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黄向群

合集下载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广东省教育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广东省教育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广东省教育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2.14•【字号】粤教信息函[2012]18号•【施行日期】2012.12.14•【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访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广东省教育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粤教信息函〔2012〕18号)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协调,经省教育厅党组同意,决定成立“广东省教育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领导小组组成成员:组长:罗伟其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副组长:魏中林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斌伟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成员:王创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许顺兴广东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欧阳谦广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蔡文雅广东省教育厅基建财务处处长黄向群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邵子铀广东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处长郑文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杨军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研究生教育处、学位办)处长卢羡文广东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处长关奕佳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正处级)杨文伟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彭红光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主任薛彪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广东省教育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具体负责,办公室主任由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主任彭红光兼任。

广东省教育厅2012年12月14日。

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学生物学科决赛举行

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学生物学科决赛举行

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学生物学科决赛举行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46期2021年11月15日—17日,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学生物学科决赛在清远市举行。

本场比赛由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承办,清远市总工会、清远市教育局、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清远市第一中学协办。

赛事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锤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有效引导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我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搭建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交流平臺,发现优秀教师,培养教学骨干,为我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正确引导广大教师钻研课堂教学,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11月16日,决赛开幕式在清远市第一中学举行。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生物学教研员杨计明;清远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主任督学黄展鹏,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峰,清远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朱活强,清远市第一中学教导处副主任陈迪;以及决赛评委,参赛选手等参加开幕式。

决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基本功展示,在各地级以上市和省属学校初赛中被推荐的初高中生物学各22位选手参加。

依据义务教育或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参考提供的命题背景材料,模拟命制2022年中考或高考模拟试题(含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命题说明),此环节重在考查教师对课标、教材和评价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第二阶段是学生实验课堂教学展示,初高中各10名晋级参赛教师提交5节实验课例,现场抽签其中1节学生实验课例进行展示,这一环节全面考查教师的综合素养,并促进教师开展和创新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

(供稿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

2017年广东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全面启动

2017年广东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全面启动

2017年广东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全面启动作者:林百达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28期本报综合消息 7月3-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教材出版中心协办的“2017年广东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全面启动。

本次培训分为珠三角片、粤东片、粤西北片三个专场同步进行,历时六天,先后培训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师。

7月3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郭戈、《历史》课标修订组组长徐蓝、《道德与法治》教材核心编写者吴蓉、广东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叶河、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事业部主任沙晓青、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主任曾令鹏、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教材出版中心总经理陈宁俊及参训人员出席了启动仪式。

为落实做好“三科”培训工作,7月7日专门组织了工作部署会,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传贵、广东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傅湘龙、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唐荣辉、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唐连章、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赵琦及21个地市的教育局长、主管教学副局长和教研室主任等出席。

期间,全省的“三科”教研员、骨干教师共计1800多人参加了培训。

“三科”教材的统编和培训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在开班仪式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郭戈指出: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三科教材的编写,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法治教育等;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是坚持继承发展,教材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

我们在教学指导和教学实践中,必须贯彻落实。

广东省教育厅二零一九年大事记

广东省教育厅二零一九年大事记

广东省教育厅二零一九年大事记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4.08•【字号】•【施行日期】2019.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二零一九年大事记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大事记1月1月8日-9日省委教育工委召开2018年度全省高校党委书记和各地级以上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听取全省154所高校和21个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

1月14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丰顺县人民政府、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实验区(丰顺县及留隍镇)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丰顺县举行。

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和副院长李海东,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县长廖茂忠、常委黄纯忠,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龚鸣等出席仪式。

1月15日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在会上作《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主题交流发言,我省是唯一发言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月22日-25日在南方日报推出“教育优先成果争先”系列报道,宣传我省在2018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及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的优秀成绩,作为全省教育大会的第一轮预热宣传,社会反响热烈。

1月23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工作会,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广东省黄宁生副省长出席会议。

1月24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傅华出席并讲话,副省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宁生主持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2019年领导小组重点工作。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聘任第十一届广东省督学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聘任第十一届广东省督学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聘任第十一届广东省督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12.16•【字号】•【施行日期】2015.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聘任第十一届广东省督学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直有关单位,有关高校:为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聘任马光瑜等29名同志为第十一届省督学顾问,马凤岐等232名同志为第十一届省督学。

聘期为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

附件:1.第十一届省督学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列)2.第十一届省督学(按姓氏笔画排列)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12月16日附件1.第十一届省督学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列)马光瑜、王斌伟、卢荣春、汤贞敏、李亚娟(女)、李学明、杨开乔、杨红山、肖建彬、何巨峰、沈梅红(女)、张敬、陈健、陈文明、陈文学、罗远芳(女)、郑庆顺、郑炽钦、赵康、胡钦太、胡振敏、饶美奕、黄向群、景李虎、蔡伏青、廖益、谭一鸣(女)、谭泽中、魏中林2.第十一届省督学(按姓氏笔画排列)马凤岐、马亚光、王创、王红(女)、王涛、王磊(女)、王巍(女)、王巨华、王水发、王书汉、王列盈、王自成、王志珍(女)、王振华、王桂珍(女)、王锡文、韦健宁、方树生、户治国、邓大贤、邓凡用、邓庆宁、邓海云(女)、邓筱俊、邓溯明、甘朝威、古南永、龙小敏(女)、卢振家、卢晓中、卢慧兰(女)、叶俊胤、叶祝秋(女)、叶银仙(女)、田洪明、丘文、白建刚、冯兴雷、冯燕锋、宁革、成飞宇、吕伟泉、朱子平、朱长友、朱国昌、朱新秤、任远英(女)、任忠红(女)、华山鹰、刘从兵、刘永强、刘光大、XXX峰、刘红喜(女)、刘应成、刘良斌、刘英进、刘建平、刘建祥、刘彦彧、刘根平、刘普云、刘德建、刘耀坚、闫玉宏、关则海、许少华、许琳伟、许舒翔、孙维玉、严子良、苏卫、杜小宜(女)、巫云、李白、李赤、李丽(女)、李昶、李蜜(女)、李文郁、李立新、李伟东、李保根、李素玲(女)、李海东、李海良、李望国、李璧亮、杨军、杨勇、杨喆(女)、杨汉波、杨金富、杨俊瑜(女)、杨耀明、吴远优、吴佑宽、吴希福、吴建新、吴祖清、吴艳玲(女)、吴福根、邱卫思(女)、邱举标、何勇、何树敦、何德华、余宪泽、谷茂、邹燕平、汪崇伟、张宏、张路、张凤娟(女)、张乐平、张伟民、张宏伟、张国铭、张定红、张冠球、张振超、张耀荣、陈荣、陈莉(女)、陈瑜(女)、陈聪(女)、陈工凡、陈万水、陈文彬、陈志忠、陈志强、陈凯鸣(女)、陈承玲(女)、陈俊荡、陈祥春、邵子铀、邵仲文、邵燕东、武电平、范卫萍(女)、林红(女)、林放、林滢(女)、林一平、林天伦、林加良、林圣基、林伟光、林群生、罗诚、罗永通、罗理广、罗嘉文、金依俚(女)、周信、周立群、周发茂、郑文、郑军、郑莹(女)、郑俏华(女)、官颖柔(女)、孟源北、赵立、赵仁发、赵文华(女)、赵淑芳(女)、荀万祥、胡小玫(女)、胡海建、胡展航、柳恩铭、钟惠玲(女)、钟肇光、侯典齐、施爱英(女)、洪炳安、洪喜亮、姚艺(女)、姚一勤、袁本新、莫受尧、钱扬义、徐仕敏、翁锡永、衷明华、高仕忠、高尚省、郭庆才、唐连章、黄觉、黄崴、黄大乾、黄小贤(女)、黄世勇、黄永光、黄成坤、黄灿明、黄国洪、黄建伟、黄健勇、黄瑞兴、曹艳(女)、龚孝华、章飞月(女)、梁山、梁水生、梁旭全、梁建生、彭水林、彭红光、彭南玉、彭铁英、彭锻华、傅湘龙、曾令鹏、曾民卫、曾伟彪、曾优鲜、曾楚清、游珊山、谢红、谢绍熺、谢锦群、赖宏俊、赖厚芳、雷雨顺、蔡茂洲、蔡柱权、谭国松、熊焰(女)、戴旌。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龙源期刊网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04期
本报综合消息 12月25日下午,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出席仪式的有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广东工业大学副书记兼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院长胡钦太,以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处长,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科技处、社科处、网络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院长胡钦太主持揭牌仪式。

王创在致辞中指出,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是省教育厅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教育治理模式“三个创新”的协同创新平台,是广东新时代新教育体系的智库平台。

他对基信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要深化理论创新,建构“广东新时代新教育”的理论体系;二是要优化实践创新,形成“广东新时代新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体系;三是强化机制创新,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智库。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是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打造的智库平台,下设发展与政策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应用与服务研究、评价与监测研究四个研究所,将聚合全国基础教育与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和优秀研究成果,联合政府、学校、企业协同助推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

(省教育厅办公室供稿)。

东莞市教育局

东莞市教育局

东莞市教育局东教办〔2007〕15号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7年广东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现将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7年广东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教发电〔2007〕13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普教系统行风评议工作的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镇(街)宣教办和市直属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2007年广东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省教育厅《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市教育局制定的《东莞市普教系统开展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二、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全省所有公办中小学原则上要在两年内完成行风评议工作。

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市所有公办中小学要在今年内完成行风评议工作,各镇(街)公办中小学行风评议工作由宣教办负责组织,市直属学校行风评议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

各镇(街)宣教办要指导、督促各公办中小学开展好行风评议工作。

三、5月—7月为自查自评阶段。

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要及时收集对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找准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照政风行风评议的内容和要求,边查边改,以查促改。

在完成自查自评工作后,要及时写出自查自评报告,报市教育局行风评议办公室。

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基本情况,抓政风行风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成效,自评及征求意见的主要做法,自评的等次,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等。

四、9—12月总结整改阶段。

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要针对自查自纠情况,结合市行风评议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

对能及时解决或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列出整改计划;对涉及政策性的问题,要做出说明,并写出落实整改情况汇报,及时报送市教育局行风评议办公室。

京苏粤第二期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班开班

京苏粤第二期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班开班

京苏粤第二期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班开班作者:墨野杨彩华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8日,“京苏粤第二期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在江苏省教育学院举行。

此次培训荟萃了京苏粤三地中小学的156位优秀中青年校长。

出席此次开班典礼的领导有: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胡金波教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江苏教育行政干部行政培训中心主任王仁雷教授,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谢小胜主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鲜万标同志,北京市普职成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主任胡淑云教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龚孝华教授,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刘明远等。

胡金波副厅长代表江苏省教育厅作了重要讲话。

本次研修班的主题为“校长领导力提升与专业发展”,即是通过“京苏粤”中小学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为中小学校长搭建一个高端宽广的能够使其得到先进教育理论启迪、办学经验分享、办学思想交流和先进文化侵润的绿色生态平台,帮助校长开阔视野,丰富学养,改变思维方式,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思维能力和领导学校优质发展的能力,为其搭建从经验型校长、优秀校长到智慧型校长、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飞跃”的台阶,跨入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行列提供智力支持。

具体目标为:1.通过研修,引导和帮助学员置身教育前沿,走进优质学校,走近卓越校长,结识良师益友,切身感受优质的基础教育,切实学习鲜活的办学经验,深切感悟先进的办学理念,用心品味地域性的先进文化,博采众长,切磋良策,拓展治校理教思路,提高治校理教能力。

2.通过研修,引导和帮助学员走近教育大师,领略学者风范,深刻理解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使其思想的科学性、系统性、深刻性得到提高。

3.通过研修,帮助学员理性总结办学经验,系统梳理办学理念,形成体现教育本质、符合教育规律、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思想,提高其思想水平。

4.通过研修,帮助学员准确把握学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找到学校改进、实现优质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提高其引领学校改革发展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黄向群 
广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情况 2001年秋,在深圳市南山区进行实验(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2年秋,在30个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

 
2003年秋,在76个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实验区占全省124个县(市、区) 60%以上。

 
2004年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展情况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2004年秋,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参加实验,参加实验起始年级学生占全国13%。

 
2005年,8-10个省份参加,实验学生达到25-30%。

 
2006年,15-18个省份参加,实验学生达到50-60%。

 
2007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使用新课程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
1、政府行为力度大
(1)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直接提出改革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 
(2)中央领导亲自推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教育部精心策划,大力推进。


(4)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以赴。

 
2、改革有广度有深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六个大的突破: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 
14
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总课时的10%-12%。

 
义务教育新课程结构
课程计划分“综合型”和“分科型”两种,“综合型”设置综合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美术、音乐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
技术教育)在两种课程计划中设置为必修课,占总课时的6%-8%。

 
改变传统优势科目所占的比重(语文由原24%降至20%-22%;数学由原16%降至13%-15%)。

 
外语课的开设时间由原初中一年级提前至小学三年级。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
推行学习领域(8个)、科目(12-13个)和模块三级结构,强调课程的统整。

 
模块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学习时间通常为36学时,如地理,包括3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和7个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了选修课的比例,强调课程的可选择性和多样性:
高中三年最低学分144个,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占总学分的80.6%;选修学分共28个,占毕业学分的19.4%,分为“选修学分1”(至少22个学分)和“选修学分2”(至少6学分)。

 
重视艺术类、技术类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课程的均衡性:艺术领域占6个必修学分,技术领域(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8个必修学分,综合实践活动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15个必修学分。

 
(责任编辑:刘军涛)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