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生物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一、研究课题——酸奶的制作

二、研究小组成员:汪伶俐,张舒倩,李鸿雨,隋晓彤

三、试验目的:

制作酸奶

四、试验原理:

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4.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五、实验材料

酸奶50g、糖适量、牛奶500g

六、实验步骤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摸杯壁不烫手为度。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盖。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盖,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发酵。

5.8~10小时后,酸奶就做好了。

七、注意事项

1.装酸奶时用的碗(建议用玻璃的)。酸奶会和金属或者一些塑料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一定不能用金属容器。塑料容器你也不知道哪些材料不会反

应,所以保险点还是用玻璃容器,陶瓷的也可以。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2.酸奶中的乳酸菌起到引子的作用,最适宜的发酵温度是38~40度,温度过低则活性低,温度过高会导致乳酸菌死亡。

3.所有制作酸奶的用具必须经过消毒这一环节,不然制作出来的酸奶可能含有杂菌,可以用开水煮沸消毒也可在微波炉中转几分钟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4.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封闭措施,否则空气中的致病菌会一起发酵。

5.自制酸奶保质期为2~2天

6.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7.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8.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9.菌种酸奶因为质量不稳定偶尔也会造成发酵失败。

八、实验结果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 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 七年级生物组 杨岩岩崔淑华 一、选题的指导思想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对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合理整合~突破了多年来传统的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等部分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及其关系的学科体系:第一册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册是生物圈中的人,第三册包括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四册包括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以及结语——学习并没有结束。尽管初中生物新教材尚未编排研究性学习课题,但新教材探究性学习为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为了与国外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我国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相衔接~有必要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二、研究课题的设计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七年级是人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决定了在七年级下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学生在学习“生物及生物圈中的生物”基础上开展为期一周的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的主题“健康地生活”~通过一学期的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达到独立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并在研究性学习学期计划实施中~构建以“自我反馈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根据初中生已有的学识水平和已形成的学习方式~采取以教师提供课题~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学生也可自主提出课题~但一定要经过师生论证通过。课题设计如下: 1)心脏病种类及其预防的研究,2,关于合理膳食的研究,3,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4,初中生视力情况调查,5,关于肺癌的调查,6,关于糖尿病的调查,7,调查本市某区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8,酸雨对生物影响的研究,9,现河公园水质污染的调查和处理建议,10,垃圾与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兴趣提出了如下课题:1,涂改液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2,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预防措施,3,踢足球前应做那些准备活动,4,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与建议, 5,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方法,6,方便筷子的危害,7,马路边树木枯萎的原因初探,8,饮水与健康,9,睡眠与健康,10,汽车尾气的危害与防治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最重要的目的是转变学习方式。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帮助中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本的和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规范~建构自身内在的价值标准,指导学生初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为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研究过程~了解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 学习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9645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Research study repor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自从1993年高考中增加考查数学应用能力的应用题以来,应用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在逐步受到重视,关于应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的热点问题,历年来已升学或就业的大量学生都暴露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的弊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容乐观无论是思想意识、数学教材,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都远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这也充分说明应用题教学还没有真正到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充分拓展教材的内容,加强应用题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2、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还其数学的本源——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科学实验的实际,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好“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 任务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好学生并确定个小组的任务

第一、小组在的带领下区社会上抽样调查居民近5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 第二、小组在的带领下上网了解东方市的居民近5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 第三、小组在的带领下整理前良小组收集的资料与数据 第四、五小组在分析整理数据 然后集体对数据用数学函数的观点来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活动步骤: 在XX年9月——XX年12月各小组按自己的任务分工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 在XX年1月————-XX年2月分析数据并用现代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在XX年3月——XX年5月集体对数据用数学函数的观点来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预期成果: (1)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调查学生在应用图表、阅读能力以及学习其它学科与数学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探索提。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动手操作、写实验报告,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从自己周围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能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将受益无穷。综合实践活动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

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生物社会实践报告

生物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者:宋继达 所属学校:武汉理工大学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0901班 实践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港口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 实践日期:XX年7月21日——XX年7月27日 实践时间:7天 实践原因:保护区位于家乡港口,地理位置适宜;海龟是港口所特有的海洋动物,身为港口人对之有着特殊的情感;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兴趣爱好涉及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方面。 实践目的:增进对海龟保育工作的认识,增强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观念,加强学习和动手能力,增加社会实践的经验以及完成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作业。 实践内容:到海龟保护区的海龟馆里体验海龟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给海龟投喂食物,清洗海龟池,维护海龟馆的清洁卫生,维持游客在海龟馆里的参观秩序,劝阻游客一些不文明的、对海龟有伤害性的不良行为,以及协助海龟管理员完成其他一些工作。 实践结果:虽然此次社会实践为期只有7天,其深入程度也仅仅是体验保护区内海龟管理员工作生活的浅层水平,但

这一个星期的实践的确让我了解了不少关于海龟生活习性和保育方面的知识,以及保护区在建设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和艰辛。感谢他们为我提供的实践机会,让我拓展了知识和视野,对海龟这一海洋爬行动物以及海洋生态保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与就业留下难得的经验与启发。 体会总结:生态环境和物种是这个地球上一旦失去后就难以复得的宝贵财富。港口人民一直以来与海龟为邻,见证了从发现海龟湾、盗挖海龟蛋、捕杀海龟到共同携手保护海龟,与海龟和谐共处的百年历史。作为一个从小认识海龟的港口人,中国大陆乃至亚洲大陆漫长海岸线上唯一的海龟产床的独特之处让我既自豪又担忧。全球的海龟数量在下降,而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近年海龟上岸产卵的情况不容乐观,我国海域的海龟生境和数量形势严峻。海龟保护需要不断努力下去,希望有更多有志于这方面的年轻人投身于这方面,同时向正在为海龟保护付出努力的工作者致敬! 导语:广东省惠东县港口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是今天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后的一个海龟产床,也是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1985年6月,广东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海龟自然保护区。1986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国际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及其产卵繁殖栖息

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2015年10月27日 课题获得指导老师的赞同 2015年11月1日 2015年11月3日 2015年11月16日 网上查阅有关垃圾食品的资料 传阅资料 讨论课题研究的方向、步骤 2015年12月1日 2015年12月15日 2015年12月21日 结合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调查表 分发调查表 回收调查表 2016年1月3日 2016年1月10日 2016年2月10日 2016年2月15日 分析调查表中所反映的情况 初步确立宣传形式 设计宣传报 分发宣传报 2016年3月2日 2016年3月15日 2016年3月21日 2016年3月23日 2016年3月28日 讨论分析成果 收集资料 撰写论文 完善修改课题相关内容 结束课题申请结题 研究性学习成果 我们每天都在与食物打交道, 人们通过食物, 摄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 从 而更好的生存。 有关“垃圾食品”的调查报告 、选题背景 “垃圾食品”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人类健康饮食的严峻挑战,随着垃圾食品的不断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上了垃圾食品的美味, 这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 绝垃圾食品,预防垃圾食品的危害” 等问题接踵而来,垃圾食品是什么,它对身体健康有什 么危害呢?所以我们对这些问题做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资料收集法 三、研究内容及步骤 (1)讨论怎样收集关于垃圾食品的资料,主要收集哪些 (2 )分头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食品的资料 (3)设计调查问卷 (4 )在学校各个班级分发调查问卷 (5)回收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6 )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四、研究人员 负责人:董鹏涛 组员:姚丽 乔佳乐 实施记录 2015年9月 班级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报告,指导课题研究 结合生活实际,初步确定,研究课题为“关于垃圾食品” 可是现在却有些不法商人 在利益的驱使下, 竟然在食物上做文 章,将他人的生命当儿戏。。 “拒 2015年10月15日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一: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2294字) XXX: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 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 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 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有安全隐患。 在深圳也存有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所以,本小组在深圳市的蔡屋围等繁华地段实行调查研究,展开了 “光污染”的课题研究。课题目的: 1.理解和了解光污染的相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相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オ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实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2)制作网页。 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 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 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有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 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因为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 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 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 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 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 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 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 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 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 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 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能够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高中生物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高中生物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实验报告纯净水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证明氮元素为黄瓜苗的必备元素。 【实验原理】 植物所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硝酸盐(no3-)和铵(nh4+),也可以利用某 些可溶性的含氮有机物,如尿素等。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此外,氮存在于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植物激素和多种维生素(如b1,b2,b6,pp等)中。由于氮作为组成植物体中许多基本结构物质的组分,对植 物的生命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氮又称为生命元素。氮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氮时幼叶向老叶吸收氮素,老叶出现缺绿病。严重的情况下老叶完全变黄枯死,但幼叶可较长时间保持绿色。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分枝少,花少,籽实不饱和,产量低。 【材料用具】 1.两株生长健康的黄瓜苗; 2.两种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其中a种肥料含有氮元素,b种肥料不含有氮元素,a、b两种肥料其他性质相同。 【方法步骤】 1.在相同正常自然生长条件下,向两株黄瓜苗分别长期施

用上述a、b两种肥料; 2.观察一段时间后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 施用b种肥料的黄瓜苗的黄瓜叶片发黄,植株矮小,而施用a种肥料的黄瓜苗无此症状。 【实验结论】 氮元素为黄瓜苗的必备元素。 【思考质疑】 氮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陈奕君高一(6)班 第二篇:生物调查报告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调查校园生物种类调查目的:(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调查方法: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等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资料报告材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实验研究课题:植物极性现象的观察 实验思考:生物课本在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提到“生长素在生物体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 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为了 验证这一理论,我们组设计了这个证明植物极性生长 的实验。 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是有极性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在茎总是按一定方向从形态学上端 (原长叶的一端)输送至形态学下端(原生根的一 端),无论将茎怎样放置,给予怎样的外部条件,如 果能生长,则必在形态学上端长叶,形态学下端生根。实验材料:绿箩的茎,吊兰的茎,红线,培养盘,剪刀。 实验步骤: 1、剪取绿箩和吊兰茎,将原有根、叶除去。 2、把绿箩和吊兰的茎在节处用剪子沿斜着的方向剪断,以确保每 节茎上都留有待生根处和待长叶处。 3、在原长叶一端(形态学的上端)用红线系了几圈,作为标记, 以备实验证明。 4、接着把作好标记的一节节茎平躺着放在盛有水的培养盘中,使 其两端都泡在水中。 5、将培养盘放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 6、 1到3天换一次水。不能直接用自来水,因为其中有消毒用 的氯气对植物生长不利,要在下晒一晒,既可以保证水的质量,又可以保证水的温度适宜,观察其生长情况。

实验改进: * 将一部分茎放在琼脂中培育,因为琼脂营养丰富,但效果不佳。* 剪吊兰茎时,把以前剪绿箩时每一节剪一段改为每两节剪一段,有助于成活率提高,实际效果良好。 * 培养盘面积大,水蒸发得快,尤其是双休日两天不方便换水,植物常处于缺水状态,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每天晚上把透气性好的沙布盖在培养盘上,减慢其蒸发。结果起到了一定作用。 实验结果:七根绿箩茎和两根吊兰的茎在系红线一端长叶; 三根绿箩茎和十根吊兰的茎在远离红线一端生根;其 余的未生根或长叶。 实验结论:证明植物确实具有极性生长现象。 参加实验人员: 组长:苗江江 组员:邢晓庆、真、宫晓静、学友、王亚楠、王飞鸿、郭雯雯、王鹏

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有关全息投影的研究 班级:1403班 小组组长:郭嘉昕 小组成员:郭京伟段泽华王捷聪孙泽錡 日期:2015年3月

有关全息投影的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 有关实验选材的研究 一、实验设计思想 (1)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材料对于光线的折射和漫反射的效果,并且在其中寻找效果最佳、性价比高的材料,进行下一步实验。 (2)实验原理 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 (3)实验方法 从成本方面考虑,先将不同材料做成面积的板状模型和立方体状模型,再将我们的光源设备调节到最高亮度,以最佳效果的角度将画面投射到不同的材料上。在同样暗度的房间里,用高度、距离固定的摄影机进行拍摄,再将不同材料的照片转入Photoshop,通过其内置的亮度数值初步判断不同材料的反射效果。将亮度(p)、材料制作的难易程度(q)以及其它视觉效果(w)三项各10分的标准分数按一定比例绘制出总分数,来选取实验材料。

实验测量表格如下: (4)实验仪器:各种实验材料*1、投影光源(4.7英寸)*1、摄像机*1、Windows电脑(Photoshop软件)*1 二、实验过程记录 (1)实验分工 (2)实验步骤

第一步—确定材料。因为我们是初次进行研究,对于具体的实验材料并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进行了解后,一共选取了4种材料: 第二步--选取材料。因为我们进行的实验成本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必须先走向市场,来查看和询问有些材料是否可以被加工和购买到(具体材料价格请见附录)。将他们的难易程度(q)进行量化,10分为很容易得到,1分为基本不可能得到,以此绘制表格: 第三步—对比亮度。在了解了我们选取的材料的基础上,以节约环保为本,我们购买或借到了这四种材料。并选择在2015年3月8日的晚上,在教室里进行亮度测试。我们先将光源设备调节到最大亮度,拍摄的得到了一张照片,再不断尝试不同的角度,以求能用最好的效果反射光源并拍摄下来。我们将五张照片导入电脑,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查看他们的RGM指数(具体RGM指数请见附录),来进行评分,但因为镜子的超好反射效果,我们改进了我们算法,以分段函数的方式来进行得分评判(p)。 评分结果如下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一: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例环境污染与保护 生物探究小组:蔡雪琪(组长)刘雷蕾李昊伟郭泽萍谢林延聂微王文清汤镒钒 第一部分摘要 关键词:环境污染与保护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公共卫生保护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处理 市民环保意识 摘要: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市场制度为依托的发展。市场制度的有效性无疑已被近代的经济奇迹所证明了。然而,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人们逐渐发现,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在暑 word 完美格式

假,我们小组以生物研究性课题为契机,深入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石河子的环境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也调查了不同年龄阶段市民对环保的理解及看法。目的是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建设更美丽的石河子。 引用:百度文库资料、豆丁网资料、中国环保总局官方网站 第二部分正文 (一)城市环境污染及保护 我们生活在城市 , 每天呼吸在看似洁净的大气 , 走在看似很洁净的大街上 , 匆忙生活。但是 , 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周边的城市环境污染。 1.光污染 随着城市的发展 , 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 , 高楼大厦穿着高大明亮、富丽豪华的玻璃“外套” , 即“玻璃幕墙”。然而 , 在这美观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夏天 , 玻璃幕墙把强烈的阳光反射入附近的居民楼房里 , 增加了室内的温度 , word 完美格式

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 , 反射光有时聚集在一起 , 温度很高 , 易 引起火灾。同时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比绿地、森林、以及毛面砖石装修建筑物大 10 倍以上 , 大大超过了人眼范围。因此 , 玻璃幕墙的反射光会伤害人眼球的角膜和虹膜 , 引起视力下降 , 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 2.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 , 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并干扰他 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从噪声源强剖析 , 交通噪声级别最高 , 其次是施工噪声和 家产噪声。噪声级为 30~40 分贝是对为正常环境 ; 超过 50 分贝就会影响就寝和歇息。因为歇息不适 , 正常心 理受到影响 ;70 分贝以上会造成心烦意乱 , 精神不集中 , 影响做事效率 , 乃至产生事 故 ;90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 , 会主要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 3.水污染 word 完美格式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1.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对上述定义进行分解,就会发现其中几个重要的关键点,如下图所示。 上述定义属于狭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属于课程形态层面;而广义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泛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使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即学习方式层面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1.2:研究性学习的分类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1)研究类,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2)项目(活动)设计类,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等。 从组织形式来看,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三种: (1)小组合作研究(4~6人组成课题组); (2)个人独立研究(开放式作业); (3)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 1.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方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选择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即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可见,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具有鲜明的研究特性。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内容与研究的主题必须具有实践性,即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人类的认识过程在完成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和两个飞跃(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实践的飞跃)后,才能真正实现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最本质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 1.4: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异同 研究性学习 2.6:开题报告和评审活动 小组实施方案确定以后,需要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指导教师(组)和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均可提出问题,小组内成员均可参与回答提问。指导教师根据全班讨论的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评审,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改意见。明显不合理,难以实施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选题不予通过,这些小组需要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报告。课题开题报告(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如下图所示。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篇一: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组别:第六组 组员:苏琳伟、陈治、陈家和、陈硅 报告人:陈硅 学号:10349069 词汇&释义: Parafilm 封口膜 Chloroform 氯仿(三氯甲烷) Isopropanol 异丙醇 DEPC 焦碳酸二乙酯 TRIZOLa mono-phasic solution of phenol and guanidine isothiocyanate Phenol苯酚 is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胍 MCS multiple cloning site (polycloning site) 注:MSC是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

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实验任务: 1. 从猪肌肉纤维中提取RNA; 2. 2对RNA上EGFP基因密码子片段进行RT-PCR扩增; 3. 将经RT-PCR技术扩增的cDNA与插入载体质粒,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进行克隆; 4.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含目的基因的载体质粒。 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纯化总RNA的原理和技术; 2.掌握RT-PCR原理和技术; 3.掌握TA克隆原理和技术。 实验原理: A.总RNA提取和纯化 RNA 分离的最关键因素是尽量减少RNA 酶的污染。但RNA 酶活性非常稳定,分布广泛,除细胞内源性RNA 酶外,环境中也存在大量RNA 酶。因此在提取RNA 时,应尽量创造一个无RNA 酶的环境,包括去除外源性RNA 酶污染和抑制内源性RNA 酶活性,主要是采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去

除外源性RNA 酶,通过RNA 酶的阻抑蛋白Rnasin 和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如异硫氰酸胍抑制内源性RNA 酶。 Trizol试剂是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的试剂,是一种由苯酚和异硫氰酸胍组成的单相溶液它在破碎和溶解细胞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裂解细胞并释放出RNA,酸性条件使RNA与DNA分离,加入氯仿后离心,样品分成水样层和有机层。RNA存在于水样层中。收集上面的的水样层后,RNA可以通过异丙醇沉淀来还原。在除去水样层后,样品中的DNA和蛋白也能相继以沉淀的方式还原。乙醇沉淀能析出中间层的DNA,在有机层中加入异丙醇能沉淀出蛋白。共纯化DNA对于样品间标准化RNA的产量十分有用。 无论是人、动物、植物还是细菌组织,各种样品最大使用量(1ml Trizol),动物组织( 50mg),植物组织(100 mg),丝状真菌( 100mg),动物细胞(5×106~1×107),酵母(1×107) 。 TRIZOL试剂能促进不同种属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种RNA 的析出。例如,从大鼠肝脏抽提的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溴化乙啶染色,可见许多介于7 kb和15 kb之间不连续的高分子量条带,(mRNA和hnRNA成分)两条优势核糖体RNA 条带位于~5 kb (28S)和~2 kb (18S),低分子量RNA介于0.1 和 0.3 kb之间 (tRNA, 5S)。当抽提的RNA用TE稀释时其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第1篇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开题报告范文一、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刚刚进入高一,所学知识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从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方案,分组调查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 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 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为

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内容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不同的课题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一、水污染问题介绍水污染的涵义、类型,并到马家沟进行实地考察。 拍摄的照片充分体现了马家沟的污染状况,并对马家沟的水质进行测定,同时对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二、珍惜水资源从身边说出,介绍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提出水危机的问题,漫画设想未来的银行存入的不是钱而是水,呼吁同学们珍惜和爱护水资源,强调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三、节约能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预报,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你会像关心天气那样来关心我们空气的质量吗?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公报制度,现在,就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小鼠解剖英文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2014.5.21 科目实验名称Mouse Dissection 合作者指导教师成绩 LAB 10: Mouse Dissection Introduc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imal models are always regarded as indispensable tools. They contribute to the scientific discovery in biology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individual genes, even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diseases. Typically, although mice are different from humankind in size and appearance, they have a distinct genetic similarity. At the same time, mice have an efficient ability to reproduce, so they are important research tools for experiments in the lab. In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exercise to dissect a mouse, so that we can observe the inside of a mammalian body to identify the female and male mice. Learning and recognizing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mice, includ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Materials: Operation plate, Scissor, Forceps, Alcohol cotton, Mouse. Methods: [we get a male mouse] Part 1: Observations of external features. Make a table T-1. 1.Having an overhead view, identify the mouse’s head, neck, truck, and tail; observe the dorsal and ventral surfaces. Roughly record what is seen. 2.Observe the thorax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rib cage, and the abdomen, and the details of appendages attached to the abdomen. 3.Find the mouth, two external nostrils, two external auditory canals, and anus, which are on the body surface. 4.Have a simply look at the surface of reproductive organ, prepuce, urethral and penis including. And locate the saclike scrotum; feel for the paired testes in the scrotum. Note the rough features. Part 2: Observation of organs and structures inside the mouse. [Open the Ventral Body Cavities, Thoracic Cavity, and Abdominopelvic Cavity in order. We must break the ribs near the attachment to the vertebral column to fold back the upper flaps.] Make a table T-2. 1.Ventral Body Cavities. a. Make a longitudinal incision through the skin with a dissecting scissor, from the neck to the preputial opening. Pierce the body wall below the ribs, with the blades angled upward, so that it won’t damage the internal organs. b. Pull the sides of the longitudinal incision, and look for the diaphragm. Then make two

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修订版

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有关“垃圾食品”的调查报告 一、选题背景 “垃圾食品”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人类健康饮食的严峻挑战,随着垃圾食品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上了垃圾食品的美味,这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拒绝垃圾食品,预防垃圾食品的危害”等问题接踵而来,垃圾食品是什么,它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所以我们对这些问题做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资料收集法 三、研究内容及步骤 (1)讨论怎样收集关于垃圾食品的资料,主要收集哪些 (2)分头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食品的资料 (3)设计调查问卷 (4)在学校各个班级分发调查问卷 (5)回收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6)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四、研究人员 负责人:董鹏涛 组员:姚丽乔佳乐 实施记录 2015年9月班级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报告,指导课题研究 2015年10月15日结合生活实际,初步确定,研究课题为“关于垃圾食品”

2015年10月27日课题获得指导老师的赞同 2015年11月1日网上查阅有关垃圾食品的资料 2015年11月3日传阅资料 2015年11月16日讨论课题研究的方向、步骤 2015年12月1日结合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调查表2015年12月15日分发调查表 2015年12月21日回收调查表 2016年1月3日分析调查表中所反映的情况 2016年1月10日初步确立宣传形式 2016年2月10日设计宣传报 2016年2月15日分发宣传报 2016年3月2日讨论分析成果 2016年3月15日收集资料 2016年3月21日撰写论文 2016年3月23日完善修改课题相关内容 2016年3月28日结束课题申请结题 研究性学习成果 我们每天都在与食物打交道, 人们通过食物, 摄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 从而更好的生存。 可是现在却有些不法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

研究性学习报告10篇完美版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1): XXX: 茶是中国的第一大饮料,海南的茶叶在中国茶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珍惜品种多种多样,茶叶加工技术纯熟,产茶地面积广阔,特色茶叶风靡全 球。为此,我们对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调查 研究。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课题: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 小组组长:汪靖惠 小组成员:毛彪蔚汪靖惠柯维凌余嘉宏周宏骏 指导老师:梁振峰 研究方法及步骤: 1,分组,分工;分别进行上网查询,查阅书籍,问地 理老师等。 2,对查来的资料进行筛选,选取最有用的信息。 3,对信息进行整编,整理出一篇报告。 研究目的:海南特色茶叶众所周知,品起来更使君感觉到丝丝清爽, 荡气回肠。那么,海南究竟有哪些特色茶呢海南又具备怎样的优越条件致使 能种植出这么好的茶叶呢对此,我们对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 自然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在学校全面展开的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小组 5 人与指导老师一齐 提出了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侧重点在于分析与取证,结合茶叶的生长环 境,与海南主要种植茶叶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相比较,得出结论。这个 调查报告主要结构是:先介绍茶树普遍的最适生长条件,再依次列举海南 茶叶主要分布地五指山,白沙及万宁中的特产茶叶,及它们生长所需要的 环境,透过介绍上述三地的自然条件,最终得出结论。 一,适宜茶叶生长的条件 茶树生长对气温和热量的基本要求:

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对温度和热量有必须的要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 下,茶树才能生长良好。气温在 10-35 度之间时,茶树通常能正常生长,在 20-25 度时生长最快,气温超过 35 度时茶树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在春季一般 日平均期望稳定在 8-14 度时,茶树的越冬芽开始萌发。气温降到 15 度左右时, 新梢就停止生长,但根系一般在温度低于 8 度时才停止活动。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茶树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长,处于休眠期,在某些地区由于冬季温度过低还会 造成冻害。除了对温度要求外,茶树对积温也有必须要求。一般状况下,一 年之中大于 10 度的活动积温越多,茶树的生长时期就越长。茶树每萌发一 轮所需的大于 10 度的活动积温为760-1060 度。 (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 度左右,最冷也超但是 5 度,这就为茶叶的生长带给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茶树生长对水分条件的基本要求: 水分是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雨量不足,空气湿度太低,对茶 树生长不利。降水是茶园水分最主要来源,保证茶树能正常生长的年降水量一般 要在 800 毫米以上。在茶树生长期间,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于100 毫米。当月降水量少于 50 毫米时,茶树缺水。空气相对湿度对茶树生长也会产生影响,一般认为,在茶树生长期比较适合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低于 50%对茶树生长发育不利,而且使茶叶质地粗硬,品质降低。( 海南岛年平均降水量控制在1500 毫米左右,最低也在 950 毫米以上,所以空气湿度较湿,茶叶水分多,味道纯。) 茶树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 茶树对土壤条件有必须要求,一般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个性要求土壤 呈酸性, PH值在 4。 5-5 。 5 最为适宜, PH值高于 6。 5 的土壤不能种植 茶树。我国适合种茶的土壤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和 紫色土等。 附:海南茶叶分布图 二,生长在五指山地区的茶叶 五指山市年平均气温 22。 4℃,无寒冬,无酷夏,四季如春。在那出产的 主要特色茶叶是苦丁茶与水满茶。 苦丁茶 ( 海南最早的野生茶) 苦丁茶属冬青科植物,适合于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据明代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茶味苦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矣, 唐代名医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记载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本草拾遗》记载 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标准药性大辞典》亦载苦丁茶味甘苦,性寒无毒,为 凉肝散风要药可见苦丁茶具有:降血压,血脂,消热消炎,防龈解酒,消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