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乙草胺的测定

乙草胺的测定

乙草胺的测定
乙草胺是一种除草剂,其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将样品通过色谱柱分离,然后通过紫外
检测器检测乙草胺的吸收峰来确定其含量。

2.气相色谱法(GC):将样品通过色谱柱分离,然后通过质谱检测器
检测乙草胺的分子量来确定其含量。

3.环境流动分析法(EFA):将水样通过样品处理和动态微萃取,然
后通过液相色谱分析来确定乙草胺的含量。

4.激光诱导荧光分析法(LIF):在样品中添加荧光探针,然后通过
激光激发荧光,测量荧光强度来确定乙草胺的含量。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类型、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要求等因素。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游红编实验一供试目标昆虫的饲养——棉铃虫的饲养一、实验目的:1、明确标准目标昆虫饲养在生物测定中的意义;2、了解常见目标昆虫的饲养条件及方法;3、学习棉铃虫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使用大量、群体整齐、健康程度一致,龄期一致的标准目标昆虫,才能保证对杀虫剂毒力的反应准确。

因此,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采用人工饲养标准目标昆虫,以保证供试昆虫的充分供应,这是农药毒力试验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饲养目标昆虫的种类,除采用农作物害虫外,仓库害虫、卫生害虫及其他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的昆虫也可采用,通过饲养条件的控制,促使供试目标昆虫尽量达到生理状况一致,以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属鳞翅目夜蛾科。

食性杂,可长年饲养。

但因幼虫在三龄期以后有相互残杀习性,故必须单头饲养。

对该虫可采用天然植物饲料,如棉蕾铃、青豌豆、新鲜玉米和辣椒等。

若连续大量饲养,须用人工饲养。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1、试虫:棉铃虫;2、饲养用具:养虫室,培养皿(15cm),培养皿(5cm),养虫缸,纱布等。

3、饲料:(1)、饲料组成:熟大豆粉(g)20.0 玉米粉(g)30.0大麦粉(g)30.0 抗坏血酸(g) 1.0干酵母(g)8.0 琼脂(g) 3.5苯甲酸钠(g)0.8 棉油(ml) 0.536%醋酸(ml) 6.0 10%甲醛(ml) 1.0水(ml) 200(2)、配制方法:取总水量30%的水,加入玉米粉等成分搅拌;另取70%的水,以溶解琼脂,冷却至70℃时与上述成分混合搅拌;饲料均匀倒入培养皿(15cm)内,厚度 1.0——1.5cm,冷却后备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饲养条件:养虫室温度保持26——28℃,相对湿度60%——70%,12小时光照。

2、饲养方法:(1)、在培养皿(16cm)放入约0.3——0.5mm厚的饲料若干块,将附有卵块的纱布放入皿内,用黑布将皿口封住,布上压玻璃板,缸下部对着光源,孵化的幼虫可很快到饲料上取食。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 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

•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响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狭义的生物测定为:以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响,作为评价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响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 C. 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拟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响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响所需剂量大。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X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X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响根底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试验

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试验

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试验一个新药物的发现, 必须两个系统的同时运转一个系统是化学系统, 一个系统是生物学系统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西南大学植保学院丁伟教授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1.生物测定(bioassay )是由biological 和assay 组合而成,通常是指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对某种生物产生效应的一项测定技术。

但是,从更广的范围来理解生物测定,则可概括为:“对生物的任何刺激所产生的效应的测定, 包括来自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刺激对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

”总之,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2.生物测定的一般模式3.农药生物测定(pesticidebioassay )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靶标生物测定其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的量度,进而鉴别某种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靶标生物:通常指有害生物,包括昆虫、螨类、病菌、杂草、鼠类等。

包括这些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等。

待测化合物:可以是已经成为农药的化合物,包括杀虫(杀螨)剂、除草剂、杀菌剂、杀鼠剂、杀线虫剂乃至卫生杀虫剂等;也可以是待筛选的化合物(已知物和未知物)。

生物反应:指靶标生物对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反应,可以延伸为凡是干扰破坏有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行为、代谢等效应的反应,如植物生长调节、昆虫生长调节、信息传递物质等。

生物反应用死亡率、抑制率、反应率等指标来表示。

量度:指反应的强度或者大小的指标。

要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借助于数学的方法,来给生物反应以量化表达。

生物活性:指药物或某一个化合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

如果有,则这个药物或化合物有生物活性,如果不产生效应,则这个药物或化合物就没有生物活性。

4.农药生物测定的知识体系(1)供试对象的准备(包括靶标生物的饲养技术和待测化合物的选择);也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培养、药剂配制、剂量计算等内容(2)生物测定的操作技术与方法(包括室内生测、小区实验和田间药效实验三个方面);(3)影响农药生物测定的因素分析;(药剂、生物体、环境、操作方法)(4)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价与表达。

农药生物测定及其重要节点

农药生物测定及其重要节点

三、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要控制影响因素
上面我们已经大致分析了影响农药生物测定的因素,由于这些因 素很多,在不同的因素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设效果为y=a+b1x1+b2x2+b3x3+…….bnxn。这样是一个复杂的偏 回归关系。这不是我们生物测定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寻求 生测效果与药剂剂量之间的关系,即y=a+bx 其中,y是死亡率的 几率值,而x则为剂量对数。这样很清楚明了。如果不控制其它因 素,便无法得到这一回归式。 不过目前,已经有人尝试寻求多元的回归关系,这样可能更切合实际 一些。如死亡率与温度、时间等的关系。
(3)反应率:包括所有出现症状的反应情况(前面介绍的几种情况) 反应率:包括所有出现症状的反应情况(前面介绍的几种情况) 反应率 一般都是用死亡率表示; 一般都是用死亡率表示; 死亡率%=死虫数 试虫数×100% 死虫数/试虫数 死亡率 死虫数 试虫数× 死亡率从广义上应理解为虫口减退率。死亡率可以是正的, 死亡率从广义上应理解为虫口减退率。死亡率可以是正的,也可 以是负的,比如处理后的虫口可以是增加的。 以是负的,比如处理后的虫口可以是增加的 (4)校正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为了消除自然死亡因素的影响, 为了消除自然死亡因素的影响,精确的研究和正规的实验结果报告 要采用校正死亡率来表示。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可采用生存率, 要采用校正死亡率来表示。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可采用生存率,也可 采用死亡率,分别如下: 采用死亡率,分别如下: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 对照组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处理组死亡率 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 对照组死亡 率)}×100% × 公式适用范围是对照的自然死亡率在5%-20%之间; 之间; 公式适用范围是对照的自然死亡率在 之间 5%以下时,可将处理组死亡率减去自然死亡率即可校正; 以下时, 以下时 可将处理组死亡率减去自然死亡率即可校正; 20%以上时;则表示该目标昆虫种群不宜供试验用,试验结果不可 以上时; 以上时 则表示该目标昆虫种群不宜供试验用, 靠。

17第11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

17第11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

315第十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11.1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11.1.1 概述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在α-C 上带有取代基的羧酸除草剂。

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取代基主要有苯氧基、芳氧基、杂环氧基苯氧基等,脂肪酸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等。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杀草谱较广,主要用于防治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多在出苗后进行叶面喷雾,进行出苗前土壤处理时也可防治禾本科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种子繁殖的幼芽期杂草,可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甘蔗、苜蓿等农田及饲料牧草场、草坪、公路、铁路、机场、仓库及水域。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主要品种有2,4-D 、2甲4氯、吡氟禾草灵、禾草灵、喹禾灵、噻唑禾草灵等。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由于在分子内具有相当大的亲脂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

该类化合物在水溶液可因光照而分解,在土壤中主要通过微生物发生降解。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植物体、土壤、水体等介质中残留测定方法因不同品种的结构特性而异,目前主要以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

本节以喹禾灵为例,介绍其残留分析方法。

11.1.2 喹禾灵在棉籽、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1.方法原理样品用丙酮(植株用50%石油醚/丙酮)溶液提取,液-液分配,酯化反应,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气相色谱法(ECD)测定。

2.样品处理⑴.提取棉籽、土壤样品:称取30g 样品于具塞三角瓶中,加100mL 丙酮,振荡1h ,过滤,残渣用2×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洗涤,合并滤液于分液漏斗中,用2×40mL 石油醚提取,合并石油醚相并浓缩至2~3mL ,待柱层析净化,用于测定喹禾灵母体。

植株样品:称取15g 样品于三角瓶中,加入1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振荡1h ,过滤,残渣用2×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洗,合并的滤液于分液漏斗中,用2×40mL 石油醚提取,合并的石油醚相浓缩至2~3mL,待柱层析净化,用于测定喹禾灵母体,弃去水相。

第七章 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 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

适用于多种非光合作用的除草剂
( 2) 去胚乳小麦幼苗法 : 是一种抑制光合 ) 去胚乳小麦幼苗法:
作用除草剂的专一方法。
具体做法:选择饱满一致的小麦种子,浸种2小时 后,排列在铺有湿滤纸(或湿石英砂)的搪瓷盘中, 在室温20℃左右进行发芽。培养了3-4天麦苗高 达2-3cm后,精选高度一致的幼苗,轻轻取出以 免伤害根部,然后摘除胚乳。在水中漂洗后作为生 测材料。
相对多度(%)
4级 较严重危害
50-100 50以下 100以上
3级 中度危害
50-100 50以下 50以下 100以上 50-100 50以下 50以下 100以下 50-100 50以下
50-100
2级 轻度危害
25-30
1级 有出现不造成 危害
25以下
有地下根茎或地上匍匐茎地高度升一级; 相对覆盖度:A单位面积上杂草覆盖所占地%或B 以作物覆盖面积为100的杂草覆盖率% 相对多度:杂草在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或重量与作 物株数或重量之比% 相对高度:以作物高度为100的杂草高度比值
以50ml小烧杯为测定容器,每杯中放入不同剂 量的标准药液3ml和稀释10倍后的培养液6ml。 最后每杯中加入上述去胚乳的小麦幼苗10株, 每处理2-4个重复,处理后培养6-7天观察 药效。药效一般以抑制株高百分率表示。整 个工作在散射光下进行,温度范围在21- 26℃左右。
(3)黄瓜幼苗法: (4)小麦根长法:杀单子叶的除草剂 (5)小杯法:适用于二苯醚类、酰胺类、氨 基甲酸酯类等 (6)稗草胚轴法:氯乙酰胺类除草剂 (7)番茄水栽法:取代脲类 (8)燕麦法:三氮苯类
危害率(%)= ∑危害级*该危害级地块数/ (最高危害级*总地块数)
表1 农田杂草危害状况调查表 省市 县 乡 村 作物及其生育期: 前茬: 土质: PH 耕作措施(整地及中耕等): 地势: 肥力: 地型(水浇地、旱地): 轮作作物及年限: 产量水平: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重点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 1920至1923年间: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1937年欧文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溥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1984年张泽溥出版《生物测定统计》专着。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精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1. 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已取得进展。

2. 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可能发展成一类新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

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趋势:1.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研究技术的提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化技术进行生测的研究亦发展很快,如对新药剂的筛选及利用酶学试验进行害物抗药性的监测和增效剂的筛选等等。

2.由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农药生物测定中的统计分析,早已普遍程序化和微机化,使生物测定结果的分析计算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准确、可靠。

农药生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点:1.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2.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控制)进行;3.均以群体反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

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3 、燕麦法 本法适于测定三氮苯除草剂如阿特拉津、 西玛津以及取代服类除草剂的活性。
31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4 、萝卜叶子法 常用于测定触杀型除草剂,如百草枯、 除草醚、敌稗等。
32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4 、萝卜叶子法 萝卜种子放于垫有二层滤纸的在培养皿内, 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盖后置于27 ℃恒温 箱内培养约30h,从幼苗上切下子叶,选 择一致的10片放于垫有一层滤纸的培养皿 内(直径5cm),皿内盛有2mM磷酸缓冲 液配制的除草剂药液5ml,25 ℃ , 2000~3000lx光照下恒温培养,3天后, 称子叶鲜重(也可测叶绿素含量)。
3.1 藻类实验法 用烧杯或三角瓶,分别加入培养基和一定 浓度的除草剂,25 ℃下,荧光灯照明培 养。
37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A:观察颜色变化方法 某些药剂处理小球藻后,可使小球退色, 可以施药5天后观察小球藻退色变化情况。
38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B:通过比色测定小球藻增殖率的方法 小球藻增殖,培养液中的绿色逐渐变浓, 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7nm下比色测定, 吸光度与小球藻细胞数量间存在明显的直 线关系。
48
四、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的应用

2、除草剂作用特性的测定 在研究除草剂的吸收与作用部位时,可用活 性炭作隔离层。
41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3.2 浮萍法 以10%的Hoagland培养液配制待测药剂, 在每杯100ml药液表面上放10株大小一致 不带芽体的紫萍,1-2周后调查反应级数 (根据药害,即叶片黄化或失绿等),或 用80%丙酮于冰箱中萃取叶绿素,以分光 光度计在652nm下测光密度。
42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18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1.2、小杯法 在50ml小烧杯底部放一张圆滤纸片,加入 5ml待测除草剂溶液,选10粒大小一致刚 发芽的稗草粒放入杯内(根据除草剂种类 可选用小麦、水稻、油菜等)。如用旱地 作物,可在滤纸下放一层(约10粒)直径 为0.5cm的玻璃球,置28℃生长箱内培养 4~7天,白天给予日光灯照。培养期间加 盖玻璃片,并补蒸馏水。三天后可测量株 高或鲜重。
除草剂生物测定

除草剂生物测定是利用活的生物体或 生物体器官,在生长、形态等方面对 化学物质(除草剂)的不同反应来确 定除草剂的效果。
1
第四章 除草剂生物测定

通常选择对除草剂敏感的植物作生测材料。 如单子叶植物(稗草、马唐、谷子等)对 拉索、拿扑净敏感
2
3
稗草
4
一、测定试材选择


生物材料选择必须符合的条件: (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体对除草 剂的反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 (2)在环境条件相似时,实验要有可重 复性
5
一、测定试材选择

1、生物试材的选择 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和不敏感性; 生物试材的生育期和生长状况 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 一株作物的不同部位
27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1、去胚乳小麦幼苗法 本法是测定抑制光合作用除草剂的专用方 法。 有研究认为,药剂浓度的变化对叶长(根 基到最长叶尖)影响最大,因此,应以叶 长作为评价指标,而其他指标则偏低或偏 高,不宜采用。
28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2、番茄水栽法 将10ml除草剂的培养液稀释液倒入试管中, 取4 株具有2片真叶的番茄幼苗,剪去子 叶及主根称重后,插入试管中,尽量使番 茄幼苗重量一致, 25℃光照培养2周后称 幼苗鲜重,计算抑制率。 本法适于测定取代脲类及三氮苯类光合作 用抑制型除草剂。
44
鉴定法 根据除草剂对某种植物产生的特异症状来 鉴定是否含有该类除草剂,常见的是激素 类除草剂。 2,4-D在浓度低至0.025μg 就使棉叶产生 明显的杯状叶。
45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5、愈伤组织鉴定法 应用愈伤组织鉴定除草剂是一项新技术, 必须具备组织培养技术。 应用愈伤组织与应用整株植物做实验,其 结果具有相关性。
11
二、除草剂室内生物参数的选择



2、植株的生长量 即称量试材的重量,通常有鲜重和干 重。 当用光合作用抑制剂处理植物进,可 测量叶长或株高,以代替称重。
12
二、除草剂室内生物参数的选择


3、生理生化指标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 物质的变化、植物的耗水量等。
13
二、除草剂室内生物参数的选择
24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4-D在较低浓度时,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和扦插枝条生根等。当高浓度时,它能够 抑制植物生长,甚至还能够杀死双子叶植 物。
25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植株生长量测定法 将试材在含有药剂的基质中生长一段时间 后,测定某个部位或整株植物的生长量, 如株高、鲜重或叶长、叶面积等。
29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3、燕麦法 将土样烘干,过lmm筛后,加入除草剂, 使土壤水分达到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 % 。取土200g装人底部带孔的玻璃皿中,播 种己催芽露白的燕麦种子10~12粒, 出苗 后定8株苗,每天从底部灌水,保持原来 的重量。于光照下培育14d后,测定植株 地上部鲜重与干重,或幼龄叶片数及第 2、 3叶片的重量,计算IC50。
34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6 、再生苗测量法 将6粒已催芽的玉米种子在截面积为8c㎡的 瓷钵内,在幼苗3叶期时喷草甘膦,24小时 后,从第一片玉米叶基部剪去顶端,经过一 段时间,测量再生苗的鲜重或高度。 也可用在喷药后不同时间剪去苗的地上部分, 测其再生后地上部分的鲜重。 此法可测定内吸性传导性且作用缓慢的除草 剂。
8
野燕麦
9
二、除草剂室内生物参数的选择

除草剂对植物的影响一般为非专一性 的,多种器官均可作为某一除草剂的 活力指标。
10
二、除草剂室内生物参数的选择




1、种子发芽 许多除草剂可抑制敏感种子的发芽及 胚根和芽鞘的生长。 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一般不影响种 子发芽。 黄瓜、高梁、燕麦、水稻、玉米等是 萌发实验常用的植物。


4、症状 有些除草剂可引起一些典型的症状。 根据棉花叶片的畸形现象来判断2,4D的存在。
14
二、除草剂室内生物参数的选择



5、特殊技术 如烟草愈伤组织用某些除草剂处理后 生长量减少。 一些除草剂处理分离的原生质体后, 使原生质体出现异常现象。
15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1、种子发芽测定法 利用种子发芽率、根与茎的生长量或伸长 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药剂剂量呈相关性,进 行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
6
一、测定试材选择



除草醚、拉索、氟乐灵、敌草隆等作为土 壤处理剂,要求试材是种子或刚发芽和幼 苗。 选择一致的种子。 稗草粒秋天成熟后有3-6个月的休眠期, 可用50℃及0℃进行变温处理打破休眠。 也可用赤霉素、激动素、硫酸或热水浸泡 等方法打破种子休眠。
7
一、测定试材选择

2、试材所需环境条件 水分、温度、氧气,光照 野燕麦:10-18 ℃ 稗草: 17-32 ℃
1.5、黄瓜幼苗形态法 将15ml不同浓度除草剂溶液移入垫有滤纸 片的直径15cm的培养皿中,加入10~20 粒黄瓜种子,在28℃恒温箱中培养96h后, 测量初生根和地上部分长度或描绘整个幼 苗图形。除草剂浓度与生长受抑制程度间 存在着定量关系。
23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1.5、黄瓜幼苗形态法 此法是测定激素类除草剂及其他植物生长 调节剂活性的常用方法,测定范围大 (0.1-1000μL/ml),在测定2,4-D类除草 剂含量时,常制作“标准黄瓜幼苗形态 图”。
19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1.2、小杯法 此法适于测定二苯醚类、酰胺类、氨基甲 酸酯类除草剂。对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 不能用此法。 此法简便、周期短,范围广。
20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1.3、小麦根长法 直径9cm培养皿内铺满一层0.5cm的玻璃 球,移入10ml不同浓度的待测药液,放入 10粒露白的小麦种子,以蒸馏水为对照, 在20~25 ℃培养箱中培养5~7天,测其根 长。
39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C:浓缩细胞量测定法 把一定量的小球藻悬浊液放入带刻度的离 心管中,1800rpm离心5分钟,测定沉淀 小球藻的体积。
40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D:叶绿素含量测定法 根据小球藻中叶绿素的含量与药剂浓度的 相关性,可以把叶绿素提取出来,测其含 量。 用甲醇在0-5 ℃黑暗条件下提取24小时。
33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5 、叶鞘滴注法 当正常生长的燕麦长至1个半叶(即1叶1心) 时,在第一片叶张开的叶鞘里滴加供试的 一定浓度的药液,24-28小时后,从根上 部切下2cm长的一段茎,插入清水洋菜培 养基上,再经24小时(此时对照叶片伸长 约11-13cm),取出测量每一剂量处理的叶 片延伸长度。
26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1、去胚乳小麦幼苗法 将小麦种子浸泡 2h 后, 铺在放有湿布或 湿滤纸的瓷盘中,于 20 ℃左右恒温箱中催 芽,待芽长至 2~3cm 时,选高度一致的幼 苗,用镊子摘除胚乳,在清水中漂洗后放 人 50ml 烧杯中,每杯10 株,加人 3ml 待 测除草剂和 6ml 稀释 10 倍后的培养液, 保持 21~26℃,在光照下培养 7d,测定从 芽鞘到最长叶尖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