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谈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谈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形成长久的、稳定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语文学科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指小学语文知识的素养,更是指小学语文学习中语言的素养、思维的素养、审美的素养和文化的素养。因为小学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和基础阶段,所以也是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起始阶段和基础阶段。核心素养落实的主角不单是指学生,更重要的则是教师,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既能在语文的教学中摒弃以往不合理的教学习惯,又能探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最后能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为纲领创造出适用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核心素养新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核心素养;问题;策略

Abstract

Chinese core literacy is the student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knowled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formed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stable to adap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c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re literacy is not only refers to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knowledge accomplishment, but also refers to the primary school of language literacy, thinking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literacy, aesthetic literacy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Becaus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initiation stage and the base stage of the whole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also the initiation stage and the base stage of the Chinese core accomplishment. Core quality to carry out the leading role is not only refers to the students, more important is the teacher, so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in implementing the core literacy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accomplishment, so as to timely and effectively discover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solve the problem. It can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unjustifiable teaching

habits,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At the end of the day, it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new curriculu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Chinese core literacy; problem; strategy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作为评价小学生语文学习总体水平的代名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第一次被明确的提出,并迅速

受到广大专家学者、语文教师及语文教育方向师范生的密切关注。“近年来,

全国小学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多次提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他

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方面诠释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1]而且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将“核心素养”列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我

国课程标准修订的主体也将逐步从“三维目标”过渡到“核心素养”。所以,

在本论文中笔者尝试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理论分析进行归纳总结,探明小

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所推行的价值及在

具体的落实途径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

期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方向的师范生能起到一个理论借鉴的作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根据现有的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例如:华中师范大学雷

实教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适应

未来发展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

追求。”[2]吴建豪先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为核心的,是语文能力和

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3]探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推行的原因和意义。

2. 探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中在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其中教师应该是落实的关键。

3. 分析其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4.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该如何转型。

(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推行的原因及意义

1.推行的原因

目前新课程标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区域扩大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以“应试”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式已经蔓延了整个语文课堂。尤其是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了难度大,任务重等的制约因素。所以国家教育领导人不失时机的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聚焦到“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推行就如同一股清流注入到当前枯燥的语文教学中。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再一次的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厌学语文、语文学习能力低下等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分析、再反思。

2.推行的意义

(1)理论意义:目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处于刚才开展的阶段。相关的理论众说纷纭,所以本论文试图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有关的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策略,使语文教育方向的师范生能掌握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理论。

(2)现实意义:本次研究试图使师范生掌握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论,将来更有效的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同时能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重视。

(四)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在本论文中首先查找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其次对整理出来的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文献进行再次的研读。最后根据论文题目进行最后一次的筛选,选出撰写论文时所必须的资料。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1.语言的核心——积累与运用

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汉字的运用。而汉字则是语言构成的最小单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在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基础性的作用。所以,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就好比地基,地基打的扎不扎实牢不牢靠直接决

定了其上层建筑能不能建好及建好之后能保持时间的长短。所以将基础打好是

其以后发展的根本。只有学好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后,才能逐步的进入到对语言

建构的学习,进而才能慢慢的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语言建构学习的越好,语言

就理解的越好运用的越好。语言运用学习的越好,对于语言建构的更新与完善

就更妥帖。所以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2.思维的核心——培养与提升

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要达到让学生学会理解与运用语言之外,同时我们

也不能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提升。语言的学习是外在的体现,而思维的培养则是其内在的发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专家组给出了

以下的要求:首先,能清晰流畅地运用口头语言与人沟通交流,同时能有逻辑、有条理地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其次,能够在阅读鉴赏、口

语交际和课堂活动中恰当合理的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与理解。最后能发现在日常的沟通交流和思维逻辑中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

学习和改进。

3.审美的核心——鉴赏与创造

培养小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高低,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使其

明白什么是美的事物,然后逐步的带领学生去感悟汉语言文字的形态美和含义美,最后要学会鉴赏汉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内在美。所以对于这一核心素养

的落实就涉及到了小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能力及小学生自我习作的创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阅读能力首先学生必须做到能够读懂文章的内容。其次明白文章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能激起情感的碰撞产生鉴赏的兴趣。关于小学生的写作

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无论是在课堂的实践活动里还是在日常生

活的琐碎里都要多用心的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然后一定要整理归纳观察

所得到的知识与感悟。当理解与感悟能表达出来的时候,就是创作的最佳时候。

4.文化的核心——理解与传承

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过程。同时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做铺垫的过程。关于民族文化对小学生的要求仅仅

是了解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有并能起到一个传承的作用。因此,首先必须热爱祖国。其次要懂得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所以除了汉族文化以外的还有很多的民族文化。能初步的懂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能与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友好的相处。最后,在学习与运用祖国文字的过程中认同祖国的文化即中华文化。并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理想,怀揣对祖国虔诚的信仰与无尽的热爱之情。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1.基础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的特征。首先它是学生通过正常的语文教学过程都可以拥有的,只是个体发展的差异会导致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低不同。其次其它学科的教学都是建立在语文的教学与发展之上的。因为语文学科所培养的语言理解能力是学生以后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能力,所以只有学好语文才能理解和学好其他的学科。因为如果你理解不了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意思,那你就不懂这个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

2.阶段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因为语文核心素养所培养的对象是一个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人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又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是随着个体的发展而变化的。“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结束都不会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终点,下一个教育阶段的来临将会使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丰富,不同的教育阶段也使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再不断的丰富语文知识,拓展语文思维,培养语文情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2]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不同的教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任务。

3.终身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终身性的特征。一方面来说,从呱呱坠地开始语文的学习就再没有停止过。只是随着成长的步伐,语言的积累也在一步一步的丰富。同时语文的核心素养也在稳定的生成与发展。“另一方面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是契合于社会发展与时代发展要求的,所以语文核心素养同样具有长效性。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思维、语文情趣等都会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终身受益。”[3]

4.工具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工具性的特征。因为语文素养是人们在未来生活中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果没有语文学习的内化和迁移,那其他学科的教学

活动就难以开展。因为语文的理解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力。最后语文

核心素养在与人沟通交往、解读文本等问题时都体现了工具性的特征。因为如

果没有语文素养作为媒介,那我们与人交流的时候就不能简洁明了的表达出自

己的意思和理解他人所要传达的意思。同样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

在阅读的时候就不能轻松愉快的读懂文章的内容就会变得艰涩难懂苦不堪言。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落实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接受与发展核心素养时所存在的问题

1.对核心目标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问题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陌生的、抽象的概念,是小学生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

概念。而小学生天生的好奇感肯定会促使他们对这一事物跃跃欲试。可是每个

学生所用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接

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其次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会影响

小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接受能力。而且男生和女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同和对

同一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其对核心素养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过程中,应重视小学生接受能力差异的问题。

2.学生固化思维的形成

“因为当前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还有传统教学教

材的设计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就导致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就产生

了一种固化思维。”[4]学习语文时只知道根据老师的要求学习考试频率高的知识或效仿前人的学习方法。所以就导致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口语交际、

阅读理解等问题,就会出现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独立思考的现象。所以当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时,对于这种固化思维教师

应及时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转变。

(二)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时所遇到的问题

1.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问题

教师能否轻松自如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其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高低。但是目前存在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高、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活动困难重重等

现象。此外部分教师自己也不清楚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区别与

联系,这就导致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落实中遇到了阻碍。语文核心素养并不

是对三维目标的颠覆而是三维目标的升级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须的

知识体系。所以在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新理念时需要努力的不止是

学生。

2.教师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试课堂的问题: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升学率

的高低又和教师的工作绩效相联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逐步的发展成为一种模

式固定的应试课堂。应试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为了考试而服务,不是为了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服务的课堂。所以教师只能选择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他们所总

结出来的考试要点,只要求学生背会到时候能运用到考试中去就够了。所以这

就导致了学生依靠心理的产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总结和前人的经验去学习。这

样不仅不能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会使其产生一种学习惰性。久而久之学

生就会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只知道死记硬背,这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所以当学校逐渐的开始以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时,教师该如何从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合理的转变。又该如何的引导学生去转变。

其次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教师教学艺术性的不足,教学方式老旧单一。

是目前影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其中一个因素。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只知道

一味的照本宣科,导致教师教的死气沉沉学生学的无精打采。所以学生的学习

成果就不那么的尽人意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也就起不到促进的作用。

因此只有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艺术性、才能促进语文

核心素养的落实。

最后教师课前导学不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导学,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中也体现的尤为重要。可是目前好多语文教师对课

前导学这一环节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把重点都集中到了知识的讲解上。所

以一些语文课堂都设有课前导学这一步骤,一些课堂虽然开展了这一方面的内

容但是大都草草了事,根本不重视这一步骤所能带来的课堂效果。如果学生从

课堂的一开始就没有集中注意力没有被教师和这堂课的内容所吸引,那么这堂

课的效果就是大打折扣的。所以要想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课堂完美的结合,就必须重视课前导学这一环节的开展,重视其带来的课堂效果。只有在课程的

一开始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性,那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都跟随着教师的

步伐一步一步的去学习。

3.教师对教材理解不足的问题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大纲也是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教师对教材学习内化后知

识的讲授,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大部分。所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一种文选的形态呈现的,需要教师从每一篇文章里选取

教学的的重点。所以这就导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出现,每个教师都有

自己独到的理解。但并不是每个教师的认识都是正确的都是全面的。“因此当

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年级和单元时,与课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技能,态度隐性化,飘忽化这就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线索不清,逻辑不强。”[4]所以此时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就尤为重要。

(三)学校在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时所遇到的问题

因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措施都是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发展的。所以当学生由以前的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变时,学校的一系列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措施都得随之而改变。首先就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对学生的要求,就不能用以前的要求来衡量核心素养下所培养的学生。其次学校的课程目标也

得随之而变,当学校开始以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那

么语文这一学科的课程要求也不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测评,而是要响应核心

素养的号召培养能独立生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最后学校的办学措施中对优秀

学生的肯定与表扬不能再以成绩为主要的依据。应加重对德、体、美、劳等多

方面突出学生的肯定与表扬。

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落实中遇到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学生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核心素养

1.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性的问题

根据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的落实程度来看,首先我们应该一级一级去的细化,然后再一层一层的剖析原因,最后再一点一点的去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缺乏

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和每个学生自身的语文素质与学习条件的差异,导致语

文核心素养的落实状况存在着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

取合作的方法,合作学习又可以分为课堂的共同学习与课后的互帮互助。这样

既可以带动整个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又可以减少语文核心素养两级分化的现象。

2.针对小学生固化思维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摸清学生的这种固化思维的成因和现状。还有这种思维在班级

里是个别现象,小部分现象还是整体现象。然后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着重的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明白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其次在日常的课堂中对他们以往的思维习惯进行逐个矫正转变。最后能逐

步的使他们明白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素养的掌握全都依靠的是自身的学习能

力和努力程度。比如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踊跃

的去发言。

(二)教师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

1.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理念的树立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语文课程的评价者,要培养学生的语

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理念。”[5]第一阶段的课程改革完成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以“再出发”为纲领的又一轮课程改革欲实

现的是教育知识观的转变。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则是将目光聚焦到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因此教师肩负着落实核心素养的重任,而教师的专业素养

则是他们能否担起这份责任的关键。所以尽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仍需要深入

的探讨但是提高教师及师范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刻不容缓的。因为其自身专业

知识的丰富和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都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每一位语文

老师或语文教育方向的师范生都必须熟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推行的原

因和意义。并以此为指导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

2.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首先教学目标的更改:在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时,针对应试课堂我们可

以采取教学目标的更改的措施。之所以会出现应试课堂,是因为教师在一开始

的时候将教学目标就定成应试教学。所以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

最后的教学评价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应试教学所开展的。所以当落实小学

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就应该从一开始将教学目标定为核心目标。那么课堂上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就都是围绕着培养核心素养所开展的。如此在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时,应试课堂和核心课堂的衔接才会更顺利。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地区发

展的差异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

学方法老旧、单一,课堂平淡乏味缺少艺术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问题。

对此我们应该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合理的引用教学的新手段

新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还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

简单等。”[6]以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老旧的问题,我们可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一些艰

涩难懂的不利于语言解释的知识点借用多媒体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示到学生的

眼前,便于其理解与学习。

但是,我们也不能滥用多媒体。不能将所有的课堂知识讲解都利用多媒体

来完成。因为语文的学习是我们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所以对于语言文字

的学习与整体感知都需要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去理解和感悟。而这些能力的获

得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给予的,是通过传统的教师进行语言文字教学中所渗透的。因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虽有一定的缺点,但还是有其所存在的价值。教

师应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和两种方法交互使用。

最后课堂应多采用情境教学:比如窦桂梅老师曾经上的《葡萄沟》一课中,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上就创设了一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她把课堂就想象成葡

萄沟,她就是卖葡萄的新疆人,学生都是来葡萄沟的游客。在课堂上进行角色

互换后的对话促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因为在课堂中教师是学生思维、

情感的迁移者。创设情感的课堂,渲染符合所学内容的氛围,进而引导学生在

创设的情境中放松自我整体感知。另一方面丰富情境创设中的辅助手段,比如

在课堂中根据课文的内容选取一首合适的音乐,插播一段符合文意的小视频等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达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

3.语文教师正确的使用教材

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不能将教材的核心理解的十分不到位,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核心知识的第一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在使用

教材时要做到不偏离课本不拘泥于教材的表面知识,要全面的理解教材和使用

教材。在每一次的教学备课中都应该从小学生的视野出发,构建一个符合小学

生的思维方式即包含语文核心素养,又生动有趣的语文课程。从而提高学生对

教材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学校如何使学生,教师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协调运作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主场地肯定是在学校,因为学校要对学生和教师

进行统一的管理。它们之间又是怎样协调运作的呢?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途径中学校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场所的提供者,更应该是一个宏观

调控的掌握者。因为校长是教师的直接领导,而教师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所以当学校开始初步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时,校长就应该起到一个掌舵者的

作用。协调着教师与核心素养落实中所出现的问题,把握着核心素养的大方向。所以校长的核心素养也是应该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来更新与完善。

四、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转变途径

(一)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则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能力。”[7]目前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不够深入。将原本整体的目标割裂成多个单列的目标,使各个目标之间毫无联系,导致学生得不到整体的培养与发展。而核心目标,

则是以培养一个系统的适应于小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的转

变更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因为目标的改变是从根本上对一种教学状态

的改变。因为核心目标下教师在教学备课时思考的不再是一个一个零散的知识点,而是适应于学生多年后步入社会、适应未来发展的知识框架和核心能力。

所以核心目标的转变旨在促进语文课堂的转变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教学方式:从“反复记忆”转向“语文活动”

以应试为最终教育目标的课堂教学多采用的是死记硬背和直接灌输。而以

语文核心素养为最终教育目标的课堂教学强调的则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

文核心素养。所以针对这个教学目标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是多开展丰富多

彩的语文活动,开创形式多样氛围愉悦的语文课堂。处于这个氛围里学生的学

习状态相较于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的课堂则更加的充沛、思维也更加的活跃。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多采用课文的角色朗读、课前小演讲、知识辩论赛、专

题黑板报、个性手抄报等等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手段。但是需强调小

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主体性,避免学习内容的泛滥和核心素养的轻化。

(三)教学评价:从以“语文成绩”为核心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必会引起教学评价的转变。而小学语文核

心课堂转型的关键就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因为教学评价是根据教

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定的,所以当教学评价由“语文成绩”转向“语文素养”时,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就应该随之转变。不同的教学目地需要不同的教学评

价来衡量。“语文素养”的评价不单单拘泥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更是对学生能够将语文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所培养的思维和所形成的核心

素养自如的运用到学校日常的活动中及以后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中。所以教学评

价的转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为人处世的修养与个人

品质的形成。

结语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推行是新课程改革的再升级。所以在落实小学语文核

心素养时不是对三维目标的颠覆,而是结合三维目标的再出发。目前国内关于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鉴定及内涵组成都没有定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

学模型也处于正在构建的阶段。所以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们对小学语文核心素

养的落实策略也在积极的摸索与探讨中。所以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已

有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和分析探究。试探明小学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同时笔者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过程

中学生、教师和学校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同时着重

分析了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期能对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和

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起到一个理论借鉴的作用。同时对笔者自己能起

到一个丰富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晓晖.语文的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J].实践思辨,2016,(10)

[2]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3]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

[4] 张欣.浅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

[5] 郭家海.语文核心素养的三层落实途径[J].语文知识,2016,(15).

[6] 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研究,2016,(06).

[7] 于洋.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12).

[8] 张聪慧.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转型[J].实践思辨,2016,(10).

[9] 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教学研究,2016.

[10] 陈红.深度学习: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教育科学论坛,2016,(12).

[1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最新浅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

浅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 叶圣陶老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 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

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 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预习的习惯(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每个老师的要求可能不一样,读书3遍,勾画生字新词,生字表里的生字组词1-2个,数自然段,简要回答课后的问题,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等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快速浏览、有感情朗读等等),读书批注的习惯(中段开始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可以是勾画好词佳句,简单的批注自己的体会等等),背诵摘录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思考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认真写作的习惯等。 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全体教师要对语文素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全新的理念,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继往开来,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潜心课程改革,改变“少、慢、差、费”这一长期困扰语文界的尴尬局面,真正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提高语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8857337.html,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陆绮雯 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7期 摘要: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而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主阵地,肩负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升的使命,因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一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语言运用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课程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听力,积攒语言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听力练习,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辨别语音、理解语言的意思、评价话语,简而言之就是能够使用听去辨别这个世界,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禁锢下,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语文听力的培养,这与目前义务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存在欠缺,不能够有效的构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我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文听力能力进行锻炼。 例如:在进行《棉花姑娘》这节课的时候,我就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这篇文章的朗读磁带,并且请学生们听教师与其他学生的示范朗读,在听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中的意思、体会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且使学生能够在认真听文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住文章的内容,而且,学生在将听得基础打好之后,语文学习当中对于语言的积极性也就提升上来,从而积攒了学习语言的能力;在进行《棉花姑娘》的教学当中,我还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品读其他学生的发言,提升听课过程中听的能力,从而提高上课的专心度,使上课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听的能力进行训练,能够增强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及时提取听到语言当中的有效信息,为语言文字的应用打下基建,同时,将听的基本功打扎实了,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体现。 二、口语,锻炼语言表达

最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和整合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因应生活情境的需求而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态度。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包括: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观念性的方式及其与物质结合的技术性的方式,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相比更是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它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只有这两种方式统一才会引起教学方式的真正变革。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研究中的教学方式改革是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协同性的特点摈弃知识灌输的教学,潜入儿童内在的思路与见解,重视探究客观的现象世界,着力于如何刺激儿童的求知欲,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主义学习为组织同他者的互动合作,发现并基于能力与学力的差异,组织全员参与学习,指导集体思维。教师不再追求如何有效实施预设好的教案,而是寻求如何让儿童打开未知世界,把学习同儿童自身生活方式的变革联系起来。让学生进入对话性学习的维度:第一维度,与客观世界的对话,这是认知性、文化性实践。第二维度,与教师、伙伴的对话,这是人际性、社 会性的实践。第三维度,与自身的对话。学习者不仅与题材、教师和课堂上的伙伴进行对话,而且也与自身对话,在形成自我身份的同时,实现学习。这是内在的、存在性的实践。教师以儿童的困惑、差异、认知冲突为契机引出他者的应答,构筑对话性关系的实践构想。改造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

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9-02-28T10:57:53.68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作者:赵娜赵启彬[导读]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中心学校150231 摘要:教育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层面,还包括学生的能力、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让他们具备适应终生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学生终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关注的焦点。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要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 核心素养是习得、悟得的过程,是后天形成的,是多次培养、反复训练的结果。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在思考和处理课程问题时,对课程价值以及如何实施课程的基本认识,是教师对实然课程的反映和对应然课程的追索。也就是说,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不仅要关注和思考“怎么教”,更要思考“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是对核心素养的界定。由此看出,核心素养是全部素养中具有高整合度、高持久度、高迁移度的“关键少数”素养,是各种素养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先选项”,它犹如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影响巨大。所以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认真思索“为什么教”和“教什么”,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二、要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放在首位 新课改已经实施近二十年,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激发、保护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许多教师认为,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可有可无的,短时间内也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不值得在这上面浪费时间、花费精力。陶行知用生动、形象的实践故事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靠强制、硬灌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也就越学越想学。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也很直白地告诉我们: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第一位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激发、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想去学习语文。其实,只要语文教师做一些变革和创新,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变得十分有趣。例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景点进行有创意的介绍,编写导游词,学做小导游;还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直观形象的游览路线图,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晏子使楚》等话剧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小话剧表演。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体验、探索和感悟。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詹天佑》等课文,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去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新课改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本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没有达到一个人一生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品格的养成要求。著名学者傅国涌认为:“这个时代需要的已经不是简单的现成知识,而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比如说方法、视野、思想。课堂的核心价值在哪里?不在于你去传承和讲述已有的知识,而是去激发创造未有知识的可能性,让这些已有知识成为一个材料和触点。”因此,语文教学方式必须走出“授受训练”的格局,向着遵循语文“实践之道”“积累之道”“生活之道”、注重学生亲历体验、主动建构的方向迈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和热爱语文,从而不断地建构语文知识及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应当通过让学生多读、多体验、多感悟、多交流表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亲身的体验和感悟。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新时代教学体制改革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和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参与式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1]王建青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8,(27):64-65。 [2]刘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对话教学[J].华夏教师,2018,(25):27。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一、挖掘文本情感,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语文本身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发展性、实用性等特征,故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与时俱进,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具体来说,教师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为学生构建“四个实用课堂”,确保语文课堂有序、有力、有趣、有效。这四个实用课堂分别是“情感的课堂”“交流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实现必须以“四个实用课堂”做基础。 “情感性课堂”的构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这与核心素质培养之理念不谋而合。这里的“情感”一方面是来自于教师的激情、热情与爱心,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融情”,是学生与文本心灵合一,情感洋溢的表现。 如,在《泊船瓜洲》教学中,教师所营造的情意浓浓的“思乡”意境,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更让学生对诗人的思乡之情延展至自我,达到“物我和一,情意绵绵”之境界。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营造“交流性课堂”“自主性课堂”以及“开放性课堂”,旨在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文本对话的课堂目的,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质疑析疑能力、合作能力等的提升。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文本的情感阅读是培养学生有效深入课文,理解作品的关键,教师要巧妙抓住情感,

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托于语文课堂教学,依托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中华汉语博大精深,它不仅承载着优秀历史文化,也呈现出广博的文化风貌,更体现出丰裕的人性之美,教师要通过指引学生学习与鉴赏汉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对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达到提升核心素养。 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文本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言运用的精妙,意境营造的奇妙、思想呈现的深远等对引领学生感悟语言、鉴赏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联想想象等去激发学生对文字鉴赏的兴趣,并感受作者如何用精妙的表达去描写西沙群岛,体会作者用词之巧妙,最终习得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展开的,而阅读课堂是重要的载体,教师要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渗透阅读策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极大提高,并借阅读课堂积累语言,习得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付义泉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质培养是小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各教育教学要素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奏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将学生身心发展放在首位;在课程教学上,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内容及实施上,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语文基础。需要侧重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 识字写字教学,应着重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自由书写汉字的能力;如:像“林”、“双”这类字时,学生往往容易将左边的最后一笔的点写成捺,用普通方法不厌其烦地讲解,总是收效甚微。通过不断琢磨,我用引导学生观察、唤起学生想象的方法,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双”字时,我让学生把两只手紧挨在一起,平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每只手指是否都一样长?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挨在一起的大拇指或小拇指最短。我接着说:就像这个“双”字一样。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以培养“基础能力”为主,人们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大多是在语文课中学习和发展的。但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程不仅与各学科课程一起承担着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培养任务,还在学科课程结构上,为适应核心素养培养而发生变化,最后要走向跨学科的开放和综合,也就是从最初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特殊能力学习,发展到包含学科特殊能力的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集思考力、判断力、人格品性、价值追求等多项核心素养要素的综合性学习。所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其语文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只是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学行为发生改变。这些变化说明,语文教学仅仅抓住学科素养是不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人未来的发展更为重要,需要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落实,并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 1. 更重“实践”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践过程中各种经验及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合力”,它依托于具体任务和领域的实践,由实践经验反思进而形成适应具体问题情境的实际能

力。因此,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语文学科学习既是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又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的“知识技能”维度是外显的,是可检测的,但“过程与方法”维度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却是内隐的,需要以语文实践来训练和培养。教师要转变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行为,不再仅以“授受式”教学,因为单纯关注语文知识、考试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表达、沟通等,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课堂教学要创设更多让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的实践。此“实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也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的标准,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具体呈现。 2. 发展“个性”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避免“知识”被异化为“符号”,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知识产生的过程,既要明确学什么,又要明确怎样学,更要明确学得如何。基于这三个方面,语文教学内容应更为集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应更为宽广,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更多开放和创意的答案,并分析答案中蕴含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说,语文教学更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下面试着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理解能力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2、语言运用能力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3、思维能力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4、初步审美能力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他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这就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训练?训练什么?怎么训练?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阅读系列、表达系列的课,是实施的途径;听、说、读、写,是实施的途径;生活是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听读属于理解语言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语

言范畴(这么说虽有歧义的,可以深入研究)。读并不只是读课文,应该树立大阅读的理念。要多读、多思考。语文教学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喜探究等 陈先云理事长在“全国第二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关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讲话实录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要理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第二,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要”。第三,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第四,核心素养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体现“本土性”的要求。2.何谓“核心素养”?国际上研究“核心素养”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机构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它对“素养”界定如下:“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等。”经合组织是从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素养的。首先,素养是能够应对复杂的要求的能力,是能够满足要求、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其次,素养是比知识和技能更宽泛的概念。最后,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 “‘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而“核心素养”(keycompetency)则必须满足如下这六个条件:(1)它是一种高度综合而复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3)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4)这种能力具有道德性,它能给个体和社会带来负责任的、有价值的结果;(5)这种能力具有民主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着,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 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 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 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 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 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尝到 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 引向内在的学习。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 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非物质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无

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应该具备本学 段相应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不仅表现 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 力和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质、 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而且也表现为较 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全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 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 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语 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 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显 而易见,语文素养,不仅是语文的素养,也是整合的素养。 ?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培 养小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根据 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要求、现状和将

来社会的要求,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 养本人作如下探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现了人文性 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从 宏观到微观,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 彩的美的世界。多种体裁的课文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多方面地描绘 了大自然的美,深入地刻画了社会生活美,具体地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美,散发 出时代气息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 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 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可见,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小学 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当如此,要知道生 活充实精彩,学生语言表达才可畅快淋漓,从生活中感受学习情趣,从而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 教学从课堂走向生活,是生活中的场景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知识之外,还应致力于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调整原有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满足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的能力和品格。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课程中的基础科目,在小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否培养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方面。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下,应试化的教育思想使教师往往关注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导致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影响了小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重视阅读积累,培育核心素养 小学生在学习发展和素养塑造方面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和无限性,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上限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教育者的引导和带动。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对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小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内外书籍,实现知识的积累,进而培育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生的课内阅读积累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背诵是语文阅读学习中丰富词汇的有效途径,反复朗读背诵优秀作品,能将语言模式植根于小学生心中,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为小学生的写作夯实基础。同时,小学生在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中,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引导,能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提升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培育出语文核心素养。但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0-04-13T03:39:10.816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6月总第345期作者:何先兴[导读]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基础环节就是阅读与写作,为此需要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教育指导工作。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马江镇砂冲村小学546800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才能够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比较头疼的版块,写作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又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基于此,我们小学 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究关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全新的小学习作课堂教学模式,争取通过全新的习作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一、小学写作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语文教学中的两个基础环节就是阅读与写作,为此需要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教育指导工作。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保证写作的情感性和真实性,新课改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特色,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密切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找出生活的新鲜点,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进行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不断转变思维,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充实和丰满,言而有物,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下的写作本质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就要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写作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又需要学生许多方面的能力组合在一起,比如阅读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发展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为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写作教学的方法来综合学生的整体能力,从而在教学任务中培养学生利用多种能力来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推进写作的灵活性以及实践性也是发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核心素养的本质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写作教学通常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学生普遍被控制在一个固定的思想下,形成固定思维,这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深度和广度受到较大的影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写作感受到学习的灵活和实践。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目标 在小学生现在的年龄阶段,已经具有求知欲、情感感受和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求知欲、情感需要以及成长规划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以下还有几点是根据不同的方面来确立的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积极地留意周围的人或事并及时将自己的发现与感想记录下来,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学生通过经常地留心观察还能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材料,并且能够敏感地感受到身边的独特事物。 2.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模仿借鉴的方式,来掌握更好的写作方法。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都是通过模仿和借鉴的方式来掌握写作技巧,通过学习技巧以后,慢慢地再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应该多看课外书以及中外的名著,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写看完这本书后的观后感以及读书笔记,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好方法,同时形成写日记的习惯能够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时能够表达作者的心情,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一样,应该正确使用基本标点符号,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书面需要。 5.小学生除了要掌握写作文的能力以外,还应该学习如何修改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好文章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和仔细的琢磨才能够形成的,因此学生应该要具备能够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将文章的语言修改得更加地通顺、生动形象。在小学生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写作技巧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简单地书写记叙文以及想象类的文章,并且可以告诉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己日常积累的好词好句,让学生形成在作文中使用好词好句以及修辞手法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更加真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通过写作的题目和要求有目标地更加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素材的搜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写作素材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写作必备的核心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素材的积累,就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或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与大自然,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生活素材,同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分享素材,使得学生搜集来的素材变成班级共同的文化财富,这样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教育水平发展迅速的同时,随着当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 校在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方面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方面。小学语文 作为小学生培养基本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科目,对小学生的语言方面起到一定的 启蒙作用。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运用能力,以及语文文化传承能力。本文将围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现状以及策略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具体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当前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 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全面,也未能在实践中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开展教学活动,严重 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 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教学,还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通 过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其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运用 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促其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现状 1.1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在小学语文阶段,小学生受年龄以及身心素质的限制,听说读 写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以及写作能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文化素养。 1.2现状 (1)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忽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关键作用。然而,在如今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有不少老师将重心放到学生的 语文成绩上,认为学习成绩是教学的唯一标准,致力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 效果。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教会小学生认识课本字词,朗读 课本内容,背诵课本文章,在每一次小结测试中达到一个较好的成绩,而忽视了 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容易固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语文就 是死记硬背的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核心素养方 面愈走愈远。(2)学生学习兴趣低,被动学习情绪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 师处于主导地位,向学生主动灌输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吸收教师所讲内容。在这 种教学方式下,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对于小 学语文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学生的理解、阅读、写 作以及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定的文化基础。在此阶段,学生应当 注重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但出于如今的应试压力,学生 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自身所感兴趣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 逐渐生硬,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1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