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

理技术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试验表明,凡是经过磁化处理的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的种子,都比没有磁化的发芽早、长势旺、苗粗根壮。据测算,玉米平均增产%左右,小麦平均增产%,蔬菜平均增产15~20%。

种子磁化机主要由料仓、流量调节阀、磁化通道、磁块、出料口、底板、行走轮、轨道、调整丝杠、手柄、固定座、螺栓、螺母,箱体组装而成。料仓和出料口联为一体,形成一个磁化通道。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磁化通道入口处。可根据不同籽种的不同最佳磁化场强来设定各不相同的磁场,以达到最佳磁化效果目的。可提高发芽率5~8%,出苗期可提前1~2天,并能提高种子抗病能力。在播种前24小时内用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直接磁化处理,增强种子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水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的新陈代谢,使其稳健生长。

1、磁化处理与丰产原理

磁场种子处理机是依据磁场种子处理正向效应和种子微磁性互作机理开发的新型种子磁化机。采用多级交变磁极处理结构进行落种处理,种子在磁场处理正向效应规定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受到微磁化和物质结构扭变处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土壤中会与土壤形成生化、物理性质的互作,带有微磁性的种子会将其周边的微量元素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吸引至种子表皮-土壤固液混合相组成的活性界面中,扭变的膜结构会在土壤环境中慢慢得到修复,之后种子萌发并加以利用丰富的微量元素构建丰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微磁性种子还能够解析土壤吸附性磷元素,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应用范围

适用于能够进行种子播种的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花卉、药材等植物种子的播前即时处理。

3、增产现象的分析

微磁性种子吸附顺磁性、铁磁性物质奠定了富足的微量元素的累积是丰产的关键因素,同时趋磁性微生物的聚集也是刺激种子发芽壮苗的重要因素。趋磁细菌是一类对磁场有趋向性反应的细菌,其菌体能吸收土壤环境中非游离态和游离态的铁元素并在体内合成包裹有膜的纳米磁性颗粒 Fe3O4 或 Fe3S4 晶体即磁小体,它的累积进一步富化了微量元素累积。

4、技术要点

选择设备选择大连产WFD555、辉南产dec—1型等品牌的种子磁化机。生产效率每小时400公斤左右。操作程序将磁化器筒直立,3根支脚分别插入3个插座内,调整支脚使磁化筒垂直于地面。检查分流器,使之位于磁化筒正中。磁化时将种子从分流器顶端倒入,使之均匀进入磁化筒、保证间隙均匀方可进行磁化处理。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果磁化筒内磁化间隙由于震动而偏离,可用木棒调整均匀,以防夹住种子,注意不可用铁制金属棒。磁化筒要避免强烈撞击,不能靠近热源和强磁场,以防消磁。使用时严防铁磁物质进入磁化筒,以防堵塞和影响磁场强度与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状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固体、液体和气体.例如钢铁是固体,水是液体,而氧气是气体.任何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在这三种状态之间转变.以水为例,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开始变成冰.而当温度升到100℃时,水就会沸腾而变成水蒸汽.

气态物质温度继续升高,构成分子的原子会发生分裂,形成为独立的原子,如果再进一步升高温度,原子中的电子就会从原子中剥离出来,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原子的电离.当这种电离过程频繁发生,使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物质的状态也就起了根本的变化,它的性质也变得与气体完全不同.为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又起名叫等离子体.从等离子体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物质的等离子态是一种能量更高的状态。

在茫茫无际的宇宙空间里,等离子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状态。宇宙中大部分发光的星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都很高,这些星球内部的物质差不多都处于等离子态。在地球周围的电离层里,大气中的闪光放电和流星的尾巴里,也能找到奇妙的等离子态。在我们周围,也经常看到等离子态的物质。在日光灯和霓虹灯的灯管里,也能找到它的踪迹。

等离子体的应用非常广泛,受航天育种的启发,最早由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进行处理,发现等离子体对作物增产有明显效果,这些年我国农业科研人员也在不断摸索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取得了实际应用效果,本节目中将详细介绍山西农科院旱作研究中心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就是将种子放到等离子中,让种子与等离子体接触,因为等离子体是能量较高的带电离子,它可以渗透种子表皮,和种子发生作用,使种子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刺激作物增产。

要应用等离子来处理种子,首先要获得稳定的等离子发生装置,常用的方法是将空气电离,形成空气等离子体,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为了便于空气的电离,必须使用非常稀薄的空气,选取适当的密封容器,对密封容器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谓真空就是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状态,一个大气压为数万帕,而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的真空一般气压在100帕左右,气压越低,说明空气越稀薄,真空度越高,在这个密封的容器里还必须装有两个电极,可以由两块导电的平行板构成,相当于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电极通过导线与外界相连,并接有符合要求的电源,当容器的真空度到100帕左右时,接通电源,在一定电压的作用下,真空容器中两平行板电极间的空气被电离,就形成了空气等离子体,在两极板间主要是氮离子、氧离子和电子,一般物质在等离子体状态下常常伴有辉光放电现象。这就是等离子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有了等离子发生器,然后将作物的种子以某种方式放入真空容器中两极板间,让极板间的等离子体与种子相互接触,通过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等离子处理,种子的活性就可以得到提高,在生产中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这就是等离子种子处理的基本思路,它的实际操作方法和作用机理将在下面的节目中详细介绍。

作为生产中实际使用的等离子种子处理设备比较复杂,但它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确和前面介绍的基本相同,这是由山西农科院、常州世泰等离子体技术公司和中科院共同研制的等离子种子处理机,为了更好的使用这种设备以及了解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方法,我们还是从该机器的结构谈起:

可以应用在生产中的等离子种子处理机是根据前面所讲解的等离子发生器的原理设计的,从前面的原理中我们知道:等离子发生器必须有一个真空环境,也就是一个可以抽真空的真空腔,在真空腔里面还要有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平形板电容器的两极必须加有一定的电源,它是产生等离子体的关键,在等离子区还必须有一个种子的机械传送装置,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部分的结构

真空部分的结构

首先是设备的真空腔,中间的圆柱形管道是处理机的真空腔,它是设备的主要工作区,真空腔的两端分别是种子的上料斗和下料斗,上料斗是种子处理之前进料的地方,它的上面有进料口,中间有观查窗,下面有阀门,控制种子从储料斗往下走,上料斗通过这根管道与真空腔相连,因此上料斗与真空腔处于同样的真空状态,种子经过真空腔时被等离子处理后,被传送到真空腔的另一端,这就是下料斗,它是暂时存放种子的地方,工作时它下面的阀门完全关闭,由此可见,上料斗、下料斗、中间的真空腔是相连相通的,工作时处于完全相同的真空状态。真空腔里真空的建立和保持需要相关的结构来完成,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等离子产生部分的结构

真空腔的两端都可以打开,它们是安装调试和维修机器时使用的工作窗口,打开真空腔后可以发现:在腔体中间部位安装有两块长条形的电极板,这是上极板,下极板安装在下面,和上极板平行,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在极板上面有电源接头,通过导线与对应的电源相连,在真空腔的右上部是为真空腔里平板电容器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源和各种开关仪表,这种等离子发生装置使用的是射频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是220伏

50赫兹的交流电,而这台机器使用的是13。56兆赫兹的交流电,可见它是频率是很高的电源,因为和无线电的发射频率相同,所以称为射频电源,使用这种高频电源,目的是为了在平板电容器两极之间更好的产生等离子体,在电源的后面有电源线和射频电源的输出线,这两根铜线就是射频电源的输出线,它通过真空腔的这个部位进入真空腔里,分别接到腔里面平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为平板电容器提供工作电压。工作时,等离子体主要集中在两平行板电极之间。

射频电源的功率是可调的,调整电源的功率就可以改变工作区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的能量,不同能量的等离子体对种子的处理效果不同,射频电源的前面板上有电源开关、电源功率调节钮、电源功率指示表。

机械传送部分的结构

再来看看种子是怎样在等离子区传输的:其实在真空腔里还有一个传送带,它由真空腔外面的一个可调速的电机带动,传送带的上边经过平板电极之间,种子从上料斗落下后,落到传送带的一端,然后随传送带经过平板电极之间的等离子区,完成等离子处理,随后送到传送带的另一端,落到下料斗中存放。由此可见传送带的速度决定了种子经过等离子体区处理的时间。

至此我们就可以概括了解这台等离子种子处理机的结构:首先有一个密封条件很好的真空腔,在真空腔里安装有两块平行板电极,工作时,两电极之间可以产生所需要的等离子体,然后在真空腔里通过一个传送带将种子输送到等离子区完成所需要的处理。

下面详细介绍处理机中真空腔里的真空状态是怎样建立和保持的,它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正常工作时的必要条件。首先从真空腔的结构上看,整个腔体是由不锈钢铸造的,各部位有很好的密封条件,工作时,各部位可以保证牢固密封,它主要是由两台抽气机为腔体抽真空,也就是真空泵,这两台抽气机在种子处理机的后面,两台抽气机通过一个三通管连接到一起,然后经过密封管道与真空腔相连,工作时就是用这两台抽气机将腔体里的空气抽出,让真空腔里的空气达到一定的真空度,一般一个大气压为帕,而种子处理机工作时真空腔里的空气压力要到150帕左右,腔体里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真空度越高。在真空泵的连接处还有一个进气口,下面有一个阀门,在正常工作时,阀门关闭,只有在停止工作时,打开阀门,因为外面的空气压力高,外面的空气就可以自然进入真空腔体,因此这个进气口又称为自然进气口。

在设备的左上部分是真空部分的各种开关和仪表,这是测量腔体真空度的仪表,称为真空计,在设备后面有一个探测线,它与真空腔相连,它可以探测到腔体内部的真空度,通过电信号传送到真空计,随时显示真空腔里面的真空情况。

在系统中不仅有给真空腔抽气的真空泵,还有一个向真空腔进气的装置,在控制箱的后面有两个进气口,进气口首先与前面的两个开关相连,然后经过两个金属管将空气引入控制箱的另一端,在它的前面板处分别是可调大小的进气开关,然后空气通过这两个玻璃管进入机箱后面的两个金属导管,这两根金属导管一左、一右分别通向真空腔的两端,将外面的空气导入到真空腔内部,它的作用将在后面详细讲解。

当处理机初次使用,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使用时,必须首先测试系统的密封度和抽真空能力,首先关闭设备上的所有工作窗口和进气阀门,然后启动真空泵,开始抽真空,从真空计中可以看到,真空腔里的气压逐渐降低,抽到5帕左右,说明整个系统的密封程度和抽真空的能力符合工作要求,再停下抽气泵,打开阀门自然进气,让整个腔体回归到大气状态下,这样就可以正式进行种子处理了。

打开上料斗的上盖,将需要处理的玉米种子倒进上料斗,装料以后,关紧上盖,关上进气阀,这样整个系统就处于密封状态,打开射频电源开关进行预热,启动两个抽气泵,重新对系统抽真空,腔内气压逐渐降低,直到100帕左右时,打开前面板上的手动进气阀,调整进气开关,这样空气就从后面的进气口进到腔体,这样真空腔内既有抽出气体,又有进气,通过调整进气开关就可以调整真空腔中的真空度,腔中气压处于动态平衡,一般让气压动态稳定在150帕左右就可以了,这样腔中不断有新鲜空气进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也可以及时的抽出,可见这种动态的气压稳定是很有益的。

打开射频电源的工作开关,调整电源的功率,现在的电源的功率在160瓦左右,这时腔内就产生等离子体了,打开传送带的电源开关,启动调速电机,真空腔里的传送带就开始运动,打开上料斗开关,种子就顺着管道落到传送带上,经过等离子发生区,完成等离子处理过程,被运送到真空腔的另一端,最后落到下料斗,从窗口中可以看到:工作时,等离子区发出了紫外光,这就是所谓的辉光放电,在辉光放电区是获得电场能量的氧离子、氮离子、电子,是一种能量状态比较高的离子,正是它们对种子进行了处理,让种子的活性发生了变化,达到作物增产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在低温下人工产生的等离子体同宇宙空间中存在的等离子体能量小很多,所以它不会使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处理效果不会遗传,只有当代效应,因此对粮食安全不会产生影响。

处理完成后先关掉各种电源,打开进气阀,这时就可以打开下料斗,将处理完的玉米种子放出。

下面看看种子处理后的种植效果对比实验:

在同一批玉米种子中各取50粒,分别进行80瓦、100瓦、120瓦、140瓦、160瓦功率的等离子处理,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到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目的是比较不同功率的等离子体对种子的发芽和幼苗阶段的影响,将它们均匀的摆放在培养皿中,并按照规范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一周后就可以观察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幼苗长势。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所有经过等离子处理的玉米幼苗长势都比较好,而对比没处理的长势却比较弱,在发芽率方面,没有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64%,100瓦功率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66%,140瓦功率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72%,明显较高,但160瓦功率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60%,80瓦功率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56%,发芽率反而降低了,进一步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种子、不同地区使用等离子处理时最佳的功率是不同的,我们再来看看经过等离子处理的作物在大田生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表现

这是一块土壤条件完全相同的地块,对比种植了两片辣椒,一边种植的是经过160瓦功率等离子处理过的辣椒种子,另一边种植的是没有处理的辣椒种子,在结果期我们可以看出两块地明显的区别:处理过的辣椒长势旺,此时已经封垄,而没有处理的辣椒地块长势较差,还没有封垄,处理过的辣椒结果早、结果多、结果也大,而没有经过等离子处理的对比区,辣椒结果晚、结果少、结果也小。再来看看同时期的植株高度:经过处理的辣椒植株此时一般株高50厘米左右,而没有经过处理的辣椒植株一般在40厘米,每棵植株的分支数也不一样:对比区的辣椒植株一般只有四个分枝,而处理过的辣椒经统计分支数到10个左右,这就是为什么经过处理的辣椒封垄早,结果多的原因,从地里拔出两棵植株,就可以更明显的看出对比差别:左边是没有处理的,长势较差,右边是处理过的辣椒,长势明显较好。

再看看玉米种子经过等离子处理后的生长效果:在同一时期用等离子处理过的玉米长的快、长的高,生育期提前了,对照的玉米现在是大喇叭口期,而经过处理的到了开花期,作为春玉米,如果开花早,它在灌浆时温度就稍低,因此在正常年份时,它灌浆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子粒会更饱满,根据几年的经验,产量一般都有明显提高,

大豆经过等离子处理后生长状况也有明显的效果:160瓦等离子处理后的大豆,长势上看:高一些,绿一些,结夹数也比较多,根系更发达,大豆的质量和产量明显提高。

这是高粱种子等离子处理的对比实验:经过等离子处理的高粱长势明显好于没有处理的高粱,根据山西农科院的统计,最后的产量可以提高10%左右。

对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作用机理,可以通过实验做一个初步说明,取某品种的小麦做对比实验,在培养皿中培育经过等离子处理的小麦和没有经过处理的小麦,在相同条件下培育,一周后,各取一克萌发的幼苗,置于研钵中,磨成均匀的浆体,到入量筒,稀释到一定的比例,然后用离心机分离,取上清液备用,因为作物体中的各种酶溶解于上清液中,所以利用这种上清液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测出小麦苗中某些酶的活性,实验中测试了以下几种酶的活性: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歧化酶,这三种酶在作物生长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这三种酶在作物经过一定量的等离子处理后,活性明显提高,(采访:几种酶活性增强)

等离子体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它在生物学和农业领域的开发应用在国际上也才刚刚开始。对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它在作物增产方面显示出的效果却是明显的,根据山西省农科院多年的研究表明:小麦、玉米等单子叶作物处理后可增产8-18%,蔬菜作物普遍达15%以上,且产品品质改善,提高了产值;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适用于各种作物,且成本低、效益高、操作简便、无任何化学污染,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农业增产新技术。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的作物在产量提高的同时改善作物的品质。

1、果实提早成熟

处理种子的农作物表现出早熟的特点,特别是瓜菜类更加明显。处理的黄瓜、香瓜豆角早上市6-7天,花生早熟5天,水稻早熟3-4天。

2、果粒增多,产量提高

等离子体技术对不同作物增产效果存在差别,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双子叶作物增产高于单子叶作物,蔬菜高于大田作物。玉米表现为子粒饱满,棒大棒匀,秃尖少;大豆表现为荚间短、荚多荚密,百粒重与对照基本相同。水稻表现为穗数粒增加。大豆平均株荚数

增加8个。大豆单荚中三、四粒荚数有所增多。平均株荚数比对照增幅8-29%。玉米秃尖比对照少-厘米,行粒数增加4个。水稻每平方米有效穗提高10%以上。玉米棒长、得数增多、籽粒饱满。玉米棒比未处理长1-2厘米;试验示范结果显示,大田作物平均增产8-12%,大豆、花生10-15%,蔬菜20%以上

科学顾问:马步州邵汉良孟月东

撰稿:张小谦

第九届全国干燥会议论文目录(一)

一、专题发言第十三届国际干燥学术研讨会简介曹崇文多孔介质干燥的孔道网络模拟及试验

丁小明,刘相东

(中国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回顾了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内部湿分的迁移理论,指出孔道网络理论在多孔介质干燥研究中所具有的优势。借助侵入渗流理论所取得的成果,结合孔道网络理论,分析了干燥过程的湿分迁移特征,模拟分析了刚性多孔介质在等温条件下不考虑重力时的干燥过程。模拟结果给出了多孔介质在不同尺度下干燥过程中内部相的动态分布,通过相分布图可以得出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内部湿分的变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干燥前沿具有非常不规则的碎片状结构;多孔介质内部湿分的迁移不仅是一个从里到外的过程,到了一定的干燥阶段,也同时存在由外到里的干燥现象。通过比较不同大小、不同分布的孔道网络模拟干燥相图发现,孔道尺寸及其分布对干燥过程中液体团的形成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利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建立了可视化的二维孔道网络干燥实验模板,试验研究了孔道网络内部湿组份的分布状态,观察了孔道网络干燥前沿的形成及发展过程。通过试验数据获得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表明了该干燥试验台真实反映了刚性多孔介质的干燥过程,试验验证了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其蒸发前沿具有不规则特征,孔道的结构及分布影响着多孔介质干燥过程。试验结果的比较还发现,重力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蒸发前沿,模型大小也会影响干燥过程。

关键词:干燥,侵入渗流,孔道网络,多孔介质,相分布

3、依靠科技推动干燥行业快速发展中国通用机械干燥设备行业协会

o第二届亚澳地区干燥学术研讨会情况介绍曹崇文

o我国干燥技术学术交流活动纪事

曹崇文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干燥是化工、农产品加工和许多工业部门的一个关键性生产单元,是一门多学科跨行业的加工技术。因它涉及化工、食品、林业、医药、水产、农业、纺织和轻工等部门,所以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倍受人们关注,国际、洲际和地区性的干燥会议层出不穷。干燥也是一个耗能最多的加工环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干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部门都召开了有关干燥的学术会议,对我国干燥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我国干燥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交流情况作一个历史回顾,目的是为干燥界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4、制药行业的干燥装置李桢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200040)

摘要:对制药行业干燥装置的要求以及喷雾干燥机、结晶状药物干燥机、胶塞清洗灭菌干燥机的结构特点作了介绍。

关键词:制药行业;干燥装置;要求;结构特点

5、纳米材料干燥技术进展王宝和,张伟

(大连理工大学干燥研究室,大连116012)

摘要:从纳米材料干燥的特殊性着手,调查归纳了纳米材料干燥技术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首次将纳米材料的干燥方法分为直接干燥法、溶剂置换干燥法和纳米材料改性干燥法三大类,并对这些干燥方法进行了评述和比较。简要讨论了纳米材料干燥方法的选择问题,提出了纳米材料干燥技术的研究发展。

关键词:纳米材料;气凝胶;凝胶;溶剂置换;干燥

三、基础及模型模拟

o介电物质对微波冷冻干燥影响的理论研究

王维,陈国华

(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香港九龙清水湾)

摘要:根据Luikov方法建立了一个介电物质强化的微波冷冻干燥传质传热数学模型。有限差分方法用于模型的数值求解,过程考虑了两个移动边界。被干燥物料水溶液中的溶质选用乳糖(Lactose)—一种典型的药物赋形剂。介电物质为烧结的碳化硅(SiC)。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介电物质能够有效地强化微波冷冻干燥过程,干燥时间大为缩短。在典型操作条件下,干燥时间为,比普通微波冷冻干燥节省%。通过考察温度、冰饱和度、蒸汽质量浓度和压力的分布侧形分析了传质传热机理,确定了干燥速率控制因素。

关键词:微波;冷冻干燥;药物赋形剂;介电物质;数学模型;传质传热

o声空化对渗透脱水影响的实验研究

孙宝芝1,2,姜任秋1 ,淮秀兰2,刘登瀛2

(1.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0)

摘要:将声空化应用于苹果和梨的渗透脱水,旨在用实验证实声空化是否对渗透脱水过程中的质量传递起强化作用。实验研究了物料脱水率和干物质增加率随溶液浓度、空化强度、物料厚度及作用时间段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声空化对渗透脱水过程中物料的脱水率影响显着;干物质虽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同时简要阐述了声空化强化渗透脱水过程中质量传递的物理机制。

关键词:渗透脱水;质量传递;声空化

o木材泡华干燥中横纹热导率的研究

谢拥群1,张璧光2

(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南平3530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根据木材的细胞结构,应用类比推理方法,研究木材刨花的横纹热导率,推导出了理论计算公式;应用理论公式计算了16种木材的横纹热导率,理论值的最大误差为%,平均误差不超过%。

关键词:导热系数;横纹;木材;刨花;多孔材料

o萝卜丝的薄层干燥实验研究及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彭桂兰,吴文福,陈晓光,王治刚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5)

摘要:利用薄层干燥实验台,进行了萝卜丝的薄层干燥试验,探讨了热风温度、风速对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萝卜丝干燥具有典型物料干燥的升温、等速、降速三个阶段,热风温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比风速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显着。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萝卜丝干燥的数学模型,并与Page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用BP神经网络预测水分比的精度明显高于Page模型。

关键词:萝卜丝;干燥;数学模型;BP神经网络

o春笋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及工艺试验研究

杨金英,姜力群-2,王剑平1

(1.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系,杭州 310029 2.温州市农机管理处,温州 325000)

摘要:研究了春笋在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和颜色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水分含量和颜色动力学变化模型;以前后期发射功率和前后期转换水分含量作为变化因素,以单位失水率、复原率、色泽参数L、a和b为指标,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了较佳的工艺组合。

关键词:春笋;微波干燥;色泽;模型

微波对植物材料的快速高效加热干燥,能有效地保护材料的色素及形状;用于食品干燥则有营养保持率高、外观品质好等突出优点[1~3]。产品外观色泽是影响消费的第一因素。因此,建立产品加工与贮藏过程颜色变化动力学模型,用于加工与贮藏中的色泽预测与控制的研究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重视,已有不少的报导[4~7]。在色泽动力学研究中,常用的色泽空间有:L·a·b色空间、亨特Lab色空间以及L·c·h色空间等。本试验采用第一种色空间进行色泽变化研究,旨在探索春笋微波干制的变化规律与较佳工艺,以期推进微波在春笋干制中的应用。

o硫化床干燥玉米数学模型的讨论

杨小静1,杨历2

(1.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2.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2)

摘要:对流化床干燥玉米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Page方程和扩散方程拟合试验数据,得到了流化床干燥玉米的数学模型,并将两种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玉米;干燥;流化床;Page方程;扩散方程;数学模型

o气体射流冲击传热系数试验研究

魏秀青,吴薇,高振江,魏泉源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是一种新的干燥方法。由喷嘴喷出的具有极高速度的气体直接冲击到需干燥物料的表面,因气流与物料表面之间产生非常薄的边界层,所以换热系数比一般热风换热要高出几倍乃至一个数量级。介绍了气体射流冲击的原理与技术特点,通过研制的实验样机,利用集总热容法进行了不同风速下射流冲击传热系数的试验研究。实验表明,对流换热系数随风速的升高而提高。

关键词:射流冲击;集总热容法;对流换热系数

o定义理想湿物料与非理想湿物料的建议

杨建一,袁中凯,郭玉川

(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 050018)

摘要:干燥过程所涉及的湿物料应该分为两大类,一类由固相物料和纯溶剂(多为水,以下以水为例)组成,另一类由固相物料、水和易溶于水且不挥发的第三组分组成。将经典干燥理论用于后者,经常会引入很大的偏差或造成工程设计上的失误。本文运用热力学和干燥动力学理论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干燥问题,对后者所涉及的干燥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原理及化学势判据,不挥发的第三组分的加入,形成了水溶液,降低了水的饱和蒸汽压,使干燥的推动力减小,增加了水分蒸发的难度,降低了干燥速率。建议将前者定义为理想湿物料,后者定义为非理想湿物料,给出了两者的定义。提出了处理非理想湿物料干燥问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定义;理想;非理想;湿物料;建议

四、农产品及食品干燥国内外果蔬分阶段联合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张慜1 ,徐艳阳1 ,孙金才2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2.浙江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慈溪315300 )

摘要:阐述了联合干燥的定义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各种联合干燥方式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技术在果蔬干燥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联合干燥;果蔬;研究;进展

o SCJ型横流筛网柱式粮食干燥机的设计及应用

张国祥,郭立春,刘明霜,葛昕

(辽宁立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开原112300)

摘要:详细阐述了我公司荣获多项国家专利的SGJ型横流粮食干燥机的设计思路及设计依据,并具体介绍了该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在粮食干燥方面的应用价值等。

关键词:谷物干燥:SGJ 干燥机;设计;应用

o谷物烘干机的排粮机构

孙艳华,王立堂,刘兆丰

(黑龙江垦区北方农业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谷物烘干机的排粮机构是烘干机重要部件,烘干机工作性能的好坏,与排粮机构有很大关系。本文简要介绍了谷物烘干机的几种排粮机构及其特点、适应性、设计条件等,为设计烘干机排粮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烘干机;排粮机构

o水稻与玉米烘干机单位耗热量的对比分析及计算

潘九君

(农业部干燥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 154007)

摘要:通过对50台水稻和玉米烘干机的专项检验,对理论和实际检测数据作了对比分析,阐述了水稻与玉米烘干机的单位耗热量,及制定谷物烘干机单位耗热量折算标准的必要性。

关键词:单位耗热量;对比;分析

o对粮食烘干机工艺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与探讨

郝立群,董梅,赵学工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沈阳110032)

摘要:介绍了辽宁省内粮食烘干机的现状,分析了粮食烘干塔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烘干机;问题;分析;探讨

o浅谈烘干机系统的破碎率增值

赵学工郝立群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110032)

摘要:通过实际测试,探讨了降低烘干机系统的破碎率增值问题。

关键词:烘干机;工艺流程;破碎率

o大豆品种资源干燥机的实验研究

张晓辛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 210014)

摘要:研制的大豆品种资源种子干燥机采用穿流箱型结构,具有热风温度与干燥时间设定、循环风调节等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箱体平面8点温度分布和上、下层温差分别为℃和℃,均小于1℃;干燥不均匀度为%≤%,烘后种子发芽率高于烘前。该机不仅适合大豆品种资源种子的干燥,同时也能满足其他农作物品种资源种子的干燥。

关键词:干燥;大豆种子;品种资源

o竹笋气调干燥及其干制品的在储存中的品质效应

o脉冲电场在食品干燥预处理的应用

王维琴,王剑平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310029)

摘要:综述了脉冲电场作为食品干燥预处理的优点。通过对脉冲电场和渗透脱水结合的干燥方法与其他干燥方法的比较,探讨了脉冲电场在干燥过程利用的可行性。认为脉冲电场可导致细胞通透性提高。将一定强度的脉冲电场用于渗透脱水的预处理,可以减少干燥时间,而且对复水性也有影响。

关键词:脉冲电场;渗透脱水;干燥

o食品真空低温油炸脱水技术的发展概况

范柳萍,张慜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摘要:重点讲述了食品真空油炸技术的特点,并从设备、技术、油炸用油的安全性评价几个方面详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概况,阐明了真空低温油炸技术的应用前景、真空油炸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优先领域。

关键词:真空;油炸;食品;低温

o胡萝卜渗透脱水传质试验研究

田红萍1,姜力群2,王剑平1 (1.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系,杭州 310029 2.温州市农机管理处,温州 325000)

摘要:研究了胡萝卜在蔗糖溶液中渗透时,随蔗糖溶液浓度和温度变化的传质规律。蔗糖溶液浓度和温度范围分别为40%~60%和30~57℃。结论认为:在渗透过程中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胡萝卜含水率降低;失水率和增固率主要发生在渗透脱水的前30min;渗透液温度、浓度越高,失水率越大,增固率也越大;在渗透过程中,失水率是增固率的~倍,能达到脱去部分水的目的。

关键词:渗透脱水;传质现象;胡萝卜

o苜蓿草高温快速烘干设备研制中的若干问题

卢英林

(沈阳远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沈阳 110016)

摘要:苜蓿草采用高温快速干燥,不仅产量高、成本低,而且蛋白质及氨基酸在烘干过程损失也最少,比自然晾晒的苜蓿草蛋白质含量高5%~7%。介绍了苜蓿草高温快速干燥的成套设备、工艺流程、干燥机理以及研制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苜蓿草;高温;快速;干燥

o影响干制小根蒜叶绿素因素分析与优因素水平干燥特性的研究

郭伟锋, 林启训,吴玉斌,陆则坚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传统印刷领域一般分为四类: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印刷工艺流程可简单分为:制版→印刷→装订三个步骤。目前在纸制品印刷领域平版胶印占主导地位,以下详细介绍平版胶印工艺流程及设备。 一、制版流程及设备 设计→排版→分色→发片→(拼)晒版 设计排版现在进入数码时代,通过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利用Photoshop、Pagemake、方正飞腾等设计组版软件完成原稿的输入及排版。排版完成后进行电脑加网分色,将彩色图像分成印刷用原色图像,通过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发出软片。根据工艺设计不同有些软片会需要手工拼接处理。最后利用软片通过晒版机晒制印刷用PS版。 另外,现在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出现,简化晒版流程,电脑组版后直接连接CTP制作出印版。 二、印刷流程及设备 印前准备→装版试印→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印前准备工作包括纸张裁切处理、油墨准备、印刷机规矩调整、印版检查等,然后上纸、安装印版、开机调试(调整输纸机构、水墨量大小、印刷压力、规矩尺寸等等),达到要求后开始计数正式印刷。印刷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印刷品质量,及时调整印刷机。印刷结束后进行印刷机清洗保养以及印版纸张的处理。 印刷设备现在彩色印刷一般使用四色胶印机,五色胶印机,八色胶印机(双面印刷机),还有单色胶印机、双色胶印机。印刷机品牌进口的有:德国海德堡、高宝,日本小森、秋山,美国高斯等等,国产品牌北京北人、富士,上海亚华,营口冠华等等。 三、装订流程及设备 装订形式多样,工序繁多。一般书刊装订形式分三种:骑马订装、胶订装、精装。 一般流程:折页→配帖→上封面→装订→裁切→检查→包装 精装产品根据不同设计还会有锁线、糊壳、拿圆、套合等多种工序。 折页:将印刷好的页子折成书刊尺寸大小。常用设备全栅栏折页机、混合式折页机。 配帖:将折好的书帖按顺序配成完整书芯。一般用配帖机,个别产品需手工配帖。

黄芪种子处理技术

黄芪种子处理技术 卫士美1王量2 (1.运城市种子管理站,山西运城 044000;2.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黄芪以根入药,具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的功效。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导致野生黄芪资源逐渐稀缺。为解决供求矛盾,我国主要通过人工种植黄芪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作为生产环节中的黄芪种子处理技术却不完善。不予处理的黄芪种子发芽率仅在15%左右,主要是因为种皮外的致密细胞层和果胶类物质,使黄芪种子水的通透性差、种芽透壳困难。而且成熟度越好的种子,表面釉质层越厚,如果处理不当,其发芽率很难超过50%。本文根据黄芪种子特点,以提高发芽率为目的,详细阐述了黄芪种子的处理技术,供种子生产加工人员参考。 1 硫酸腐皮处理法: 用硫酸处理黄芪种子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方法,根据种皮釉质层坚硬程度,可选用50%~80%硫酸溶液,浸泡时间可在3~5分钟调整。根据我们的试验资料,最佳硫酸浓度与浸泡时间关系为:65%硫酸溶液浸泡黄芪种子4分钟效果最好,时间过短不能破坏种皮釉质层,时间过长会破坏种子内部胚芽。硫酸处理种子后立即用清水冲洗,一般流水下冲洗5~6次后,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2~5小时,使其略偏碱性,以利于种子发芽。 腐蚀标准:硫酸与黄芪种子必须混合均匀,且除去表面釉质层的种子颜色呈深焦黄色。 硫酸腐皮法的优点是:速度快,效果好,发芽率可达90%以上,便于推广应用。缺点是:使用时必须小心谨慎,以免被浓硫酸烧伤。 2 机械破皮处理法: 2.1 碾米机碾种法:利用碾米机碾轮高速旋转擦伤种子釉质层。碾种次数为1~2次为宜。此法操作简单、费用低、效率高。碾种强度和次数要根据碾米机型号以及黄芪品种、湿度、成熟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2.2 石碾碾种法:原理同碾米机,石碾碾压次数为70圈左右,边压边翻动, 使种子碾压均匀,一般在石碾上铺放种子应厚些,以免种子被碾坏。 2.3 砂磨法:以细砂与种子2:1~4:1混合,置于研钵中均匀研磨,已达到破损釉质层的目的。 2.4 石碾、砂磨结合法:砂与种子比例为2:1~1:1,均匀混合后铺在石碾上研磨,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 下种。 研磨标准:机械破皮后,种皮釉质层起毛刺,表面失去光泽,种皮颜色由棕黑色变为灰棕色或土黄色,但勿使种子研磨过度而损伤种仁,可带砂下种。 机械破皮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样品处理流量高,可应用于批量生产。缺点是:技术不易掌握,碾磨过度会导致种子破损,影响发芽率。 3 变换水温浸种法: 3.1 方法一:把精选的黄芪种子白天浸泡在35℃左右的水中,夜间冷水浸泡,反复处理4~5天后(当黄芪种子釉质层软化后即可停止),用湿布蒙盖种子催芽,2天后种子有发芽倾向时即可播种。此法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大于75%,幼苗整齐,但比较费时费力。 3.2 方法二:用50℃左右的水浸泡黄芪种子,经过9~12小时后,进行常温催芽,其余步骤与方法一相同。此法出苗率与方法一基本一致,但发芽势不佳。 3.3 方法三:用100℃左右的水浸种,且快速均匀搅拌1~2分钟之后,立即调整水温至40℃,再浸泡2~3小时,然后倒掉温水,用湿布蒙盖种子催芽,待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 变换水温浸种法的优点是:所需条件简单,可行性强。缺点是:程序比较繁琐,水温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时间过短达不到破皮效果,时间过长其发芽率逐步降低。 4 药物浸种、拌种法: 4.1 醇醚类浸种:使用25%~35%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等渗透处理黄芪种子24小时左右,可明显提高发芽率,并能促进胚芽、胚根生长; 4.2 激素类浸种:用200mg/Kg赤霉素液浸种24小时,可提高出苗率,但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发芽,并导致种子幼苗腐烂;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50~200mg/Kg生根粉可促进生根,达到壮苗效果; 4.4 药物拌种:0.3%~0.5%多菌灵、1‰敌百虫、2%辛硫磷粉拌种具有预防病虫害的效果。 药物浸种、拌种法的优点是:可促进种子生根发芽并防治病虫害。缺点是:药物浓度不易掌握,浓度过低效果不佳,浓度过高易引起药物毒害。 5 小结与讨论 以上四种处理方式各有优缺点,若单独使用,其发芽率从高到低顺序为:“硫酸腐皮处理法”≥“机械破皮处理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 ...种子磁化处理技 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 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试验表明,凡 是经过磁化处理的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的种子,都比没有磁化的发芽早、长势旺、苗粗根壮。据测算, 玉米平均增产8.1%左右,小麦平均增产7.6%,蔬菜平均增产15~20%。 种子磁化机主要由料仓、流量调节阀、磁化通道、磁块、出料口、底板、行走轮、轨道、调整丝杠、手柄、固定座、螺栓、螺母,箱体组装而成。料仓和出料口联为一体,形成一个磁化通道。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磁化通道入口处。可根据不同籽种的不同最佳磁化场强来设定各不相同的磁场,以达到最佳磁化效果目的。可提高发芽率5~8%,出苗期可提前1~2天,并能提高种子抗病能力。在播种前24小时内用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直接磁化处理,增强种子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水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的新陈代谢,使其稳健生长。 1、磁化处理与丰产原理 磁场种子处理机是依据磁场种子处理正向效应和种子微磁性互作机理开发的新型种子磁化机。采用多级交变磁极处理结构进行落种处理,种子在磁场处理正向效应规定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受到微磁化和物质结构扭变处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土壤中会与土壤形成生化、物理性质的互作,带有微磁性的种子会将其周边的微量元素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吸引至种子表皮-土壤固液混合相组成的活性界面中,扭变的膜结构会在土壤环境中慢慢得到修复,之后种子萌发并加以利用丰富的微量元素构建丰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微磁性种子还能够解析土壤吸附性磷元素,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应用范围 适用于能够进行种子播种的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花卉、药材等植物种子的播前即时处理。 3、增产现象的分析 微磁性种子吸附顺磁性、铁磁性物质奠定了富足的微量元素的累积是丰产的关键因素,同时趋磁性微生物的聚集也是刺激种子发芽壮苗的重要因素。趋磁细菌是一类对磁场有趋向性反应的细菌,其菌体能吸收土壤环境中非游离态和游离态的铁元素并在体内合成包裹有膜的纳米磁性颗粒 Fe3O4 或 Fe3S4 晶体即磁小体,它的累积进一步富化了微量元素累积。 4、技术要点 选择设备选择大连产WFD555、辉南产dec—1型等品牌的种子磁化机。生产效率每小时400公斤左右。操作程序将磁化器筒直立,3根支脚分别插入3个插座内,调整支脚使磁化筒垂直于地面。检查分流器,使之位于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拐棒别名刺五加科。为五加科。东北各地都有分布。刺拐棒为灌木类,高1~3m,分枝多,1~2年生的通常密生刺,仅节上生刺或无刺;刺直而细长,针状向下。掌状5小叶。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6个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2cm,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黄色;萼无毛,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5小齿;花瓣5,卵形,长2mm;雄蕊5,子房5室。果实球形,有5棱,黑色,直径7~8mm。生于林缘、山坡、灌木从间。 刺五加茶即由该嫩叶炮制而成;果实入药泡酒饮用,治风寒骨疼;枝叶果其药用价值极高。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野生资源破坏非常严重,人工栽培得到重视。其种子处理是栽培难点,主要技术如下。 1种子形态特征 果实为浆果状。成熟时紫黑色,近球形、倒卵状球形,长7~10mm,径约7mm,种子4~6粒,成熟种子很少,一般占30%左右,种子千粒重11.7g。种子半卵形、扁心月形,表面棕色,有一纵行暗棕色种脊,基部有一小尖突状种柄,种皮薄,贴生于种仁,胚乳丰富,胚细小,埋生于种仁基部。 2种子采集

采收时间为9~10月。当果实呈黑色变软时采集,放置数日,使充分后熟,浸水揉洗去果肉,取沉底种子洗净阴干。 3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与人参种子相近,属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型,种子处理技术以促进种胚发育为主,主要采用种子沙藏变温处理。种胚发育需要3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温高湿阶段,种胚后熟温度18~20℃,一般需要40天,胚芽伸长0.3~ 0.5cm,该时期为胚形成发育始期;第二阶段为胚的伸长生长期,一般15~18℃,当胚率达到40%左右时,胚后熟最适宜温度为10℃;第三阶段,当胚率达到95%左右时,种子裂口,须经0~5℃低温40天左右,完成生理后熟,播种后种子才能出苗。 生产上采取混沙层积的方法浸种:用55℃的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每隔12小时换1次水,连续浸种3天。然后按1:3的比例混沙,放置于18~20℃的室内进行层积处理,保持湿度60%以上,必须每天翻动1~2次,40~45天转入第二阶段;室温降至15~18℃,经过30天左右,然后转入第三阶段;将种沙移至0~5℃环境中,进行低温贮藏,一般采用窖藏或冷库,温度过低(-5℃以下)易产生冻害,第三阶段需要40天以上。播种前将种沙子取出,可直接进行播种,一般在2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5天即可发芽。

花卉种子处理技术

花卉种子处理技术 一、种子清选种子处理是实现花卉的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清选是为清除种子中的夹杂物,如鳞片、果皮、果柄、枝叶、碎片、瘪粒、病粒、土粒、其它种类的种子等,以便于播种的顺利进行。一般少量种子可用手选。种子量比较多时可用风选、筛选和水选。 1、风选:适用于中小粒种子,利用风、簸箕或簸扬机净种。少量种子可用簸箕扬去杂物。 2、筛选:用不同大小孔径的筛子,将大于小于种子的夹杂物除去,再用其它方法将与种子大小等同的杂物除去。筛选可以清除一部分小粒的杂质,还可以用不同筛孔的筛子把不同大小的种粒分级。由于种子的大小不同种子的发芽出苗能力不同,幼苗的生长势也不同。种子分级播种,即把大小一致的种子分别播种,可保证花卉的幼苗发芽出苗整齐,生长势一致,便于管理。实践证明,在同一来源的种子中,种子粒越大越重者,幼苗越健壮,苗木的素质越好。将同级的种子进行播种,出苗的速度整齐一致,苗木的生长发育均匀,分化现象少。不合格率降低,对生产的意义很大。分级工作通常与净种同时进行,亦可采用风选、筛选及粒选方法等进行。 3、水选:一般使用于大而重的种子,如栎类、豆科植物的种子,利用水的浮力,使杂物及空瘪种子漂出,饱满的种子留于下面。水选一般用盐水或黄泥水。水的比重为1.1~1.25克/cm3,

把漂浮在上面的瘪粒和杂质捞出。水选后可进行浸种。水选后不能曝晒,要荫干。水选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常用杀菌剂、杀虫剂、及杀菌与杀虫混剂处理等。其作用为:①防治系统性病害的传播流行②预防烂种和秧苗枯萎病③促进发芽④预防贮藏性病害⑤防治土传性病害等等。其目的在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苗生长,缩短育苗期限,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1、物理消毒法:种子消毒的方法有物理法如日光曝晒、紫外光照射、温汤浸种等。日光曝晒仅适于哪些在日光曝晒下不易丧失发芽率的花卉种子。温汤浸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中就有用热水浸种稻谷的记载。Baker(1947)也提出用温汤浸种法防治园艺植物猝倒病,Winter (1994)也提及此法防治小麦病害。温汤浸种一般水温为40~45℃左右,浸种1天。该方法适于黑松、侧柏、苦楝、油松、落叶松等。 2、化学消毒法:为了防治种传病、虫害,化学消毒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用于花卉及林木浸种处理的化学药剂有:氰胍甲汞、醋酸甲氧乙汞、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多菌灵、福美双、硫酸亚铁、硫酸铜、退菌特等。药剂浸种可以处理花卉林木的种子、球茎及根系等,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有良好的效果,该法的优点是无粉尘、药剂与种子的接触面广药效好。其不足为,药剂的蒸气有毒,需要专门的防毒面具和专用设备。浸种后要把种子贮藏于密封的仓库或房间中24小时后才能播种,且浸种后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 理技术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试验表明,凡是经过磁化处理的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的种子,都比没有磁化的发芽早、长势旺、苗粗根壮。据测算,玉米平均增产%左右,小麦平均增产%,蔬菜平均增产15~20%。 种子磁化机主要由料仓、流量调节阀、磁化通道、磁块、出料口、底板、行走轮、轨道、调整丝杠、手柄、固定座、螺栓、螺母,箱体组装而成。料仓和出料口联为一体,形成一个磁化通道。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磁化通道入口处。可根据不同籽种的不同最佳磁化场强来设定各不相同的磁场,以达到最佳磁化效果目的。可提高发芽率5~8%,出苗期可提前1~2天,并能提高种子抗病能力。在播种前24小时内用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直接磁化处理,增强种子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水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的新陈代谢,使其稳健生长。 1、磁化处理与丰产原理 磁场种子处理机是依据磁场种子处理正向效应和种子微磁性互作机理开发的新型种子磁化机。采用多级交变磁极处理结构进行落种处理,种子在磁场处理正向效应规定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受到微磁化和物质结构扭变处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土壤中会与土壤形成生化、物理性质的互作,带有微磁性的种子会将其周边的微量元素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吸引至种子表皮-土壤固液混合相组成的活性界面中,扭变的膜结构会在土壤环境中慢慢得到修复,之后种子萌发并加以利用丰富的微量元素构建丰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微磁性种子还能够解析土壤吸附性磷元素,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1.doc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1 ---------------------------------------------------------------最新资料推荐------------------------------------------------------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传统印刷领域一般分为四类: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 印刷工艺流程可简单分为: 制版印刷装订三个步骤。 目前在纸制品印刷领域平版胶印占主导地位,以下详细介绍平版胶印工艺流程及设备。 一、制版流程及设备设计排版分色发片(拼)晒版设计排版现在进入数码时代,通过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利用Photoshop、Pagemake、方正飞腾等设计组版软件完成原稿的输入及排版。 排版完成后进行电脑加网分色,将彩色图像分成印刷用原色图像,通过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发出软片。 根据工艺设计不同有些软片会需要手工拼接处理。 最后利用软片通过晒版机晒制印刷用PS 版。 另外,现在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出现,简化晒版流程,电脑组版后直接连接CTP 制作出印版。

二、印刷流程及设备印前准备装版试印正式印刷印后处理印前准备工作包括纸张裁切处理、油墨准备、印刷机 1 规矩调整、印版检查等,然后上纸、安装印版、开机调试(调整输纸机构、水墨量大小、印刷压力、规矩尺寸等等),达到要求后开始计数 1 / 3 正式印刷。 印刷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印刷品质量,及时调整印刷机。 印刷结束后进行印刷机清洗保养以及印版纸张的处理。 印刷设备现在彩色印刷一般使用四色胶印机,五色胶印机,八色胶印机(双面印刷机),还有单色胶印机、双色胶印机。 印刷机品牌进口的有: 德国海德堡、高宝,日本小森、秋山,美国高斯等等,国产品牌北京北人、富士,上海亚华,营口冠华等等。 三、装订流程及设备装订形式多样,工序繁多。 一般书刊装订形式分三种: 骑马订装、胶订装、精装。 一般流程: 折页配帖上封面装订裁切检查包装精装产品根据不同设计还会有锁线、糊壳、拿圆、套合等多种工序。

种子处理方法

春播选种学六法 1、冷水浴法。将种子放入清水中,饱满的种子颗粒下沉,而瘪籽、病籽以及菌核之类的却漂浮在水面。只需捞出漂浮的种子就达到了选种的目的。 2、热水浴法。一般稻谷类种子放在50℃~54℃的热水中浸泡10分钟即可;皮厚的棉花籽要放在50℃~60℃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 3、盐水浴法。将种子放入盐水中,利用盐水比重大的特点强迫劣种浮出水面。 4、药水浴法。在水中加入磷酸三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药物,既能起到选种作用,又能杀死病菌。 5、激素浴法。用助壮素、多效唑、矮壮素等溶液浸种,能使幼苗健壮,出苗齐全。 6、包衣剂法。将选取的种子,用包衣剂进行包衣,既能提高种子抗病力,又能促使种子肥壮。 蔬菜种子变温处理 变温处理蔬菜种子具有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消毒杀菌、减少农作物苗期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等优点。 1、处理温度。将种子置于55℃的温水中,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并缓缓补充温水,保持55℃水温10分钟左右。而对于一些种皮厚、难于吸水的瓜类种子,处理温度应提高至70℃。热水烫种时要用两个容器将70℃的热水来回倾倒,当水温降低至55℃时保持7~8分钟,然后让水温自然降低。 2、浸种时间。浸种时间因种子种类不同而异,瓜类种子一般浸24小时,茄果类一般为10小时,青菜类一般为6~8小时,豆类一般浸1~2小时。对于浸种时间长的种子,应每5小时换一次水。 3、催芽。 a.种子吸足水分后,用麻袋、纱布等包裹种子催芽。每4~5小时松动换一次气,每24小时用50℃~60℃的温水冲洗一次。当有75%的种子破嘴时,停止催芽。 b.放在25-30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以保证种子受热均匀.经24小时,当种子拧嘴露白时摊开阴干后播种. 4、变温处理。蔬菜种子萌动前,先放在冰箱或冰块中12小时,然后用凉水

锅炉补给水处理工艺简介

锅炉补给水处理工艺简介 于培培 2011年9月3日

文件目录 第一部分水处理工艺简介 (2) 1火电厂工艺流程 (2) 2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 (2) 3预处理工艺 (2) 3.1预处理设备及工艺表 (2) 3.2预处理工艺组图 (3) 4预除盐工艺 (4) 4.1预除盐设备及工艺表 (4) 4.2预除盐工艺组合图 (4) 5后处理工艺 (5) 5.1后处理设备及工艺表 (5) 5.2后处理工艺组合图 (6) 6系统加药处理 (6) 7系统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典型工艺介绍及设备说明. (8) 1典型处理工艺 (8) 1.1反渗透+混床工艺 (8) 1.2超滤+反渗透+混床 (8) 1.3超滤+双极反渗透+EDI (9) 2处理设备说明 (9) 2.1配置换热器的作用 (9) 2.2多介质过滤器 (10) 2.3叠片(盘式)过滤技术 (10) 2.4超滤装置 (11) 2.5保安过滤器 (12) 2.6高压泵 (12) 2.7反渗透装置 (13) 2.8混合离子交换器系统 (14) 2.9EDI(电渗析)技术 (15) 3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药剂 (17) 3.1絮凝剂的投加 (17) 3.2反渗透进水加酸 (17) 3.3反渗透装置加阻垢剂 (18) 3.4二级反渗透进水加碱 (18) 3.5超滤加药配置 (19) 3.6还原剂加药装置 (20)

第一部分水处理工艺简介 1火电厂工艺流程 2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 产水电导率小于0.2us/cm,硬度约等于0,SiO2小于20ug/L;3预处理工艺 3.1预处理设备及工艺表 有关预处理的设备有很多,一般常用的见下表:

(完整word版)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前言: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讯速发展,各种工艺对使用产品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的出现,不仅改进了产品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工艺对使用产品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是目前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利用它在一些表面性能差和价格便宜的基材表面形成合金层,取代昂贵的整体合金,节约贵金属和战略材料,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正是这种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迅速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起来。 一、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原理 等离子,即物质的第四态,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以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状物质。它的能量范围比气态、液态、固态物质都高,存在具有一定能量分布的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在与材料表面的撞击时会将自己的能量传递给材料表面的分子和原子,产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其作用在物体表面可以实现物体的超洁净清洗、物体表面活化、蚀刻、精整以及等离子表面涂覆。 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 1、在工艺产业方面的应用 1)、在测量被处理材料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测定是用来评估材料表面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油墨附着力或者粘接附着品质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评估等离子处理是否有效的改善了表面状态,或者为了寻求最佳的等离子表面处理工艺参数,通常通过测量表面能的方式来测定表面,比如使用Plasmatreat 测试墨水。最主要的表面测定方式包括测试墨水,接触角测量以及动态测量 评价表面状态 低表面能, 低于28 mN/m良好的表面附着能力,高表面能 2)预处理–Openair? 等离子技术,对表面进行清洗、活化和涂层处理的高技术表面处理工艺 常压等离子处理是最有效的对表面进行清洗、活化和涂层的处理工艺之一,可以用于处理各种材料,包括塑料、金属或者玻璃等等。 使用Openair?等离子技术进行表面清洗,可以清除表面上的脱模剂和添加剂等,而其活化过程,则可以确保后续的粘接工艺和涂装工艺等的品质,对于涂层处理而言,则可以进一步改善复合物的表面特性。使用这种等离子技术,可以根据特定的工艺需求,高效地对材料进行表面预处理。

国内外种子加工技术发展的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国内外种子加工技术发展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建华, 谷丹, 赵光武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系,北京,100094 刊名: 种子 英文刊名:SEED 年,卷(期):2003(5)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6条) 1.朱明;陈海军种子加工中心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1999(03) 2.王亦南;杨智勇;侯宇斌我国种子加工行业的科技发展思路与对策 1999 3.李力生;潘世强;张盛文我国玉米种子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01) 4.马继光立足国情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种子加工技术[期刊论文]-中国农机推广 2001(05) 5.王艳茹;王艳萍试述种子加工设备[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2(02) 6.王克礼;穆彦青;刘学宏种子加工与种子干燥技术浅析[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0(01) 引证文献(12条) 1.贾琼.贾峻.贾莉.郭军锋我国种子加工业发展探析[期刊论文]-种子 2010(9) 2.贾琼.贾莉.贾峻.郭军峰我国种子加工机械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种业 2010(11) 3.杨婉霞.赵武云.王关平基于AVR单片机和RS-485的种子包衣机控制系统[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10(12) 4.胡良龙.胡志超.计福来.王海鸥.田立佳新型包衣机种子供给计量误差校正技术研究与实现[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10(4) 5.张泉.陈大跃.赵春宇基于μC/OSⅡ的种子成套处理设备控制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9(5) 6.王丽维.赵武云种子包衣机械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期刊论文]-湖南农业科学 2009(3) 7.王正伟.李晶飞玉米种子加工生产线的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5) 8.王书茂.祝青园.康峰.王德成.王光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的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7(8) 9.胡志超.谢焕雄.王海鸥.计福来.彭宝良.高刚华洪泽湖农场5t/h种子加工流水线的设计[期刊论文]-种子科技2006(5) 10.胡志超.谢焕雄.王海鸥.计福来.彭宝良.高刚华洪泽湖农场5t/h种子加工流水线的设计[期刊论文]-现代农业装备 2006(6) 11.胡志超.王海鸥.彭宝良我国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概况及发展[期刊论文]-农业装备技术 2005(5) 12.年伟.汪永华.邵源梅种子加工工序及其基本要求[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5(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d12641056.html,/Periodical_zhongz200305030.aspx

水稻旱育稀植种子处理技术及栽培管理

水稻旱育稀植种子处理技术及栽培管理 水稻旱育稀植是将传统的水田育苗改为旱地育苗。育苗重点由地上部分转向苗床土栽培,由地下部分转向提高苗木质量、抗逆能力和生根能力,培育根系发达的壮苗。本文对水稻旱育稀植种子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标签:水稻;种子处理;旱育稀植 水稻旱育稀植首先要掌握好水的管理,原则是不建立水层、以浇为主、不缺不浇、浇了则透。秧苗培育重视地上地下同时发展,注重培育良好的根系,提高秧苗素质,增加了抗逆性和抗病性,培育的壮苗。特点是:秧苗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移栽后无缓苗期,早发快发。一般地栽插密度为9寸×3寸以上,部分条件好的地区能达到9寸×8寸,增大行距,合理利用光温条件,提高抗病性,提高了分蘖率,结实率较高,增产,节省投入,经济效益高。下面是其种子处理技术简介。 1、晒种与清选:清明后选晴天晒种2-3天,可打破种子休眠,达到水分一致,以便浸种时吸水均匀,发芽整齐。通过晒种,可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没经过比重选种的种子,要进行23%黄泥水选种,即事先把黄土晒干,然后加少量水调到浆糊状,再加水调到新鲜鸡蛋浮出水面5分硬币大小时加入种子,捞出瘪谷后用清水洗一遍,再进行消毒。或用盐水选种,但没黄泥水经济。经过机械比重选的种子,不用进行此道工序,可直接进行消毒。 2、种子消毒、浸种:清选好的种子装入塑料编织袋中,浸入咪酰胺溶液或25%氰烯菌酯中侵泡4-5天,经常倒换种子袋位置,使之吸水均匀。然后再浸入清水中浸至含水量达到种子本身干重的35-40%时,进行催芽。判断吸足水的办法一是:扒开种皮,米粒油亮乳白色,手掐即断,已经拱芽孢。二是达到累计积温100度,即水温15℃时浸种7天、20℃浸种5天,10℃时10-15天,才能吸足水。种子吸水量足否,是能否保证芽齊芽壮的关键措施,如果吸水量不足,极易造成不出芽就加温,结果造成烧种现象,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近几年发现,有的农户把种子直接浸入大缸中,也不经常翻动,就是翻动也不彻底,由于上下温度不一样,使种子吸水不匀,导致出苗不齐。 3、鉴别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种子,吸足水后,种皮透明,胚和胚乳清晰可见,胚部纯乳白色,胚乳部黝黑与胚部界限十分明显,种子颜色均匀一致,浸种水有一种梨香味;受冻害发芽率低、发芽势弱的种子,吸足水后种胚和胚乳含混不清,象小麦粒一样,发乌不透明,种子颜色各色各样,个别种皮开裂,露出米粒,浸种水有臭味。这样的种子发芽不齐,很多种子在土中烂掉,成苗率低,苗不齐、不壮,秧苗七高八低,发根力弱,秧苗不盘根,抢苗不成片,是造成苗稀的主要原因。插秧后缓苗重,返青慢,分蘖晚,造成田间穗不足面减产。 4、催芽:当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本身干重的35-40%时,把袋子捞出控一下水,然后浸入40℃温水中提一下温。然后在火炕上铺6厘米厚秸杆,上面铺上

反渗透设备工艺流程简介讲解

反渗透设备工艺流程简介 当代反渗透纯水设备主流工艺流程已基本确定,每家公司工艺总体来说都是: 储水箱→原水加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水设备→中间水箱→加压泵→阻垢剂添加装置→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离子交换器→杀菌设备→纯水箱→用水点 1.原水罐 储存原水,用于沉淀水中的大泥沙颗粒及其它可沉淀物质。同时缓冲原水管中水压不稳定对水处理系统造成的冲击。(如水压过低或过高引起的压力传感的反应)。 2.原水泵 恒定系统供水压力,稳定供水量。 3.多介质过滤器 采用多次过滤层的过滤器,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泥沙、铁锈、胶体物质、悬浮物等颗粒在20um以上的物质,可选用手动阀门控制或者全自动控制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活性炭过滤器 系统采用果壳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不但可吸附电解质离子,还可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经活性炭吸附还可使高锰酸钾耗氧量(COD)由15mg/L(O2)降至2~7mg/L(O2),此外,由于吸附作用使表面被吸附复制的浓度增加,因而还起到催化作用、去除水中的色素、异味、大量生化有机物、降低水的余氯值及农药污染物和除去水中的三卤化物(THM)以及其它的污染物。可选用手动阀门控制或者全自动控制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设备具有自我维护系统,运行费用很低。 5.离子软化系统/加药系统 R/O装置为了溶解固体形物的浓缩排放和淡水的利用,为防止浓水端特别是RO装置最后一根膜组件浓水侧出现CaCO3,MgCO3,MgSO4,CaSO4,BaSO4, SrSO4, SiSO4的浓度积大于其平衡溶解度常数而结晶析出,损坏膜原件的应有特性 ,在进入反渗透膜组件之前,应使用离子软化装置或投放适量的阻垢剂阻止碳酸盐, SiO2,硫酸盐的晶体析出. 6.精密过滤器(也叫保安过滤器) 采用精密过滤器对进水中残留的悬浮物、非曲直粒物及胶体等物质去除,使RO系统等后续设备运行更安全、更可靠。滤芯为5um熔喷滤芯,目的是把上级过滤单元漏掉的大于5um的杂质除去。防止其进入反渗透装置损坏膜的表面,从而损坏膜的脱盐性能。 7.反渗透系统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 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传统印刷领域一般分为四类: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印刷工艺流程可简单分为:制版→印刷→装订三个步骤。目前在纸制品印刷领域平版胶印占主导地位,以下详细介绍平版胶印工艺流程及设备。 一、制版流程及设备 设计→排版→分色→发片→(拼)晒版 设计排版现在进入数码时代,通过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利用Photoshop、Pagemake、方正飞腾等设计组版软件完成原稿的输入及排版。排版完成后进行电脑加网分色,将彩色图像分成印刷用原色图像,通过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发出软片。根据工艺设计不同有些软片会需要手工拼接处理。最后利用软片通过晒版机晒制印刷用PS版。 另外,现在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出现,简化晒版流程,电脑组版后直接连接CTP制作出印版。 二、印刷流程及设备 印前准备→装版试印→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印前准备工作包括纸张裁切处理、油墨准备、印刷机规矩调整、印版检查等,然后上纸、安装印版、开机调试(调整输纸机构、水墨量大小、印刷压力、规矩尺寸等等),达到要求后开始计数正式印刷。印刷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印刷品质量,及时调整印刷机。印刷结束后进行印刷机清洗保养以及印版纸张的处理。 印刷设备现在彩色印刷一般使用四色胶印机,五色胶印机,八色胶印机(双面印刷机),还有单色胶印机、双色胶印机。印刷机品牌进口的有:德国海德堡、高宝,日本小森、秋山,美国高斯等等,国产品牌北京北人、富士,上海亚华,营口冠华等等。三、装订流程及设备 装订形式多样,工序繁多。一般书刊装订形式分三种:骑马订装、胶订装、精装。 一般流程:折页→配帖→上封面→装订→裁切→检查→包装 精装产品根据不同设计还会有锁线、糊壳、拿圆、套合等多种工序。 折页:将印刷好的页子折成书刊尺寸大小。常用设备全栅栏折页机、混合式折页机。 配帖:将折好的书帖按顺序配成完整书芯。一般用配帖机,个别产品需手工配帖。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教学文稿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 简介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传统印刷领域一般分为四类:平版印刷、凸版印 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印刷工艺流程可简单分为:制版T印刷T装订三个步骤。目前在纸制品印刷领域平版胶印占主导地位,以下详细介绍平版胶印工艺流程及设备。 一、制版流程及设备 设计T排版T分色T发片T (拼)晒版设计排版现在进入数码时代,通过电脑、扫描 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利用Photoshop Pagemake方正飞腾等设计组版软件完成原稿的输入及排版。排版完成后进行电脑加网分色,将彩色图像分成印刷用原色图像,通过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发出软片。根据工艺设计不同有些软片会需要手工拼接处理。最后利用软片通过晒版机晒制印刷用PS版。 另外,现在CTP (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出现, 简化晒版流程,电脑组版后直接连接CTP制作出印版。 二、印刷流程及设备 印前准备-装版试印-正式印刷-印后处理印前准备 工作包括纸张裁切处理、油墨准备、印刷机规矩调

整、印版检查等,然后上纸、安装印版、开机调试(调整输纸机构、水墨量大小、印刷压力、规矩尺寸等等),达到要求后开始计数正式印刷。印刷过 程中要随时检查印刷品质量,及时调整印刷机。印 刷结束后进行印刷机清洗保养以及印版纸张的处 理。 印刷设备现在彩色印刷一般使用四色胶印机,五色胶印机,八色胶印机(双面印刷机),还有单色胶印机、双色胶印机。印刷机品牌进口的有:德国海德堡、高宝,日本小森、秋山,美国高斯等等,国产品牌北京北人、富士,上海亚华,营口冠华等等。 三、装订流程及设备 装订形式多样,工序繁多。一般书刊装订形式分三种:骑马订装、胶订装、精装。 一般流程:折页T配帖T上封面T装订T裁切T检查—包装 精装产品根据不同设计还会有锁线、糊壳、拿圆、套合等多种工序。 折页:将印刷好的页子折成书刊尺寸大小。常用设备全栅栏折页机、混合式折页机。 配帖:将折好的书帖按顺序配成完整书芯。一般用配帖机,个别产品需手工配帖。

除尘工艺流程及设备介绍

主题任务:除尘控制系统博览 ---- 解读除尘系统及控制要求 【导读】:除尘器按其作用原理分成以下五类:(1)机械力除尘器包括重力除尘设备、惯性除尘器、离心除 尘器等。(2)洗涤式除尘器包括水浴式除尘设备、泡沫式除尘设备,文丘里管除尘器、水膜式除尘器等。根据应用原理不同,除尘系统可分为静电式除尘、液式除尘和滤袋除尘。根据压力的不同,滤袋除尘系统又 可分为正压除尘和负压除尘。由于正压除尘在有些地方的使用失败,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负压除尘。 根据应用原理不同,除尘系统可分为静电式除尘、液式除尘和滤袋除尘。根据压力的不同,滤袋除尘 系统又可分为正压除尘和负压除尘。由于正压除尘在有些地方的使用失败,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负压除 尘。[参与本期主题的补充讨论] 主题任务:主题任务:除尘控制系统博览 袋式除尘系统: 经过生产实践,现在的钢厂、电石厂等许多具有粉尘污染的单位多采用脉冲(压缩空气)喷吹袋式除尘器。 负压袋式除尘系统原理是采用引风机产生的负压,使得带有粉尘的气体沿着系统管道通过滤袋,而粉尘则 贴附于滤布缝隙间,因而使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清洁的气体经抽风机、抽风管由烟囱排入大气。负压袋式除尘控制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引风机,空压机,螺旋机,给料机。 袋式除尘行业的新发展 2001年袋式除尘器几家骨干企业生产、销售形势都比较好,有数家企业年总产值迈过了亿元大关,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出口国外,甚至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也有较大的增长。这说明我国生产袋式除尘器的骨干企业的技术水平及装备设施和产品质量都已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水平。【查看全文】 我国袋式除尘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大好 我国“十一五”规戈卩对环境保护提岀了更高的需求,水、气、声、渣都将更多的应用过滤材料,过滤材料行业市场前景看好。其中在烟尘治理领域,袋式除尘由于除尘效率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便于回收

材料后处理工艺

第八章材料后处理工艺 第一节概述 一、材料后处理 后处理是指对制品的外观质量、结构形状、装配与使用规格尺寸等进行最终加工处理,也包括进一步改善与稳定制品的质量、性能以及加工成符合成品的生产工艺。后处理主要有热处理、去除加工、表面处理及结合与包覆等四种工艺。 二、材料后处理工艺过程 1.热处理 对成型固化后的制品进行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和进一步提高制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要消除制品的内应力,防止翘曲变形和开裂;同时还可减少制品中的水分、改善防水性能,或降低制品的烧失量及有机组分含量,改善防火、耐蚀性能。 2.去除加工 去除加工是为了达到使用及装配总体要求而进行的外形规格尺寸的形态加工。不同功能用途的制品对去除加工的精度要求不同。去除加工通常采用各种机械、化学甚至光学的加工方法。 (1)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包括: A.切割加工。如锯切、剪裁、切割、喷射剪切钴孔等。 B.刀具加工。如切割、车削、刨削、镗孔等。 C.磨料加工。如研磨、抛光、砂布或砂纸加工、磨剥、研磨等。除此之外,还有超声波 加工、流体喷射加工、激光打孔工。 (2)化学加工包括化学抛光、蚀刻、光刻以及电解抛光等。 (3)电子学加工:包括电火花的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等。 3.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改善制品表面性能的重要工序,其目的以制品的功能不同而异。主要有:表面装饰、防水、防蚀、防粘结、贴合、绝热、隔音、光与热反射以及减少表面裂纹、提高强度等目的。常采用的方法有:机械或化学抛光、饰面贴面、喷涂包覆、有机薄膜涂层、石墨-有机硅或油膏涂层、真空蒸镀金属薄膜、化学气相沉积、溅射离子镀层等等。对于要求制品工作面具有摩阻功能的制品,则表面加工要求造成一个均匀而粗糙的工作面,以增加摩擦系数,这是表面加工的一种特例。 4.结合与包覆 制品与其他材料或部件接合装配的方式一般有销接(螺钉、铆钉)及粘结两类。粘结时要求使用高强度粘结剂,也有将未烧成的成型体与对偶结合后烧结的方法联合的。用石棉橡胶板或柔性石墨纸包覆钢片生产汽缸垫片时,石棉板或纸基作为填料,要与钢片有良好的贴合须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