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本语文小学五年级的下册的优质教材解读与教学有关建议.docx

统编版本语文小学五年级的下册的优质教材解读与教学有关建议.docx
统编版本语文小学五年级的下册的优质教材解读与教学有关建议.docx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一)

阅读编排解读与教学建议

要素一览表

本册教材编排了八个主题单元,有三个特殊单元(古典名着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单

元)和五个普通单元。

从人文主题上看,五个普通单元主题丰富多彩,分别是“童年往事” “家国情怀”“思维火花” “异域风情”“幽默智慧”,无论对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还是培育情操,都具有积极的成

长意义。三个特殊单元中,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将人物特点写具体;

综合性学习单元,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会汉字之美,了解汉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主动探

索汉字的兴趣,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古典名着学习单元的编排是为了引导

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学,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初步学习一些古典名着阅读的方法。

对全册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接下来就从阅读、习作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教材里有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做。

阅读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关注学生言语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本册有两个单元(第六单元“思维火花” 、第八单元“幽默智慧” )从人

文主题上就直接指向了言语思维的发展和体验。从这两个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来看,前者直

接指向思维过程的梳理,意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主要指向对课文风趣语言的感

受和体验,表面看这种风趣来自于作品的语言形式和风格,实际上是作者语言表达的智慧,

体现的是言语思维的创造性。

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是母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到了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应该得到重视,结合具体的故事情境,利用思维导图、对比图等梳理、了解乃至理解人物

的思维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推理、判断、分析能力的发展。教材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逻辑

思维带来的积极体验,第六单元的习作与阅读是一体化编排设计的。阅读中了解故事人物的

思维过程,习作中运用逻辑思维根据情境编写故事,既要做到情节的连贯性,又要做到情节

的转折。

第八单元“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不同的语言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

认识到语言表达多姿多彩的魅力。如何“感受” ,“感受”到什么程度教学中要在尊重学生真

实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分享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风趣,再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做到让

语言风趣的。对表达形式和方法了解,实际上是对作者言语思维方式的“解密” (比如运用如谐音、类比、自我调侃等方法和策略),让言语思维的路径清晰化,从而发现蕴涵在言语表达中的

思维智慧,促进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主动发展。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风趣语言有更加深

切的体验,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创造丰富的尝试和运用的机会,感受

风趣语言中蕴含的思维智慧。

二、走近中国古典名着,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着的方法

以往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将古典名着安排在高年级。因为古典名着虽然属于中国古

代白话小说,但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等方面还是有很多明显区别,文言的痕迹还是比较突出。教

材中的课文,选编时都做了一定的版本甄选和文本处理,目的是为了保证给学生提供真正文质兼

美的、具有典范性的文本,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着兴趣的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和积

极的语言体验。第一篇《草船借箭》是现代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出版的《三国演

义》改编,课后的《阅读链接》中的片段则是节选自该版本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

黄盖受刑”的原文。第一篇不用原文,而用改编的现代文,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第一次从

教材中接触古典小说,有意降低阅读的难度,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二篇《景阳冈》节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年出版的(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原文,第三篇《猴王出世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出版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的原文,第四篇 ( 红楼春 ) 则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年出

版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原文,后三篇的选段原本

是没有题目的,是编者在选编时所加。

教学这个单元,目标的准确定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在阅读方法的学习运用的同时,真正激发学

生阅读古典名着的兴趣。如果目标定位过高,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就会得不偿失。结合课后

思考题和交流平台,阅读方法目标可以这样定位:能够灵活运用下列方法,更好地阅读古典名

着: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时,根据上下文猜出大致意思;遇到较难理解的词句时,不用反复琢

磨,明白大致所指;借助历史背景、电影、电视剧等拓展资料,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另外,

考虑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学生会在阅读中对人物产生兴趣,可以引导结合事件、细

节(动作、神态、心理)读懂人物特点,尝试辩证地评价人物。

阅读兴趣不是停留在目标定位上,而是要体现在课程的整体性规划和学生的实际行动上。“快

乐读书吧”就是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整本古典名着。教材重点推荐阅读的是《西游记》,因为《西游记》不仅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语言也更好懂。整本书阅读,一要重视将课文阅

读学习中学会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整本书阅读实践中,二要做必要的阅读指导,开展学生喜欢

的读书分享活动,如成立阅读小组、做个性化的阅读笔记、选择具体章节配插图、朗读、

讲故事、编写剧本进行舞台剧表演等等。如果学生有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的

兴趣,除了鼓励,也需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进一步学习运用适切的阅读方法体验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无论是故事性文本,还是写景文,都蕴含着丰富

的情感。本册教材,进一步在引导学生运用适切的阅读方法体会课文情感上着力,让学生在

阅读中既掌握方法,又丰富情感体验。

第一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是“通过

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七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是“体会景物的

静态美和动态美”。三个单元中,只有第四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直接指出了凭借什么进行“体

会”,另外两个单元都没有指出“体会”的方法和路径。通过研读课后思考题和交流平台,教师

都能发现教材是提供了相应的方法路径的。

第一单元除了三首古诗词,其他三篇课文都可以看作散文文体——萧红的《呼兰河传》既是小

说,也可以当作一般的散文来读。阅读这个单元,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运用图像

化、角色自居、有感情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细致品味等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

单元的古诗和故事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

态的语句,通过反复朗读、边阅读边批注、前后对比、角色自居、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揣摩、

体会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七单元编排的是表现异域风情的写景文,

阅读写景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情景,抓住关键词句读懂具体景物的特点,进而体会

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三个单元的学习,都要重视朗读,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人物

的内心想法,这既是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的需要,也是丰富情感体验的应然选择。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文/ 李竹平

单元总览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童年记忆”这一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

三十一)》、杨万里的《稚子弄冰》、雷震的《村晚》)和三篇现代文(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陈慧瑛的《梅花魂》)。这些诗文中,描写了哪些有意思的童年生活和

经历,我们又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用心读一读,再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其他诗文

中读到的童年故事,一定会有很多思考和收获。

读这些诗文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诗歌中的儿童、文章中的“我” ,去和他们一起经历那些情

境中那些事,你会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更加深切的感受。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话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要训练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认真读读课本上的指导和要求,你会发

现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活动:采访、记录、整理、交流分享。看看你能通过设计的问题清

单,了解到了“他们”的哪些童年经历;将清单上的内容进行整理,可以通过微信语音等形

式与同学交流分享。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 ,重点当然是具体写出具有特别意义的“那一

刻”了。

《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挺有意思的吧,把一种情景中的特别之处突出出来,可

以学着说一说,写一写,当游戏与身边人一起比一比更好玩。第二题学习运用对比的写法

突出感情,可以用这种方法写一写生活当中自己对某件事物的感情。“日积月累” 是孟郊的

《游子吟》,写的是游子离家时母亲的不舍和关爱,表现了浓浓的母爱。多读几遍,想想爸爸妈

妈平时是怎样关爱自己的,读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熟读成诵。

第 1 课《古诗三首》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把三首古诗词读熟,读出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看看每首诗里的儿童在干什么,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

的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3.读出自己从三首诗中体会到的情趣。熟读成诵,默写三首诗。

4.想一想,自己还读过哪些表现儿童天真可爱形象的古诗词。有兴趣的用心读一读下面的古

诗: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附赏析:

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其三十一)》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懂得了“耘田”“绩麻”的意思,这首诗就很好懂了,几乎是像大白话一样。平易浅显是范成

大诗歌的一大特色,他的《田园四时杂兴》是其田园诗中最着名的,共有60 首,每12 首为一组,分别描绘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真实朴素地反映了当时田园乡村的景象。这一首中,最有意思的是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们虽然不懂

耕田织布,也有模有样地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种瓜,这种学大人劳动的游戏,是农村常见的景象,

表现出农村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

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赏析——

读读诗题,就知道一定写的是有趣的景象和画面。的确,四句诗,描述的是一个可爱的儿童拿

冰当钲玩游戏的故事:精心自制冰块,穿上彩丝当作银钲,提着到树林中敲打戏耍,声音是那

么好听,只是一不留神,冰碎了,如玻璃一样散落一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用诗写出来,读

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那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子的一举一动,更添了

几分情趣。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并没有让人沮丧,反

而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这难道不是顽皮的小孩子意料之中的结果吗

全诗围绕一个“稚”字展开,处处都是幼稚可爱的形象:心思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

色泽上,“金”盘“彩”丝,串成“银”钲;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 ,圆形;声

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特点就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

他有很多首诗都写到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值得品读玩味。

雷震的《村晚》赏析——

又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就这两句,已经十分可爱了。而一二两句写景同时点名时间的诗句,也是很有意思的。第一句,“草满池塘水满陂” ,两个“满”字,将季节的特点用满满的画面感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 ,一个“衔”字,让人看到了山峰与落日的亲密和谐,而山和落日都倒映在池塘中,相映成趣。

就是在这样的时间——傍晚,这样的背景里——宁静优美,牧童登场了——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这两句就显得非常生动活泼了。

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

这天真调皮的神态,活活泼泼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几乎叫人心生羡慕了。

第 2 课《祖父的园子》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生字组词,词语表中词语抄写两遍),将课文读三遍,至少有情有趣地朗读一

遍。

2. 读完一遍,做这样一件事:回忆一下从课文中读到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做了

些什么,一一写下来。

3.把自己想象成在园子中嬉戏玩耍的“我” ,边读边批注感受。

4.画出自己觉得有特色的句子(参考课后第二题),多读一读,批注自己的体会。

5.抽时间读一读《呼兰河传》。要用心读,边读边在脑海中勾勒萧红笔下呼兰河这座小城的

样子,看看自己读到了哪些有特点的人物。

第 3、4 课《月是故乡明》《梅花魂》自学指导

1. 放在一起自学,是因为这两篇文章中有两个中国人最熟悉的“意象”:月亮和梅花。

2.将月亮与故乡、与对故乡的思念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回忆一下,自己想

到了哪些古诗词。

3.梅花在中国人心目中是高洁、坚强的象征,回忆一下,自己读过哪些描写梅花的古诗词。

4.将两篇课文读通读顺,看看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梅花魂》主要是写外公的,

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外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5.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中,拿哪儿的月亮与小时候在故乡看见的月亮对比,为什么要这

样对比

6.画出《梅花魂》中外祖父告诉“我”为什么要好好保存墨梅图的话,读一读,摘抄下来。

习作指导

很多人都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是长高长壮了,而是懂事了,懂得责任和担当了。

你是否有过那样的瞬间,那样的“一刻” 。如果有,太值得记忆,值得珍藏了!珍藏这份记忆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如果能够与好朋友、同学一起分享彼此经历的这样“瞬间” 、“一刻”,一定会为彼此骄傲,会彼此受到更多启发,会收获更多成长。

也许,这样的一刻藏得较深,一时想不起来,那就像课本上提示的,拿出相册、翻翻日记,帮助自己回忆。这一次,一定要记住了,一定要写下来。

把“瞬间”、“一刻”写具体,办法就是写出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所见所闻所想——把看到的、听到的与内心当时的想法一块儿写出来。

构思要有点创意,可以娓娓道来,从那件事的开始写起,写到关键的那一刻,一边回顾画面情景,一边描述;可以先像特写镜头一样,将那一刻最刻骨铭心的画面描绘出来,再慢慢从头讲故事。不管哪种构思,“那一刻”、“那一瞬间”都是重头戏,都要写得具体、细腻。

统编五下古典名着单元(第二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柳美彤

经典名着的学习一贯设置在小学语文教科的高年级,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初步学习一些阅读古典名着的方法。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下册中,设置了“古典名着之旅”单元,并在编排上进行了重大创新,从四大名着中改编或节选精彩内容,集中编排,同时,精心设计了开放、活泼的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逐步引导

学生走进古典名着。本文将通过介绍该单元的编排意图与编写思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

参考。

编排意图

该单元属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编小学语文教

科书统筹安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选用传统文化篇目时,扩大体裁的覆盖面,包

括古诗、文言文、俗语、民谚、歌后语等,提高题材的多样性,如惜时、好学、立志、诚信、

爱国、求新。并在低中高年段都编排了难度适当的篇目,螺旋式上升。在五年级下册首次出现

了集中编排的古典名着单元,该单元试图通过整组教学,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着,激发阅

读古典名着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为中

学阶段的古代小说的学习做好衔接铺垫。

简单地说,中国古代小说是指从先秦两汉到清末 (1900-1911) 之间的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小说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自宋代起,白话小说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

文言小说的主导地位,成为小说的主流。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胡适就曾提出学习国语文应

当看白话小说,白话小说要进入语文教科书。何仲英也赞同这一说法,并在《国语文底教材与小说》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以白话小说为国语文主要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甚至提

出“与其读尽乾嘉时文人底专集,不如看一部《儒林外史》 ; 与其模仿这篇传,模仿那箱传,不如看一部《水浒传》 : :与其学诗、学词、学歌、学赋,不如看一部《红楼梦》和部《镜花缘》。”

虽然当时是从推广白话文的角度来看待白话小说的价值,但确实也为古代小说进入语文教科书

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白话小说一方面与文言文相比更容易读懂,而且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 另一方面,白话小说大多篇幅较长,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训练价值。教材为该单元编排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着的方法” ,并围绕这个要素精心编排了选文、注释、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编排思路

( 一 ) 版本和选篇的确定

在选取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进入教材时,编者做了严谨而细致的考究。

首先,白话小说种类繁杂、鱼龙混杂,教材编者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最能代表古代小说艺

术成就的四大名着。

其次,在选择版本方面,四大名着流传时间久,版本众多,需要从中甄选出既权威又适合给

学生学习的版本。既为了保证选文的权成性,又能体现与初中语文的衔接,统编小学语文教

科书选取了和统编初中语文一致的版本: 第篇《草船借简》是现代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出版的《三国演义》改编,课后的《阅读链接》中的片段则是节选自该版本第四十六

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原文,第二篇《景阳冈》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年出版的 (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原文,第三

篇《猴王出世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出版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的原文,第四简 ( 红楼春 ) 则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年出版的《红楼梦》第

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原文,后三篇的选段原本是没有题目的,是编者在选编时所加。

然后是选篇的选定,既要保证其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古

典名着的兴趣。相比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短小适中,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小说大多篇幅较长,而像四大名着这样的古代白话小说,内容更加庞杂,全本书有几十万字不等,像这样长篇巨幅的作品在综合型教材中是无法想象的。这就使得在节选小说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节

选的部分既要反映原着的精华,又要能够独立成篇。“精彩的“节选’,绝不是单纯的什么“技术处理”。而是教科书编辑家的二度创作’ ,是把优秀长篇巨制中的精华转化为语文教科书中供学生研读的高度浓缩的养料,这无异于披沙沥金。”该单元的这几个选段都是经过精心考量,多次试教,以及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后选定的,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紧凑,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着的兴趣,从难度和内容上都比较符合小学生阅读一一《草船借箭》讲述了诸

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 《景阳冈》则记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的故事 ; 《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的石猴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

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 还有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

古代少男少女们放风筝时的热闹场面。

在编排上,教科书没有选用“草船借箭”的原文选段,而是特意采用了现代文改写的版本,

考虑到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首次接触古典小说,对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并不熟悉,加上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篇幅较长,直接读原文会使学生对古典小说

产生提难情绪,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选用了改写后的版本,并在课后的《阅读链接》中

安排了原文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逐步从现代文向古典小说的阅读过渡。而本单元的

后三篇课文的情节、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且武松打虎、猴王出世的故事常被改编为影视剧作

品,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呈现了原文选段,并配以水墨风格或工笔细描的插图,为了让学生

初步接触原汁原味的古典小说,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 二 ) 编排入教材时对文本的加工

由于语文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主要范本,对选文的语言文字规范性有着严

格的要求,因此编者在选编时,会对不符合现代汉语用语规范的文字进行处理,有时在不影

响原作文意的情况下还会进行适当地删改。

因而,当编选古典名着进入教材时,由其时代特征,面临着是否符合语言文字规范性的挑战。

在古代文言小说中,其使用的词汇、语法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和体系,几千年来的变化并不大,

所以不存在规范性的问题。但古代白话小说大多都是用方言写成的,根据颜景常先生的研究,《红楼梦》用的是当时的北京话,水许传》和《西游记》的基础方言是江淮话,儒林外史》

用的也是南京一带的江淮话。这些方言的词汇、语法,很多与现代汉语并不致,而且即便在古

代,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方言都会有所差别。有些方言俗语由于流行地区不广,使用频

率不高,或者在历史变迁中已经消亡; 还有语法方面的差异,如,“吃”字在古代话本、小说中除了表示饮食之意外,还可作为被动标志,“须吃他耻笑” ( 《水浒传》 ) 那女儿吃都王捉进后花园里去” ( 《碾玉观音》 ) 等都是这种用法。

因此,为了能在确保语言规范性的同时尽力保留古代白话小说的原汁原味,编者在对文本进行

加工时采取了灵活处理的原则一对于一些古今语法、用字不同,但又不影响理解的地方尽

量遵照原文,未做改动。比如,《景阳网》中的“勾” “撺”“硫软”。而对于一些现代已经不用的异体字,如,《景阳冈》一课的原文中“却把鸟大虫諕吓我”中的“諕 (xia ”字,《草船借箭》“阅读链接”中“已放回二十馀里”中的“馀 yú”,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为了避免对学生造成误解,编者在对文本进行加工时,或者将之删去,或者替换成现在通用

的字词,“”在《汉语大字典》中释义“吓唬、诓骗” ,和“吓”意义相近,删去不影响原意,因此删去“识”,保留了“吓”,而“馀”是“余”的异体字,“余”是现在的通用字,因此用“余”替换“馀”。

在阅读古典名着时,学生必然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注释的帮助。然而,白话小说

中的语言古今差异较多,而且角度类型各不一样,况且白话小说本身篇幅就长,如果在教材中

一一加注释,会加大学生阅读的难度,对于容量有限的教材来说也是一大难题,因此注

释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顾之川先生曾提出语文教科书注释的原则应包括准确性、针对性、代表性、平易性和简洁性五个方面,其中针对性是指教材注释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原有水平

和课文性质的不同,简洁性是说“注释语言要尽可能地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可说可不说的

话尽量不说,尽可能地做到惜墨如金” 。

同时,由于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古代小说这类文体,教材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强调在阅读古典名着时可以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语句时,大致猜懂就可以

继续往下读,不用反复琢磨。因此没有增加过多字词方面的注释,而是对有代表性的地方做注释。比如,教材仅在第一次出现古今用字不同的地方增加注释说明,如《景阳网》

中的“勾”同“够”,《猴王出世》中的顾”同“玩” ,《红楼春趣》中的“他” ,并注明“本

文有的用字与现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改动” ,下文中还有古今用字不同的地方,比如上文提到的现代已经没有的异体字,因为改后的课文基本没有影响原来的文意,教材没有做注释说

明,需要师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这类问题加以留意,但不需要一一别,只要知道是类似的情况

就可以了。

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古代小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欣赏这些古典名着,从中吸取传统文

化的底蕴和人文精神,而不能机械地要求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更不必对古今用法不同的字词、语法做细致的分析和解读,这就偏离了古典名着教学的初衷。

( 三 ) 各篇课文的定位和功能

该单元的篇章页上精心编排了导语,“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用精练的语言总结了四大名着的特点和内容,点明了本次学习的对象。四篇课文在编排上由易

到难,由现代文阅读逐步过渡到原着片段的阅读,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着,并通过课文中的泡泡、阅读提示及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层层递进,提示了一些阅读古典名着的方法。

第一篇课文是用现代文改写的《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这是为学生进入真正的古

典小说阅读做准备。课后练习第一、二题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

推测内心的想法; 课后练习第三题则调动学生的已知,从自发到课程化,加深对名着的认识与思考,进一步阅读古典名着 ; 第四题则勾连下面的《阅读链接》,其中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着片段,引导学生通过与现代文对照尝试古典名着的阅读,从而感受古典文学名着的

语言特点,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篇课文《景阳网》是原文选段。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用多

种方法猜一猜猜读词语的意思。课后练习第二、三题引导学生先把握课文内容,再用自己的话

讲一讲“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宋元话本,成书后吸收了一部分民间传说、话本的

内容。话本小说则源自“说话” ,是说话人所用的故事底本,适合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这

一设计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归本源“话本” ,通过入情入境地讲述,感受古代小说的特点,在

体会学习古典名着的趣味。在学生讲述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恰当地运用语气、

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课后练习第四题则是呈现了对武松这个人物的不同评论,

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评价武松,旨在引导学生从以往单一、扁平地感受人物特点逐步过

渡到多元、立体地感受人物形象。本课还在最后提供了一个《资料袋》,简单介绍了原着的背

景及课文涉及的人物形象武松的命运,并选取了着名画家戴敦邦绘《水浒传》中典型人物的

绣像作为配图,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水浒故事的背景,引导学生走进水浒英雄,带着趣味去读

整本书。

第三篇课文《猴王出世》是略读课文,在阅读提示”中提示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语句时,只要

能大致猜懂就可以继续往下读,并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运用已有的影视资源和阅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比如播放《西游记 ) 电视据中相应的片段,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上下文猜猜大致意思,并鼓励学生结合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四篇课文《红楼春趣》是略读课文,也是该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提示学生能联系语

境大致读懂故事就可以,不用反复琢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红楼梦》的文字或图片

资料,播放影视作品《 ( 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物图片及“放风筝”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课文内容。由于本课人物较多,为了降低难度,阅读提示第二项学习任务

中提示重点关注宝玉,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宝玉的部分,然后和同学交流宝玉

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中是林庚的一篇散文《风筝》,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北平放风等的习俗和作者自幼对风筝的喜爱。阅读本文,有助于学

生进一步了解“放风筝”这一民俗。

在学完该单元的四篇课文后,《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该单元中学到的“阅读古典名

着的方法”",包括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适当跳读,借助背景资料、联系影视剧这四

个方法。《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题呈现了八个在古典名着中常见的事物名称,目

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影视作品等方法,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解释这些词语,这既是学习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也是为阅读古典名着扫除基本障碍。《词句段运用 ) 的第二

题则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猜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交流理由,教材中的三个例句都

出自本单元的课文,也指向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着时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这两道题都

是在帮助学生现固提升“运用多种方法猜猜猜读词语的意思”的能力。第三题则是让学生通

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判断写的是哪个人物,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本题通过“猜人物,说理由”

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古典名着中经典人物的认识,并进一步渗透阅读古典名着的基

本方法。

( 四 ) 《快乐读书吧》一一从教材引向整本书

在单元最后的《快乐读书吧》以“读古典名着,品百味人生”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

名着。这是对“古典名着之旅”单元的拓展与延伸,能使学生从教材走向整本书的阅读,更全

面地了解、感受古典名着。和其他《快乐读书吧》不同的是,本次《快乐读书吧》首次推荐真

正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而且是整本的古典名着,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因此,

只把《西游》作重点推荐目,而其他三本《三国演》《水》《楼梦》不做硬性要求,如果感趣也可以去更多。排能更具性和灵活性,教在教学可以

根据学生的情况展开指。教材以小士的形式介了与古典名着有关的知和古典名着的方法。第一个小士旨在学生了解古代篇小是章回体小,把些回起来就能串成一个篇故事 ; 第

二个小士提示学生在古典名着可以借助回目猜每回中主要了什么故事。

教在开展一活,建分三步走 : 前——激趣。如、、演片段,看相关影作品,制划和的表 ; 中——跟指。如成立小,子,所有人起来。在段性的交流中,鼓励学生写笔,小,目的是人

人,持 ; 后——共同交流、展示、分享。重用文的方式,如朗、演、表演、写、开会,鼓励个人、小行意交流与分享。

教学建

有人古典名着的五年学生来有度,上,要取决于教学目的定。元的教学目充分考了

教学的适切性,引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名着,激古典名着的趣,感受古典名着的魅力,

要求学生只要能懂大致意思,文中的故事就可以了,遇到不懂的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

往下。一教学目,教在教学一元可以注意以下几个。

第一,在小学段行古典名着的教学,要重激趣。首先,教可以适度合相关的影源,帮助

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人物料,降低的度,增添的趣,但注意不可度使用多媒体

源代替影响文本的。其次,在教学中教可以通采用多种形式来将些平面的文字得“活”起来,学生更愿意、学。可以先精彩片段开展生互、生生互等多种形式的活,帮助学生大

致了解文内容,体会古典名着中言的魅力和文化内涵,然后在班内故事大会、演本等活,

吸引更多学生入情入境地和述,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古典名着更有

趣味,同秀文化的造性化、新性展。可以合《快吧》,适推荐引学生行外,建一个交

流古典名着的平台,学生全面感受名着的魅力。

第二,要避免拔高要求,加重学生的学担。在小学段初次接触古典名着,古典名着的要从

学生的出,在的基上通、交流,引学生懂故事内容,允学生囫吞地,能下去是关,以

保学生的趣。古典名着中的一些准理解的句,引学生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累,大致猜想出

意思即可,不需度究意思。古典名着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思想意等,也不需做深人解。

古典名着具有久不衰的独特魅力,如《西游》《搜神》等神魔、志怪小,想象丰富奇特,充奇幻色彩,《三国演》《隋唐演》等史演小能我略争的惊心魄和史的云幻,《楼梦》中包含了作者世俗人生的感悟和智慧??些既能吸引学生的趣,又能激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道理。古典名着

的价正在于灌与培养一个民族的美心灵和新蓬勃的想象力。在教学,教引学生从自身践出,文本行开放、自由的想和想象,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智、提升境界,更好地引着学生

近文化之根,承文化精神。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 两次综合性学习: “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 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181 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 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 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 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 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 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 个,会写20 个字。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 6.第3 课后的小练笔 解决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第二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意义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

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希望。8月28日,教育局为我们提供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网络培训的机会。培训会在我校举行,四个联盟校的语文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专家对四五六年级的语文统编教材及相关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颇深。尤其对韩素静老师的演讲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下面就韩老师讲解的内容,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普通阅读单元教学建议。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知道了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要通过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解读语文要素,把握教学要求;略读课依据学习提示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在略读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比如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检查引导,也可以学习完课文内容再集中交流。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使我明确了一个概念:提高阅读速度≠速度,是让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而不是学习速度法。要借助阅读提示,落实训练重点和方法,教学时,要根据每节课的情况具体安排。学习和练习双管齐下,学习在课内,练习在课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习作教学建议。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写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写清楚,更要写具体,写人物时可以通过具体事物体现出人物的主要特点。在习作过程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笔写,教师再进行指导,落实修改和交流环节,形成自主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素质。总而言之,在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开辟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汇编)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 一是选文方面 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

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五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在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册书中还有《快乐读书吧》板块,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以上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老教材的区别。 第二大部分分为以下七点: 一是汉语拼音的新定位 过去的教学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统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8月24日,我参加了全区语文教师统编教材培训,观摩了吴迪老师执教的《端午粽》,聆听了陈主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的讲座和沈校长对二年级教材的深刻解读。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这次培训让我对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了些认识,真的是意犹未尽,收获良多。 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新教材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这就要我们自己进行梳理,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其次,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

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语文的天地是宽广的,我们语文人要携手共进,共同开启语文课程的新天地。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谈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谈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是当前讨论的一个热点,这是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深入的体现。入选教材的任何一篇课文,对学生来说其实都是有难度的,这里的长课文、难课文,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语文教材适当编排一些较长、较难的课文,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有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因此,充分发挥难长课文和难课文的独特价值,不断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难课文,“难”在何处?情况应各不相同。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这部作品曾入选人教版六年级、语文S版五年级、西师版五年级等多套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统编教科书将它编排在三年级,确实有一定难度。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试着梳理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思路,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根据教材定位,从丰富的教学内容中确定适宜的目标。 经典的文学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不仅可以在小学教,在中学甚至大学同样也是可以教的。为什么呢?经典作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给教学目标的选择带来了多重可能性。就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而言,可以探究的内容就很多。比如,文中的“火柴”是否有象征意义?作品的题目是否可以改为“卖报纸的小女孩”?再比如,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故事发生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不敢回那个“跟街上一样冷”的家,周边环境与小女孩处境形成鲜明的反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妙幻象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处小女孩带着微笑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种写作方法是否应引导三年级学生去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又比如,丰富的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合集(修订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 合集(修订版) 一年级上册 【课文】 3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6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日积月累】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册 【课文】 8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1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日积月累】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 【课文】 8-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1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8-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地认识与思考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东方第一小学杨关辉 统编教材注重经典性和人文性,内容上着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时代性,它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志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语文学科的全面落实。本文我主要 以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对部编语文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一、部编版教材更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部编版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篇目有很多,如古诗、寓言故事、历史名 人故事、古代神话故事、以及大量的名言警句等等,这都浓缩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共有七首古诗,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这浓浓的诗歌 氛围中吟诵经典,一起迎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天,并积 累有关“春”主题的诗句;一起学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品质; 一起同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劳动人民;一起欣赏“微微风簇浪,散 作满河星”的江上夜景。本册教材还从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文献中精心挑选了最 具代表性的故事进行了改写,以寓言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能从篇幅短小的故事中明白深刻的道理,如《亡羊补牢》告诉孩子们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揠苗助长》告诉孩子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等等。另外识字单元的第二课《传统节日》让孩子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了解,认识了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的时间和风俗习惯。在本课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子让孩子把传统节日与西方的节日区分开,并且可以让孩子们积累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除了古诗、寓言故事、传统节日之外,《语文园地七》的《二十四节气歌》让孩子们对古时候农 民的农事生活有了大概定位;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向我们弘扬了雷锋 叔叔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随后教材又在《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板块给 出了三句关于助人为乐的谚语,加深孩子们的理解;《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板块则向我们出示了三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有言必行”的重 要性。这些都是在向我们展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需要新的一代传承下去。 小小情境图,浓浓中国味。不仅仅是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深厚的中国 传统文化,课本中的插图也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道。以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 《村居》为例,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弥漫,三五儿童提绳拽线,欢呼雀跃,欢快地放着风筝,一只只风筝随风飞舞,尽情飘荡,编者只是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含有中国水墨画风格的明媚欢快的春光图。在教学的过程中引领孩子们结合情境 图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部编版教材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到二年级的“我爱阅读”,孩子们开始转入了“独立自主”的阅读,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这标志着孩子们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了整本书的阅读,这 与涧西区目前推行的新教育中的十大行动之一----营造书香校园密切相关。“和大人一起读”是亲子阅读的一种模式,能够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快乐读书吧”是读整本书的模式,能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二年级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精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 “品味经典寓言” “体会传统文化” “关注精彩发现” “发挥无限想象” “追忆幸福童年” “探索自然奥秘” “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 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作为教育过程当中最为基础和最为 重要的书籍,当它发生错漏、失实、偏差时又会产生何种后果?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种舛错?这恐怕不仅仅是教育行业一己之事 李郁 中小学是人生教育的最重要阶段,中小学的教材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料,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最近曝出有心人和民间团体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存在内容上较大的不 足和技术上明显的舛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对中小学教材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如此。那么,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这问题有多大,应该如何弥补呢? 对这样一些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相同。 新中国61年出版10套教材 2019年1月,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此后,国家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各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各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一成立,中央政府出版总署就设立了编审局,集中了老解放区和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的部分编

辑开始编审文史教材,编选新中国的中小学教材。 1951年秋,教材出版,在全国正式使用。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们常简称为“人教版”)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小学教材。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二套小学课本出版,但这套教材只使用了两年。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教育大革命”的影响下,这套教材被停止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进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备工作。1963年秋,新编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在全国正式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接下来是10年“文革”,国内的中小学教材使用极为混乱。粉碎“四人帮”之后,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的基本学制。1978年秋,中小学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同时在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此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教材使用也相对稳定。其中有些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 1982年秋以后的5年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后又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改编,这就是第六套和第七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8年国家教委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培训: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编排与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培训: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编 排与教学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选编情况 1.“选什么”的问题 全套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14篇文言文。 首先,教材编写时参考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推荐篇目。在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之外,教材中还选入了37首古诗词,以及14篇文言文。 在挑选篇目时,我们首要考虑的是作家作品的经典性和丰富性:一是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否具有足够高的地位,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二是作品是否有足够广泛的知名度;三是所选篇目是否能够尽量覆盖古代文学中的几大重要主题、是否能尽量涵盖各类文献。、 其次,难度上要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水平。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佳作远远不止一百余篇,但有些可能不太适合在小学阶段重点学习。对难度稍高的作品,会在学习要求上适当控制难度。最后,还要考虑与单元人文主题的匹配。 2.“怎么编”的问题 统编教材中对古诗文的编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板块中,一是课文,二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 从数量上看,古诗词方面,“日积月累”编排了40首,课文中则一

共编排了72首(其中1首是课后题材料)。文言文方面,14篇都编排在课文中。 从体裁上看,小学阶段,古诗以短小精炼的五绝、七绝为主体,随着年段的上升逐渐出现词、律诗、乐府诗等。文言文则以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为开端,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 从体例上看,一方面是课文的编排,考虑到古诗文的特殊性,编排课文时主要是关注与单元人文主题的配合,而不是完全紧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不能和语文要素完全契合的,就不必强行去寻找联系。 另一方面是注释的编排,低年段的古诗文课文是没有注释的,从三年级开始提供注释,而“日积月累”板块则是一至六年级均没有注释,这一安排也是与不同年段、不同板块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 二、古诗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关于文字版本 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基本以目前学界较为权威的文献版本为参考和依据,同时也兼顾大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既有常识。 有的古诗中可能存在看上去和现代汉语相近的词形,要注意对古代文学作品来说,基本应以古籍文献的文字面貌为准,不能简单地与现代汉语直接等同。 2. 关于读音、

(完整)小学语文统编版1-6年级必背古诗文

统编教材 1-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6.《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册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 14.《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20xx部编新版人教语文 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

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材解读---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青西小学成晓丽 亲爱的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受学校领导的安排,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解读,我借用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讲稿,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后,于2017年秋学期在全国正式推广。 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三是“守正创新”。教材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和一般个人著作是不同的,它的空间有限,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新教材并没有颠覆以往的教材,而是在以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去创新。 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那么,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 现在通用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由各个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即所谓“一纲多本”。“一纲多本”本是个好东西,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让教材编写有竞争,优中选优。但实际上又很难做到有序竞争和优中选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和行政的干预,“一纲多本”就有点变味了,现在又只好回到统编。不是所有中小学教材都统编,只是语文、思品和历史这三科统编。中央对此显然是有政治上的考虑的。中央直接抓教材,最后定稿都是交由中央会议上讨论的。为什么这么重视?因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们也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语文教材的统编吧。 下面,结合老师们接触这套新教材之后可能比较关心的若干问题,来做些说明。一共有11个问题。 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b4304848.html,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作者:许萍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2019年第02期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很多,似乎不把自己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课堂就没有了深度。因此,这种情况下,教师把知道的和想讲的都一股脑讲给学生,教师讲得不亦乐乎,而学生通过这篇课文能习得怎样的阅读方法,训练怎样的语言能力,教学是否完成了学段的要求,教师是不清楚的,学生也是不知道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时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解读没有目标意识。部分教师缺乏对语文课程总目标、年段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系统认识,忽视教学设计是对这三个目标的层层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材解读的偏差,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学习内容和各种拼凑的教学策略。 2.过分依赖现成资料。一些教师拿到一篇课文时不知道该教什么,于是就依赖现成的教学参考书,照搬教参教学设计,或者上网东拼西凑,甚至看到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不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就将其照搬过来。 3.教材解读层次浅、随意性大。许多教师解读教材时,没有深入阅读教材内容,没有认真品读教材,只是粗略浏览,有时凭着经验和直觉理解教材内容,出现了随意解读教材的情况。 准确解读教材是教师有效教学的最基本环节,教师只有准确解读教材才能有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从整体把握教材,明确教学文本的特點。 要在一个整体系统中解读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从整册教材内容、编排特点、整体安排到每个单元的特点和要求,再具体到每篇课文的内容,包括插图和课后练习等,都做到从整体到部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深入具体文本的解读,做到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的文本只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范例。学生学习语言可以用这篇文章,也可以用另一篇文章。教师要做到的就是从教材给出的文本中选择听、说、读、写的一个方面作为重点学习。 2.与教学文本充分对话。教师 拿到文本,先不要急于寻找参考书与网络资源,而是要先从读者、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的角度反复阅读。

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教师对一至六年级全套教科书的各项内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认知,是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的前提。 1.如何看待教科书选编的长课文、难课文 课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核心构件,是教科书功能的重要载体。课文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共性,更体现了教科书形式结构的个性,全面影响着语文教科书多样功能的有效发挥。它是主导语文教师规划教学的主要元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将读书、作文、口语交际等规律在实践中运用,从而形成相应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这种能力与习惯不会凭空得来,课文正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能力、学得方法、培养习惯的重要凭借。课文的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是否适合教学,是学生能不能学得了、教师能不能教得好的先决条件。 2.文章长短一直困扰着教科书的选文工作。多少字的文章适合选入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一直没有科学的判断标准。 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论述,他曾在《略谈学习国文》和《课文的选编》中分别指出:“国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夫。”“课本选用长篇,长至若干字为度,一册以几篇为度,今后必当限定矣。”

语文教科书选文另一个较难把握的是文章的难易度。具体而言,如果文章表达的主旨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与阅读能力,学生读不懂,势必会造成阅读上的困难,就不太适合选作课文。而一些内容比较浅显的作品,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也不适合选作课文。选入教科书中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是学生经过思考或教师指导能够读得懂的。 语文教科书选文首要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难易适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课文的难易与字数的多少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 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教科书”)低年级的个别长课文,如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在结构上采用“反复”的手法,相同的情节和内容反复出现,虽然字数稍多,但学生能在相同内容的多次重复中巩固生字,模仿课文学习表达。 现在低年级学生习惯于阅读微信、图像文本,不太爱读长一点儿的文章,而阅读少量通俗易懂的长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随着年级的升高,长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其他课文所不具有的独特价值,如培养概括能力、浏览能力、寻找关键信息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等。 因此,统编教科书在选编课文时,没有刻意回避少量的长课文、难课文,如在中年级选编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诺曼底号”遇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体概况和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包括课后思考练习题)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 “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次。从本册开始编排“写话”栏目,穿插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共编排3次。承接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体例,“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一单元的后面。 本册课文(除两篇特殊课文)全文注音,有些字根据普通话在语流中的读音,标注为轻声或变调。课文外的其他生字一律按字注音(注:题干不注音),如“蘑菇”的“菇”,在语文园地四“我爱阅读”《画家乡》中按照注音体例,标注的是本音gū。 要求认识的字标注在课后识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多音字,它的第二个读音在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这个多音字也标注在识字条中,用蓝色标识。要求会写的字标注在田字格中,并附描红字,方便学生练习书写。 教材最后有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及本册要求会写的词语。 在编排上,本册教材主要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进一步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自然渗透立德树人 充分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中。一方面,通过“家乡”“伟人”等单元主题的设定以及新课文的加入,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通过“我爱阅读”栏目中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丰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新编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地点:单甲完小培训日期:2017.9.8 参训人:冯瑞仙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教育部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实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单甲乡小学在2017年9月8日全天进行了教材网络培训。经过一天的培训,我神的体会: 本次网络培训由开幕式、专家讲座、互动答疑三个版块组成。认真听取专家解读教材编写思路以及教学建议,学以致用,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 开幕式由全国小语会会长陈先云先生主持,他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总体特色和创新点进行了介绍。《语文》教材网络直播培训会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陈先云的“六个变化”拉开序幕。他提出新版统编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六个变化: (1)部编教材安排先识字后学拼音; (2)部编教材对于孩子的识字量要求有所减少; (3)部编教材对于孩子的写字量要求有所减少; (4)部编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的数量; (5)部编语文教材首次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 (6)部编教材关于课后作业要求更明确;

接着,老师们观看了郑宁教授讲座的《统篇教材的编写理念》。通过讲座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到二年级语文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 专家讲座中的编排特点和教材亮点。明确了在教学中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统编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儿童的现实世界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统编教材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首先,通过郑宇老师分析,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的兴趣。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因此,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应当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帅晓梅老师对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们全面地了解了新教材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