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实践 以肿瘤护理为例

健康管理师实际操作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三(个性化健康档案):某女,49岁,某国际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硕士研究生,35岁时离异,有城镇医疗职工保险和商业保险,曾经罹患甲型病毒性肝炎,父母无慢性病史,在从事普通工作时喜欢瑜伽,游泳,但近些年因工作繁忙,运动减少,工作应酬每周五次饮酒,每次一斤以上红酒,无吸烟史,近年来体检结果血压130-88,BMI=22,空腹血糖6.8,餐后血糖8.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高作为健康管理师对该人如何进行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请分析? 一: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干预方案 答:1综合体检方案:包括体检频率,体检项目等; 2系统体检方案:包括接受适宜的理疗,按摩,心里修养等 3健康教育处方:包括个人易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不良行为与疾病发生的关系,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等, 4运动方式:包括运动的种类,时间、频率并指出运动中注意事项 5饮食指导处方:制定适宜的科学的个人食谱 6个人健康管理要注重动态管理 二: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的步骤 答:1收集个人健康信息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3拟定健康管理计划实施步骤4跟踪随访,调整健康管理计划 三: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在治疗期间要以医院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为主,以治疗和康复为主 2应选择服务对象乐于接受且在经济上能承受的起的方案 3应保证服务对象与健康管理人员的信息畅通,共同参与健康管理的原则 4有必要建立以健康管理师为核心的服务团队 5结果要形象化、大众化,易于接受和理解 四:根据该人情况需要做那些慢性病的筛检,因采用何种筛检方式,并根据该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 答:该人应做的健康筛检应包括以下几种: 1高血压筛检:主要危险因素: (1)长期饮酒,每次一斤以上红酒 (2)膳食不平衡,经常应酬,伴有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的摄入 (3)大企业高管,工作压力大 方法:诊所测压 2糖尿病筛检::主要危险因素 (1)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高于理想值,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高 (3)膳食不平衡,经常应酬,伴有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的摄入 (4)45岁以上,不参加体力活动

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步骤

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步 骤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讲堂】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步骤 2015-02-04 循证护理实践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护理组织、各级各层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主要包括3个阶段:证据综合,证据传播,以及证据应用。具体过程包括8个步骤:①明确问题;②系统的文献检索;③严格评价证据;④通过系统评价汇总证据;⑤传播证据;⑥引入证据;⑦应用证据;⑧评价证据应用后的效果。 证据综合,即通过系统评价寻找并确立证据。该阶段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明确问题:明确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②系统检索文献:根据所提出的临床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以寻找证据;③评价文献:严格评价检索到研究的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结果推广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以及研究的临床意义,筛选合适的研究,④汇总证据:对筛选后纳入的研究进行汇总,即对具有同质性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同类研究进行定性总结和分析。上述步骤即为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 证据传播,指将证据通过杂志期刊、电子媒介、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传递到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机构、卫生保健系统中。证据的传播不仅仅是简单的证据和信息发布,而是通过周密的规划,明确目标人群(例如临床人员、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消费者等),而后设计专门的途径,精心组织证据和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以及传播方式,以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将证据和信息传递给对方,使之应用于决策过程中。证据传播主要由以下4个步骤组成:标注证据的等级或推荐意见,将证据资源组织成相应易于传播并利于临床专业人员理解、应用的形式,详细了解目标人群对证据的需求,以最经济的方式传递证据和信息。

循证护理学试卷知识讲解

循证护理学试卷

循证护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循证护理学是(D)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 科研结果、临床经验和病人需求的有机结合 2.循证护理学的核心是(A) A.最佳的证据研究 B.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C.随机对照试验 D.患者的意愿与合作 3. 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主要用于(B)A.控制偏倚 B.检查偏倚 C.评价偏倚的大小 D.计算偏倚的大小 4.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D)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5.Meta分析最常采用什么来展示其统计分析的结果(B) A.漏斗图 B.森林图 C.点状图 D.锥形图 6.Meta分析最常采用什么来展示其统计分析的结果(B) B.漏斗图 B.森林图 C.点状图 D.锥形图 7.下列证据等级最强的是(D) A.证据总结 B.单项随机对照研究 C.临床经验、专家意见、专业共识 D.临床实践指南 8.循证护理实践主要包括3个阶段,即(A) A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 B提出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 C明确问题、系统的文件检索、汇总证据、传播证据 D明确护理服务范围、建立评价框架、有效沟通 9.循证护理中的D 表示(A) A研究设计 B数据选取 C设计评价 D数据研究 10.检索式中常用的逻辑运算符有(A) A.AND、NOT、OR B.AND、NOT、Xor C.AND、Xor、OR D.Xor、NOT、OR

11.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的特点(D) A兼容性、全文获取、 B检索入口多、词表辅助检索功能、 C检索功能完备 D以上全部都是 12.失访率应尽量控制在(B)以内 A.10% B.20% C.30% D.35% 13.当相对危险度RR<1时,表示(C) A.两组无差异 B.暴露因素或干预措施增加结局的风险性 C.暴露因素或干预措施降低结局的风险性 D.此次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无临床意义 14.文献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B) A.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临床适用性 B.内部真实性、临床重要性、临床适用性 C.外部真实性、临床重要性、临床适用性 D.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临床重要性 15.文献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 A.准确性 B.内部真实性 C.重要性 D.适用性 16.系统评价和传统文献综述的共同点在于(D) A.两者的研究目的相同 B.两者都属于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和评价

(完整word版)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步骤

【讲堂】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步骤 2015-02-04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 循证护理实践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护理组织、各级各层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主要包括3个阶段:证据综合,证据传播,以及证据应用。具体过程包括8 个步骤:①明确问题;②系统的文献检索;③严格评价证据;④通过系统评价汇总证据;⑤传播证据;⑥引入证据;⑦应用证据;⑧评价证据应用后的效果。 证据综合(Evidence Synthesis) 证据综合,即通过系统评价寻找并确立证据。该阶段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明确问题:明确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②系统检索文献:根据所提出的临床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以寻找证据;③评价文献:严格评价检索到研究的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结果推广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以及研究的临床意义,筛选合适的研究,④汇总证据:对筛选后纳入的研究进行汇总,即对具有同质性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同类研究进行定性总结和分析。上述步骤即为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 证据传播(Evidence Synthesis) 证据传播,指将证据通过杂志期刊、电子媒介、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传递到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机构、卫生保健系统中。证据的传播不仅仅是简单的证据和信息发布,而是通过周密的规划,明确目标人群(例如临床人员、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消费者等),而后设计专门的途径,精心组织证据和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以及传播方式,以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将证据和信息传递给对方,使之应用于决策过程中。证据传播主要由以下4个步骤组成:标注证据的等级或推荐意见,将证据资源组织成相应易于传播并利于临床专业人员理解、应用的形式,详细了解目标人群对证据的需求,以最经济的方式传递证据和信息。 证据应用(Evidence Utilization) 证据应用,即遵循证据改革护理实践活动,该阶段包括以下3个步骤:①引 入并应用证据:通过系统/组织变革引入证据,临床护理人员将证据与临床 专门知识和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根据临床情境,做出适合的护理计划; ②实施计划,改革原有的护理实践活动;③评价证据应用后的效果:通过动 态评审的方法监测证据实施过程,评价证据应用后对卫生保健系统、护理过程、患者带来的效果。证据应用主要包括将证据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以实践 活动或系统发生变革为标志。

第02章 循证护理概述

第二章循证护理概述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分析循证护理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意义 2. 准确描述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 3. 正确描述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4. 准确描述证据的分级系统 5. 描述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6. 阐述临床实践指南在循证实践中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述循证护理的定义 答: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可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conscientious,explicit,and judicious)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 2. 请阐述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包括哪些? 答: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包括:①所有可获得的来自研究的最佳证据(the best available external evidence from systematic research);②护理人员的专业判断(clinical expertise );③患者的需求(patient preferences);④应用证据的场景(context)。 3. 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包括哪些?能否举例说明 答:循证护理实践包括8个步骤:①明确问题;②系统的文献检索;③严格评价证据;④通过系统评价汇总证据;⑤传播证据;⑥引入证据;⑦应用证据;⑧评价证据应用后的效果 通过“预防含5-Fu方案化疗所致口腔粘膜炎”为实例,说明循证护理实践的8个步骤:第一步:确立问题:长期采用含有5-FU的方案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常会并发口腔粘膜炎,发生率达40%,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困扰。预防口腔粘膜炎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很多,变异度很大,效果也各不相同,相关的卫生花费差异也较大,因此临床的问题是:可以采用哪些可有效预防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患者发生口腔粘膜炎?

循证护理个案

循证护理个案 一、病历 21床,605522,青青,女,28岁,于2018-08-21 10:23因停经40+5周,发现S/D值增高半天入院,入院测T37℃,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专科检查:宫高37cm,腹围104cm,头先露,半入盆,左下腹闻及胎心140次/分,律齐,腹部未扪及宫缩,骨盆外测量正常。肛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宫颈容受60%,质软,居中。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16-08-24 15:03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女男婴,术中出血约500ml,手术顺利,术后给予一级护理,禁食6小时后流质饮食,吸氧,补液,心电监护,静滴头孢唑啉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 辅助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凝血象、肝功、生化、白带、彩超、心电图 医疗诊断:1.妊娠40+5周孕1产0左枕前位 2.阴道炎(霉菌性) 根据以上病史,提出以下循证护理问题 术后6小时主动活动对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术后病人 2.干预措施:术后6小时下肢的主动活动 3.文献评级:A、B级

(二)排除标准 1.非原始文献、不同护理措施效果的比较; 2.文献评级C级; 三、检测数据库 1.维普 2.万方 3.中国知网 检索出相关文献26篇,通过筛选证据及评鉴,纳入22篇,排除4篇。 四、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阻塞官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静脉血栓性静脉炎。DVT是妇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时DVT血块脱落沿血液循环至肺部,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损伤三个因素有关。DVT好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为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严重者出现苍白、发绀及静脉性肢体坏死。手术、制动、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发病的高危因素,而剖宫产术后产妇以上三个因素均具备,产后一旦出现DVT,将会引起复杂的社会、家庭及个人问题。为了更好的制定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我们采取循证护理方法,查找资料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针对提出的循证护理问题拟定以下护理措施: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患者,男性,53岁,一年前发现胃部不适,有烧灼感。多年吸烟、饮酒史,近期饮酒后会加剧疼痛感,近日在某人民医院确诊为胃溃疡。医生建议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 对患胃溃疡的男性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否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的疗效?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维普资讯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 检索策略:埃索美拉唑AND奥美拉唑AND胃溃疡 3.检索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4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三、评价证据 题目: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作者:胡慧胡海燕 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杂志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3期86页 I.[原文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方法80例伴幽门螺杆

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前2周给予埃索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治疗6周;对照组前2周给予奥美拉唑为主的HD根除三联方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奥美拉唑治疗6周。评价和比较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溃疡的愈合率、Hp的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显着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有效率、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本地区临床推广。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幽门螺杆菌 II.[原文剖析] 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 1.1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1.2背景 胃溃疡(GU)是临床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损伤因素多.胃溃疡的发病率因此有所提高。基于“无酸无溃疡”和“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的理论,质子泵抑制剂(PPI)就成为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PPI类药物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2001年上市的埃索美拉唑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而与以往的PPI明显不同【1]。为了解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本研究前瞻性收集胃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后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面的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研究设计(design)方案 选择80例本院门诊就诊的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均1日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第二节 内容及实践程序 一.循证护理的内容 循证护理三大基本要素包括:证据+护理人员的经验和实践技能+病人的需求 循证护理模式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循证问题(Evidence triggered )、循证支持(Evidence supported )、循证观察(Evidence observed )、循证应用(Evidence based )。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寻找最佳的护理行为,再用批判性的眼光来评价它能否取得最佳成效,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如此循环,不断地上升,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二.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第一阶段 循证问题(提出问题) 最佳诊疗效果 循证医学/循证护理实践示意图

在日常工作当中,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和提供优质服务,使护理人员开始对某些传统的护理操作和护理方式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提出了疑问。例如:①术前只能采用剃毛的方式备皮吗?②保留导尿管更换的间隔时间必须是2周吗?③采用机械通气的病人连续吸痰的次数有限制吗?④压疮病人的创面何时可以用鹅颈灯烘烤?⑤对长期卧床病人骶尾部皮肤何时可以进行按摩?⑥外科手术病人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要求是否可以缩短?⑦静脉留置针的封管使用肝素好还是生理盐水好? 第二阶段循证支持(寻求证据) 针对问题进行实证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经济、决策制定相关的证据。可作为实证的有:循证医疗中心和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系统评价、一般的系统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仪器制造商的建议、护理专家的意见等。 第三阶段循证观察(评价证据) 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法并在小范围内实施试图改变的实践模式。如临床研究、特殊人群的试验性调查、模式改变后的影响和稳定性的调查,护理新产品的评估、成本效益分析、病人或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等。 第四阶段应用实证(应用证据、评价证据后效、证据传播)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对所要改变的护理干预或行为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如“是否是最佳的护理行为方式?它基于什么证据”。这一阶段,护理人员有责任将结果及时在医院内部或在国家和地区间交流,也可以出版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推广。 提出问题→寻求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评价证据后效→证据传播

循证医学_试题(完整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 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 6.敏感性分析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 6.发表偏倚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 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

循证护理学试题(1)

循证护理学试题(附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前全世界共有()个Cochrane中心。 A、11 B、12 C、13 D、14 2、哪一年正式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 A、1991年 B、1996年 C、1992年 D、1993年 3、中国Cochrane中心1999年正式成立于() A、成都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4、根据证据性质,循证医学分为几个推荐等级()P65 A、4 B、5 C、6 D、3 5、循证护理临床实践要求遵循的基本步骤,首先是() A、全面收集有关研究证据 B、严格评价研究证据 C、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 D、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具体病人的护理 6、循证护理要求人们在使用证据时的做法哪项是错误的()

A、多分析思考,评价其质量 B、证据就是至高无上的 C、不断更新自己的护理行为 D、尊重病人的愿望,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证据 7、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常根据PICO原则来构建一个可以回答的临床问题, 其中I指的是() A、研究对象/问题 B、干预措施 C、对照措施 D、结局指标 8、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常根据PICO原则来构建一个可以回答的临床问题, 其中P指的是() A、研究对象/问题 B、干预措施 C、对照措施 D、结局指标 9、下列关于循证护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系统评价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 B、循证护理不同于开展原始研究 C、只有应用RCT结果作为护理决策的依据,才可以称为循证护理 D、循证护理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评价效 果五个环节。 10、下列关于循证护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循证护理就是将文献综述后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B、系统评价与一般的传统评价不同 C、系统评价包括定性的系统评价和定量的系统评价 D、循证护理的证据并不仅限于RCT结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步骤(15分)P85

循证医学—医学临床实践的新模式

本文由反冲力57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掰 {,;-≯ 亥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年6月第卷第3期C/Cti.眦19.ⅧhJat1J99alo2o37N 综述 循证医学——医学临床实践的新模式 √ 阮蕾秦方张延杰 。。。~'’。。~ 尺 过去3o年,临床研究有了迅猛发的又一里程碑。该杂志的目的是从世界以及与他人讨论时常援引证据.但它不展,其突出表现之一是随机试验作为一一 流杂志中“金”淘l。近年来.了在同于循证医学所要求的证据。循证医学除 种方法与标准已被医学界广泛彻底接临床与医学生中宣传和讲授据证医学基在取舍证据的标准、方法及证据的社会受,∞年代它还被视为“而怪事”…。在本内容外,国还建立了成人医学、英公共内涵三个重要方面有了巨大变化.而因国外,任何药物没有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卫生、外科、病理学、药物治疗学、护理、“证据”了其全新的含义。有其效益,不可能应用于临床。与此同牙科等学科的循证医学中心.都使据证医 时,荟萃分析(姗a出豳)nn作为大量随学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阶段。 1取舍依据的标准:过去临床证据常来自个别经验、病例报告,由于对概率 机试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日益得到认 2循证医学的发展背景:1按传认识的增加,.()人们已开始转向新的流行 可-。随着这些进展及对传统医学局限统方法决定临床诊治有一定局限性;2病学标准。按循证医学要求,()对治疗的 性的认识,92年.19一种医学临床实践的繁忙的临床工作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扩评价也应基于大样本人群研究,而随机新模式——循证医学(vec-sd容形成日益尖锐的矛盾,einebeda使大量重要的对照试验是治疗依据的“金标准或原型5。Hwe[将证据划分为IVodn9】md/)eih诞生了…,ce在短短6年中它日研究成果不能及时为临床一线医师了解趋成熟.并在医学哲学与实践中发挥日与接受并转换为效益。如何评价与选择级,最佳证据即工或Ⅱ级证据常来自随益重要的作用。确切地说,它是医学临浩如烟海、怠莠不齐的文献是基层医师机对照试验及其荟萃分析。循证医学认床实践新模式转换的前奏,因而成为近面临的严重挑战;3日益尖锐的卫生经为它是临床治疗的金标准,()但非唯一年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它济学问题对平衡价格/圳效益的依据提

循证护理个案-精选.doc

循证护理个案 一、病历 21 床,605522,青青,女,28 岁,于2018-08-21 10:23 因 停经40+5 周,发现S/D 值增高半天入院,入院测T37℃,P84次/ 分,R20次/ 分,BP120/80mmHg专, 科检查:宫高37cm,腹围104cm, 头先露,半入盆,左下腹闻及胎心140 次/ 分,律齐,腹部未扪 及宫缩,骨盆外测量正常。肛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宫颈容 受60%,质软,居中。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16-08-24 15:03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女男婴,术中出血 约500ml,手术顺利,术后给予一级护理,禁食 6 小时后流质饮 食,吸氧,补液,心电监护,静滴头孢唑啉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 辅助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凝血象、肝功、生化、白带、 彩超、心电图 +5 医疗诊断:1. 妊娠40 周孕 1 产0 左枕前位 2. 阴道炎(霉菌性) 根据以上病史,提出以下循证护理问题 术后6 小时主动活动对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1. 研究对象:术后病人 2. 干预措施:术后 6 小时下肢的主动活动 3. 文献评级:A、B级

(二)排除标准 1. 非原始文献、不同护理措施效果的比较; 2. 文献评级C级; 三、检测数据库 1. 维普 2. 万方 3. 中国知网 检索出相关文献26 篇,通过筛选证据及评鉴,纳入22 篇,排除4 篇。 四、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阻塞官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静脉血栓 性静脉炎。DVT是妇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时DVT血块脱落沿血液循环至肺部,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主要与 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损伤三个因素有关。DVT好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为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局部皮温 升高,严重者出现苍白、发绀及静脉性肢体坏死。手术、制动、 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发病的高危因素,而剖宫产术后产妇以上三个因素均具备,产后一旦出现DVT,将会引起复杂的社会、家庭及个人问题。为了更好的制定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 预措施,我们采取循证护理方法,查找资料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 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针对提出的循证护理问题拟定以 下护理措施:

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研究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研究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2-06T10:20:57.5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胡转红 [导读] 从社会环境考虑,今天的病人要求更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参与医疗决策的指定。 胡转红(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晋中 0306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412-02 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循证护理”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亚洲唯一的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目前,循证护理在我国护理领域里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针对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讨论。 1 循证护理 1.1循证护理的概念循证护理(EBN)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的方法。完整的循证护理程序由相互关联的4部分组成,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以及应用循证4个阶段[1]。全过程呈螺旋式动态发展,最终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通过收集循证,来验证这些依据,进而确立最佳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在特定范围内设计、实施、评估护理干预,然后进行客观鉴定,确认是否达到最佳成效或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它包含了3个要素[2]:(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 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1.2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 1.2.1提出问题要实施循证护理首先要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将其转化为确切的、特定化的、结构化的提问。 1.2.2寻找证据将精确的问题作为文件检索的基础,确认相关的研究证据,证据包括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护理措施等各方面研究。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RCT)形成可供系统评价的证据。 1.2.3评价证据它是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进行审慎、系统评审。循证护理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其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分为以下5级:1级: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2级: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适当样本量的合理设计的RCT;3级:证据来自于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4级:证据来自于多中心或研究小组设计的非实验性研究;5级:专家意见。 1.2.4循证护理的应用根据临床专家和病人的意见决定是否将最好的证据用于护理计划。循证护理实践是最好的临床护理实践。它将最好的、最新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指导护理人员的护理决策。 1.2.5效果的评价循证护理非常重视护理效果的评价,以保证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及时更新。通过自我反应、患者和同行的评估来评价其效果,评定护理方案,取长补短,对护理措施进行再评估和改进。 2 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2.1循证护理在内科的应用黄霭连等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342例预防急性压疮的循证护理,改变了传统的90度翻身法,采取了根据不同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及时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第一步,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342例均无压疮发生,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 2.2循证护理在外科的应用贾红兵等针对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常见问题,以护理小组的形式进行循证护理,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2.3循证护理在儿科的应用苑秋风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儿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中,预防医院内感染中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有效地控制了高热的首发症状,降低了死亡率。黄凌等通过对留置针采用不同的方法封管,应用循证护理探讨其最佳方法,增强了留置针使用的安全性,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了穿刺为患儿带来的痛苦。 2.4循证护理在妇科的应用李小玲等应用循证护理多渠道寻找证据,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妇科临床实际,制定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方案,对264例妇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264例妇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严重尿潴留发生。 3 循证护理的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临床实践为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通过在护士规划化培训、护理查房乃至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中科学地运用循证护理思想,注重培养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极大地提高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在循证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的文献检索能力、文献的识别判断能力、业务水平及外语、计算机、科研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循证护理要求告知患者有哪些治疗方法及这些诊疗方法的作用及价格,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选择,把患者的主观意愿、感受作为直接的、重要的证据。对患者而言,即使在边远的山区或者医疗发展落后的地区,循证护理也可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还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会更加关注患者的主观感觉,关心和体贴患者,由于患者的参与,密切了护患关系,促进医、护、患密切合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诊疗护理方案。 另外还可促进护理科研和论文水平的提高,循证护理学有一系列客观、准确的评价科研文献质量的标准,只有质量达到标准的文章才被列入统计分析,推广应用的范畴。因此,这对提高我国护理科研质量和论文水平无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社会环境考虑,今天的病人要求更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参与医疗决策的指定。这与“消费者保护运动”不无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

循证护理

1.循证护理与循证实践定义 1.1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定义:即遵循证据的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科学地应用最佳科研结论和证据,并与其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转化为临床证据,以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指导护理实践的科学工作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的用于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强调以临床护理工作中特定的、具体化的问题为出发点,不盲目接受已经发表的科研文章的结论,将最佳科学研究的结论与其临床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患者需求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直接和间接经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1.2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P)的定义:是应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决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着重考虑:①所有可获得的来自研究的最佳证据;②护理人员的专业判断;③患者的需求; ④应用证据的情境。循证护理实践是一个系统地过程,涉及所有的护理人员,其包括3个阶段: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或8个步骤《循证护理护理实践步骤:明确问题-文献检索-评价证据-汇总证据-传播证据-引入证据-应用证据-评价效果》。 蔡文智.循证护理研究与实践[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2.循证护理的背景知识 2.1 起源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个人素质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医疗卫生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但目前整体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有限,而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均不一定有最新和最完善的依据,这样就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医疗及护理科研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在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的努力下,1993年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对医学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加拿大Mcmaster大学David Sackett教授于1996年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并将其定义为“审慎的、明确的、明智的将临床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最佳的科学证据应用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丰富性、便利性和时效性特点的网络资源,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信息来源,并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使“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即把在全世界收集的某一特定疾病各种疗法的单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查询、严格评价和统计分析,将尽可能真实的科学结论进行综合后形成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并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提供给临床人员,以促进推广真正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剔除尚无明确证据证明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循证实践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卫生资源,并可以推进临床疾病的研究和科研。随着循证实践的发展,其实践的过程得以完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 注:每位同学可以选择完成(一)+(二)或完成(三) (一)简答题 1.简述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步骤(15分)。 答:循证护理实践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护理组织、各级各层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主要包括3个阶段:证据综合,证据传播,以及证据应用。具体过程包括8个步骤:①明确问题;②系统的文献检索;③严格评价证据; ④通过系统评价汇总证据;⑤传播证据;⑥引入证据;⑦应用证据;⑧评价证据应用后的效果。 2.简述循证护理证据的特征(15分)。 答:一)护理学科的性质决定其来源的多样性 循证护理强调在计划护理实践活动时,并非盲目地接受已发表的科研论文的结论。循证思想引导护理人员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查询研究证据、评价研究证据以及运用研究证据,通过寻求最佳临床证据为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研依据。然而目前在临床循证医学及循证护理实践中过分强调随机对照试验(RCT),使得在非药物治疗领域,如外科学、护理学、医学心理学等领域,因缺乏高质量RCT研究,开展运用循证实践面临挑战。除RCT 外,其他的研究设计,如类实验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质性研究、个案分析等设计的研究也可提供证据,只是应对证据的等级和推荐性进行审慎评价,在适合的范围内加以运用。JBI循证卫生中心Alan Pearson 教授倡导循证实践者应成为多元主义者(pluralism),树立多元化的观点对于循证护理乃至护理学科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等级性 循证护理要求任何护理策略均应根据当前最佳证据,结合护理临床工作经验、能力、与患者的个人意愿来制定。但即使是最佳的证据也存在缺陷。

研究证据及其质量评价是循证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证据的等级评价是证据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在证据等级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证据的推荐级别。 关于证据等级分级方法很多,2002年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制定了证据水平评价标准,得到世界循证医学领域的广泛认可和使用。2004年包括WHO在内的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成立的GRADE工作组推出GRADE证据分级标准,并被包括WHO和Cochrane协作网在内28个国际组织、协会采纳。护理领域证据分类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类方法较常用。 3.循证护理的要素有哪些?(15分) 答:它包含了3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4.简述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15分)。 答: I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1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的证据; II-3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二)应用题 1.PICO确定循证问题(20分) 【要求】提出循证问题,并指出题目中的PICO。 如提出循证问题: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否有效? PICO: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 (学术名词) 编辑锁定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文名 循证护理 地区 加拿大 提出者 Guyatt 时间 1991年 目录 1. 1产生背景 2. ?起源 3. ?运用 4. 2发展历史 5. 3概念内涵 1. 4关于实证 2. 5实践程序 3. 6基本步骤 4. 7深远影响 1. ?学术 2. ?病人 3. ?行业 4. ?社会 5. 8前景展望 1. 9现实意义 2. 10实证科研 3. 11发展状况 循证护理产生背景 编辑 循证护理起源

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 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在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的努力下,1993年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对医学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目前已发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加拿大国家健康论坛(National Forum on Health)积极倡导创建一种用实证来决策的文化.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care),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运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同时。有关临床实践和健康服务的护理研究论文显著增多,加之护士掌握了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这些变化极大促进了循证护理的发展。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渐兴起。例如,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一项研究应用模式(OMRU),旨在针对压疮问题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实证;英国的McInnes等,系统提出了治疗腿部压疮的RCN循环护理指南,美国的Rasmussen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成功探索了胸疼的最佳管理方法。 循证护理发展历史 编辑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1992年,加拿大MeMaster大学的David Sackett等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发表了其代表作(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ldence Based Medicine)。同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Cochrane 中心。1993年又正式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英国、加拿大和美国,遵循证据的观念被不少护士所接受,循证护理研究得以相继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在不断地被尝试。1996年,英国的York大学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NHSCRD)。1998年,英国创办了《循证护理》杂志。在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1999年首先开始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实践的相关培训,并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于2004年11月成立国内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致力于推广循证护理实践,进行证据转化、证据传播、证据应用,翻译并传播“最佳护理实践临床指南”,以推动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 循证护理概念内涵 编辑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一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 (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 (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 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英国里滋大学的Closs和Cheater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广泛倡导的循证护理概念进行澄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普遍只重视实证,忽略了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病人的个体条件。实证不等于随机对照实验,提醒护理人员应注意实证的本质。 循证护理关于实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