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血小板制品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常见成分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1]

常见成分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1]

四、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 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 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回输 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 量决定。
⒌冰冻红细胞(FTRC): 红细胞加入甘油保护剂,置-80℃冰箱 保存,有效期10年,输用前解冻。解冻 后洗去甘油,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或 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白细胞去除率 >98%,血浆去除>99%,红细胞回收 >80%,残余甘油量<1%。适应症:⑴ 特殊稀有血型的血液供应,如Rh阴性血 液。⑵血液中含有多种红细胞抗体致配 血困难,进行自身输血者。⑶为预防输 血传播疾病开展自身输血者。
(5)节约血液资源 :成分输血可以达到一 血多用、节约用血的目的。全血可以分 出如下几种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血浆、冷沉淀等,可以使病情需 要的多人受益。 4 成分血种类: ⑴ 血细胞:WBC、PC、RBC ⑵ 血浆(包括血浆蛋白制品)
二、主要成分血的特点及适应症: (一) 红细胞制品: ⒈ 浓缩红细胞(RCC) 又叫压积红细 胞,是将一单位(200ml)全血中的血浆 移出后而制得,含有全血的所有细胞成 分,浓缩程度按移出血浆量的多少其比 积可以为70%~90%不定。
⒊洗涤红细胞(WRC): 由200ml或4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 部分白细胞,用生理盐水(无菌)洗涤 3~6次,最后加入一定量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90%,红细胞回收率> 70%。保存期为4℃24小时,最好在6小 时内输注。
作用与适应症:主要是运O2功能,适用于① 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 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②对血浆蛋白有过敏 反应的贫血患者③已产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抗 体者(多次输血后)④对器官移植、高钾血 症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最好也选用洗涤红细 胞。⑤其他情况需输注含血浆量最少的血液。 规格:100ml/袋(200ml全血制备)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言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被用于临床上的输血治疗和血友病等疾病的治疗。

但是,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的规范,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探讨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多种类型。

其分类如下:1.红细胞:用于输血治疗缺血性贫血、严重贫血等血液病。

2.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3.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可以用于急性出血、外科手术、产科手术等情况。

4.凝血因子:适用于体内某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5.免疫球蛋白:常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治疗。

血液制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液制品前,应该了解其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具体如下:1.血型测试:在输血治疗前,应先进行血型和交叉试验,以避免出现血型不匹配等危险情况。

2.疫情筛查:在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前,应进行疫情筛查,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3.保持稳定:输血过程中,应保持输液速度稳定,避免血容量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副作用。

4.观察病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

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记录信息: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注意记录输血的类型、数量、时间和剂量等信息。

血液制品的副作用和风险血液制品虽然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具体如下:1.过敏反应:一些人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发热、荨麻疹等。

2.感染传播:血液制品在输血过程中,有可能被感染的病原体传播给接收者。

3.增加心血管风险:输血治疗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4.铁负荷过重:输血治疗过多会导致人体铁负荷过重,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血液制品的筛查和质控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筛查和质控。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血液制品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临床血液疾病的医疗药品。

它们是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分离、制备而成的。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其输注方法。

一、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一种含有红细胞的血液制品,用于改善贫血患者的血液氧运输能力。

它通常由新鲜献血提供,通过离心分离红细胞,再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最后进行灭菌和保存。

输注红细胞悬液时,需要注意确认病人的血型和配型是否匹配,以避免输注不合适的血型引发输血反应。

二、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血小板浓缩和血小板血浆分离而制备而成。

输注血小板悬液时,一般使用血浆呈黄色、透明的包装袋,注意避免剧烈摇晃,以防止血小板受损。

三、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从新鲜全血中提取并在冷冻保存后制备的一种血液制品。

它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可用于急性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临床情况。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需要解冻,并在输注前进行冷沉淀清除。

为确保安全,输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四、凝血因子浓缩剂凝血因子浓缩剂是从血浆中提取并制备的一种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它可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在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前,需要明确病人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以确定使用的浓缩剂种类,并仔细检查过敏史和补充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五、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提取自血浆中的蛋白质制品,具有维持血容量、调节血浆渗透压和增加细胞外液等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烧伤、感染、手术和创伤等情况下的血容量不足或血浆蛋白减少。

输注人血白蛋白时,需注意其浓度和输注速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综上所述,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

在进行输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血型配型、过敏史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和速度。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二)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发生中途或 输血完后。
轻度: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多见于面部)和关节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中度:除荨麻疹外还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 腹泻、腹痛等。
重度: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胸 痛、发绀、肺部有哮鸣音、皮肤潮红、出汗、血压下 降,可能发生窒息,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或神志不 清。
(三)适应证
1、甲型血友病轻、中、重型患者都可输注冷 沉淀。
2、血管性血友病。 3、冷沉淀常用于阻止DIC继续发展,重建凝
血机制。 4、大量输入库存血后,易引起凝血因子稀释
性减少。 5、大出血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输冷沉淀
可以补充凝血因子。
(四)输注要求
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血型鉴定,无需交叉配血试验, 同型相输,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5号以上头皮 针。
3、注意事项 ① 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完,而 且要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② 因故无能及时应用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
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在冰冻,易丧失活性。

③ 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一袋一袋的快速推入,
② 心血管患者及儿童患者速度应慢,以1ml/(kg.h)。 ③ 急性大失血患者速度宜快,50-100 ml/ min。 ④ 无论什么情况一袋血必须在4 h内输完。
血小板
(一)保存 1、保存温度 22+-2度震荡保存,震荡频率20-30次
/min。 2、有效期 机采血小板保存时间5d,手工血小板1d,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治疗与护理 保护静脉输液通畅,观察受血者反应,每15-

自体血液成分输血

自体血液成分输血

自体血液成分输血随着手术量的增加,血小板的需求也在逐步扩大。

输注异体血小板有可能导致同种免疫,并可能传播输血相关性疾病,而输注自体血小板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风险。

因此,自体血小板采集是一种较好的节约用血措施,它可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从而减少术后输注血小板的需要。

临床上常用的自体血小板包括:自体冰冻血小板、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自体富含生长因子血浆(plasma rich in growth factors)和自体血小板胶(autologous platelet)。

一、自体冰冻血小板自体血小板在室温下储存时间短,最多能储存5天,且细菌污染的风险大,于是自体冰冻血小板应运而生。

生物组织细胞在低温条件下的代谢迅速减慢,因此,冰冻血小板可在-80℃的冰冻储存液里储存数年,副作用小、安全、快捷且冻融后的血小板活性可恢复大约75%。

(一)临床应用自体冰冻血小板可缓解目前的一些临床困境,如血小板供应不足,而由于血小板减少症的增多使得血小板需求不断扩大,反复输注同种异体血小板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等。

据报道自体冰冻血小板对拔除牙齿后的牙槽有治疗作用。

对反复化疗导致的血小板降低,输注自体冰冻血小板后可缓解输注前的发热、口腔溃疡及胃肠道黏膜炎等。

(二)局限性研究表明,自体血小板经冰冻储存后将会造成血小板功能的下降,如:血小板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冻融后血小板的离心处理将导致血小板数量的进一步下降;且整个过程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应用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

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是自体的经浓缩的血小板血浆,可由全血经专门机器离心分离而得到,其血小板浓度高,可达1.0×1012/L以上。

并混有少量的白细胞及红细胞等。

(一)制备原理某些型号的血液回收机上有专门的离心分离杯。

—80℃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80℃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白 细 胞 介 素 2 I一) 可 溶 性 白细 胞 介 素 2受 体 (L 2 、
(I 一R) 平 的观 察 , sL 2 水 以探 讨 血清 中 NO、 TNF a —、 I 一 和 sL 2 在肝癌 、 硬变 中的变化 。 L2 I 一R 肝 材料 与方 法
4 ℃解 冻 后 进 行 以下 实 验 ; 定 法 测 定 产 品 中 2 滴 D O 含 量 ; 蛇毒 法 测定 血小板 第 1因子活 性 ; MS 蝰
衰 l 新鲜血小板与三组冰冻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
作者单位 -Z4 3 广东省 中山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580
维普资讯
ri , D 全 血 比率 为 1:l , 面 探 测 值 (D an AC / 1界 IO 值 ) ~8 血 小板终产 量均 > 3 0 0 。产 品在 i 0 6 , / . ×1 ” 0
个月 三组 冰冻 血 小板 4 ℃解冻 后 的聚 集 功 能与 新 2 鲜机采 血小 板 ( 42 6 8 相 比差 异均 无 显著 性 4. 士1 . )
注 比例正 逐年 显 著提高 , 小 板的体 外保存也 因此 血 成为 国 内外 输血 医学研 究热 点[ ] 1 。笔 者用两 年
多的时 间对 一8 " 0C保存机采 浓缩 血小 板( 以下简 称 冰冻 血 小板 ) 行 了较深 ^ 的 实验 研 究 , 进 比较 了不 同保存 时期 冰冻 血小板 的功 能及 回收率 , 现将 实验 结 果报 告 如下 。
( P>O 0 ) 冻 存 3 月 之 内 , ~6个 月 两组 冰 冻 .5 ; 个 3
级 净化 间 内, 缓慢加 ^生物冷 冻保 护剂二 甲基亚 砜
( DMS 至 终浓度 为 5 土0 5 , O) . 水平置 ~8 ' 0C冰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一、血液制品的分类及特点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全血、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血浆制品和凝血因子制品等。

全血包含了血液中的所有成分,但由于其保存和使用的限制,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对较少。

红细胞制品常用于纠正贫血,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常见的有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等。

浓缩红细胞具有较高的血细胞比容,适用于血容量正常但血红蛋白低的患者;悬浮红细胞则在保存和输注方面更具优势。

血小板制品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有手工分离血小板和机器单采血小板之分,机器单采血小板纯度更高,效果更好。

血浆制品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和蛋白质,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普通冰冻血浆缺少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但在补充血浆蛋白方面仍有一定作用。

凝血因子制品如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用于治疗特定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疾病,如血友病等。

二、临床使用的适应症(一)红细胞制品1、急性失血导致血红蛋白低于 70g/L 或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 且伴有明显症状者。

2、手术患者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前血红蛋白低于 100g/L 者。

(二)血小板制品1、血小板计数低于 20×10⁹/L 并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⁹/L ,需要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者。

(三)血浆制品1、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肝脏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者。

(四)凝血因子制品1、血友病 A 患者缺乏凝血因子Ⅷ时。

2、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且经维生素 K 治疗无效者。

三、使用前的评估与准备在使用血液制品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血液制品或血浆蛋白的过敏情况。

2、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其能够耐受输血治疗。

机采血小板的采集、保存及临床应用进展

机采血小板的采集、保存及临床应用进展

【 中图分类号 】 4 R4 6
【 文献标识码 】 A
机 采 血 小 板 (l e t ees 也 称 单 一 供 者 血 小 板 p t e h rs) a lp i
( n — o o — l e t DP 是 指 用 血 细 胞 分 离 机 从 一 名 健 s  ̄e d n r pa l . ) i te S
1 机 采 血小 板 的 采集 方 法 及 质 量 控 制
间 。 根 据 献 血 者 的 身高 、 可 体重 、 周 血计 数 情 况 , 择 相 应 外 选
的机 型 ,如 Hc、 tHb偏 低 的 献 血 者 可 采 用 C 一 0 0 L , S 3 0 P US 该 机 型 体 外 循 环 量相 对 较 小 . 可避 免 出现 低 血 容 量反 应 : 而 Hc 、i 高 的 献 血 者 可 选 择 M C tl b偏 S机 型 。T ma 细 胞 分 i f 血
在采 集 和 回输 时 . 心 机 不 间 断 分 离血 小 板 , 短 了采 集 时 离 缩
小 板 的应 用 越 来 越 广 泛 .已 成 为 现代 成 份 输 血 的重 要 内容


血 小板 的制 备 、 保存 、 床 应 用 方 面 均 取得 了相 当 的经 验 临
和进 展 , 机采 血小 板 的 临床 优 点 和 疗 效 , 到 普 遍 认 同 。本 得 文就机采血小板的采集 、 存 、 保 临床 应 用 综 述 如 下 :
柳州医学 2 1 年第 2 卷第 1 ( 02 5 期 总第 9 期 ) 6

3 ・ 7
机 采血 小板 的采 集 、 保存 及 临床应 用 进展
谢 文 英
广西壮 族 自治 区血液 中心 柳州 5 50 40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冻血小板制品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摘要:作者阐述了血小板的制备和融化方法,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优点和输注指征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冰冻血小板低温保存输注指征临床应用
机采血小板用于适应症病人的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血小板具有寿命短、易激活、不稳定等生物学特征,加之20~40?℃条件下保存期只有5?d,不易储存,所以,在没有特出情况下血小板就要立即输入。

如果采取预约现采的话,就无法保证是否能急时满足患者的需求。

低温保存的血小板具有保存期长、副作用少、安全、快捷、疗效好的特点。

笔者就冰冻机采血小板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血小板制品的制备和融化
1.1 新鲜血小板的制备
(1)供者的选择:献血者体检符合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除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体检标准外,机采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应≥150×109/L,血比积≥0.36,1月内未采过其它血液成分,3?d前末服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

(2)血细胞分离机和机采血小板耗材。

(3)机采血小板成品制剂的标准:机采血小板含量≥2.5×1011/袋、白细胞混入量≤5.0×108/袋、红细胞混入量≤8.0×109/袋,每袋容积为250~
300?ml[1]。

(4)保存条件:在22±2.0?℃水平振荡解聚。

1.2 冰冻血小板的制备
将采集的新鲜血小板制品在100级净化间内,将二甲基亚枫(DMSO)按5%的比例缓慢加入血小板悬液中,在回旋式振荡仪上放PVC血袋轻轻晃动,按无菌操作要求以1?ml/min速度缓慢加入DMSO,同时在振荡器上以60~80次/min水平振荡,使DMSO与血小板悬液充分混匀。

加药后的血小板平放于-80℃低温冰箱内冻存备用。

1.3 冰冻血小板的融化
自-80?℃低温冰箱内取出血型相合的冰冻血小板,置入40~42?℃的水浴箱内,轻轻晃动血袋,直到血小板呈云雾状悬浮,检查血袋密封是否完好,有无渗漏,有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絮状物形成,标签标识清楚后,即可发往临床。

2 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优点和输注指征
2.1 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优点
(1)混入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少。

(2)保存期限较长,可以缓解血液供需矛盾,及时解决急症输血,同时由于加入低温防护剂,血小板在-80?℃以下可保存1年以上。

(3)同血型输注不必交叉配血。

(4)使用方便、快捷。

因低浓度二甲基亚枫冷冻保存血小板解冻后无需洗
涤,可随需随取,需要多少用多少,供应及时,极大地方便了临床。

(5)提高输血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单人供者血小板纯度高,在低温环境中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6)临床适用范围广。

可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出血及各种肿瘤病人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对外科大手术或较大手术出血多或术后严重渗血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2]。

2.2 血小板输注指征
(1)血小板计数<20×109/L,伴有自发性出血者应输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109/L也可发生小量出血,一般止血措施无效也可输血小板。

(2)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严重肝病等)伴有出血者。

(3)大量输血所致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109/L 伴伤口渗血不止者。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因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输入的血小板会很快破坏,一般不主张输血小板。

有下列情况可输:1)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下,伴有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2)用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5)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仅限于有潜在出血危险的病人,不可滥用,
其指征为:1)血小板计数<20×109/L,虽无出血,但有发热和感染,或存在潜在出血部位者要输;2)血小板计数<15×109/L,为预防颅内出血可考虑给予预防性输注;3)血小板计数<5×109/L,应尽快输注;4)血小板减少病人要作侵入性检查或剖腹手术,血小板应提升至50×109/L(除外骨髓穿刺);5)关键部位的手术,血小板应提升到100×109/L。

2.3 输注方法和输注量
自-80℃低温冰箱内取出冻存的血小板,迅速置于40~42?℃水浴箱融化。

用输血器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血小板临床输入治疗量:成人≥2.5×1011个血小板为一次治疗量/单位,儿童每10kg体重输注0.8×1011个血小板为一次治疗量。

3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输用机采血小板必须使用带有标准滤网的输液器。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建议,血小板输注时间应当在30?min以上。

机采血小板制剂内禁止加入其他药物;血小板在冷冻状态应轻拿轻放,应在40~42?℃恒温水浴条件下融化,避免碰撞。

融化后的冰冻血小板应立即输注,此时如需短时保存也应在20~24?℃环境下振荡保存(少于2?h)。

如冰冻血小板必须在冰冻条件下转运,则运输过程应维持冰冻状态。

冰冻血小板输入机体后有3%的二甲基亚枫变成恶臭的二甲基硫化物经肺排出,当输入量多时,病人口中可嗅到大蒜臭味,为正常现象。

严格掌握适应证,禁止连续多次使用。

由于二甲基亚枫作为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老人、小儿、产妇和体弱者以及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或禁用。

一旦出血得到控制应立即停止输注。

低温保存血小板膜表面粘附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促凝活性明显提高,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液体保存血小板[2]。

此外,同种免疫产生、脾肿大、感染、DIC患者,血小板输注剂量可适当加大。

由于冰冻血小板具有安全、可靠及时的特点,在临床上可用冰冻血小板代替新鲜血小板[3]。

为了保障冰冻血小板冻溶后大于等于2.5×1011,建议设定产品终产量≥3.0×1011。

现在人们对血小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鲜血小板已经不能保障病人及时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