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的魅力(期末小论文)

俄罗斯文化的魅力(期末小论文)

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一直以来,对俄罗斯这个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居都不怎么来电。直到本学期选修了这门课,在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下,才豁然开了窍,狂热的喜欢上了这个粗犷豪放又朴素真诚的民族。

听张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短短十次课,就让我如同身临其境,仿佛站在红场上,仰望伯拉人内大教堂以及克里姆林宫内的炮王和钟王,仿佛能感受东正教教徒虔诚的祷告,仿佛能目睹光头党残酷的暴行……一次课就如同一次旅行。但是,作为一个正牌“吃货”的我,自然抵抗不了俄罗斯没事的呼唤,让我对这个高加索民族深深痴迷的因素之一,就是俄罗斯饮食文化的魅力。

谈到饮食,一定要返璞归真,最简单的菜,寄托着最深的民族文化印记。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是俄罗斯饮食体系的“五大领袖”;圆白菜、洋葱、胡萝卜和甜菜,是“四大金刚”;而最富盛名的,则是“三剑客”,黑面包、鱼子酱和伏特加。

俄式大菜口味浓郁,用油较重,酸甜咸辣俱全,而红菜汤和土豆是其中的两款经典特色。以当地特产的圆白菜、胡萝卜、洋葱和甜菜,加上牛肉做成的红菜汤,滋味醇厚,鲜香无比,喝了通体舒坦;而作为另一经典款的烤土豆,是经过精挑细选,大小一致的土豆,用锡箔纸包着在烤箱烤熟。勤劳的俄罗斯姑娘麻利地用各种配菜和作料,非常美味可口。试想在寒风凛冽的冬季,顶着漫天大雪,吃着烫舌的烤土豆,再呷上几口冰爽的啤酒,痛快,惬意,一种豪气定会油然而生。

颇有代表性的黑面包,自然是躲不过我的青睐,它外皮粗硬,口味酸咸,既顶饱又营养,还易于消化,对肠胃极有益,尤其适于配鱼肉等荤菜。在一家俄罗斯餐厅,我好奇地指着自己点的黑面包,向热心的老板问东问西。他告诉我,最好吃的黑面包,还当属农村里用老祖宗传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足有小脸盆大的面包胚送进温度均匀的俄式炉炕里文火焖烤,出炉时敲敲面包底部,梆梆响的才是上品。

与价廉的黑面包对应的是昂贵的鱼子酱。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的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鱼子酱有灰、红、黑三种。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作为“三剑客”压轴的,自然要伏特加莫属,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元素的又一写照。伏特加直译词为“可爱的水”。俄罗斯人对它情有独钟。虽然这是一款最早由外传至俄国的酒,但对身份模糊的人来说,仍是“伏特加来自俄罗斯”。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提到伏特加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俄罗斯。

伏特加代表的俄罗斯元素太鲜明,太张扬,似乎没有哪一种酒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甚至经济关联的如此紧密。伏特加却是。凡是在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中留下不灭痕迹的作家、诗人、戏剧家、歌唱家、演员、画家、建筑巨匠,几乎都和伏特加皆有不解之缘。可以这样说,没有伏特加,就没有了俄罗斯诗歌、小说、戏剧、绘画和建筑中独特的风韵和神采。

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域性、种族精神,都决定这这个民族的饮食特征。而反过来,饮食又是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反映。就如俄罗斯人和伏特加从不细呷慢品一样,俄罗斯饮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着这个民族文化的魅力:粗犷豪放、热情洋溢、自由奔放、朴素真诚。

美国文化论文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学期论文 题目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分析论文学号 13010401 学生姓名刘昊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所在系通信与信息工程 2016年 6月 1 日

题目: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在推动民主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也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民主化道路”的基本要求。但对于西方国家在选举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我们也同样要加以借鉴和吸取,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化国家,其选举制度拥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取得了成就同样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民主化进程中要吸引和借鉴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的发展史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尤其是对其变迁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化道路所借鉴的有益做法。 关键词:总统选举;制度,发展史;弊端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democratic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democratiza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party's eighteen big report proposed "democratization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But for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election, we also want to draw lessons from and absorbing,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mocracy,

俄罗斯文化欣赏论文

社保班张婷 学号: 经过一个学期地俄罗斯文化欣赏地课程学习,我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有了一些基础地认识也对这个国家十分地向往.有机会一定要去亲身体验一下俄罗斯风情应该是每个学完这门课地同学普遍地想法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刚开学地那节课我记忆犹新,老师讲地俄罗斯地地铁文化.学姐们想去莫斯科地地铁站拍婚纱照地冲动不是无端而生地,我个人也是十分地喜欢莫斯科精妙绝伦地地铁站.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美轮美奂地地铁站总会让我想到敦煌壁画那般得华美.虽然二者并无太大联系,但美好如这般地文化怎能不让人留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莫斯科地铁长期以来深受莫斯科人和来自世界各地游客地喜爱.作为世界上最漂亮地地铁和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忙地地铁之一,莫斯科地铁拥有独一无二地历史和“地铁文化”,是莫斯科人地一大骄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地铁曾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地象征 莫斯科地铁系统由一条环线和条支线交织而成,总长度公里,有车站个,每天平均开行多次列车,日客运量达万人次,承担着莫斯科全市一半以上地客运总量.上下总共三层地莫斯科地铁形成了一条环线和多条辐射线交错地巨大交通网,几乎覆盖到莫斯科市大约平方公里土地地每个角落.莫斯科当地居民八地铁视作莫斯科充满生命活力地血脉,地面建设发展到哪儿,地铁就跟进到哪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莫斯科地铁能够达到今天这样地规模,是近年来持续不断修建地结果.莫斯科地老人们热衷于讲述地铁地建设历史,对他们而言,那似乎不是在建设一项交通工程,而是在建设理想中地社会主义.他们认为,莫斯科宫殿城堡多,但那属于沙皇,地铁是可以让人民自由出入地宫殿.因此,莫斯科地地铁如此辉煌也是不足为奇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莫斯科地铁站始建于年.当时,建设地铁在莫斯科人民看来是一项光荣地任务!莫斯科地铁始建于年.当时,建设地铁在莫斯科人看来是一项光荣地任务,是苏联向西方社会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地举措之一.经过斯大林地首肯,地铁建设地任务落在了苏联交通人民委员卡冈诺维奇地肩上,工程总指挥由后来成为第一书记地赫鲁晓夫担任.随后,在“首都地铁是全国地事情”地口号激励之下,一万多名青年突击手,拥有建筑、制造、运输等专长地工人,大批建筑系大学生,刚刚脱下军装地战士和艺术家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与到如火如荼地地铁建设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之后地年月日,耗资亿卢布、总长公里地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当天,斯大林把一枚有金色绶带地列宁勋章别在卡冈诺维奇地胸前,并当众宣布莫斯科地铁以卡冈诺维奇地名字来命名.在那个以斯大林为最高权威、只有斯大林地名字才能用来命名最重要建筑地时代,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那时起,莫斯科地铁地扩建工程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即使是在德国法西斯侵略苏联地战争时期.年,莫斯科地铁有条线路通车年代末出现了把各条线路穿起来地环线地铁年,世界上最早地行车自动化系统在莫斯科地铁试运行……直至今天,莫斯科地铁仍然没有停止发展地脚步.莫斯科市政府已经制定了到年地地铁建设规划,并正在逐步实施这项规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地铁站曾是避难所 阿尔巴特大街、莫斯科大剧院、克里姆林宫、中央百货公司……所有这些地点都设有地铁站,因而,在莫斯科,当你问一个人住在哪里时,他通常会告诉你自己住在哪个地铁站附近,而不是在哪条路或哪条街上.但是,对莫斯科人来说,地铁并不只意味着生活上地便利,它已经融入了莫斯科人乃至俄罗斯人地历史记忆——地铁曾救过他们地性命,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救过莫斯科市、救过俄罗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美国国家文化概况论文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a Western culture originally influenced by European cultures. It has been developing since long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a country with its own uniqu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oda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an ethnically and racially diverse country as a result of large-scale immigration from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throughout its history. Chinese culture is the respect of East land. Chinese culture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i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American . The part of social different. If you are in China , it is not rare to see that a crowded of people throng in the supermarket, trying to get service first. People in China do line up the scholar said in a humorous tone , but they prefer to line up at a horizontal way. In contrast , in western countries , say in American ,people always line up ,no matter in a big bank or a small store .And they take it for granted. Lining up has long since become part of their life that they scarcely doubt it or grow impatient while doing it. The food different .Most Chinese families are used to buying fresh food every day while Americans like to buy from supermarket a large bag onetime then eat cold food everyday. Chinese people use chopsticks to eat while American people use folks and knives. when the guest come ,Chinese will make a cup of hot tea, tea can reduce blood cholesterol.on the contrary, American people like drinking coffee, but it is possible to increase blood fat and stimulation to the heart.American breakfast food mainly includes Bread, milk or dairy products, meat, vegetables and fruits. Chinese breakfast Consists of vegetables, steamed buns, pancakes, congee , eggs milk, bean products .After dinner, Chinese people love to eat fruit,while Americans often add a s weetmeat. The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China's education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accumulating knowledge infusion, rais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uthority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respect and inheriting and knowledge system construction. American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rain students to use the knowledge,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knowledge and authoritative question, the critical spirit and to expand and create knowledge. These two kinds of education expressed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treat knowledge of Chinese education is static and dyna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move a static reflecting differences of two countries knowledge view.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

考查课结课论文(报告、案例分析)写作要求 1.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教学要求自主安排学生论文(报告、 案例分析)采用打印版或手写版。采用打印版的课程请学生按照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提交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2.任课教师可依据具体课程要求制定评分标准,并在布置学生写论 文前将《课程论文评分表》以电子表格或其他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提交论文时一并提交评分表,《课程论文评分表》一页需要打印装订。 3.为了便于装订材料,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无论是 打印版还是手写版,最好采用A4纸,且第一页为统一的封皮格式。 4.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为教学档案的资料,每学期 期末任课教师都需在规定时间内将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整理后,提交到开课院部的教学秘书处,以便装订存档。 教务处 2013年5月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课程论文 院系信息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班级152133001 学生姓名王佳 学号1521330035 任课教师魏丽卿 2017 年 1 月 1 日

浅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战术——苏德战场(1941年6月——1941年12月)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王佳学号1521330035 关键词:苏德战场;战略;战术 一、引言 在纳粹德国尚未入侵苏联前,苏联尚未从苏联-挪威战争中恢复过来,对于波罗的海三国也尚未完全控制。以及苏联仍未从肃反扩大化的阴影中走出来,导致苏联的军事实力大减,人民的信任程度降低。加之希特勒希望藉由击垮苏联来震慑美国,使其继续保持中立;击垮英国人抵抗的意志,进而快速占领英国。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希特勒最终决定对苏联开战。 1941年4月15日,一架容克86飞机由于引擎故障在罗夫诺被击落,苏联军方发现击落的飞机为一架德军侦察飞机。 1941年4月25日,驻德军事专员瓦西里·图皮科夫少将向莫斯科方面发出关于苏德边境的战争警报。 与此同时,德国正在实行希特勒在1940年12月18日签署的第21号指令,即被称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对苏侵略指令,军列携带大量人员、物资﹑弹药﹑武器装备已大举向东进发. 1941年6月27日,苏德正式开战。 兵力分布如下: 二、苏德战场

美国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冲突毕业论文

美国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冲突毕业论文 Contents Acknowledgments Abstract................................................ I 摘要................................................... I I Contents.............................................. III I Introduction (1) 1.1 The Synopsis of Mulan (1) 1.2 The Synopsis of Kung Fu Panda (2) II the Compatibility of American Values and Chinese Elements (3) 2.1 The characters (3) 2.2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other Details (4) 2.3 Martial Arts (5) 2.4 Chinese Philosophy (6) III. Conflicts of American Values and Chinese Elements (9) 3.1 Conservatism VS Free Spirit (9) 3.2 Family Priority& Individualism (10) IV. Conclusion (12) 4.1 General Summary of the Study (12) Bibliography (14)

俄罗斯历史文化小论文

俄语言文化论文 学生: 班级: 学号:

写在正文之前:首先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闪耀千年的东欧巨人 坚强的意志,巨大的荣耀 是你亘古不变的财宝! 无限的理想境界,广阔的生活空间 时代为俄罗斯开辟了未来。 ——序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瑰丽的奇葩。宛若闪耀千年的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绚烂着,绽放着,盛开着,永远带给世界美丽与新奇的力量,激发着世界人民的无限神往!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物产丰富,遍地沃土,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在俄国境内生活着大大小小170多个名族,各名族文化相互吸引融合,使得整个俄罗斯更显生机和活力。1991年,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开始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国家。 俄罗斯已有的历史记载约有一千多年,第一个统一的古俄罗斯王朝相传为留里克王朝,起始于9世纪末,那时的俄罗斯就已占地广阔,从高加索山脉浩浩荡荡延伸至多瑙河下游,横亘芬兰湾和拉多加湖,古代编年史这样写道:“那些瓦良格人自称罗斯…”。13世纪俄罗斯遭到中国元朝成吉思汗汗国的侵略,这蒙古鞑靼人的压迫长达两个半世纪,而最终鞑靼蒙古压迫的推翻是在1480年。 15世纪下半叶,围绕莫斯科又开始形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其成员包括当时罗斯所有的大城市,后来伏尔加沿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民族也加入进来。那时伊凡雷帝获得沙皇称号,并在国内发动严酷的恐怖政策,奠定了俄罗斯专制政权的基础,同时他也在国家管理、司法制度、军队和教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推选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为沙皇,从此开始了全新的罗曼诺夫王朝。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罗斯整整三百年。 1682-1725年间,彼得大帝(即彼得一世)统治时期是俄国历史上的剧变时代。这位沙皇改革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国内进行学校及工厂的建设,对外扩张领土,就在彼得大帝期间,俄罗斯的领土大大扩充,完全成为了雄踞欧亚的陆上之狮。 俄罗斯的社会民主党(后来更名为共产党)出现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其战略核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建立了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为首的苏维埃政权。

关于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与礼仪论文 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文化与礼仪》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

美国社会与文化论文中文

学习了美国社会与文化后,我对美国的传统价值观有了更深更好的理解一般而言,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共包括六个方面,即:individual freedom,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material wealth 和self-reliance, competition, hard work. 其中,前三个方面集中代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移民到美国的原因,亦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美国之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而后三个方面则是为了实现这些梦想所应付出的代价。在美国人看来,individual freedom 和self-relianc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和competition, material wealth 和hard work 是一一对应的。你要想实现前一个梦想,就必须付出后边那个代价。 个性自由起源于美国祖先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传统。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指免除对肉体的约束,而且指个人有权签订契约;有权从事任何一种普通谋生职业;有权获取有用的知识;有权结婚、建立家庭和抚养孩子;受自己良心的支配崇拜上帝,以及普遍地享有历来被认为是自由和平等地追求幸福所必不可少的那些特权 自力更生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但要真正享受自由就必须要靠自己。这种观念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在与美国人交谈时,他们很少通过炫耀自己的家庭或社会关系来抬高自己;如果你要那么做了只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个孩子,一个没有自己生活的人永远只能是个孩子。 机会平等美国人永远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机会;一个人在一方面犯了错误,并不剥夺他在其他方面出色的权利。美国人认为在大自然面前,人人有生存权利,只要有力气,有能力,谁都可以获得自然,谁都可以发财当富翁;在政治上,他们主张投票箱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说,人人有选举权;在受教育上,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提倡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公立学校人人均可上学;运动场上,美国人也有他们的标准,只要有体育才能和技术的人,都可以参加竞争;在社交场合,美国人喜欢平等待人,也喜欢被别人平等相待,摆架子、高人一等的表现为人们所不取;在官兵关系方面,美国人认为,官兵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指挥官不能向士兵摆资格,不能把权威当宝杖使用;在宗教方面,美国人认为人人有信仰宗教的权利,只要是新教徒,不要经任何神职人员作中介,都可以与上帝相通。 竞争意识竞争是永恒的,也是一个人证明他在社会中地位的手段,但同时他也许要与同事的合作。但请注意,美国人所理解的“竞争”中的胜利并不是“惟我独尊”,而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另外,美国人清楚的认识到依次的胜利只能说明过去,明天会有更多的挑战,要乐观的面对挑战,参加竞争。 追求财富美国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于贫民,追求财富,改善生活成为绝大多数移民的梦想。时至今日现在的美国人对于财富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祖先,时间、健康、能力、信息等都超出了纸币本身的价值,金钱成为了一种代表符号。总而言之,在美国人看来,一个人要有追求,这是你个人前进的动力。 敬业进取多数美国人都会把“敬业、进取”当作自己获得财富和保持财富的手段。在美国的各大商场里,有一种“DIY”的商品最为畅销。很多美国人已经把工作,当成一种人生的乐趣。在竞争面前,只有敬业并不断进取,才能保持自己在竞争中不败! 下面有一些列子可以帮组我们了解我在前面提到过的美国的传统价值观。 1、美国商业上强调“自由市场” ,这与美国一直以来的自由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 美国人的价值体系是和经济的改革相联系的。准确地说,是和“自由市场”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自由市场是美国人生活中各种基本矛盾的根源:经济为效率服务、政治为平等服务、文化为自我实现服务的三准则形成了美国社会中的三种最重要的相互制约的价值观。一个半世纪以来,这三种不同的价值定向之间常常会发生紧张和冲突。 2、美国公共教育以实现美国社会机会均等、社会流动和经济公平方面平等主义为目标。 美国教育中,自力更生和责任精神,是对子女教育的出发点。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 历代美国总统认为道德教育在建立民主国家中将会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发展教育能够帮助同

俄罗斯历史文化课程论文

从《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看俄罗斯精神 用理性无法理解俄国, 用普通的尺子无法丈量她: 她具有特殊的气质—— 您只能相信她。 ——Ф.И.丘特切夫(1803-1873) 经过半个多学期“俄罗斯历史和文化”选修课的学习,我对俄罗斯这个广袤国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热烈又厚重,骄傲又严谨,理想又纯粹。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课堂播放的影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了。本文就从这部电影谈起,说说我对俄罗斯精神的一点理解。 影片讲述了1885年,美国女子珍带着一个任务去俄罗斯,企图迷惑拉德洛夫将军而获取一笔贷款,帮助美国工程师罗伯特筹款,来继续他的发明——名为“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巨型伐木机器。在开往俄罗斯的火车上珍巧遇一位俄罗斯士兵安德烈.托尔斯泰,暗生情愫。正当两人迂旋于情感中,欲说还羞时,却没想到拉德洛夫将军竟动情向珍求婚,而安德烈还无意中成为将军宣读求婚誓言的代言人……冲突最高潮发生在剧院里,上演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一部讴歌自由的歌剧,妒火中烧的安德烈,失去理智,夺过琴弦,朝拉德洛夫抽打过去,他的疯狂举动立刻被其他人制止,剧场内一片大乱。爱情洪流和由之而生的妒火几乎毁灭了这个年轻人的一生。托尔斯泰和简就那样聚散匆匆,甚至来不及安排他们来一场挥泪洒别,托尔斯泰带着对简的误解或者说对感情付诸流水的灰心懈气,去了西伯利亚。 爱情 一个是具备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女子珍,一个是极具东方气质的俄罗斯青年安德烈.托尔斯泰。不同的文化传统的浸染下,不同的时空背景的成长下,却还是因为有缘而在一个狭小的车厢遇见。安德烈会爱上一个萍水相逢的外国女人,为了这个风尘女人鞭打长官,被流放,一个年轻英俊的士官生变成了一个沧桑的守林人,为了一段露水姻缘毁了一生。最后的安德烈显然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青春洋溢,也不再会为爱情奉献一切。所以,他选择了驻足、点烟,迷茫地望向绝尘而去的身影。他得到象征性安慰的自由,在西伯利亚,了却残生。 俄罗斯精神的壮丽和博大就在于他的基督教所赋予的人道主义和他们特有的那种奔放热烈几近疯狂的对于爱情的追求。爱情,是一种本质上属于眼睛和心灵的东西,而不是头脑,它需要彼此完全的敞开心灵接受和感悟,要在这激情当中体验一种原始的迷醉。他们的爱情是炽热的、圣洁的,所以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会选择离开孩子亲人,离开富足优越的生活,跟随丈夫前往西伯利亚,在那片广袤苍凉的土地上浇灌出青春和爱情之花。 然而珍和安德烈的这份异国恋情注定是要劳燕分飞的。俄罗斯,就像她的地理位置一样,处于东西方的交流和碰撞中。珍,来自西方世界的女人,她可以征服一个俄罗斯男人,可是却不理解他,最后也得不到他。她在电影的初使就被深

美国社会与文化论文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题目:阅读《如彗星划过夜空》有感 课程名称美国社会与文化 学院应用数学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2011年11月1日

阅读《如彗星划过夜空》有感 读完了《如彗星划过夜空》,有种特别的感觉。林达作为美国政治实践的业余观察者和思考者,以一个平民的视角向我们描述了美国式民主的产生和运行。让我们对美国的民主有个更加直观和透彻的了解。 这本书大篇幅记叙了美国制宪会议。会议代表们是真正的政治家,他们通过长久辩论和不断妥协,目的只有一个,不贪图任何私利,只为了各前殖民地的发展。华盛顿总统的好人政治,虽然被党派政治所取代,但他们追求道德完美的绅士风范、树立的政治就是为民众谋幸福的治国理念,和他们领导之下顺利进行的民主实践,奠定了美国二百多年来政治运行的基础。 “民主”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词语了。但我们是否真正理解“民主”所包含的意思呢?一般人认为,民主就是奉人民的旨意而行。然而制宪会议代表们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们意识到多数人的统治并不比寡头统治或少数人的统治优秀,民主会导致不亚于专制的危险。他们借鉴法国革命,为革命付出了血腥的代价,无数人未经审判便被以“叛国”的罪名而送上断头台,而这一切都是在民主的名义下进行的。民众是冲动的,在突发事件中尤其如果有关于国家安全和尊严,情绪容易被煽动,理智容易被忘记。民众又是蒙昧的。民众掌握了超越其水平的决策权,民主就有可能变成危险。正因为不信任民众,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指出,政府不能受民众不稳定情绪的操纵。总统在任期内非因犯罪遭弹劾和主动辞职不下台。于是当总统制定一项有见的政策,即使不被民众理解,他仍能至少在任期内贯彻自己的决策。比如当时的美国人大都反对约翰逊总统购买阿拉斯加,认为花这么多钱买下偌大一片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毫无意义。然而不久后,阿拉斯加的重要性凸现,民众不得不佩服约翰逊前瞻的眼光。 相对于众议院的“草根”性,参议院是精英院。参议院的组成比众议院稳定;参议员的年龄要求比众议员苛刻,而且在当时的大多数州由州政府或议会选派产生。参众两院的构架参考于当时的英国。英国是一个混合制的国家权力体系,代表民众的下院,代表贵族的上院和居于塔尖的国王共享权力。国家的权力体现了人民的意志,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而上院的贵族们,作为社会的精英,有着比一般民众高的智慧,或是作为一脉相承的英国传统的象征,代表了盎格鲁文化的成熟。制宪会议代表们认为,来自平民的议会,往往激进,来自精英的议会,往往保守。而同时设立平民院和精英院,议会走在激进和保守之间,将平缓地推动社会的发展。随时间的演变,美国和英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精英和民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美国参议院渐渐平民化,但仍比众议院保守。

美国文化论文

美国文化期中作业 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摘要: 美国文化的特点很多,集中体现在文学、绘画、建筑、电影等方面,其核心的便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文化语言、教育婚姻、竞技电影等方面。美国文化有精华,亦存在糟粕,那么我们在面对美国文化的时候应该批判的吸收,从而使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美国文化、个人主义、批判的吸收 美国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文学、绘画、建筑、雕塑、舞蹈、电影……我在这里就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进行浅析。 所谓个人主义,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或成功)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个人主义体现在美国人的日常行为中。强调每个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他的自然权利,平等和自由。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保护的。而那些对年龄、婚恋、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美国人认为是隐私性问题,通常采取回避的态度。个人主义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和尊重,不允许对之进行刺探、干涉和侵扰。若一个人出于获利、好奇或恶意的动机而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惩罚。美国人如果对别人的私事爱讲闲话,不仅没有好处,有时还会卷入民事诉讼中去。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观念对美国人的生活态度影响颇深,从其着装便能得知一二:美国人的服装观念是自由的、个性化的,衣服不是显示生活地位的标尺,而是展现个性的方式。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服装的颜色和样式,穿衣打扮自行其事,随心所欲。 个人主义体现在美国人的文化语言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首先,语言反映了文化。其次,文化支配着语言,即不同民族的文化结构会导致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差异。谚语是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形式之一,最能反映—个民族的价值观,是一

关于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西方礼仪文化论文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礼仪文化》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在课上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了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西方不同国家的婚礼;日常习俗;在重要场合的礼仪礼貌;初次见面的礼仪;如何回复他人对你的邀请;着装的搭配等等。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

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

美国文化系列论文

迈克尔·杰克逊 ——King of Pop 作者: XFS 学校:苏州市职业大学

1985年的世界,埃塞俄比亚、苏丹等非洲国家饱受饥荒的困扰。这一年一支世界金曲《We are the world》诞生了,歌声中唱到“We are the world,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 to make a brighter day”,这首由45位美国歌手演唱的歌曲传遍了世界,鼓励一个又一个善良的人为非洲贫苦人民捐出了他们的爱心。这支伟大金曲的词曲作者之一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一位公认的流行音乐之王。 诞生于1958年的迈克尔从小就展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他和他的4个哥哥组成了Jackson 5乐队,名噪一时。1971年,迈克尔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单飞生涯。1982年,《Thriller》唱片的发布,总共收获了1.1亿张专辑的销量,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销量第一的专辑。1987年,在迈克尔的首次个人世界巡回演唱会上,他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太空步和机械舞,人们被他的舞步折服甚至疯狂。1992年,布加勒斯特的演唱会,出现了世界演唱会历史上罕见的一幕:7万2000名的观众中几乎5000名观众昏倒,更有10名观众猝死,迈克尔的演唱会有一种让人疯狂的魔力,他的舞蹈,他的歌声有着如同宗教仪式般让人陷入狂热的力量。2000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认证他资助过39个慈善机构,慈善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1997年和2001年迈克尔先后两次入选摇滚名人堂,即使他是流行音乐世界的王者,他依然也有资格在摇滚名人堂留有一席之地。他的一生中还拥有13个格莱美音乐奖,26个全美音乐奖,还有13支美国冠军单曲,如此辉煌的表现无愧流行音乐之王的称号。不幸的是2009年6月25日,年仅50岁的迈克尔因药物中毒离开了人世,一代巨星就此陨落。迈克尔作为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为世界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迈克尔的MV有着丰富的类型,非凡的创造力,比如:《Beat it》中对黑社会的描写,《Childhood》中模仿小飞侠彼得潘中的飞天船,甚至还有和球王乔丹的跨界合演,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的MV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迈克尔有着天籁般的嗓音,从他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到梦想,激励,关爱,揭露谎言,和平,自由等等。听他的歌你会深陷他的音乐磁场,当你听的慢歌是,就算你是个暴躁的人,心也会不自觉的平静下来;当你听他快歌的时候,即使你心灰意冷,也会被他的乐律带动,情不自禁的动起来,这或许就是他的音乐的魅力吧。 记得有个人说过:“只有在演唱会上得到别人的认可的歌手,才是一位真正出色的歌手”。看过迈克尔演唱会的人都会为之疯狂:绚丽的舞

美国历史论文

什么使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 美国——一个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或者是在政治甚至是在文化上,对当今世界有绝对影响力的国家。一个冷战后当之无愧的唯一超级大国,一个人们梦想中充满无限自由和可能的国度。然而,它的历史却只有短短200来年,那么,它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这样的一个大国,乃至它的成绩使得发展历史远比它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甚至对它俯首帖耳,马首是瞻?让我们穿越历史隧道,通过对历史中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来还原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美国成立时的国际地理位置看,不难看出,这是上帝对它的无限眷顾。它东西临两洋,南北无强敌——大西洋、太平洋环绕着它,这是发展的天然屏障。这使它的独立和本土在165年的发展中无外来战火的侵扰成为可能。而它的南北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他们当时还分别是英法和西班牙的殖民地,19世纪才独立;且工业化水平远远不如美国,所以谈不上是美国发展的障碍,更不用说是劲敌了。所以这样的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 其次,美国地域辽阔,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东西部的山脉——阿巴拉契亚山和落基山,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和有色金属。以及各种动植物构成的生物资源;在墨西哥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央大平原的宽广而肥沃的土地是美国取之不尽的粮仓;一湾、两洋、五大湖是其渔场和水上交通枢纽;广袤的土地为其城市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扩展空间。这一切与生俱来的优势使美国的发展如虎添翼。 第三,移民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是美国工业科技发展的基因基础。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些移民都是来自全世界的或是能工巧匠或有一技之长者,他们怀着技术知识和信仰,充满对未来无限的向往和挑战,来到了这里。这些移民来到美国之时,几乎是白手起家的。非常恶劣的条件以及奴役和殖民压迫,使得这些移民不得不为他们是生存而奋斗、抗争。最后到美国独立时,留下来的都是精英。这些精英就成了美国人优秀的基因。 第四,奴隶贸易客观上给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而南北战争则使这些廉价劳动真正注入到了美国工业化过程中,使得美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工业化的实现则是它超过其它资本主义强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必经之路。 第五,政治制度。美国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是天赋人权,这是与封建君权神授相对立的思想,主张主权在民,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拥有许多的自由权利。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了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相互独立相互制衡,这使得民主得以实现,并不断延续和发展。这样的民主制度既能够使美国人民热情的生活和自由的发展,而且使得整个美利坚民族的心凝聚得坚不可摧。这种对民主自由的信仰和追求的制度所散发出的魔力,在其建立两百年间,从不间断的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社会精英涌入美国,这些社会精英为美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六,美国完备的教育体制。当今的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就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而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教育。所以当今世界各国无不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兴国的战略方针。而这种战略思想早在一两百年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有之,并且建立和不断完善了它们的教育制度。尤为美国的教育发展特别迅速,并于十九世纪末到整个二十世纪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科学发展的圣地。这种教育制度下的学校为美国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并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人才。这些人才就成了美国的强大的造血细胞,使美国迅速成长为世界性大国和超级大国。 第七,正因为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才使得美国没有许多的历史负担。不可否认,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底蕴会使得其国家发展更加稳重和充满经验、智慧。但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悠久的历史也使得其受制于历史,我形象地称它为文化的惰性,亦即一旦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形成,并随着历史的延长而固化,那么它的可塑性就变得越来越小。如中国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