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必背古诗词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经典诗作完美打印版(人教、新课标)附带小学必背古诗75首

初一必背古诗词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经典诗作完美打印版(人教、新课标)附带小学必背古诗75首
初一必背古诗词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经典诗作完美打印版(人教、新课标)附带小学必背古诗75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长歌行(北宋)郭茂倩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4.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6.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7.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8.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9.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3.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4.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5.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6.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8.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9.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0.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1.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2.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3.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5.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6.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7.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8..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9.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50.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2.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55.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6.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8.三衢道中(宋)曾畿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9.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1.四时田园杂兴(1)(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2.四时田园杂兴(2)(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63.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5.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6.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7.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9.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满白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0..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71.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2.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4.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 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旅夜书杯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李清照宋词赏析

李清照宋词赏析 (一)《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作品介绍】也题作《浣溪沙·闺情》,被选入《全宋词》。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浣溪沙·闺情作者: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3、飞:《历代诗余》作“偎”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6、一面:整个脸上。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8、韵:标致。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宋词-李清照24首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词作】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声声慢(寻寻觅觅) 点绛唇(寂寞深闺)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忆秦娥(临高阁)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孤雁儿(小阁藏春) 满庭芳(小阁藏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 长寿乐(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与秋光) 念奴娇·春情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临江仙·梅 多丽·咏白菊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行香子·七夕点绛唇(蹴罢秋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 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 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第18课唐诗与宋词 知识要点 1.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诗人有2300多位,诗歌近5万首,有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多种风格。 李白(豪迈飘逸、清新瑰丽,《蜀道难》《将进酒》)、杜甫(沉郁顿挫,“三吏三别”)、白居易(语言通俗、寓意深刻,《琵琶行》《长恨歌》)成就最大。 2.宋词分为婉约词(北宋:柳永、南宋:李清照)和豪放词(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3. 唐诗与宋词 随堂练习 1. ______(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_______多位唐朝诗人,创作出______首诗歌。内容丰富,气象万千。 代表人物描写主题名句摘抄边塞诗: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田园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浪漫主义诗歌: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现实主义诗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 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________”。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白居易的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深刻,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 3. 宋词的主要两个流派:一是________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北宋)、________(南宋)。 4. 说一说:苏轼对宋词发展的作用。 5.()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高适()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 A.“诗仙” B.“诗圣” C.“诗史” D.“诗父” ()下面属于白居易诗的是 A.《秦中吟》 B.《蜀道难》 C.《新安吏》 D.《早发白帝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在唐诗中应属 A.田园诗 B.边塞诗 C.讽喻诗 D.离情诗 ()古代日本文士把《白氏文集》作为“博士必读文”,“白氏”指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6.()高适的《别董大》应属 A.田园诗 B.边塞诗 C.浪漫主义诗歌 D.现实主义诗歌 ()“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是白居易对谁的诗的称赞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柳宗元 ()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是 A.辛弃疾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I李清照的词集I李清照的诗集李清照:一剪梅;红 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忆秦娥;咏桐李清照:满庭芳李清照:忆秦娥;咏桐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李清照:晓梦李清照:感怀李清照:春残李清照:钓台李清照:题八咏楼李清照:偶成李清照:贵妃阁春贴子李清照:皇帝阁春贴子李清照:夫人阁端午贴子李清照:皇后阁端午贴子李清照:皇帝阁端午贴子李清照:分得知字李清照:咏史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李清照:失调名;瑞脑烟残李清照:失调名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李清照:殢人娇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李清照:新荷叶李清照:减字木兰花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李清照:南歌子李清照:临江仙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李清照:怨王孙/忆王孙李清照: 孤雁儿/御街行李清照:小重山李清照:诉衷情李清照:庆清朝慢李清照:行香子李清照:好事近李清照:多丽;咏白菊李清照:长寿乐南昌生日李清

照:乌江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李清照:夏日绝句李清照:永遇乐李清照:念奴娇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名言名句李清照的诗李清照的名句李清照的诗词名句李清照的词名句 1、《忆秦娥》 临高阁。舌L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 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2、《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3、《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 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4、《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 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 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6、《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李清照 的一剪梅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 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 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译文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鉴赏
1/7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 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 《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 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 1981 年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 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 1981 年上海古 籍出版社出版的 《李清照诗词选注》 、 1982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 《唐宋词选注》 )。 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 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 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 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 头三句看, 决不像柳永 《雨霖铃》 词所写的“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 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 在孤独中感 物伤秋、 泛舟遣怀的情状。 次句中的“罗裳”, 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 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 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 雪、 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 ), 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 廷焯 《白雨斋词话》 )。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下半句“玉簟秋” 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 《已 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 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肤间触觉, 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 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 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 所触之 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 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 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 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 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 写的是舟中所望、 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 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 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
2/7

从苏轼与李清照对词的音律的态度来看苏词在音律方面的成就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46 XIANDAI YUWEN 2010.08 自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中著录了李清照的一段论词之语之后,李清照词论中“别是一家”的观点和苏轼“以诗入词”“自是一家”的论述就一直是词坛上争论的焦点。虽然李清照词论中“词别是一家”的基本内容包括协音律、尚典雅、重铺叙等多个方面,但作者论述的重点还是词的音律问题。她在《词论》中批评苏轼的词是“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继而又提出“五音”、“五声”、“六律”、“清浊”等一系列的音律标准,对此做了极为详尽的论述分析,说明她的词论主要是从音律标准方面来论述“词别是一家”,而对苏轼词作的“不协音律”多有垢词。而从苏轼、李清照二人对词的音律的态度及具体创作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两人乃至宋代豪放、婉约两大词派不同的审美取向,更能深入感知苏轼在词作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就。 李清照的词论认为,词与诗、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词所具有的音乐性。词必须合乐可歌,其创作上的显著特点就是“以乐以定词”,即创作时用字用语必须符合曲调的要求,使字调的升降与音乐的高低密切结合,以使歌唱时行腔发调圆润动人,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否则,歌唱时就会走腔落调,拗口绕舌,唱不成调子。因此,她在批评了苏轼等人的词“不协音律”之后,对词的音律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她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本应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而她自己作词时,就非常注意词的音律,并运用音乐性的语言来加强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如《声声慢》一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其“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的音韵处理,使这七组叠词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且十四个 叠字中,除“觅觅”外,其余十二字的声母全属齿音;除“惨惨”外,其余十二字的韵母全属齐齿呼韵母,读来婉转 凄楚,从而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故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后来有不少词曲仿效李清照这种写法,但都不如她用得出奇制胜而又自然生动。 李清照对词的音律这样严格的要求,对于词在艺术上的日臻完美,对进一步提高词的表现功能起着积极的作用,音律之美也强化了宋代婉约词典重雅丽,婉转唯美的审美取向。但李清照严格地套用旧有的曲调的音律为标准来批评苏轼的所有词作“不协音律”,显然也是片面的。 苏轼其实也是十分注重词的音律研究和运用的,他并没有说过词可以不守音律规则。他曾经十分喜欢陶诗《归去来兮辞》,但对该诗不合音律就感到不满意,在《与朱康叔十三简》中说得特别明白:“旧好诵陶潜《归去来》,常患其不合音律,近微加增损,作《般涉调?哨遍》,虽微改其词,不改其志”。在《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序又中说“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在《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还自称“白琢歌词稳称声”。无论是“常患其不合音律”,所以要“微改其词”,还是“稍加隐括,使就声律”,这些都是他主观上追求音律,使词协律可歌的表现,说明苏轼在词的创作实践中并无故意不协音律规则。在他的《醉翁操》序中,亦有“琅琊幽谷,山川奇丽……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其有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馀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见《东坡乐府》卷二)可见,苏轼不但讲究音律,认为作品“与琴声不合”,“为词所绳约”需要改 从苏轼与李清照对词的音律的态度来看 苏词在音律方面的成就 ○刘 璞 摘 要:李清照的词论主要从音律方面批评苏轼词作的不协音律,而对比两人对词的音律的不同态度,不仅可以看出两人乃至宋代豪放、婉约两大词派不同的审美取向,更能深入感知苏轼在词作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就。关键词:苏轼 李清照 词论 音律 创新

关于李清照的古诗词大全(最新)

关于李清照的古诗词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4.《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8.《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9.《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10.《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李清照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 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

李清照诗词赏析(优.选)

拾起一地残香 ——李清照诗词赏析 【卷首语】 她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蕴育了她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她的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她是最幸福的女人。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她也是最落迫的词人,目睹国破家亡,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用婉约的词无力的控诉着国破与家亡,和着泪,写下斑斑的长句。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词迷醉了苍生,却迷醉不了自己,悲凄一生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一同走入她的诗词,走入她的人生…… 【诗人简介】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少年时即作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过着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的生活。后金人大举南侵,发动“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夫赵明诚患疾卒于建康,李清照只好携带书帖典籍出逃,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散失大半。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晚年的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四年,她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其间大量词作堪称千古绝唱。绍兴二十六年,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经典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真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苏东坡和李清照笔下的秋千少女

苏东坡和李清照笔下的秋千少女 苏轼和李清照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宋朝词人,苏轼是宋词豪放派领袖,而李清照是婉约派领军人物。 除此之外,两人还有一些其他关系,李清照是苏东坡的徒孙。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今天,我们从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方面来分析两人笔下的秋千少女,谈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特色。 两首词虽然题材相同,但角度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一样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他将传统上只写爱情的词,变革为表现人性情的词,使词拥有了和诗一样的文学地位。 苏东坡的词和他的诗一样,具有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陆游在《跋东坡七夕词后》中对东坡词的评价最为中肯:“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而苏轼的这首《蝶恋花》写的是一场清晨的邂逅,词风清新婉丽,但是却几乎句句都是千古名句。那个春天的景和那个春天秋千架上的人,都留在了时光里,留在了万千读者的心里。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 恼。 词的上半阕写景,既写了暮春时的景色,又借景抒情: 花褪残红,却又有青杏初生。春去夏来,花落果生,反映了自然界季节交替的规律。

下面两句则把视线移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内心也就随之开阔起来。燕子在村头盘旋飞舞,流水绕着人家,整个画面便显得更加生机盎然,又多了几分烟火人家的味道。 最后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词人一抑一扬,既表达了词人的伤春情感,又写出了词人的旷达襟怀,增强了词的哲理意蕴。枝上的柳絮被吹得满天飞扬,越吹越少,絮飞花落,最容易让人动愁。但是柳絮少了,凄凄芳草却长满人间,就算没有柳絮,没有姹紫嫣红的春天,但是绿意蔚然的夏天同样美好。 下半阕写人,通过人的关系、人的行动,表现了对爱情以及对人生的看法: 行人走在高墙之外,笑声从墙内传过来,只写笑声,而没有墙内佳人的容貌和动作,一藏一露,便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两句,写荡秋千的人已经离去,而墙外的行人却还留恋不舍,最后发出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慨叹,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作为女性词人,她的词情感更为细腻,多了几分女儿家的情思和清愁。 她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而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她早年的作品,词里带着少女的欢快和纯情。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的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时的状态: 慵整纤纤手,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因为长时间握着绳子而有些麻,轻轻地活动着手指,少女的娇憨之态淋漓尽致。 薄汗轻衣透,少女荡秋千穿的是较方便的轻衣,但是由于荡秋千时太过欢快用力,一身薄汗几乎湿透轻衣,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少女的形态娇弱而美丽,如清晨花蕊上的露珠,饱满而明亮。 露浓花瘦,点明了时间是早上,欢快的少女和带着薄雾的清晨,整个画面就更加的清新明快。 下片写少女见有客来时的惊慌情态: 袜刬金钗溜,少女的惊慌之态一览无遗,连鞋都来不及穿,慌乱之间,珠钗和鬓发也乱了。 后三句却又写少女虽含羞带怯,却又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在门口回头,假装嗅青梅,想要探一探来人是谁。

李清照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集

————————————————————————————————作者:————————————————————————————————日期: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竚,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向日边匀。金尊倒,拼了画烛,不管黄昏。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

渔家傲李清照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字词解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⑵星河:银河。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三、全诗大意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五、内容理解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

唐诗宋词选读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

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 【专题教案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更加清晰的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词的创作时期、艺术特点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2、通过李清照的学习了解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以及南宋前期词的特点。 【教案重难点】 1、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以及李清照个人生平来分析词人的词的创作。 2、通过对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等)来分析总结出词人词的艺术特点。 【基本篇目】 《声声慢》(选修p75)、《永遇乐》(选修p76)、《渔家傲》(选修p86)、《一剪梅》(选修p86)、《醉花阴》(选修p86)、《武陵春》(选修p86) 【补充篇目】见学案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两宋文坛以自己的号命名的还有杨万里的诚斋体、陆游的放翁体。除此之外还有以封号命名王荆公体等。与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李清照一生的文学创作以及个人经历与三个男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也终归改变了李清照的人生历程以及文学创作。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以文章受知苏轼,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人生的分为三个时期 1、多才多艺的少女时代(1084——1102)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2、甜蜜宁静的婚姻时期(1102——1127)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结婚后两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前一时期的沉厚文化的积淀和这一时期幸福的感情生活给了词人无尽的创作灵感以及无限的创作热情,这一时期是李清照词的创作的黄金时期。大量成熟的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例如《如梦令》两首、《一剪梅》等。 3、孤独乏味的晚年时期(1127——1155)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史称靖康之乱。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2017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doc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3.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14.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15.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大全

【篇一】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4.《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8.《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李清照诗词人生优秀教案

德阳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选修课 李清照诗词人生教案 课题:李清照诗词人生的鉴赏及主题初探 时间:2015.3—2015.7 执教者:贺玫 一.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特点。并能够理解代表作品中所蕴含着的感情。能够将李清照的典故事迹作为素材运用的平常的写作中。 二.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课! 那李清照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体会过她“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的豪迈,不同的人在心中也会映射出她的多种不同的侧面,那同学们,知道多少关于李清照的事情呢,老师想找一个同学来交流一下,(提示,可是关于李清照的诗歌,她的生平,或者是故乡,或者是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呢,老师感觉,李清照和同学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熟悉的陌生人。。。关于她的基本知识呢大家还是很熟悉的,但是我们说呢,了解一个人,要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呀,就像小品里说的,要刨根问底,还得往祖坟里刨。。。那下面呢,咱们就一起去刨一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2.介绍身世背景,家庭情况 ⑴首先呢,我们要先对李清照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个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比较熟悉了,刚刚也有同学提到了,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李清照女士的个人档案! ⑵同学们都学过历史了吧,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的人家女孩子都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那李清照是不是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呢? 我们下面来一起看一首词,引入《如梦令》(朗读一遍)播放视频 找两个同学先朗读一下,然后放视频,再然后全班齐读 解释,这首如梦令呢,一共有两首,都是很著名的篇章,写的也很有灵性,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来读一读。今天呢我们就着重来看这一首。 A.这里呢老师要问一个问题了。那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首词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我们先来看看它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这首词呢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B.那老师想问一下同学呀,看到这首词,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提问两个同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总结一下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