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建设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12期
煤炭经济研究
Vol.32No.122012年
12月
Coal Economic Research
Dec.
2012
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集群衰退。

如何防范产业集群衰退,提高应对能力是各个西部省区都面临的巨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凯认为,我国大部分产业集群目前还处于“准集群”状态。

这种“准集群”的内在结构弊端导致很多企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创新成本以及相应的扩散成本,应对能力不足。

1资源型产业集群特征和问题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指依托独占性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和消耗实现成长的企业在资
源禀赋地区聚集,通过深度专业化分工,形成完整价值链条、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由于采掘性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那些以自然资源开采业为主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可供开采的资源不断减少,支柱产业萎缩,甚至资源枯竭的局面。

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现代资源型产业发展却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主要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以资源型产业集群丰富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2005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
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煤炭产
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建设与对策研究
杨继明1,冯俊文1,李永忠1,李鹏2
(1.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2.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
摘要:西部大开发带来资源型产业集群大量形成后,呈现出集群衰退和不成熟状态,建立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认为,它是产业转型过程中战略技术储备和演化的指南针,是资源型产业集群治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是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同时指出,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建设应该从6个方面展开相应工作,提高西部省区产业升级能力。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建设;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605(2012)12-0033-04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GXS4D077)
Study on Innovation Network Building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sources Type
Industrial Cluster
YANG Ji⁃ming 1,FENG Jun⁃wen 1,LI Yong⁃zhong 1,LI Peng 2
(1.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China ;
2.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21,China )
Abstract:In the west part of China the high development brought a cluster recession and immature status when the great
number resources type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established.The innovation network established by the resources type industrial cluster woul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s,that would be a compass of the strategic technology reserves and evolution in the industry conversion process,would be an system innovation in the control process of the resources type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would be the need of the industrial conversion upgrading in the west part of China.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hat the build⁃ing of the innovation network by the resources type industrial clusters should have related works conducted from six aspects to
improve the upgrading capacity of the industries in the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the west part of China.Key words:resources type industrial cluster;innov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strategy research
33
2012年第12期煤炭经济研究第32卷
品结构要由单纯生产原煤型向能源重化工型转移,加大煤炭深加工力度,到2007年年底,全自治区原煤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实现了煤炭产量的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在科技装备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安全生产的形势也在进一步好转,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已初见成效,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序地推进了矿区的总体规划,矿区铁路也正在加快建设进程中。

在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其自身内部阻碍该产业发展的问题
和矛盾也在迅速的显现出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安全事故频发等等,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解决,势必会影响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前景。

2011年3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内政发〔2011〕32号),文中要求,煤炭转化项目的原煤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如表1所示),要想使产能提高,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煤炭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2009年形成产能2009年实际煤炭转化量2015年预计形成产能2015年预测转化量发电/
万kW
1209
2400
1600
4800
煤制油/
万t
124
52
600
2400
煤制气/
m3


200
6400
煤制甲
醇/万t
160

580
1740
煤制烯
烃/万t


56
504
煤制化
肥/万t


600
1800
煤制二
甲醚/万t
10

350
1575
煤制乙
二醇/万t


190
950
焦化/
万t
500
1188
1800
5000
合计/
万t

3640

25169
煤炭产
量/万t
33800
33800
50000
煤炭转
化率/%
10.8
10.8
50.3
注:1kW发电装机需煤量3t;生产1t煤制油需原煤4t;生产1m3天然气需原煤3.2kg;生产1t甲醇需原煤3t;生产1t 二甲醚需原煤4.5t;生产1t化肥需原煤3t;生产1t乙二醇需原煤5t;生产1t烯烃需原煤9t;生产1t焦炭平均需原煤2.5t。

表1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末煤炭转化率测算
2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建立的意义2.1是产业转型过程中战略技术储备和演化的指南针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竞争是不均衡的。

由于新的产品、新的领域市场、新的生产流程出现,商业竞争的面貌会不断改变的,每个时间点上,快速的进步一直在取代静态的效能。

所以,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必须把“技术进步”和“创新”列为思考重点。

通过建立资源型产业集群技术战略和技术路线图编制来解释技术创新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生态位势和创新网络演进路径。

从静态的角度看市场竞争,一个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资源是固定的。

但是,在知识经济中,创造与变革才是基本因素,与其受限于静态的资源,不如通过技术创新改善资源的约束。

资源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应该更关心如何开发新产品、流程再造,使新流程达到最大的资源使用率。

同时提升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生产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2.2是资源型产业集群治理过程中的创新制度安排
近年来,研究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系统的文献都强调了创新网络和公司本地经营环境的特点在塑造他们的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英国、德国和爱尔兰的工厂在研发、技术转移及创新网络的广度和创新方面的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集团内公司间的链接使得创新活动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有研究表明研发、技术转移和网络的投入是替代而不是补充,在创新过程中,有这样的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效率与系统的部门和区域的影响。

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网络构架的主要连结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

网络类型分为:合资企业和研究公司、合作研发协议、技术交流协议、由技术因素推动的直接投资、许可证协议、分包、生产分工和供应商网络、研究协会、政府资助的联合研究项目等类型。

东亚尤其是日本的成功和北意大利工业区的创新能力,以及硅谷相对
34
2012年第12期
于128公路地区的成功,都充分说明了创新网络的力量。

事实上,随着竞争条件的变化,在全球市场上,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需要广泛的专业能力,甚至那些大型企业也无法单独行事,因而企业内外网络是成功创新的基础。

资源型产业集群管理者也应该意识到创新的位置已经从企业转向网络,治理的重点也应该从企业转移到创新网络治理角度。

2.3是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中国发展实际,适时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的成功转型升级需要深入研究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资源型产业集群快速扩张的同时创新网络演进的路径,进一步提出以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环生态为代价,附加值低、利润流失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发展模式,不仅使资源型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缺少可持续性,而且造成资源富集地区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比较严重的发展问题。

资源型产业以创新网络为平台,通过培育创新要素和连接各地区要素,可以有效地提升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3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建设对策措施3.1实施“三大战略”,夯实创新型省区建设基础
一是知识产权创造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执法力度,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高技术手段,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科技名牌培育战略。

加快名牌培育进程,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三是技术标准推进战略。

把形成自主技术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内容,促使标准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突破技术壁垒,建立强大的技术标准联盟。

3.2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创新型人才聚集高地。

集聚创新能力丰富的人才资源,将“人才流出区”转变为“人才流入区”。

结合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及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引进、留住、培养创新型管理、领军和拔尖人才,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成果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是创新型企业带动高地。

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调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创新型企业带动西部省区各要素全面实现自主创新。

三是资源型产业优势拉动高地。

集聚具有西部省区特色的高新技术领域产业优势,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如稀土、煤化工、乳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

3.3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实现“四个突破”
一要以实施若干重大创新专项和攻克共性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努力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技术瓶颈。

二要以高效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民营企业为突破,增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

三要以建设合理的科技体制机制为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四要以发展新兴的高端产业为突破,掌握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

3.4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一要强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推进行动,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应用和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二要民生科技推进行动,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大范围惠及百姓。

三要实施创新型城市推进行动,以试点带动全区全面进行创新型行列。

四要加强技术跨越推进行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在产业化规模、组织形式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

3.5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要将产学研各类机构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互为有效补充并密切互动。

二要把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三要建立一批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引导支持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产学研联盟。

四要积极打造推动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对外合作平台、风险投资平台、孵化平台等,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载体。

五是优化科技生产力区域布局,推动“136”工程向深度发展,打造国内外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形成贯穿全区的优势集中区。

六是围绕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能源与环保等重点技术领域,抓好“863”、“973”重大项目,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高技术产业化专
杨继明等: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建设与对策研究
35
2012年第12期
煤炭经济研究
第32卷
项,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

3.6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跨区域合作
一要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技术转让项目。

二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

三要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国际及区域性科技合作,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西部省区设立研究开发机构。

四要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商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创汇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五要充分发挥“高交会”、“农博会”等载体平台的作用,健全和落实规范化、制度化的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实现与西部省区外技术创新与产业全面对接。

六要促进跨区域技术与资本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借梯登高、借智成势、借力兴业的科技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Paul 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3).
[2]
Erica petition :Time and Space in Industri⁃
al Change ,in Gary Gereffi and Miguel Korzeniewicz (ed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 [M].Greenwood Press ,1994.
[3]
Claus Stcinele ,Holger Schiele.When Do Industries Cluster?A
Proposal on How to Assess an Industry's Propensity to Concen⁃trate at a Single Region or Nation [J].Research Policy ,2002(3).
[4]
UNIDO.Development of Clusters and Networks of SMEs ,The UNIDO Programme ,2001.
[5]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7]
张新颖,宫长勇,许君.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J].学术交流,2005(9).
[8]周德群.矿业城市的结构性危机与转型[J].西部论丛,2006,(3).[9]
田钢,张永安.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和合作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8,22(8):91~96.
作者简介:杨继明(1971-),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研究员,现在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与企业管理。

E-mail :yjm7132@
责任编辑:王应劬
(上接第19页)
高校自身的角度拿出政策和办法全力支持杂志办刊。

他们认为杂志要坚持自己的办刊价值取向,保持学术性和研究性,才能提高读者对杂志的依赖程度。

建议杂志要多关注企业家的成长,关注宏观能源经济,在选稿时要注重理论性、规范性,力争把杂志办成高校、企业、各方领导认可的具有行业优势的核心期刊。

神华集团政策研究部纪伦谈了自己对杂志的体会,他说,《煤炭经济研究》是一座桥梁,在政府、协会、企业间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煤炭经济研究》是一座学校,其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学术高度。

《煤炭经济研究》是一座平台,为企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

他建议2013年应重点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与煤炭工业相关的内容,关注国家关于煤炭行业科学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能源政策,以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内容。

同时,《煤炭经济研究》作为经济管理类杂志,还应当时刻关注世界煤炭工业的发展动向。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经信分院院长刘延龙进行了总结讲话。

他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理事、编委提出的宝贵建议。

他说,《煤炭经济研究》要化未来的压力为动力,把会议提出的各项建议认真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

针对2013年杂志的选题策划工作,他提出5点具体要求。

一是要明确做选题的目的;二是每个选题都要有可行性、指导性;三是要善于发现并满足煤炭企业需求;四是防止因循守旧,努力实现创新;五是加强学习积累,把握策划技巧。

他强调做好选题策划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肯花功夫,多了解经济、能源、煤炭政策,多了解煤炭企业,才能不断提高策划能力和水平。

未来杂志要想回归核心期刊面临的任务很重,但前途是光明的。

空谈误事,实干兴帮,打铁还需自身硬。

杂志要不断走进高校、走进企业,广纳高水平的论文做支撑,提升杂志的学术内涵,才能迅速提高核心期刊审核的几项重要指标,有了充分的基础工作,加入核心期刊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柳妮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