、螺旋钻机钻孔取土按钻孔入土深度以米计算。 5、接桩:电焊接桩按设计接头,以个计算;硫磺胶泥按桩断面以平方米计算。 6、送桩:按桩截面面积乘以送桩长度(即打桩架底至桩顶高度或自桩顶面至自然地平面另加0、5m)以立方米计算。 7、打孔灌注桩。 (1)混凝土桩、砂桩、碎石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包括桩尖,即不扣除桩尖虚体积)+设计超灌长度]×设计桩截面面积计算。 (2)扩大(复打)桩的体积按单桩体积乘以次数计算。 (3)打孔时,先埋入预制混凝土桩尖,再灌注混凝土者,桩尖的制作与运输按本定额 A、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相应子目以立方米计算,灌注桩体积按[设计长度(自桩尖顶面至桩顶面高度)+设计超灌长度]×设计桩截面积计算。 8、钻(冲)孔灌注桩与旋挖桩分成孔、灌芯、入岩工程量计算。 (1)钻(冲)孔灌注桩、旋挖桩成孔工程量按成孔长度乘以设计桩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成孔长度为打桩前的自然地坪标高至设计桩底的长度。

复合地基静载计算说明

花都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花都雅居乐107国道地块D 地块” CM 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1座: 采用CM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 =460kPa 。 1、荷载板尺寸及试验荷载如下: A 区: 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0m ×0.80m ,试验终极荷载为794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0m ×0.80m ,试验终极荷载为328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60m ×1.60m ,试验终极荷载为2355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B 区: 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5m ×0.85m ,试验终极荷载为934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5m ×0.85m ,试验终极荷载为333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75m ×1.75m ,试验终极荷载为2818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2、CM 单桩复合承载力计算: A 区: 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0979c m =;0.1317m m = 假定C 桩及M 桩各承担1/2,则单桩复合地基试验板的置换率分别为 '20.09790.1958c m =?=,'20.13170.2634m m =?= 则:A m A c c ?=' ,2 ' 0.12560.640.1958 c c A A m m = ==, C 桩荷载板尺寸为0.8m ?0.8m A m A m m ?=' ,2 '0.196250.750.2634 m m A A m m = ==, M 桩荷载板尺寸为0.8m ?0.8m (以C 桩为主,参照C 桩的荷载板)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7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一、选择题 1、现场灌注砼桩单桩体积,按设计规定桩长(包括桩尖,不扣虚体积)增加( )米乘以设计外径截面积计算。 A 0.20 B. 0.25 C. 0.3 D. 0.5 2、地面垫层,按主墙间净空面积计算乘设计厚度以体积计算,应扣除( )等所占的体积。 A.设备基础 B.室内地道 C.凸出地面的构筑物 D.间壁墙 E.附墙烟囱 3、计算砖基础工程量时,不扣除( )等所占的体积。 A.圈梁 B.管道 C.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 D.基础砂浆防潮层 E.构造柱 4.当以《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时,人工挖孔桩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为( ) A.挖孔桩土方体积=孔桩断面面积×桩孔中心线深度 B.挖孔桩土方体积=孔桩断面面积×桩孔中心线深度×2 C.挖孔桩土方体积=孔桩断面面积×桩孔中心线深度×0.8 D.挖孔桩土方体积=孔桩断面面积×桩孔中心线深度+5m3 5、关于地基与桩基础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正确的说法是()。 A.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按设计图示桩长度(包括桩尖)以m为单位计算 B.钢板桩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C.混凝土灌注桩扩大头体积折算成长度并入桩长计算 D.地下连续墙按设计图示墙中心线长度乘槽深的面积计算 二、简答题 1、何谓送桩? 2、地面垫层工程量应怎样计算? 3、施工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措施项目)工程量应怎样计算? 4、地基强夯工程量应怎样计算?

5、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工程量应怎样计算? 6、打孔、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工程量应怎样计算? 7、砂浆土钉防护、锚杆机钻孔防护工程量怎样计算? 8、打试验桩项目是否包括测桩?仍、机械是否调整? 三论述题: 桩基工程量清单编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四、计算题 1、如图2-7所示,实线范围为地基强夯范围。①设计要求:不间隔夯击,设计击数8击,夯击能量为500t·m,一遍夯击。求其工程量。 ②设计要求:间隔夯击,间隔夯击点不大于8m,设计击数为10击,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1-0079-02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12-09-10作者简介:徐玉芬(1977-),女,讲师 徐玉芬 (三江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简要介绍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技术特点,着重阐述了此种新型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设计方法中存在的 问题,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以促进该复合地基的推广应用。关键词:长短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深 化,长短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长短桩复合地基主要是利用刚性长桩与刚性、半刚性或柔性短桩相结合对地基进行综合处理。长短桩复合地基不仅能充分发挥桩体的承载力,而且能积极调动桩间土体参与工作,一般来讲,短桩可减少浅层的应力集中,提高其承载力;而长桩在增加地基承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桩身将荷载传递到深层地基以达到减少压缩层变形、控制沉降量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为协调地基变形,在桩顶还会铺设褥垫层。在一些地区,以刚性长桩柔性短桩组合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已开始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形式,长短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高、工期短、造价低的特点,它将在岩土工程界得到推广和应用,但由于该理论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现状 虽然长短桩复合地基已成功地应用于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 但其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至今为止,仍未形成比较完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下面对近八年来已见诸报道的长短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大致综述如下。 梁发云通过建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长短桩复合地基中垫层—桩—土系统的共同作用机理进行了参数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沉降控制方法[1]。 牛顺生通过建立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例计算以验证其可行性[2]。 欧丽利用ANSYS 有限元软件对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三维弹塑性计算分析,探讨了桩身应力与土体附加应力分布、荷载传递的性状及变形特性,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3]。 郭院成、李明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试验,针对刚柔两种基础形式下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应力、 变形、桩土荷载分担比及桩土应力等规律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分析,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宝贵资料[4]。 谢新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工程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垫层模量、厚度、短桩模量以及长桩长度的变化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 长短桩应力比和长短桩桩身应力的影响,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5]。 郭院成通过对柔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内长、短桩桩顶荷载传递影响区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公式,并结合现场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公式的实用性,为柔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6]。 林本海根据多层地基土分布的特点,结合刚性长桩—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柔性短[1]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 ]. [2]谢小松.大型深基坑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结构分析 [D ].上海:同济大学,2007. [3]钟建驰,冯兆祥,刘玉涛,等.嵌岩地下连续墙模型试验研究 和参数测定[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52- 55. [4]朱国华,刘玉涛,黄昌锦.某逆作法地下室柱墙差异沉降计 算分析[J ].施工技术,2009(9):92-94. [5]封金财.大型深基坑逆作法施工过程有限元模拟[J ].国防 交通工程与技术,2005(3):55-58. Retaining pile and columns difference settlement analysis of a top down method foundation pit TANG Xiao-qiang 1, 2 ZHANG Zhi-hao 2ZHANG Geng-cheng 2 (1.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China ;2.China Petroleum East China Survey &Design Institut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mpany ,Qingdao 266071,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project of air defense top down foundation pit was numerical computed by plaxis.An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alcula-tion ,an analysis of difference settlement of supporting pile and post with a hard layer (strong weathering rock )under the bottom was presented.Pit-bottom uplift estimated by Tongji method ,calcul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coincide ,indicating that the rock area basal re-bound main control factor is simple unloading rebound.If reversed construction of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columns are embedded in the rock piles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is very small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Key words :foundation pit ,top down method ,columns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basement uplift · 97·第38卷第31期2012年11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8No.31Nov.2012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说明 一、本章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桩基及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工程,不适用于水工建筑、公路桥梁工程。 二、本章钻孔土质分为四种: 1.砂土:粒径≤2mm的砂类土,包括淤泥、轻亚黏土。 2.黏土:亚黏土、黏土、黄土,包括土状风化。 3.砂砾:粒径2—20mm的角砾、圆砾含量≤50%,包括礓石粒土及粒状风化。 4.砾石:粒径2—20mm的角砾、圆砾含量>50%,有时还包括粒径20—200mm的碎石、卵石,其含量在40%以内,包括块状风化。 三、本章打桩项目中的打桩机械系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的。 四、本章打、压预制管桩项目均未包括接桩,接桩按设计规定另套相应项目。 五、单位工程打、压桩或灌注桩成孔工程量在下表规定数量以内时,其人工、机械按相应项目乘以系数1.25. 六、焊接桩接头钢材用量设计与项目不同时,可按设计用量换算。 七、试验桩(含锚桩)按相应项目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2.00计算。 八、打桩,成孔桩间净距小于4倍桩径的,项目中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3。 九、本章打预制桩是按垂直桩编制的,如打斜桩,斜度在1:6以内者,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2,如斜度大于1:6者,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3。 十、本章以平地(坡度小于150)打桩为准,如在堤坡上(坡度大于150)打桩时,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5。如在基坑内(基坑深度大于1.5m)打桩,或在地坪上打坑槽内桩(坑槽深度大于1m),项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1。如铺设坡道其费用另行计算。 十一、各种灌注桩材料用量中均已包括下表规定的充盈系数和材料损耗。其中灌注砂石桩除上述充盈系数和损耗率外,还包括级配密实度系数1.334。 十二、泥浆制作是按普通泥浆考虑的,若需采用膨润土制作泥浆时,可按施工组织设计据实结算。 十三、注浆管埋设定额按桩底注浆考虑,如设计采用侧向注浆时,则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2。 十四、人工成孔是按孔深10m以内考虑的,孔深超过10m时,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5。十五、人工成孔,如遇地下水时,其处理费用按实计取。 十六、人工成孔,桩径小于1200mm(包括1200mm)时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2。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 . . . A.B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 ... .

. . . . 说明 一、一般说明 (一)本分部桩与地基基础工程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与地基基础工程,不适用于水工建筑、公路桥梁的打桩工程。 (二)本分部桩与地基基础工程地层划分为土壤层、卵石层、岩石层三大类。 1. 1.卵石层是指粒径大于20mm的卵石、碎石含量在50%以上的地层。如粒径大于20mm 的卵石、碎石含量在15%~50%,人工、机械按卵石层项目乘以系数0.80。如粒径大于200mm 的卵石、碎石含量在50%以上,按岩石层项目计算。 2. 2.岩石级别按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划分为三档,本定额按岩石级别松次坚石(V~VIII)确定。岩石级别为普坚石(IX~X)时,人工、机械按岩石层项目乘以系数1.4;岩石级别为特坚石(XI~XVI)时,人工、机械按岩石层项目乘以系数2.0。 3. 3.土壤级别根据工程地质资料中的土层构造和土壤物理、力学性能的有关指标,参照纯沉桩时间划分为一级土和二级土。凡遇有砂夹层者,应首先按砂层情况确定土壤级别。无砂层者,按土壤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并参照每米平均纯沉桩时间确定。用土壤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鉴别土壤级别时,桩长在12m以,相当于桩长的三分之一的土层厚度应达到土壤级别所规定的指标。桩长在12m以外,5m厚度的土层应达到土壤级别所规定的指标。土壤级别按下表确定。 (三)单位工程打(灌注)桩工程量在下列规定数量以时,其人工、机械按相应项目乘以系数1.25计算。

. . . . (四)本分部(除锚杆钻孔、灌浆外)系按打垂直桩考虑,如打斜桩,其斜度小于1∶6时,则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43(俯打、仰打均同);当斜度超过1∶6时,打桩所采用的措施费用,按实计算。 (五)本分部不包括清除地下障碍物,若发生时按实计算。 (六)本分部桩与地基基础工程项目中未包括桩的现场检验费。 二、桩基工程 (一)打试桩按相应项目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2计算。 (二)混凝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截桩按相应项目另行计算,截桩项目已包括将截下的桩头运至现场不影响下步施工的堆放点的费用,桩头如需运出施工现场者,按“A.A土(石)方工程”相应项目计算。 (三)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按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成品桩编制,不再计算预制桩制作及运输。 (四)焊接桩钢材用量如与实际不同时,按实调整。 (五)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冲击钻孔法施工的混凝土桩、砂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及振冲碎石桩的泥浆外运另按相应项目计算。 (六)沉管法施工的混凝土桩、砂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桩尖制作按相应项目另行计算,桩尖钢筋、铁件制作安装、桩尖运输另按“A.D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相应项目计算。 (七)灌注桩的充盈量已包含在项目,不另计算。 (八)人工挖孔桩不浇护壁,桩芯浇注执行挖孔桩芯定额,并将混凝土用量换算为11m3/10m3。 (九)现场灌注混凝土桩的钢筋笼按“A.D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相应项目计算。 (十)压力灌浆微型桩如作为抗拔桩(抗浮锚杆),使用钢筋或钢绞线的,按本分部的预应力锚杆项目和非预应力锚杆项目计算。 (十一)高压旋喷桩、压力灌浆微型桩的水泥用量与本项目用量不同时,按实调整。 (十二)本项目中没有的桩径可采用插法计算。如桩径为850mm的回旋钻孔灌注桩,可根据桩径为800mm和桩径为900mm的项目计算,即:桩径为850mm的回旋钻孔灌注桩基价 V850=(A900-A850) ×V800+ (A850-A800) ×V900 (A900-A800)(A900-A800) = 0.51471×V800+0.48529×V900 式中:V800、A800 ——桩径为800mm的回旋钻孔灌注桩基价、截面积; V850、A850——桩径为850mm的回旋钻孔灌注桩基价、截面积; V900、A900——桩径为900mm的回旋钻孔灌注桩基价、截面积。

复合地基设计桩型的合理选用

复合地基设计桩型的合理选用 闫明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北京,100013) 一、前言 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做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方案在地基处理中用的非常普遍。复合地基的桩型很多,不同的桩型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是不同的,实际工程中如何针对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桩型是方案选择的核心。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一讨论。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 (一)复合地基承载力可用下式表示:, )1(------------------?+=f f f ak spk )2(------------------?+?=?z j f f f 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承载力提高幅度; -?j f 挤密分量; -?z f 置换分量。 (二)按挤密和振密效果可将被加固土分为: (1)挤密效果好的土(如松散粉土、粉细纱);(2)可挤密土(如塑性指数较小密度不大的粉质粘土);(3)不可挤密土(如饱和软粘土、密度大的粘土、砂土)。 (三)施工工艺可分为两大类: (1)无振动挤密作用的施工工艺;(2)有振动挤密作用的施工工艺 (四)桩体可分为四种: (1)散体桩(如碎石桩);(2)低粘结强度桩(搅拌水泥土桩、石灰桩等);(3)中等粘结强度桩(夯实水泥土桩);(4)高粘结强度桩(CFG 桩)。 从(1)到(4)桩的置换能力逐次增强。 方案选择的实质是根据给定土性和承载力提高幅度,选择施工工艺和桩型: (1)对无振动挤密的施工工艺: 挤密分量0=?j f ,承载力提高幅度唯一地取决于置换分量,即z f f ?=?,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低时,可选择散体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高时,可选择中等或高粘结强度桩。 (2)对有振动挤密的施工工艺: 首先看土性: (a ) 若土为不可挤密土 则有挤密分量0=?j f ,同样承载力提高幅度唯一地取决于置换分量,即z f f ?=?,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低时,可选择散体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当设计要求的承载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A.B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一、一般说明 (-)本分部桩与地基基础工程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与地基基础工程,不适用于水工建筑、公路桥梁的打桩工程。 (二)本分部桩与地基基础工程地层划分为上壤层、卵石层、岩石层三大类。 1. 1.卵石层是指粒径大于20mm的卵石、碎石含量在50弔以上的地层。如粒径大于20mm 的卵石、碎石含量在15%?50%人工、机械按卵石层项目乘以系数0.80。如粒径大于200mm 的卵石、碎石含量在50%以上,按岩石层项目计算。 2. 2.岩石级别按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划分为三档,本定额按岩石级别松次坚石(V?VIII)确左。岩石级別为普坚石(IX?X)时,人工、机械按岩石层项目乘以系数1.4; 岩石级别为特坚石(XI?XVI)时,人工、机械按岩石层项目乘以系数2.0。 3. 3. 土壤级别根据工程地质资料中的上层构造和丄壊物理、力学性能的有关指标,参照纯沉桩时间划分为一级土和二级土。凡遇有砂夹层者,应首先按砂层情况确定上壤级别。无砂层者,按土壤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并参照每米平均纯沉桩时间确定。用上壤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鉴别上壤级別时,桩长在12m以,相当于桩长的三分之一的上层厚度应达到上壤级别所规赵的指标。桩长在12m以外,5m厚度的土层应达到丄壤级别所规定的指标。上壤级别按下表确定。 (三)单位工程打(灌注)桩工程量在下列规定数量以时,其人工、机械按相应项目乘以系数1.25计算。

(四)本分部(除锚杆钻孔、灌浆外)系按打垂直桩考虑,如打斜桩,其斜度小于1 :6时, 则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43(俯打、仰打均同);当斜度超过1 :6时,打桩所采用的措施费用, 按实计算。 (五)本分部不包括淸除地下障碍物,若发生时按实计算。 (六)本分部桩与地基基础工程项目中未包括桩的现场检验费。 二、桩基工程 (-)打试桩按相应项目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2计算。 (二)混凝上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截桩按相应项目列行计算,截桩项目已包括将截下的桩头运至现场不影响下步施工的堆放点的费用,桩头如需运岀施工现场者,按“A.A± (石)方工程”相应项目计算。 (三)打预制钢筋混凝上方桩按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成品桩编制,不再计算预制桩制作及运输。 (四)焊接桩钢材用量如与实际不同时,按实调整。 (五)钻孔灌注混凝上桩、冲击钻孔法施工的混凝上桩、砂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及振冲碎石桩的泥浆外运另按相应项目计算。 (六)沉管法施工的混凝上桩、砂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桩尖制作按相应项目另行计算,桩尖钢筋、铁件制作安装、桩尖运输另按“A.D混凝上及钢筋混凝丄工程”相应项目计算。 (七)灌注桩的充盈疑已包含在项目,不另计算。 (八)人工挖孔桩不浇护壁,桩芯浇注执行挖孔桩芯左额,并将混凝上用量换算为 1 lm3/10m\ (九)现场灌注混凝上桩的钢筋笼按“A.D混凝丄及钢筋混凝上工程”相应项目计算。 (十)压力灌浆微型桩如作为抗拔桩(抗浮锚杆),使用钢筋或钢绞线的,按本分部的预应力锚杆项目和非预应力锚杆项目计算。 (十一)高压旋喷桩、压力灌浆微型桩的水泥用量与本项目用量不同时,按实调整。 (十二)本项目中没有的桩径可采用插法计算。如桩径为850mm的回旋钻孔灌注桩,可根据桩径为800mm和桩径为900mm的项目计算:,即:桩径为850mm的回旋钻孔灌注桩基价 . (^850-^800) V850= - -- : - -- ^V8OO --- -- -- (A 则rAgoo)血丿 =0.51471 XVsoo+0.48529 X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