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及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
30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3 、燕麦法 本法适于测定三氮苯除草剂如阿特拉津、 西玛津以及取代服类除草剂的活性。
31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4 、萝卜叶子法 常用于测定触杀型除草剂,如百草枯、 除草醚、敌稗等。
32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4 、萝卜叶子法 萝卜种子放于垫有二层滤纸的在培养皿内, 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盖后置于27 ℃恒温 箱内培养约30h,从幼苗上切下子叶,选 择一致的10片放于垫有一层滤纸的培养皿 内(直径5cm),皿内盛有2mM磷酸缓冲 液配制的除草剂药液5ml,25 ℃ , 2000~3000lx光照下恒温培养,3天后, 称子叶鲜重(也可测叶绿素含量)。
3.1 藻类实验法 用烧杯或三角瓶,分别加入培养基和一定 浓度的除草剂,25 ℃下,荧光灯照明培 养。
37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A:观察颜色变化方法 某些药剂处理小球藻后,可使小球退色, 可以施药5天后观察小球藻退色变化情况。
38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B:通过比色测定小球藻增殖率的方法 小球藻增殖,培养液中的绿色逐渐变浓, 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7nm下比色测定, 吸光度与小球藻细胞数量间存在明显的直 线关系。
48
四、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的应用

2、除草剂作用特性的测定 在研究除草剂的吸收与作用部位时,可用活 性炭作隔离层。
41
三、除草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3.2 浮萍法 以10%的Hoagland培养液配制待测药剂, 在每杯100ml药液表面上放10株大小一致 不带芽体的紫萍,1-2周后调查反应级数 (根据药害,即叶片黄化或失绿等),或 用80%丙酮于冰箱中萃取叶绿素,以分光 光度计在652nm下测光密度。

实验十四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茎叶处理法.ppt

实验十四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茎叶处理法.ppt
实验十四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茎叶处理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除草剂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之一——茎叶 处理法
二、实验原理
通过将植物的叶片浸入除草剂溶液的方式使除草剂吸 收进入植物体内
三、实验步骤 1、植物幼苗的准备
0.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 冲洗后流水浸泡2小时左右,并用蒸馏水清洗
播种于方盘内的土壤或蛭石中 待其发芽并生长达到4片真叶 (长出真叶后需添加营养液)
2、药剂的配置及处理
从方盘中轻轻拔出幼苗
蒸馏水洗涤根部
用天平称重(记载处 理前重量)
用湿吸 水纸包 裹保湿
配置不同浓度除草剂溶液各 50ml
分别于50ml烧杯内
空白对照
处理
处理2小时
1cm左右厚海绵层
空白对照
营养液
处理
一定时间后测定幼苗的鲜重 计算抑制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冲洗后流水浸泡2小时左右并用蒸馏水清洗播种于方盘内的土壤或蛭石中待其发芽并生长达到4片真叶长出真叶后需添加营养液2药剂的配置及处理配置不同浓度除草剂溶液各50ml从方盘中轻轻拔出幼苗蒸馏水洗涤根部用天平称重记载处理前重量分别于50ml烧杯内空白对照处理用湿吸水纸包裹保湿处理2小时营养液营养液1cm左右厚海绵层一定时间后测定幼苗的鲜重空白对照处理计算抑制效果

《除草剂生物测定》课件

《除草剂生物测定》课件
实验环境设置
确保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等环 境条件适宜,并保持实验室的 清洁卫生。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 试剂和化学药品。
实验操作人员培训
确保实验操作人员熟悉实验步 骤和注意事项,具备相应的实
验技能和知识。
实验操作流程
培养基制备
根据实验需要,制备适合植物 生长的培养基。
植物培养
将处理后的种子种植在含有除 草剂的培养基中,并保持适宜 的生长条件。
优势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 反映除草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局限性
实验条件较为严格,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数据分 析。
PART 02
除草剂生物测定的方法
REPORTING
室内生物测定
01
02
03
定义
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测 定,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条 件,评估除草剂对植物生 长的影响。
优点
种子处理
将植物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消毒、催芽等。
除草剂处理
将除草剂添加到培养基中,制 备出含有不同浓度除草剂的培 养基。
数据记录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如株高、叶面积等。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整理
整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包括植物生长 指标、除草剂浓度等。
结果解释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除草剂对植物生长 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讨论。
实验误差控制
实验操作规范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一致性和 准确性。
仪器校准和维护
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性能稳定 可靠。
数据记录与处理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减小 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南开除草活性测定方法

南开除草活性测定方法

除草活性测定方法南开方法:汉语文献来源:任康太,宋洪海,杨秀凤等.3-烷氧基-6-取代苯氧基哒嗪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的构效关系[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12):1840-1843.P I50测定根据所设定的药剂处理浓度, 称取各待测样品, 用DM F 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定容, 配制成乳剂,在50 mL 小烧杯的底部放一张直径4 cm 的滤纸片, 吸取预先配制好的待测药液5 mL , 加入小杯内, 选取萌发稗草种子10 粒均匀播种在滤纸片上, 将其置于28 ℃恒温光室中培养, 72 h 后测量稗草株高, 与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相比较计算株高抑制百分数, 取3 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按线性回归方程y = a+ bx 计算化合物抑制50% 的摩尔浓度( IC50) 和p I50 (~lg IC50) 值。

盆栽除草活性测试在装有过筛土壤的塑料盆中, 定量播种稗草、马唐、油菜、苋菜种子, 复土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 温室培养. 按1. 5 kg.g.i/h a (有效成份) 的用药量分别称取各供试样品, 用溶剂溶解后加水配成乳剂, 于植物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和茎叶处理. 每处理重复2次, 随机排列. 药剂处理后12 d 测量每种植物地上部分的鲜重, 与不施药对照比较, 以鲜重减少百分数作为评价药效指标。

英文文献来源:W.Q M,S.K H,C.H Y,etal. Synthesis and Herbicidal Activity of2-Cyano-3-substituted-pyridinemethylaminoacrylat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3,51:5030-5035.Plant Material. (原材料)The three broadleaf species used to test the herbicidal activity of compounds were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苜蓿), rape (B.napus 油菜), and amaranth pigweed (Amaranthus retroflexus反枝苋). Seeds of A.retroflexus were reproduced outdoors and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Seeds of alfalfa and rape were bought from the Institute of Crop, Tianjin Agriculture Science Academy.Culture Method. (培养方法)Seeds were planted in 6 cm diameter plastic boxes containing artificial mixed soil. Before plant emergence, the boxes wer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to keep moist. Plants were grown in the greenhouse. Fresh weight of the above ground tissues was measured 10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inhibition percent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the compounds.Treatment. (处理)The dosage (activity ingredient) for each compound was 1.5 kg/ha(0.1kg/mu;150mg/m2). Purified compounds were dissolved in 100 μL of N,N-dimethylformamide(DMF) with the addition of a little Tween 20 and were then sprayed using a laboratory belt sprayer delivering a 750L/ha (50L/mu;75ml/m2)spray volume. The mixture of the same amount of water,N,N-dimethylformamide,and Tween 20 was sprayed as control. Preemergence Treatment.苗前处理Compounds were sprayed immediately after seed plantings. There were two replicates for each treatment.Postemergence Treatment.苗后处理Compounds were sprayed after the first true leaf expanded.西农方法:徐冉、吴文君等的种子萌发法并略加改动。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课件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课件

实验评价: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证明了除草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除草剂的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实例分析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除草剂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不同种类的除草剂
实验方法:将小麦种子分别浸泡在不同种类的除草剂中,观察发芽情况
实验结果: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小麦发芽率有不同影响,有的除草剂对小麦发芽率有抑制作用,有的则没有影响。
生物测定的方法包括急性毒性测定、慢性毒性测定、生殖毒性测定等。
生物测定的结果可以为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降解研究:研究农药在生物体内的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
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
环境监测:检测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的农药残留量
农药毒性研究:研究农药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和毒性机制
生物测定的定义:通过生物实验来测定除草剂的毒性、药效和残留等指标
生物测定的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残留试验等
生物测定的应用:在农药登记、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生物测定是通过生物反应来测定除草剂的毒性和活性的方法。
生物测定的原理是利用生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通过观察生物的反应来评估除草剂的毒性和活性。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数据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结果,如除草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实验目的:评估除草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除草剂处理植物,观察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不同浓度的除草剂对植物生长有不同影响,低浓度除草剂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小,高浓度除草剂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
优点:可以评估除草剂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缺点: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实验,不能立即得到结果

17第11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

17第11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

315第十章 除草剂残留量测定11.1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11.1.1 概述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在α-C 上带有取代基的羧酸除草剂。

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取代基主要有苯氧基、芳氧基、杂环氧基苯氧基等,脂肪酸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等。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杀草谱较广,主要用于防治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多在出苗后进行叶面喷雾,进行出苗前土壤处理时也可防治禾本科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种子繁殖的幼芽期杂草,可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甘蔗、苜蓿等农田及饲料牧草场、草坪、公路、铁路、机场、仓库及水域。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主要品种有2,4-D 、2甲4氯、吡氟禾草灵、禾草灵、喹禾灵、噻唑禾草灵等。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由于在分子内具有相当大的亲脂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

该类化合物在水溶液可因光照而分解,在土壤中主要通过微生物发生降解。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植物体、土壤、水体等介质中残留测定方法因不同品种的结构特性而异,目前主要以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

本节以喹禾灵为例,介绍其残留分析方法。

11.1.2 喹禾灵在棉籽、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1.方法原理样品用丙酮(植株用50%石油醚/丙酮)溶液提取,液-液分配,酯化反应,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气相色谱法(ECD)测定。

2.样品处理⑴.提取棉籽、土壤样品:称取30g 样品于具塞三角瓶中,加100mL 丙酮,振荡1h ,过滤,残渣用2×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洗涤,合并滤液于分液漏斗中,用2×40mL 石油醚提取,合并石油醚相并浓缩至2~3mL ,待柱层析净化,用于测定喹禾灵母体。

植株样品:称取15g 样品于三角瓶中,加入1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振荡1h ,过滤,残渣用2×20mL 石油醚/丙酮(1∶1,V/V)洗,合并的滤液于分液漏斗中,用2×40mL 石油醚提取,合并的石油醚相浓缩至2~3mL,待柱层析净化,用于测定喹禾灵母体,弃去水相。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及操作方法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及操作方法
1.3 酶水平测定
在酶水平上进行的生物测定,前提是已知该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例如,草甘膦的作用靶标为EPSP 合成酶,是芳香族氨基酸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酶,通过抑制EPSP 合成酶活性可以导致莽草酸累积,所以通过测定植物体内莽草酸累积量可以确定草甘膦活性大小[6](Pline W. A. et al.,1999;Fuchs M. A.et al,2002)。另外,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为乙酰乳酸合成酶,那么植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敏感性可以通过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变化来判定[7]。
2.3 生物测定在新农药筛选中的应用
筛选目标化合物除草活性的一般步骤为:1. 确定生物活性,在相同植物试材,相同剂量下,进行新化合物普筛,明确化合物活性。2.确定活性大小,通过设置梯度浓度,初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活性大小。3.确定除草剂作用特点和特性,通过不断筛选、复筛,逐渐增加靶标杂草的种类和扩大试验作物的范围,对除草剂自身特性和使用特点进行研究,确定应用剂量、除草剂选择性、杂草谱和应用阶段,进而确定对作物的安全性以及除草剂残留消解动态等[12,13]。目前,新农药创制中,生物测定时普遍采用培养皿法,也就是种子萌发法。具体做法是将靶标生物种子放入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内,用移液枪加入稀释成梯度浓度的目标除草剂,放入人工气候箱内进行培养,7 天后对种子生物指标进行统计,通过发芽率、鲜重、根或茎的抑制情况等数据计算抑制中浓度,从而判断比较目标除草剂生物活性[14]。种子萌发法在除草剂新化合物筛选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具有很高的筛出率,但难以检出大部分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2],因此在除草剂新化合物筛选上应进一步拓展新方法、新思路,避免化合物的错选、漏筛。
2 除草剂生物测定操作方法
2.1 生物测定中供试生物体的选择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范本模板】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范本模板】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为了消灭农产品的病虫,农药的用量很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相应降低。

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日常食品卫生和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中毒致病、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下面是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步骤.1.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1.1 生物测定法生物测定法利用特定生物对相应农药化合物的特定生化反应来判断农药残留及其污染情况,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或前处理比较简单快速,但对供试生物要求较高,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并且不能确定农药品种。

1.2 理化分析法理化分析法又分为仪器检测法、常规化学分析法及快速检测法等,目前最常用的是仪器检测法,如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由于农药种类繁多,而农药残留污染检测属于痕量化学分析,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条件。

2.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步骤农药残留检测步骤主要包括采样、样品保藏、前处理(粉碎、提取/萃取、净化、浓缩等)、仪器定性定量分析、检测结果处理及分析等.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前处理相当重要。

下面着重说明一下前处理.2.1 样品均质在检测农产品的某些指标时,由于物料不是均质的,各部位的成分及污染的程度不同,必须把样品破碎混匀成均质液,才能进行检测。

如何将蔬菜、水果这类农产品均质?我们可以采用拍击式均质器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和稀释液加入到无菌的过滤器样品袋中,然后将样品袋放入均质器中,关上门即可以完成均质,根据需要,配制所需浓度,采用相应的分析仪器进行测定。

2.2 浓缩净化我们知道农药残留污染检测属于痕量化学分析,正确选择试验仪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使用固相萃取装置和液液萃取装置(加入萃取剂,采用垂直振荡器就可以,这样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萃取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使用氮吹仪浓缩样品中的目标物质。

随着新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药残留污染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药残留污染的检测效率,以适应大样本、低含量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及操作方法
生物测定技术是除草剂研究的一项基本工作,是除草剂活性测定、安全性检测以及残留诊断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在除草剂新品的研制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通量筛选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1]。
1 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
除草剂生物测定的主要方法有:点滴法、小杯法或培养皿法、浮萍法、玉米幼苗法、黄瓜幼苗法、燕麦幼苗法、萝卜子叶法、番茄水培法、稗草胚轴法等[2]。除草剂具有控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干扰蛋白质、叶绿素、脂类等的生物合成,抑制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呼吸作用等多种作用方式,利用生物活体作为靶标是生物测定中的一种常规选择,生物测定中靶标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形态特征的变化可作为除草剂生物活性的判定依据。另外,在进行除草剂生物测定时,除草剂的不同作用方式决定了靶标生物和测定方法的选择。
1.4 细胞或细胞器水平测定
特定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采用细胞或细胞器水平测定,其中又以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特定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居多。在离体线粒体中,可以采用瓦氏呼吸装置测定氧的吸收和磷氧比,进而确定呼吸作用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活性[8]。三氮苯类等光合作用抑制剂类除草剂作用于光系统Ⅱ中质体醌QB结合部位,替换与D1 蛋白结合的质体醌QB,致使电子传递受阻,这类除草剂可以测定希尔反应活性,通过测定铁氰化钾光还原,折算成放氧活力,能很好地反映除草剂的除草活性[9]。另外,细胞器中特定物质含量的测定也可以作为测定指标用于除草剂活性评价,如叶绿素含量测定,在用于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HNPC-C9908 活性测定时,藻细胞中叶绿素含量随供试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10]。
1.1 组织或器官水平测定
组织或器官水平测定常用的有叶片、种子、根尖等,一般在实验室进行。选用种子作为生物测定的供试材料时,通常采用小杯法或培养皿法。培养皿法的培养介质一般是常规自来水,在培养皿内垫上两层滤纸,把一定数量的种子均匀地铺在滤纸上,提前把需要测定的除草剂按事先设定好的浓度梯度进行稀释,再用移液枪将不同浓度梯度的除草剂加入培养皿,放入培养箱,设定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小杯法可以采用灭菌、过筛的沙子,均匀地将细沙填充到小杯的固定位置,把一定数量的种子均匀铺设到沙子上,再覆盖上厚度基本一致的细沙。可以用地上植株鲜重、株高或主根长作为测量指标,具体采用哪项指标应依据预备实验结果来确定,但是选定的指标应具备稳定性好、相关性好以及容易测量的特点。以主根长生测法应用最为广泛。例如采用油菜或玉米主根长生测法测定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活性[3,4]。在选用种子作为生测材料时, 供试的种子一定是近一年或两年的,必须进行预实验,确保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稳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
1.2 整株水平测定
采用整株植物测定除草剂的活性,通常是在温室进行。用不同规格的花盆或培养皿等培养供试植物,然后根据试验预设,把供试除草剂按一定浓度梯度进行稀释,用喷雾法对供试植物进行处理,根据除草剂特性,待除草剂作用症状明显后分两次进行观察、测量、记录、评价。评价的指标为株高、鲜重、死亡率等,还可对植物受害症状进行分级,再计算综合药害指数[5]。根据供试植物出现的除草剂作用的显著症状进行等级划分,从无明显症状到症状最明显可分为5~7 级,然后对每一个培养皿或花盆中供试植物的除草剂作用症状进行统计记录,计算药害综合指数,最后依据药害综合指数判定除草剂活性。
2 除草剂生物测定操作方法
2.1 生物测定中供试生物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择
在除草剂的生物测定中,常常以植物为主,但特殊情况情况下也可选用其他生物。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作物或者杂草。比如需要测定除草剂对特定作物或杂草的生物活性,以特定的作物或杂草为实验材料;需要测量除草剂在土壤或水体中的残留量,就要先通过预实验或者实际经验筛选敏感植物,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用敏感植物在土壤或水中的生存情况来确定残留情况。一般来讲,生物测定中选择供试植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供试植物来源要充分、个体应基本一致;二是供试植物对除草剂反应是有规律性的,比如一定范围内剂量和死亡率(或生理生化指标)成一定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等;三是现象具有可重复性,即相同或相似实验条件下,正相关的关系效应可以重复显现。在材料选择上,主要以高等被子植物作为生测材料,有时也可选用低等生物如藻类作为生测材料,主要是藻类作为低等生物,材料生长均匀一致性高、生长周期短、生理生物指标显现明显,准确性较高。实际操作中,对于实验条件较为完善、实验设备较为齐全的研究室,可以考虑开展藻类生物测定。对于基层实验单位,比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基层农业广播学校等技术员培训机构,则建议采取作物或杂草作为指示植物,更利于操作和观察。
药害综合指数(%)= [(每皿或每盆各受害级别株数×级别)/(每皿或每盆株数×最高级别)]×100。
也可以用鲜/ 干重抑制率来进行等级划分,唐庆红等人研究油菜田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杀草谱,对20 种供试杂草根据其对丙酯草醚反应程度进行划分,分成了五类,分别为很敏感(防效大于90%)、敏感(防效位于80%~90%)、中度敏感(防效位于60%~80%)、一般耐药(防效位于30%~60%)以及耐药杂草(防效低于30%)。研究结果表明,在600g a.i/hm2 的推荐剂量下,以鲜重防效为评价指标,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早熟禾、荠菜、草、牛繁缕、棒头草、刺果毛茛、硬草和小藜等10 种杂草对丙酯草醚较敏感和敏感。
1.3 酶水平测定
在酶水平上进行的生物测定,前提是已知该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例如,草甘膦的作用靶标为EPSP 合成酶,是芳香族氨基酸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酶,通过抑制EPSP 合成酶活性可以导致莽草酸累积,所以通过测定植物体内莽草酸累积量可以确定草甘膦活性大小[6](Pline W. A. et al.,1999;Fuchs M. A.et al,2002)。另外,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为乙酰乳酸合成酶,那么植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敏感性可以通过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变化来判定[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