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中国民歌唱法的理解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现状近现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音乐艺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听众,并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唱法风格。

本文将就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现状进行浅谈。

一、近现代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创新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传统的民族声乐包括了京剧、昆曲、粤剧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都有着独特的唱法和表现风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的民族声乐在接受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下,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变化。

在传承方面,近现代的民族声乐音乐家们一直在努力保护和传承传统的古老唱法和表演方式,包括京剧的吐字、昆曲的唱腔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发扬。

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努力进行古老唱法的整理和整合,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声乐的魅力。

在创新方面,近现代的民族声乐音乐家们也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唱法风格,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一些音乐家在古老的唱腔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声乐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得传统的民族声乐更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一些音乐家也在尝试将传统的民族声乐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以期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听众,让传统的民族声乐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二、近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瓶颈和挑战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声乐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由于传统的民族声乐唱法和表演方式较为古老,一些年轻的音乐人可能并不太愿意接受和学习,这导致一些传统的唱法和音乐形式逐渐失传。

由于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影响,一些年轻听众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也不高,导致传统民族声乐在年轻人群体中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传统的唱法和表演方式也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一些古老的民族声乐唱法可能并不太适应现代音响设备和舞台表演的需求,这就需要民族声乐音乐家们不断地完善和调整传统的唱法和表演方式,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中国民族唱法中“千人一腔”现象之我见

中国民族唱法中“千人一腔”现象之我见

中国民族唱法中“千人一腔”现象之我见1. 引言1.1 介绍中国民族唱法中国民族唱法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民族唱法包括了多种不同风格和流派,如京剧、黄梅戏、越剧、川剧等,每种唱法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特点。

这些民族唱法源于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文化传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民族唱法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它不仅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族唱法通过声音、音调、节奏等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情趣,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中国民族唱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唱法,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我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保护和发展民族唱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更是为了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续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1.2 阐述“千人一腔”现象中国民族唱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民族唱法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千人一腔”。

这一现象指的是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歌手在演唱同一首歌曲时,唱腔和表达方式极为相似,缺乏个性化和地域特色。

“千人一腔”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唱法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歌手和表演者追求商业成功和短期效益,更倾向于模仿他人成功的样式,而忽视了地域文化和个人特色的表达。

许多歌曲演唱过程中,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失去了传统民族唱法应有的丰富和多元性。

为了改变“千人一腔”现象,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从多方面入手,如提倡原创音乐、加强音乐教育、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唱法等方面进行努力。

只有通过多样性和创新,才能让中国民族唱法焕发出新的活力,保持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简述民族唱法的特点

简述民族唱法的特点

简述民族唱法的特点摘要:一、民族唱法的定义与分类二、民族唱法的特点1.嗓音特点2.发声方式3.音色与音域4.旋律与节奏5.表现风格三、民族唱法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四、民族唱法的传承与发展正文:民族唱法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民族唱法是指在我国各个民族中流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唱方法。

根据唱法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将民族唱法分为山歌、小调、戏曲等多种类型。

一、民族唱法的定义与分类民族唱法是具有我国各民族特色的歌唱方法,主要包括山歌、小调、戏曲等。

这些唱法在不同民族、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民族唱法的特点1.嗓音特点:民族唱法强调嗓音的自然与真挚,歌唱者用自然的嗓音去表达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发声方式:民族唱法采用真声与假声相结合的发声方式,既能表现激昂高亢的情感,又能体现柔美细腻的韵味。

3.音色与音域:民族唱法的音色丰富多彩,既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有独特的个性。

音域宽广,既有高亢激昂的旋律,又有悠扬动听的曲调。

4.旋律与节奏:民族唱法的旋律富有变化,既有独特的节奏韵味,又有优美的曲调线条。

节奏灵活多变,既有规律性,又有即兴性。

5.表现风格:民族唱法充分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特色,既有热情奔放的表现,又有含蓄内敛的传达。

歌唱者通过表情、动作、唱词等多种方式,展现作品的内涵与美感。

三、民族唱法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民族唱法是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各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民族唱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对我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四、民族唱法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唱法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我们应该加大对民族唱法的研究、保护与推广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同时,民族唱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借鉴其他音乐形式的精华,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更多素材和灵感。

总之,民族唱法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从中国文化角度谈“中国唱法”之最高追求

从中国文化角度谈“中国唱法”之最高追求

从中国文化角度谈“中国唱法”之最高追求中国唱法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唱唱法,既包括戏曲唱法也包括民族声乐唱法。

它与西方唱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于世。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唱法的最高追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唱法注重情感的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而唱法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更加突出了情感的传递。

中国唱法注重通过声音和音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情感,让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歌手内心的情感体验。

不同的音调、音色和咬字方式都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使得中国唱法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中国唱法注重咬字的准确和韵律的变化。

咬字是中国唱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它能够增强歌曲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中国语言中的字音变化丰富多样,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之分,唱者需要通过咬字的准确来表达出歌词的情感变化。

中国唱法还注重韵律的变化,通过速度、音高的调整等手法来增强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变化将歌曲展现得更加生动有力,使得听众更易于接受。

中国唱法注重融合与创新。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但中国唱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融合和创新的产物。

中国唱法吸收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文化的特点,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唱法技巧,形成了多样化的唱法风格。

在唱法的传承和创新中,中国歌手们不断尝试新的声音和技巧,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唱法的艺术特色。

中国唱法注重修养和内功。

音乐是一门艺术,唱法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歌手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和声乐技巧。

中国唱法注重歌手的内在修养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在歌唱中注重呼吸控制、音色调节等技巧的训练,以达到唱功的精湛和艺术的升华。

中国唱法也强调歌唱者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的塑造,要求歌者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以更好地表现出音乐中的人文情怀。

中国唱法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追求情感的表达、咬字的准确、韵律的变化、融合与创新以及修养和内功的全面发展。

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为中国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从中国文化角度谈“中国唱法”之最高追求

从中国文化角度谈“中国唱法”之最高追求

从中国文化角度谈“中国唱法”之最高追求中国唱法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唱歌技巧和风格。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声音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表达中国古代音乐的神韵和美学意境。

从中国文化角度来讲,中国唱法的最高追求应当是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民族气质,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中国唱法的最高追求是要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民族气质。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音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音乐强调“内心的自然”,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显现。

中国唱法在表演时需要把握好情感的变化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中。

中国唱法要求歌手要对中国古代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和感悟,要求歌手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技巧,更要有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做到在表演中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民族气质。

中国唱法的最高追求是要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等,都在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强调音调的婉转和情感的细腻,演唱时需要通过各种声音技巧和表现方法来表现出不同曲调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中国唱法要求歌手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和表演技巧,要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气息,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感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唱法的最高追求是要在表演中展现出中国古代音乐的神韵和美学意境。

中国古代音乐在表演形式和意境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它强调“雅、颂、歌”的三重性,并注重音乐与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合。

中国唱法在表演时需要将中国古代音乐的神韵和美学意境完美地呈现出来,要求歌手要有超凡的艺术修养和表演功力,要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情趣,使观众在欣赏中国古代音乐时能够感受到其深刻的韵味和内涵。

民族唱法的几点心得

民族唱法的几点心得
I 影月 报 艺坛 尉
民族 唱法 的 心 几点 得
■ 高凡雅
民族唱法是反映 民族思想感情和意志 。反映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 , 在长期
的 艺术 实 践 中 , 步 形 成 了 以 中 国 文化 为 背 景 . 民族 初 以
在一起 , 统一 在一个歌唱状态 中. 音域 更加宽 广 , 音 声 更加圆润 、 明亮 、 甜美 、 有表现力 。因此 , 民族唱法 中, 在 科学 、 合理的借鉴美声唱法对于提高演唱技巧 . 强歌 增 曲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 此 ,我 将 美 声 唱 法和 民族 唱 法 的 不 同 之 处 进 行 了 比较 , 搞 清它 们 的 区别 , : 共 鸣 方 面 : 声 唱 法 以 如 在 美
字 自然 清 晰 的 基 础 上 , 调 声 音 的 明 亮 圆 润 、 下 声 强 上 区 统 一 的 头 声 唱 法 ,使 得 自 已歌 唱 的 艺 术 表 现 力 和 演 唱 技 巧 得 到 较大 提 高 。 由 于 美声 唱 法有 一 整 套 科 学的 发 声 训 练方 法 , 歌 如 唱 的 呼 吸法 — — 胸腹 式 联 合 呼 吸法 . 开 喉 咙— — 主 要 手 丁
打开喉 、 咽腔部分 , 使喉 、 、 口 鼻整个 咽腔形成一个适合
于 发 生 共 鸣 的通 道 , 息能 畅 通 无 阻 的 运行 : 音 的位 气 声
么多、 那样 深 , 气息 用的 浅一 点 , 气要 松 、 弹性 , 但 有
同 时和 吐字紧 密 配合 , 音 轻巧 , 巴放 松 , 流 畅 声 下 有
前, 声音清脆 明亮 、 甜美 , 但较美声 唱法的声音单薄 , 泛 音少 , 音域较窄 : 口型 方面 : 为了共 鸣的需要 , 美声唱法 开 口较圆 ,口咽腔开得较大 ,内口腔 及口盖开得圆 而 高; 民族唱法开 口较扁 . 不要求内口腔和咽腔打开 。用 气方面 : 美声唱法要 求胸腹联合呼吸 , 凋动所有的呼吸

民族唱法知识

民族唱法知识

民族唱法知识民族唱法知识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

下面小编为你分享民族唱法知识吧!民族唱法知识1)以假声为主假声有着很多优点,例如说可以拓宽音域帮助发展高音部分、婉转柔美等,但是也同样有缺点,例如以假声为主的民族唱法的张力不够、难以演唱低音部分。

所以以假声为主的民族唱法就适用于演唱柔和的歌曲和作品,例如说云南民歌《猜调》,就是一假声为主的民族唱法。

2)以真声为主以真声为主要的民族唱法有着浓厚的原生态感觉,主要的发声原理是口腔共鸣,声带的整体振动,所以真声为主要的民族唱法声音洪亮有力。

可以体现真声优点的作品有《南泥湾》,同样真声也有一些缺点,就是只适合中低音的演唱,高音部分很难唱出来,会导致演唱者在演唱高音部分的时候出现失声的情况。

3)真假声相互结合真假声相互结合的民族唱法运用普遍,并且有着众多优点。

其主要的内容是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利用这样的唱法可以使得歌声圆润、刚柔并济同时富有丰富的表现力。

具体的例子有江苏民歌《茉莉花》,并且我国的民歌演唱甲苯都是用这种的唱法,运用普遍。

情感元素的融入对于民族歌曲演唱的重要性1)情感元素的融入有助于民族歌曲的情感表达民族唱法主要运用在民族歌曲的`演唱当中,也就是民歌演唱中,民歌所包含内容大多以抒情为主,所以在演唱的时候需要注重情感元素的融入。

在演唱之前理解好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情感酝酿,在演唱的时候具体将情感表达出来,帮助名族歌曲的情感表达。

2)情感元素的融入有助于提升民族歌曲的内涵一首民族歌曲的内容包括很多,例如说曲调、唱法、演绎形式、情感表达等,在这些内容当中,情感元素的融入可以进一步提升民族歌曲的内涵,使得歌曲的演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演绎,也涉及到对情感的表达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情感是歌曲的精髓和灵魂,动人的演唱可以提升民族歌曲的内涵,使得歌曲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于唱好民族歌曲的粗浅体会

关于唱好民族歌曲的粗浅体会

关于唱好民族歌曲的粗浅体会
唱好民族歌曲是一项需要深入理解和细致演绎的艺术。

首先,要理解民族歌曲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其次,要注重发声技巧和喉音的运用,因为民族歌曲通常要求唱腔纯正、音准准确、发声自然。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发音和情感表达,因为民族歌曲往往融入了当地方言和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此外,还需要注重舞台表现力和形象塑造,因为民族歌曲往往伴随着特定的舞蹈和服饰,艺人需要通过自身的表现力和形象塑造来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因为民族歌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唱好民族歌曲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追求,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综上所述,唱好民族歌曲需要全面的技巧和情感表达,更需要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我对中国民歌唱法的理解
作者:吴婷婷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
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民族风格的发扬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对中国的汉民歌了解的基础上,谈一谈对民歌唱法的理解。
[关键词]民歌;特点;演唱
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被统计在册的民族就有五十六个。民族民间音乐有
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
会听到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见,民族音乐在整个世界的历史文化中都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是指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至今仍在人民群众
中活跃着的,以传统艺术形式为依据的新民族音乐作品。如:新民歌、新戏曲音乐、新曲艺音
乐和新民族器乐曲等。

民歌的发展是扎根在社会的深厚土壤里的,它的形成、发展、变迁等等与地理学、民俗
学、生态学、人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先民就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繁衍出一个个农业部落,走上
了原始农业的道路,并奠定了民歌历史的久长。

远古的民歌形式就有:采集歌、狩猎歌、网罟歌、畜牧歌、耕作歌、祭祀歌、情歌等几大
种类。

从古至今中国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也改变了经济、政治格局,地理环境的变迁
推动了民歌沿袭与变革。

汉族民歌体裁主要有:号子、山歌、田歌、牧歌、渔歌、船歌等。
各民族的民歌在小的封闭状态中独立的发展着,并保存了各民族的自身特色,具有各民族
内在的凝聚力。同时,各民族在大的封闭状态下又互相渗透着,形成了中国民歌共有的特征,
具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对民歌唱法产生影响的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民歌的种族
2.民歌语言特性关系
3.民歌的音调特征
4.民歌的体裁
5.民歌具体结构
现在我们听到到所谓的“民歌”更多的是创作型民歌,而最原始的则被称之为“原生态”民
歌。

何为原生态民歌?简单的说,它是在生成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民歌。
其主要是农业文明积累和发展的产物,它将艺术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且直接为各种民
俗事务服务,其创作与传承的方式为集团和口头,它依赖的基石是小农经济社会结构与思想观
念。

随着人们社会心理的变化和审美兴趣的转移以及基于对本土文化难以割舍的传统联系,作
为一种动态文化的原生态民歌凭借其内在的艺术品质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审美兴
趣,乃至形成一种崛起的态势。这种崛起的态势,不仅体现了民族音乐的丰富性和独创性,给
当代乐坛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气象,而且使人们对民族音乐有了较为成熟的审美理解,更深刻
地体验到了它的魅力所在,进而增强了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心以及尊重并保护民间音乐的意识,
促进了民族音乐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民歌因空间分布的侧重而呈现的地域风格称之为地方色彩。地方色彩是民歌民族风格的分
支和地方变体,是在某一个民族的各个不同区域内形成的。

色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五个:社会分化、群体心理素质、文化传统、人口迁徙以及地理气
候。

我的研究生学习方向是民族声乐演唱,下面我针对我国民歌的唱法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看
法。

民歌之所以有其无限的魅力,我认为是它与民族文化内涵水乳交融的缘故,如果只是一味
的去关注歌唱技巧本身那一定不可能唱出好的作品,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作品服务的,也是服从
于作品的,因此许多的原生态才如此让广大群众痴迷,在我看来也就是对方法不去过多的计
较,只要在演唱作品时可以很好的表现作品以及其特有的风格性也未尝不可。

我们都在上海音乐学院黄白教授的民歌选唱课上听了太多好听的、风格各异的民歌了,他
们中也不是全部用上了所谓的“科学的西方发声方法”,这也就是说,用上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歌唱时代进步的一个明显的标志,但是在民歌演唱中千人一面、千人一声的歌唱方式是不可取
的。风格性对于歌唱者,尤其是民族音乐歌唱者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能不一定会每个人都拥有非常好的声音条件,但只要把握好音乐风格和音乐的民族
特点就一定可以唱出感染人的好民歌。

民歌還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随意性,这些常体现在民歌中的“衬词”“衬句”,衬词如
《打酸枣》中的“八月(里)呀……”,《桃花红杏花白》中的“桃花(来)你(就)红
来……”“爬山过岭寻你(来)啊个呀呀呆”;衬句如“早晨起来(三个妹儿三)大太阳,(两个
妹子美)情哥哥挑水嘛(格子两格)洗衣裳(喽,稍稍噻)……”

民歌里的这些随意性也是给了歌唱者很多发挥的地方,如果在这些衬词、衬句的地方我们
还是用所谓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去统一音色、统一状态、统一位置我们会听到什么样的民歌呢?

所以,在我看来,民歌的歌唱方法最主要的不是技巧,而是风格性的把握,以及一定要结
合民歌本身所生成的民族土壤,体现民歌中想要表达的情感、生活、情绪。

很多人都在尝试着把民歌的曲调用西洋或是其他唱法去演绎,但我认为那已经失去了灵魂
的东西,我还是愿意扎根在民族的土壤中,把民歌中最本土的东西用最自然的方式去表现、演
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