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撤侨纪实文章

人民日报-人民网 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下一版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日报 2011年03月03日 星期四 欢迎您:游客往期回顾人民网检索数字报用户中心返回目录手机读报 精彩随身
订阅方式:移动发送RMR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RMRB到10655111 浏览详情 >>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祖国接我回家——聚焦利比亚撤员行动)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在利比亚公民撤离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03日 01 版)
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
35860人
全部安全撤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地方政府、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出,共计35860人。
不到10天的时间,在距离北京9000多公里之外,中国海陆空三路并进,胜利实现撤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堪称奇迹,举世赞叹。
中央决策——
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迅速行动
2月下旬以来,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武装分子袭击我机构和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一直牵挂着在利比亚同胞的安危,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迅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保障我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国务院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我驻利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由张德江副总理担任总指挥,戴秉国国务委员协助。2月22日早晨,张德江紧急召开应急指挥部全体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要求各有关方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千方百计保障我人员安全,千方百计保

障我财产安全,千方百计维护我国家利益。立即调派民航包机和附近海域的中远集团运输船只、我海外作业渔船,携带必要的生活和医疗物资,并就近租用大型邮轮和大客车,赶赴利比亚附近,随时准备进入利比亚,分批组织我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驻利比亚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民航局、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全面动员,有关地方政府、航运公司、在利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广泛参与。
中央军委决定,派遣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护;派遣空军4架伊尔—76型运输机飞赴利比亚,执行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任务。
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不计其数的人共同投入到这场情况复杂、规模空前、史无前例的撤离行动中。
分秒必争——
方案周密部署,行动高效有序
人们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几年前在出访期间,谈到确保境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时,曾动情地说:“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同志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贴在领保中心大厅的墙壁上。此刻,总书记的嘱托鞭策和激励大家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中国在利比亚公民人数众多、人员分散,加之利比亚局势瞬息万变的因素,使快速确定并实施撤离方案变得难上加难。
千方百计、争分夺秒,这是工作的需要。忙而不乱、安全有序,这是工作的原则。昼夜坚守、连续奋战,这是工作的必须。
领保中心24小时热线电话开通了,我驻利比亚、希腊、马耳他、埃及、苏丹、突尼斯、约旦使馆24小时热线电话开通了。此起彼落的铃声,每天究竟响多少次?无暇数!数不清!
同胞的声音,祖国的声音,相互传递,汇聚着信心和力量。
每天国内派出多少架次飞机?每日从苏丹、阿联酋、埃及和土耳其等国租用多少架次飞机?从希腊、马耳他租用的外籍邮轮要在地中海上往返多少次?国内外近百个部门、单位、企业和驻外使领馆保持着不间断沟通和协调。
领保中心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汇总分析每一条信息,研究部署下一步行动。大椭圆桌上铺着一张利比亚及周边区域国家的地图,塞卜哈、班加西、的黎波里、米苏拉塔等利比亚城市都被标上了重重的红杠,繁复的箭头在利比亚及周边国家间“穿梭”。陆海空撤离路线,在各方密切沟通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图上推演”之后拟订,并最终由国务院应急指挥部直接敲定。
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个传来

——
“首架中国政府民航包机从的黎波里飞抵北京,搭载224名我撤出人员。”
“一架海航飞机从希腊克里特岛起飞返回北京,机上搭载217人。”
“‘天福河’号货轮搭载着559人,已经顺利抵达克里特岛。”
“‘徐州’号与搭乘我2142名从利比亚撤出人员的‘卫尼泽洛斯’号邮轮顺利会合,开始实施护航任务。”
……
科学调配运力,精心组织协调,撤离行动在高效、有序的节奏中渐次铺开。
全力以赴——
千百万双手形成强大合力
随着撤离行动的深入推进,国家之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形成多层面纵横交错、相互支援的良性互动局面,千百万双手形成强大合力。
一架架国航、东航、南航和海航的包机起飞了,中远集团、中国海运的船舶改航驶往利比亚附近海域待命。
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时间成立了撤离中央企业境外受困人员应急小组,指导协调中央企业在利人员撤离工作。有关中央企业按照外交部的统一指挥及国资委的有关要求,成立了应急指导小组和前方指挥部,迅速制订并启动撤离方案,在利成立了4个分区指挥中心,建立了前后方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传达到前方每位员工。他们充分利用与当地及周边国家合作协商等良好合作基础,通过多种方式打通关系,疏通外出道路和港口,组织撤离。负责4个分区指挥中心的中国建筑、中交集团、中国水电和葛洲坝集团除组织本企业人员撤离外,还统一协调安排了其他中资企业人员的撤离工作。
以我驻希腊大使馆为核心的接护小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据中国驻希腊大使罗林泉介绍,由于工作需要,从外交部、周边使馆临时抽调了14名外交官。工作组全体人员以工作为重,吃不上饭,睡不上觉,也毫无怨言。“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官的信念。当地华侨华人还组成了6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跑前跑后,积极参与后勤保障工作。
国航欧洲地区总经理李江对本报记者说,他们从欧洲其他国家临时抽调机组人员和飞机飞赴希腊克里特岛,并和使馆密切配合,不断总结经验,办理手续越来越快,登机过程越来越有秩序。
考虑到机场燃油可能供应不足,国航北京总部直接跟希腊一家航空燃油供应公司交涉,希望确保第二天各航班能够大密度加油。对于这样大规模的人道主义行动,希腊方面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机场在地勤和安保等方面给予了充分协助。
驻利比亚周边国家大使馆也忙碌起来。一个月前曾成功帮助1800余名中国公民脱离当地骚乱的困境、平安返回祖国的我驻埃及使馆,再次

担当重任。为了说服埃及航空公司派飞机前往利比亚协助接运中国公民,宋爱国大使与埃方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谈判,最终打动了对方。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新闻处主任陆竞春率领使馆同志,坚守在埃及与利比亚交界的萨卢姆口岸,倾尽全力接迎从利比亚撤出的中国公民。这里的沙漠气候如同冰火两重天——白天穿件短袖就可以,晚上套着棉衣都觉得冷。但不论是中午时分,还是午夜时刻,中国外交人员坚守在埃利边境之上——“接迎每一位中国公民平安回家,这是我们的承诺”,“哪怕还有一个中国人入境,我们也要为他守候”。
日日夜夜,每时每刻,这样的故事不间断地发生着。伟大的团结精神,幻化为无穷的行动力量。
战斗堡垒——
危机时刻,一个党员一面旗
35860人有序撤离,何等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坚强的领导,统一的指挥,需要依靠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觉悟。
在利比亚中资企业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管理优势和组织优势,互助互保,为撤离创造良好条件。中国铁建在迅速撤离其在利比亚项目职工的同时,还全面负责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地区华侨华人撤离的总协调。中国建筑、中国中交等企业根据撤离临时编队情况,普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利比亚港前区登船撤离过程中,党支部将30—50人编成一组,共产党员主动站出来维持秩序,让华侨和非央企员工优先撤离,保证了从登船到撤离过程井然有序,极大地提升了登船效率。
中建利比亚分公司总经理张作合对本报记者说:“2月22日晚,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向我们转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方人员的慰问,并通知我们马上撤离。同时,我们获悉三艘分别来自希腊和马耳他的船只已经起航,而且两艘抵达班加西的邮轮可以搭载3600人。这些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进一步稳定了人心。”
公司领导班子多次开会强调党员领导要站出来,起到带头作用。公司领导层讨论决定,妇女和50岁以上员工优先上船,其他人员根据在利比亚工作年限以先到先走为原则撤离,各项目部领导、总部机关人员撤离在后,“一把手”最后上船。
工人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非常重要。当公司领导告诉员工,危险局势会影响到大家的吃饭喝水问题时,大家齐声高喊:“一天一顿饭都行。”有些工人还主动要求与党员干部一起最后走。
长江岩土公司下属湖北二建公司在实施撤离之前,召开了各工区负责人会议,决定让妇女、伤病人员和新入公司的年轻员工优先撤离,并宣布公司领导和党员以身作则,最后撤离

。有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员工们心里备感踏实。
中土公司利比亚南线铁路施工项目组有5名党员。党支部召开会议决定,在撤离过程中,5名党员分成两组,2名走在队伍前面,另外3名走在队伍后面,以保护群众。一旦遇到危险,党员必须先上,其次是其他干部,最后才是普通群众。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且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位共同的主人公——“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危险时刻,越要站得稳、靠得住,越是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绝不违背自己的入党誓言。”中土公司一位领导说得深刻,“关键是要用我们自己的表现,让广大的企业员工们感到党的干部是可以信赖的。”

祖国万岁——
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当地时间22日,我们从电视上看到新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全力保障我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还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大家都非常激动,一些工人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
“在经历了在利比亚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后,登上祖国给我们派来的邮轮,见到工作组的人员,我打心眼里感到亲切。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祖国对我们的牵挂而感激。”
“从利比亚进入埃及边境后,守候在此的中国外交官直接带我们登上大巴,车里每个人的座位上也都放好了水和食品,各种繁杂的入境手续一概由外交官代为办理。一些其他国家的撤出人员感慨:‘只有中国政府才能为人民做得这么周到。’”
“同胞们,有祖国的军舰在身边护航,你们完全可以放心!”“感谢伟大祖国,向祖国海军官兵致敬!”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这么快速决策,制定撤离计划,没有国家的强大,完成这样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飞机即将进入中国领空时,大家一同倒数:5、4、3、2、1——机舱内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回家了!终于回家了!’所有人挥舞着国旗一起鼓掌庆祝。”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祖国人民!”
“祖国万岁!”
……
邮轮的甲板上,飞机的客舱里,机场的大厅中,大巴的车厢内,人们挥动着五星红旗和鲜花,绽放欢颜,幸福拥抱。发自肺腑道白,情不自禁欢呼,爱国之情激荡澎湃。
瞩目中国——
有实力,更有真情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利比亚人员的撤离行动无论是速度、效率还是成果,都令世界惊叹不已。舆论普遍认为,各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的行动中,中国政府是反应最快的,成绩十分显著。
“中国迅速有序地组

织了一次海、陆、空规模空前的撤离行动。”
“中国人不费口舌,用行动明确表示不会让任何中国工人遇到危险。”
“中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派遣军舰保护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公民,凸显了中国对保护其海外民众的重视和壮大的海外力量。”
“如此规模和气派的撤离行动,也只有强大的中国能够做得到。”
“中国以独特的撤离方式令世界‘睁大了眼睛’,对中国政府和中国的撤离公民分别投去赞许和羡慕的目光。”
“在利比亚局势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中国表现出来的及时、有力、立体、高效的撤离行动,向世界彰显了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中国人’的生命价值今非昔比,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政府不断深化的‘人文外交新政’的落实,以及对中国海外公民保护能力的巨大提升。”
……
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国际评价表明,中国在利比亚公民的撤离行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也看到了中国的负责任形象。
当中国水利电力公司的260名员工成功撤至苏丹首都喀土穆时,人们看到其中包括58名尼泊尔籍雇员。尼泊尔籍卡车司机卡马拉·达尔纳尔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中国公司将他们与中国员工同等相待,一视同仁,危难之际依然不遗不弃。
当中建公司的员工撤至希腊克里特岛时,人们看到其中有几位孟加拉籍员工。孟加拉国驻希腊大使馆外交官告诉本报记者,在中国驻希腊使馆的帮助下,他同在中国公司工作的孟籍人员取得了联系。他对中方帮助孟加拉国工人撤离利比亚表示真诚感谢,认为这是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体现。
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在撤离行动中,中方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
3月2日,值得记忆的日子。北京时间23时10分,我空军伊尔—76型运输机从利比亚南部城市塞卜哈启程,将最后一批撤离的91人送往苏丹首都喀土穆。至此,35860中国公民全部告别度日如年的动荡地区。
事实证明,这次成功撤离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前后方、各部门、各地方和有关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军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得人心、朋友多的结果。
国务院撤离我在利人员应急指挥部成员、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告诉记者,截至3月2日,我撤离利比亚人员中,有20745人已经回国。中国政府将继续安排包机,尽早接回暂时安置在第三国的同胞。
祖国接我们回家。
在希腊、在埃及、在马耳他、在突尼斯、

在约旦、在土耳其、在保加利亚……
在北京、在上海、在广东、在新疆……
无数人继续日夜奋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在利比亚公民撤离行动,再一次展现了“珍惜每一位同胞生命”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所有海内外儿女,无不深深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
35860人
全部安全撤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地方政府、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出,共计35860人。
不到10天的时间,在距离北京9000多公里之外,中国海陆空三路并进,胜利实现撤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堪称奇迹,举世赞叹。
中央决策——
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迅速行动
2月下旬以来,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武装分子袭击我机构和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一直牵挂着在利比亚同胞的安危,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迅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保障我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国务院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我驻利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由张德江副总理担任总指挥,戴秉国国务委员协助。2月22日早晨,张德江紧急召开应急指挥部全体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要求各有关方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千方百计保障我人员安全,千方百计保障我财产安全,千方百计维护我国家利益。立即调派民航包机和附近海域的中远集团运输船只、我海外作业渔船,携带必要的生活和医疗物资,并就近租用大型邮轮和大客车,赶赴利比亚附近,随时准备进入利比亚,分批组织我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驻利比亚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民航局、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全面动员,有关地方政府、航运公司、在利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广泛参与。
中央军委决定,派遣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护;派遣空军4架伊尔—76型运输机飞赴利比亚,执行撤离我在利比

亚人员任务。
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不计其数的人共同投入到这场情况复杂、规模空前、史无前例的撤离行动中。
分秒必争——
方案周密部署,行动高效有序
人们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几年前在出访期间,谈到确保境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时,曾动情地说:“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同志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贴在领保中心大厅的墙壁上。此刻,总书记的嘱托鞭策和激励大家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中国在利比亚公民人数众多、人员分散,加之利比亚局势瞬息万变的因素,使快速确定并实施撤离方案变得难上加难。
千方百计、争分夺秒,这是工作的需要。忙而不乱、安全有序,这是工作的原则。昼夜坚守、连续奋战,这是工作的必须。
领保中心24小时热线电话开通了,我驻利比亚、希腊、马耳他、埃及、苏丹、突尼斯、约旦使馆24小时热线电话开通了。此起彼落的铃声,每天究竟响多少次?无暇数!数不清!
同胞的声音,祖国的声音,相互传递,汇聚着信心和力量。
每天国内派出多少架次飞机?每日从苏丹、阿联酋、埃及和土耳其等国租用多少架次飞机?从希腊、马耳他租用的外籍邮轮要在地中海上往返多少次?国内外近百个部门、单位、企业和驻外使领馆保持着不间断沟通和协调。
领保中心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汇总分析每一条信息,研究部署下一步行动。大椭圆桌上铺着一张利比亚及周边区域国家的地图,塞卜哈、班加西、的黎波里、米苏拉塔等利比亚城市都被标上了重重的红杠,繁复的箭头在利比亚及周边国家间“穿梭”。陆海空撤离路线,在各方密切沟通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图上推演”之后拟订,并最终由国务院应急指挥部直接敲定。
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个传来——
“首架中国政府民航包机从的黎波里飞抵北京,搭载224名我撤出人员。”
“一架海航飞机从希腊克里特岛起飞返回北京,机上搭载217人。”
“‘天福河’号货轮搭载着559人,已经顺利抵达克里特岛。”
“‘徐州’号与搭乘我2142名从利比亚撤出人员的‘卫尼泽洛斯’号邮轮顺利会合,开始实施护航任务。”
……
科学调配运力,精心组织协调,撤离行动在高效、有序的节奏中渐次铺开。
全力以赴——
千百万双手形成强大合力
随着撤离行动的深入推进,国家之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形成多层面纵横交错、相互支援的良性互动局面,千百万双手形成强大合力。
一架架国航、东航、南航和海航的

包机起飞了,中远集团、中国海运的船舶改航驶往利比亚附近海域待命。
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时间成立了撤离中央企业境外受困人员应急小组,指导协调中央企业在利人员撤离工作。有关中央企业按照外交部的统一指挥及国资委的有关要求,成立了应急指导小组和前方指挥部,迅速制订并启动撤离方案,在利成立了4个分区指挥中心,建立了前后方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传达到前方每位员工。他们充分利用与当地及周边国家合作协商等良好合作基础,通过多种方式打通关系,疏通外出道路和港口,组织撤离。负责4个分区指挥中心的中国建筑、中交集团、中国水电和葛洲坝集团除组织本企业人员撤离外,还统一协调安排了其他中资企业人员的撤离工作。
以我驻希腊大使馆为核心的接护小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据中国驻希腊大使罗林泉介绍,由于工作需要,从外交部、周边使馆临时抽调了14名外交官。工作组全体人员以工作为重,吃不上饭,睡不上觉,也毫无怨言。“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官的信念。当地华侨华人还组成了6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跑前跑后,积极参与后勤保障工作。
国航欧洲地区总经理李江对本报记者说,他们从欧洲其他国家临时抽调机组人员和飞机飞赴希腊克里特岛,并和使馆密切配合,不断总结经验,办理手续越来越快,登机过程越来越有秩序。
考虑到机场燃油可能供应不足,国航北京总部直接跟希腊一家航空燃油供应公司交涉,希望确保第二天各航班能够大密度加油。对于这样大规模的人道主义行动,希腊方面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机场在地勤和安保等方面给予了充分协助。
驻利比亚周边国家大使馆也忙碌起来。一个月前曾成功帮助1800余名中国公民脱离当地骚乱的困境、平安返回祖国的我驻埃及使馆,再次担当重任。为了说服埃及航空公司派飞机前往利比亚协助接运中国公民,宋爱国大使与埃方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谈判,最终打动了对方。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新闻处主任陆竞春率领使馆同志,坚守在埃及与利比亚交界的萨卢姆口岸,倾尽全力接迎从利比亚撤出的中国公民。这里的沙漠气候如同冰火两重天——白天穿件短袖就可以,晚上套着棉衣都觉得冷。但不论是中午时分,还是午夜时刻,中国外交人员坚守在埃利边境之上——“接迎每一位中国公民平安回家,这是我们的承诺”,“哪怕还有一个中国人入境,我们也要为他守候”。
日日夜夜,每时每刻,这样的故事不间断地发生着。伟大的团结精神,幻化为无穷的行动力量。
战斗堡垒——

危机时刻,一个党员一面旗
35860人有序撤离,何等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坚强的领导,统一的指挥,需要依靠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觉悟。
在利比亚中资企业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管理优势和组织优势,互助互保,为撤离创造良好条件。中国铁建在迅速撤离其在利比亚项目职工的同时,还全面负责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地区华侨华人撤离的总协调。中国建筑、中国中交等企业根据撤离临时编队情况,普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利比亚港前区登船撤离过程中,党支部将30—50人编成一组,共产党员主动站出来维持秩序,让华侨和非央企员工优先撤离,保证了从登船到撤离过程井然有序,极大地提升了登船效率。
中建利比亚分公司总经理张作合对本报记者说:“2月22日晚,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向我们转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方人员的慰问,并通知我们马上撤离。同时,我们获悉三艘分别来自希腊和马耳他的船只已经起航,而且两艘抵达班加西的邮轮可以搭载3600人。这些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进一步稳定了人心。”
公司领导班子多次开会强调党员领导要站出来,起到带头作用。公司领导层讨论决定,妇女和50岁以上员工优先上船,其他人员根据在利比亚工作年限以先到先走为原则撤离,各项目部领导、总部机关人员撤离在后,“一把手”最后上船。
工人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非常重要。当公司领导告诉员工,危险局势会影响到大家的吃饭喝水问题时,大家齐声高喊:“一天一顿饭都行。”有些工人还主动要求与党员干部一起最后走。
长江岩土公司下属湖北二建公司在实施撤离之前,召开了各工区负责人会议,决定让妇女、伤病人员和新入公司的年轻员工优先撤离,并宣布公司领导和党员以身作则,最后撤离。有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员工们心里备感踏实。
中土公司利比亚南线铁路施工项目组有5名党员。党支部召开会议决定,在撤离过程中,5名党员分成两组,2名走在队伍前面,另外3名走在队伍后面,以保护群众。一旦遇到危险,党员必须先上,其次是其他干部,最后才是普通群众。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且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位共同的主人公——“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危险时刻,越要站得稳、靠得住,越是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绝不违背自己的入党誓言。”中土公司一位领导说得深刻,“关键是要用我们自己的表现,让广大的企业员工们感到党的干部是可以信赖的。”

祖国万岁——
千言万

语,凝聚成一句话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当地时间22日,我们从电视上看到新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全力保障我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还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大家都非常激动,一些工人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
“在经历了在利比亚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后,登上祖国给我们派来的邮轮,见到工作组的人员,我打心眼里感到亲切。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祖国对我们的牵挂而感激。”
“从利比亚进入埃及边境后,守候在此的中国外交官直接带我们登上大巴,车里每个人的座位上也都放好了水和食品,各种繁杂的入境手续一概由外交官代为办理。一些其他国家的撤出人员感慨:‘只有中国政府才能为人民做得这么周到。’”
“同胞们,有祖国的军舰在身边护航,你们完全可以放心!”“感谢伟大祖国,向祖国海军官兵致敬!”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这么快速决策,制定撤离计划,没有国家的强大,完成这样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飞机即将进入中国领空时,大家一同倒数:5、4、3、2、1——机舱内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回家了!终于回家了!’所有人挥舞着国旗一起鼓掌庆祝。”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祖国人民!”
“祖国万岁!”
……
邮轮的甲板上,飞机的客舱里,机场的大厅中,大巴的车厢内,人们挥动着五星红旗和鲜花,绽放欢颜,幸福拥抱。发自肺腑道白,情不自禁欢呼,爱国之情激荡澎湃。
瞩目中国——
有实力,更有真情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利比亚人员的撤离行动无论是速度、效率还是成果,都令世界惊叹不已。舆论普遍认为,各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的行动中,中国政府是反应最快的,成绩十分显著。
“中国迅速有序地组织了一次海、陆、空规模空前的撤离行动。”
“中国人不费口舌,用行动明确表示不会让任何中国工人遇到危险。”
“中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派遣军舰保护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公民,凸显了中国对保护其海外民众的重视和壮大的海外力量。”
“如此规模和气派的撤离行动,也只有强大的中国能够做得到。”
“中国以独特的撤离方式令世界‘睁大了眼睛’,对中国政府和中国的撤离公民分别投去赞许和羡慕的目光。”
“在利比亚局势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中国表现出来的及时、有力、立体、高效的撤离行动,向世界彰显了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中国人’的生命价值今非昔比,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政府不断深化的‘人

文外交新政’的落实,以及对中国海外公民保护能力的巨大提升。”
……
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国际评价表明,中国在利比亚公民的撤离行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也看到了中国的负责任形象。
当中国水利电力公司的260名员工成功撤至苏丹首都喀土穆时,人们看到其中包括58名尼泊尔籍雇员。尼泊尔籍卡车司机卡马拉·达尔纳尔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中国公司将他们与中国员工同等相待,一视同仁,危难之际依然不遗不弃。
当中建公司的员工撤至希腊克里特岛时,人们看到其中有几位孟加拉籍员工。孟加拉国驻希腊大使馆外交官告诉本报记者,在中国驻希腊使馆的帮助下,他同在中国公司工作的孟籍人员取得了联系。他对中方帮助孟加拉国工人撤离利比亚表示真诚感谢,认为这是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体现。
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在撤离行动中,中方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
3月2日,值得记忆的日子。北京时间23时10分,我空军伊尔—76型运输机从利比亚南部城市塞卜哈启程,将最后一批撤离的91人送往苏丹首都喀土穆。至此,35860中国公民全部告别度日如年的动荡地区。
事实证明,这次成功撤离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前后方、各部门、各地方和有关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军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得人心、朋友多的结果。
国务院撤离我在利人员应急指挥部成员、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告诉记者,截至3月2日,我撤离利比亚人员中,有20745人已经回国。中国政府将继续安排包机,尽早接回暂时安置在第三国的同胞。
祖国接我们回家。
在希腊、在埃及、在马耳他、在突尼斯、在约旦、在土耳其、在保加利亚……
在北京、在上海、在广东、在新疆……
无数人继续日夜奋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在利比亚公民撤离行动,再一次展现了“珍惜每一位同胞生命”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所有海内外儿女,无不深深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我给文章打分
2011-March-03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我要评报 | 在线投稿 | 报刊简介 | 关于人民日报社隐藏留言须知要闻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

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人民日报网络中心 反映。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dd8056081.html,. all rights
reserved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环球时报

京华时报

国际金融报

江南时报

证券时报




中国能源报

生命时报

健康时报

讽刺与幽默

市场报




新闻战线

大地

环球人物

人民论坛

人民文摘

中国经济周刊

新安全

信息导刊·中国债券

汽车族

中国报业

民生周刊




200920102011 123456789101112

日一二三四五六


1
廿二2
廿三3
廿四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关闭
汇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社论)

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祖国接我回家——聚焦利比亚撤员行动)

朱光亚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本期主题:极不平凡的十一五(基层代表委员议国是)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今日下午3时在京开幕

吴阶平同志逝世

两会特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