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可发生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一、症状体征

(一)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

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二)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

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三)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无症状型溃疡指无明显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其他疾病作胃镜或X 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当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时,甚至于尸体解剖时始被发现,这类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尤为多见。

2.儿童期消化性溃疡儿童时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成人,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

(1)婴儿型:婴儿型溃疡系急性溃疡,发生于新生儿和两岁以下的婴儿,发病原因未明,在新生儿时期,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这种溃疡或是迅速愈合,或是发生穿孔或出血而迅速致死,在新生儿时期以后至两岁以内的婴儿,溃疡的表现和新生儿者无大差别,主要表现为出血,梗阻或穿孔。

(2)继发型:此型溃疡的发生与一些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脓毒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烧伤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有关,它还可发生于先天性幽门狭窄,肝脏疾病,心脏外科手术以后,此型溃疡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发生频率相等,可见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的儿童。

(3)慢性型:此型溃疡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溃疡的表现愈与成年人相近,但在幼儿,疼痛比较弥散,多在脐周,与进食无关,时常出现呕吐,这可能是由于十二指肠较小,容易因水肿和痉挛而出现梗阻的缘故,至青少年才呈现典型的局限于上腹部的节律性疼痛,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男孩较女孩多,此型溃疡的发病与成年人溃疡病的基本原因相同。

(4)并发于内分泌腺瘤的溃疡:此型溃疡发生于胃泌素瘤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即Wermer综合征。

3.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多见,也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直径常可超过2.5cm,且多发生于高位胃体的后壁或小主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常表现为无规律的中上腹痛,呕血和(或)黑粪,消瘦,很少发生节律性痛,夜间痛及反酸,易并发大出血,常常难以控制。

4.幽门管溃疡较为少见,常伴胃酸分泌过高,其主要表现有:①餐后立即出现中上腹疼痛,其程度较为剧烈而无节律性,并可使病人惧食,制酸药物可使腹痛缓解;②好发呕吐,呕吐后疼痛随即缓解,腹痛,呕吐和饮食减少可导致体重减轻,此类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效果较差。

5.球后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5%,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球后溃疡的夜间腹痛和背部放射性疼痛更为多见,并发大量出血者亦多见,内科治疗效果较差。

6.复合性溃疡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多数是十二指肠的发生在先,胃溃疡在后,本病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多见于男性,其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但幽门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出血的发生率高达30%~50%,出血多来自胃溃疡,本病病情较顽固,并发症发生率高。

7.巨型溃疡巨型胃溃疡指X线胃钡餐检查测量溃疡的直径超过2.5cm者,并非都属于恶性,疼痛常不典型,往往不能为抗酸药所完全缓解,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并可发生致命性出血,有时可在腹部触到纤维组织形成的硬块,长病程的巨型胃溃疡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巨型十二指肠溃疡系指直径在2cm以上者,多数位于球部,也可位于球后,球部后壁溃疡的周围常有炎性团块,且可侵

入胰腺,疼痛剧烈而顽固,常放射到背部或右上腹部,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出血,穿孔和梗阻常见,也可同时发生出血和穿孔,有并发症的巨型十二指肠溃疡以手术治疗为主。

8.食管溃疡其发生也是和酸性胃液接触的结果,溃疡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溃疡大小自数毫米到相当大,本病多发生于返流性食管炎和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伴有贲门食管返流的病人,溃疡可发生在鳞状上皮,也可发生在柱状上皮(Barrett上皮),食管溃疡还可发生于食管胃吻合术或食管腔吻合术以后,它是胆汁和胰腺分泌物返流的结果。食管溃疡多发生于30~70岁之间,约有2/3的病人在50岁以上,主要症状是胸骨下段后方或高位上腹部疼痛,常发生于进食或饮水时,卧位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左侧胸部,或向上放射至肩部和颈部,咽下困难亦较常见,它是继发性食管痉挛或纤维化导致食管狭窄的结果,其他可以出现的症状是恶心,呕吐,嗳气和体重减轻,主要并发症是梗阻,出血和穿孔至纵隔或上腹部,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

9.难治性溃疡是指经一般内科治疗无效的消化性溃疡,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包括下列情况:

1)在住院条件下;

2)慢性溃疡频繁反复发作多年,且对内科治疗的反应愈来愈差,难治性溃疡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穿透性溃疡,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存在;②特殊部位的溃疡(如球后,幽门管等)内科治疗效果较差;③病因未去除(如焦虑,

紧张等精神因素)以及饮食不节,治疗不当等;④引起难治性溃疡的疾病,如胃酸高分泌状态(如胃泌素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10.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系指在严重烧伤,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外伤和大手术,严重的急性或慢性内科疾病(如脓毒病,肺功能不全)等致成应激的情况下在胃和十二指肠产生的急性溃疡,严重烧伤引起的急性应激性溃疡又称为Cushing溃疡;颅脑外伤,脑肿瘤或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溃疡亦称为Cushing溃疡,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其发病可能有两种原因:①应激时出现胃分泌过多,从而导致粘膜的自身消化和形成应激性溃疡,Cushing 溃疡可能就是直接由于胃酸的显著分泌过多引起,②严重而持久的应激导致的强烈的交感刺激和循环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高可使胃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动静脉短路开放,因此,正常流经胃十二指肠粘膜毛细管床的血液便分流至粘膜下层动静脉短路而不再流经胃十二指肠粘膜,这样,在严重应激期间粘膜可以发生缺血,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最终造成严重的损伤,当粘膜缺血区域发生坏死时便形成应激性溃疡,此时,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可以加速应激性溃疡的形成,缺血的胃十二指肠粘膜较正常粘膜更易被盐酸和胃蛋白酶所消化,导致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性损伤的另一可能原因便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胃粘膜血管内的急性血栓形成,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常是严重脓毒病和烧伤的并发症,这或许是脓毒病或烧伤病人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应激性溃疡的主要表现是出血,多发生在疾病2~15天,往往难以控制,这是因为应激性溃疡发生急剧,位于溃疡下面的血管未能形成血栓的缘故,此外,也可以发生穿孔,有时仅仅具有上腹痛。

应激性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急诊内镜检查,其特征是溃疡多发生于高位胃体,呈多发性浅表性不规则的溃疡,直径在0.5~1.0cm,甚至更大,溃疡愈合后不留疤痕。

二、检查方法

(一)内镜检查不论选用纤维胃镜或电子胃镜,均作为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在内镜直视下,消化性溃疡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形,边缘锐利,基本光滑,为灰白色或灰黄色苔膜所覆盖,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略隆起。

日本学者将消化性溃疡的生命周期的胃镜表现分为三期:

1.活动期(A期),又分为A1及A2两期。

A1: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白苔,常有小出血,周围潮红,有炎症性水肿;

A2:溃疡面覆黄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炎症水肿减轻。

2.治愈期(H期),又分为H1及H2两期。

H1:溃疡周边肿胀消失,粘膜呈红色,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溃疡变浅,变小,周围粘膜发生皱褶。

3.瘢痕期(S期),也分为S1及S2两期

S1:溃疡白苔消失,新生红色粘膜出现(红色瘢痕期)。

S2:红色渐变为白色(白色瘢痕期)。

(二)X线钡餐检查消化性溃疡的主要X线下象是壁龛或龛影,指钡悬液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在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因溃疡周围的炎性水肿而形成环形透亮区。

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且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十二指肠溃疡的龛影常见于球部,通常比胃的龛影小,龛影是溃疡存在的直接征象,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局部痉挛等,X线钡餐检查时可发现局部压痛与激惹现象,溃疡愈合和瘢痕收缩,可使局部发生变形,尤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者可呈三叶草形,花瓣样等变形。

(三)HP感染的检测

HP感染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四类:

①直接从胃粘膜组织中检查HP,包括细菌培养,组织涂片或切片染色镜检细菌;

②用尿素酶试验,呼吸试验,胃液尿素氮检测等方法测定胃内尿素酶的活性;

③血清学检查抗HP抗体;

④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HP-DNA,细菌培养是诊断HP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四)胃液分析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基础酸排出量(BAO)平均分别为2.5和

1.3mmol/h,(0~6mmol/h),男性和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BAO平均分别为5.0和3.0mmol/h,当BAO>10mmol/h,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五肽胃泌素按

6μg/kg注射后,最大酸排出量(MAO),十二指肠溃疡者常超过40mmol/h,由于各种胃病的胃液分析结果,胃酸幅度与正常人有重叠,对溃疡病的诊断仅作参考。

三、并发症

(一)大量出血是本病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本病患者的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并发于十二指肠溃疡者多见于胃溃疡,而并发于球后溃疡者更为多见,并发出血者,其消化性溃疡病史大多在一年以内,但一次出血后,就易发生第二次或更多次出血,尚有10%~15%的患者可以大量出血为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如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常可溃穿其毗邻的胰十二指肠动脉而致异常迅猛的大量出血;而其前壁因无粗大的动脉与之毗邻,故较少发生大量出血,溃疡基底部肉芽组织的渗血或溃疡周围粘膜糜烂性出血,一般只致小量而暂时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速度快而量多者,则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而持久,则可表现为逐渐出现的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性贫血和粪便潜血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黑粪比呕血多见,而胃溃疡出血,两者发生机会相仿,短时间内的大量出血,可因血

容量的锐减而致头昏,眼花,无力,口渴,心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昏厥,甚至休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前,常因溃疡局部的充血突然加剧而致上腹疼痛加重,出血后则可因充血减轻,以及碱性血对胃酸的中和与稀释作用,腹痛随之缓解。

根据消化性溃疡病史和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确立,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诊断困难者,应争取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其确诊率可达90%以上,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穿孔溃疡穿透浆膜层而达游离腹腔即可致急性穿孔;如溃疡穿透与邻近器官,组织粘连,则称为穿透性溃疡或溃疡慢性穿孔,后壁穿孔或穿孔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时,称亚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时,由于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痛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而较快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因胃肠漏出物刺激膈肌,故疼痛可放射至一侧肩部(大多为右侧),如漏出内容物沿肠系膜根部流入右下盆腔时,可致右下腹疼痛而酷似急性阑尾炎穿孔,腹痛可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病人常卧床,两腿卷曲而不愿移动,腹痛时常伴恶心和呕吐,病人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如穿孔发生于饱餐后,胃内容物漏出较多,则致腹肌高度强直,并有满腹压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较少,则腹肌强直,压痛及反跳痛可局限于中上腹附近,肠鸣音减低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表示有气腹存在,如胃肠内容物流达盆腔,直肠指诊可探到右侧直肠陷凹触痛,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腹部X线透视多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从而可证实胃肠穿孔的存在;但无隔下游离

最新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内科消化性溃疡 【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 )憩室。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街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 (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 在上腹部偏左。 (2)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患病的周期性和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 时发病。 (4)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其他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

状。 3.体征 (1)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 偏左上腹。 (2)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和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内镜诊断

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参考Word)

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 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1.定义: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十二指肠为最常见。2.近年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然常见。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病。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发病率有较大差异。在我国发病率尚无确切的资料,有报道占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2.6%。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1),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约3:1)。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最常见病因是胃酸分泌异常、HP感染和NSAID应用。 2.胃酸: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损害作用一般在正常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遭受破坏时才发生。许多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存在基础酸排量(BAO)、夜间酸分泌、五肽胃泌素刺激的最大酸排量(MAO)、十二指肠酸负荷等增高的情况。胃溃疡患者往往存在胃排空障碍,食物在胃内潴留促进胃窦部分泌胃泌素,从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由于瘤体大量分泌胃泌素,导致高胃酸分泌状态,过多的胃酸成为溃疡形成的起始因素。 非HP、非NSAID消化性溃疡病与胃酸分泌的关系,尚需更多研究。 3.HP感染:其致病能力取决于引起组织损伤的毒力因子、宿主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已证实,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的HP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根除HP 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 HP的毒力包括空泡毒素(VacA)蛋白、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蛋白、鞭毛的动力、粘附因子、脂多糖、尿素酶、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和过氧化氢酶等。HP 依靠毒力因子的作用,在胃黏膜上皮定植,诱发局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损害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同时也增强侵袭因素而致病。 不同部位的HP感染引起溃疡的机制有所不同。以胃窦部感染为主者,HP通过抑制D细胞活性,从而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同时,HP也可直接作用于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后者释放组胺引起壁细胞分泌增加。这种胃窦部的高酸状态易诱发十二指肠溃疡。以胃体部感染为主者,HP直接作用于泌酸细胞,引起胃酸分泌减少,过低的胃酸状态易诱发胃腺癌。HP感染者中仅15%发生消化性溃疡病,说明除细菌毒力外,遗传易感性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一些细胞因子的遗传多态性与HP感染引发消化性溃疡病密切相关。 4.NsAID应用:且在上消化道出血中起重要作用。在服用NSAID的人群中,15~30%可患消化性溃疡病,其中胃溃疡发生率为12~30%,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为2~19%。NSAID使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增加4~6倍,而老年人中消化性溃疡病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与NSAID有关。NSAID溃疡发生的危险性除与所服的NSAID种类、剂量大小、疗程长短有关外,还与患者年龄(大于60岁)、HP感染、吸烟及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凝剂、伴心血管疾病或肾病等因素有关。 5.药物:如激素、抗肿瘤药和抗凝药,也可诱发消化性溃疡病及上消化道出血。6.吸烟、饮食因素、遗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与心理因素等在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中也起一定作用。

消化性溃疡考试试题1讲解学习

消化性溃疡考试试题 一、 第1题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下列哪一项适用于非手术治疗C A 顽固性溃疡穿孔 B 饮食后穿孔 C 单纯性小穿孔 D 伴有幽门梗阻 E 伴有大出血 第2题 男性,40岁,有胃痛史多年,并向腰背部放射疼痛,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角后壁溃疡,向胰腺穿透,病理检查排除癌肿,首选手术方式B A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B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 C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D 胃大部切除术,溃疡旷置 E 胃空肠吻合术 第3题 溃疡病合并瘢痕性幽门梗阻,频繁呕吐,最易出现B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低镁血症 D 低钙血症 E 高渗性脱水 第4题 男性,55岁,胃溃疡史三年,今晨突发上腹剧痛,诊断为急性穿孔,理想的手术是C A 穿孔修补术 B 大网膜填塞术 C 胃大部切除术 D 溃疡楔形切除 E 穿孔修补加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第5题 男性,40岁,近3日腹胀,呕吐,呕吐物中有宿食,临床诊断首先考虑为D A 急性胃炎 B 急性胃扩张 C 高位小肠梗阻 D 幽门梗阻 E 肥大性幽门狭窄 1.胃溃疡最常发生的部位 A 贲门旁 B 胃后壁 C 胃小弯 D 胃大弯 E 幽门前壁 C 2.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最常见于 A 胃或十二指肠后壁的穿透性溃疡 B 幽门附近的胃或十二指肠前壁溃疡 C 胃小弯前壁或十二指肠球部外侧壁溃疡 D 胃窦部或十二指肠球部内侧壁溃疡 E 高位胃溃疡或球后壁溃疡 B 3.一患者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在送往医院途中,患者体位应为

B 左侧卧位 C 俯卧位 D 右侧卧位 E 半卧位 B 4.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施行非手术疗法最关键的治疗措施为 A 禁食 B 胃肠减压 C 补液,输血 D 针灸,中药 E 选用抗生素 B 5.胃穿孔具有特征性的X线影像是哪项 A 胃泡增大影像 B 膈下游离气体征像 C 气液平面像 D 两则膈肌升高像 E 肠管膨胀像 B 6.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最易形成 A 右侧膈下脓肿 B 左侧膈下脓肿 C 盆腔脓肿 D 肠间脓肿 E 肝脓肿 A 7.溃疡病穿孔后,最早出现的体征是 A 脉搏增加 B 高热 C 血压升高 D 满腹强直 E 膈下游离气体 D 8.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穿孔,下列哪一项适用于非手术治疗 A 顽固性溃疡穿孔 B 饮食后穿孔 C 单纯性小穿孔 D 伴有幽门梗阻 E 伴有大出血 C 9.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好发于 A 吻合口的空肠侧 B 吻合口的胃侧 C 胃小弯

消化性溃疡的住院病历

消化性溃疡的住院病历 姓名: 陈元波性别:男 年龄: 45岁婚姻:已婚 民族:汉职业:技术工 籍贯:南安现住址:南安官桥 入院日期:2011.10.03 8am 记录日期:2011.10.03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病史 主诉:腹痛2天。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痛,位于右上腹部,呈阵发性,无他处放射痛,有恶心,无呕吐,无排气、排便,无腹泻,无反酸、嗳气,无呕血、黑便,无肤黄、尿黄,无畏寒、发热等。曾就诊,诊断为“胃炎”,给予抗炎、护胃解痉止痛等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治疗,来诊,查血常规:WBC4.6*10^9/L,N79.4%,Hgb138g/L,淀粉酶:60.1 门诊拟“腹痛待查”收入院。 既往史:既往“胃溃疡”5年,未系统治疗。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既往无喉痛,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促、盗汗等症状。 循环系统:既住无心悸、气促,无心前区疼痛、水肿、咳嗽,咳痰、咯血,头昏、头痛、失眠,上腹胀、尿少等症状。 消化系统:既往无食欲减退或异常,常有恶心,呕吐、暧气、返酸,腹痛、无腹泻,呕血、便血、黄疸、吞咽困难等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既往无尿急、尿频、尿痛,尿少、夜尿、血尿,水肿、腰痛,性机能紊乱等症状。 血液系统:既往无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促、出血、发热,骨骼疼痛,淋巴结肿大,痞块等症状。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既往无食欲异常、多饮、多尿、肌肉震颤、性格改变,智力发育,性器官及性欲改变等症状。

关节及运动系统:既往无关节痛、红肿、发热及畸形、关节四肢活动灵活,无肌肉萎缩,震颤等症状。 神经系统:既往无经常头痛、视力障碍、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瘫痪、性格改变等症状。 个人史:出生生长于原籍,未到过其他地方,嗜好酒,不吸烟,亦无长期用药历史,喜爱自己的职业,能胜任工作。 家族史:父母,爱人及两个儿子皆健在,无结核病等传染病史,亦无本病类似之疾患。 婚姻生育史:已婚,生育两个男孩 体格检查 体温37.8 0C,脉搏76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135/74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楚,急性痛苦病容,膝胸位,面颊微红,唇无发绀。 皮肤:无皮疹,毛发正常,皮肤弹性好,无出血点及淤斑,无浮肿。 淋巴结: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部:头颅无畸形,无压痛、无肿痛,无瘢痕。 眼:无突出。无眼球震颤、眼球运动自如、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正常,巩膜无黄染、结合膜无充血,角膜无翳斑,视力大致正常。 耳:无流脓,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 鼻:有鼻翼煽动、无流脓,无阻塞、鼻中隔无偏曲。 口腔:齿干燥,无龋齿,齿龈无色素沉着及齿槽流脓、口腔粘膜无出血点及溃疡。,舌伸出无偏斜及震颤,,扁桃体不大,咽喉无充血。 颈部: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无震颤、颈静脉不充盈、颈部无异常搏动。 胸部:胸部形态正常、呼吸运动两侧对称,无异常搏动、无局部红肿,无静脉曲张 肺部:视诊:呼吸正常、21次/分,双肺呼吸运动平稳。

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

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 1.典型症状:中上腹痛、反酸,腹痛发生与餐后时间的关 系认为是鉴别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依据。胃溃疡的腹痛多发生在餐后半小时左右,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常发生在空腹时,由于抗酸剂、抑酸剂等药物的使用,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增多。NsAID有较强的镇痛作用,NSAID溃疡无症状者居多,部分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目前后者已 较少见。慢性胃溃疡恶变的观点至今尚有争议。 3.诊断方法: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胃镜对诊断、鉴 别良恶性溃疡有重要价值,但溃疡的形态改变对病变性质的鉴别都没有绝对界限。因此,胃溃疡应常规行活检,对不典型或难愈合溃疡,要分析其原因,必要时行超声内镜检查或黏膜大块活检,以明确诊断。NSAID溃疡以胃部多见,分布在近幽门、胃窦和胃底部,溃疡形态多样,大小从0.2~3.0cm 不等,呈多发、浅表性溃疡。 4.常规检测:尿素酶试验或核素标记C呼气等试验。 5.鉴别诊断:与癌症、克罗恩病、结核、淋巴瘤、巨细胞 病毒等溃疡病变鉴别。 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是自愈性疾病,在针对避免活

动期注意休息,病因治疗同时,要注意一般治疗。. 刺激性饮食,但无需少量多餐,每日正餐即可。 2.抑酸治疗:是缓解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PPI是首选药物。胃内酸度降低与溃疡愈合有直接的关系。如使胃内pH值升高≥3,维持18~20 h/d,则可使几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在4周内愈合。通常采用标准剂量的PPI,qd。疗程十二指肠溃疡为4周,胃溃疡为6~8周,溃疡愈合率在90%以上。胃泌索瘤的治疗,通常服用标准剂量的PPl,bid。若BAO>10 mmol/h,则还需增加剂量,直到理想的抑酸效果为止。对胃泌素瘤根治性手术患者,由于术前患者长期处于高胃泌素状态,术后仍需继续采用抑酸治疗,维持一段时间。H2RA、中和胃酸药有助于缓解消化性溃疡病腹痛、反酸等症状,促进溃疡愈合。H2RA通常采用标准剂量,bid,疗程同PPI,但溃疡愈合率低于PPI,溃疡愈合率在65~85%。3.抗HP治疗 根除HP为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治疗,它是溃疡愈合及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HP阳性的PU根除治疗组在肠溃疡愈合方面、预防溃疡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预防GU复发方面根除治疗效果也优于对照组。 ①首次根除:建议采用三联疗法,疗程10 d。 常用四首次根除失败者采用。②二、三线方案治疗: 联疗法,可根据既往用药情况并联合药敏试验,选用PPI+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其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可发生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一、症状体征 (一)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二)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 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

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主要症状:胃脘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喜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一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 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 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 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 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S2 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

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善太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返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4、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5、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陈皮、白芍、枳壳、海螵蛸、麦芽、三七粉(冲服)、香附、佛手、元胡、甘草。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冲剂、复方田七胃痛胶囊等。 2、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厚朴、木香、砂仁、三七粉(冲服)、海螵蛸、炙甘草。 中成药:香沙六君子丸等。 3、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 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

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诱因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内科消化性溃疡【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 )憩室。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街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 (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在上 腹部偏左。 (2)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患病的周期性和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时发 病。 (4)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其他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征

(1)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偏左 上腹。 (2)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和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内镜诊断应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溃疡的分期:活动期(A1 A2)、愈合期(H1 H2)、瘢痕期CS1 S2)。对胃溃疡应常规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1 目的 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 3 消化性溃疡 3.1 临床症状 3.1.1 最典型症状:上腹痛。 3.1.2 疼痛特点:钝痛、灼痛、胀痛、剧痛,一般具有节律性或周期性,常与进食有关。 3.1.3 不典型症状:腹胀、厌食、嗳气、反酸。 3.2 体征发作时剑突下可有局限性压痛。 3.3 辅助检查 3.3.1 胃镜,可作为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诊断方法。 3.3.2 如果不具备胃镜条件,可选择X线钡餐,但效果不如胃镜。 3.3.3 幽门螺杆菌Hp检测,包括碳14-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初步诊断方法。 3.3.4 如果大便常规隐血阳性的话,说明溃疡合并出血。 3.4 治疗原则 3.4.1 治疗目标为: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避免并发症。

3.4.2 对患者进行饮食教育:在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刺激性饮食,戒烟戒酒,减轻精神压力,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3.4.3 积极抑制胃酸分泌,一般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PPI,疗程一般为4-6周,溃疡愈合后维持治疗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抑酸治疗是缓解消化性溃疡病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PPI是首选的药物。胃内酸度降低与溃疡愈合存在直接的关系。如用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3,每天维持18~20h,则可使几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在4周内愈合。消化性溃疡病治疗通常采用标准剂量的PPI,每日1次,早餐前半小时服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程4周,胃溃疡为6~8周,通常胃镜下溃疡愈合率均在90%以上。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及巨大溃疡的患者建议适当延长疗程。PPI的应用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4.4 对于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应常规行H. pylori根除治疗,一般为三联疗法:PPI+2种抗菌药。在抗H.pylori治疗结束后,仍应继续使用PPI至疗程结束。 3.4.5 使用保护胃粘膜类药,如:铝碳酸镁等。 3.4.6 当溃疡合并大出血,药物、胃镜及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时;溃疡急性穿孔时;合并有瘢痕性幽门梗阻时;或溃疡疑似癌变时,则需外科手术治疗。 4 参考文献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诊断 1、病史+诱因 2、黑粪和呕血:轻者仅有黑粪;重者可伴呕血,呕血前常有恶心和疼痛、上腹部不适,呕血后则可减轻或消失;大出血者(超过1000ml)粪便呈暗红色或红色。 3、全身症状:轻者无症状;重者头昏、心悸、黑曚,卧床休息可缓解;大出血可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 4、急诊内镜:出血后24-48小时内急诊内镜检查约90%可确诊。有循环衰竭征象者(心率>120次/分,收缩压<90mmHg,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血红蛋白<50g/L),应先纠正循环衰竭后再行内镜检查。 治疗 1、一般措施与监测。 2、补充血容量:生理盐水、平衡液、全血或其他血浆代用品。输血指征——①收缩压<90mmHg,或基础收缩压降低幅度>30mmHg;②血红蛋白<70g/L;③心率增快>120次/分。在积极补液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血管活性药(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3、制酸剂:PPI优于H2受体拮抗剂。方案——①推荐大剂量PPI治疗,如埃索美拉唑80mg静脉注射后,以8mg/h持续注射72h,适于大量出血者;②常规剂量PPI治疗,如埃索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 4、止血药物治疗:口服或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8mg/dl,每次100-125ml,每1-2小时1次,至出血停止,不推荐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5、内镜下局部止血:治疗首选。推荐对Forrest分级Ia-IIb的出血病变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局部药物注射、热凝、金属夹夹闭) 6、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与病因,必要时行栓塞治疗。 7、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24-48小时仍不能控制出血,及时会诊,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①高龄患者,出血不易控制;②急诊内镜有喷射状出血,估计出血来源于动脉;③不久前曾有类似大出血。④经积极内科治疗已止血但短时间内(24小时)再次发生大出血。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我国成年人的感染率比发达国家明显增高,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患者感染率一般为70%~90%。其他原因如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发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并使胃腔内H+反弥散至胃黏膜内,刺激肥大细胞,促进组胺分泌,引起胃壁血管扩张、炎性渗出而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此外,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酗酒、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以及胃部深度X线照射也可导致胃炎。我国胃炎多以胃窦部损伤为主,炎症持续可引起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慢性胃炎的发病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体萎缩性胃炎常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节律性,一般于食后为重,也常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或大量上消化道出血。胃体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者可出现贫血貌、全身衰竭、乏力、精神淡漠,而消化道症状可以不明显。 2.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胃体胃炎有时伴有舌炎及贫血征象。 【诊断要点】 1.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所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凡有上消化道症状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以除外早期胃癌、胃溃疡等疾病。中年女性患者应作胆囊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结石的可能。 内镜和组织学诊断以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99~201)为依据。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典型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迁延, 2、上腹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进食或服抗酸剂可缓解。 3、伴反酸、暖气、烧心、饱胀等,可有神经功能症候群。 4、部份患者表现不典型,可无节律性上腹痛。 (二)体格检查 体检上腹部多有局限性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略偏右。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这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良性溃疡内镜下分三期六段:活动期(A期,Al、A2)、愈合期(H期,H1、H2)、疤痕期(S期,S1、S2)。 2、x线钡餐检查多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消化性溃疡的直

接征象是龛影;间接征象是局部痉挛、激惹、压痛和球部变形。前者较具特异性,但也可见于疤痕凹坑,属非活动性;后者无特异性,也可见于局部炎症。 3、幽门螺杆菌检测内镜检查时取胃窦粘膜标本作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涂片、切片行病理学检查;抗Hp治疗后停抗菌药物4周行内镜复查病理、RUT,或进行14C、13C -呼气试验(14C或13C - UBD以判断是否根除。 4、其他怀疑胃泌素瘤时,做血清胃泌素测定和胃液分析;活动性溃疡时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 (四)诊斯与鉴别诊断 (一)、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伴反酸者——初步诊断。 (二)、上述(一)及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基本诊断。 (三)胃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病灶(兼查Hp) ——确定诊断。 诊断内容举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Hp(+),

鉴别诊断:应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泌素瘤、癌性溃疡相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疗法 (1)注息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情绪乐观。 (2)饮食多数患者可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厚味或已知能引起胃部不适的食物,劝戒烟酒、咖啡、浓茶。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害的药物。 2、药物治疗4-8周为一疗程,或用至胃镜下见溃疡愈合。 (1)制酸药常用的药物有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胃得乐等。 (2)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包括颠茄制剂、阿托品、普鲁本辛及哌吡氮平。 (3)H2受体桔抗剂(H2RA)可选用一种:(1)甲氰咪呱一天19分三次服,或用泰胃美0.8g,1次服;(2)雷尼替丁0.15g,2次/日;(3)法莫替丁20mg,2次/日。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王胜军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王胜军 发表时间:2016-03-09T14:27:47.9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王胜军 [导读] 新疆乌苏市西湖镇卫生院内科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必须树立长久作战的思想。本文主要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成因、表现、检查、治疗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希望能更好的推动消化性溃疡的防治工作。 新疆乌苏市西湖镇卫生院内科 833001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必须树立长久作战的思想。本文主要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成因、表现、检查、治疗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希望能更好的推动消化性溃疡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治疗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之所以叫消化性溃疡,是因为它和口腔溃疡一样,是一种界限清晰、累及肌层的局限性组织缺失。胃溃疡是指发生于贲门与幽门之间的胃粘膜肌层炎性坏死性病变。由于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刺激,机体的应激状态,某些病原菌的感染,都可引起胃溃疡病。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酸和胃蛋白酶接触的十二指肠粘膜,发生局限性的超过粘膜肌层的溃破。 1 消化性溃疡的原因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酸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可概括为损伤黏膜的侵袭力与黏膜自身的防卫力失平衡所致。胃酸:“无酸即无溃疡”这句老生常谈的话,现在看来仍然有相当的道理。据临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基本上不是发生在缺酸状态之下。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酸的排出量可达正常人的3—20倍。但是胃酸在消化性溃疡中不起主要作用。当一个人胃粘膜防御功能下降时,即使正常分泌量的胃酸,此时对保护机能减弱的胃粘膜也可造成损伤而形成溃疡;胃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消化酶,它对溃疡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与胃酸一起导致胃溃疡的形成;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药物原因: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癌药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都被列为致溃疡药物。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有人指出,规律性服用阿司匹林的人较之不用阿司匹林的人胃溃疡的患病率约高3倍。除此之外烟酒刺激、辛辣的食物都会引起消化性溃疡,还有一些是环境因素引起。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唾液传播,被污染的食物可以传染,接吻也可传染,胃镜及消毒不严也可造成幽门螺杆菌传播。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例如: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这样的病例,有为男患者,年龄40岁,病因:上腹胀痛,伴有恶心呕吐。经交谈得知,该患者上腹胀痛有2年左右,有时候反胃,自认为是消化不良,所以没在意。直至后来腹部胀痛严重才来就医。 患者食欲不振,睡眠正常,无发热、腹泻症状。没有传染病史,况且家人也没有胃病患者。入院后胃镜检查发现黏膜水肿、幽门处有 2.0cm×2.1cm的溃疡。经检测为慢性炎症,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治疗后出院。消化性溃疡常呈慢性病程,人们习惯称为“老胃病”,周期性发作,常于秋冬或冬春之交犯病,多表现为规律性疼痛。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为:疼痛。消化性溃疡愈合后复发,反反复复,有的长达几年,有的长达20年;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相少发生疼痛。胃溃疡疼痛多在剑突下或偏左,但疼痛部位不样,溃疡的位置也有所差异,胃体部溃疡、胃小弯高位性溃疡、贲门部或胃底部的溃疡疼痛多在前胸左下方、当溃疡位于胃后壁或者穿透胃壁至胰腺时,则可感背部疼痛。表现为隐隐作痛,啮咬样痛,钝痛、钻痛,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等。恶心、呕吐,溃疡病的呕吐属于反射性呕吐,患者呕吐后感觉轻松。泛酸,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居多。烧心,实质上是胃灼热感。消化性溃疡常见出血、或者出现暗红色血便。腹部、背部有压痛感。 3 消化性溃疡的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查,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与此茵感染有关,应列为常规检查。结果阳性者,应作根除治疗。 粪便潜血试验,活动性溃疡时粪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但一般短暂,经治疗1~2周转阴。如果胃溃疡患者持续阳性,应怀疑有癌肿可能。 胃镜检查和黏膜活检,胃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有确诊价值。胃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偶亦呈线形边缘光整,底部充满黄白或白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可有肿胀充血,还可见伴随溃疡的胃炎和十二指肠炎。还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超声内镜诊断。以上是比较常规、有效的检查。 4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确诊后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内科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和外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是:①消除症状;②促进溃疡愈合;③防治并发症;④预防溃疡复发。 休养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基本疗法。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心身疾病范畴,心理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给患者安排一个舒适和安静的休养环境,规律的生活制度,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使患者精神安定,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①降低胃酸的药物:比如碳酸氢钠、碳酸钙、氧化镁等。它能综合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溃疡愈合。②抗分泌药,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对治疗溃疡有良好效果。③胆碱能药,这类药物能减弱胃肠运动和收缩力,从而减轻疼痛,增加食物和抗酸药物中和胃酸的效能,并能抑制胃和胰腺的分泌。④抗菌药物,HP感染也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应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⑤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⑥辅以中药治疗,效果不错。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世界性的疾病,据估计,人群中约有10%的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曾患此病。消化性溃疡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病变局部表现在上消化道。此外,“一旦有了溃疡,便一直有溃疡”。所以更需要医患配合做好消化性溃疡的防治工作。

消化性溃疡护理诊断

消化性溃疡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013年04月28日09:42 消化性溃疡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一)疼痛上腹痛,与消化道黏膜溃疡有关。 (二)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疼痛导致摄人量减少、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三)知识缺乏缺乏溃疡病防治的知识。 (四)焦虑与疼痛症状反复出现、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 护理措施 (一)休息 (二)饮食护理 宜选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急性活动期应少食多餐,以牛奶、稀饭、面条等偏碱性食物为宜。避免过饱胃窦部扩张增加促胃液素的分泌。忌食辛辣、过冷、油炸、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三)心理护理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诱发和加重病情,而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因疼痛刺激或并发出血,易产生紧张、焦虑不良情绪,使胃黏膜保护因素减弱,损害因素增加,使病情加重,故应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同时多与病人交谈,使病人了解本病的诱发因素、疾病过程和治疗效果,增强治疗信心,克服焦虑、紧张心理。 (四)疼痛护理 对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及机制,按疼痛特点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可采用局部热敷和针灸止痛等;夜间疼痛时,可指导病人加服制酸药。 (五)药物治疗的护理 (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应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面色变化、腹痛部位、性质、时间与饮食、气候、药物、情绪等的关系;同时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粪便的量、性状和颜色,以利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 1.大出血当出现大出血时应嘱病人卧床休息,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给予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吸氧、止血等处理。 2.穿孔若出现穿孔应早期发现病情,立即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处理,争取在穿孔后6—8小时内明确诊断,及早手术。

消化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本病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痛等典型表现,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消化性溃疡的确定诊断,尤其是症状不典型者,需通过钡餐X 线和/或内镜检查才能建立。 鉴别诊断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 )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溃疡或其它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或胆道疾病者。此症颇常见,多见于年轻妇女。有时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但X 线及胃镜检查却无溃疡发现。可有胃肌张力减退,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和无食欲,服用制酸剂不能缓解,但服用胃复安或吗丁啉后可获改善。患者常有神经官能症表现,诸如焦虑失眠、神经紧张、情绪低落、忧郁等,也可伴有肠道易激综合症,表现为结肠痉挛性腹痛或无痛性腹泻,心理治疗或镇静安定剂有时奏效。 二、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常有慢性无规律性上腹痛,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球炎但无溃疡,是主要的诊断和鉴别手段。 三、胃泌素瘤 亦称Zolinger-Ellison 综合征,是胰腺非B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特点是高胃泌素血症,高胃酸分泌,和多发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肿瘤往往很小(v 1cm 生长慢,半数恶性。因胃泌素过度刺激而使壁细胞增生,分泌大量胃酸,使上消化道包括空肠上段经常浴于高酸环境,导致多发性溃疡,以位于不典型部位(球后十二指肠降段和横段甚或空肠远段)为其特点。此种溃疡非常难治,常规胃手术后多见复发,且易并发出血,穿孔和梗阻。约1/4-1/3病例伴腹泻。诊断要点是:①基础胃酸分泌过度,常〉15mmol/h, BA^MAO60 :② X线检查常示非典型位置的溃疡。特别是多发性溃疡。伴胃内大量胃液和增粗的胃粘膜皱襞;③难治性溃疡,常规胃手术不奏效,术后易复发;④伴腹泻;⑤血清胃泌素〉500ng/L (正常v 100ng/L)。最近报道用H2—受体拮抗剂有效,但疗效不巩固,常须切除肿瘤或作全胃切除术。 四、胃癌 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之区别极为重要,但有时比较困难。一些溃疡型胃癌在 早期,其形态和临床表现可酷似良性溃疡,甚至治疗后可暂愈合(假愈),故有主张对所有胃溃疡患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在溃疡边缘作多点活检,明确溃疡的性质。胃恶性溃疡与良性溃疡的鉴别诊断归纳于表2—3—1.表中所指均为典型表现,且恶性溃疡已非早期,其中的一些差别是相对的,最重要的鉴别方法还在于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表2—3—1) 五、钩虫病 钩虫可引起十二指肠炎,发生出血,甚至出现黑粪,症状可酷似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在十二指肠可见到寄生的钩虫和出血点。凡来自农村而有消化不良症候者,应常规作粪检寻找钩虫卵,驱虫治疗有效,可与十二指肠溃疡鉴别。 六、胃粘膜脱垂症 本症可有上腹痛,由于脱垂间歇出现症状亦可呈间歇性。一般上腹疼痛并无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消化道粘膜及其深层组织因消化性损伤而形成的病理性缺损。胃酸和胃蛋白酶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理论上凡能接触胃酸的部位均可发生如食道、胃、十二指肠、吻合口、异位胃粘膜部位,但绝大多数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cler,DU)。 随着儿童胃镜的开展,发现消化性溃疡并非儿童少见病,是仅次于胃炎,为第二位的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是儿童反复腹痛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占儿童胃镜检出病变的10~20%。 溃疡病的分类:按部位分: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按病因分:原发性溃疡、继发性溃疡;按病程分:急性溃疡、慢性溃疡。 不同年龄的儿童其溃疡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1.新生儿期:多为急性、继发性溃疡;先有原发病如早产儿、缺血缺氧、低血糖、呼吸窘迫、严重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多发生于生后24~48小时内、并多以上消化道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 2.婴幼儿期:以急性、继发性溃疡多见,多于原发性溃

疡;继发性溃疡多以上消化道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有基础疾病或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原发性溃疡则表现不典型,可有呕吐、进食后哭吵、吃奶差、腹胀、生长发育迟缓,也可发生呕血、黑便。 3.学龄前期儿童:原发性溃疡增多、临床表现更接近学龄期儿童。 4.学龄期儿童:以原发性溃疡为主,DU多于GU,也可发生继发性溃疡; 主要表现为:①反复腹痛。②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③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大便隐血阳性,是反复少量出血的结果。④严重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穿孔。 【病史要点】 1.询问腹痛的病程、发作时间、有无发作间歇、发作诱因;记录腹痛与饮食的关系;腹痛的部位、性质,有无放射痛和夜间痛醒。 2.询问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有无纳差、反酸、嗳气、上腹饱胀。 3.询问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有无黑便或暗红色便、呕血。 4.近期或现在有无严重的基础疾病。 5.了解有无胃病家族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无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