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15 第十五章 网络组织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合集下载

第十五章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第十五章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第十五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第一部分:课程概要1.1 重点概念1.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组织学习可以被定义为“学习在组织中产生的方式”,也可以认为是“组织成长和改善的一个连续过程,它与工作活动紧密相连,并激发组织成员在价值观、态度和观念方面的统一,以及运用有关过程和结果的信息或反馈来实施变革”。

2. 单环学习(Single-loop learning):指获得信息以确保现有系统的稳定,在这些系统中,重点在于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

单环学习关注获取直接解决紧要问题或个体及组织遭遇的障碍的方案。

3. 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指深入洞悉组织的规范和结构,它根据组织行动的结果对其有效性提出质疑。

4. 组织的知识创造:指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创造新知识、将它传遍组织并具体体现于产品、服务和系统中的能力。

1.2 重要原理1.学习的社会构成主义理论普利斯基尔和托里斯(1999)认为组织学习以学习的社会构成主义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以下形式产生的:(1)集体创造含义;(2)行动;(3)开发新知识;(4)改善系统过程;(5)明确假设。

此外,当个体通过对话和参与协作性学习,分享彼此的经验、价值观、信念、假设和知识时,团队学习就产生了。

因此,可以说当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通过探索来传播他们的知识时,组织学习便产生了。

2.组织学习过程的五个阶段根据吉雷和梅楚尼奇(2000)的观点,学习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学习准备: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组织必须为获得新知识而作好充分准备以有效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应用。

学习准备包含了学习的意愿、自主性学习、学习的关联度、设计知识习得和转换计划四个要素。

(2)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了解并掌握信息内容,而信息交流过程能够使员工获得改善其知识、技能和行为所需的内容。

这个过程包含五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学习环境、学习代理人、成人学习者、沟通过程和指导过程。

第十五章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2010(付维宁)

第十五章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2010(付维宁)
Copyright © 2010 Fu Weining
LAN ZHOU UNIVERSITY FUWEINING
积极组织行为学
5.积极组织行为与利他行为
积极组织行为有利 他行为的成分,但 积极组织行为中的 助人行为是与组织 目标相一致的利他
行为
积极组织行为与 利他行为
二者指向不同,利 他、行为更多的指 向个体,积极组织 行为的助人行为更 多指向组织目标和 与组织目标相关的 个人绩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 理论研究者特别注重与其 他学科理论成果的集成创 新,组织研究前沿
因为研究组织与环境 之间的行为和相互关 系,导致了组织生态 学的产生。
1
2
4
3
OB范围在不断扩大, 除个人、群体和组织 行为外,还包括由不 同组织组成的更大系 统的行为。
组织健康研究源于人 们对工作压力对员工 健康产生的影响的研 究,进而扩展到具有 更广泛意义的组织健 康研究。
2019/11/5
Copyright © 2010 Fu Weining
LAN ZHOU UNIVERSITY FUWEINING
积极组织行为学
1.积极组织行为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家鲁森斯(Fred. Luthans, 2002)提出了 积 极 组 织 行 为 学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OB)的概念。
效性相对于组织外在关系(2)激励体制是否有能力确保组织的凝聚力 、协作和组织成员对具体指令的服从。 核心问题之六:组织结构的局限性。 核心问题之七:组织结构更要依据责任而不是权力来设定。 核心问题之八: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2019/11/5
Copyright © 2010 Fu Weining

陈春花_互联网时代员工幸福管理的作用_录音整理珍藏版

陈春花_互联网时代员工幸福管理的作用_录音整理珍藏版

编者按:2014年6月10日,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在我院顺利召开。

会议的主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深化变革和持续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陈春花教授做了“互联网时代员工幸福管理的组织作用研究”的报告。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对成功模式的颠覆,企业能够成功的原因在于不断的自我颠覆。

企业对员工幸福感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需要把人看成资本而不是成本。

组织存续的核心命题是: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在企业中对员工进行正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陈教授介绍了她正在做的研究:组织支持资源对员工幸福感的作用机理,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提供组织支持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员工能够快乐地工作。

陈春花,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同时担任南京大学外聘教授。

尊敬的杨老师、赵老师,各位同仁:下午好!我是因为我可能比较关注我现在遇到的难题,所以,就在这次参加会议的时候,就选了一个在我看来,我必须面对的话题。

现在整个经济环境其实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就像赵老师所讲的是不连续的时代,然后我又面对的是几万员工,这几万员工实际上在今天看来,最大的挑战,不是说他们能不能把工作做好的问题,是他们感觉好不好的问题。

就像我们今天在讨论的杨校长我们今天说大学的人力资源老师我们怎么激励他们,我觉得核心也是在这个问题,让他们感觉到这个问题怎么样,所以我就跟博士生聊天,你是不是讨论一下幸福,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话题去研究,然后我自己也在关注一些,为什么会讨论这个话题,一个本身是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我进入这个务实的领域之后,实际上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我都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他,叫洪水猛兽恐怕都不够了。

就它所带来的这种挑战,我相信是彻底颠覆性的,所以最近我跟我的同事讲说,我们最怕的不是我们有没有二十到三十年的经验,我们最怕的实际上是不知道变化在哪里。

那实际上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最可怕的一个东西,最近网上可能有蛮多我的讲话,其中一个我的描述就是,互联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成功乃失败之母。

陈春花教授简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陈春花教授简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代表性论文 [1]王甜,苏涛,陈春花.家长式领导的有效性:来自 Meta 分析的证据[J].中国人力资源开 发,2017,(3):69-80. [2] 宋 一 晓 , 陈 春 花 , 曹 洲 涛 . 家 庭 支 持 型 主 管 行 为 (FSSB) 研 究 进 展 及 述 评 [J]. 软 科 学,2016,30(12):72-75. [3]乐国林,陈春花,毛淑珍,曾昊.基于中国本土领先企业管理实践研究的 4P 方法论探索[J]. 管理学报,2016,13(12):1766-1774. [4]文晓立,陈春花.事件层次的领导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领导科学,2016,32(32):34-37. [5] 涂 玉 龙, 陈 春 花 . 家族 性 、 家 族企 业 文 化 与家 族 企 业 绩效 : 机 制与路 径 [J]. 科研 管 理,2016,37(8):103-112. [6]陈春花,苏涛,王杏珊.中国情境下变革型领导与绩效关系的 Meta 分析[J].管理学 报,2016,13(8):1174-1183. [7]李露,陈春花.服务型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一个调节—中介模型的构建[J].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2016,(11):40-47. [8]陈春花.共享时代的到来需要管理新范式[J].管理学报,2016,13(2):157-164. [9]宋一晓,陈春花,陈鸿志.领导关爱下属行为、员工表面和谐价值观与员工沉默行为[J].中 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27(23):38-45. [10]文晓立,陈春花.领导学领域组织公正研究进展综述[J].领导科学,2015,31(32):52-54. [11]陈春花,王杏珊.全球工作经验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一个模型的构建[J].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2015,28(21):39-45. [12] 张 兵 兵 , 陈 春 花 . 国 外 关 于 自 恋 型 领 导 的 研 究 述 评 及 未 来 展 望 [J]. 领 导 科 学,2015,31(17):53-56. [13]陈春花,组织支持资源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内在机理:基于视睿科技的案例研究,[J].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波特的五力模型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新进入者的威胁
市场地位 竞争优势
替代品的威胁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三 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三、古代管理思想简介
任何管理思想都不是先验的,而是有着一定历史传统的维 系,我们祖先的管理思想综合体现了“顺道、重人、求和、 法制、守信、预测”对提高现代人的决策者管理水平有着重 大的意义。
ORGANIZATION BEHAVIOR
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版PPT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 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中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段万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段万春春
学习目标
•理解组织行为学概念及内涵,了解其发展历程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熟知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念 •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四)法家思想
用 法 家 思 想 进
创行 新
韩非子
“势”“术” 法令的实施与
法 律 和 法 令 为 最
相高
配准
合绳
(四)法家思想
➢ “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 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 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 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 因循守旧。
—弗雷德里克·W ·泰勒
(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法约尔的计划组织理论
“管理的过程是 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和控制 的过程.”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法国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生日 1841/29/7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9 第九章 沟通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9 第九章 沟通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组 织 行 为 学


第九章 沟通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本章框架
1.沟通的概念
2. 沟通的分类
3. 互联网时代的沟通 4. 组织沟通障碍及改善
组 织
行 为

一、沟通的概念
1.沟通的定义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 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 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消息的方法” 。 《韦氏大辞典》认为,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的交通,思想或 意见之交换” 。 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任何一种程序,借此程序, 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它成员”。
1
有时具有非组织目 标性和个人目的性
2 3 4
情感性强 效率高、速度快、 比较灵活
8 7
非正式沟通的 特点
具有一定的派生 性
6
5
信息真实性不确定
不受管理层控制
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织
行 为

二、沟通的分类
(4)非正式沟通网络
非正式沟通的网络除了链式、轮盘式、环式、全通道式等,还有非目 的性发散模式和目的性发散模式。
较高 高 低 最高 较低
组织化 慢、稳定 迅速、稳 定 不易 最慢、稳 定 不一定
领导人的 产生
较显著 显著 不发生 不发生 会易位
士气 低 很低 高 最高 不一定
工作 变化 弹性 慢 较慢 快 最快 较快
组 织
行 为

二、沟通的分类
(3)非正式沟通
随意性、灵活性、 松散性 沟通内容非正式,更容易 表露真实想法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章节重点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章节重点

第一章概论1.1重点概念1.组织(Organization):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都是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有组织的系统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和系统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管理学之中。

2.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组织行为学着重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3.案例研究(case study):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种研究对变量能进行一定的控制。

案例研究样本有限,很难得出一般性和易于推广的结论,但是案例研究呈现的内容丰富,是人们发现和提出新的理论假设的前提和基础。

4.实际调查研究(field survey):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一定规模的样本对象(可以是个体、群体或组织)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种研究对变量也能进行一定的控制。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够深入。

5.实验室实验(1aboratory experiment):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全人工的环境,研究者可以控制自变量,并观测、记录因变量,然后分析这些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1.2关键知识点1.组织行为学的介绍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主要的领域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工程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应用科学,它们的贡献共同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并使其逐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按照不同的角度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具体问题研究;根据研究深度的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关系性研究、预测性研究;根据研究变量的可控性程度的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际调查研究、实验研究。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章节重点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章节重点

第一章概论1.1重点概念1.组织(Organization):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都是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有组织的系统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和系统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管理学之中。

2.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组织行为学着重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3.案例研究(case study):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种研究对变量能进行一定的控制。

案例研究样本有限,很难得出一般性和易于推广的结论,但是案例研究呈现的内容丰富,是人们发现和提出新的理论假设的前提和基础。

4.实际调查研究(field survey):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一定规模的样本对象(可以是个体、群体或组织)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种研究对变量也能进行一定的控制。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够深入。

5.实验室实验(1aboratory experiment):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全人工的环境,研究者可以控制自变量,并观测、记录因变量,然后分析这些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1.2关键知识点1.组织行为学的介绍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主要的领域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工程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应用科学,它们的贡献共同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并使其逐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按照不同的角度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具体问题研究;根据研究深度的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关系性研究、预测性研究;根据研究变量的可控性程度的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际调查研究、实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