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及操作方法-精品

合集下载

(整理)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整理)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整理)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编试⽤1.0)主编:姜兴印副主编:赵春青张卫光制药⼯程专业⽤⼭东农业⼤学植物保护学院2008年9⽉棉铃⾍⼈⼯饲料制备⼀、实验⽬的学习棉铃⾍⼈⼯饲料制备技术和⽅法。

本⽅法还适合⽟⽶螟等⼈⼯饲料的制备。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天平、⾼压灭菌器、罐头瓶、电饭锅、筛⼦(40⽬)、量筒、搪瓷盘、温度计实验物品:⼩麦粉、⽟⽶粉、黄⾖粉、啤酒酵母粉、琼脂、棉叶、V C、棉油、苯甲酸钠、⼭梨酸钾、兽⽤链霉素、⽔等三、实验⽅法1. 配⽅:2. ⼩麦粉、⽟⽶粉、黄⾖粉、酵母粉和棉叶装⼊罐头瓶中,⾼压灭菌40min.(120℃)3. ⽔+琼脂煮开冷却⾄70℃,加⼊Vc、防腐剂、棉油混匀,再加⼊混合好的其他成分,充分混匀。

4. 倒⼊搪瓷盘,加盖冷却后放⼊冰箱中备⽤。

四、质量检查饲料冷却后观察颜⾊和固化成型情况。

五、实验报告农药⽣物测定药剂配制⼀、实验⽬的学习⽣物测定药剂配制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法。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电⼦天平、计算器、烧杯、移液管、吸⽿球、记号笔、容量瓶、量筒等。

实验原药:93%顺式氯氰菊酯,95%吡⾍啉实验制剂:50%多菌灵WP,2.5%功夫EC(w/w),33%施⽥补EC(w/v)三、实验⽅法1. 原药母液的配制与稀释(1)⽤丙酮配制2%顺式氯氰菊酯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200mg/L 50mL 丙酮液。

(2)⽤丙酮配制1%吡⾍啉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125mg/L 50mL丙酮液(3)将顺式氯氰菊酯和吡⾍啉按照5:2的⽐例混合,配制1.5%混剂50mL 丙酮液。

2. 制剂的稀释(1)50%多菌灵WP,稀释成2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2)2.5%功夫EC,稀释成10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3)33%施⽥补EC,稀释成15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四、结果计算和处理将以上每⼀种母液配制和稀释需要原药和制剂的量计算,并详细描述配制和稀释过程。

农药生物测定(1)

农药生物测定(1)

1、标准目标昆虫: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2、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药效:是在田间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所测定的药剂对生物的作用效果。

4、致死中量的置信限:即致死中量的可靠范围,亦即供试昆虫种群致死中量真值的波动范围。

5、内吸杀虫剂:凡是可以通过植物根茎叶以及种子等部位渗入植物内部组织,随着植物体液传导植株,不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对害虫具有很高毒效的化学物质,称为内吸杀虫剂。

6、内吸杀虫作用:昆虫由于受内吸杀虫剂的毒杀作用而致死亡的过程,称之为内吸杀虫作用。

7、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将杀菌物质作用于细菌、真菌或其它病原物(包括线虫),根据其作用效果的大小来判断药剂毒力。

8、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利用生物体(作物试材、杂草试材,主要指有害生物)对除草剂的反应,来测定除草剂的毒性及其效果的基本方法。

9、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昆虫(包括螨类)对杀虫剂的反应来鉴别某一种农药或某一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的一种基本方法。

1、杀虫剂生物测定存在的问题(1)评判标准单一(2)人为地固定检查时间(3)无统一的标准试虫(4)一般用校正死亡率表示核心是没有系统评判生物测定结果的方法和标准。

2、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主要因素分析(1)杀虫剂和溶剂杀虫剂:其理化性质是决定毒力的根本原因。

溶剂:对药剂本身的理化性质一般不产生影响,但不同溶剂会影响昆虫表皮。

(2)环境条件温度:影响到处理前---养虫;影响到处理过程中---挥发、吸收等;影响到处理后---昆虫的死亡率。

湿度:一般不影响杀虫剂的穿透性及作用速度,也不影响解毒过程,通常它只影响昆虫对杀虫剂的忍受力。

光照条件以及昆虫在药剂处理前后的食物供应,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3)供试昆虫:不同种类的昆虫敏感性不同;同种昆虫不同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昆虫不同发育阶段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卵期通常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较低,通常以为有杀虫卵作用的杀虫剂,有很多主要是杀了初孵幼虫);昆虫的性别与生殖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一般雌性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雄性昆虫低,但对有机磷杀虫剂来讲,则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感受性低。

除草剂使用方法

除草剂使用方法

除草剂使用方法
一、安全用药
1、购买前:
(1)除草剂应当根据施药面积、草坪植物种类及病虫害等情况施药,必要时应磋商技术人员。

(2)运输途中,仔细检查除草剂包装,防止包装破损或污染,若发现有破损等安全问题,立即拒收。

2、储存前:
(1)检查购买的除草剂有无异常,如异常及时咨询技术人员。

(2)避免存放和使用时的高温、潮湿及紫外线辐射,防止除草剂坏死及裂解。

(3)存放除草剂时,应当注意防潮防火,放置在洁净、通风的地方,禁止和食品、饮料、制药原料及药品混存。

(4)施用完毕后,将剩余除草剂和灌溉水分离存放,禁止混合使用。

二、施用方法
1、查根除茎:根据受害草的特性,用锯子或其他习用工具将其拔出地面,以减少施药量的消耗。

2、使用多种除草剂:在施用除草剂之前,可以先用手拉除简单的杂草,再用适当剂量的多种除草剂结合施用,使施药更有效果。

3、正确使用施药器具:施药器具应当定期维护,确保器具没有坏的地方,使其喷洒均匀,减少剂量的浪费。

4、准确测量剂量:推荐采用量具测量剂量,正确的剂量有助于确保正确使用除草剂,有效的减少浪费。

5、注意天气:施药前应当先关注天气情况,施用除草剂时以温暖湿润的天气为宜,施药后注意地面水分,以减少不良影响。

6、控制施药量:在受害范围内,施用除草剂应当精准施用,控制药剂的施用量,有效的减少由除草剂引起的环境污染及死亡。

莠去津的无色谱仪检测方法

莠去津的无色谱仪检测方法

莠去津的无色谱仪检测方法莠去津(Glyphosat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其化学结构为N-(脱氢乙酸基磷基)甘氨酸。

它具有高效、广谱的去除杂草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园艺、林业和城市管理等领域。

然而,莠去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因此需要发展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来监测其残留量。

无色谱仪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其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效率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无色谱仪的莠去津检测方法,并对其优点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基于莠去津与具有亲和性的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准备:将需要测定的样品(如农作物、土壤、水等)进行样品制备处理,如样品提取、净化等。

目的是将莠去津从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使得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抗体检测:将纯化的莠去津抗体加入到样品中,与样品中的莠去津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这个步骤主要是将莠去津与抗体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稳定的免疫复合物。

3.免疫复合物的检测:通过无色谱仪测定免疫复合物的光学特性变化,如吸收、荧光、散射等。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莠去津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免疫复合物的光学特性变化。

优点:1.高灵敏度: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有效地识别和结合莠去津,从而实现对其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

2.高选择性:通过使用特异性的莠去津抗体,可以准确地识别和区分莠去津和其他化合物。

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干扰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3.高效率:无色谱仪具有快速、高通量的分析能力,使得样品的测定可以高效地进行。

这对于大规模样品的快速分析非常有利。

应用前景:基于无色谱仪的莠去津检测方法在农业、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农作物和土壤中的莠去津残留,从而指导合理的农药使用和农产品的安全销售。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水体和环境样品的监测,评估莠去津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 ZH10-6多重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摘要本研究通过利用多重PCR(multiplexPCR,MPCR)技术,检测ZH10-6的4个边界序列,建立其分子特征转化体特异性鉴定方法,为该转化体的生物安全评价研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行政监管提供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

关键词: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多重PCR;检测方法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Glycinemax)ZH10-6,非转基因大豆受体ZH10,用于特异性测试的样品有:转基因玉米(Zeamays)混样(MON810,MON863,Bt11,Bt176,GA21,T25,NK603,TC1507,MON88017,3272,MON87427,MON87460,MIR162,MIR604,DAS40278-9,MON89034,4114,59122,5307,BVLA430101每种转化体含量分别为1%,以非转基因玉米作为填充物);转基因大豆混样(MON87701,MON89788,GTS40-3-2,A2704-12,A5547-127,CV127,356043,305423,MON87769,MON87705,MON87708,FG72,DAS44406-6和SYHT0H2每种转化体含量分别为1%,以非转基因大豆作为填充物);转基因油菜(Brassicanapus)混样(包括RT73,MS1,MS8,T45,RF1,RF2,Topas19/2,RF3,Oxy235,MON88302,每种转化体含量分别为1%,以非转基因油菜作为填充物)。

1.2仪器和主要试剂LEGENDMICRO21R高速冷冻离心机Ther‐mo;Nanodrop1000核酸定量仪NanoDrop;Veriti96WellPCR仪ABI;电泳仪BIO-RAD;C150凝胶成像系统AzureBiosys‐tems。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DP305;PCR试剂2×GoTaqGreenMasterMix;DL1000DNAMarker;琼脂糖;SuperGelred10000×inwater;引物由GE‐NEWIZ合成。

17第11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

17第11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

315第十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11.1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11.1.1 概述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在α-C 上带有取代基的羧酸除草剂。

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取代基主要有苯氧基、芳氧基、杂环氧基苯氧基等,脂肪酸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等。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杀草谱较广,主要用于防治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多在出苗后进行叶面喷雾,进行出苗前土壤处理时也可防治禾本科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种子繁殖的幼芽期杂草,可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甘蔗、苜蓿等农田及饲料牧草场、草坪、公路、铁路、机场、仓库及水域。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主要品种有2,4-D 、2甲4氯、吡氟禾草灵、禾草灵、喹禾灵、噻唑禾草灵等。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由于在分子内具有相当大的亲脂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

该类化合物在水溶液可因光照而分解,在土壤中主要通过微生物发生降解。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植物体、土壤、水体等介质中残留测定方法因不同品种的结构特性而异,目前主要以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

本节以喹禾灵为例,介绍其残留分析方法。

11.1.2 喹禾灵在棉籽、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1.方法原理样品用丙酮(植株用50%石油醚/丙酮)溶液提取,液-液分配,酯化反应,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气相色谱法(ECD)测定。

2.样品处理⑴.提取棉籽、土壤样品:称取30g 样品于具塞三角瓶中,加100mL 丙酮,振荡1h ,过滤,残渣用2×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洗涤,合并滤液于分液漏斗中,用2×40mL 石油醚提取,合并石油醚相并浓缩至2~3mL ,待柱层析净化,用于测定喹禾灵母体。

植株样品:称取15g 样品于三角瓶中,加入1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振荡1h ,过滤,残渣用2×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洗,合并的滤液于分液漏斗中,用2×40mL 石油醚提取,合并的石油醚相浓缩至2~3mL,待柱层析净化,用于测定喹禾灵母体,弃去水相。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为了消灭农产品的病虫,农药的用量很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相应降低。

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日常食品卫生和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中毒致病、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下面是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步骤。

1.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1.1 生物测定法生物测定法利用特定生物对相应农药化合物的特定生化反应来判断农药残留及其污染情况,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或前处理比较简单快速,但对供试生物要求较高,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并且不能确定农药品种。

1。

2 理化分析法理化分析法又分为仪器检测法、常规化学分析法及快速检测法等,目前最常用的是仪器检测法,如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由于农药种类繁多,而农药残留污染检测属于痕量化学分析,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条件。

2.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步骤农药残留检测步骤主要包括采样、样品保藏、前处理(粉碎、提取/萃取、净化、浓缩等)、仪器定性定量分析、检测结果处理及分析等.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前处理相当重要。

下面着重说明一下前处理。

2。

1 样品均质在检测农产品的某些指标时,由于物料不是均质的,各部位的成分及污染的程度不同,必须把样品破碎混匀成均质液,才能进行检测。

如何将蔬菜、水果这类农产品均质?我们可以采用拍击式均质器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和稀释液加入到无菌的过滤器样品袋中,然后将样品袋放入均质器中,关上门即可以完成均质,根据需要,配制所需浓度,采用相应的分析仪器进行测定.2。

2 浓缩净化我们知道农药残留污染检测属于痕量化学分析,正确选择试验仪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用固相萃取装置和液液萃取装置(加入萃取剂,采用垂直振荡器就可以,这样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萃取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使用氮吹仪浓缩样品中的目标物质.随着新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药残留污染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药残留污染的检测效率,以适应大样本、低含量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麦田新型除草剂砜吡草唑的除草活性

麦田新型除草剂砜吡草唑的除草活性

麦田新型除草剂砜吡草唑的除草活性作者:徐洪乐樊金星张宏军吴仁海苏旺苍薛飞孙兰兰鲁传涛来源:《植物保护》2019年第04期摘要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的丰产丰收,而使用除草剂是麦田杂草防除中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砜吡草唑是新型广谱、高活性的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

明确砜吡草唑对麦田杂草的除草活性是该药剂在麦田应用的重要内容。

本文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其对麦田常见杂草的杀草谱及除草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砜吡草唑土壤处理对麦田禾本科杂草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雀麦Bromus japonicus、棒头草Polypogon fugax、蜡烛草Phleum paniculatum,阔叶杂草大巢菜Vicia sativa、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麦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但对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和野燕麦Avena fatua的防除效果略差。

在推荐剂量180 g/hm2下,对鹅观草、多花黑麦草、雀麦、棒头草、蜡烛草、大巢菜、播娘蒿、麦家公、泽漆的株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均可达到90%以上。

而对节节麦和野燕麦的ED90分别为209.54和886.43 g/hm2,高于砜吡草唑的田间推荐剂量。

砜吡草唑具有广泛的杀草谱及较高的除草活性,可作为小麦田杂草化学防除的重要候选药剂。

关键词除草剂; 杂草; 苗前土壤处理; 小麦; 砜吡草唑中图分类号: S 482.4文献标识码: BDOI: 10.16688/j.zwbh.2018312小麦是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小麦的安全生产对世界经济乃至人类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小麦生产、消费和进口国[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小麦的总播种面积为2 414万hm2,占全国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1.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及操作方法 生物测定技术是除草剂研究的一项基本工作,是除草剂活性测定、安全性检测以及残留诊断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在除草剂新品的研制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通量筛选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1]。

1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 除草剂生物测定的主要方法有:点滴法、小杯法或培养皿法、浮萍法、玉米幼苗法、黄瓜幼苗法、燕麦幼苗法、萝卜子叶法、番茄水培法、稗草胚轴法等[2]。除草剂具有控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干扰蛋白质、叶绿素、脂类等的生物合成,抑制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呼吸作用等多种作用方式,利用生物活体作为靶标是生物测定中的一种常规选择,生物测定中靶标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形态特征的变化可作为除草剂生物活性的判定依据。另外,在进行除草剂生物测定时,除草剂的不同作用方式决定了靶标生物和测定方法的选择。

1.1 组织或器官水平测定 组织或器官水平测定常用的有叶片、种子、根尖等,一般在实验室进行。选用种子作为生物测定的供试材料时,通常采用小杯法或培养皿法。培养皿法的培养介质一般是常规自来水,在培养皿内垫上两层滤纸,把一定数量的种子均匀地铺在滤纸上,提前把需要测定的除草剂按事先设定好的浓度梯度进行稀释,再用移液枪将不同浓度梯度的除草剂加入培养皿,放入培养箱,设定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小杯法可以采用灭菌、过筛的沙子,均匀地将细沙填充到小杯的固定位置,把一定数量的种子均匀铺设到沙子上,再覆盖上厚度基本一致的细沙。可以用地上植株鲜重、株高或主根长作为测量指标,具体采用哪项指标应依据预备实验结果来确定,但是选定的指标应具备稳定性好、相关性好以及容易测量的特点。以主根长生测法应用最为广泛。例如采用油菜或玉米主根长生测法测定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活性[3,4]。在选用种子作为生测材料时, 供试的种子一定是近一年或两年的,必须进行预实验,确保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稳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

1.2 整株水平测定 采用整株植物测定除草剂的活性,通常是在温室进行。用不同规格的花盆或培养皿等培养供试植物,然后根据试验预设,把供试除草剂按一定浓度梯度进行稀释,用喷雾法对供试植物进行处理,根据除草剂特性,待除草剂作用症状明显后分两次进行观察、测量、记录、评价。评价的指标为株高、鲜重、死亡率等,还可对植物受害症状进行分级,再计算综合药害指数[5]。根据供试植物出现的除草剂作用的显著症状进行等级划分,从无明显症状到症状最明显可分为5~7 级,然后对每一个培养皿或花盆中供试植物的除草剂作用症状进行统计记录,计算药害综合指数,最后依据药害综合指数判定除草剂活性。 药害综合指数(%)= [(每皿或每盆各受害级别株数×级别)/(每皿或每盆株数×最高级别)]×100。 也可以用鲜/ 干重抑制率来进行等级划分,唐庆红等人研究油菜田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杀草谱,对20 种供试杂草根据其对丙酯草醚反应程度进行划分,分成了五类,分别为很敏感(防效大于90%)、敏感(防效位于80%~90%)、中度敏感(防效位于60%~80%)、一般耐药(防效位于30%~60%)以及耐药杂草(防效低于30%)。研究结果表明,在600g a.i/hm2 的推荐剂量下,以鲜重防效为评价指标,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早熟禾、荠菜、草、牛繁缕、棒头草、刺果毛茛、硬草和小藜等10 种杂草对丙酯草醚较敏感和敏感。

1.3 酶水平测定 在酶水平上进行的生物测定,前提是已知该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例如,草甘膦的作用靶标为EPSP 合成酶,是芳香族氨基酸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酶,通过抑制EPSP 合成酶活性可以导致莽草酸累积,所以通过测定植物体内莽草酸累积量可以确定草甘膦活性大小[6](Pline W. A. et al.,1999;Fuchs M. A.et al,2002)。另外,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为乙酰乳酸合成酶,那么植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敏感性可以通过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变化来判定[7]。

1.4 细胞或细胞器水平测定 特定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采用细胞或细胞器水平测定,其中又以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特定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居多。在离体线粒体中,可以采用瓦氏呼吸装置测定氧的吸收和磷氧比,进而确定呼吸作用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活性[8]。三氮苯类等光合作用抑制剂类除草剂作用于光系统Ⅱ中质体醌QB结合部位,替换与D1 蛋白结合的质体醌QB,致使电子传递受阻,这类除草剂可以测定希尔反应活性,通过测定铁氰化钾光还原,折算成放氧活力,能很好地反映除草剂的除草活性[9]。另外,细胞器中特定物质含量的测定也可以作为测定指标用于除草剂活性评价,如叶绿素含量测定,在用于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HNPC-C9908 活性测定时,藻细胞中叶绿素含量随供试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10]。

2 除草剂生物测定操作方法 2.1 生物测定中供试生物体的选择 在除草剂的生物测定中,常常以植物为主,但特殊情况情况下也可选用其他生物。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作物或者杂草。比如需要测定除草剂对特定作物或杂草的生物活性,以特定的作物或杂草为实验材料;需要测量除草剂在土壤或水体中的残留量,就要先通过预实验或者实际经验筛选敏感植物,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用敏感植物在土壤或水中的生存情况来确定残留情况。一般来讲,生物测定中选择供试植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供试植物来源要充分、个体应基本一致;二是供试植物对除草剂反应是有规律性的,比如一定范围内剂量和死亡率(或生理生化指标)成一定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等;三是现象具有可重复性,即相同或相似实验条件下,正相关的关系效应可以重复显现。在材料选择上,主要以高等被子植物作为生测材料,有时也可选用低等生物如藻类作为生测材料,主要是藻类作为低等生物,材料生长均匀一致性高、生长周期短、生理生物指标显现明显,准确性较高。实际操作中,对于实验条件较为完善、实验设备较为齐全的研究室,可以考虑开展藻类生物测定。对于基层实验单位,比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基层农业广播学校等技术员培训机构,则建议采取作物或杂草作为指示植物,更利于操作和观察。

2.2 生物测定中除草剂浓度的设置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中,需要做系列浓度(或剂量)设置,可以采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方式,原则上浓度(或剂量)设置应在5 个以上,并且设置空白对照或清水对照,必要时还要设置标准样品对照或当地常用除草剂对照。供试除草剂的浓度设置应在靶标植物的正常响应范围内,通常认为靶标植物对供试除草剂的反应在0%~90%时的浓度(或剂量)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回归方程,应用该回归方程计算出EC10、EC50 、EC90 等试验所需浓度(或剂量)。为保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和试验结果的可比性,试验前应先将原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后,采用梯度稀释的方法进行;试验方法也应按照除草剂的使用方法,选择喷雾处理或土壤处理。喷雾处理中,喷雾设备性能要良好,雾滴要均匀一致,如不具备良好的喷雾设备,可采用滴定法,即用微量移液器将定量药液滴在供试植物的特定部位,如植物第二展开叶,该方法可以避免喷雾雾滴不匀造成的人为误差。采用土壤处理时应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毒土,用相同土壤逐步稀释成梯度浓度,均匀撒适于相应处理中[11]。所有试验浓度(或剂量)都应重复3 次以上。

2.3 生物测定在新农药筛选中的应用 筛选目标化合物除草活性的一般步骤为:1. 确定生物活性,在相同植物试材,相同剂量下,进行新化合物普筛,明确化合物活性。2.确定活性大小,通过设置梯度浓度,初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活性大小。3.确定除草剂作用特点和特性,通过不断筛选、复筛,逐渐增加靶标杂草的种类和扩大试验作物的范围,对除草剂自身特性和使用特点进行研究,确定应用剂量、除草剂选择性、杂草谱和应用阶段,进而确定对作物的安全性以及除草剂残留消解动态等[12,13]。目前,新农药创制中,生物测定时普遍采用培养皿法,也就是种子萌发法。具体做法是将靶标生物种子放入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内,用移液枪加入稀释成梯度浓度的目标除草剂,放入人工气候箱内进行培养,7 天后对种子生物指标进行统计,通过发芽率、鲜重、根或茎的抑制情况等数据计算抑制中浓度,从而判断比较目标除草剂生物活性[14]。种子萌发法在除草剂新化合物筛选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具有很高的筛出率,但难以检出大部分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2],因此在除草剂新化合物筛选上应进一步拓展新方法、新思路,避免化合物的错选、漏筛。 [1]宋小玲,马波,皇甫超河,等.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J].杂草科学,2004(03):1-5. [2]苏少泉,宋顺祖.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姚东瑞,陈杰,宋小玲,等.绿磺隆在三种土壤中的降解[J].江苏农业学报,1998,14(04):215-219. [4]范志金,钱传范,陈俊鹏,等.单嘧磺隆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在麦田除草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03):4-8. [5]褚秋华,朱云枝,强胜.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室内配方筛选试验[J].杂草科学,2002,(04):15-17. [6]Pline W. A., Wu J. R., Hatzios K.. Effects of temperatureand chemical additivies on the response of transgenic herbicide-resistantsoybeans to glufosinate and glyphosate applications [J]. Pesticide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1999,65:119-131.

[7]谢娜,毕亚玲,李凌绪,等.不同玉米品种对氯吡嘧磺隆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J].植物保护学报,2012,(06):567-572.

[8]强胜.杂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9]谭惠芬,刘华银,杨华铮.希尔反应测定中新型抑制剂活性的鉴定方法[J].植物生通讯,1998,34(02):126-129. [10]欧晓明,雷满香,黄明智,等.新除草剂HNPC-C9908 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J].农学报,2003,5(03):16-23. [11]宋小玲,马波,皇甫超河,等.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J].杂草科学,2004,(0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